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13 21: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论语》的魅力·孔庆东
* C( |2 @: ?/ j' G/ H: w* f" U* }: e, e0 \; e7 K
. H! @2 R) k# ^) J5 K1 ]0 _) J+ g
) F7 O0 O+ X5 m9 X) V
画外音:身为孔子第73代直系后裔,孔庆东先生眼中的《论语》会有怎样与众不同的魅力?而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又为什么偏偏要与一名小学生共同做客百家讲坛一起畅谈《论语》?敬请关注本期《我读经典》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精彩讲述--《论语》的魅力!7 N: s$ x" B% z( j6 }
+ [/ C% g) ?/ B& Y画外音: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中,《论语》无疑是极为重要和特殊的一部著作,成书于战国初期的这部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现存20篇,492章。《论语》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社会生活问题,曾经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一位长期执教现当代文学的青年学者,一位以犀利幽默文风见长,活跃于当代文坛的作者,他是如何解读《论语》的呢?在他的眼中,《论语》的魅力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而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又应该如何对待《论语》呢?《百家讲坛》大型系列节目《我读经典》之《孔庆东》读《论语》的魅力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9 n" ]! w/ }" D$ ]0 h2 e0 c* @& p% n/ }% A0 s
朋友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百家讲坛》要做一个特别节目,找我们这些在《百家讲坛》有过‘前科’的一些讲师,来给大家谈一谈如何学习经典的问题,在这个问题面前其实我没有多少发言权。我是一个在经典问题上没有任何权威可言的这么一个人。所以我就只能粗浅地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角度来谈经典。作家王朔有一句名言,说一个人要是什么也干不了,那就去当作家。我给他接一个后半句,如果连作家也当不了,就去当学者。我就是这样一个连作家也当不了的人,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我今天要讲的这些话是有学术权威性的,不具有!假如电视机前有学术权威在观看,您赶紧换台,咱们两不耽误。
7 X1 p1 ^# i3 G3 }' F
$ N. N J" l9 n4 k: ?% x6 V今天我要讲的是为什么要学习《论语》?我讲这个题目也是带有很大的随机性的。大家不要以为因为你姓孔,所以你就讲孔子,你就讲《论语》。我讲《论语》跟我姓孔也没什么关系,人家易中天老师姓易,人家也没讲《易经》啊,人家讲《三国》!人家刘心武老师姓刘,也没讲刘姥姥,人家讲的是秦可卿!所以不要认为姓什么必须要讲什么。3 Z" F& d5 b F0 f4 A' P. V; Q- a
" ]5 l3 P( g8 t; ~4 g- C8 h正因为我自己没有权威性,所以今天我还请来另外一位嘉宾,我想请一位小学生朋友跟我一起来谈一谈。为什么请一位小学生呢?是给我壮胆,我虽然不行,但总比小学生强吧?所以面对一个小学生,我心红胆壮!这位小学生朋友就是北京市育新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孔繁闰同学。
( N! ~* r% S, n8 Q2 I3 d- H5 R; F* k/ G: W% F2 c
这位同学!(起立)好!请坐,孔繁闰。他的名字不太好记,不过他江湖上有个外号人称‘阿蛮’!野蛮的蛮!不是曹阿蛮!但是很可惜的是至今他看上去好像并不太野蛮,希望继续发展!# r2 G& z, Y5 H$ ~: p" @& y
4 i0 Z$ r+ h9 B$ V8 q
阿蛮同学,我问你两个问题吧!
' t N `3 {1 T' m6 R问:你学习过《论语》吗?) K) I" @8 B* K1 z4 n' r
答:学习过!
. q) \' R$ F( m9 D8 X! T g3 ^1 M' r问:学到什么程度了?6 B; C3 h$ A7 }$ @
答:都会背了,意思也基本上都懂了! f5 i$ ^% \! X: w. C
问:《论语》一共多少篇啊,你都会背了?
