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3-15 19: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卷
; `( g: O% R$ B$ H" u/ \91.疑战 | 凡与敌对垒,我欲袭敌,须丛聚草木,多张旗帜,以为人屯,使敌备东,而我击其西,则必胜。或我欲退,伪为虚阵,设留而退,敌必不敢追我。法曰:“众草多障者,疑也。”①
( w* D! R; @. a; D1 F$ F" z0 [ 《北史》:周武帝东讨,以宇文宪②为前锋,守雀鼠谷③。帝亲临围晋州④,〔齐主闻晋州〕被围,亦自来援。时陈王纯⑤屯千里径⑥,大将军永昌公椿⑦屯鸡栖原⑧,大将军宇文盛⑨守汾水关⑩,并受宪节度。〔宪〕密谓椿曰:“兵者,诡道。汝今为营,不须张幕,可伐柏为庵,示有处所。〔令〕兵去之后,贼犹致疑。”时齐主分兵〔万人〕向千里径,又遣众出汾水关,自帅大军与椿对。椿告齐兵急,宪自往救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反⑾。齐人果以柏庵为帐幕之备,遂不敢进。翌日始悟。⑿ 0 Z S6 t2 c- o
【注释】 . S# p- V: e2 `8 x6 t
①众草多障者,疑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
% P: R# ]0 W, e" H) ^ ②宇文宪:宇文泰之第五子。累功封齐王。
4 u: W; R6 K4 r! r# g3 L ③雀鼠谷:山谷名。位于今山西介休西南。
0 V. o# {7 k& P5 U4 R9 @, K ④晋州: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晋周”,今据史校改。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
* |/ g/ X! l8 I2 c ⑤陈王纯:即北周宇文纯,宇文泰之第九子。官至上柱国。 ( D w! Q5 C4 j* h
⑥千里径:马本误作“十里径”,今从汪本。该地位于今山西临汾北,是通往太原的要隘之一。
) N; _9 @3 S7 v ⑦永昌公椿:即宇文椿,宇文泰之侄孙,周武帝时任大将军,封永昌公。
: e+ }' `: K" e; E- }8 e/ X3 i! w ⑧鸡栖原:地名。位于今山西霍县东北。 7 ]/ N1 w- ]0 u3 W" A
⑨宇文盛:宇文泰之第十子。周武帝时任大将军,封越国公。
0 f* h5 P& M( r ⑩汾水关:故址在今山西灵石西南的汾水东畔。 % X2 m9 f x0 I+ [3 q6 y
⑾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反:马本及各本皆作“会军败,齐追还师,夜引还”,不尽原义,故据史校改。
7 u" E6 \: r! f* h0 b9 q6 B& n4 M* o ⑿本篇史例出自《北史·宇文宪传》。" ?9 e" s" T5 q
| + f% L, z& x2 \8 n7 W6 }
8 Y7 @5 z! Z" j# u) f3 u92.穷战 | 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法曰:“穷寇勿迫。”①
4 N! B& D0 Q; n- [; f/ q$ `+ Y 汉赵充国讨先零羌。充国兵至羌虏所,〔虏〕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辎重,渡湟水②。道隘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③。”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死战。”诸校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余皆奔溃。④
2 [3 }+ f( }& b, _: [5 z 【注释】 7 Y+ _( ~4 T% C8 Z8 i, b8 ^
①穷寇勿迫: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7 ~, u# A' C5 w: U ②湟水: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泾水”,今据史校改。 ' j' X3 N# u3 t; l* G+ I) T# D- \4 T
③逐利行迟:颜师古注云:“逐利宜疾,今行太迟。”意思是,追逐敌人利于行动迅速,现在行动太迟缓了。
$ l$ }. \2 d; p' z. \9 r F ④本篇史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 Y7 `- @- ^ m- n4 W1 N | 2 G* z7 l# ?9 f8 Y
4 d# X. Z5 R5 c4 p! o0 G; N* K1 M93.风战 | 凡与敌战,若遇风顺,致势而击之;若遇风逆,出不意而捣之,则无有不胜。法曰:“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① 2 n$ B8 U; G- g% `
