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anshoufeng

名医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0: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云变幻显工夫5 f& s6 P: Q# t0 c( n) E
                                      ——几则历史关头的验案
: L5 j7 d3 x+ m# O! s- ]5 L" J2 i' `# q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旧中国,内外反动势力几欲取消中医,均未得逞。考其原因,首先是中医固有的传统优势受到国人拥戴
) {2 n  d' t) d# p0 n' ^6 m% c,民心所向;其次是中医同仁的奋力抗争,力挽狂澜。耐人寻味的是,在几次意欲取消中医的历史关头,都有名医用中医辨证治愈某些头面人. S- n5 r5 X$ t
物(或其家属)重病的验案,以生动的实例证明了中医的卓越疗效,产生重要影响,以致影响到决策当局的态度,使中医得以保留下来,这些
  G9 B3 \8 f: e" }0 ]# G! L名医功不可没,在风云变幻之际,尽显中医雄姿。
& t0 @. |* \5 h& N# C; z  B  S/ s
       陆仲安治愈胡适重病。胡适是“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提倡新文化,认为中医不科学,是上世纪初反对中医的重量级人物。据载,
& E, a- v& |1 C  _3 e1920年11月,胡适因糖尿病、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久治不愈,被判为“无法挽救,速备后事”。胡适及家人遑急万状。友人建议请中医一治% t- s3 t) L% E' x7 y% _
,胡适曰:“中医之学不是‘赛先生’,不足信也。”盖“赛先生”为“五四”时期流行语,意谓“科学”。友人曰:“西医已下定论,与其
2 }% T. k6 @! w* x0 E. l* k( U坐以待毙,何不试之?”胡适无奈,勉强从之,遂请名医陆仲安治之。陆乃京城名医,善用黄芪,有“陆黄芪”之称。陆为胡适诊毕,说:“
5 x9 P3 l6 n. g- d# I: g此事易耳,饮我此药若不愈,唯我是问。”药方中黄芪有时用至300克,党参180克。胡适服药后即见转机,逐渐而至痊愈,遂又到协和医院经2 I* e9 f6 r5 H( k! y, @$ ?
多位专家会诊,结论是痊愈。胡适后来又活了40余年。此事使他十分尴尬,一方面他反对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另一方面中医却治好了他的8 x  u& \6 z& D3 v+ [: L
重病,事实给了这位事事研究考证的胡博士一记响亮的耳光。后来在反对当局取消中医的“3.12”浪潮中成为风云人物的沪上名医陈存仁对此) T% h3 l' P5 m9 {( z# w6 s
十分关注,认为陆氏治愈胡适是中医一大成绩,若有文字可证,价值更大了。其实,胡适在1921年就把此事形诸文字了。他在大翻译家林纾为
& p0 L# h: d( c感谢陆仲安治愈家人而赠送的《秋室研经图》上提了长跋,详细讲了此事,摘录如下:“我自去年秋间得病,我的朋友学西医的,或说是心脏
. y$ I, D# S+ K* u0 V病,或说是肾脏炎,……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给陆先生诊看,……现在竟全好了颇引起西医的注意。……能使世界的医药学者逐渐了解中国( M( k: I6 h& z& |
医与药的真价值,这岂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可以看出,胡适先生既承认了中医药治愈自己疾病的事实,也对中医药的价值有所领悟。$ E) e+ o3 i$ G4 t" O3 V, X# \

/ _! R6 \  s( L        施今墨治愈汪精卫岳母。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反对中医,汪精卫为其铁杆分子,提出取消中医议案,举国大哗,中医同仁团结一致4 i6 D3 k: {5 m9 r9 C
