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7-19 17: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下(二)
6 e- r$ f. I5 P& Q( V
) M( s4 p/ S7 i 原文:
0 r. p1 Q: U$ x
1 X0 V2 h0 k/ E+ l4 r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f0 Z& X. g& x, g& L
3 p- v5 l( y- `$ i7 ?
解说:' B+ G' i9 e* a( B5 M" A- h) t
% u. b9 J+ y# |4 h 孔子说的这段话,是由四小句话组成的,下面分成四小节解说。
: A4 [% [- r: X6 Z8 ^
# T; T" }/ T2 A1 m8 i! ?0 }一
" k& B( e! B- c, r/ t5 \# W8 J3 Q" w( M, G
“重”,是厚重、敦重的意思。/ v7 _: g6 S& }) C
“威”,指威严。
) e+ Q# v6 Y) G( B& t* l “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就是说君子如果不敦重,也就丧失了威严。
- z, x f, G P, C7 R9 ^7 v- b 本段《论语》有两个难点,“学则不固”就是一个。- `9 H4 A( }. `3 ]
“固”,在这里有两种理解:一个作“坚固”讲,“不固”就是“不坚固”的意思;另一个“不固”作“蔽”讲。
% C+ `! @0 Q5 p" M5 Y' O2 F 如果作“坚固”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君子如果不敦重,也就丧失了威严,其为学也就更不能坚固。
8 O% E1 T5 N; \# f+ _" k “蔽”,即蔽塞不通。在这里“不固”,就是指不达于礼,也就是“蔽”的意思。学就能通达于礼,不学就不能通达于礼。那么君子在不敦重,进而丧失了威严的情况下,即使他为学,也不能通达于礼。
; n# d0 K- ?; f }, i
& @) b/ ^) w; ^( E; Y- I( S2 l 需要说明的是,“君子不重则不威”是就外在而说,“学则不固”是就内在而说。不重视外在的培养,也就不能坚固内在的学识。( V2 K. R% U2 h& d9 K
7 E2 |3 T+ @* i7 c) i V
二! ` H! K/ l3 L2 ]. S, ]: R0 \
m7 z8 [& U6 d “主”,是亲近的意思。; c" y8 ?2 G. m! z1 h/ S
“主忠信”,意思就是说君子要亲近忠信之人。( ]' h1 ^; l$ o, `2 f& q$ c" l0 |
君子为什么要亲近忠信之人呢?因为“忠信”是为人处事的根本。" k# ^" e& n! u1 g
9 E" K+ V) z6 c9 b% j ^; J9 d
三/ K0 ^2 N, E" j& S: @. c
0 H! A; f7 y, |! { “无友不如己者”是第二个难点所在。( D4 M. m/ z5 J4 P5 T: K" d% a
“友”,在这里有两种理解:一个作名词,一个作动词。作名词就是“同志曰友”的意思,作动词就是“交友”的意思。" E8 N( N: M7 p7 O9 s8 A
“如”,在这里也有两种理解:一个作“似”讲,一个作“胜”讲。
7 L, U% ?/ d: M& |# ` 如果作“似”讲,“不如己者”就是指与自己不相似的人,也就是说与自己不是一类人。/ r2 Z& a0 i. J7 i- J/ C- s
如果作“胜”讲,“不如己者”就是指水平不如自己的人,也就是不高于自己、或是低于自己的人。为什么要与“胜”于自己的人相交呢?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相交,对自己的进步提高没有帮助;与水平低于自己的人相交,反而容易使自己堕落退步;只有与水平高于自己的人相交,才能真正有益于自己。) |5 _( @, ?2 M4 Y0 \* W
2 t$ R: M0 [ ~) O( r6 ]+ p
那么,将上面“友”和“如”的各自两个解说,排列组合的话,这句话便有了四种意思,可以说这四种释义都讲得通。但哪一种更贴近原义呢?这就需要结合上面一句来理解。: @( ?( z0 @8 r0 B' Q
“主忠信”,是说去亲近忠信之人。为什么要去亲近忠信之人?目的就是让自己也成为忠信之人。换言之,有亲近的,就有不亲近的,亲近的是忠信之人,不亲近的必然是“不忠不信”之人。为什么不去亲近“不忠不信”之人?因为自己是“忠信之人”,“不忠不信”之人与自己是两类人。2 j( O3 M( d& E
既然自己是忠信之人,那么“不忠不信”之人就是“不如己者”,“不如己者”也就不必与之相交。% ^5 I) i m L) D$ t% h9 ~8 n
可见,“主忠信”是从正面而说,“无友不如己者”是从反面而说,这两句话是相互对说的。“主”与“友”都有亲近相交的意思。
( _+ o0 [ m' x! h( w 通过上面的分析,“友”作动词讲,意思更佳。还有一个理由可以佐证,前面已经讲过“同志曰友”,如果“友”作名词讲,既然已经“志向相同”,必不会“不如己者”;如果有“不如己者”,也必不会是“志向相同”的“友”。照此理解,就好比说“没有一个与我一样的好人是不如我的”。这样一来,“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就成了一句同意反复的废话了。所以说“无友”,不是“没有同志”的意思,而是“不要相交”的意思。3 m A# r8 Y- e& c6 M
( `6 `8 i: r- ~( n9 @四
3 [0 T) d7 v+ j/ w( {1 W" Z' I% D9 H" P$ T
“过”,是指过失、错误。, U2 x J! i" {
“惮”,是畏难的意思。! ^2 y- J; [" M
“过,则勿惮改”,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有了错误不要畏难改正它。也就是要及时改正错误的意思。一个人如果认识到错误,但不能及时的改正,即使他为学再好,其学问也不能转化为道德,更谈不上道德的提升了。
$ I/ x+ F5 p% y9 U4 x2 H2 M 这里需要对“过”,再作一点说明。无心所犯的错误,称之为过;有心所犯的错误,称之为恶。如果犯了无心的错误,知道自己错了,但由于畏难情绪的产生,不能及时的改正它,这样“无心之过”就变成了“有心之恶”了。长此以往,人必然会一步步的堕落下去。
* S1 d. I% i8 I. i6 I) W 通观孔子说的整段话,“过”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交友失误”。前面讲了要亲近什么样的人,不与什么样的人相交,万一自己看人判断失误,错交了“不忠不信”的“不如己者”,那该怎么办呢?不要畏难,要立即改正。
/ ? A! Y# o; r7 r/ f, k 这是孔子教导我们的话,有人会问孔子难道就不犯错吗?孔子也会犯错。如《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这里说的还是“无大过”,不敢说自己“无小过”。' Q1 A S5 i f# M) \
$ m- x/ w) r" Y" F1 d 大义:
- [3 I/ p' g+ A, O8 A( m8 q$ ^1 b2 K' M, ~: B* b+ X7 [) C
孔子说:“君子如果没有外在敦重就会丧失威严,其为学也就不能坚固而达于礼。君子要亲近忠信之人,为学之道是以忠信为本的。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相交,这样才能从胜于自己的人那里获得益处。如果犯了错误,不要畏难改过,要立即改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