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4 15: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45)7 M& L5 h: T) }2 U3 U- y Q
) |/ ~9 I3 C& {! `5 w
宣帝刘询读完赵充国的奏章,以为写得有些含糊,再次致书老将军:“将军所说:‘战争将在几个月内结束’,是指今年冬天呢?还是其他时间?请将军慎重考虑一下,如果羌人得知汉军撤回骑兵,只留下步兵屯垦,那么他们将会集结兵力,对屯垦部队进行攻击,并且杀掠人民,将军将如何应付?” l! l9 [. J* U0 _0 L
9 J+ G* X" v) i8 L2 {
史书留下大量赵充国与宣帝刘询的往返书信,这使我们得以深入理解赵充国高超的战略机谋以及一心为国的完美人格。同样,皇帝刘询也表现出一位君王的大度、耐心、善于纳谏,不愧是西汉最英明的君王之一。 u! K0 i7 m1 v* ~4 Z
赵充国再次答复皇帝:“《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先零羌的精锐部队,现在所剩下的不过七八千人罢了,因为没有肥沃的土地,先零部落只得分散在各个山区,忍饥挨饿,前来归附投降者络绎不绝。老臣认为先零羌的覆灭,最迟在明天春季。: }6 B5 a9 A3 z4 V
至于骑兵撤退后,羌人会不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呢?老臣认为绝无可能。我们屯垦的士兵人数仍在一万人以上,这些都是精锐的部队,而在未来三个月内,天气严寒,羌人缺乏牧草,他们的马匹羸弱不堪,如何能组织起强大的骑兵呢?即便勉强组建起来,羸弱的马匹又如何跋山涉水来向汉军挑战呢?老臣认为,先零羌可不攻自破,就地瓦解。”7 A4 ~: w4 ~8 \( h
8 X" y* [" M: v: Y7 G3 }( p
宣帝刘询觉得赵充国说的有道理,然而辛武贤等坚决的主战派力主出击,也有道理,宣帝难以决定,最后干脆双管齐下:赵充国的部队留守湟水谷地屯垦,强弩将军许延寿、破羌将军辛武贤、赵充国儿子中郎将赵卬,兵分三路,各自率自进击先零羌。& ?3 s) _% [# o$ k
汉军一路势如破竹。
[9 l$ f6 e0 o, z- G 强弩将军许延寿这一路大军降服先零羌四千人。
* a! O3 [$ q) E, d0 g 破羌将军辛武贤斩杀先零羌二千人。3 ?6 l/ O, E9 d' _" k
中郎将赵卬斩杀俘虏先零羌二千多人。; ^5 X3 S! h. E; ^
而静守在湟水地区进行屯田的赵充国兵团,在这段时间内,不动用一刀一枪,自动跑上门来投降的羌人达五千人之多。' B$ F# W9 E; ?0 D+ `" v3 ^" T
0 L1 I& |, n7 a 此时,在朝廷中支持赵充国的大臣也越来越多。刚开始赵充国上书皇帝时,刘询便把老将军的奏章交给各位大臣讨论,最开始赵充国的支持率很低,只有三成左右,随着赵充国的战略构想越来越明晰,他的支持率也不断上扬,最后占到八成左右。* J9 C2 @6 y$ H) Y5 s, Z
宣帝刘询下诏,召回强弩将军许延寿、破羌将军辛武贤、中郎将赵卬的进攻部队,只留下赵充国的屯垦兵团驻守。
% F8 H9 [! b6 X, V3 y 赵充国以守代攻,派出归降的羌人前往先零部落,极力规劝先零人投降,对先零羌的瓦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屯田部队不仅避免了战斗的伤亡,而且将湟水谷地变成一块粮食生产基地,极大减轻了后方的运输重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无形之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赵充国深刻领悟孙子兵法的真谛,并在实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