《五代史》:晋②北面行营都招讨使③杜重威④等,与契丹战于阳城⑤,为虏所困,而军中无水,穿井辄崩;又东北风大起,虏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其势。军士皆愤怒大呼曰:“都招讨何以用兵,令士卒枉死?”诸将请战,杜重威曰:“俟风少缓,徐观可否。”〔马步都监〕李守贞曰:“风沙之内,彼众我寡,莫测多少,但力战者胜,此风力助我也。”即呼曰:“诸军齐击贼!”〔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召诸将问计,或曰:“虏得风势,宜待风回〔与战〕。”彦泽⑥亦以为然。〔马军〕右厢副〔阵〕使药元福⑦谓曰:“今军饥渴已甚,待风回,吾属为虏矣!且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急击之。此诡道也。”〔马步左右厢都排阵使〕符彦卿等乃〔以〕精骑击之,逐北二十余里,契丹主〔乘〕奚⑧车走十余里,追兵击之,得一橐驼⑨乘之遁去。晋军乃〔退保〕定〔州〕。⑩
/ h. M9 X* h2 r* l 【注释】
8 q3 y7 T' }2 Y% j& j. ~- c ①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语出《吴子·治兵第三》。但“呼”字,马本及各本皆作“势”,今据《吴子》校改。
* U) R: P) m9 y1 N. s ②晋:即五代时期的后晋,为石敬瑭所建。
0 l# ^8 n: [+ f4 a/ { `9 g j9 w ③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马本及各本皆误作“都排阵招讨使”,今据史校改。
5 A+ K9 `& w+ m( c ④杜重威: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符彦卿”,今据史校改。杜重威,后晋高祖石敬瑭妹丈。 - V. ?# v4 W5 A1 |2 [/ m
⑤阳城:县名。故址在今河北保定西南。 ) L! d" q9 d0 r3 K n. G7 S% I
⑥彦泽:即张彦泽。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彦卿”,今据史校改。 3 T; a( x$ E# K5 Q2 L, n
⑦药元福: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乐元福”,今据史校改。
4 K& ]" E4 ^. `' b4 y ⑧奚:古族名。南北朝时称“库莫奚”,分布于饶乐水(今辽宁昭乌达盟境内的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生。唐代,其首领李大酺被封为饶乐郡王。五代时归附契丹。 # s* k* P9 S7 ^+ {2 l
⑨橐驼(tuó):即骆驼。
5 o/ n: N& D2 h# t5 E ⑩本篇史例出自《旧五代史·汉书·杜重威传》和《资治通鉴·后晋纪五》。 0 Y3 _8 `& }- {9 g) V& j x
+ \/ ?5 G* B7 x% L7 ` | # _1 z/ }8 r r2 F0 q+ T& c4 [
2 S) g7 L# ?% _, O/ y94.雪战 | 凡与敌人相攻,若雨雪①不止,觇敌不备,可潜兵击之,其势可破。法曰:“攻其所不戒。”② , y W4 i+ z5 n, D0 ` Q0 Z. o
唐遣唐邓节度使李愬③讨吴元济④。先是愬遣将将千余骑巡逻,遇贼将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士良无惧色,遂命解其缚,士良请尽死以报其德,愬置为捉生将。士良言于愬曰:“吴秀琳据文城栅⑤,为贼左臂,官军不敢进者,有陈光洽为之主谋也。然光洽勇而轻,好自出战,请为擒之,则秀琳自降矣。”铁文及光洽被执,秀琳果降。愬延秀琳⑥问计,秀琳答曰:“将军必欲破贼,非得李祏不可。”愬,贼健将也,有勇略,守兴桥栅⑦,每战常轻官军。时祏率众割麦于野,愬遣史用诚以壮士三百伏林中,用诚⑧擒之以归。将士争请杀之,愬独待以客礼,时复与语,诸将不悦。愬力不能独完,乃械祏送之京师,先密表曰:“若杀祏,则无成功。”诏以祏还愬,愬见祏大喜,署为兵马使,令佩刀出入帐中,始定破蔡之计。令祏以突将三千⑨为前锋,李忠义副之;愬与监军将三千为中军;李进诚以三千殿为后军,令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⑩,尽杀其戍卒,敕士少休,令士卒食干糗⑾,整羁靮⑿、鞍铠、弓刃。时大雪,旗施折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人人自谓必死。诸校请所之,想曰:“入蔡州⒀取吴元济。”众皆失色,相泣曰“果落李祏奸计。”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盛。分轻兵断贼朗山⒁之援;又断洄曲⒂及诸道桥梁。行七十里至悬瓠城⒃。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初,蔡人拒命,官军三十余年⒄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为备。祏等坎城先登,众从之,杀守门者,而留击柝⒅者,纳其众城中。鸡鸣雪止,遂执元济,监送京师,而淮西⒆悉平。⒇