" S' _: D6 b* v7 f# B3 T0 H; d答:20篇!( j1 p1 \/ k5 f& M' P
问:《三字经》里怎么说?. M+ T% _& [* K
提示:论语者,二十篇
( i& X" p) v) u8 A; [答: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4 g. e& y( {, J4 E8 {# y7 M问:这说明《论语》的作者是谁?
% d: B' J4 v. p+ B. m答:不是孔子,是孔子的学生,或者是孔子学生的学生7 T9 m0 o/ S( D; F, N
问:你说得很周密,不一定是学生,很可能是学生的学生。那么再问你,你周围还有其他同学学习《论语》吗?
# t$ L5 C5 c# x- H8 y! z' F, p' u答:有几个8 ]$ l! d/ J0 C% \: \# R
问:他们学的程度跟你比怎么样?
4 ?0 \( `3 d* [& Z$ E0 p答:他们也都是最近才刚开始学的,也就学了那么两三篇吧
, ?5 {& b6 {6 Z" P. C9 ~5 Y$ g问:那《论语》20篇你都能背下来了?
2 k- N1 k) k, l7 l答:嗯,对!
, ]2 Q) z0 ]$ Q+ \3 e! N' x问:你还知道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像你们一样学习《论语》吗?( X( Y+ W& p6 {- ~
答:我觉得应该是有的( e- E' j1 u) s! X2 \) ?* U# Z. p6 ~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 M, F& ~$ Y0 i1 [( d答:我是通过看电视、看报纸知道现在很多人都开始学习《论语》了1 A. m! p, B% \3 d
. B c7 h7 ?$ W7 ]" L' Q$ t2 A
好!你请坐!阿蛮同学说得挺好!现在全国很多青少年都在学习《论语》,不仅是咱们北京市,很多其它城市,很多乡村,海峡对岸,两岸三地五湖四海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学《论语》。好,那下面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论语》?(这也是呢)不是说我想好了一个绝对的真理来灌输给大家,是我自己也在琢磨的问题,我想我自己为什么要学《论语》,我不是搞古代文学研究的,我就每天看着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我就这么说过一辈子也可以,但我为什么不断的要去看《论语》?我也看《老子》看《庄子》,我的这个孔孟老庄我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著作,基本上要轮流的出入于我家的洗手间,人最好的书肯定是放在洗手间来读的,就是你最需要心情愉快的地方,所以你要读这些最好的书!所以唐诗、宋词、孔孟老庄轮流的出入我家的洗手间,我总是在那里读这些书。我是这么看的,我们为什么要学《论语》呢?1 ?1 x: r$ S4 F$ A; S9 Q* a% ~
- X+ y7 P3 Z) v9 w$ o8 j, }% `4 d' F《论语》的魅力之一
1 {' r; e M! S# J) g
! n2 T# C( C; i2 U[画面字]:《论语》是人类最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d3 H7 d/ J& \; _# R2 _
& H! z* K! A6 @它是人类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要放到全人类文明的这个大背景下来理解。人类思想有多少?人类思想有很多,我们说的思想不光是哲学家、思想家的思想,人人都有思想,王老五也有思想,何八姑也有思想,我们能了解得过来吗?咱们了解不过来,光说这些思想家就有成百上千,我们没有办法去了解。但是其实呢,他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思想家与思想家不是一个一个的,就象我们研究山脉一样,山是有脉的,用不着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研究,几大山脉一列出来,特点找出来,就能找到它们内在的联系。人类的思想必须提纲挈领地来把握,一个现代人你必须接触过孔孟老庄,接触过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读过一点古希腊的东西,接触过一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再接触一点现代思想,按照这个框架你去选五十本书,把这五十本书读下来之后,什么书都迎刃而解,那些你一看那就真是印刷品了,你翻起来哗哗的,有的人说,孔老师你读书怎么这么快?我说,我不是读所有的书都快,我说我读《论语》是慢的,但是我读小说很快,我读普通的学术著作很快,一本二十万字的小说我两个小时解决,四十万字的小说四个小时解决,基本上一下午一本长篇小说。因为什么?因为这些书看起来毫无深度,你只是随着情节往下走就完了,拿到任何一本书头二十页读得慢一点,读完二十页它的基本框架已经把握了,后面就是哗哗往后翻就是了。所以,书和书之间是有这样的家庭关系的,你把爷爷书掌握好了,下面都是儿子书、孙子书,那读起来真是摧枯拉朽,所以,读过这五十本书之后,其他的书就越读越快,融会贯通。6 k H3 {7 t) B: U1 Q, ^
