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anshoufeng

[传播中医]胡春福中医药文化书画美术专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22: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春福中医药文化书画美术专辑8
9 G8 @  e% z' }0 C9 O" c6 C2 K
8 _' s3 v! `9 O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22: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春福中医药文化书画美术专辑9& N7 q* @# f5 E# a6 y5 B2 W
( f# ]( S' {  ^* k, h& D
  胡春福(本论坛网名“古月今人”),安徽省黄山市人,先后就读于安徽中医学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从事中医临床十余年,中医院管理数年,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幼承庭训,擅书画篆刻、美术摄影,先后受教于启功、韩美林等国内著名书画家。自1997年始致力于中医药文化书画整理创作、美术设计和中医院文化建设探讨。
% h# D: A; F/ G0 W9 L3 C( q  其书画取中医药文化精华,示传统艺术真善美。书法隶宗秦汉、楷法晋唐;画风淳朴凝重、意与古会;评者称既有艺术品位,又具学术风尚,富书卷之气。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先后获过中国美术家协会“跨世纪全国卫生美术精品展”银奖、全国“抗非典”美术作品比赛金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工书画比赛一等奖等。作品传播广泛,遍及北京、上海、广东、港台和美英日韩等国内外两百多家中医药院校、中医院。 其中医药文化美术设计特色突出、古韵盎然,得到行业内外人士的充分肯定。2005年创作设计的“安徽新安医学文化馆”受到中医药高校教育系统领导和相关专家的一致好评。l
+ B# _& h9 C* ]  n' Y! f+ C  通过多年探索,胡春福结合中医药学识、传统文化修养和美术特长,在书画内容体裁、艺术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在实用美术、文化环境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为《中国中医药报》美术总监。                                      
9 L9 ?& V1 l8 q2 i$ f5 f  l& c联系电话: (010)84715788  手机:13611080900   E-mail:huchunfu@sina.com或本论坛留言
+ q0 p5 s/ f4 C4 T* s  j7 P0 M1 ^工作室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西里(中央美术学院北门)
! T. `8 d% p6 e7 ~3 B
* K. r! n4 ]7 `8 p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0: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春福中医药文化书画美术专辑10* n# ~+ X" W* q* J- @( P5 E- c

. O: E6 U, ?! m. I% }1 A9 t; {  u6 c
依据史实创作   确定画像规范
  t0 Z( i6 w* }. Z  k/ q
0 {, R. @) e  c4 P' \胡春福       (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6 N: `  W. R# D! `7 J0 m

  [+ c4 V: c" Q+ H! d' w   人物画像是展示中医药发展史的重点符号,但是由于资料有限,加上区域差异,审美定位不同,各地展示的画像各有千秋、形象悬殊,甚有张冠李戴或多人一面,混淆了视觉记忆。所以为了体现画像的历史性、真实性、学术性、艺术性和严谨性,必须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依据,尊重中医药发展事实,确定医药人物画像基本规范。
4 W: r- x4 o6 o" `$ X1、全面了解以往画像图文资料,熟悉各朝代头冠服饰,注意各地和各族人物长相特点,观察老中医的容貌举止、神态气质,然后去粗取精、确定各位医家特点。
- Q) g. W0 H. I3 ~) g$ u2、注意中医药行业特点,要表现医药学家仁爱、睿智、敬业的神采,把握帝王、御医、儒医、草医等气质,在著书、行医、采药和文字表达上符合中医药史学。' g1 l7 g0 |( f, G2 C
3、用中国传统书画绘制,注重图文并茂、合韵传神、古色古韵,并结合对联和各种书体及笔墨技巧来丰富画作,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特点。% R7 R, k3 f% x
4、视觉系统化,具体个性化。在色彩效果、大小尺寸要统一要求,同时注意姿态各异、服饰有别。提高观赏性和艺术性。
