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转贴】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作者:雪域桃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21: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一柱擎天
3 \0 K* E( s- w" ~% X1 p  ; W& u7 ^5 ^* f* n
  刘荆被秘遣出京的消息的消息,虽然刘庄严加保密,最终还是被太尉赵熹秘密侦知。虽然新皇刘庄没对他说任何事,可凭着在朝廷任职近四十年的丰富经验,六十一岁的赵熹就是再傻,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要是连这点警觉性都没有,他就不用在仕途上混了!* N; l+ Z8 u8 j7 ^
  赵熹几乎是下意识地作出了判断:国家大丧期间,身为孝子之一的刘荆不在府中去服丧,居然莫名其妙地被送到了河南县,足以说明他出了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其实,赵熹早就发觉山阳王刘荆的毛“不顺”了。一想起那天哭灵时的场景,他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 n9 b( |3 u5 j2 N  那天在灵堂上,虽然刘荆哭的声音最大,听上去却有点奇怪,立即引起了赵熹的高度注意。赵熹本来想过去劝他节哀,不料走到近前一看,却发现刘荆不过是干嚎而已,竟然一滴眼泪都没掉!赵熹心中一寒:“如此全无心肝之东西,还算是个人吗?”他心中愤怒,却又不好发作。当皇太子在叩拜哭灵时,刘荆却与刘康、刘焉几个偷偷说笑,挤眉弄眼,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赵熹气的浑身颤抖,这才愤然拔剑将这些逆子们赶了出去。刘荆被圈禁前后,赵熹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有人传言:小人曾见圣上的龙舆在东海王府门口出现。赵熹将其严斥一番:“再敢胡说,小心脑袋!”但他依然是不动声色,还是在暗中默默观察。
: K& M, F) j' _. v  对于新皇刘庄,赵熹从无私交,赵熹心中有些惴惴不安。他深知,刘庄最欣赏的大臣是他当皇太子时的老师——太常、关内侯桓荣。此人给刘庄当了十几年的《尚书》老师,师生之间恩情深厚,非同寻常。几个月前,赵熹在榻前接受刘秀的“托孤”重任时,心中也隐隐掠过一丝不安。赵熹开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圣上明知皇太子与桓荣之间的恩谊,却为何不叫桓荣一同接受顾命之任?皇太子刘庄已经三十岁了,自会“乾纲独断”,还要他赵熹托什么“孤”呢?
6 ^7 y% ?, p. Z( }. f, T2 \- \  在操办丧事的过程中,尤其是经过诸皇子在灵柩前闹市这一幕,赵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先帝看重的是老臣这张‘黑脸’啊!”至此,赵熹才懂了先帝的苦心:刘秀临终托付给他的“孤”,绝不仅是刘庄一个,而是他的全部十个骨肉!% A+ X0 A9 o# ]$ a. D* Z
  这位赵太尉竟有何德何能,先帝刘秀为何对他如此器重?这就要从赵熹的人品与能力说起。
% Z: R+ ^* n9 B  众所周知,赵太尉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朝野上下,无不敬畏。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赵太尉也是一位风骨凛然、大孝大仁的义士!早年他做过的那几件大事,真是上惊天地、下泣鬼神,义烈之风,古今罕有!! u4 a+ _: E9 {; l
  赵憙字伯阳,本是南阳宛城人。其个性极强,节操高洁。早年,他的堂兄被人所杀。当时赵熹只有十五岁,他哀怜堂兄无子,自己又年轻而无力报仇,就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亲手为堂兄报仇!
. I( y( N+ b! {1 r1 R. Z6 y* o  一天,他身怀利刃,结交宾客,去寻仇家报复。不料,他到了仇家一看,却当场傻了眼。那个仇人全家正好病卧在床,赵熹完全可以趁机动手。但他觉得如此报仇“胜之不武”,不是君子所当为。他将压在仇人脖子上的剑放了下来,回过头说:“你们要是病好了,给我滚的远远的,别让老子看见你们!”仇家病好后,为了感谢赵熹的不杀之恩,想与之和解。就把自己捆起来,负荆请罪,主动去见赵熹。然而赵熹却不为所动,对仇人拒不接见,还放了话:“此仇必报,尔等就死了这条心吧!”后来赵熹找到机会手刃仇人,给堂兄报了仇。这就是赵熹,一个“以直报直,以怨报怨”的人。此事传出,赵熹声望鹊起,名冠南阳。
8 `! ]1 P+ \" c9 M  h$ y  更始元年,更始帝刘玄令派柱天将军李宝攻打舞阴县,有个李姓大户死守城池不降。李宝围急,李氏首领无奈在城上叫道:“不是我等不降,只恐乱兵入门屠城!若得宛城赵熹一信,我等立即开城!”刘玄立即让人去请赵熹,刘玄一看,却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刘玄道:“小牛犊!就凭你,也能做大事么?”赵熹并不答话,只身飞马直奔舞阴,他在城下立马高呼:“宛城赵熹在此!速速出降,我保全城性命无虞!”随着这一声高呼,舞阴城门洞开。
* _3 V; E8 l3 E/ f8 \  刘玄闻报大惊,顿时对赵熹刮目相看,大力拔擢重用。从此,无论遇到什么地方有不降的,只要赵熹立马一呼,无不应声开城。几乎凭着赵熹一人之力,赵熹劝下了半个颖川郡,还顺手将汝南郡收入囊中,这才回到宛城复命。刘玄虽是出名的昏庸,却也被感动了。在召见时,刘玄当场加封赵熹为五威偏将军,当众勉励:“赵卿,你真是我大汉朝的千里驹啊!以后要好好干!前途无量!”这些事情,在今天看起来很神奇,可在那个时代一点都不奇怪。其实,这就是道德的魅力,这就是诚信的力量!古人说:“仁者无敌”,赵熹,就是一个仁者!9 b" d- S* |7 ?. y% d
  赵熹此后的表现极为神勇,在昆阳城下那场生死大战中,他率军前往昆阳助战。在战斗中他受伤多处,立下了赫赫战功。昆阳大捷之后,赵熹以战功卓著被晋升为中郎将,加封勇功侯。无论刘玄是进洛阳还是入长安,赵熹一直是在鞍前马后效劳、忠贞不二。# [5 b0 }: l1 d
  其实,这些都是“小意思”,赵熹更惊人的表现还在后面。
# i6 t) ?  B* h; R( v% H! j  建武元年(西元二十五年)九月,赤眉大军挥师渡河南下,长安城破。城陷之日,赵府也被赤眉军团团包围,情势危急。赵熹在情急之下,爬上屋顶,逾墙而逃,窜进了友人朋友韩仲伯的家。在韩府还躲藏着几十个人,其中还有几位是更始朝廷官员的女眷。大家深知赤眉杀人不眨眼,呆在这里肯定是死路一条!+ w6 `% \. O  U) K1 L
  赵熹与韩仲伯等人趁着城中大乱,经过一番周折,终于逃出了长安。出城之后,赵熹与众人商议,准备翻越南山(秦岭),沿小路取道武关逃回南阳。韩仲伯主张抛弃妇女、婴孩,男人们各自逃生。赵熹听了,勃然大怒:“济困扶危,见义勇为,是君子所当为。见死不救,还算是个男人么?”韩仲伯才不管这些,带着众人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了。. R( {; q8 F$ f1 f
  荒山野岭中,只剩下赵熹一个男人,还有几个孤苦伶仃抱着孩子的女人。这些可怜的女人们,眼巴巴地望着赵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了。赵熹一直默默不语,站在那里纹丝不动,犹如一座雕像。
4 ~. `% W+ n0 l7 D  突然间,赵熹飞速从地上抓几把泥土,用水搅拌和成稀泥。然后,不容分说,抓起烂泥就往这些女人的脸上涂。开始女人们很是惊慌,还在挣扎躲避。很快,她们不但不反抗,反倒主动把烂泥往脸上涂抹。很快,这些原本美丽动人的女人们,转眼间就成了黄脸婆。% l& W2 E$ h2 R7 C; c