( r+ z8 L$ w2 c( r; D1982年在巴黎,诺贝尔奖的得主们曾经开会讨论,说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人类需要什么思想?研究研究去,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说人类二十一纪纪最需要的思想就是孔子的思想。这是八十年代初期,而那个时候咱们中国还在奋力地向西方学习,我们之间有个认识上的错位,那么今天呢基本上东西方都达成了一种共识,认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思想组成部分中的孔子的思想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的部分,这是我讲的《论语》是人类最重要的思想文化的这一点。8 l4 c& d, X3 X @; x. L
, l9 @' E; V/ f% j0 e; B$ v
[画外音]:孔庆东先生认为,《论语》以其深邃独到的思想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在人类的思想组成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论语》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那么,回望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论语》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A4 A- b) C, [* ~; ~
# i4 X% \9 T$ v
《论语》的魅力之二
3 l1 V0 X$ {. X* @, C! E4 t K1 c2 A, [3 c) g! `1 X4 {+ C9 f
[画面字]:《论语》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源泉7 V; w2 M6 u9 |# M/ |2 a( u
0 _' O$ S% O, d2 v5 V* y- E7 n3 Z
回到我们中华文明的范围里来说,《论语》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源泉,中华文明到底是什么?不容易说清楚,一个伟大的文明它结构复杂。不像一个小部落,一个小民族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学者们一般认为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也有人去具体解释它的多元性,有人说是儒释道互补(儒家、道家、佛家),但是在这个互补的格局中,这些成分并不是等量齐观人的,它们有主有次,那么我认为对中华民族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是孔子的思想。儒家思想是有一个历时性发展过程的,发展到后来有它僵化的一面,在孔子那个时候,儒家思想是一眼鲜活的山泉,是非常鲜活的,你看看《论语》里面,孔子是非常幽默的、非常平和的、非常辩证的,你看看孔子跟他的学生是怎么对(讲)话的,不像我们今天上课这样,大家老老实实一排一排坐着,前边一个叫老师的人在前面站着,给大家灌输某种思想,有时候为了“衬托”他的威严,后面还弄一块黑板,这都属于现在的教育方式,太单调、太僵化,孔子从来没有这样上过课。孔子那个时候,中华(民族)的思想是处在最活跃、最鲜活的时期,后来他的弟子们一代一代发展,儒分为八,儒家分了七八种。那么在孔子那里他的思想是兼容并包的,上课的方式对人的思想是有影响的,我们今天这种上课的方式就容易形成老师一言堂,因为你们这坐的方式不便于你们发言,除非我叫你们发言,你们才能发言,我们上课平时也是这样的,就是老师叫学生发言。如果是圆桌式的,或者是孔子是跟他的学生一块儿早上起来没事儿游个泳,游完泳一边擦着身上一边坐到沙滩上,哎,今天咱们谈谈伊拉克的问题,那就完全是另一种上课的方式,那学生就可以随便发言,这样的思想它本身就是多元的,(也就是说)儒家思想本身是兼容并包的,所以,孔子为什么讲这个: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他首先认为自己需要随时随地学习,他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所以,这个思想才能越发展越壮大。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随便能够想到的 B" ?/ L5 R3 d2 b' G
) p# b |7 x( c0 K( Y
[画面字]: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爱思想、中庸思想、民本思想, l% j1 o( P+ ?% ~2 T, ~/ t8 J: ]% [6 I
; u1 R. T3 V0 ~" x3 k R/ F- T
