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虽远必诛:大汉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34)4 @% J7 Q. B; L2 h
  & |# e7 A, w8 O6 D, D& I
  二、奋斗在西域的勇士们(下)
& e2 O, k6 p* a9 |% r$ C  4 Q$ ?* `. y. r8 x) S
  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莎车国反叛汉帝国。
6 T% D  c+ c5 \+ x2 ]* c7 {( b  莎车国位于西域西部。西域位置略相当于今日的新疆,天山山脉将西域分为南北两部,北部是准噶尔盆地,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央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所以西域的国家多分布在大沙漠的南、北两侧,大沙漠以北的通道称为“北道”,以南则称为“南道”。莎车国的位置在大沙漠的西缘,是南道与北道在交汇处附近的一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是比较重要的。
5 h# j$ @$ ~9 D! r9 j  要说莎车国,先从下嫁到乌孙国的中国公主刘解忧说起,刘解忧与乌孙国王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万年(刘解忧的次子),万年作为乌孙国的使节到了莎车,此时的莎车国王因为没有儿子,非常宠爱万年,把万年当作儿子来看待。几年后,莎车国王去世。莎车国就上书汉帝国政府,请求让万年来继承莎车国的王位。
1 U7 e! \# Y2 o9 l  因为万年的母亲是中国人,宣帝刘询当然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当时万年正在中国,所以刘询便派出使节奚充国护送万年回到莎车。
" i% [: R! y3 t) D) @: N  
" b% C9 y" h5 Q; ?+ \! x  可是当了国王之后,万年表现很糟糕,暴戾无度,使得莎车国臣民极其失望。
3 ^& c6 l1 @  S$ w( G  原莎车国王的弟弟呼屠徵,密谋推翻万年的统治,便秘密与邻国达成协议,借助邻国的军事力量,与国人一起武装对抗国王万年。莎车国内战暴发,万年因为残暴失去人民的支持,最后兵败被杀,同时被杀的还有汉使节奚充国。呼屠徵坐上国王的宝座,心中非常恐惧,因为凡曾经诛杀汉使的国家,必定会遭到汉帝国的最强烈的报复。% R; q9 g9 I  B% l
  呼屠徵不得不考虑退路,惟一能对抗中国的,便只有匈奴了,于是密谋勾结匈奴人,对抗汉帝国。# C4 x4 l" ]  S  d( ^. s* e# L
  
" L# ~: Y) M  Z$ l! B$ w  此时匈奴正对车师国的故地进行猛攻,郑吉的屯田部队人数少,比较被动,躲在城内固守,与匈奴人相持。莎车国王呼屠徵认为郑吉是无法守住车师旧城,因此便派出军队与使节,到南道诸国,向各国政府宣称:“北道的中国屯田守军已经被匈奴击破,北道诸国已经向匈奴投降。”
: l: ?, G+ c/ f7 q$ O+ D  西域这些国家,面对汉帝国与匈奴,都是采取骑墙政策,一听说匈奴人占优势了,哗的一声,很多国家便倒向匈奴一边。然后呼屠徵又派使节到北道诸国,又唆使一些国家背叛汉帝国。
# R: t5 K! o$ _5 T9 }  西域的局势急转直下,驻守在车师前国的郑吉屯田部队既要面对匈奴人的猛攻,又要防止后院起火,处境十分艰难。
" B$ f& |3 L' y% _  4 c& Q  D4 B$ x. j
  此时,又一位帝国英雄挺身而出。
; p6 u; ]* x  Y/ a- r) R  这个人是冯奉世。
7 }6 }0 C7 R3 [6 S9 k# a: y5 w  冯奉世是个大器晚成之人,文武双全,他精通《春秋》,颇有学问,同时也学习兵法,富有韬略,为人果断敢当大任,有胆有识。早年冯奉世曾担任小官,后来失业在家,到了三十多岁时还无所事事,但却有一个人非常赏识他的才华,这个人是曾担任前将军的韩增。在韩增的保荐下,冯奉世到韩增军中担任军司空令,在本始三年(前71年),随韩增大军北伐匈奴。' m0 s- n) b# h1 u+ p; v( H# ^! z