,奋力抗争。适值汪精卫的岳母患痢,泄泻不止,遍请西医,未见寸功,行将不起。有人建议汪精卫请名医施今墨诊治。汪精卫无奈,只好同! J) d. V: e- v. i% P
意试试。施氏凭脉辨证,每言必中,汪氏岳母频频点头称是。处方时施今墨说:“安心服药,一诊可愈,不必复诊。”病危至此,一诊可愈?, l& q2 k1 t" a* n. L& |' `
众人皆疑。孰料仅服数剂,病竟痊愈。老太太要送匾以示谢忱,施今墨说:“不要送匾了,你只要看看中医能否治好病。”至此,汪精卫总算
4 y! t& \; j- I, e7 A9 L6 M  j受到教育,并题字送匾“美意延年”(庄子语)。后来汪精卫病重之际,也曾请中医治疗。
1 k/ l4 B* a6 B6 ?/ y' ~. s3 x( H
        马二琴一案保中医。“九一八”事变后,日伪政权意欲取消东北的中医,自1933年起停止了每年的中医考试,妄图使中医自消自灭。
1 u1 P, b0 j) w到1940年,“汉医不发新许可证,八载于兹矣。……现在汉医之年已平均花甲,青黄不接,实属可惧”(《滨江省汉医学月刊》马二琴文)。% R% `6 M2 @0 d. D
八年不发新许可,现有中医平均60岁,可见情势何等严重。但是中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连日伪当局也不得不承认东北地
/ ^( S* c) e# g6 K4 h区“仍多行其古来传统的医术之汉医”。为了切实考察中医的疗效,伪民生部派官员到沈阳物色一位名医,拟聘至伪首都长春临诊,以便随时
& H0 c$ B1 v# W6 O& N7 @! I' Q+ I观察疗效。几经推荐,沈阳名医马二琴被选中,于1940年7月到达长春,在萃华医院任汉医科医长,该院其他科的医长均由日本医学博士担任。9 b9 w# T/ [8 {5 A
马氏到长春不久,适遇一外科确诊为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日本外科医长主张开刀,且不保吉凶。患者未允,要求中医治疗。马二琴查患者面赤
8 U: b. E( \" k8 J气粗,腹部坚硬拒按,大便多日未行。诊为热毒炽盛,乃重用双花120克,龙胆草15克,以及蒲公英、地丁、野菊花、乳香、没药、黄柏等药投& ~/ v: l( \$ b. e8 H
治。患者服药后,竟一剂痛减,两剂痛止,三剂已愈,日本医长检查确属痊愈。此案所治虽非头面人物,但对日本人震动很大,承认中医确有, H' |" v/ x# q& F$ O" J: h
疗效,遂于次年恢复了中医考试,并聘马二琴为汉医考试委员。东北的中医得以保存下来,马二琴可谓功垂史册。
4 S  p8 O) y1 _
* ~! a* A$ z6 \1 R+ W        以上几则验案都发生在中医遭遇困境的非常历史关头,三位名医各以其精湛的医术力挽狂澜,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疗效,为中医争得了5 S; d0 I& s, y4 M
荣誉,在中医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值得后人纪念。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0: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中医中药绝对拥护”6 j. \: M( ?6 M3 \& Q
                                          ——“三一七”抗争活动片段
) V# b" E4 ^# M) C; F7 H! M# |& g9 k% C0 K
       标题这句话“我对中医中药绝对拥护”,读者恐怕想不到它是出自蒋介石之口,时值“三一七”抗议取消中医活动之际。1929年暴发的( t& p( T' G+ D4 c, n2 ?8 i
这场活动是中医史上的光辉一页,今天回顾一下“三一七”抗争活动,尤其是各色政要当年对待中医的态度颇有意味,令人感慨。
# P, U$ K$ f5 v  A1 w0 G9 k6 b( ^6 |
       1929年2月,西医余云岫等人借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之机,抛出了臭名昭著的“废止旧医案”,妄图逐步取消中医。消息传出,民众愤怨
