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13 15: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回 义士充配孟州道 妻妾玩赏芙蓉亭
, d9 l3 | Z2 P2 O* w& a & C! x( h8 a( @ G$ g/ Z9 j" g% ~. E
武松憋着一股火,没找着西门庆,就把火发到了李皂隶身上,三拳两脚就把他打死了,被地方保甲(我理解是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居委会)送到了知县那里。保甲制是北宋中期王安石在全国推行的,即“保甲之法,十户立一牌头,十牌头立一甲长,十甲长立一保正。”用以维护地方治安。
$ t& B* l% v! _$ B
! ?/ Q: v( ?5 H, R. n 西门只听到武松在打人,就吓得从楼上窗户里跳出,顺着房檐躲到行医的胡老人家后院,被个上厕所的胖妹妹发现,惊叫引来了胡老人。胡老人好一顿宽慰,西门听得满心欢喜回家,和金莲为武松的即死“拍手喜笑”。都说金莲对武松有情,看看金莲的表现“妇人交西门庆上下多使些钱,务要结果了他,休要放他出来。”西门庆依言给知县送了“一副金银酒器、五十两银子,上下吏典也使了许多钱,只要休轻勘了武二。”. z3 Q9 F3 S3 X" ^ Q
, O, X, N: y6 z. @' S- T 知县最初看中武松的好身板,用他为自己运了许多金银上东京送礼,这把得了西门的钱财,再加上武松本就打死了人,上来一听武松提到西门,就将武松一顿痛打,打了二十下,武松提到曾帮过他,却惹得他“越发恼了”,何故使他越发恼了,是因为送礼的事不能说?还是因为觉得武松施力图报让他恼火?若是当时他不支使武松去东京,武大会死吗?这时候就只想到了银子,当即让拿拶子拶武松,又打了五十杖,戴了长枷收在牢里。衙门里也有和武松好的,可都被银子堵了口。武松被刑讯了几日,只得按他们说的画了供,供词将西门摘得干干净净。后面写验尸的过程,仵作不知是不是何九?准备好一切资料后将武松押送到东平府宣判。
( [% ~- G3 c( W* l7 O, N4 | / n; ]1 N* e2 e, o
东平府尹陈文昭,为官清廉,接手处理此案。案卷写的是:武松为打听嫂子不守孝满擅自嫁人时,与李皂隶因为醉酒,索要以前借的三百文,李皂隶不给,两人殴打致其死亡。知县判的是“拟武松合依斗殴杀人,不问手足、他物、金两,律绞。”前面还提到县丞(县令之佐官)等人与武松交好,转眼就在这份武松判绞的文书上按了印。现实中太多这样的事,我们大都用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来表示理解。府尹向武松了解情况,武松将详细经过讲述了一遍。府尹听了当即将司吏(只是办理文书的小吏)钱劳痛打了二十板,并从押来的酒保王鸾并牛氏、包氏得到了证词,且将武松以前的供词也改了,府尹的话语间很有将武松轻办的意思,认为他是“有义的烈汉,比故杀平人不同。” 将武松的长枷换成了轻罪的枷。而且正式为武大冤死立案,让清河县提西门庆等人。武松在牢里也没人为难。8 g, S& z; g* p8 Z
6 c1 s4 l0 [* L" V3 n! U) ? 消息传到清河,西门又慌了,府尹有清廉名声不好打点,他立马使人求亲家陈洪,幸好西门大姐已嫁过去了,正式与杨提督成了四门亲家。(查了一下,提督官职很是不小,是从一品武职。)提督又去求蔡太师。“太师又恐怕伤了李知县名节,连忙赍了一封密书,特来东平府下与陈文昭,免提西门庆、潘氏。”从这句可以看出,提督去求太师,说辞肯定是说保李知县的名节(当然实际是为了保西门庆),李知县前面第二回中提到“我有个亲戚在东京城内做官,姓朱名勔,见做殿前太尉之职。”(殿前太尉估计相当于总参谋长一类的,有没有实权不知)我想这时蔡太师对西门庆还是不知道的,也是看不起眼的,太师之所以帮忙是看了提督和殿前太尉和李知县等人的面子。府尹是蔡太师的门生,又看提督出面,最终将武松免死,打了四十脊杖,刺配二千里充军。对于府尹的行为,要对比着看,比起李知县,他要好很多,至少他还想过要对武大立案,但是官场上的人,总有很多不得已处,刚开了个头就引来太师书信干预,最终武大案还是不了了之。
