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转贴】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作者:雪域桃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3: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察察明主8 [4 o/ b- X  V8 i  s! Z8 h( A
  ) H- g& i) E8 Z8 k, F- p- Z0 u6 {
  (一)刘疆之死
& O2 ?4 S; h  p" V+ u  % j3 D+ U; k' ]0 i5 N5 M
  建武中元二年真是多事之秋:埋葬先帝、举行登基大典,处理谋反案件,出兵抵御羌人入侵……
7 W) e( y1 k7 n0 P+ E6 ?; S. q- }  不久,新的一年来临,刘庄下诏改元为永平元年(西元五十八年)。在经过了十四年的等待后,一个属于他的时代,终于到来了。正月初一,刘庄率领公卿百官来到洛阳东门外十五里的原陵,集体祭拜先帝刘秀。
1 A, F* \  p: ~% J- [# a. o- n  在这场规模宏大的典礼上,刘庄宣布,按照“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的谥法,给先帝议定谥号为“光武”,又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礼法,定庙号为“世祖”。; N& d- W2 Z. |6 ^+ k" E, X
  祭庙大殿正中,摆放着刘秀的灵牌。刘庄先在灵牌前叩拜,然后退下,坐在东厢。侍卫官全都围列在牌位之后,由太官献上御膳,由太常演奏乐曲。群臣的拜谒仪式,一如刘秀生前举行元旦朝会时一般。各郡国呈送年终考绩的官员——上计吏依次上前,在灵前奏报本地的粮价,详细叙说当地的生民疾苦。他们禀报的很详细,就像刘秀在听一样。刘庄觉得很满意,下令将此作为定制,今后每年都要举行这种仪式。
" c: r+ d" d# P& a) Z$ {) Q% h  忙完了祭祀大典,刘庄一面加紧掌控权力,一面派人打探西线军情。得知战局初步稳定后,他这才放下了心。( Z- L. b0 L1 `. q1 I
  五月,太傅、高密侯邓禹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六岁。邓禹是开国元勋之首,望重朝野,他的死令刘庄嗟叹不已,心情很是沉重。此后没几天,又传来了东海王刘疆病重的消息。刘庄急派使者、太医乘驿车前往东海国探望并诊治疾病,官道上来往的车马排成长龙,千里络绎不绝。为了给天下人作出表率,也为了体现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刘庄诏令沛王刘辅、济南王刘康、淮南王刘延三人同去东海国首府鲁城探病。" |8 B9 Y  f8 t& j% h1 ~% K
  五月二十二日,刘疆病故。临死前他向刘庄上书谢恩:“臣疆久病,即将不起。臣短命是上天注定,今后孤儿寡母还要让皇太后与陛下操心,臣疆真是又悲又愧!臣疆只有一子刘政,而今尚幼,本当继承我之封国。但臣以为,这并非万全之计。臣请交还封国,将东海国恢复为东海郡。而今天下正值国丧期间,臣恳请陛下善加奉养皇太后,请皇太后保重身体。臣久病将死,辞不达意,在此谨向各位兄弟道别。真是想不到,我们兄弟从此就要永别了!”
4 Y3 O% ~, y1 @  刘庄读了遗书,心中十分悲痛。他亲自侍奉皇太后阴丽华出城,一起来到中东门外的津门亭,共同遥为刘疆举哀。刘庄又令大司空冯鲂持节督治丧事,对刘疆的家属赏加赏赐。刘庄还特地下诏,命令楚王刘英、赵王刘栩、北海王刘兴及所有在京的子弟亲戚都去鲁城参加刘疆的葬礼。刘庄追念刘疆素日的谦恭节俭,不愿违背其遗愿厚葬,故而发布特诏:“东海王的随葬物品,务从俭约。寿衣足包其身体即可,要用茅草之车,陶瓦之器,物品少于平常,以此可彰显东海王卓尔不群之志!”又令将作大匠留在鲁城为刘疆修建王陵祭庙。- ?# Y/ e! p  ?3 x$ \& `
  几个月来,皇太后阴丽华一直病着。刘秀、刘疆的接连去世,令她很是伤感。刘庄为了宽慰母后的心怀,只要公务不忙,他几乎每天与马氏一起去给母后请安。看着孝顺的儿子、儿媳,年过半百的阴丽华,心里少了一些愁苦,多了一丝安慰。有时刘庄太忙去不了,他就让马氏一人独自去。马氏能说会道,妙语连珠,阴丽华心头的愁云渐渐消散。这个“可人儿”的存在,多少也给凄凉落寞的太后宫中带来了生气。