  因为汉帝国与西域联系非常密切,派往西域的使节非常多,这些使节中固然有象傅介子、常惠、郑吉这样的杰出人士(傅介子虽然勇猛过人,但作为使节刺杀楼兰王,道义上讲不过去),但同时也充斥许多无本事、狐假虎威、贪污腐败之辈,便得西域各国不堪忍受其苦。这也是为什么西域一有风吹草动,便有很多国家反叛的原因。对此宣帝刘询也很头疼,下令让大臣们推荐出使西域的合适人选。# n% |# E% ^2 x) r
  元康元年(前65年),韩增向宣帝推荐冯奉世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节,冯奉世的任务是护送大宛使者回国。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35)
2 N) Y! m' `( W5 \. x  0 J7 k% H" ~' Q
  冯奉世一行人走到半途时,得知莎车国叛乱的消息,南北两道诸多小国或是受莎车国的欺骗,或是受威胁,纷纷扯起反叛大旗,情形非常的危急。
5 S2 G4 t& I( ]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冯奉世没有慌乱,他与副使严昌一起商议对策。冯奉世对严昌说:“如今鄯善(即原楼兰)以西的南北两道交通均被阻断,郑吉的军队正与匈奴人在车师故地苦战,势力孤单,无法腾出手来解决莎车国的反叛。西域各国,反复无常,如果不迅速解决莎车国,那么莎车的势力将日益强大,到时就难以控制了,如此必然会危及到汉帝国对西域的控制。因此我的意见,必须在祸害漫延之前,击杀莎车王,只要莎车国沦陷,跟随它反叛的其他国家便群龙无首,必然闻风丧胆前来归附。”2 C* o) S  X$ g1 |/ T
  严昌说:“你说的有道理,可是现在我们手上没有军队,怎么可能攻陷莎车国呢?”4 y! B* X/ ~' W; t) \7 p% i" c: M- |
  冯奉世微微一笑:“现在西域国家中,还有一些并没有反叛,我们可以调用他们的军队。”2 h1 d! S' ^# s5 g$ v
  严昌听了忙说:“咱们只是出使大宛的使节,并没有要调动西域国家军队的权力,必须要有皇帝的诏令才可以,我现在就上书皇帝,请求皇帝下诏吧。”4 S& K, R: `8 p2 _1 [% n. x
  冯奉世摇摇头说:“来不及了,现在我们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凭借我手中的这支象征皇帝权力的符节,假传圣旨了。”" z, m& M/ K# t$ h* [
  假传圣旨!这可是有可能丢了脑袋的事啊。严昌这一惊非可小可,但是冯奉世主意已定,派人持着符节,前往仍然听命于汉帝国的国家,假传圣旨,征调各国军队。
0 r$ o! c2 Y. @  _. [! z! ]  
1 f# O7 r) c, \) y  F' t  各国的军队陆续抵达,冯奉世的手头上已经有一万五千名士兵。
' M0 y1 l7 B; u5 q7 p2 P  冯奉世再派出使节出使跟随莎车国叛乱的国家,义正辞严地宣布:“中国皇帝以下达诏令,只诛杀首恶莎车王,凡胆敢协助莎车王者,杀无赦!”
% N5 e" S$ U$ u1 O  这些小国听得胆战心惊,根本不敢出兵拦截。冯奉世率一万五千名外国士兵,进军神速,直抵莎车国。/ Q" r9 [" R0 C" G  ?1 d3 F3 n$ `
  冯奉世智勇双全,又通晓兵法,莎车军队焉是对手。经过一阵猛攻,莎车国抵挡不住,终于被攻陷。莎车王呼屠徵在绝望之中自杀身亡,冯奉世命人斩下呼屠徵的人头,快马送往长安城禀报宣帝刘询。' j( X- ^- c- j7 }
  莎车被攻破之后,冯奉世在莎车另立国王。南北两道跟随莎车反叛的国家大为惊恐,纷纷上书中国皇帝谢罪,表示受到莎车王的欺骗,愿意再度归附中国。
# w  W1 w9 }6 {7 {- P6 N& B7 c) @  冯奉世的神勇表现,威震西域。当冯奉世抵达目的地大宛国时,大宛国王得知他击杀莎车王,佩服得不得了,对他的尊敬,要远远超过对待其他国家的使节。
% n1 J% ^: m7 C6 G5 D. |  
4 v. k% S5 M3 W, u8 B5 F1 B! v  远在数千里外的宣帝刘询,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当即召见前将军韩增,对韩增说:“将军真是慧眼识英雄啊,你举荐的冯奉世可是个真正的人才啊。”! p  d# c' V) t6 a2 B0 M