+ N9 N* _: U9 r: o* t- Y,中医奋争,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争活动。其实当时反对中医的只是汪精卫、褚民谊(国民党中央委员)、余云岫等极少数人,大多数人, Y1 j* ~; l/ @" a% R2 W0 W
包括当时的政要人物甚至蒋介石都是支持中医的。" D3 @. v; n0 z0 r: k- t
# m% O4 z6 f3 \2 }* `
       根据记载,“废止旧医案”一经披露,“舆论界首先加以抨击,认为中医中药万不可废。”接着,上海等地社会团体如总商会、商联会
: q) j$ \6 D+ F' O  N、国货维持会、全国商界联合会等基于义愤,都有通电发表,一致拥护中医中药,反对废止中医,声势为之大振。在此情形下,沪上名医陈存$ \0 w$ o2 l% {8 n# t* u5 W
仁、张赞臣、谢利恒、丁仲英、夏应堂、陆仲安等一起商议应对之策,议定举行全国中医代表大会。3月17日,计有15省、4市、243个县的281* H3 c7 L" I, Z0 D0 S  c8 y
名代表在上海召开全国中医师抗争大会,上海市中医药人员罢工一天。会上群情激昂,决定派代表到南京请愿,公推谢利恒、隋翰英、张梅庵/ K+ e" o# \. k! A" `/ Q* E6 j0 Q2 `
、蒋文芳、陈存仁5人为代表赴宁请愿。2 L9 k! S4 r% s! \, u
; a; h. T) B) w
       3月22日清晨,请愿团抵达南京,首先造访国民政府五院院长和中央党部,对卫生部倒暂时搁置不理。先行谒见的是行政院院长谭延铠
- u; h  d& a/ L/ |4 f7 K, a4 S,代表们尚未开口,谭延铠便说道:“中医绝对不能废,我做一天的行政院长,非但不废止,还要加以提倡。”说时他还伸出手腕,要团长谢
: R0 D, D6 Y" c8 I# o8 M9 M: N7 P利恒为他诊脉治病。诊毕,由谢口述药味,陈存仁执笔记录,次日各报都将这张处方刊登出来。接着,请愿团求见监查院院长于右任,于老说, B6 _7 Q; J4 N3 k- c% w
得更轻松:“中医另设一个机关来管理,要是由西医组织的卫生部来管,就等于由牧师神父来管理和尚一样。”他是最赞成中医的,他还说:8 z) I0 r( b% \. Q; x$ _
“我一生都看中医吃中药,在我们陕西,全省只有一间教会办的西医院,一共只有三个西医生,绝大多数老百姓生病都是靠中医治理的。所以+ {4 m" J3 Y! h$ A& y% g
,中医对国人的健康保障有很大的贡献,现在西医褚民谊等当政,想把中医消灭,这等于洋教徒想消灭全国的和尚、道士一样,那怎么可以呢
6 s( ]7 W6 K0 P" b# g' _8 [, g& m?”下午,请愿团有造访另一政要、后来的国民党主席林森,他说:“这件事荒谬得很,都是卫生部几个西医和褚民谊搅出来的,相信全国人
; r, e7 b+ T4 j( M: [" z4 E民都会反对,国民党政府奠都南京之后,第一件引起全国反对的大案件就是你们这件事情。”林氏说罢之后,也请代表为他诊脉处方。请愿团+ J6 A$ }, p" O# j* {. r1 `
接着又赴考试院,见到院长戴季陶,戴氏说:“你们这件事,卫生会议尽管通过,敢说是绝对不会实行的,你们放心好了。”在立法院,由法
& X* ^: R/ T5 d3 O# J3 {" P+ _; B制委员主任焦易唐接见,焦易唐说:“这件事,首先要立法院制定法律,三读通过,才能实行,卫生部是不能独断专行的。”
# u, C1 e7 @2 W5 K7 Y8 `6 ~7 d8 k: n- d  ]0 P
       3月23日,请愿团来到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党秘书长叶楚伧接见,他说:“关于废止中医一案,是西医在中政会所提出的,这是西医1 b6 `* F, I1 o- h! Y! v
们的单相思,执行是要由政府来执行的,决不会有一个人敢出来主持这件事。”时值国民党举行三中全会,会上,中央大员请薛笃弼部长从速5 ~* F, X9 N: }' h
把这件违反民意的提案取消,以免引起民间对政府的反感,。下午四点,蒋介石接见请愿团,此前他得知中医抗争之事,曾说了一句话:“谁# Q) {- y; f; D* r# e5 ?" g# s- w
主张要废除中医?”已见其意。接见只有5分钟,蒋与5位代表一一握手,说:“你们的事我都知道了,我对中医医药绝对拥护,你们放心好了
9 [- t7 v# W  s; }! b; q  X. K。”后来又说:“我小时侯有病,都是请中医看的,现在有时也服中药。”临分手时,他吩咐秘书将他对请愿书的批谕,从速发出。  J% I* W# @% [/ K