' Q7 t: M3 G; @5、确定其基本规范和相对标准。尽管文化艺术不是文物考古,也是仁者见仁,而且人物画像也有年龄、穿着、姿态等不同,但是画像是为了增强人们的历史记忆和对中医药文化的亲和力,所以要有基本规范和相对标准。5 I1 L& ?, ^1 P- {) ?% d) A8 R8 B# S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0: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春福中医药文化书画美术专辑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0: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春福中医药文化书画美术专辑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0: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春福中医药文化书画美术专辑13  [1 ^4 }- ~3 }- e9 J
7 v1 l) j7 T) h; S' `9 O
打开宣传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谈中医院文化环境建设6 c; H' d+ d0 f7 V# C' B( V
                                         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7月12日) \7 |* E4 i; F! {. H3 H# w, A
3 z: r* [; q9 x. N, U  p* H' f3 A7 x( {
■ 胡春福
% i9 |) Q' L9 _" G$ N
6 r- ]# b, A- @; l, Q3 w  ; h! e3 P. J" U; P; i( e' H$ G
  在当前信息社会快速推进和中医药发展面临挑战的形势中,如何让全社会认同中医、崇尚中医,正确了解、积极参与、坚定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毋庸置疑,宣传中医药文化、赢得服务市场已经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为此笔者就加强中医院文化环境建设,弘扬宣传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 h$ e6 H% D4 R  ●中医院是宣传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 t: H$ u6 G8 ^/ j* S. R  首先真正认识中医院是宣传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因为中医院不仅是中医药行业与社会大众广泛、密切接触的窗口单位,而且是中医药经济产业的“活水源头”, 更是务实致用、实践性很强的中医药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地,所以要提高大众对中医药学的兴趣和认识;振奋中医药人员的自尊、自信、敬业精神;促进各级领导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为中医医院必须在体现中医药诊治疗效的基础上,真正成为展示中医药文化历史、知识方法、科技成果的主要窗口,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和区别现代医学的重要阵地。
+ _* r5 i5 F$ g+ t: }  其次充分认识宣传中医药是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决策。众所周知,自西学东渐,中医药学一直处在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尤其当今“废除中医”又被某些人从历史垃圾堆中捡起咀嚼!虽然这其中存在着各种层次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中医在科普宣传方面不如西医,如中学卫生教育课没有“中医之道”;社会大众不太了解中医药基本概念、特色优势;传统医药文化有被神秘化、边缘化的倾向;一些中医自我防治方法在远离现实生活;中医院充满的却是现代医学技术的各种广告等等,中医药的群众基础逐渐削弱。所以加快中医药理论发展、科技创新的同时, 必须加大文化宣传广度、深度,向社会大开宣传窗口,以各种方式弘扬历史文化成就,宣传中医药特色优势,普及防病知识技术,扩大国际影响。" S- s( `$ q" R) r6 l
  ●中医院如何构建中医药文化环境  