  刘询准备授予冯奉世侯爵的爵位,但大臣萧望之说:“冯奉世假传圣旨,征发诸国的军队,虽然功劳显赫,但是不可以成为后人效法的对象。如果此例一开,便是鼓励后世的使节,争先恐后以冯奉世为榜样,邀功于万里之外,将会在夷狄之地无事生非,所以不可助长这种风气。”
3 r6 v" P9 r! \- D9 g  V* n! b0 |) U: e  刘询认为萧望之说得有道理,最后没有授予冯奉世爵位,但提拔他为光禄大夫。
, n* ~5 u! q4 g& Q* p$ R. F2 v  冯奉世是西汉中后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与赵充国齐名,冯奉世的光辉业绩,后文还将继续提及。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36)
- K. d2 P' x4 e9 j2 Z% I/ r5 M% O  3 h) E; B; |$ X3 }6 F3 M
  正当莎车国叛乱之际,郑吉的屯田部队遭到空前的压力。
" s' ]  W' W4 u" y, Y  自从地节三年(前67年),车师国分裂为前、后两部后,匈奴人控制着后车师国,而郑吉则派出三百名军士在前车师屯田。: Y# o, Q+ _: L2 t, m
  车师故地毗邻匈奴,成为匈奴的眼中钉,匈奴的左右大将各率一万余骑兵驻扎在西部国境线附近,监视汉军的屯田部队。为了加强车师故地的守备,郑吉将渠犁的屯田部队全部调往车师故都交河城。
2 G  @- O4 `1 `6 ^6 M; S9 x3 R  莎车国的反叛(前65年),西域南北两道的许多国家纷纷背叛中国,郑吉的屯田部队面临严峻的局面。匈奴借此机会,派出左、右奥鞬王各率六千名骑兵,与左大将会合,向前车师国的交河城发动进攻。
4 x8 c( t, C4 s1 C) F/ x' B  此时匈奴进攻的军队达到二万二千人,而交河城内的汉军只有一千五百人,实力相差悬殊。汉军固守,匈奴人在城外叫喊道:“你们不要在这里屯田了,匈奴单于一定要争夺这个地方的。”- U! A9 V  k6 M6 Y
  此时渠犁的屯田部队增加到七千人(最初的一千五百人调往前车师,后汉政府又增派七千人屯守渠犁),郑吉率领这七千人的军队火速增援车师交河城。
, k3 u+ t5 a8 ~. z  
$ P( Q( g) J% H$ t  莎车国的叛变被冯奉世镇压之后,郑吉解除了后顾之忧,但面对匈奴人的优势兵力,仍然非常被动。即便有七千人的增援,汉军在人数上仍然居于劣势,郑吉的屯田部队在交河城被匈奴人围困,形势十分不利。
. w4 }+ m% M" o5 R  I  郑吉上书宣帝刘询,请求增派屯田部队,以加强车师故地的守备力量。
, Y2 E. M  |+ ^8 N* V8 g9 l  刘询向后将军赵充国征求意见,赵充国说:“匈奴人现在已经衰弱,正好可以出兵攻打其西部,使其不敢再出兵骚扰西域。”但是另一位大臣魏相则认为,匈奴经过重创之后,已经没有进犯过中国的边塞,车师之战,只不过是小规模的冲突,中国应该致力于内政,改善民生,没必要与匈奴争夺一个小小的车师。
( W* o' s% S" u3 m  宣帝刘询听从魏相的意见,没有大规模地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只是命令常惠率领张掖、酒泉的骑兵部队,前往解救郑吉之围。
1 Z) O' `5 N& B5 B  第二年(前64年),常惠率军北进一千余里,抵达前车师附近,匈奴大军得知汉帝国的生力军来援,不敢恋战,遂解围而去。7 R# T9 \# U' z, h* j& Y2 n
  
& w: o; g9 n  x7 S3 h1 T  由于车师故地离汉军在西域的重要屯垦区犁渠的距离有一千里,遇到匈奴人的袭击时,汉军屯垦部队必须要长距离行军进行解救,所以宣帝刘询下诏放弃车师故地。将车师前国的居民全部迁移到汉军的屯垦区犁渠,并召回车师国前太子军宿(逃往焉耆),立为车师国王(此时有两个车师国,车师前国以军宿以国王,车师后国以兜莫为国王)。* q- X' ]9 ]0 l0 x- o1 `! |- L
  原车师国的都城交河城在郑吉撤退后,又被匈奴人所占领。汉帝国与匈奴第五次争夺车师又告挫折。7 e( h/ y2 W5 Z
  然而,匈奴人夺回车师,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其在西域势力的衰微已成定局,汉军夺回车师只是时间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37)/ c3 A7 G- A/ G* T' ~! l! `7 H9 A