  安顿好之后,赵熹找了一辆废弃的狭小鹿车,让她们全都坐在上面。赵熹手推着鹿车,踏上千里归乡的漫漫征程。一路上,赵熹一行多次遇到了赤眉军以及各路盗贼。赵熹每次都跪下磕头,苦苦哀求,奉上随身携带的散碎银钱。面对歹徒们淫邪的目光,赵熹总是诡称:“她们个个面黄肌瘦,病的都快要死了,我是她们的同乡,不忍其死在外面,准备带回故乡安葬。请诸位将军高抬贵手,放了她们吧!在下求求你们了!”然后跪下磕头不止。
" Q/ s2 k) R  t0 q  在赵熹的竭力保护之下,落难的高官家属们总算逃脱了虎口,大难不死。赵熹带着一行人等又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出了武关,到了丹江边上。在这里,他们又遇到了从长安辗转逃出的刘玄以及将领的家眷。她们都是面容憔悴,衣不蔽体,饥寒交迫,无法行走。赵熹倾其所有,把衣服、粮食、钱都给了她们,并护送着她们安全回到南阳宛城老家。从此,赵熹一头扎进南阳郡老家,从此闭门不出,成了隐士。
, i. o( W6 n7 T* I! [6 E8 e  赵熹一向为人低调,早年这段“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他从来都绝口不提,刘秀对此毫不知情。以至于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朝廷上下几乎无人知道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赵熹此番救出的女子的丈夫们,后来大多称为刘秀麾下的股肱干将。他们出生入死,为刘秀打天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仅此一点,赵熹之功,巍巍如山岳!
2 q& V; Q2 A; Z  t2 [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却蒙受过“不白之冤”,也遭到了刘秀的长期冷遇。原因很简单,刘秀对赵熹不太了解,对他有些“戒心”。6 T& c' X. `  z" N. q$ P
  只因赵熹与讨虏将军邓奉有旧,建武二年八月邓奉造反后,有人诬告他与邓奉联手谋反。后来邓奉败灭,汉军缴获了赵熹叱责邓奉的书信,这才真相大白。刘秀看信后也叹道:“赵熹,真是难得的厚道君子!”但赵熹毕竟有“历史问题”——对刘玄太忠诚,刘秀对他心怀疑虑,只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怀县县令。
; A. ~. ?6 S2 M' d" f2 g% s* h  在怀县主政期间,赵熹执法如山,不畏权贵,断然把犯了法的赵王刘良之密友李子春的孙子依法处决。此后,刘良临死前哀求刘秀下令给赵熹,让他饶了李子春本人不死。刘秀畏惧赵熹之严正,始终不敢说。最终也只好把赵熹调走,这才把老李的命保住。为了这事,刘秀对赵熹很是不满。故而赵熹虽为官十几年,却始终在各地转圈做太守,始终无法进入京师任职。赵熹也不想有什么好前途,索性在平原、颍川、陈留放手大干,他锄强扶弱,在当地深得民心。
% T0 C3 N  F/ [9 j1 b6 x) w% Q* m& K  直到建武二十六年,刘秀与阴丽华在宫里设宴,宴请朝廷高官的几十位夫人们。头发花白的贵妇们集体跪下奏道:“我等难得一睹天颜,今日有话要说!”接着她们流泪诉说了当年的往事,叩头奏称:“若非赵熹,何能至此!”刘秀与阴丽华这才知道此事,心中大为感动。这才感动,把赵熹这匹千里驹放在地方上,真是太委屈他了!; o8 G3 P& }& r; u
  几日后,刘秀召赵熹入宫,任命他为太仆,当面叹道:“赵卿,今日朕起用卿,有些迟了!此番并非朝廷重臣之荐。卿当年所救之妇人们,犹在感念卿之大恩!”刘秀对他厚加赏赐,还说:“赵卿,真义士也!大汉能得卿,真是国家齐天洪福!”
& w; n( n7 w% V  刘秀晚年的健康欠佳,久病不愈,深感来日无多,这才把他提拔为改官制后的首任太尉,准备托付后事。他觉得,像赵熹这样的大仁大义之士,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把太子交给他,心中就两个字:“放心!”2 I2 Z$ u( K7 B2 N0 `2 k1 }
  现在看来,用一个与所有的皇子从无瓜葛的赵熹来辅政,刘秀的这道遗命真是意味深长。事实上,刘秀认为,以刘庄之才略,根本不需赵熹太多费心,主要是让赵熹用他一副刚直不阿的铁面,震慑住那些连他自己也无法管教好的逆子们!如果用了桓荣辅政,其他的皇子(尤其是郭系)们能心服吗?用赵熹的好处有两个:, K: V. C& C8 V
  一是为了避免朝野非议。如果用桓荣辅政,郭系势力定会不满。桓荣理论水平虽高,却无实际主政经验,难服人心。0 q* o3 L6 `, C; K' X- q
  二是使刘庄为政有所顾忌,以免限于过于酷烈。刘秀深知刘庄是一个优点突出,缺点也同样显著的人。对他的能力,刘秀毫不怀疑,甚至认为某些方面远在他之上。但是,刘庄最大的缺点是性子太急,他酷爱律法,为人过于苛细。: S, f4 Y$ c% ^; c9 ~8 p# w
  刘秀最担心的是,刘庄登基后要是收不住性子不能容人,小过大刑,用刑太酷烈,乃至滥杀无辜。那些娇生惯养的纨绔皇子们,犯法作恶是少不了的。在刘秀本人手上,一直尽量容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勉强过得去就行。可是,依着刘庄的脾气,岂能容之!怕是多半会对动刀啊!为此,刘秀很是焦虑:若是他们兄弟之间手足相残,他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可是,令人奇怪的是,赵熹虽说二十年前做地方官时,为政也有些过于酷烈之弊。用他做首席辅政,岂不怕火上浇油?而且,赵熹只比刘秀小一岁,上了年纪,精力远不如以前。让他担当如此重任,可行吗?此外,刘秀不会看走眼吧?会不会是像上次那样,又将庞萌那样的大奸巨憝误认为国家干城?8 ^: \' K9 X0 b" G2 h3 h
  刘秀一向知人善任,虽然有过误用庞萌之失,但他岂能在一个地方跌到两次?这次,他绝没搞错。
& i1 ~# v' M4 C) z8 |8 G* W; T  k  经过几十年的了解,刘秀认为:赵熹是一位器宇恢弘的能臣,谋略深远,颇识大体。无论把他放在哪里都是一块好料,让他做县令他能鼓励农桑、爱民养民,让他做将军他能上阵杀敌,破贼立功。刘秀认准了:让赵熹做太尉辅政,他一定能辅佐好太子,一定能休养生息,厚德抚民,为大汉朝开创一个锦天绣地、满目俊才的煌煌盛世!
# A7 d8 v6 Y, V& x' _$ X  经过深思熟虑,刘秀下定了决心:“赵熹,朕相信你,你绝不会辜负朕之厚望!” 这才将遗诏传给了赵熹,令他做首席辅政。
1 P: H0 m0 u, ~. w  选用赵熹辅政,是刘秀在世间作出的最后一个英明决定。这位彪炳青史的一代圣君,在临终前给天下认选拔出了一位贤相。朝堂有了赵熹这根擎天国柱,真是天下苍生之福!国家幸甚!黎元幸甚!5 b% i8 @  S& e6 x. B. l! y
  此刻,赵熹听到山阳王被圈禁的消息,心中很是复杂。他坐在案前,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他在想:“这么大的事,圣上都不告诉我,看来对赵某人还是不放心啊!” 自古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赵熹岂能不知?思忖良久,赵熹想清楚了:“无论圣上赏识与否,我赵某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为了报答先帝厚恩,拼上这把老骨头,也值了!”( C" [1 d: \( W% o
  赵熹想干什么?难道他一定要逼着刘庄宰了刘荆才满意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7: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母子情深% a& R- A# V0 x. m& `
  