2 e/ D! Q& h0 N0 |  人的外来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而医院环境又是向社会大众表达的物态语言,直接影响着病人对医院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所以要认识到文化环境是中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涵建设和社会、经济、技术效益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中医药学不仅决定了中医院环境必须具有人本思想和文化特色,也为中医院环境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病人心身健康的中医药文化环境?笔者认为:中医院除了要具备有行业特色和医院文化理念的视觉系统外(如徽标、标准院名等),一是要营造一种大众普遍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环境氛围,其格调应古朴典雅、简约大方,坚持“天人合一”理念,善借自然景物为人文景观,使医院环境庭院化、公园化、自然化;二是用我国传统书画、石砖竹木金属材料雕饰等创作中医药文化作品装饰环境,使人在艺术熏陶和充满联想的环境空间里放松心情,感悟中医药文化和中医院的存在;三是设计开放式的中医药文化历史展区,内容简明扼要、生动真实。通过由医药学家、学术成就、典故著作等构成的历史画卷,让人充分感受到祖国医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传统文化气息;四是开辟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科学实用的中医药健康教育专栏。除介绍中医药基本知识、诊治原理外,普及“药食同源”、“治未病”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思想习惯相关的知识、方法、观念,提高大众对中医药学的兴趣。* [9 h1 S2 L/ s2 i1 o
  在此需要提出: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医药学,其主要历史、理论体系、特色优势等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文化传统,所以营造中医院文化环境可以从长计议,建设永久性文化设施。在本着环境与审美结合的同时,注重内容选择、美术设计、装饰造型。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切合实际、事半功倍、熔铸思想、凝炼精神的中医药文化环境,逐步做到促进中医院物态文化艺术化、意识文化一体化、科技文化特色化、管理文化人本化。
9 [) M4 a/ i2 P1 \8 b" W& B  总之, 在当前中医药事业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医院营造文化环境、宣传中医药学不仅是方便、有效、长远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民众基础和国际影响的重要策略,对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O8 F' `3 k9 |
     此文主要观点作者曾在本报和《中医药管理杂志》发表,再次详述,以使同道借鉴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0: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春福中医药文化书画美术专辑14
8 V/ h2 [7 o, }7 Z3 d. ?% I6 o9 S3 o& R" b& {
为医者,“精诚”为本,此非新语。早在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就在《大医精诚》中开宗明义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恃己之长,专心经略财物”。此篇一直被世代医家尊为准绳,而今再论“医先至诚后学问”无非老调重弹,聊作时下医者针砭医林,世人鞭策医道之一言谈!2 I, x& j( q" O& E8 _3 @
常言道,诚则灵,纵观医坛,多少饱学之士,无不以“诚”体会医道之神圣!多少苍生大医无不以“诚”浓缩人生之精华!确实如此,若要通灵“至精至微”之医道,非“至诚”则难取医之真谛。何谓“至诚”?依愚之见,应为诚待病家、忠诚医药、诚守道义。1 @, o" X- ?" W2 ]- j9 X  }; r1 C. Z
                                         9 p4 u- l/ m3 B8 G; S
                        一
8 ?/ ^8 [9 _7 Z6 F6 c* t- h! N% f( B( C; T+ D% g! ?$ C; q
  古人言,救人一命,胜过千金,故有“医乃仁术”。其“仁”之慈爱至诚,不乏“全心全意”,亦即不求医者有“割股之心”,但能诚待病家,而医者也因此得世人尊重和敬慕。然而时下,市场繁荣,“效益”为先。“孔方兄”走俏,“仁”字在一些行业不知尚存几许?匆庸讳言,在医业中,不尽人意之处,亦能投足可见、俯耳可闻。君不见,假医假药冲击市场,取财“秘方”遍布街头,各种“专治”应有尽有,医疗设施日益先进之背后,质量未必提高。某些“白衣”,忘记本色,小病大作,危言耸听:明知绝症,却拍胸坚指,触及危重,视为儿戏;一些名利事务者,不甘白白求恩于他,公然索要;或有鲁迅笔下的“名医”,故作高深,也来些“经霜三年的甘蔗”,然后补上一句,非“私定药店”难以买到;更有“厚黑”之徒,取财无道,为富不仁,……如此等等,虽不是“洪洞县里无好人”,但仅此就足以沾污医之圣洁。实让病人心病,病家加病!无怪乎世人感叹:如今什么都可有,就是不能有病!久病之人则经验戏言:“红包”所至,“精诚”为开!可见病家对生命之珍重!对医者“精诚”之渴望!