我们现在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这个思想就是从孔子那里来的,“和”是孔子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为贵”这个话就是从《论语》里边来的,还有这个民本主义的思想。我们过去批判孔子的时候总是说,孔子的思想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你要这么去看呢,那所有思想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了,我们要看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的思想跟别人比到底对老百姓有没有好处,相比较而言,孔子的思想是民本的思想,是以百姓为主的思想,当然到了他的传人到了孟子这里发展得更显著了。就拿教育思想来说,孔子的思想是德育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不是那个只盲目地追求成绩,追求那个成绩单追求排名次,毕业了之后找一个好工作,不是那种教育思想,是德育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所以,孔子的思想是纷繁的,多样的,充满着许许多多的理论空间的,可以不断探讨下去的。
6 G! l! ?/ T1 H e2 D% l5 j6 {& ~- o7 a+ ]
[画外音]:孔庆东先生认为,孔子的思想纷繁多样,博大精深,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在人类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之中,中华文明之所以会成为唯一没有间断的五千年延续下来的文明,儒家思想功不可没,不过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论语》是不是已经成为过时的老古董,“中看不中用”了呢?孔庆东眼中的《论语》还有怎样的魅力呢?
0 x% h) |" w& e7 k/ F- Y& C) ~2 E
《论语》的魅力之三$ s8 b2 Q7 | c
. F/ a% }$ V6 {" ]0 m2 R
[画面字]:《论语》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0 ]( p0 W7 Q# E3 A. Z3 Y' m. l* Q" c! [9 q. k
我们不要把古代的东西就看成是古董,我们说:哎呀,现在的书还没读完呢,哪有功夫去读古代的书啊,不要这么认为。现代的书,有的刚生下来就死了,要这样去看,鲁迅说得更直接,鲁迅说:诞生即死亡!鲁迅批评某些著作,说这些书诞生即死亡,看不看都没用,而像《论语》这样的书,像《老子》、《庄子》这样的书,它永远是活的,永远是鲜活的,所以《论语》这种东西不能看成老古董。孔子的话还适用于今天,甚至可以说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孔子的思想从来没有中断过,即使在我小时候那时候批林批孔的时代,我们在坐的很多朋友都经历过批林批孔,那个时候就很不理解,其实批林我也同意,批孔呢我也不反对,但我就是搞不清楚为什么批林还要批孔,为什么这俩事要弄到一块去?这是在当时不太能够理解的一件事,但是即使在那个时候孔子的思想依然吸引着我们,甚至很多人是因为有了批林批孔运动才得以全面地接触儒家思想,当反面教材嘛,当反面教材人家让你当反面教材,你可以当正面教材,你可以通过阅读接受它,我本人就是这样,我并没有因为我姓孔从小就读这四书五经,我没有,我出生一个工人家庭,小时候都是读《毛选》、读《林海雪原》、看样板戏、读鲁迅,读这些长大的,恰好是有了批林批孔,(因为)批林批孔要写作文啊,要写大批判文章啊,要写大字报啊,给了我一个机会,我就得以全面的来接触孔子的思想,那时候叫孔老二,还有孟子的思想,我们同学给我起一外号叫孔老二,我一看他们的思想,我觉得说得都对啊,这话有什么错吗?没什么错嘛,(那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觉得这话为什么要批判呢?这不是很好吗?由此我才知道这些话原来不是我爸说的啊,我原来以为这话是我爸说的呢。我家一来客人我爸就说: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还觉得我爸挺有学问,后来知道不是我爸说的,是他“剽窃”别人的。我才知道原来这些话都是有根的。我记忆很深刻的一件事是上小学,我是我们学校学习最好的同学,我们学校是选派我到区里去,讲儒法斗争故事,记得第一次让我讲的是“柳下跖怒斥孔老二”,我说不行,我说这个不能讲,我说我姓孔,我不愿意讲这个故事,你给我换一个吧,后来给我换成陈星吴广起义了。虽然(给我)换成了陈胜吴广起义,但是我对那个“柳下跖怒斥孔老二”还是印象很深刻。那么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就问我,说孔庆东你说说,“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我根据我的理解,我说“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恢复周礼,这是我的理解。老师说:不对,根本不对!你懂什么呀,“克己复礼”就是要复辟资本主义,这是老师说的!