' S/ u" `- t3 C7 e9 F+ H 【注释】 $ C' {# h- j8 F4 ?% t, _- V' U
①雨雪:谓下雪。雨(yù),这里作动词,降下之意。 5 H+ \$ m6 h8 c& D2 [
②攻其所不戒: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
5 V' {6 U' Z: D ③李愬:唐朝名将。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字元直。唐宪宗时,官至节度使,因平吴元济有功,封凉国公。
, T* D% h3 w; A0 o E ④吴元济: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唐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其父死后,因袭父官位未获批准,遂割据蔡州对抗朝廷。后为李愬所俘。
) i! h6 {9 m4 c/ C: I4 ~ ⑤文城栅:地名。故址在今河南遂平西南。
) O7 f0 Q% G2 T' y$ f3 Y6 L ⑥秀琳: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光洽”,今据史校改。
# a. v/ m1 [% t ⑦兴桥栅:地名。故址在今河南遂平东南。 % ?, @# e) x; _4 M2 m( A9 O0 l: A
⑧用诚: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秀琳”,今据史校改。
' G/ i( t0 Y# [+ _; ] ⑨突将三千: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突骑三十”,今据史校改。
, T4 }' y) |" o' J ⑩张柴村:地名。故址在今河南遂平东。
+ F8 B+ `6 x0 \ ⑾糗(qiǔ):炒熟的米麦粉,即干粮。 & I9 x! W4 ?) t0 Z' N5 Y% R$ M# N
⑿羁靮(jīdí):即马笼头和马缰绳。
, ]" g7 d* U2 b ⒀蔡州:州名。治所在今河南汝南。 5 ~( W! v, E( T3 R) a+ X( `+ S
⒁朗山:即今河南确山。
4 }6 ?) L5 {* }4 e* ?* t9 e* Q I ⒂洄曲:河名。一名“时曲”。位于今河南商水西南。
/ z0 Y9 l. y: Q ⒃悬瓠城:又作“悬壶”,故城在今河南汝南,因城北汝水屈曲如垂瓠(瓠,通“壶”)而得名。 ; d7 w: F. `7 e0 M6 k, i+ o
⒄三十余年: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几五十年”,今据史校改。 8 b0 e+ o! w6 ]( f! B: [
⒅柝(tuò):旧时巡夜用的报更木梆。
3 e8 n+ o3 z& ]" c% M" R ⒆淮西:唐代方镇名,全称淮南西道,辖蔡、陈、许、光、申五州之地。
! o0 _) {" j) c- v3 ]* n; [+ }) T ⒇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愬传》,又见《新唐书·李愬传》和《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
, T X! m+ V, \/ y4 w |
+ V: m; Q" E! E& I( u, P
$ H/ y, L& ]7 G& X4 l! a& Z95.养战 | 凡与敌战,若我军曾经挫衄①,须审察士卒之气,气盛而激励再战;气衰则且养锐,待其可用而使之。法曰:“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② * `# j1 N" C0 n' |
秦始皇③问李信曰:“吾欲取荆,度用几何人?”对曰:“不过二十万人。”及问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乃命信及蒙恬④将二十万人伐荆。翦因不用,遂谢病归频阳⑤。信〔攻平舆⑥〕,蒙恬〔攻寝⑦〕,大破之。〔信又攻鄢郢⑧,破之〕,乃引兵西,与蒙恬会城父⑨。荆人因随之,三日不顿舍,大败信军,入两壁⑩,杀七都尉,信奔还。王怒,自至频阳见王翦,强起之。对曰:“老臣〔罢病⑾〕悖乱,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从之。翦遂将兵,王送至灞上⑿。荆人闻之,悉兵以御翦。翦坚壁不战,日休士卒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与士卒同甘苦。久之,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翦曰:“可用矣。”荆人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翦追击大破之。至蕲⒀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翦乘胜略定城邑。⒁