5 {9 ^, d6 _5 m# p  按照刘荆的所作所为,按律处决也是毫无问题,至少也要革去王爵,废为庶人。可是,刘庄并不想这么做。对这个无法无天的畜生,他有些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U$ M! W, x9 `& F; Y7 o6 F' ]
  父皇新逝,母后阴丽华悲痛欲绝,日夜哀伤,茶饭不思。刘庄除了要处理日常朝务之外,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带着他的妻子——正妃马氏去皇太后阴丽华的宫中请安。看着孝顺的儿子、儿媳,年过半百的阴丽华,心里少了一些愁苦,多了一丝安慰,又回想起多年前的那些往事:
, d  T+ l. x2 o5 W  当年,刘秀几乎是单枪匹马去了河北闯荡天下,他披坚执锐,亲临沙场,在戎马倥偬中,哪里顾得上家里?若非安成侯刘赐、山桑侯王常、阴乡侯阴识、破虏将军邓奉等几人的拼死保护,只怕阴丽华及全家早就做了刘玄的刀下之鬼!
, q  G4 Y5 ^, c* L* y  自刘秀走后,阴氏一门全部被更始帝刘玄当作人质扣了起来。更始二年春,刘玄为了笼络阴识,将其加封为阴德侯,行大将军事。阴识为了躲祸,主动请缨外出征战。刘玄准奏,阴识这才带着全家老小脱离了宛城虎口。阴识率军攻破了淯阳,招降了好汉邓奉,占据了新野、淯阳、杜衍、冠军、湖阳等五县。有了这么一块地盘,阴家才稍稍有了一点安全感。
% }5 D7 r1 c7 v9 X- `& G( O. j  建武元年六月,刘秀在河北称帝,从此与刘玄彻底决裂,阴丽华、阴识一家理所当然地成了被更始朝廷通缉捉拿的要犯。阴识大惧,只好死守淯阳。邓奉是刘秀的姐夫邓晨之侄,也对阴家照料的很尽心。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更始二年春,由于周边赤眉军大举来犯,淯阳难保,情势危急。突然听说宛王刘赐与横野大将军王常被赵萌排挤出了长安,带着“六部之兵”(刘縯旧部)坐镇南阳。阴识急忙与邓奉商议,二人决定一起带上阴丽华及满门老小回到宛城,前去投奔刘赐、王常。到了宛城,他们见到了刘秀的其他亲属——刘黄、刘伯姬、刘兴、刘章等人。2 {$ P# |* \1 u! }4 a
  全仗着刘赐、王常这两位“活菩萨”的帮助,这群老弱妇孺才侥幸得以活命,总算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当时,只因烽火连天、战乱不断,阴识觉得呆在宛城也不是长久之计,他与阴丽华一合计,最终又返回新野老家避难。; g' c; l& R  J7 T
  建武元年秋,刘秀挥师南下攻克了洛阳,急令侍中傅俊南下寻找家眷。十二月,傅俊费了很大周折,这才找到了阴识、阴丽华一家,又将所有刘秀的亲属集中在一起,派人护送至洛阳。刘秀大喜,重赏傅俊。加封阴丽华为贵人,与新夫人郭圣通阶位一般。刘秀又加封阴识为骑都尉、阴乡侯。
/ D/ F3 Z6 P6 t# u/ T  在那个九死一生的年代,一介女流的阴丽华,早已习惯了担惊受怕的日子,也习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对于高高在上的郭圣通,阴丽华一直以礼相敬,心存礼让。+ H! p  _; }- w! q/ Y% ?8 D
  对刘秀的“停妻另娶”,阴丽华毫无怨言。虽然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她认为:“文叔娶了郭氏为正妻而将我列为侧室,肯定是有难处。他绝非好色贪淫之徒,决不会抛下我的。”几十年来,阴丽华对郭圣通及郭家处处礼让,从无怨辞。阴丽华绝不后悔嫁给刘秀,她总是这样想:“文叔,你是一棵大树,我是你怀中的小树。不离不弃,芳邻永继。”是的,在阴丽华的心中,刘秀就是一棵顶天立地的参天巨柏,她就是那棵生长在巨柏怀中娇小的苦楝树。只要巨柏的浓荫密翳还在,日子再苦也不怕!嫁了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丈夫,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值了!吃点苦,算得了什么!$ d9 ]; S9 c; `* X( E# W) Y
  刘秀的去世对阴丽华的精神打击极大。她失去了人间最大的依靠,整日流泪不止,不思饮食。父母之间的深挚感情,刘庄深深地理解、钦佩,并且为之感到骄傲。看着母后苍白、悲戚的面容,刘庄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宽慰母后的心怀,只要公务不忙,他几乎每天与马氏一起去给母后请安。有时刘庄太忙去不了,他就让马氏一人独自去。马氏能说会道,妙语连珠,阴丽华心头的愁云渐渐消散。这个“可人儿”的存在,多少也给凄凉落寞的太后宫中带来了生气。, k: K$ ]. S3 r# V
  刘庄可没马氏那么清闲,他肩上的担子很重。他知道,只有把母后奉养好、把兄弟们教育好、把国家治理好,父皇在天之灵才能得到安慰!
: ~; @1 x2 x9 `3 N  x  刘荆虽犯大罪,可他也是母后的亲生儿子,外表又酷似刘秀本人。若是杀了他,母后年迈,岂能受得了这个打击?最终,刘庄作出了决断:“将刘荆关起来,暂时不杀!”" S2 E, D& z6 m3 W
  国家中兴不久,万事如麻。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刘庄去做。“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尉赵熹、司徒李?、司空冯鲂等三人虽是先帝时的名臣,刘庄对他们并不满意。为了稳固新政,他要用自己的人,走自己的路。四月二十四日,刘庄颁诏:“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若涉渊水而无舟楫。夫万簌至重而壮者虑轻,实赖有德左右小子。高密侯(邓)禹,元功之首。东平王(刘)苍,宽博有谋。其以(邓)禹为太傅,(刘)苍为骠骑将军。”) `3 j' d6 w. D" y( _. g8 P
  邓禹名为元功之首,实际上并无多大能力。自从西征失败后,三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多少作为。要么在家赋闲,要么入朝参赞议事,实际上只是个顾问而已。太傅是上公,位在三公之上。虽然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却是人臣之极,尊崇无比。自卓茂死后,三十多年虚悬未设。邓禹年近六十,而且病恹恹的,似乎没有几天了。刘庄把邓禹这么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抬出来,其用意显然是不言而喻:尊崇功臣,稳定局面。- D2 L' s& F1 ^' A# t  ?. B# i
  刘庄把邓禹高抬在上,并不稀奇,类似的事情在前朝多了去了。可是,提拔刘苍倒是有点出人意料。用刘苍做骠骑将军,显然是想让他辅政啊!自大汉开国以来,多是外戚辅政。启用宗室子弟辅政,真是闻所未闻。刘苍心中惶恐,急忙上书恳辞。
' y8 N/ H" ^$ `/ u! ?$ i0 P  刘庄非但不许,还作出了更令人惊讶的决定:在京师建立骠骑将军衙门,为其配置官吏属员。此外,刘庄还宣布:“骠骑将军府上的掾吏、史员人数不低于四十人,其位在三公上!”6 y! {$ G; m% D+ p! A$ r7 I
  西汉开国以来,大司马(太尉)、大司徒(丞相)、大司空(御史大夫)、大将军(骠骑将军)等首席辅政大臣,衙门里的掾吏、史员人数从未有人达到过这个数目。' C2 Q0 t2 p+ A  s
  刘苍见刘庄如此厚待,也就不客气了,欣然就任。从此,特设给刘苍的骠骑将军府与邓禹的太傅府、赵熹的太尉府、李?的司徒府、冯鲂的司空府号称“五府”,都有了召辟贤才入朝做官的权力。刘苍领命,也是尽心竭力。他曾向刘庄推荐西曹掾吴良。刘庄孝道:“荐贤助国,宰相之职也。萧何举韩信,设坛而拜,不复考试,今以良为议郎。”凭着刘苍一句推荐语,就连面试都免了。吴良直接由一个秩比四百石小掾史一跃成为堂堂朝廷大臣——议郎(比六百石),足足升了两级。由此足见刘庄的求贤若渴,也足见其对刘苍的器重之深。/ U6 O5 i  `, V
  刘庄重用刘苍,将其位列在三公之上,今后朝中的格局就很微妙了:赵熹与刘苍,究竟谁说了算?) {4 Q; j- l0 b
   正当刘庄一心一意地想稳定朝局、逐步控制局面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从西边传来:“烧当羌大举起兵,已经杀入右扶风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18: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西羌有警
( Y5 W1 D  T3 r+ @/ A' i. x9 Q  
. O; J9 S+ j8 o) [2 E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凉州之所以酿成今日的祸患,都是前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与前天水太守、全椒侯马成二人种下的“菜”。) p) N) ^: Q9 x1 z, [1 p8 M
  光武中兴以来,凉州地区最大的问题不在北边的匈奴,而是西、南两面的羌人。王莽末年以来,羌人分散成先零、参狼、烧当等若干个小部落,此后又陆续进入陇右的金城、天水诸郡定居。因诸羌位处关中之西,因此多以“西羌”呼之。
1 G6 }7 [5 ^# k! u6 }  
2 R9 S/ Y4 c9 _- x1 w% w( [% l  羌人一般依山傍水而居,部分在山谷中过着渔猎生活,也有一部分也善于畜养牲畜,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羌人剽悍雄勇,有的极善山地作战,也有的善于平地奔袭。: O( S& Q" m6 h; ?/ a$ x9 Q$ k7 G
  