$ J% y) _2 n: d5 E: C" P  s       以上可以看出,中央大员都是支持中医的,就连当时的卫生部长薛笃弼也并不反对中医。原来当时国民政府为了拉拢冯玉祥,特地让出5 x: l4 K/ ~. x3 k8 x
一个卫生部长的职位给他推荐,冯氏就推荐了自己的心腹薛笃弼当部长。薛氏本非卫生行执人员,对中西医并无偏袒,不料这次却闹出这见案. k. A$ G" F2 G  t
子来,冯玉祥已经打电报给他,措辞严厉,责备薛氏,令其很为难。由于请愿团先先到各部造访,就是不到卫生部,决意让他难堪,使他十分
! i  F/ G% H; z( C尴尬。无奈,薛笃弼竟派了一名科长找上门去,告诉请愿团,说薛部长昨天在部内等了你们一天,不见你们来,极为失望,今天上午召开三中
4 b9 l" }7 l5 P0 u$ A5 i1 V大会,各方面对薛部长的指责很多,薛部长本来对中医并无歧见,希望你们急速到卫生部呈递请愿书,以便他对此事有所表示,减轻舆论压力: t- z# M$ b9 N
。说白了,这等于是走后门让请愿团无论如何去卫生部一趟,好让他有机会表白一下,24日下午6点,请愿团应邀出席卫生部之宴,薛笃弼说:
0 y) A+ P+ h' x$ z“今天你们到来我很高兴,……我当一天部长,决不允许这个提案获得实行。……为了要表示提倡中医中药起见,准备聘请你们之中的两位为
6 t! \% U: ~0 M& e: L4 b! T' r* d1 v卫生部的顾问,以便本部与中医界多有联络,消除隔阂。”后来,他确实聘请谢利恒、陈存仁为卫生部顾问。至此,从蒋介石到各色政要大都
: `. Q% b7 E& H# c) o+ v  i亮相表态,尽管他们在历史的进程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其中不无反动人物,但他们对中医的态度,却是如此的一致。今日重温,确实多了一份
; t5 }0 ?2 R0 L- Z* E感慨。它充分表明,当时反对中医的只是一小撮,历史已经无情地将汪精卫、余云岫之流钉到了耻辱柱上。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0: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良相良医心相连! n: W8 A6 V& J7 C: c' m

) b) E) w4 [* T1 ~9 j                                           ——周总理与名医的交往+ B0 v: J7 Z1 {, q

9 U9 h3 _! u) m1 e% T. |: b* Z       周恩来总理生前对中医药事业极为关怀,和许多名老中医都有亲切交往,留下了很多佳话。: }# _* Q3 K1 \: J
+ L) g- h; O5 J5 P7 ~+ e
       抗战时期,有“当世医宗”之称的名医张简斋在重庆行医时,周恩来就曾数度登门访晤。抗战胜利后,张简斋返南京。1947年冬,周恩7 e& c+ k1 H4 y8 z
来从南京撤返延安时,又特地到张氏寓所话别。. ^* b! j5 C) p1 I, D' t
* U9 I. O% X) R# @! h6 C3 f& H
       20世纪50年代,秦伯未以周恩来总理喜爱的梅、兰、海棠为题,画扇面相赠,不但得到周总理的称赞,而且还以题词回赠。与周总理交5 v. Q6 z; b5 t% w6 ?& {
往较多的名医很多,比如施今墨、蒲辅周、岳美中、赵炳南、高辉远等人。
; e  L. {- m/ c, b% ~
0 o% U+ c8 ?2 j3 p2 u4 h" P% S. z       周恩来总理有病常请中医治疗,名医蒲辅周、岳美中、赵炳南等都曾为周总理看过病。有一次,周总理患癃闭症,许多医生一筹莫展,( m/ p  }6 \' p; h- |
后经蒲辅周治疗而愈。周总理问他:“你给我开的药为什么特别灵?”蒲辅周答:“别人把你当总理医,我把你当病人医。总理的病非医生可
1 p& P$ i: Y& g医,病人的病自是医生可医的。”周总理称蒲辅周是“高明中医,又懂辩证法”。 蒲辅周生病的时候,周总理亲自去探望,或由邓颖超代之探* K" I7 _& H2 k# P& t" C- }. |
望。蒲辅周过意不去,周总理说:“你为我们保健负责,我们也对你的保健负责,彼此不是一样吗?蒲老,你要好好保重身体,一般的病请你, V, U2 I7 }/ B1 ?