$ [4 Q) f2 n* N  医道之重,乃生命所系,健康所依!此为世人共识,否则,岂有“人处疾则贵医”,“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之说。因此,为医者,学问之前,必有诚得病人之心。纵览古今医家,谁人不以诚起步而登峰造极、流芳千古!战国扁鹊,诚恳忠厚,涉足歧黄,随俗而变,遂成一代名医;三国董奉,诚待病家,以杏酬医,扶危济贫,留下“杏林佳话”;神医华佗,不慕荣利,赤诚济民,开创麻醉之先河;医圣张仲景,以“救贫贱之厄”之诚,勤求古训,博采众长,著下中医临证之经典;明代汪机,“心存仁术,不求闻达,甘守穷庐”,遂成一代儒
% f- U; K6 ]& d7 X7 W医;……如此医家,淡泊名利,以事业为生命,堪称吾辈之楷模。他们之所以被人传颂,无不因诚感人,正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他们之所以终有学问,无不缘于诚心济世。愿世间多几个“苍生大医”,少些“含灵巨贼”!0 P% D1 R3 S3 i% c' c2 h$ f; t
                                                                                              二
- Y! W" r. Y, }  I2 I
" Z9 u4 }. I/ v4 r( g, m  众所周知,良医去病,庸医误命,正如明代医家徐春圃告成:“学医贵精,不精则害人匪浅”。的确,作为医者,不仅要具“济世”之德,更要有“活人”精术。9 p2 i; p5 _5 q6 g8 s( `
  医非小道,若要操医之大权,非“至诚”莫为。观前医大家,无不以至诚而“通天”。唐代孙思越“白首之年,未尝释卷”,故有“药王”敬称;金代张元素学问根柢《内经》,精鉴确识,勤读善记,渊博通达,开创“发扬新方”之新风,遂成医史上一个突破,被誉为“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己”;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岁历三十年,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曾“读书十年不出户庭”,故其著作才纸贵洛阳;清代叶大士忠诚医药,躬亲临床,博闻强识,以温热病理论创见,终执温病学派之牛耳。……等等,前辈所成,莫不根于忠诚医药!况且,他们所处时代;不仅信息、交通不便,而且多众医家处于乱世,饱尝战火创伤。其敬业之诚,实为后学典范。
& }& N: O5 h( C* ]8 ?  然而时下经济火热,一些医者难免心浮情躁。有人以“够用”为目标,不再留心医药,而沉迷于侃大山,“修长城”,杯光舞影之中,似乎这才是潇洒人生、东晋遗风;或有以“实用”为目的,满足安身养家,对医学浮躁涉猎,浅尝辄止,或有以“大器晚成”为鉴,学而不精,临证之时,则漫无定见,遣方用药,不能蹈袭前人,则求助于堆砌药物。更有甚者,专心经略财物,浅尝几本医书,就自诩医家,“或泥古、或吝秘,或嗜利惑人”,一派江湖郎中风采……观此之辈,实为医者大忌。8 P* N' I7 N2 a/ ?0 d' D" W
  医学广博精深,学贵沉潜,思贵专一,古人常常告成,为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操术不精,病人非但不能赖以立命,反徒增痛苦,或加速死亡。其“够用”之识,无异于庸医所为。至诚乃为医最高境界,以“实用”而安身则愿力小,实难成济世之仁,不能行仁,安能行医?而沽名钓钱,实为败坏医誉。“误尽世间人”之流。愿天下医者,勿忘孙思邈之明训:“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勿被尘世利欲所惑,平心静气,对浮华少份沉醉,多饮几杯“至诚”甘泉,让医道恢复静谧、圣洁!- V  m0 u3 _6 x- {
                                                 三% n0 ?4 Y3 W. G

9 q' J) K' X& a& L  中医博大精深,不仅其为科学文化,而且更因其蕴含丰富之人文文化,其人文思想中不乏掺杂“文人相轻”,“同行相欺”之恶习。此种门户之见,虽然见于前人,如传言清代医家叶天士和薛雪之间“扫叶庄”与“踏雪斋”一案,即为同行低毁之话柄,然而时至今日,袭旧风气仍阴霾不散,实为可叹!如某些医者以邻为壑,唯我独尊,河不容刃,一派学霸作风;亦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气短英雄,同行相妒,固步自封;更为名利是务者,损人利己,同行相攻,此等不诚之举,不仅大悖于孙思邀“精诚”之明训,而且在学业上无异于划地为牢。
+ h* C- p8 V4 A8 [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医业原于实践,成于理论。自古以来,主张百家争鸣,千川入海者众多,多少医林妙手,汇尽百家之美,始成一人之奇!多少医坛巨臂,取法至高之境,遂开独造之域!为医者,须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同行只有诚守道义、集思广益,方能多一经验,少一谬误。医者不仅要有尊贤、学贤品格,而且要有让贤、荐贤虚怀。如徐春圃就曾治一喉疾官吏,因需针灸,特举荐针灸医家杨寄洲诊治。名家正因如此,遂成名医。然而作为“名医”,亦不可居奇傲世、淡漠同道,应知“千室之邑,必有忠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y3 R2 `9 \6 Z2 c  E
  时下国事有新运,医道有转机,业趋共和,医院兴起,众志诚城己为医道同行所共识。“同行是冤家”,“卖面见不得卖石灰的”已改为“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之处境,为医者不仅需要装备精良,且要同行间之支持默契、团结友谊,一个精通医业专家,必须高瞻远瞩、胸怀宽广、不计私利、与人善处,诚具“功同良相”之度量。因此,摒弃门户之见,同行相亲,诚守道义,确值中医同仁警觉与共勉!