3 n" l  \7 X9 Y7 w2 E5 @  二十多年来,羌人的势力发展的极快,仅仅十多年,金城郡下属各县多为诸羌所控制。到了隗嚣统治陇右时,诸羌羽翼已丰,隗嚣对他们毫无办法。无奈之下,只能对诸羌进行抚慰,将其编入部下,然后借其力来对付汉军。* J. }8 {8 v) e6 ~6 k/ ]! V2 `% V& q
  
# ?, Q& f1 F- i5 Q4 g0 s& V  建武九年(西元三十三年)秋,在西征隗嚣集团过程中,刘秀采纳了司徒掾班彪的建议,下诏重新在陇右设立“护羌校尉”,并任命隗嚣的老部下、熟悉诸羌事务的降将牛邯担任此职。牛邯到任后,诸羌得到了抚慰,陇右诸羌逐渐安定。而在靠近关中三辅的陇右、天水、金城一带,建武十年十月以后的情状依旧比较复杂:诸羌桀骜不逊,加之隗氏残余势力尚未肃清,大汉的西陲地区烽烟时起,局势一直动荡不安。
6 R& i9 s/ i/ J& t/ L3 |* g  
' A1 V. f- ]" D! I" n. [7 ~  建武十年(西元三十四年)十月,隗氏集团覆灭后,凉州十二郡重新回到大汉帝国的怀抱。按照当时的安排,河西五郡由窦融、梁统等人继续镇守河西,太中大夫马援为陇西太守、扬武将军马成为天水太守,共同镇抚陇右各地。在河西五郡方面,由于窦融、梁统二人在当地树大根深,享有崇高威望,周边的匈奴、羌人畏服,四方无事。% w# b, R* r/ F  T' w
  
: |  P) p9 t" d3 P4 v  建武十年,参狼羌与西羌诸部落联合起来,进犯武都郡。面对羌军进犯,马援一战击破了对手,一万余羌人投降,从此陇右一带清净无事。但是,要想治理好边疆地区绝非易事。
' G) n  F7 G! g( T/ B1 s' R  
8 d  r  j1 z) x  对于这些桀骜不逊的羌人,当年威震西陲的陇右之王隗嚣都是一筹莫展。刘秀取代了隗嚣的统治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7 d  y; W: p0 z6 l! `' A  自从王莽末年以来,气候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平均气温日益降低。雪线下降,山中苦寒无比,羌人无法忍受。为了求得生存机会,他们只能不顾一切地逃出大山、草原,奔向陇西、金城诸郡,甚至进入关中腹地。这样一来,羌人就不可避免地与汉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汉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本来要耕作种田,羌人却要放牧养畜。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流血也是难免的。多年来,双方冲突不断,多有死伤。这种剧烈的冲突甚至影响到了刘秀统一大业的完成,成为他当时颇为焦虑的一大难题。
" p; @- c& a# d9 }& D7 l3 z0 z  
+ R- Y+ \( o  h2 I  建武十一年(西元三十五年)十月新任西征军主将、扬武将军马成率领西线汉军继续向陇南前进,拿下了河池县,彻底平定了武都郡,准备南下讨伐公孙述。盘踞在陇南的先零诸羌数万人,守住了各处险要关隘,准备依天险与汉军抗衡。马成与马援联军南下,深入武都腹地,大破羌军。除了少数逃走以外,先零大部投降。获胜之后,马成、马援联名上奏朝廷,请求将降羌全部移送入内地,刘秀准奏。至此,原本居于金城、陇西边郡的羌人正式东移,开始定居于天水、右扶风一带。
+ n. G5 d8 _; t5 S% `  
+ L, S- x; P% E3 V0 C  无奈之下,刘秀只得苦心孤诣地采取了权宜之计——内迁羌人进入右扶风。刘秀批准马成、马援的建议,不将西羌人就地安置,而将其内迁与汉民杂居、甚至令其进入关中的做法,非常不妥。从以后的事实发展来看,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由于西羌之人多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不善务农。羌人内迁之后,他们为了谋生,必然找合适的土地放牧。同一块土地,汉人要种田,羌人要放牧,彼此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当然,在刘秀这样雄才伟略之君的手里,国家强盛,羌人还能有什么发言权?然而到了数十年之后,洛阳御座上早已换了别人,后继之君谁有刘秀那样的控制把握能力?随着东汉的中衰,羌人势力日益增大。汉、羌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终至不可调和,为若干年后的西羌大暴动埋下了祸根。
+ `. R2 `, l' B  更有甚者,羌人内迁之后洛阳朝臣们竟然认为:金城郡地处羌人故地之西,距离关中路途遥远,多强盗出没,没有多少战略经济价值。他们向刘秀建议,应该放弃这块土地,撤销金城郡,将当地的汉人全部迁徙回内地!这个提议引起了马援的警觉。他急忙上奏刘秀表示坚决反对。他在奏本中说:“羌人故地之西,城池完善牢固,易守难攻。而且金城郡之地肥沃膏腴、水源丰富,极富有灌溉之利。若让羌人占据了这块土地,在湟水流域经营坐大,必然会对陇西、天水一带骚扰不休,为害极大。如此一来,对西部边境的稳定极其不利。金城郡,绝不可弃!”刘秀准奏,下令将由迁到内地的三千余口金城郡汉人遣返回去。为了加强金城郡一线的防务,马援任用贤能官吏,修缮城郭,兴办集市、建立商业区。又兴修水利,鼓励农桑。" f3 Q8 Z7 p2 J0 R
  . t& L3 b: Q7 o# P1 u5 ^
  马援的举动立竿见影,很快取得了成效。在很短的时间里,金城郡的人民安居乐业,逐渐安定下来。此后,马援从塞外召回别种羌人到金城定居,又上奏刘秀让这些少数民族的首领继续担任原来的官职。刘秀言听计从,一律照办。' q' ^) `+ W' |, _: Q
  
* v. f$ M2 K% l2 W& L& h" r) H  马成在天水抚羌也是一样,领导有方,措施得力,边境清宁无事。) F: j1 O( ?. ?7 g9 R
  在马援、马成二人分别担任陇西、天水两地太守期间,西羌畏惧二人卓越的才干,自然不敢滋事。然而,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二马早已作古,新任地方官根本不具备他们的才干与能力,如何能够控制得住局面?
  b; R4 }" q. e# G# C" O; `  
1 u% S3 F9 M1 k8 V  羌人不仅与汉人争夺生存空间,彼此之间也在相互争夺地盘。十几年来,烧当羌首领滇良击败了先零羌,夺取了先零羌的所有领地。滇良死后,他的儿子滇吾继位,该部落日趋强盛。建武中元二年(西元五十七年)秋,滇吾与其弟滇岸率领部众入侵陇西郡。滇吾与滇岸的用兵很狡猾,他们绕开了西部都尉重兵把守的龙耆城与临羌(今青海省西宁市),沿着大通河谷地前进,一举杀入了金城郡腹地。他们最后居然深入到了允街县(今甘肃省永登县南)。该县在金城郡的东北边境,它的西南方就是金城郡的首府允吾县。一旦允街失守,金城郡与武威郡的联系就被卡断,金城全郡也就全完了。
+ \" B3 ]9 P* G- G- J  
  z. N3 {9 t: w3 X4 W& k4 T  金城郡太守急了,一面在紧急飞马向洛阳告急的同时,一面向南边的近邻陇西郡求救。太守刘盱深知唇亡齿寒之理,他急忙点齐本郡兵马北上驰援金城郡。在允街城下,双方展开一场血战,结果汉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刘盱本人下落不明。这场惨败后果极为严重,原来为陇西郡屏藩的“熟羌”全部背叛,转而归附了烧当羌。
7 x  q, f$ a( k# b/ P0 K# ^  滇吾、滇岸得胜,野心陡然膨胀。他们乘着秋高马肥,三军气势如虹,准备大举西进。羌军的前进速度很快,短短几日的功夫,就逼近了允吾县。
, S( k) T! X7 T1 s3 h4 ^$ ~  / I" q1 f& e' Y, Q0 r0 A) t
  金城危急!西陲重镇——允吾县危在旦夕!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18: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老当益壮7 g9 c4 H8 `: z; x
  