然后,我们同学“哗”就笑了,就嘲笑我,他们可逮着我一次错误了,感到兴灾乐祸的快乐,孔庆东犯了这么大的错误。连“克己复礼”是什么都搞错了!所以,那个事件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就知道,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孤独,就是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大家全认为你是错的,对你哄堂大笑。我当时不能总结我这种感觉,我是后来读了鲁迅先生的书才知道这是一个愚味的统治者加上一群愚昧的民众扼杀文化精英,我当时就是去这么体会的!我就没觉得那时候哪来的资本主义呀,孔子那时候没有资本主义,你为什么说复辟资本主义?(但)我说不过你,我没办法,你是老师,你有权利。然后,(他)不但一个老师,(还)加上这么多愚味的同学,这完全可以把我淹死,我又没有办法去(辩解)。但是由于这种孤独却使我好像在一种黑暗的寂静中默默地增加了对说出这句话的人的尊敬,我才知道孔子(这个)的思想啊是不容易被理解的。“克己复礼”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都容易被误解,所以我心里暗暗地想,这批林批孔对吗?不敢想得太深,但是微微的有这么一点反省的意识,就觉得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对的事情恐怕有问题,未必对!有些思想你不能接受,跟你矛盾,你也没有办法反抗的时候,你在心里悄悄地坚持着就行了,这是我当时的一个想法,那么也有人认为:说我们进入现代社会了,不管你是复辟资本主义也好,你是恢复周礼也好,我们都进入现代了,我们干嘛要恢复周礼呢?现在不需要古代的思想,现在甚至有人在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把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全部去掉,说这都是封建糟粕嘛,都是不民主、不法制、不自由的思想,我们现在要民主、法制、自由。我们大家可以去想,这种主张对不对?不要过去的思想,我们现在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孔子的思想里边没有自由,没有民主吗?过去的东西就一定是错的就一定是专制的吗?我们以前的思维是认为凡是过去的就是好的,现在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同样需要警惕,我们总是以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你看一看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这一代人的文章,他们有谁批判过孔子!没有!他们的文章都用很大的篇幅热列地赞美我们古代以孔子为代表的这些思想家,这些文学家,从孔子一直赞美到曹雪芹,他们要批判的是,你明明生活在现在你还冒充孔子,他们批判的是那种代圣人立言的僵化思想。说是你活在二十世纪,你还一开口之乎者也,你以为你是谁啊?他批判的是这种文化态度,而不是去批判那个孔子,而且在五四运动的时候,“打倒孔家店”这五个字,没有!这都是历史不断的积累,以讹传讹,到了批林批孔的时候,我们就以为从五四的时候就有“打倒孔家店”了。我们退一百步说,即使打孔家店是对的,那孔家店也不是孔子开的,孔家店并不是孔子开的,孔子没开过孔家店,就像我写的书我自己并不卖一样,我的书在别的店里卖,(所以)孔家店不是孔子开的,是后来的统治者,后来的知识分子他们打着孔子的旗号,开的孔家店,那里边不一定是孔子的思想,所以说孔子的思想,它历代都活着,不但在朱熹那个时候活着,在清朝活着,在五四的时候,在今天,它都活着!/ B8 r Z* G3 l' V& Z! z
[画面字]《论语》以其独特的魅力,仍然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孔子的思想历久弥新,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过,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论语》到底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它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安身立命究竟能有什么直接的帮助呢?透过《论语》孔庆东先生还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q9 K7 |$ i: g' [, |
P: m2 v" @, l7 A! c
《论语》的魅力之四& j5 f$ q$ b$ J; f$ s4 W
* ]9 n* b% Y2 |1 S; }
那么最后我讲一点,我们学习《论语》呢是因为《论语》能够直接帮助我们的人生, f9 u" }( @6 n- n. G5 L
/ d6 n4 K. T6 |
我还是想问一下阿蛮5 h6 k \; l$ n( K) J
问:阿蛮,你觉得《论语》学习对你的学习有用吗?. ]9 d0 ^' i9 p
答:有用!! R. R) Z( ~* Q* |+ Q
问:有什么用?