; V, e+ j; x( Y5 B5 J% U 【注释】 : h3 M1 m4 w* P* x2 V4 ^, F
①衄(nù):谓损伤、挫败也。
2 u1 c1 f9 x* F; e: D+ t ②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 * D. \; c8 X; w
③秦始皇:秦国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名嬴政,秦庄襄王之子。战国末,他先后兼并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称帝。秦对楚战争时,嬴政尚为秦王。 / T# ^% l/ l- O) z/ ^0 W% K9 n, H
④蒙恬:秦国名将。 4 z$ L$ i j& y- O# q* ` I1 ~" g
⑤频阳:县名。故址在今陕西富平东北。
, s& t0 n# {% D0 p& F ⑥平舆:县名。故址在今河南平舆北。
) T. D6 i$ |8 \" V ⑦寝:邑名。故址在今安徽临泉。
4 n9 W: s" k* G: x9 u. ~6 N ⑧鄢郢:战国楚都。故址在今湖北宜城东南。
3 I( W2 A/ q) H. S$ J: X4 o ⑨城父:邑名。故址在今河南宝丰东。
$ W% v5 f& N6 V0 V, X1 L' R' j0 X- q ⑩两壁:马本及各本皆误作“西壁”,今据史校改。壁,壁垒也,指李信军的两个营垒。 7 c1 J! E# Z# |6 L1 M5 E
⑾罢病:谓体弱多病。罢,通“疲”,软弱无力。 ( z1 \" J' i8 f& E6 `5 X: N. r3 G* U
⑿灞上:一作“霸上”,又名“霸头”。故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因其地处灞水西的高原上而得名。
( C( I. _5 }9 H- ~ ⒀蕲:地名。故址在今江苏宿县南。 9 i" n4 s8 v9 m# d
⒁本篇史例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b; N' c, v5 {+ F" X
| + `$ `% E V7 y, e
" i: y# X- S$ C; Y V% |" K0 }96.畏战 | 凡与敌战,军中有畏怯者,鼓之不进,未闻金先退,须择而杀之,以戒其众。若三军之士,人人皆惧,则不可加诛戮,重壮①军威。须假之以颜色,示以不畏,说以利害,喻以不死,则众心自安。法曰:“执戮禁畏,太畏则勿杀戮,示之以颜色,告之以所生。”②《南史》:陈武帝③讨王僧辩,先召文帝④与谋。时僧辩婿杜龛据吴兴⑤,兵甚众,武帝密令文帝速还长城⑥,立栅备之。
% a3 g ], k# @% @6 m 龛遣将杜泰乘虚掩至,将士相视失色,帝言谈自若,部分⑦益明,于是众心乃定。
- _5 r' O" R& f: U( n& ?3 j$ @ 【注释】 7 A! t5 u0 Q, B1 q. X2 _2 n z. t
①壮:通“戕”(qiāng),挫伤,伤害。 2 F% R R; k) f% |8 E! d& t% g
②“执戮禁畏”以下四句:出自《司马法·严位第四》,但这里是摘要性引录,且“禁畏”原文作“禁顾”。
+ N! S) v' w" t; r' ~ ③陈武帝:即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本篇所述陈武帝讨王僧辩之战,是在梁敬帝绍泰元年(公元555年),此时陈霸先是为梁将,尚未得国称帝。
! S+ t O! I3 d7 H2 A8 P3 d ④文帝: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文章”,今据史校改。文帝,即陈文帝陈蒨,陈霸先之兄子。他参加讨平王僧辩之战时,任梁吴兴太守。 * Q! O4 [6 h7 Q$ y3 I
⑤吴兴:郡名。治所在今浙江吴兴南。 ! ~" p' l g, \/ j9 p: s
⑥长城:县名。故址在今浙江长兴。 4 x' g. r C ?9 {, n! h ^
⑦部分:对兵力进行部署。 2 o# A3 g6 x, B- x- N7 P) i' `
⑧本篇史例出自《南史·陈本纪上·文帝纪》。
4 S V$ [. @" j, Z" z; {' X$ u | B( Y [# W7 [7 p' w5 g
7 z u) A6 w6 g e% k/ G# f97.书战 | 凡与敌对垒,不可令军士通家书,亲戚往来,恐言语不一,众心疑惑。法曰:“信问通,则心有所恐;亲戚往来,则心有所恋。”①
& |1 J2 s- J4 \. E7 l2 ? 蜀将关羽屯江陵,吴以吕蒙代鲁肃②屯陆口。蒙初至,外倍修恩德,与羽厚结好。后蒙③袭收公安、南郡,而蜀将〔士仁、糜芳〕皆降于蒙。蒙入据城,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令军卒不得干历④人家,有所取求。蒙麾下士,与蒙同汝南⑤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废法,乃泣而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⑥,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与衣粮。羽还,在道路,每使人相问,蒙则厚遇之,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问,咸贺家门无恙,相待过于平时,故羽士卒无斗志。会权又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⑦〕,西至漳乡⑧,众皆降,羽被杀。⑨ / N, K+ X. g: E. s