. k7 t& x& z: e6 T3 J9 X) {+ _  建武中元二年(西元五十七年)十月,刘庄得到了陇西、金城两郡发来的紧急奏报。刘庄手捧败报,震惊不已。闻颦鼓而思良将,眼下谁去挂帅出征?刘庄眉头紧锁,显得忧心忡忡。  x$ B2 K3 U, [7 W
  
* B, `% z" W' e8 h( j9 V5 T  正在刘庄为无人统兵出征而犯愁之际,一位身材魁梧、须发如银的老将军出班上奏,他那洪钟一般的声音响彻大殿:“陛下勿忧,老臣愿领兵出征!”刘庄一看,正是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0 r8 z: N# F" q* v' k4 N
  $ a! T( I- x; v$ k* i
  刘庄一见须发如银的马武老当益壮,雄武不减当年,心中感慨万千,急忙答道:“马老将军,朕会考虑你的。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还容朕斟酌!”
* e% E, ]6 Q: H- g8 ]  
8 _# e( L2 F' j. [$ o$ M0 g  马武为何要主动请缨?当年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一心报国而强烈请战,最终却身败名裂,落得个议罪革爵的下场。这个教训,难道马武忘了吗?
! ^4 j# P2 Z7 n. L1 s$ a  4 D5 Y, M- a  g' [' r  Z% i
  马武从表面上看是个粗人,其实不然,此人是粗中有细,颇有心计。建武十三年之后,天下无事,马武见功臣贵戚多有不法,心中忧愁。每趁酒醉之机向刘秀进言,揭发一些勋臣的不法之事。刘秀会意,也往往借着“酒后密语”而敲打诸勋臣,令勋臣们有所收敛。正因马武的存在,邓禹、吴汉、耿弇、贾复、臧宫等名将以及子弟们才不敢过于骄奢放纵。; }  `! ?. R& H2 s$ j) |
  8 j1 ~) R5 q6 W  K1 r6 y$ Q# x2 {
  马武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告密”,一方面是他善于用粗憨的外表掩饰。另一方面因为他是南阳人,与刘秀是故交,交谊深厚。
, |" b- w% q0 X  9 D' Z0 r5 G( B: P
  然而,马武并非最初的患难旧臣,在开国功臣中排名靠后。他一心想杀敌立功,但是他独当一面的机会并不多,故而功绩不是很显著。天下承平二十多年来,刘秀止戈息武,马武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怏怏作罢。但马武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出兵打仗的机会,一直在做着努力。
3 h$ I, o  v7 T( \9 _. t3 o: L  + q& X; j3 T3 m, b: e& W
  建武二十四年(西元四十八年)十月,呼韩邪单于比自立为南单于,遣使诣阙奉籓称臣。刘秀召问朗陵侯臧宫:“以将军之见,且当如何?”臧宫慨然道:“匈奴饥疫分争,臣愿得五千骑以立功,横扫大漠!”刘秀不以为然,笑道:“面对常胜将军,难以虑敌情?对于此事,朕要深思啊!” 马武与臧宫素来交厚,他也本想进言支持臧宫,一见刘秀如此态度,他也不敢说了。: X% y8 {8 F4 E* A1 I: R4 Y
  
3 L# M+ \" l+ n  I$ E  这年秋天,马武终于得到了一次难得的上阵机会,他作为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的副将南征武陵苗人首领相单程。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汉军在与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等五溪苗民军的对决中屡遭挫折,损失极大,主将马援病死军中,最后靠着谒者宋均的奇谋才勉强击败了苗人。由于南征作战很不理想,马武也搞得灰头土脸的,回朝之后脸上无光。此战“惨胜“之后(几乎与失败没什么两样),刘秀更加坚定了不轻易动武的决心,对于任何对外作战提议一律否决。
, K( ?+ e* B. }. o; Z  " g9 t7 }; |2 t
  建武二十七年(西元五十一年),由于长期不打仗,马武的手又痒痒了。当时北匈奴发生大饥荒,马武与臧宫两人联名上书请战:“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喻告高句骊、乌桓、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北虏之灭,不过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刘秀不悦,下诏答道:“苟非其时,不如息人!”从此诸将再也不敢提议对外用兵。马武那颗一心想要横扫匈奴、名垂青史的雄心,也只好暂时收敛起来了。
0 m5 W: J6 m! T8 A  ! m3 o+ S$ e* G" l* `4 |
  说起来,马武也有点“背景”。他与朝中炙手可热的红人、当朝皇后阴丽华之弟信阳侯阴就与马武是忘年好友。两人之间交往极深,马武欣赏阴就开朗健谈,阴就也喜欢马武的憨直忠诚,二人是多年的莫逆之交,私交之深绝非笔墨可以尽言。! \: M3 J% }- P5 @
  / [/ A. y  K  \3 S% K
  由于长期得不到上阵为国效力的几乎,马武变得有些消沉。建武末年,有个狂生杨政与阴就是好友。一天,杨政听说马武闭门谢客,就认为其有居功自傲之心。他心中不服,特地跑到马府求见,马武心情正在抑郁,称病避而不见。杨政大怒,径直闯入杨府,抓住了马武将一柄钢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厉声斥道:“杨虚侯!尔深受国恩,备位藩辅,不思求贤以报殊宠,竟敢如此小视天下英俊!今天你要是敢动一下,我捅了你!”马武虽身经百战,却也吓得脸色大变。马府上下大惊失色,以为马武是被盗匪劫持,一片大乱。消息传到阴就耳中,他急忙飞驰而至。阴就当众斥责马武不该小视英豪,以致酿成大祸。又问马武:“你可愿与杨政为友?”马武为保命,赶紧连声答应:“愿意!愿意!”杨政这才收刀还鞘,在阴就的护送之下扬长而去。
2 |% p( [& \9 Q- ^* s) Y. b* N* A  2 V% T$ `8 C. K
  从此之后,马武汲取了教训,思想不再消沉,也不再自傲。虽然上了几岁年纪,他却一直密切注释着四边军情。他知道,总有一天,他会得到驰骋疆场的机会!
! k8 ?3 H5 o1 ~+ v- C  \2 v; H  
* k7 R: ?, w. e7 n  听到西羌入侵金城郡的消息,马武大喜过望:老夫盼了多少年了,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此时不上阵,更待何时?
( P3 L1 u% |' |, a$ L% q- R; I# Z  
( U5 h/ |  u6 N  对于马武的主动请缨,刘庄会批准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18: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出师平羌; G) P5 e4 \3 ~+ R( ]! J" C
  
& ]4 ]  c3 k# W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太平岁月,能征贯战的开国元勋们现在也凋零的差不多了,惟有高密侯邓禹、好畤侯耿弇、朗陵侯臧宫、杨虚侯马武四人还活着。由于承平日久,多年不打仗,年轻的将领缺乏实战锻炼,还没有成长起来,无法独当一面。  _* g& C& i. r
  0 U9 L. n* A: M: j
  刘庄很清楚,现在他手上几乎无“牌”可出:邓禹年迈体衰且素不善用兵,耿弇、臧宫二人虽有万夫不挡之勇,可惜皆沉疴在身。其中耿弇病的奄奄一息,眼看就不行了。唯有马武身板还算硬朗,他虽然身经百战,但却非帅才。让这位年近六十的老将出马,能行吗?昔日建武朝猛将如云的局面一去不复返,面对西线危局,刘庄真是有些徒呼奈何!
: K: M* d1 d* K% C  
* T- U: b0 g7 k7 c6 o& b6 E  出于慎重起见,马武的请战要求最终没有得到刘庄的批准。主要原因是:
0 C6 a3 f! G+ J/ p7 \  第一, 马武年纪有些偏大,而且此前没有做过主帅;
6 k5 y7 v, O/ f/ z, J  第二,先帝刘秀一直不用功臣,为的是保全功臣的名节。一旦马武落败,刘庄怎么处置他?
* Z+ H2 U& j8 N) c  * n+ w. N* b0 H/ S/ h% h
  考虑再三,刘庄决定还是启用新人挂帅。数日后,他诏令谒者张鸿为主将,督率凉州各郡金城、武都、陇西等郡兵数万讨伐羌人。十几日后,双方在允吾城下再次展开一场殊死大战。张鸿是个文官,并无领兵作战经验,遇到了滇吾、滇岸这样强悍的对手,焉能获胜?最终汉军大败,张鸿战死,汉军全军覆没。, ~7 E- p6 [, q( X, N' K; r8 p; l
  败报传到京师,朝野大震。一旦金城、武都、陇西陷落,关中三辅可就危险了!
" a' p; n$ ]) V& k5 z' M( j5 x  & q1 N; x. n  @/ m3 V! T
  到了十月底,刘庄紧急征调乌桓、黎阳营的官军南下驰援西陲之外,还在三辅地区招募健儿从军,又紧急征调凉州诸郡熟羌、胡人士兵及监狱里提前释放的重型犯,总共集合了四万人,准备西进平羌。( i3 r6 Q+ ]0 x. m' x! q& l" s
  