的学生看就行了,我也转告其他首长,不要轻易惊动你,你健康长寿,我们大家都有好处嘛。”! V! i/ w& b4 M+ L2 b; s; l

4 u! X6 @' M- s2 Z       周总理曾指示蒲辅周的弟子高辉远,一定要把蒲老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整理出来,继承下去。高辉远等人几经寒暑,整理出一部经验
* G8 Q5 B2 A& }手稿交给有关部门。时值“文革”前夕,山雨欲来,这部手稿无人过问,竟被扔进废纸堆。高辉远费尽周折才把手稿找回并收藏起来。一次,( i7 J9 I& a+ K+ [
周总理又问高辉远,蒲老有没有总结经验的书,高辉远如实做了汇报。周总理让他把手稿拿过来,深夜亲自翻阅,批示予以出版。1972年12月' j/ k/ o5 }, O. S
,〈〈蒲辅周医案〉〉终于付梓问世。
0 m* y; U2 Y- p. ?/ i4 s+ q! v) O; c0 M" w
       著名皮肤病专家赵炳南先生曾多次为周总理看病,总理总是亲切地问他身体、工作情况。一次,总理患了甲指甲沟炎,叫人带话给赵老) s& _: u: m/ j
说,赵老年纪大了,派一个徒弟来看一下就行了,并要赵老注意身体。
& a" Z' N: d$ Y5 n6 H# z8 I. R
. M0 i9 I2 B& B  L% p4 Y  S        施今墨曾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南北驰名的名医”,也曾为周总理多次看过病,深得周总理的赞赏。1953年4月,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
2 z! u) i/ k, X" q/ X- k4 P施今墨。总理说:“施老先生,我想请你当老师,谈谈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问题,这是当务之急啊!”施老向总理倾吐了久郁心中的愿望:建. u9 ]; G0 d1 U: ], B3 Y! O0 m
议成立中医研究院、中医医院、中医学院······,总理听完后说:“在新中国,中医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新的变化,我们不但要让
: h1 I* F+ Z, P  |+ F% D. u* C中医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要把它介绍到国外去,让西方懂得,中医是人类医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19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时,' I6 f2 r2 F# Q; v. Q
周总理亲笔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后来随着对中医认识的不断变化,他曾对高辉远说过:现在看来,我给中医! A% n! }  P* o+ |
研究院的题词,表达还不够完善。如果在“发扬”前面再加上“继承”二字,可能就更全面了。
- n" h( A* f7 M) O9 ~1 N- q1 T( H) s1 [0 [8 w
       施今墨每次为总理诊治疾病,总理总要亲切地询问施老的身体、工作情况,就中医中药的事情进行切磋。十年动乱中,施今墨被污蔑为" Q- ^* `- N- L. i( T$ J- G
“反动学术权威”,抄家、批斗,工资扣发,被赶出家门,堆积在两间屋子里的医案被毁于一旦。施今墨积郁染病在床,生活到了难以维持的
4 w( A' T" F5 `7 Z5 R9 r地步。女儿拍了一封电报给周总理,如实禀告家中发生的变故。周总理读了电报,心情异常沉重,让邓颖超亲自前去过问。派人把施氏全家搬
8 g: g# I- o+ F到建国门外灵通观的一幢高楼上保护起来,并安排解决生活费、医疗费等问题。施今墨十分感动,含泪对家人说:“多好的总理啊!每天有多
/ e% \0 X3 ^" r1 R* B$ v少国家大事,我们还要分他的心,不应该,不应该啊!”施老自搬到这幢楼下就再也没有下过楼。1969年春,施今墨自知不久于人世,口述了
5 n5 a) f7 Z: k( }% B一份改革中医的建议书,呈送给毛主席、周总理,并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用颤抖的手写了四句话:“大恩不言报,大德不可忘。取信两君子9 O5 L# ]0 i5 U4 b/ [. `
,生死有余光。”充分表达了对总理的深情厚意。周总理对施今墨的医案整理出版十分关心,指示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印行。7 _0 [1 ?; o3 l/ x4 o  `/ ?6 a

5 i: B. y, C  U7 c7 V, b) P& Z) A' T       孔伯华(1884—1955),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正宗的孔门后裔。善治温热病,以善用石膏闻名,有“孔石膏”之称。20世纪50年代,孔. G0 [3 z5 ~  C! l5 z% {9 N
伯华生病,他是个体开业,又没有积蓄,久不应诊,难免坐吃山空。周总理知道后,立即派人探望,并带去500元现款,要孔伯华安心养病。再
/ T% G) {5 W3 ~, {三询问还有什么困难,愿不愿意住院?孔老的学生说,孔老的病很需要野山参。三天后,周总理派人送来两斤野山参。孔伯华望着总理送来的' o* B6 M) N# C
人参,泪水潸然,说到:“知我者,总理也!”经用野山参调治,病情好转,终于完成他的著作《时斋医话》。
9 C* J, _( }8 c) r4 I' X, f
2 N# S& E" x5 @3 M       1955年11月23日孔老病逝,当天下午,周总理亲自吊唁,慰问孔老的家属,他说:“我了解孔老先生的为人,他一生不爱钱,自然也不
5 x( W) U4 F5 p& K- A' s会有钱留下来,你们这一大家子还要生活嘛。”接着,周总理对孔伯华的一家人做了妥善安排,然后才离开孔家。
: f  R2 V8 T& D2 I+ _8 B0 A0 ?