【注释】 7 Y9 ?0 J) C5 E5 K0 l2 C+ u
①“信问通”四句:出处不详待查。 3 W5 S+ K$ \: a- \3 F
②鲁肃:三国吴名将。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字子敬。初随周瑜到江南,任孙权之赞军校尉。在曹刘吴三家鼎立纷争局势中,独肃力主联合刘备以抗曹操的战略,为孙权采纳,因而取得赤壁败曹的作战胜利。瑜死后,肃先后任奋武校尉、横江将军,督领全军,并继续推行联刘抗曹之策。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肃病死后,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自此,孙刘联盟完全破裂。 , Z6 e# T6 ^" ?6 H1 b0 D8 s8 X+ }
③蒙:即吕蒙。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羽”,今据史校改。 5 Z' p0 X9 J5 J6 n2 t
④干历:谓侵犯,扰乱。 " I# V: h4 w t L: d
⑤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新息。 ' ^9 J, d! a6 d G1 `0 C/ y) W
⑥耆老:泛指老年人。
3 V7 V: ^* ]7 n1 `0 M ⑦麦城:古城名。相传战国楚昭王所筑。故址在今湖北当阳东南。 $ x( {1 F0 G7 P" K0 ^+ y9 n
⑧漳乡:地名。位于今湖北当阳东北。
% X3 j# I( U/ _8 d: ~ ⑨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8 ^3 a" u3 E/ [& d0 B3 B8 I1 Q, k |
' P2 ]# ?0 M( ], W
- F; H$ G |8 b4 f* x98.变战 |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①
: a9 d- |: W$ [ l8 A 五代梁②末,魏博③兵乱,〔囚〕贺德伦降晋④。庄宗⑤人魏〔州〕,梁将刘鄩⑥乃军于莘县⑦,增垒浚池,自莘至河,筑甬道⑧〔以通〕饷。梁帝⑨诏鄩出战。〔鄩奏〕曰:“晋兵未易击,俟彼进取,苟得机便,岂敢坐滋患害?”帝遣使问鄩以决胜之策,对曰:“臣无奇谋,但人给十斛⑩粮,尽乃破敌。”帝怒曰:“将军留米疗饥耶?”又遣中使督战。鄩谓诸校曰:“大将专征,君命有所不受,临敌制变,安可预谋。今揣彼自气盛,难可轻克,诸君以为如何?”众皆欲战,鄩默然。〔他日〕,乃复召诸将列军门,人给河水一杯,因命饮之,众未测其意,或饮或辞。鄩曰:“一杯之难若是,滔滔河流,可胜既乎?”众皆失色。时庄宗以兵压鄩营,亦不出。帝又数遣人促之,鄩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少顷,晋兵继至,鄩退。后战于故元城⑾,庄宗与李嗣源⑿、李存审⒀夹击,鄩兵大败。⒁ / p" U6 P" b6 b7 B. X w7 R
【注释】 - B9 w- G2 K3 i% A
①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 i) c$ y$ H5 S- C ②梁:即五代时期的后梁。朱温所建。 4 e6 [2 Q3 q% y9 S
③魏博:即魏博镇,治魏州(位于今河北大名北)。 " S5 A. W4 O+ q- O
④晋:即五代时期后唐的前身。唐僖宗年间,沙陀族首领李克用因率兵助唐镇压黄巢起义,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封晋王,坐镇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其子李存勖即王位,仍称晋。 / `( V* E7 W& g) [( @
⑤庄宗:指后唐皇帝李存勖。但在争夺魏州之战时,尚未称帝建唐,仍为晋王。
3 n, R6 x3 y ` ⑥刘鄩:后梁大将。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官至镇南节度使。因与晋军争夺魏州作战失败,被梁末帝朱友贞杀害。
2 j5 A* S, G. i& U- { ⑦莘县:今属山东。 # I4 u1 I: I' q
⑧甬道:即两旁筑有墙垣的通道。 * {7 M0 `* ^9 X! A' W8 h! h
⑨梁帝:即后梁末帝朱友贞。 4 _* U v. ]& a* s) N! {
⑩斛:量器名,亦为容量单位,中国古代南宋以前,一斛为十斗;十斛当为百斗。
: j) I; U8 v- I+ D$ R+ R ⑾故元城:地名。故址在今河北大名北。