/ R7 {$ F7 _. ?3 L/ F2 u- \2 i, v: \1 k  可是,该派谁挂帅呢?刘庄必须马上作出决断。经过反复思虑,刘庄作出了如下部署:任命杨虚侯马武为捕虏将军,令他与中郎将王丰分别担任平羌大军主、副将,令右辅都尉陈欣也率关中三辅兵马随同参战。又命中郎将窦固为监军使者,有节制诸将之权。刘庄如此安排,实际上是让马武实际指挥作战,窦固负责后勤工作。
. R( G+ F# U& }1 D+ S  
3 q' g+ A2 w( H! m  汉军的几员战将,总体来说素质还不错。用现在的话来说,马武是司令员,窦固则是政委。中郎将王丰则是一位从基层提拔起来的将军。他最早是建威大将军耿弇麾下的一名突骑士兵,三十多年前在范阳城外的山谷中救过刘秀的命。此后因他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被刘秀提拔为中郎将。陈欣也是一员勇将,时任右辅都尉,负责右扶风地区的军事。
& G. o3 {0 V, z" m8 z  几日后,马武、窦固等人准备停当,带着四万大军出了洛阳西门——广阳门,火速奔往关中方向去增援陇西去了。5 f; ^" R' o! h9 Y) T( \9 o: P/ T; E
  
! a  s5 i" o& P  c, t  西线的战局令刘庄很是忧心,这是他登基以来的第一仗,能否打赢?他心中一点底都没有。这次,刘庄为何要让窦固与马武同去?4 [1 g7 N3 }$ T6 {  ^
  窦固的家事显赫,他是前任大司空、特进、安丰侯窦融之侄,显亲侯窦友之子。他的身份贵重,他的发妻是刘秀的次女——涅阳公主刘中礼。! S3 U+ _8 k  v/ s: r; P
  ' Q3 v  W0 x1 [* ]6 C7 c( r
  总之,刘庄此番让窦固担任“监军使者”与马武一到西出平羌,大致来说有两层深意:
- A- H3 [2 m! s; o7 }& g  一是窦氏在凉州地区树大根深,窦融在此地德高望重。若用窦固为监军使者,利于招募驾驭军中的凉州熟羌及胡人士兵。* c: X4 ^# ~% s4 c
  二是想利用此战作为试金石,看看窦固到底有无本事,历练历练他。, t- D7 v6 X1 e% \# S  ]
  
5 s0 E* I% `4 O6 N  从兵力部署来看,刘庄这次下了血本,他几乎把所有能够征调的机动兵力全都用上了,目的是想一举将来犯之敌驱逐出境。即便如此,刘庄还是很担心:羌酋滇吾、滇岸兄弟勇贯三军,羌军连战连捷,士气旺盛。而汉军多为拼凑而成,主将有的久疏战阵,有的缺乏经验,汉军虽然人多,却也未必有必胜的把握。% k! p' o6 M  d  Y) Q
  
. u! G* x/ Q" q2 ]  这年十二月,马武、王丰、窦固、陈欣四人率部直抵金城郡浩亹县。在这里,马武率部与羌军遭遇。此战汉军斩首六百级,初获小胜。随即,双方又接战于洛都谷中,却中了羌人的埋伏,汉军大败,一千余人战死。$ X9 D& ^+ h4 N; ^' _
  
  t3 `: E5 L- n4 g; J! s2 r  汉军虽然初战失利,却也并未伤了元气。马武是沙场宿将,用兵非常有经验。他深知滇吾、滇岸虽然获胜,却并无裂土割据之心,无非是抢掠一些粮食财宝而已。由于滇吾、滇岸的羌军大肆抢掠,各地民众对其恨之入骨,人心不附。加之窦固利用窦家在凉州的威望善加招抚,汉军逐渐稳住了阵脚。经过几个月的交战,双方互有胜负,战局陷入了僵持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18: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旭日东升& y2 N3 s' @3 U; v6 D: v& ]* H
  
8 v! y/ w0 c/ Y$ U6 ?" |  (一)新朝气象
+ o4 F6 E, C0 s) c& V  
( Q& _; [$ [7 j0 b5 u' I8 w' Q6 j, N  建武中元二年三月,在奉安了刘秀的灵柩之后,新君刘庄一边居丧守孝,一边也在考虑如何对朝堂重新布局。虽说刘秀给他留下了一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帝国,但刘庄对建武晚期以来的朝局并不满意,对于刘秀当年实行的一些政策也觉得需要改进。
" j, _, s, u- b) h- j$ S  ' ]' D& H! x6 p; ?5 v- v
  刘庄自幼聪颖,也受过名师指点,骨子里很是自负。不过,与父亲刘秀相比,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父皇重塑大汉,功比高祖,名为守成,实同开创。这样的伟大功勋,他刘庄无论怎样努力去做也是无法企及的。但是,刘庄认为,虽然比不了父亲,但要成为文帝、景帝、宣帝那样的明君还是有可能的。他的抱负远大,一直想干出一番事业。即位以来,他雄心勃勃,豪情万丈,一心想做第二个汉宣帝——此公就以严刑峻法著称。
9 V; v: t+ _6 A% S2 P  ( x9 E" ~8 `7 [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庄渐渐发觉,赵熹、李?、冯鲂等三人的为政思路与他并不十分合拍,绝非他推行新政理想助手。  j1 w& S' i3 K* A  T
  真是奇怪了,太尉赵熹、司徒李?、司空冯鲂在拥立刘庄登基的问题上出了大力,都是忠心耿耿的老臣,而刘庄却为何觉得他不太合适呢?“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三人刘庄都不熟悉,以前也无私交。到这三人宽厚有余,严厉威猛不足,刘庄认为会对他推行新政有阻碍。
2 v& s* ?* r2 X6 U8 ^$ {, B  刘庄不是以孝闻名吗?刚刚登基,却又为何要实行新政那?主要原因是,刘庄认为父亲晚年的政策有些软,还不够强硬。' n; C9 h& ^2 _7 M, u
  
& A4 S' r: F  w8 E; N# {  前文说过,刘秀是以柔道治天下,宽中有严,刚柔并济。虽说建武晚期以来,刘秀迫于豪强势力过大、对中央政府造成巨大威胁之故,不得不使用“铁腕”手段肃贪、打击豪强,遏制勋臣贵戚、诸侯宗室、地方豪强的势力。但在刘庄看来,眼下虽然国泰民安,勋臣贵戚、诸侯宗室、地方豪强如日中天,违法乱纪的事件时有发生。刘庄觉得,父皇还是太“仁厚”了,像窦融、梁统等两家豪门骄横跋扈,为什么不狠狠打击?要是继续下去,那还得了?据此刘庄认为,等到局势稳定下来,一定要加大执法力度,一定要以“严法治国”!2 j" k: t+ I0 o/ u# s% M+ k
  ) u, f' q8 K7 V5 M- ]( Z
  既要推行“严法治国”的新政,必须要一个强劲有力的决策班子的辅佐才能完成。赵熹、李?、冯鲂都是先朝旧臣,人品能力虽然不错,但是可惜年龄偏大。尤其是赵熹,仅仅比刘秀小一岁。剩下的两位也与赵熹差不多,年纪也很大了,精力不济。如此老迈的旧班子,如何能帮刘庄推行新政呢?刘庄担心的是,靠着这么一个老迈不堪的班子辅佐,他的“从严治国”方略能否执行很成问题。
# x- n* u5 F4 ^$ P  . p" h! d6 V: D' N2 r* u  p, G- s
  总之,刘庄对赵熹、李?、冯鲂并不了解,也并不十分信任。刘荆被秘遣出京的消息的消息,刘庄严加保密,没有告诉他们三人。
1 n" {+ w2 @# @  “没有不透风的墙”,当太尉赵熹得到这个绝密的消息,心中委实有些惴惴不安。对于新皇刘庄,几十年来从无私交。赵熹深知,新皇最欣赏的大臣是他的老师——太常、关内侯桓荣。此人做过刘庄十几年的《尚书》老师,二人之间恩谊深厚,非同寻常。5 q" S6 [4 Y1 @+ I! u! c& l
  