9 O, q+ N8 `, @       1962年,骨科名医杜自明病逝,周总理深感惋惜,也亲自到友谊医院向杜老遗体告别。
% Q) s, }% s" \& r$ f8 m* Q7 U
( @! A' ]) S( L3 b# }  m( n% I# s       1962年初,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患左肾结石,肾功能丧失。西方专家建议将丧失功能的肾脏切除,苏加诺不同意,提出请中国的中医
2 P! Y" [4 [! c! t( g治疗。中国政府决定派出以吴阶平为组长,方圻、岳美中等中西医专家组成的医疗组赴印尼为苏加诺总统治疗。出访前,医疗组参加了周总理
* ^/ ~' n7 R/ k主持的一个宴会。宴会上,周总理问岳美中:“中医对治肾结石有些把握吧?”岳美中回答:“有些方法,但对每个人的疗效不一样。”医疗
, k: w0 t' s9 S! A* z组到印尼后,采取“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中西医共同观察”的方式,由岳美中采用六一散配合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为主,间或辅以补肾
$ M" ~; I2 f9 ?( [% q之大生地、川杜仲、川牛膝等,金钱草最大剂量达到210克,服药91剂后,复查左肾结石消失,肾功能基本恢复。苏加诺说:“这是社会主义中
4 d" i1 X9 f5 J  t+ z国中医学的奇迹”,“这说明,先进的医学不一定在西方”。4 E, Z3 E9 j; Q4 U$ I$ p

  ^+ N+ q9 _2 _3 g+ T- b, T1 i# ]: S& Q       1968年5月,岳美中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抄走书物,住在西苑医院里紧挨厕所的一间平房里,以古稀带病之身,一边作检! l8 z/ L; K' W4 h* B2 D$ ?5 w
查,接受批判,一边做喂羊、喂兔、清扫厕所的劳动。1969年9月的一天夜里,劳累了一天的岳美中已经睡下,两位陌生人敲开房门对岳老说:, Y4 j, g) f' y( t
有一项任务,请你去一下。当时无衣可换,岳美中就穿着劳动服装被接到人民大会堂,周总理已经在那里坐等。当周总理站起来同岳美中握手! G% U% h$ q, M0 `- w' y! u4 K: W# F; q
时,由于事出突然,岳美中竟好久说不出话来。周总理让岳美中坐到身边,关切地问:岳老,身体怎么样?岳美中平静下来后回答说:总理,
+ M% u1 `8 e7 g) t9 w& Q我身体还好。周总理说:越南的胡志明主席病重,如果身体可以,想请你去一下,坐飞机还行吗?岳美中说:总理放心,我还行。之后,向医
6 h7 R, {2 W; \: }2 x1 i. n' d院要了几件外出的衣服,连夜同吴阶平等一起飞赴泰国。从越南回来后,在周总理的关照下,岳美中被安排在北京饭店住了一段时间才回了医
. \; k. a' f( N6 V6 R1 s3 c; |! ]院,不久就恢复了工作。
  B$ z* d( E/ R* C& U+ w/ u7 a; t: d5 X- }: I% k' ?8 b/ V5 B
       1972年5月,周总理被确诊为膀胱癌,岳美中参加了总理的治疗工作。以后的几年中,周总理一面接受治疗,一面从事繁重的工作,还+ _' e3 t& R/ D' ~& j: h8 {3 b
承受着江青等人的干扰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仍然关心着岳美中等老中医。在“批儒”,“批周公”闹得最凶的时候,邓颖超曾经两4 d3 j6 L- N/ o9 M, [3 L
次打电话给中医研究院有关领导,询问岳美中和蒲辅周、王文鼎等人的情况,要求照顾好这些老中医。1975年12月下旬,岳美中最后一次为周
: B- n) ^6 E) t; f总理会诊。会诊后,岳美中汇报:总理的病,主要是长期重病和劳累,体内已正气不支。周总理听后,微微点头,对邓颖超说:岳老讲的,一
7 \2 k+ O* Q* F1 A语破的。看完病,岳美中刚走出病房,工作人员追出来说:总理嘱咐,岳老有糖尿病,不要留他吃饭了,抓紧时间让他回去休息。岳美中后来2 t6 y- t' L8 p! {3 w: X9 ]: W7 S
回忆时说,当时离周总理去世只有十多天,病情已见危重,但他谈到自己的病情时平静得如讨论一件日常国事,而对别人的关心仍然是那么细
0 O, i; T5 E$ ~4 B, k致入微。1976年1月9日早晨,岳美中从广播中听到周总理去世的消息,这位76岁的老人始则惊愣无语,既而跌坐床上失声痛哭,久久不能自己
6 o( |2 @' a4 y: |1 b0 k( K
4 V$ r* h* f! }- R# L9 O, J* a2 B' v$ Z* }# A# E7 ]
       蒲辅周每次去总理那儿看病,弟子高辉远都要跟去。后来总理为照顾蒲老年高体弱,就叫高辉远单独去看病,直到总理逝世。1971年,
' V# Z! [& I. x+ X: E4 Z" q& f$ |周总理首次病重住进解放军三零五医院,很多人推荐名医给周总理,他都谢绝了,说:“高辉远大夫跟我时间长,对我了解,我要高大夫吧。
/ F/ T3 {. }/ s9 y* q) k' z9 U7 e”高辉远这年被借调进三0五院,后来又正试调入该院,担任中央首长保健工作。除周总理外,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毅、李富春、叶剑英- ~$ S' @1 K0 s7 ^/ g8 ^  Z