  5 T* j/ t  Z' I- b) h
  四年后(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的内部分裂越演越烈。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后,新上任的握衍朐鞮单于与西部实力派的日逐王先贤单矛盾重重,势不两立。
8 k8 t% G6 ~7 W; c! E  日逐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心向汉帝国投降。他派人前往犁渠,与中国屯垦军司令郑吉取得联系。郑吉听了之后大喜,马上征调渠犁、龟兹等国的军队五万人,前往匈奴边境附近迎接日逐王。, ?+ ~9 k0 t! }* y5 z, A" x$ \
  日逐王率本部共计一万二千人向郑吉投诚,一起投降的还包括十二名匈奴小王与将领。日逐王的投降引起了匈奴单于的震惊,单于派出大军企图歼灭日逐王的部队,但郑吉已经抢先一步与日逐王会合,郑吉手下五万军队,令匈奴单于的军队望而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日逐王离开匈奴远去。
" ?8 F2 }9 G) K3 O. C7 z' L  郑吉一路护送日逐王直到中国境内。但一路上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日逐王部落还是有不少人不愿意归降中国,所以一路上逃兵不断。郑吉对匈奴逃兵采取强硬手段,派出追兵进行围剿,一律斩杀,终于平息了日逐王内部的反对力量。; a, M( W' L# U
  
# Z/ v3 u8 F5 Z- [! ~  日逐王的投降震动西域。
9 l3 N2 X+ S" c- _- @  郑吉乘机驱赶了车师故地(交河城一带)的匈奴人,同时车师后国也慑于郑吉的兵威,向郑吉表示愿意归附中国。至此,匈奴人在西域的势力被驱逐一空。
) Z4 h3 u" m5 @# V0 y7 R  匈奴人被迫撤销了僮仆都尉,僮仆都尉是匈奴人为管理西域而设置的,类似于西域总督之职。
  L' i* B; k  u+ h5 ]  }$ V" `. ], ~, X' y  郑吉击破车师,降服日逐王,威震西域。至此,“断匈奴右臂”计划获得了彻底的实现,这个计划构想始于张骞,而成于郑吉。匈奴在西域的势力被清除,汉帝国设立西域都护府,而郑吉在西域所开拓的伟大事业,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任的西域都护。
/ g! r5 G' _: l3 ^! p' Y! Z; q/ B  
: U- e& i2 y1 x/ R4 T2 z  郑吉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名伟大的英雄,这与他的坚韧、顽强、勇气是分不开的。西域既是汉、匈争夺的一个焦点,同时又是一个极难管理的地区,作为中国垦屯军团的司令,郑吉手下最多时也只有数千名士兵,甚至比不上一个西域小国的兵力,任何一个细小的错误决断,都可能葬送这支力量单薄的军队,可以说,郑吉完成凭借自己超人的意志与多谋善断,在西域复杂的形势下游刃有余站稳脚跟,并最终完成伟大的勋业。
$ A/ D# w. b1 ]0 V/ f2 G6 m; g7 y/ z% ]7 F  在最困难的时期,即莎车王叛变,西域南北两道诸国纷从,中国与西域的交通被阻断隔绝之时,郑吉兵团又陷入匈奴重兵的围攻之下,郑吉几乎是孤身苦斗,凭借他非凡的才能,终于顶住匈奴人的攻势。他能够成就大业的重要原因,是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中国,伟大的时代必然涌现伟大的英雄。
# w3 y3 I0 M& j# L0 z8 q4 C  傅介子、常惠、冯奉世、郑吉等帝国勇士在西域这片广阔之地奋斗出一片天地,他们是开拓者,在他们之后,还有陈汤、班超这样的超级英雄,在这个勇士与冒险家的乐园中开创出更伟大的事业。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38). F2 S& l) _. q- Q- x7 b
  
9 X& Z4 g4 J  x% k/ O: d: b  三、平定西羌3 g+ ~' g+ I; t& b. Y) z
  * `7 z& _) w: F/ x
