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4-7 19: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张良奇遇记' P1 L+ n S; L( @5 G4 O
) y p0 H5 g' `' F9 n 秦始皇遇刺未亡,天威大怒,地毯式大索天下。秦王这个网管封杀太严,张良只好改名换姓换个马甲地跑到下邳躲起来。流亡下邳,张良遇到了两个人,两个男人。他们从此改变了张良的一生。
2 X& _6 e# W& c; F5 z ! Z) [$ H% f% Q2 N* k7 t
第一个人是一位老父。这天,张良终于躲过了秦王封杀的风声,难得有清闲功夫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他无所事事站在下邳桥上看风景。这时,有个衣着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他跟前故意把脚下的鞋丢下桥下,对张良说道:小子,你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 t6 z0 E, ~! P
" H( s9 A# g/ F; p, o1 m
呵,好大的口气。没事想找碴是吧。张良一时来气了,自己倾家荡产仗剑亡命天涯从来没被人这么吆喝过,你算个什么东西。张良卷起裤腿就想揍那不识好歹的。可是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风吹即倒的老头子。
! I u* S5 O! W' D$ c
/ F' d7 Q- R8 I' M 这般老头,我就不跟你计较了。打死你还得坏我名声呢。张良只好下桥去帮他把鞋拿上来。
, E" y3 I% X6 e/ w5 P
4 r# Q! `. b; S7 w8 S 这老头没道理的又说道:帮我把鞋穿上。& X! W/ o0 Z# v0 T/ n2 u( v! \- b
. j% X' r q; y" h) J( E
张良一愣。今天是什么日子,好不容易出来放风一趟,竟然碰上一个不要命还不讲道理的。算我运气背吧。张良就跪在地上把他把鞋穿上。
+ z8 g! v7 l7 b: A- b
. t z7 u! c& C' M. \ 老头子穿上鞋后,昂头长笑,然后像一阵清风飘去。老人前后神情动作怪异,让张良心里暗觉奇怪,他有所失地目送老头子离开。
" L! N9 ]5 u, F6 _7 s' I3 m) B
8 @3 W0 Z/ h/ Y8 @/ E8 y 然而,老头子没走多远突然折身回来走到张良面前说道:孺子可教也!五天后的早上你来这里等我,我有好事告诉你。% j% `0 [& a2 x s
) m, h$ b! I/ D* o7 a# U
老头子的行为搞得张良如云里雾里。他浪迹天涯阅人无数,见过种种奇怪的人,但是没见过这么个怪人。凭他的江湖经验,莫非老头子是隐居江湖高人,要把什么绝世武功传于我身?如果是这样,那刺秦的愿望不是有望了吗? 3 B: l+ i# t, A& v
# U3 E6 E) b& L3 d. ~* i
如果按金庸小说的套路,主人公想得到绝世武功一般有以下几种奇遇:" H+ X! u- q/ R- F r
/ C5 @6 k- i0 F/ }) h
第一种:主人公表面脑袋长得傻不拉几的,实际上是有着过目不忘的慧根。某日某夜,主公人无意遇上武林两派决斗,他无意中帮助了其中被打伤的怪人。怪人本一掌结束他生命,一看这人挺厚道就收之为徒,并且把绝世功夫传给了他。1 J! y' }* W: S' U" R. ^ k" D
* P$ P& A3 D1 ]: F* { 第二种:主人公被仇家追杀将之打落挂在悬崖上,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半山崖的山洞里藏着一本武林秘诀。主人公于是苦学苦练,终于练成了独步江湖的绝世功夫。" F: q* B5 X7 t9 U! n
+ L. S/ _' `: @. W" [; Q
第三种:主人公主持武林公道,在山崖上跟邪道决斗,结果力不敌众被击落到山崖底下。没想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一个武林前辈的怪老头救活了。怪老头为了报仇,强收他为徒弟学习功夫。结果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武林高手。
' H( k! `7 D, Y
g$ P) w7 a7 j7 m 张良时代可能没有什么武侠小说。但是张良闯荡江湖,多多少少听说过些许江湖奇闻。隐隐约约中,他感觉到肯定到是遇上奇人了。所以,第五天的早上,张良还是如约来到桥上。
: A3 x" U- k: Z3 g Z* J
2 m# l4 F3 ?/ B( W6 p! J 当张良来到桥上时,发现老头子站在桥上了。老头子很生气,不过后果还不是很严重。他说:你一个年青人,让我这么一个老头子大老早的等着你,有意思吗?五天后再来。
; ^$ T: R- q* R- y * S* q3 ^8 p6 P! O
要传授绝世功夫,没有十足的诚心是不行的。又五天后的早上,张良刚听到鸡打鸣,就爬起床忽忽忙忙地桥上。傻了,老头子竟然又比他早到了。老头子又生气了,说:又怎么老迟到。再给你一次机会,五天后再来此地等我。% U& j- F- b) C% i
' G+ e2 v& [$ Z) \ r) s7 Q
这下张良学精明了,觉都没睡好,三更半夜就跑到桥上数星星。他等了好久,老头子终于来了。老头子一看到张良在桥上,就高兴地说道:年青人就应该如此。