等领导人,都曾接受过他的治疗。周总理病逝前,有两年多的时间,高辉远基本上未离其左右。周总理输血,起初心里有些紧张,后叫来高大
' |0 i" q& d: A& X夫陪在身旁说话,就不紧张了。此后每次输血,总理都要高大夫坐在身边。有一次,高辉远因病没有如约去周总理那儿,总理得知后马上派人
( d; G/ C' y5 k: h7 ^* k& Y代他去探望高辉远,他说:“我们有病,他来看。现在他有病,我们也要去看他。”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0: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之高士也”                                                 ( i% D, `+ D; }
                                                        ——毛泽东与名医的交往* Q, @; A. x) t/ r, ]
: J$ ]2 o4 L, g
中医、京剧和国画是中国的三大国粹,这一点尽人皆知,伟人毛泽东却自有另一番见解。
4 r+ S; B- N, D* ^, F3 ~& W  N( b& Y/ Q/ b0 ^3 w$ l4 r
1953年,毛泽东在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有一次与几位同志打麻将,他即兴谈到:“我说过,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麻将牌。”此说不无戏说成分,但他把中医摆在“三大贡献”之首,表明了其对中医药的情结。同年,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同样指出:“中国对世界是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就是一项。”1954年6月,毛泽东果决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于是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名医,如蒲辅周,冉雪峰,岳美中等群贤毕至,并于同年12月成立了中国中医研究院,毛泽东还接见了第一任院长鲁之俊。
- Z, }: }  F4 E9 F  i; T
; u4 S6 r* n+ s% e  毛泽东对中药的关注决非偶然,有一件小事可以为证。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毛泽东点名让粟裕将军参与指挥这场大战,粟裕告病不想去,他说:“主席,你是了解我的,从长征到北上我都没有怕过。但现在腰酸背疼,肚子疼起来昏迷不醒,怕延误战机。我有病,你是清楚的。”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你的病我了解,我把药都给你准备好了。”随手拿出几盒龟龄集交给粟裕。结果,淮海战役打完,几盒龟龄集吃完,粟裕的病也好了。此事足以表明毛泽东对中医药早有很深的了解,来自于他对中医药的深刻认同。他曾经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一谈到中国的特点,人们往往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来概括,这些多与中医药有直接关系。由于地大物博,才有那么多的植物,动物和矿石成为“中药”。中国历史上有数不尽的天灾人祸,但最终还是以“人口众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是由于有了中医药的防病、治病、养生和保健,才使得人民身体健康,繁衍生息,这都是中医药的功劳啊!1942年,时任延安抗大医务主任的名医瞿缦云恰逢60寿辰,毛泽东欣然为之题词“老当益壮”相赠。
. w0 B$ I, z- _. H
. G6 S0 x/ f- S" n  在一次谈到鲁迅先生时,毛泽东说,鲁迅在“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中,对清代名医叶天士用梧桐落叶做药引不以为然。其实,正是从叶天士用梧桐落叶做药引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医懂得人的疾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叶天士把人体的病变和气候、环境、地域联系起来是很高明的。这种认识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是很先进的。7 `* R7 \. I5 @. d

( f& K, V( E$ ~) R; e  他还说,中国人口这么多,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和各地人民的体质,都有差别,不能以偏概全,而中医正是重视这种差别,才派生出各种学派、各家学说。而各个学派的不断发展,百家争鸣,才汇成了中医这个整体的渊源巨流,这对现代的自然科学也有借鉴之处。所以我说,中国对世界有贡献的,中医可能是其中的一项。毛泽东还非常赞赏中医的带徒方法,一边言传医学理论,一边身教临床看病,带一个,出师一个,所谓“名师出高徒”,不是一句空话。