  正当郑吉降服匈奴日逐王,威震西域之际,老将赵充国也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胜利:平定西羌的反叛。
  @; F; n% B- h6 S+ r+ Q) d  先来说说西羌的情况。" o4 d: _* c8 \5 t+ y1 H. \
  羌族位于汉帝国的西部,所以又称为“西羌”,羌是一个大族,或称为“氐羌”,羌族虽然是一个大族,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部落繁多,羌部落又称为“种”,部落首领称为“豪”,分布极其广,在武帝时所征服的西南夷中,有不少就是属于羌部落。1 d- Z1 |3 k1 I7 y. I  M
  在青藏高原上,还分布数不清的羌部落,其中最强大的是先零羌。
( Z* u: T7 \7 u( X  在汉匈战争前期,由于匈奴势力十分强大,羌人曾经成为匈奴的附庸,当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返回汉帝国途中,选择了通过羌人的地盘,结果被羌人所逮捕移交给匈奴人。到了霍去病发动河西战役之后,汉帝国控制了河西走廊,这同时也切断了羌人与匈奴的联系。
5 O+ h% h  z" V% L; }  但是在武帝元鼎五年时(前112年),羌人与匈奴又勾结起来,羌人发动十万军队,对汉帝国的故安(甘肃临洮南)与桴罕(甘肃临夏)发动进攻。次年(前111年),武帝刘彻派将军李息与郎中令徐自为,率领十万大军讨伐西羌,羌人退回青藏高原。汉军将羌人逐出湟水流域,湟水是发源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河流,是黄河一条支流,湟水流域水草丰盛,所以武帝就把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此地,开垦种田。汉帝国随后设立护羌校尉,负责监视羌人的一举一动,以防止对汉帝国发动进攻。
3 `, R, B8 |/ m0 y; D  % ~6 z. t0 d, A' o
  到了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皇帝刘询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西羌,西羌最大的部落先零羌的酋豪对义渠安国说:“我们羌人自从被你们逐出湟水之后,生活很是艰辛啊,你看能不能这样呢:你们在湟水的耕地也只是一小部分,我们就到你们耕地以外的区域放牧吧。”
+ O, s6 C9 Z8 ?! L- ^% A5 r) V  义渠安国想了想说:“那也行啊。”
( c1 w: S! O4 ]9 M, ^  回国后,义渠安国向宣帝刘询汇报了这事。后将军赵充国一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自武帝后数十年间,羌人之所以没有构成汉帝国的心腹之患,便是因为被汉帝国压逼进贫瘠的山区,而如今义渠安国居然轻易便将最肥沃富饶的湟水谷地许诺给了羌人。) c$ t* D1 D, Y# w! m
  赵充国怒不可竭,立即上书皇帝,弹劾义渠安国。然而羌人的行动非常迅速,大批大批地渡过湟水,如潮水般地涌入汉帝国的领土。- `, K4 Z. q5 L8 S; ]
  6 _* W0 L4 p& y/ y9 U- |
  羌人虽然分布极广,但是一直是一盘散沙。然而,这次羌人涌进湟水谷地之后,却一改往日的一盘散沙的局面。在羌族最有实力的先零部落的酋豪的主持下,二百多个羌部落出现了空前的团结,他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化解历史上各部落间的仇恨;第二,互相交换人质;第三,结为同盟,并订下誓言。
% ^/ g! d3 }; w$ _. o  羌人出现的反常之举,引起了宣帝刘询的注意。刘询召来老将赵充国。赵充国本是陇西人,陇西一带也有羌人的分布,所以赵充国对羌人的习性十分熟悉,而且赵充国自小便立志当一名伟大的将军,对四夷之事,格外的用心,一直密切注视汉帝国周边蛮族的动向。! ?7 V; p. G/ `9 H- H