6 F4 p. J7 b6 }' H: s/ W0 [# ~6 s    总而言之,振兴中医,人才关键,时代需要才高八斗之专家,学富五车之教授,欲成学问大家,必先至诚,只要诚待病家、事业、同道,吾辈之学问自能旱九年而不枯,涝九年而不溢!+ |9 H' i1 S/ }) g2 O: V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九日
& v! p- n2 h6 G
$ I# z  O+ H1 }& H$ ]                                   本文为作者临床之感,不同见解,敬请读者提出![email=]http://bbs.haoyisheng.com/attachments/uvq0urij1tDSvQ==_2YvnABRzzwd5.jpg[/email]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0: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春福中医药文化书画美术专辑15
9 v( k9 d4 u3 j' N4 l7 O面对21世纪,在世界经济逐步一体化和适应市场经济、深化卫生改革的形势中,每一位有远见的医院管理者都明白,医院文化建设已是医院发展的战略问题。尤其是中医医院在经历了规模数量和质量效益发展阶段后,要在区域卫生事业和全球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更应加强文化建设,突出特色优势,这样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本文仅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艺术一隅,谈谈医院文化建设和发展方向。
( Q2 Q( q! h6 k1 K% Q6 W9 r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艺术,是指在我国传统文化层面上的具有艺术美学特征的中医药学知识、方法、思想、观念和以传统医药文化为内容的书画、雕刻、音乐、建筑等艺术。
7 F- }& D3 S2 l3 }0 |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多学科结合的产物,它以人文文化形式反映着科学文化内容。一方面它在医理、医技、医德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美学特征,其科学性和艺术性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如“天人合一”自然美,“形神气化”动态美,“医者,意也”的思维艺术等等,无不闪烁着中华艺术的真、善、美品格;另一方面它与中国书画、文学、音乐等艺术一样,在人文伦理、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方面拥有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如在伦理上都溶入了儒家治世、道家修身、佛家养心的思想,在思维方式上重内省体悟、万物类比、务实致用。所以从美学角度探讨和以艺术形式展示中医药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医药文明的又一途径。这样不仅是文化艺术在卫生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显示着传统医药文化独特的魅力,而且有利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 |% E9 x" `) N
  所谓医院文化,广义地说是医院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物态文化、意识文化、科技文化、管理文化四个方面。狭义地理解是医院各种具有文化价值、并存在有机联系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医院文化是医院组织系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以自然沉淀文化为基础,主动建设为发展方向的一种亚文化体系,它标志着医院总体发展状况,同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形成互动,产生影响,并为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遵守和奉行。
6 s6 o- o( J* V$ a% Z! p作用  w6 F8 l  V8 r% G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艺术是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把它作为丰富和发展医院文化的源泉,不仅能增加医务人员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科学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而且按照医院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去粗取精,推陈出新,能够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在发展中将会起着积极的作用。
