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0 20: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40)# S# [* Y% q/ g! o/ x3 }
) w, e0 Y0 Y0 L7 O% R3 G# t' m
这种情况下,抵抗是徒然,白白丢掉性命罢了。王玄策一转念,硬拼肯定是不行的,丢了性命没有关系,可是大家都死了,这次出使的任务就彻底失败了。得了,暂时先保住实力,再寻找机会,另作找算。中天竺军队的拥而上,将包括王玄策在内的三十余人全部俘虏,而大使团所携带的各国的贡物,全部落入中天竺人之手,上交给国王阿罗那顺,阿罗那顺看到这些宝物,心里乐呵呵的。: l5 N5 r+ X( o2 C" m5 ?
+ a- F% B$ T$ F* ~3 @1 J
使团一行人全部被扣押起来,阿罗顺那还没有想清楚要怎么来处置这些人,虽然阿罗顺那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但是看到唐帝国在印度半岛的巨大影响力,他一时还不敢对使团下毒手。
( O* g9 i3 M7 F2 Y8 k) c$ g 可是到了第二天,阿罗顺那就听到一个坏消息:使团的正使王玄策在昨天夜里上演了一出越狱的好戏,成功地逃跑了。阿罗顺那气得大骂:“你们这些混蛋,连一个囚犯也看不住。”至于王玄策是怎么逃跑的,史书上没有详细的纪录,但是能在敌军严密看防的情况下,成功地越狱,足见王玄策过人的智慧与胆量。
0 u+ x: i) q0 l+ \; ]! q/ d 阿罗顺那虽然对王玄策的逃跑十分气愤,但他绝对想不到王玄策逃跑意味着什么,他低估了这位对手,显然,他只是把王玄策当作一位普通的使节,一位官秩只有七品的唐朝小官,但他就是做上一万次的梦,也绝对梦不到这位七品小官最后竟然可以将他庞大的王国掀翻掉。
0 ~2 L7 y1 j. I, c# u6 [6 \: {# v 张骞、班超这些汉代的传奇英雄,一直是唐朝游侠们的偶像,能够象张骞、班超那样在绝域建立不朽的功勋,是每位豪杰勇士的梦想,梦想每个人都可以有,但要实现这个梦想,除了要有无比伦比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矢志不移的信念、临危决断的自信力,还要有过人的判断力、敏锐的洞察力、迅捷的反应能力以及天才的外交本领,还要有强大国力的支撑,以及上天眷顾的运气。
, Q& r j1 T. e8 _6 i 能成非凡事业者,必非凡人!
9 v0 d5 g& u+ U; f2 { 王玄策就是这样的非凡之人。
: h! F, a4 c" Z& m/ W- @& d6 i * H7 M* [* }2 V, D8 U5 H; e
王玄策逃出来后,到了吐蕃西部边境,天地苍茫,他何去何从呢?# K# c# z9 J0 w$ _2 I7 i
他没有拍拍屁股,庆幸自己脱险,然后逃回国去。当然,即便他逃回去,也有充足的理由,你想想,就三十来个人,如何跟一个国家庞大的军队相对抗,现在甚至连三十几个人都没有,就剩他一人,是不是要他扛着一把长枪,作堂吉诃德式的勇猛却又徒然的一搏呢?. D6 h+ _% V9 X t; o* C+ e; c
那不行,那不过是匹夫之勇。3 K# l7 R; h/ Z% D2 \5 w8 O
要夺回各国的贡品,要营救出落难的兄弟,这既是责任所在,也是义之所在。要虎口拔牙,必须要有一支军队,可是天竺距离大唐万里之遥,到哪里弄一支军队呢?王玄策想到了一个主意:借兵。' w$ ^9 `5 t% R$ l' p) @
借兵这件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汉代经营西域时,时常借用西域诸国的军队,可是那时的情况是汉政府对西域有绝对的控制权,现在情况并非如此,在此周边的国家,天竺诸国虽然对大唐进贡,可是并不臣属,而吐蕃与大唐虽然和亲,吐蕃尊大唐为上国,但还是两个互不相属的政权,吐蕃并没有责任与义务借兵给唐朝使者。再说,王玄策官秩低微,仅是七品官员,而且是出使天竺的使节,从理论上,他也没有权限向吐蕃借兵。
# w! G+ E! H3 ^+ Z 可是王玄策来不及顾虑那么多了,碰碰运气吧。他写了一份文书,向附近的国家征调军队,然后复写多份,差人送抵各国政府。
, w2 e+ ~0 h, o4 [8 Y$ |
% E" h% Z% }3 U+ w. ` 借兵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但成功的人,往往是行动先于言语,先全力以赴,以不去考虑是否一定会成功。机会往往是在渺茫中出现,但绝非等来的,乃是创造出来的。0 k7 w0 N% C8 |. p9 c* {9 k
对于印度半岛上的国家,以中天竺的势力最为强大,多数国家不敢得罪阿罗顺那,要不然一旦讨伐失利,必将遭到报复。一函函以委婉语气拒绝的文书由天竺各部各诸侯国,如雪片般地传到王玄策手中,这样一来,王玄策只得将希望寄托在吐蕃身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