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2 22: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47)* p$ R) G+ U6 X/ h4 E, q
8 t* U: S$ g/ j, y j5 _. k3 v$ w# r
四、兵败大非川/ `5 ?6 W& i- M& v) y2 o% R. U
4 ]; Y9 M% L c1 U) s3 u
在铁勒叛乱发生的这一年,即662年,西域也发生严重的叛乱,这次叛乱对大唐帝国的影响更为深远。; D! R5 r7 l/ _1 l7 O4 C
首先是龟兹的叛乱。
5 G. a1 K% q# G( u4 ]: k 对于唐帝国而言,龟兹只是一个小国,叛乱并不难镇压。唐王朝派行军总管苏海政前往讨伐,同时命西突厥阿史那弥射与阿史那步真二人率本部人马前往支援。
4 L0 j5 T; S; K 龟兹的叛乱很快被平定,但是却引发了一个极为严重的事件。6 J9 ^; p* T' [, b. w
7 X- W- l4 I. Z6 R0 \7 h
在苏定方西征击败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之时,阿史那弥射与阿史那步真两人均收降西突厥部落,立了大功。
! M0 I- l" K, J0 Q# B 唐高宗将西突厥的地盘一分为二,由阿史那弥射统领西突厥的左厢五部,立为“兴昔亡可汗”;阿史那步真统领西突厥右厢五部(五弩失毕),立为“继往绝可汗”。1 E c" p/ P7 A _6 B
在处理西突厥问题上,唐政府犯下大错!
% l) @ B, I; r! N/ ]1 j 这个人员的安排上为西突厥的混乱埋下伏笔,要知道阿史那弥射与阿史那步真之间有怨恨颇深,特别是阿史那步真,以前就曾陷害过阿史那弥射,杀了他弟侄二十余人,况且阿史那步真工于心计,心狠手辣。(事见前文)
$ c7 ^& b* J9 [' w) ? 9 i2 F, k% ?. ^! U4 {3 q7 @4 {
在苏海政平定龟兹之乱后,狡诈的阿史那步真对苏海政说:“阿史那弥射准备造反,将军要先下手为强,把他杀了。”
, Q- q% l3 H7 y1 t4 { 苏海政信以为真,此时他的人马只有数千人,他心里嘀咕道:“要是阿史那弥射真的叛变,我这点人马看来得全军覆没了。”他便召集属下开会,来讨论怎么对付阿史那弥射,最后想出了一个方法。0 R: O* m$ M; ~% X( L
快到阿史那弥射的地盘时,苏海政假称接到了皇帝的诏书,要赏赐给阿史那弥射及其部属。阿史那弥射听到之后非常高兴,赶忙率其部属前来领赏,岂料到刚一脚走入苏海政的大营内,苏海政便将营门关闭,然后埋伏在两旁的甲士们冲出来,你一刀我一斧,把阿史那弥射及其部下杀得干干净净。) [) `! U/ M4 {9 `# V$ P
这是一场大屠杀。
! W9 t5 h. r u 西突厥诸部落对苏海政所导演的这场大屠杀大为震惊,都认为阿史那弥射乃是含冤而死,激愤之情泄然而出,西突厥的弓月部落率先反叛。
2 x/ O2 [- @" q/ e
7 S: g- B& ~3 X# y 正当此时,大唐王朝最强大的一个敌人崛起了,这就是青藏高原上的吐蕃。
& v) Y9 u5 c# x q4 _ 苏海政满手血腥,回师到了疏勒。西突厥的弓月部落自靠奋勇,为吐蕃军队引路,吐蕃军队从青藏高原上冲下来,杀入塔里木盆地,直奔苏海政的远征军。
- q. D# w1 o+ }9 S$ w# F 在此之前,吐蕃都躲在高原上练内功,与大唐帝国交锋并不多,但是这个高原强国崛起速度之快,实力之强,着实令人刮目相看。但这次吐蕃军队冲下山后,并没有与苏海政的远征军打起来,因为苏海政的远征军在征龟兹,袭杀阿史那弥射之后,已经人疲马困,战斗力锐减了,而且在人数上也比吐蕃军队要少得多。苏海政料想不是吐蕃的对手,便把大军的辎重军资统统送给吐蕃人,作为停火的条件。
: C. [, v9 u* ^% x& H0 Q! _" \4 R1 i 苏海政滥杀无辜的后果,终于使西突厥叛离而去。; |+ q8 T0 Z9 r. j: A
在阿史那弥射被冤杀之后不久,阿史那步真也去世,也不知是病死,还是被阿史那弥射的支持者所刺死。两位分统西突厥十箭部落的可汗先后死去,使十箭部落群龙无首,西突厥的贵族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等人,收罗了西突厥的部众,出于对苏海政残杀阿史那弥射及其他部落首领的愤慨,他们最终选择了归附吐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