" c7 l- ]; A" C9 b+ t- r  几个月前,赵熹在榻前接受刘秀的“托孤”重任时,心中也隐隐掠过一丝不安。赵熹开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圣上明知皇太子与桓荣之间的恩谊,却为何不叫桓荣一同接受顾命之任?皇太子刘庄已经三十岁了,自会“乾纲独断”,还要他赵熹托什么“孤”呢?直到当诸皇子在灵柩前闹事这一幕发生后,赵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先帝看重的是老臣这张‘黑脸’啊!”至此,赵熹才懂了先帝的良苦用心:刘秀临终托付给他的“孤”,绝不仅是刘庄一个,而是他的全部十个骨肉!
, E5 L6 f. R  T% ^) F4 j  4 X( f+ p" J7 K1 ]/ b; _0 `
  现在看来,用一个与所有的皇子从无瓜葛的赵熹来辅政,刘秀的这道遗命真是意味深长。事实上,刘秀认为,以刘庄之才略,根本不需赵熹太多费心,主要是让赵熹用他一副刚直不阿的铁面,震慑住那些连他自己也无法管教好的逆子们!如果用了桓荣辅政,其他的皇子(尤其是郭系)们能心服吗?8 W* L, w8 A" w
  
* g6 [) A3 a2 X  m1 N4 E$ P  r% \' ?  很显然,任用赵熹这位宽严有度、刚柔并济而且忠心耿耿的老臣辅佐刘庄,再合适不过了。赵熹沉稳有智谋,可以匡扶纠正刘庄的某些缺点:性急苛细,滥用律法。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18: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河西豪门
$ a9 d/ P. ~. f# e$ ^% C  
4 b# J6 B5 R" F  刘秀虽然给刘庄留下了一个清平盛世。但是在歌舞升平之下,却隐藏着涌动的暗流。豪门规戚,勋臣豪强的纵横不法、骄奢淫逸日益成为朝廷最大的隐忧。
/ s; b+ P5 C0 G" b; e: Y4 h( Q  5 O" V# ^$ m/ y+ V; V
  建武晚期,以窦融、梁统、邓禹、耿弇为代表的四大朝臣家族是受到恩宠最深的四大家族。邓、耿两家之所以得宠,根本原因是邓禹、耿弇两人在开国创业时立下汗马功劳所致。反观窦、梁两家,他们荣华富贵的得来却有些耐人寻味。
: [8 r9 D7 m/ _0 [! G  
, f6 Z2 F6 Q" S3 U6 e! t  窦家的掌门人是前大司空、特进、安丰侯窦融,他也是窦家辈分最高、地位最高的人。, W, j0 [  G/ Z( \9 {) S
  