( U0 s3 P! T* U0 U9 P5 j答:至少学语文的时候不会有不懂的地方了
* R+ Z& m2 E4 r9 m; ?: V- H: f问:基本上不需要老师讲吗?; x( M" J5 R7 [
答:那也是需要老师讲一点!也不是全都懂!就是说不会遇到太大的碍障。
& V; b" t, d: `$ A问:对你的平常跟同学、跟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有用吗?
$ F0 x+ K; q% n, F% J答:也是有用的!
4 T' l+ H+ c( J/ O, y问:有什么用?
2 P0 v( t* r" F# I8 ~9 v答:比如说吧,有时候同学们,比如答应什么事情吧,我告诉他要言而有信啊,就是说用《论语》来(要求自己),大家不就都友好了?都交朋友了!
! d; ~9 e8 F: [1 ~& i& {& C) K问:对你自己的个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用吗?
& [2 w1 F; E! U, W答:有什么用?思想感情?我觉得学完《论语》之后,我这人以前吧,有点比较爱冲动,学完《论语》我感觉我现在比较要干什么不好事,想起了《论语》之后就渐渐平静下来了
- A7 m' y( d1 t) |: `) M5 p# `说:啊,对自己修身养性有用啊,一个性格爱冲动的人,学了《论语》有利于自己能够平和自己,其实你说的那句话,就叫“克己复礼”!& x3 `4 H) n% \! o' C- _
答:嗯啊,克己复礼!
) \. q/ Z0 e. I! v0 U; `
; O& w& V; ~3 V. ^) ?7 {) A(好,请坐吧)那么刚才通过阿蛮的发言啊,我觉得《论语》对一个小学生都是蛮有用的,那么对于我一个大学老师,当然也是用处非常大的,很多同学,很多朋友喜欢读我的书,其实我自己活得是挺不安的,因为我一直是处在(感到自己处在)圣人的光环中,我说的圣人就是圣明的人,不是神人,我其实一直在学习,从孔子到鲁迅这样的古今圣贤,而且越学,就像爱基斯坦、像华罗庚他们说,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人不是越学越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了,越学越发现,啊,还有那么多的事不知道,包括对这些大思想家的理解,那真是,用颜回的话说:
- `2 M3 _; b9 p$ d% t" \2 u
+ ^( P1 a* C% R" |[画面字]:[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k( C) Y. z ?7 z/ n
1 U) u$ `+ ^8 w9 Y$ w你今天理解他的思想了,明天一看好像还不对,后天一看,还有发展,还有一点没琢磨透,就那么点话,就够你一辈子琢磨的,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为什么说它是经典呢?它不是说一次性消费的,它可以反复地无穷次数地消费下去
" L2 I+ T: v' D1 C" z @
3 l7 @* _" b& }/ i; f, R[画面字]:[读书感言]:经典的魅力在于它不是一次性消费的,而是可以反复地、无穷次数地消费下去——孔庆东5 X+ ^' }, ]. x2 b C. T
' }- q5 t" ^- e4 O, I
很多话以为懂了,甚至以为能给别人讲了,过几年一看,还要修正,所以我们这些很多北大的老师绝不会说拿着一本教案,年年拿这本教案给学生讲的,那早被学生轰下去了,你每讲一次课你都必须更新你的教案,因为思想在发展,你的智力在发展,你比如说,我不是上《论语》课的,假如上《论语》课的老师,他每一学期都一定要有新的发现。就象我每个学期讲鲁迅都会不一样一样,不能简单地重复,这除了你自己的努力之外,关键在于《论语》自身,它就是有自我繁殖能力,自我再造能力的,所以我说《论语》是中国文化里最重要的那本武功秘笈,我们用武侠小说做比喻,武侠小说不是经常说要去找武功秘笈吗?其实武术界倒没多少武功秘笈,真正的武功秘笈,就是像四书五经这样的书,它就摆在那儿,就看你怎么读它,你自己的修为你自己的认真程度,看你读进去之后,能不能有你的造化。
0 s+ s' P2 ?: `% _/ k U$ m6 Y, H" r1 R* R; Z) |$ j5 S