  赵充国对宣帝刘询说:“羌人之所以容易控制,是因为羌部落极多,每个部落都有一个首领(酋豪),部落之间经常相互攻击,不能够精诚团结。匈奴人时常派人前往诸羌部落,煽动他们与匈奴联手进攻张掖郡与酒泉郡,并且承诺攻下之后,将张掖与酒泉两地让羌人居住。眼下匈奴力量衰微,更希望联合羌人的力量,所以老臣以为,这次羌人解仇结盟的事情,一定是与匈奴有关。我担心羌变远不止此,他们还要联合更多的部落,我们一定要及早做好准备,防患未然。”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39)
" i( a% C7 ~2 G& W! z7 R  
! M4 ?# d  a2 L: s  事实证明赵充国的推测是正确的,一个月后,汉军情报人员打探到羌侯狼何秘密派使节到匈奴,企图向匈奴人借兵,攻击鄯善(楼兰)与敦煌。西羌有组织地联合起来对抗汉帝国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Y6 @: O9 |. Q6 e
  赵充国判断是:“羌侯狼何没有实力独自发动攻击鄯善与敦煌的战争,一定是匈奴的使节到达诸羌的地盘。如今实力最强的先零部落、罕部落、幵部落都解仇结盟,看来到了秋高马肥的季节,势必有变。”
" Y5 k" ^1 j, \0 r$ l5 {, m  宣帝听后点点头,问道:“那么现在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d# y9 K3 w) I7 p: s  赵充国回答道:“陛下火速派遣官员巡视边疆的守备,并且想法设法瓦解羌族内部同盟,这样才可以在羌人未变之前挫败他们的阴谋。”# B' S4 K: D! I. e) b* n
  
* B& ^$ t9 K2 R9 h1 X  |4 `  必须要有人与羌人谈判,派谁去呢?赵充国推荐辛武贤,辛武贤是酒泉郡太守,有勇有谋,对羌人非常了解。然而宰相与御史大夫却共同推荐义渠安国,最后宣帝刘询决定让义渠安国再次出使羌区。
9 x$ B$ y9 j; T; K  赵充国又向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建议:“现在金城(位于兰州西北)、湟中(位湟水流域)的谷价是每斛八钱,只要储备三百万斛的粮食,羌人决不敢轻举妄动。”由于宣帝时代注意休生养息,农业连获丰收,此时的谷价已是历史低点。
! m" ?. l4 |& N$ w$ ]' n& S5 o  对赵充国的这个建议,耿寿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耿寿昌向宣帝请求在金城(金城郡设立于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分天水、陇西、张掖各二县入金城郡)、湟水一带购置一百万斛的粮食,这已经比赵充国说的三百万斛的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而最后实际储贮的数量只有四十万斛。更遭糕的是,到义渠安国第二次出使羌人区时,把所储藏的四十万斛的粮食又挥霍了一半。( y( o# i0 m; F: J5 B, U' z
  0 c6 ^7 j% x! a7 ^0 g( P
  义渠安国抵达羌中,设了洒席款待先零羌部落的三十多位首领,因为义渠安国曾经答应先零羌返回湟水谷地,所以先零羌的这些首领对义渠安国没有防患心。酒席过半,羌人喝得东倒西歪的,突然一排卫队手持利刃闯进来,众人心中暗呼:“不好。”酒意刚醒,便成了义安国的俘虏了。
% B  k2 q+ S% Q$ {  义渠安国大骂道:“汉政府宽大,所以准许你们回到湟水地区放牧,不料你们却勾结匈奴人,意图反叛,该当何罪!”这些羌人首领当然不认罪,极力否认。义渠安国大怒,下令将几位最狡滑刁钻的羌人首领推出斩首。0 c, ~( w, y( D
  紧接着,义渠安国纵兵攻打先零羌人,先零部落根本没有防备,被义渠安国斩杀了一千余人。4 v2 l5 @1 D" u' V: n, g& M
  赵充国以和平方式解决羌人问题的希望,被义渠安国以蛮撞的方式破坏了。) z8 H, I; d7 b6 j
  一场军事冲突已经是无法避免。8 B. }1 ?" ?7 m7 D# R( a9 W- J
  $ z3 I3 }1 H$ a. s
  在先零羌内部,并非所有的人都愿意与汉政府对抗,先零部落中有不少人归降于汉帝国,其中包括一位首领,名叫杨玉,被帝国政府封为“归义羌侯”。然而,义渠安国袭杀先零部落,逮捕部落首领的消息一传开,所有归降汉帝国的先零羌人无不感到愤怒,杨玉认为汉帝国没有诚信,于是率部背叛汉帝国,劫略其他羌民部落,进攻汉帝国的边塞,杀死边关的汉朝官员。( B. o9 V( f/ p/ s$ K
  汉羌战争爆发!