) c& _$ x' l0 p( T  建武八年(西元二十三年),刘秀因窦融在天水会战中援助有功,一举击溃隗嚣之故,特加封窦融为安丰侯,食邑安丰、阳泉、蓼县、安风四县,与开国元勋邓禹、吴汉同等待遇。窦融之弟窦友被封为显亲侯,河西将帅也依次封赏:武威太守梁统为成义侯,武锋将军竺曾为助义侯,张掖太守史苞为曪义侯,金城太守厍钧为辅义侯,酒泉太守辛肜为扶义侯。
7 N- U% S' A2 [: F, I  
9 w6 s) \8 b7 Q* x1 ?  建武十二年(西元三十六年)末,在平定了羌乱之后,刘秀下诏将窦融为首的河西五郡诸将全部召回洛阳述职。为了抚慰河西诸将,刘秀亲自召见窦融等人,待以诸侯之礼。任命梁统为太中大夫,又将他的四个儿子都任命为郎官。又对窦融、梁统以下诸将大加赏赐。朝廷对于窦、梁诸人的恩宠之盛,轰动了整个洛阳。9 }3 j+ l( D& k" k
  - R# H8 T* K9 R, f$ m. ^! q
  为了笼络住窦、梁等河西旧将的心,刘秀驳回了窦融的多次上奏,强行将所有河西人等留在洛阳。由于当时形势所迫,刘秀对窦、梁两家子弟们的不法行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闹的不要太过分就行。: A3 t3 ]& s7 W) s
  " U9 D) b1 y7 D  W' g/ s  v
  随着刘秀依法治国力度的不断加深,窦融于建武二十年(西元四十四年)被免去了大司空职务。建武二十一年,窦融位加特进。建武二十三年,窦融起复入朝,取代阴兴行韂尉事(即代理韂尉),特进如故,又兼领将作大匠。窦融之弟窦友被任命为城门校尉,兄弟两人同领禁军,掌握着京师及宫闱防卫大权。此后,窦融以自身并非南阳旧臣而身负重任、朝野侧目而心不姿安,就以年迈体衰为由上书“复乞骸骨”。刘秀当时没有同意,而是频繁地对窦家赏赐钱帛,又令内府官员将四方进贡的珍奇宝物赏赐给窦融。窦友死后,刘秀念窦融年迈体衰,又派中常侍、中谒者给他送去御膳酒食。并叮嘱让中常侍、中谒者看着窦融在病榻上勉强吃几口,以示荣宠恩遇。
- E, A. m2 z- F* ]$ w4 J5 ?( ^( K  2 k% F. D/ F% m" O' P' T
  这还不算,在刘秀授意下,窦融的长子窦穆娶了宗室之女——内黄公主为妻,接替窦友为城门校尉,统领洛阳十二城门禁军。窦穆之子窦勋,则娶了东海王刘疆之女沘阳公主。窦融友之子窦固则娶了刘秀次女涅阳公主刘中礼。刘庄登基之后,又令窦融堂侄窦林为护羌校尉。
: L; F, j# u! x8 g/ D  
/ ?5 O8 q( j( Y. b  窦融一人身兼韂尉、特进、将作大匠三职,可谓位高权重。他担任韂尉十二年,长期负责宫闱安全。担任将作大将九年,朝廷的所有重大工程如皇陵修建、宫室营造等都出自他一人之手。# x; D, u3 i. P, k' j
  ' K4 u' y) ?1 C4 Q
  窦氏一门威震天下,家里出了一公(大司空窦融),两侯(安丰侯窦融、显亲侯窦友),三位公主儿媳妇(内黄公主、沘阳公主、涅阳公主),门中出了四位二千石(韂尉窦融、城门校尉窦友、窦穆,护羌校尉、中郎将窦林),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皇亲国戚、中兴功臣中无人能比。
" c5 D+ \& D5 x- A  4 L9 Q2 {, f/ v9 r& u8 w5 `
  梁家的情况虽然比不上窦家,但也在洛阳权势熏天。算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仅次于窦氏。
& w) ~% u, z( {, Q* o+ o$ S4 T  8 p' n6 ^0 z4 }3 E2 j4 e: K
  梁家的掌门人是太中大夫、高山侯梁统。他本是安定郡乌氏人,后来其祖上徙居茂陵。梁统精明能干,明于法律。更始二年(西元二十四年),他被更始帝刘玄召补为中郎将,负责安抚凉州一带,并任酒泉太守。建武五年(西元二十九年),梁统与窦融共同派遣使者——窦融的长史刘钧到洛阳觐见表示愿意归附,刘秀诏封梁统为宣德将军。建武八年(西元三十二年)夏,天水会战结束。梁统被封统为成义侯,同母兄梁巡、堂弟梁腾皆被封为关内侯,梁腾还被提拔为酒泉郡典农都尉,令其一起复还河西。建武十二年(西元三十六年),梁统随窦融抵京后,被朝廷任命为太中大夫并改封高山侯,刘秀还加封他的四个儿子皆为郎官。
; Z! D6 r& z4 s( y+ E8 q; @5 x% T5 A  
5 o* ]" m" t( V" C  梁统在太中大夫任上,多有谏议,深得刘秀器重。此后他被外放为九江太守,定封陵乡侯。梁统在九江贯彻刘秀严法治国之思路,严厉打击不法之徒,多有善政,颇得吏民敬畏爱戴。梁统死在任上后,他得长子梁松袭爵为陵乡侯,还娶了舞阴公主刘义王为妻。
9 g4 {3 b5 y! @  对于刘秀厚待窦、梁两家的问题,刘庄起初很不理解:父皇如此恩宠他们,是不是做的有点过了?窦固、梁松两个纨绔子弟,他们竟有何德何能,竟然也娶了涅阳公主?# L# n* B- r. G5 D. M# N& p
  + u3 m' I6 k* ]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些事情,只有自己经历过之后,刘庄才明白了刘秀当初为什么要这样做。
9 U3 W, L7 H# V$ Y, t  
# r0 \2 n( Z0 j) K0 Y- p  随着阅历的增长,尤其是登基之后,刘庄这才慢慢懂得了当年刘秀的苦心所在。总体来看,这是当年刘秀为了消灭公孙述、卢芳,抵御匈奴、西羌扰边,彻底安定凉州十二郡的权宜之计。3 g1 N$ N) R- Z5 z, p
  7 D. C9 H/ P( S2 A& E4 M
  刘秀把两个亲生女儿嫁给窦、梁两家是在建武晚期(大约是在建武二十四年左右)。那时全国统一还不足十年多一点(建武十三年全国才完全统一),由于大难方平,中原疮痍未平,民气未复,根本无力对外作战。河西五郡孤悬羌胡之中,如果不能得到当地势力的支持,洛阳朝廷鞭长莫及,根本无法控制。一旦这些地方反叛,再与匈奴、西羌勾结起来,问题可就严重了。窦、梁两家在河西五郡经营十多年,在当地盘根错节,树大根深。如果不把他们召回京师的话,岂不是又一个隗嚣?如果在京师洛阳不善待他们,只怕河西五郡乃至凉州十二郡都无法稳定!除了窦氏之外,梁家也同样需要安抚,梁松的父亲梁统是河西宿将,在凉州十二郡威望极高,仅次于窦融。
+ E" a7 I! L4 w! Q+ {, ^+ F: w  - w6 G" _. a5 X
  国家初兴,为了安抚梁氏,保持凉州的稳定,刘秀这才把两个女儿分别许配给了梁松、窦固。
. O7 ]9 j; `5 R! M: A2 A0 M  
' @2 Y* G3 y1 l0 u  窦固生得仪表堂堂,颇有才学,刘庄倒也不是特别反感。在平羌战争中,刘庄之所以派他去做监军使者,还有一层隐含的意思。如果窦固获胜,则可对其进行封赏,顺便抚慰窦氏。如果汉军战败,窦固必将罪责难逃。刘庄则正好借机打击窦氏,“杀鸡儆猴”,给那些日渐骄奢淫逸的窦氏子弟们一个下马威!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3: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贵人马氏
4 ^1 ~  e' y0 f% Z  3 V/ m+ D5 F# z8 P" F
  前太子妃、现在的贵人马氏是前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的小女儿,此刻还没有来得及被册封为皇后。她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在此我们不妨称她为马三丫。作为一个罪臣之女,她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历尽坎坷,饱偿了人世的辛酸。
/ h. v& t* M5 W$ r/ {3 I4 R  马援总共有四个儿子:马廖、马防、马光、马客卿。其中前三个都是马援的前妻生的,只有马客卿是蔺氏亲生的。此外,蔺氏还给马援生了三个女儿。马援冤死时(建武二十五年),这三个姑娘还未长大成人:长女十五岁,次女十四岁,最小的女儿马三丫才十三岁。
  R4 E& P/ D- ?. f7 e  马客卿自幼就以聪慧远近闻名,他也是马援最钟爱的儿子。当年,马援身为伏波将军、新息侯时,南破诸蛮,北震匈奴,马府之中宾客如云,门庭若市。马客卿素有异材,年仅六岁就能接待宾客,对答如流。他的胆子也大,一次马援不在家,一个犯法逃亡的罪人跑来躲藏,他竟然将其隐匿在府中而不令人知。事后马援知道了,啧啧称奇:“这孩子真是出将入相的好苗子!” 他对这个儿子寄寓了很大的希望,之所以给他取名为“客卿”(秦朝官名),就是希望他青出于蓝,日后也好为国家建功立业、光宗耀祖。3 F- ~4 x; S/ a4 \6 m
  可惜的是,就在马援死之前不久,马客卿就已不幸患病夭折。丈夫蒙冤而死,幼子又不幸夭折,蔺氏夫人为此伤心欲绝。经过这场巨大的精神打击,她的意志被彻底摧垮了,精神渐渐出了问题。
+ P1 r/ r- n6 w! \. _, P) _  由于马廖、马防、马光年龄尚幼,外事皆由于马援之侄马严打理。在把马援安葬到了故乡之后,蔺氏变得神志恍惚,以至无法处理家政。当时马三丫才十岁,日夜在床前侍奉母亲,衣不解带。她在母亲的床前发号施令,指挥丫鬟婆子做事,家里大小事务井井有条。甚至 “勑制童仆昆弟亲属,各得其宜”,一如夫人尚未发病时。起初,人们都以为这是太夫人在发号施令,后来人们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大家无不惊悚异常,从此都对这个小姑娘刮目相看。/ S7 M, U. I2 v% t
  过了一段时间,在马三丫的照料下,太夫人蔺氏渐渐恢复了神志。可是,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最喜爱的一颗宝珠不翼而飞。这颗宝珠是蔺氏的至爱之物,价值数万钱。蔺氏急了,急忙找来一个卜师,请他协助破案。这位卜师是洛阳最有名的一个相术大师,很是有点“神通”。
9 c8 `5 t) K/ V) k- }1 m- i( o  卜师请蔺氏把所有的婢女叫到跟前,说是要一一相面。卜师端详了一阵,指着其中的一个说:“就是她!”结果,果然在这个婢女的住处搜出了宝珠。蔺氏大喜,就把三个女儿叫了出来,让他给看看相。卜师见了老大、老二,卜师没作声。等他一见马三丫时,二目放光,顿时大惊失色。他对蔺氏说:“太夫人!不是山人妄言,下次再见此女之时,山人必将伏地向其称臣!令媛之相,真是贵不可言也!”蔺氏大喜,正要道谢。不料,卜师却话锋一转,面上略有忧色:“令媛面相虽贵,怎奈命中无子啊!”蔺氏急道:“有无办法补救?”卜师叹道:“令媛日后虽会有一子,却是不能长驻人间,必将遽然失去。此乃天之定数,非人力之所能挽回呀!”蔺氏道:“难道就真的没办法了么?”卜师道:“太夫人勿忧!以山人观之,令媛福泽深厚,他人之子之孝亦如其子也!”只听卜师叹道:“可惜!可叹也!” 蔺氏正要细问,卜师却早已飘然而去。6 Q& r4 @" a1 X; }1 A) F7 X5 X
  马三丫原本被父母早早聘给了窦家(可能是窦融家),可经过马援一案,窦氏却与马家敬而远之,迟迟不来聘娶。在堂兄马严的建议下,蔺氏一是决心为马援报仇雪恨,二是联想到卜师的话,故而她索性与窦家退了婚。马家的此举,也许正好中了窦家的下怀。就在马援死的当年,马府的三个女儿一起被送入挺掖做了宫女。  J- y* I9 d; J% G- b$ r! K1 k
  三年后(即建武二十八年,西元五十二年),也许是出于对马家的愧疚,刘秀下令将马三丫送进了太子府中。刘庄很喜欢马氏,对马家的早与很同情,对梁家的所作所为很是憎恨。刘秀便与阴丽华作主,令刘庄娶为正妃。当时刘庄二十五岁,马妃十三岁。. `/ ]7 K, L5 t( p2 l
  五年的岁月过去,刘庄登了基,马氏也跟着入宫做了贵人。自打马妃正式入主南宫做贵人之后,由于处于国丧期间,她每日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任务就是去太后宫中陪伴婆母——阴丽华。
! `9 F, E( Q, E+ }; b" S  卜师的预言即将应验,马氏虽然没有来得及被册立为皇后,但可以预见,她距离那个宝座也只有一步之遥,马家人扬眉吐气的日子,也许已经不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2 19:57 , Processed in 0.0409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