[画面字]读书感言:《论语》是中国文化里最重要的武功秘笈,关键看我们如何认真地对待它——孔庆东# F% X' V- B* N" T7 T
k; _! \! ~* E那么,我想请阿蛮背《论语》的最后一句,我们看看它对于我们有没有什么帮助?(阿蛮,起立)你把《论语》的最后一章背一下我们听听:好!! i# i1 W# X. f% W1 M c
+ U' Z* @( {( l, V% z- t% [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为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好,请坐)
5 y& b; x, ?/ m% R( R4 Q) u3 C: ?* d# ~- ~# {
孔子最后讲“不知”,几个“不知”就“无以”什么,“不知”什么就“无以”什么,实际上告诉我们要知命、知礼、知言。其实是我们人活着的三个任务、三个追求!知命、知礼、知言!合起来是一个知的问题。其实思想也好,哲学也好,合起来就是一个“知”。这个“知”有很多层次,知道、知晓,他由一个简单的接受信息,到一个完全弄懂弄通,中间这个差距是很大的。从这个知角度来讲。我以前就有这个苦恼,刚才我举的我上小学的那个例子其实就是自己不被人家理解,自己被人家误解,明明你是对的,你是正确的,人家反而认为你是错的,你在这个环境里生活得不好,那个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你是坚持说,我这个“克己复礼”就是恢复周礼的,你还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环境你同意他的说法,你说我错了,我现在才知道克己复礼就是要复辟资本主义,如果投降了的话,你的生活环境会改变,大家认为,你看知错就改了,但是你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处境,特别是你在人生道路上有所前进的时候,你超越了你的同事们,超越了你的同伴们的时候,你就会孤独。当大家都说,太阳围着地球转的时候,你勇敢地说地球围着太阳转,你就要面临危险,甚至把你烧死,人怎么办?这个时候孔子讲了:
. z* D9 X+ j6 ^; H" `
8 f: v5 r; j" E( s( d$ M[画面字]:[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9 w* _5 O6 n" D7 p1 c
) }1 M0 L/ j0 c5 B0 O2 Z我觉得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就是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这种)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怎么对待它呢?孔子说这个事情不重要,不要老去忧虑,你不要企图让别人都理解你,有些人每天喋喋不休地向别人宣传自己,恐怕别人不知道你,其实语言不能解决问题,你从早说到晚可能反而增加了别人对你的误解,你要做的事去知道别人,如果你不知道别人,那么别人知道你也没有用,我们人活着的观念,是自己这个主体,去知“你”这个主体之外的客体,去知别人、知世界、知宇宙,这是重要的!你只要知道别人了,别人不知你的情况,你也有办法改变,你如果不知别人,别人知了你也没用,最后,这个误解会变成正解!一开始人们认为你没水平,是误解!到最后可能就会发现,你真的没水平!因为你都不能知别人,你怎么有水平呢?所以你记住《论语》这样的话,对自己的人生,是非常有直接的帮助的,就是当你坚持一个正确的信念的时候,你能够一方面横眉冷对千夫指,一方面俯首甘为孺子牛,当千夫所指的时候,是对一个人的考验,大多数人都认为你错了,人越活就会有被冤屈的时候,这个时候儒家的思想看起来温文尔雅,其实骨子里是有一种非常至刚至大的东西,是一种人生支柱。9 H7 c, Y* I, J
4 O$ O" g |* X5 l& T4 b. C3 L[画面字]:[读书感言]:儒家思想看似温文尔雅,实则至刚至大——孔庆东' R, s' ]. F. N) G
2 S. }7 L; i' w5 I
