|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0 20: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31)
( z2 g5 u* `7 z. C* Z3 _3 M
/ L; }* r- [, t$ h }8 N: d 八、高丽的覆灭(下)
0 B. S9 S, O4 b; L
( B; s7 @5 E4 z! `0 F7 G5 \ 这年的冬季,唐军并不退兵,因为唐军准备了足够的粮草与冬衣,这也显示了此役必胜之决心。1 z3 E: ^2 e7 j) ?
派侍御史贾言忠代表皇帝,到前线慰问官兵。3 v0 s9 ]! x# a$ p `
次年(686年),贾言忠返回长安城。
$ g; O7 l3 T9 Q1 k. z% [% y) d' h9 k 唐高宗问贾言忠:“你对前方军情有何判断呢?”
' p2 c( B/ s* R W' C, T: c6 h- e 贾言忠答道:“陛下,臣认为此役高丽必亡。”
4 D( }6 y/ U6 V 这个答复令唐高宗多少有些意外,便问道:“你且说说。”6 X/ @' h5 i8 H, V
贾言忠回答说:“隋炀帝东征的失败,是因为他在国内丧失民心,百姓心怀怨恨;先帝东征失利,是因为高丽国内团结没有叛变;而现高丽国王高藏孱弱,权臣用命,自从泉盖苏文死后,他的儿子们相互倾轧,以致泉盖男生归附我大唐,并作我向导,敌国之情形虚实,尽为我所知,如果我国政治清明,国家富强,将士尽力,而高丽却内乱不断,正是我乘机消灭其之大好时机,依臣之见,此战必胜。”
* \+ U8 }. B. P9 a- z 唐高宗听了这席话,自然喜有眉梢,便又问道:“依你之见,辽东的诸位将领中,谁最能干呢?”
' D1 |2 W L, U S 这可不是好回答的问题,一小不心就会得罪人了,贾言忠来了个一网打尽的答复:“依我之见呢,薛仁贵是勇冠三军;庞同善虽然不擅长作战,但持军严整;高侃为人勤劳俭朴,忠勇果断有谋略;契苾何力沉毅善断,虽然容易忌妒别人,但有统御之才;不过要论到夙夜谨慎,忘身忧国,那这些人都比不上李世勣了。”
( f2 G5 {7 Y$ A% K1 z 确实,这些将领都是一时之才俊,不过唐高宗总觉得似乎还少了一个人,谁呢?在百济战场上力挽狂澜、光芒四射的刘仁轨。此时刘仁轨已经返回京城,并担任右相的要职,但唐高宗认为刘仁轨多谋善断,又有丰富的敌国作战与治理的经验,所以特地让他出任辽东道副大总管,以协助李世勣。
; l+ ], X; F6 {4 @/ j $ r) n2 Z( P) U( d
冬天过去了,辽东又迎来一个春天。
. y3 i# e6 Y& c; v4 u/ ? 天气的转暖,对高丽人来说,只是噩梦的开始罢了。1 e* M* v' T) \4 i7 \
左武卫将军薛仁贵是公认的“勇冠三军”的悍将,在上一年的金山会战中,他的兵团歼灭了五万名高丽军队,“薛仁贵”这三个字,对高丽人来说,无疑是恐怖的煞星。薛仁贵将进攻的目标锁定在辽东的扶余城,他带了多少人去征服扶余城呢,三千人。
6 \( t! w- s2 t& u8 g, p. Z 才三千人呀!连他的部将们也沉不住气了。1 Y4 T Y: ^; f1 s$ v7 S8 [ _
“将军,”从部将嗫嗫地问道:“这三千人,少点了吧?”" m' n+ I/ H: p8 }! z
薛仁贵不以为然地说:“三千人怎么能少呢?这行军作战,重要的不在于人数的多寡,而在于如何运用罢了。”
, D7 m8 T& ]" F: @% S5 i 这话有点玄妙,算了,众将心里想,反正薛仁贵的脾气,大家也是知道的,决定的事情,那决计是动摇不了的。
2 o& Y5 b4 t( s9 O& O- x. B 薛仁贵自己充当先锋,向扶余城挺进。
2 X0 u9 E; k8 ? 扶余城守军见薛仁贵兵力不多,势单力薄的,便杀出城外,列阵相迎,不料这正中了薛仁贵的计谋,要是守军坚守不出,薛仁贵还真没太多办法,这下好了,虽然人数是少了些,但这三千人都是跟随薛仁贵南征北战过的英勇之战士,其疾如风,其掠如火。, G1 t0 U- u: T) w
这是否也是一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战术呢?
+ S" g# f# J" P- f0 Q' Q 两军大战的结果,足以令人跌破眼镜,三千人的薛仁贵骑兵,居然在战场上杀死及俘虏对手达一万余人。9 p; G0 \" [2 Q/ U0 h" u
主力丧失殆尽的扶余城没有躲过失陷的命运。扶余的陷落,很快激起多米诺效应,其附近四十余座城池,望风而降,薛仁贵兵不血刃,夺下扶余川。
+ H7 }7 X' w$ w# o, F4 y' O
, ~, S# h+ i9 Q5 }2 d4 T! C# \ 扶余城的陷落,对高丽是一大沉重打击。
( y& t; e: C. x% q2 \/ I$ { 早在高建武统治时代,为防唐帝国的进攻,高丽便在扶余城到西南海岸之间修筑一条千里长城,扶余城失陷后,意味着这条长城防线已经没有价值了。因此,夺回扶余城,是高丽能否保住辽东的根本。
3 h8 U. [1 f6 z( k 高丽执政官泉盖男建一咬牙,再派出五万人马,准备夺回扶余城。
) P5 T, Z' X1 }. W" ~7 k8 M 经过一年的战争,高丽武装力量,保守地估计,损失在十万人以上,这支五万人的大军,几乎是高丽所能动用的全部机动部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