) d( ]9 Y3 i( {( d" Q# z6 X  一、促进物态文化艺术化。医院物态文化是指医院为满足病人各种需求而具有医药文化色彩的物质条件,如医疗用房、就医环境、医疗设备等。而传统医药文化艺术在物态文化建设中主要作用是:一份面美化医疗环境,并通过形象视觉系统化、特色化,增强人们对医院美好的印象。另一方面,在发展理念上能起到导向作用,如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观确定着医院建筑为古典清雅、乐山近水,善借自然景观为人文景观的风格。所以传统医药文化艺术能够促进医院趋向公园化、庭院化,使物态文化朝着实用、科学、艺术方向发展。
; S2 D" l+ ^& _  二、促进意识文化一体化。医院意识文化是指医院员工在医疗实践中形成的文化心态。包括思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审美意识等。它是医院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所以促进意识文化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医院生存发展的内聚力、创造力。而传统医院文化艺术倡导的“精诚业医”人生观,“仁爱救人”的道德观,以及崇尚真善美的价值取向,不但在意识文化建设中有很强的定向和督导作用,而且能够被社会和医院个体广泛认同。以此为准则;既能使医务人员在艺术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维护自己的信念中产生责任感、自豪感,又能通过这种精神的磁场效应,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医院文化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0 W- Q9 `4 I5 i7 S/ l3 i3 L5 {  三、促进科技文化特色化。医院科技文化标志着医院防治疾病的综合能力,包括员工的科技素质。设备查治疾病的能力、科技信息应用等。而具有史料性、学术性、艺术性的传统医药文化艺术,一方面展示了科技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特色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医药科技知识方法的传播,既使病人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健康教育,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消除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又能让患者在艺术欣赏中感悟自然魅力和生命的意义。其次,医务人员通过对艺术设施的感觉体悟,能够激活灵感式的顿悟思维,有利于临床辨治。所以传统医药文化艺术的介人,不仅是对科技文化的补充,符合治”病”还需治”病人”的医学模式,而且增强了科技文化的特色。0 w6 o, _4 h) t0 y
  四、促进管理文化人本化。医院管理文化指的是管理手段和观念。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管理机制、技巧等,也是医院各种文化在满足病人的需求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在传统的医院管理文化中比较重视物的管理,而忽视人的因素,但是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出现和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冷漠、教条的物化管理已不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以人为本而形成的激励、竞争、制约、开放的管理机制才是现代医院管理文化发展的方向。而传统医药文化艺术在对医院各种文化产生影响后,营造了一种体现医学本质、人本思想、且具个性内容的文化氛围,从而带动了医院管理文化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一是传统医药文化艺术能够为医院群际关系、医患关系等创造一种平和、协调的意识空间,有利于情感交流;二是渲染的人本价值观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自身价值,变被动管理为自觉参与;三是确定的目标被社会和个体广泛认同,为实现目标和符合社会要求,能够形成自我约束力;四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在协调社会、组织、个人价值观的同时,也为医院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 u. ^$ \6 ]6 a5 y: w9 K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医药文化艺术在参与医院各种文化的建设后,使医院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体系。在医院经营理念、精神风尚、道德形象、行为准则等方面逐步形成一套被内部和社会公众认可的模式,为医院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0 m/ p2 B9 }* h% D$ A! [0 x$ ]
    (本文发表于2001年4月27日《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7月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交流 )

* @4 N$ r: G4 X1 j: Y" `/ r
' y: [$ f. O" j4 b. z0 O+ @$ W;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1 18:20 , Processed in 0.03183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