( h1 s7 N! B6 y3 w. c. y  义渠安国以骑兵都尉的身份,率领三千名骑兵抵挡羌人的进攻,结果大败而归,辎重粮草被羌人抢劫一空。金城、湟中的粮食储备本来只有四十万斛,义渠安国此役损失的粮食达到二十万斛。战争也是经济的消耗战,没有粮食,意味着汉军的处境岌岌可危。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40)
2 e' I$ [- ?! p* e  3 G5 L0 Z/ o4 X
  宣帝刘询急忙派御史大夫丙吉前往老将军赵充国住处,向赵充国询问领军出征西羌的合适人选。此时赵充国已经七十五岁,但是仍然被宣帝刘询倚为帝国之栋梁。赵充国非常自信地说:“如果要带兵出征西羌,我想再也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了。”这句话,掷地有声,充满“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8 `) {: s. x, {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赵充国的辉煌历程:( s2 ]" l6 P8 K# l( \; a1 V) \1 E! {! A
  赵充国是大器晚成之人,生于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出征匈奴,被匈奴右贤王部所困,赵充国率百名壮士英勇突围,在最危急之刻挽救了汉军,此役赵充国身披二十余处创伤,一鸣惊人。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成都氐人反,赵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的身份,率军参与平定氐人之乱;之后,赵充国以水衡都尉北击匈奴,俘虏匈奴西祁王。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赵充国以后将军率骑兵深入匈奴境内一千八百里,俘匈奴蒲阴王。
& B$ b5 C% h5 y+ v& F  无论从作战经验还是对羌族人的了解,赵充国非常自信,自己是不二的人选。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将军,他身上强烈的责任感,使他勇挑重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赵充国年轻时勇猛,年老时智慧,这是智勇双全的名将,平定西羌,将成就赵充国伟大将领的不朽荣誉!9 f5 c. L0 S; \2 X/ o
  
$ O7 {+ c& L6 g! ?: n9 B  宣帝刘询见老将军不顾年迈力衰,自告奋勇,十分高兴,他派人问赵充国:“将军估计羌人将有会怎么样的行动,需要派多少兵力呢?”
! v" F. f1 w$ J0 S$ I* c; |$ n  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行动充满凶险,不容易估计,老臣愿快马驰赴金城郡,尽快将作战方案上报皇帝。羌人逆天背叛,灭亡之日不久,请陛下将此事托付老臣,不必担忧。”
' x+ m. d$ o* ]8 X7 \/ p  宣帝刘询呵呵一笑,说:“好,就依你说的办吧。”于是调发军队前往金城,任命赵充国为征羌军总司令。8 T: S& ^0 {/ J) x
  4 o4 F0 {5 i: q, }! B
  赵充国即刻启程,马不停蹄赶赴金城。+ \- S1 H" D% R5 `5 l
  此时金城已经集结了一万名骑兵。六月,赵充国率军西渡黄河。0 H; A, T4 A5 `8 Q6 A7 `
  西部的局势是这样的:先零羌率先反叛,先零羌是羌族最强大的部落,有五万多人,其最重要的盟友是罕、幵部落,目前尚未反叛。所以赵充国必须要先将先零羌驱逐出湟水谷地,瓦解其同盟。
2 j; D7 {! b, C" p. ]1 v7 [; |$ }  先零羌的势力已达黄河西岸,因此渡河必须非常小心。赵充国利用夜晚时分,派出三名校尉率先头部队衔枚夜渡,抵达黄河西岸后,立即构筑防御工事,加强警戒,紧接着大军随后全部渡过黄河。清晨时分,羌人数百骑兵发现汉军的行踪时,赵充国大军已经在黄河西岸站稳了脚跟。; T3 I! {. r* h8 w4 T
  羌人骑兵发现汉军人数众多,不敢上前,只是在汉军阵营附近徘徊。赵充国的部将请求出击,赵充国说:“我们现在远道而来,兵疲马困,暂时不要出击。羌人人数虽然不多,然而极为悍勇,他们的习俗是以战死为荣,以病殁为凶。我们所面对的,是骁勇善战的羌骑兵,很难对付的。行军作战,务必以全歼敌军,不能贪图小利。”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41)
$ Q. V; e0 R/ A6 w( d, F  # y( U9 r4 `, m$ q$ c8 I4 @8 S
  赵充国派出侦察骑兵探路,侦察兵回报,在四望峡谷没有羌人的影子。赵充国听罢大喜,夜幕降临后,在夜色的掩护下,远征军连夜开拔,穿越四望峡谷,挺进到落都(青海省西宁)。
+ O+ }3 O, q& Q" `  ?  当大军穿越四望峡谷后, 赵充国指着峡谷,笑着对部将说:“四望峡谷是通往落都的咽喉之地,而羌人居然无人在此防守,由是可知羌人虽然悍勇,但不懂得兵略,倘使羌人派遣数千骑兵驻守于此,我军怎么可能这样轻松便穿越峡谷呢?”