) R: f# N' N8 }, t
W% q, J) m' `1 W5 ^& Q' g 对于武松,我认可他为兄报仇的情意,看到他我想起来以前新闻报道过一个俄罗斯人,他的妻女因为一次飞机塔台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坠机死亡,沉浸在悲痛中的他调查清楚情况后,找到失误者直接枪杀了他。我并不觉得这个俄罗斯人做的有多不对,法律有时无法伸张正义,而受害人家属又有他必须要坚守的东西,因而选择了报仇,并为此付出了多年自由的代价。而武松不同的是不该迁怒于人,打死了李皂隶,以致让自己陷入困境,从而离自己的初衷越来越远,若这次遇到的不是陈文昭,他岂不是和武大要在九泉下相见。他被判四十脊杖,刺配二千里充军。明朝人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说:“宋人承五代为刺配之法,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且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刺字是在脸上刺“配某州牢城重役”等类似字样,一是为了防止逃跑和对再犯罪者定罪量刑,另一个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受刑人感到人格的贬损、尊严的丧失和精神的痛苦。武松的字好像刺在额角,因为他后来扮成行者(出家而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就是为了把头发放下来遮住被刺的字。其实被刺字后很多罪犯都抱着“面目一坏,谁复顾藉”的心态,自暴自弃,继续犯罪。武松后也受此影响才继续复仇。- F0 [% F; X1 h4 K0 Z* }# s# \
- u8 g7 V! h j2 ~
武松变卖家产打点押送的公人,将迎儿托付给了邻居姚二郎,就往孟州去了。 " C$ P/ U7 y0 E2 @
6 E3 S+ ^, P) ?/ V: Z7 z; _ 前面是武松挣扎在生死之间,后面则是西门后宫的风花雪月。话题转向西门的后宫,为下一回过渡。西门庆摆平了此事,心情愉快,收拾后花园与妻妾饮酒作乐。其间花家派人送花儿过来,他和月娘的一番对话说到李瓶儿,第一回中他就说:“自这花二哥,倒好个伶俐标致娘子儿。”这次说:“你不知,他原是大名府梁中书妾,晚嫁花家子虚,带一分好钱来。”看来把结义兄弟花家底细摸得差不多了。李瓶儿24-5岁,先嫁梁中书,和蔡太师的女儿是姐妹(一个为妻,一个为妾),但是梁夫人太厉害,经常打杀丈夫的小妾,中书为了保住李瓶儿,将其安置在外边书房,后李逵杀进来,李瓶儿“带了一百颗西洋大珠,二两重一对鸦青宝石,与养娘走上东京投亲。”又被花太监相中许给了侄子花子虚。据说花太监对她十分喜爱,上任都是带着李瓶儿去的。花太监死了,花子虚日日逛窑子,常三五夜不回家。
% u' O; I+ R6 A4 ^! N7 f* Z/ q
- i/ W: b' M2 a/ H* Q# X! j' z 西门眼馋春梅,拿花子虚和花家的小丫头说事,金莲为了讨好他马上应了。至此春梅也正式走上了西门家的舞台。# T$ I( V+ K3 [2 h
k1 ]- d: j9 E" s( Q7 P3 f
这回大部分都是对武松案件的审理过程的描述,武松被判四十脊杖,刺配二千里充军我认为还算公道,毕竟他手里有条人命。府尹若不被太师影响的话,会怎样的轻判他,我总是爱做这样没结果的设想。府尹的轻判会依据什么?对李皂隶又公平吗?这是清廉吗?一个官员的清廉以什么做评判?不过虽然做如此设想,但并不妨碍我对府尹的好感多于李知县。这种对比后的好感可以从听到朋友讲述她看病的经历后找到相似之处:朋友去看鼻炎,一个医生提笔就给她开了一张CT检验单,让去拍,价格250。朋友当时问他可以内窥鼻镜先看看么,医生回答她:你晓得鼻腔结构有多复杂么?!朋友掉头换了一家医院,结果这回医生还好,说没啥,就鼻窦炎,分泌多,不过转手就开了法国产的什么药,15ml装的,138块。对比一下,你就能在其中找到我对府尹的感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