[论事.尧曰]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为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0 \4 g$ |: L& E# s; g2 U- L8 S
1 o4 x3 \3 g$ b
你说:我光有个好心行不行?其实是不行的!我们现在号召讲和谐社会,大家说你和谐我和谐,你闯了红绿灯也不管你,也不罚款,杀人犯都放回家去行不行?和谐社会嘛,你干嘛搞得那么对立呢?不行!孔子讲,和谐不是一团和气
: \" U" o0 x7 o" e+ ^/ S3 i; Y9 s
9 z6 Z, u4 Q7 y, w8 g7 a7 n2 D[画面字][论语.学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T7 v P& k* l
7 f1 t# j% K. \, ~' A" A和要以礼节之,用今天这个情况怎么解释呢?和谐社会必须以法制建设为基础,犯法就要得到惩罚,要有规范,规范才能和!没有规范不能和,就是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状况,不好的一面,包括国际秩序很混乱,就在于规矩坏了,规矩都乱了,各讲各的理,谁干什么事都找出一套自己的理,来为自己解释,这很像孔子生活的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为什么人类会认为今天孔子思想重要,就是人们社会里礼崩乐坏了,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胳膊粗力气大,就可以打别人,然后找一套说法。就像狼要吃羊一样,它说羊把水弄脏了,没弄脏的地方也能找一个借口来吃你,这个规矩乱了不行!所以这个世界不和谐!社会不和谐!要以礼节之,我们看孔子他是怎么说他是一个圣人呢?他并不是天生智商很高,其实我们在《论语》中也能看到,孔子自己的智商并不高,他认为自己智商起码就不如自己的学生颜回,他跟子贡说咱们都是举一反三,人家颜回举一反十,颜回说一个知道十个,咱们都不如他,孔子是一般的聪明人,不是特别聪明的,但是孔子他有一套学习方法,孔子的这个《论语》就讲了许许多多的生活方法和学习方法,讲得很具体,从怎么学习一直到怎么吃饭,什么样的肉不能吃,什么样的酒不能喝,讲得非常仔细,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卫生学家,孔子是许许多多方面都是大家,他因为有了这一项一项的规矩,他整个的人支撑起来了,这个圣人是这样立起来的。/ y7 G0 ^' U$ g" Y2 F# B7 i
Y: {2 X4 \" T- i关于怎么样学习《论语》可能其他的朋友还会有其他的说法,我只是抛砖引玉,讲一点我个人的体会,也正像孔子所说,无非是各言尔志,孔子是教育思想非常民主的,孔子上课就是大家随便说说,就是这样,自由发言,小组讨论,然后他做一个总结,他总结也不是说自己这个是绝对真理,他就是评点一下:你这个太莽撞了啊,你这个不错啊,就是这样,非常自由的一个学习气氛,很像我小时候那个学习小组,但是就在这种看似轻松的气氛中他的学生都成了才,孔子的学校是不包分配的,但是他的学生都找到了非常好的工作,各国的诸侯都争相聘请孔子的学生,都是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才。正因为这种民主,谁也不保证自己说的是绝对真理,我用真诚的心来说,但是我不保证我说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别人都可以修正,我们中国人永远有这种生生不息的真正的文化革命精神,我觉得这才是中华文明它的伟大性、它的延续性、它的内在的魅力。6 }$ x; V2 P6 L8 t, I
- t0 m# f' H- d# a9 W
好吧,今天时间到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阿蛮!也谢谢在座的各位朋友!有机会咱们再见!* X$ r% @7 s% ^0 c) ~3 R
9 K& a- }# o& M[ 本帖最后由 iceinsummer 于 2007-6-18 12:1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