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4 15: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38). F2 S& l) _. q- Q- x7 b
9 X& Z4 g4 J x% k/ O: d: b 三、平定西羌3 g+ ~' g+ I; t& b. Y) z
* `7 z& _) w: F/ x
正当郑吉降服匈奴日逐王,威震西域之际,老将赵充国也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胜利:平定西羌的反叛。
@; F; n% B- h6 S+ r+ Q) d 先来说说西羌的情况。" o4 d: _* c8 \5 t+ y1 H. \
羌族位于汉帝国的西部,所以又称为“西羌”,羌是一个大族,或称为“氐羌”,羌族虽然是一个大族,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部落繁多,羌部落又称为“种”,部落首领称为“豪”,分布极其广,在武帝时所征服的西南夷中,有不少就是属于羌部落。1 d- Z1 |3 k1 I7 y. I M
在青藏高原上,还分布数不清的羌部落,其中最强大的是先零羌。
( Z* u: T7 \7 u( X 在汉匈战争前期,由于匈奴势力十分强大,羌人曾经成为匈奴的附庸,当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返回汉帝国途中,选择了通过羌人的地盘,结果被羌人所逮捕移交给匈奴人。到了霍去病发动河西战役之后,汉帝国控制了河西走廊,这同时也切断了羌人与匈奴的联系。
5 O+ h% h z" V% L; } 但是在武帝元鼎五年时(前112年),羌人与匈奴又勾结起来,羌人发动十万军队,对汉帝国的故安(甘肃临洮南)与桴罕(甘肃临夏)发动进攻。次年(前111年),武帝刘彻派将军李息与郎中令徐自为,率领十万大军讨伐西羌,羌人退回青藏高原。汉军将羌人逐出湟水流域,湟水是发源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河流,是黄河一条支流,湟水流域水草丰盛,所以武帝就把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此地,开垦种田。汉帝国随后设立护羌校尉,负责监视羌人的一举一动,以防止对汉帝国发动进攻。
3 `, R, B8 |/ m0 y; D % ~6 z. t0 d, A' o
到了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皇帝刘询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西羌,西羌最大的部落先零羌的酋豪对义渠安国说:“我们羌人自从被你们逐出湟水之后,生活很是艰辛啊,你看能不能这样呢:你们在湟水的耕地也只是一小部分,我们就到你们耕地以外的区域放牧吧。”
+ O, s6 C9 Z8 ?! L- ^% A5 r) V 义渠安国想了想说:“那也行啊。”
( c1 w: S! O4 ]9 M, ^ 回国后,义渠安国向宣帝刘询汇报了这事。后将军赵充国一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自武帝后数十年间,羌人之所以没有构成汉帝国的心腹之患,便是因为被汉帝国压逼进贫瘠的山区,而如今义渠安国居然轻易便将最肥沃富饶的湟水谷地许诺给了羌人。) c$ t* D1 D, Y# w! m
赵充国怒不可竭,立即上书皇帝,弹劾义渠安国。然而羌人的行动非常迅速,大批大批地渡过湟水,如潮水般地涌入汉帝国的领土。- `, K4 Z. q5 L8 S; ]
6 _* W0 L4 p& y/ y9 U- |
羌人虽然分布极广,但是一直是一盘散沙。然而,这次羌人涌进湟水谷地之后,却一改往日的一盘散沙的局面。在羌族最有实力的先零部落的酋豪的主持下,二百多个羌部落出现了空前的团结,他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化解历史上各部落间的仇恨;第二,互相交换人质;第三,结为同盟,并订下誓言。
% ^/ g! d3 }; w$ _. o 羌人出现的反常之举,引起了宣帝刘询的注意。刘询召来老将赵充国。赵充国本是陇西人,陇西一带也有羌人的分布,所以赵充国对羌人的习性十分熟悉,而且赵充国自小便立志当一名伟大的将军,对四夷之事,格外的用心,一直密切注视汉帝国周边蛮族的动向。! ?7 V; p. G/ `9 H- H
赵充国对宣帝刘询说:“羌人之所以容易控制,是因为羌部落极多,每个部落都有一个首领(酋豪),部落之间经常相互攻击,不能够精诚团结。匈奴人时常派人前往诸羌部落,煽动他们与匈奴联手进攻张掖郡与酒泉郡,并且承诺攻下之后,将张掖与酒泉两地让羌人居住。眼下匈奴力量衰微,更希望联合羌人的力量,所以老臣以为,这次羌人解仇结盟的事情,一定是与匈奴有关。我担心羌变远不止此,他们还要联合更多的部落,我们一定要及早做好准备,防患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