7 U4 U- |( z. A0 Z  部将听了都心悦诚服。
6 ?3 {; d" W1 q' d" S$ r! i2 d  赵充国大军的目的地是西部都尉府(青海省湟源),西部都尉府是汉政府为管辖西部羌人事务而设立的。由于羌人已经群起反叛,所以一路上必须要小心谨慎。赵充国极为重视情报,他一路进军顺利,得益于远程侦察骑兵所收集的情报。在行军途中,全军随时处于一级戒备,安营扎寨后,必定要修筑防御工事,士兵们轮番夜巡。* d) n) D8 M1 u6 J
  这种高度紧张与长途跋涉,对士兵们的身体与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但赵充国深知,保护军队的安全,就是保护士兵生命的安全,他以七十五岁高龄带军出征,这已经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与爱戴,而且他非常体恤士兵,每天都给士兵们提供丰盛的食物,将士一视同仁,所以士兵们都乐意为老将军效命。0 j  H: a& R$ c' F
  
6 k$ Y- z1 T! E7 q9 g9 N4 ^/ c* b) A  军队抵达西部都尉府,此前西部都尉府已经遭到羌人多次攻击,险象环生。
: j- E& K& R& M1 d$ {5 ^, `" s8 S+ Y' K  羌人再次对西部都尉府发动强攻,赵充国下令坚壁清野,固守城池,羌人骑兵进攻时,就一阵乱箭把他们赶走,羌人骑兵虽然勇悍,但是干瞪眼想不出什么进攻方法。& `0 _/ l" [- a+ l" }; j
  羌人部落众多,原本意见就不统一,赵充国大军一来,各部落之间便相互责怪对方了:“就告诉你们不要造反嘛,现在好了,汉天子派了赵充国将军前来,赵将军现在八九十岁了(羌人说话也夸张点了,赵充国年七十五岁),用兵如神,现在就是想一决死战,人家就是坚守不出,我们可一点办法也没有。”1 U/ Q7 q* j8 [; ~0 G
  可见羌人对赵充国是何等的畏惧。
& y9 e) S8 d5 q! S. b; `9 Y' b  
1 B' R9 E) c7 X  赵充国巡视西部都尉府。西部都尉府的监狱中关押着一名囚犯,名叫雕库,是羌人的在罕、幵部落的首领(酋豪)靡当儿的弟弟。
7 I6 ~3 `! z! o9 G5 h  罕、幵两个部落与先零部落混居,关系相当紧密。当先零羌密图叛乱时,罕、幵部落有所发觉,靡当儿便派弟弟雕库秘密抵达西部都尉府,向汉都尉禀报:“先零羌可能要造反。”过了几天后,先零部落向汉军发动进攻。由于罕、幵部落与先零羌的关系非同一般,西部都尉府不仅没有感谢雕库送来的情报,反而把雕库关押在大牢中,作为对罕、幵部落进行施压的人质。
7 z  V! Z% X/ W8 h+ ^  赵充国了解情况之下,说:“雕库何罪之有?”于是下令将雕库释放,让雕库在去后转告部落的首领:“汉军只诛杀有罪之人,不要站错了立场,否则是自取灭亡。”  j) g+ w, |3 s; ?1 w$ H
  赵充国对形式的判断是,羌人部落虽然相互解仇结盟,但是数百年积累下来的部落间的恩怨是无法在一时间平息的,如果汉军不分别对待,就把会所有的羌人全部拖入战争,那么这样一来,这便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了。从赵充国所获得的情报分析,密谋对抗汉帝国的,最主要是羌人中实力最强的先零羌,对其他部落,必须要采用分化瓦解的手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5 14:52 , Processed in 0.03574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