/ x. e5 ^3 p1 Z' `! ^7 E+ Z ⑿李嗣源: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符彦卿”,今据史校改。其事迹详见《步战》注。
9 ]- q# M% }4 z5 F& n: z. T ⒀李存审: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李存勖”,今据史校改。其事迹详见《步战》注。 7 A3 o, G5 O% L3 T$ O( F
⒁本篇史例出自《旧五代史·梁书·刘鄩传》和《资治通鉴·后梁纪四》。 ; U' i& I, [# u, q! J
|
" M2 L% b7 G+ d( Y6 r7 H* B ' }9 x" `4 |$ ]( Q- z4 _) s
99.好战 |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实不获已而用之。不可以国之大,民之众,尽锐征伐,争战不止,终致败亡,悔无所追。然兵犹火也,弗戢,将有自焚之患;黩武穷兵,祸不旋踵①。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②
2 P' k& h6 W+ {7 k 隋之炀帝③,国非不大,民非不众,嗜武好战,日寻干戈,征伐不休,及事变兵败辽城④,祸起萧墙⑤,岂不为后世笑乎?吁,为人君者⑥,可不⑦慎哉!⑧
( H: P* @7 z. x, K3 Y4 l 【注释】 x0 w0 U9 A4 d% r, |
①祸不旋踵:旋踵,旋转脚跟,亦即向后转身;不旋踵,谓来不及转身。全句意思是,祸患产生于来不及转身的瞬间。 F7 {- i! N/ `4 d9 |8 a6 F
②国虽大,好战必亡:语出《司马法·仁本第一》。
# a6 B) ] O7 I# r' z/ _! W ③炀帝:即隋炀帝杨广。隋文帝杨坚之第二子。自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即帝位,至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被杀,在位仅十四年。
& Q" ~# {+ u; d ④兵败辽城:指隋大业八年至十年(公元612~614年),隋炀帝连续三次进攻高丽之战,隋军皆大败而归。因高丽地处辽东方向,故称兵败辽城。 8 ^( I* T8 v& E+ `1 p6 F& F# {
⑤祸起萧墙:语出《论语·季氏篇》。萧墙,即门屏,古代宫室用以分隔内外的当门小墙。祸起萧墙,喻指起于内部的祸乱。本篇这里所指,一是国内各地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杨玄感起兵反隋和宇文化及等人杀死炀帝之举。
. `+ ~+ h" U6 k! E ⑥为人君者:马本及唐本无,今从汪本。 4 z1 J# \$ W: o
⑦可不:马本及唐本无,今从汪本。
' o0 ]1 H* V% P" K ⑧本篇史例出自《隋书·炀帝纪》和《资治通鉴·隋纪五》。
- n' a6 P! R( @2 X | 5 E& {' H5 S2 Q: V8 S7 a
( N* W8 n3 Z$ T; m1 F5 p% l
100.忘战 |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圣人之深诫也。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①,无以捍御。必须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怀柔远人,戒不虞也。四时讲武之礼,所以示国不忘战。不忘战者,教民不离乎习兵也。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② ) n. O1 C6 K6 [
唐玄宗时,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及安史之乱,仓卒变生于不图,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而神器③几危,旧物④几失。吁,战岂可忘乎哉!⑤ 1 B; ?) f U+ Q6 K6 X b s: U7 Y7 w
【注释】
: a$ e: z! x# t9 s3 y3 p( i ①弗庭:谓不归顺朝廷。这里指与我不友好,处于敌对状态的邻国。弗,不;庭,通“廷”,指朝廷。 + L* b- B3 P& M
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语出《司马法·仁本第一》。但“安”、“危”,马本及各本皆作“平”、“倾”,今据原书校改。
. e& ?9 j; M3 U1 y" {1 w9 U0 Q ③神器:古代指帝位、政权。 8 H% x9 O2 U, @2 @8 I6 X
④旧物:指先代遗物。这里喻指江山。
' J' n5 \/ t p& p6 P4 }. K3 _ ⑤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玄宗本纪》和《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 E3 p! `* j( W8 w9 k"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