8 A- L3 l! I( p6 E/ J1 I5 V) Q! L. ?% ~( F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对20世纪的很多领域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对中医的支持。早在1949年建国前夕,他就在一次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很好地团结中医,提高技术,搞好中医工作,发挥中医力量。”1958年10月更是做出了著名的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为中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66年,“文革”开始,中医界受到严重的冲击,中医被污蔑为“四旧”,形势严峻。在此危机关头,1967年1月5日,周恩来总理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我认为,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中医,怎么是“四旧”呢?西医是近百年来才传入中国,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中医是作出了贡献的,现在仍承担着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应该加以保护。毛泽东又一次支持和保护了中医。
9 G0 |4 e4 H2 B  W) z/ m, x# a  S/ q: w6 k7 D
  不仅如此,他还以领袖的魅力与许多名医都有交往,请他们看病,名医刘惠民、章次公、赵炳南等生前都为毛泽东看过病,把过脉,开过方,甚至与之长谈。有一次毛泽东宴请一些知名人士,其中就有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施今墨与著名的西医专家黄家驷、林巧稚等同桌,毛泽东风趣地对施今墨说:“你很有名啊,我在年轻的时候就听说过你,你们同行是不是冤家啊?”施今墨答曰:“主席,我们团结得很好,互相很尊重。”毛泽东听了很高兴。1955年,上海名医章次公调到国家卫生部任中医顾问。不久,中央“四老”之一林伯渠患病颇重,呃逆月余不止,章次公赴治,三剂药救治了林老。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同志在闲谈时对毛泽东说:“卫生部新来了一位老中医张老,那医术可神了```````”,接着将林老案例讲给了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说:“我早对你们讲过了,中医不比西医差嘛,你们还不相信。”过了几天,毛泽东身体不适,指名请章次公为他看病。此后毛泽东曾两次约章次公彻夜长谈中医学。他看过不少中医书,提出了许多疑问,章次公均对答如流,毛泽东会心地说了一句:“难得之高士也。”1957年7月,毛泽东在青岛开会期间,感冒,发烧,咳嗽,多方治疗未见好转。山东省委书记舒同推荐名医刘惠民赴诊。刘惠民辨为外感日久,表未解而里热已盛,用大青龙汤重剂加减,两剂即热退病除,保证了毛泽东出席会议。毛泽东感慨地说:“我30多年没吃中药了,这次感冒总是不好,刘大夫的两剂药就解决了问题,中医中药好,刘大夫的医术也好啊。”刘惠民从此成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之一。1957年11月毛泽东应邀赴前苏联访问,就带了刘惠民同去,作为随从的医护人员,并介绍他为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米高扬等人看病,深受他们好评。
* F6 P1 I$ X* J4 b  a( m  O& \# w2 F% E/ V2 @; _
    毛泽东接受中医治疗最精彩的一笔是针拔治疗白内障。1974年低,毛泽东患老年性白内障,双目接近失明。经过慎重考虑,中央决定由中国中医研究院著名眼科专家唐由之为其实施针拔术,毛泽东知道后欣然同意。1975年7月23日,唐由之顺利地完成了这一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毛泽东示意播放古典乐曲“满江红”,其心率、血压一直正常。三天后,拿掉敷料,毛泽东能看书了,他对唐由之说:“我又能看书了,真高兴,明年我再请你看另外一只眼睛。”遗憾的是,第二年即1976年,一代伟人毛泽东辞世。
发表于 2008-5-10 13: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 有道理。中医就是一个辩证法。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17: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斑竹的评价!!!
 楼主| 发表于 2008-5-12 18: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的帖子

斑竹有感而发!!!
发表于 2008-5-20 12: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之名医的义举,皆为我辈之楷模。吾敬之佩之。7 P0 o& a$ U: ~5 {2 j) l
传我国粹,宏我中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2 10:29 , Processed in 0.0575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