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0 20: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39)
& [. F0 E+ {, U w Q: d' o
0 |: D$ s4 P# U) p: N9 E 在出使中天竺途中,李义表、王玄策一行人,途经尼婆罗国,即尼泊尔。
5 m1 L& e7 b5 P7 W5 h5 k# ] 在这里,王玄策见到了尼婆罗的国王那陵提婆,这位国王日后在王玄策的神话事业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9 [# {4 {! |8 `' `, P/ {0 [. ~
那陵提婆的经历还比较曲折,他原本是泥婆罗国的太子,但是在一次政变中,他的父王被其叔父所推翻,那陵提婆被迫流亡到国外。后来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收留了他,并且最终帮助他夺回尼婆罗国王的宝座,所以那陵提婆对弃宗弄赞感激泣零,泥婆罗国也成为吐蕃控制下的属国。1 T* u% ~, a& ~5 K' ^" `
当时吐蕃奉唐为上国,而泥婆罗又是吐蕃的臣属国,所以泥婆罗国王那陵提婆对大唐来的使节非常的敬重。在大唐使节团逗留在泥婆罗国的这段时间里,那陵提婆还亲自带他们去参观一处非常奇特的温泉,叫做阿耆婆尔池,这个温泉周长二十余步,水温极高,常年沸腾,把小东西扔到温泉里,马上就冒泡冒烟,而把锅放上面作饭,不多时间饭就熟了。这些奇特的东西,让李义表、王玄策等人非常的好奇,同时,这种轻松而愉快的近距离交流,也使得国王与使者多少有些个人的友谊,这种友谊为未来尼婆罗国援助王玄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_ E2 N4 {+ u8 P" ~* H; [8 q- A9 u) i
, [. k' N7 a& I3 k) j/ U 终过艰苦的跋涉,大唐使节团抵达中天竺。戒日王派遣大臣到郊外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都城的居民倾城而出,到两旁看热闹,一时间成为中天竺的一件盛事。/ S6 h9 J0 d2 [
戒日王率文武大臣向东而拜,虔诚地接受大唐皇帝的诏书,并且派遣使者向大唐王朝进献火珠、郁金香和菩提树。
+ B4 {2 H9 k9 \$ }0 Z 两大文明古国的交流从民间的文化往来,开始提升到政治往来,这是唐代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3 z0 v, y' [8 m* P
第一次天竺之行,使王玄策大开眼界,对天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佛教的发源地,是一片圣土。这次出使是在一片详和的气氛中度过的,中天竺君臣非常盛情地接待大唐使者,玄奘法师的传奇故事,也成为共同的话题。在王玄策在晚年时,还写了一本出使中天竺的回忆录,事隔多年后,一切发生的事情,对王玄策来说,都还是那么清晰,这本回忆录,后面还会提及,此处相略过。 |7 e6 z4 K# W' _ B* [
: I( Z w# T4 j2 J, ], Q( j( o7 g
数年后,贞观二十一(647年),时任右卫率长史的王玄策,又一次奉命出使天竺,这时王玄策的官阶也只有正七品,与他同行的还有副使蒋师仁以及随行护卫骑兵三十余人。
4 B. S+ e3 C# ?8 K3 }, p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旅程,王玄策一行人于次年(648年)抵达天竺,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天竺的政局因戒日王的去世而突然陷入混乱之中,几方势力为了争夺王位而大打出手。王玄策改变了原计划,先出使其他四部天竺(东、西、南、北四部),当时印度除了五部天竺之外,在每部天竺中,都有若干诸侯国,可以说是小国林立。3 A# f' g# C* @5 J
这四部天竺对大唐使节团都非常恭敬,而且都献上许多当地的特产与宝物,作为进贡给大唐的贡品,王玄策也借此时机,游历出使了若干小国,并且密切关注中天竺的局势变化。6 c9 o- V2 O3 t
0 D" a2 A: E/ F0 P) u; _
此时,中天竺的内乱接近尾声,最后是戒日王的大臣阿罗那顺篡夺王位,阿罗那顺是个有野心、但见识浅的人。他认为大唐帝国虽然强大,但远在万里之外,无论如何,大唐的军队也不会打到恒河流域,所以便打起王玄策的主意。- y W8 a/ a) @0 M, i
使命所在,即便是中天竺政局变幻莫测,并没有改变王玄策出使的决心。但是王玄策刚进入中天竺,马上遭到阿罗那顺军队的截击。, O# k* S' r: E) O' ` ?
王玄策马上命令属下三十侍卫展开反击,以弓弩还击,不过这一丁点的卫队,对付些小毛贼还可以,怎么可能与一个国家的军队相对抗呢?很快,使团所携带的箭很快便射光了,中天竺军队一看到这种情况,哗的一声,就围了上来,将唐大使团包围起来,大呼道:“快放上武器投降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