) _9 B/ g6 P' C6 V8 R& v
0 y" k+ ?4 d* L' e5 a 老头子说完,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对张良说道:你把这本书回去读,十年之后肯定发迹成为帝王之师。
8 i' ~: q% Y$ c3 i9 k3 e . T% @) I: C9 p: Y! q5 P
老头子说完,一阵风似头也不回地走了。等到天亮,张良才看到这书的名字:《太公兵法》。
# Q- v4 O+ g9 p; o9 b6 f5 f9 }2 N. Q+ E
, y, t: A+ F3 k& } 还以为是什么绝世武功秘诀,原来是本兵书。4 t5 H3 r9 Z6 H# j% m2 l5 S* P: L
; l2 u B4 C2 P2 \) Y0 t
这不是神话故事。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本《太公兵法》。所谓太公,是指姜子牙。《太公兵法》全文是以姜子牙与周文王及周武王的对话录而写成的,所以被称《太公兵法》。《太公兵法》又称《六韬》或称《太公六韬》。所谓六韬,就是指用兵的六种谋略。一为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二为武韬——讲用兵的韬略。三为龙韬——论军事组织。四为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五为豹韬——论战术。六为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全书约二万来字。! j8 S' |. `7 W3 W. l
, B1 o9 K' Q- k5 U# y
《太公兵法》被誉为兵家谋权的始祖。但是关于此书的作者大有争议,主要问题是此书的语言叙述,名物制度等都与周朝不相符合。先秦早期很多著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多以对话体方式著作。比如孔子的《论语》多数是以孔子与他的学生等人对话的方式写成的,但《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而是由孔子的学生编著而成。无独有偶,古希腊早期许多著作也是以对话体进行著作的。如哲学论著《理想国》全书就是以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但是《理想国》的作者不是苏格拉底,而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
* B5 u- Q* R4 l/ J7 B& E9 }
; N; d s" D- f% X2 Y& T1 a! q 由此看来,《太公兵法》一书尽管出现姜子牙的对话,不一定就是由他本人写成的。又据学者考证,《太史兵法》在西汉之前早就出名。此书成书时间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太公兵史》极有可能就是,后人用当世的写作表达方式对姜子牙的军事思想进行了一次总结。如此看来,此书贯之太公之名亦是可以理解的了。7 d. q9 U- C @* }: _
* ]7 k; J/ o& T. C( L' g$ j- r- x6 K 不管如何,书确确实实地落在了张良的手里。《太公兵法》从此改变了张良,让他从一个刺客走向了职业谋士之中,从而他双改变了刘邦及一个时代的命运!2 k: A9 r* Y. y: q+ _
, B! J$ r$ P, h( N4 e, k4 x 张良遇上的第二个男人,是项伯。前面说过了,项伯曾经杀过人跑路了。很巧的是跟随张良躲藏起来的。大家都是亡命之徒,张良很讲义气,于是把项伯收留下来。从此,项伯欠下了张良一个人情。做人情就像用余钱投资,它终有一天会有用的。6 G/ N! K8 f; O. {( h+ {) ^
1 ^8 u& y- x3 ~& d 那时,刘邦去留县(江苏省沛县东南)投奔楚王景驹,张良恰好也带着一百多名青年仔投奔景驹。他们俩在半路上相遇了。彼此三言两语,原来都是为复仇而来的。张良向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听得津津有味,还采用张良的计策。顿时,张良对刘邦顿然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他无不感叹地对别人说道:我给很多人讲过《太公兵法》,都没人听得懂。没想到沛公真是天纵奇才啊。) F j; u% B$ O/ o: S
e0 K! h+ G' S$ O& @$ ` 因为沛公能听得懂《太公兵法》,张良决定放弃追随景驹而与刘邦为伍。刘邦也顺便给张良封了一个小官,厩将。这是一个管理马匹及骑兵的官名。如果你读过《西游击》那对这个官名肯定不会陌生。孙悟空曾经就在天宫中当过类似这样的官,只不过他的官名员叫“弼马温”。; C' ^1 v) @+ y2 H X, L6 o
: x7 I3 E u2 X3 |" C$ \5 g
孙悟空因为这个芝麻小官远远配不上他,所以还大发脾气大闹天宫。刘邦竟然好意思把这样的官名赐给一代奇士,真亏他想得出来。换成是别人可能都连衣袖都不想挥,直接拿棒槌就朝刘叔叔砸过去。但是张良还是心情气和地接受了,既来之则安之,张良心平气和地留在刘邦身边。
; ~) c! b# W: A 6 {8 S4 e" Y/ p$ l) S9 [, q: S
苍天已作安排,刘邦就是让张良实现人生价值的那个伟男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