  E5 t2 t* u- j7 @& k  还没等刘庄安生几天,山阳王刘荆却又搞出动静来了。他自从被圈禁以来,他开始是有些恐惧、惘然,担心刘庄会秘密派人下毒手弄死他,让他落一个“暴病而亡”的结果。可是,他在这里呆了一年多,也没见刘庄下手。
) G1 W6 L  @) }4 x, _5 K* N$ |  开始刘荆有些疑惑,后来他得到了刘疆病死以及刘庄为其大办丧事的消息,刘荆明白了:刘庄是念在兄弟之情又兼怕天下人议论,不敢对自己动手。紧接着,看管他的人也没有以前那么严格了,刘荆甚至能够出门四处走动了。他也听说了西羌造反的消息,心中暗喜。对于他来说,如果天下太平的话,他不会有任何卷土重来的机会,唯一的可能就是趁着西陲骚乱之际,加紧找人开始行动。于是,他趁着刘庄忙于刘疆的葬礼以及陇右军务,他暗中出重金聘请占星家作为同伙,私相合谋,积极准备企图谋反。刘庄闻报大惊,为了防止生变,决定先把刘荆撵出去再说。七月初,刘庄下诏将刘荆改封为广陵王,令他立即动身前往广陵国就封。# r1 D3 |" m' Y! Q
  处置完了刘荆,刘庄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陇西军务方面。他不断地派出使者西行,急切地打听西线的战报。到了七月中旬,陇右终于传来了捷报:汉军取得了金城大捷!原来,滇吾、滇岸见无法深入西进,就想见好就收,准备带着抢掠来的粮食、金银财宝返回故地。马武得报,急忙挥师西进,在东邯、西邯追上了羌军。这一战,汉军大捷,斩杀羌人四千六百级,生俘一千六百人。少数羌军在滇吾、滇岸的率领下逃出塞外,余部皆投降瓦解。6 L* j) G3 b( _. B6 u
  金城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师洛阳,刘庄大喜,诏令马武班师回朝。大军凯旋回京后,刘庄为了表彰马武的功勋,对其增加封邑七百户。加上以前的封邑数,马武总共获封一千八百户。4 r) I# o  Z) ]
  羌人败走,西陲复安,暂时不会威胁到关中三辅,刘庄这下可以松口气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3: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辽东边情
# \$ a, p4 |7 ^/ y  " G  a' y  G  F  @
  西羌入侵之时,北匈奴人与鲜卑人为何按兵不动?竟然丧失了这一绝好的大举南下中原的机会?他们不敢!因为匈奴、鲜卑、乌桓诸部早就被先帝刘秀当年布下了几枚“棋子”死死扼住了要害!
# r9 o9 o4 M! I: }/ }2 L9 m: c  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是刘秀对付周边游牧民族的几枚关键性棋子,这三个职位都是比二千石(即相当于二千石的品秩)0 o- R) a! g* @( _& ?# |0 ]
  自从建武十三年(西元三十七年)全国统一之后,由于中原多年战乱,疮痍未平,刘秀很少对外用兵。对北方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势力,他一直采取了安抚的策略,一直在克制、忍让。为了对付西边日益强大的羌人,刘秀设立了护羌校尉,驻节凉州,任务是破坏各个羌人部落之间的团结,让其分崩离析,避免诸羌对凉州境内骚扰。对于稍显没落的北匈奴,刘秀设置了使匈奴中郎将,负责安抚。使匈奴中郎将不仅是与北匈奴通好的使者,而且还有安抚定居于朔方、云中诸郡南匈奴人的任务,利用南匈奴作为抵御北匈奴南下的屏藩。
: V$ O# }# ^/ z5 y! i; K7 M2 ?  此外,他的另一枚棋子是设立在辽东、右北平一带的护乌桓校尉。与护羌校尉类似,护乌桓校尉驻节幽州,其职责是负责招抚境内的乌桓、鲜卑两大部落,主要任务是挑拨乌桓、鲜卑、北匈奴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彼此不和、互相残杀,最大限度地减小几方游牧势力联合南下的可能性。
2 D, E; v' _" I/ e) K  很显然,刘秀是采取“以夷制夷”之计。从这个策略的执行效果看,护羌校尉没有完成任务,竟然酿成了滔天大变,几乎让金城、陇西两郡全部陷落。令刘庄庆幸的是,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的工作做的还不错,正北与东北两方,始终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7 j  n! a; y- }3 F& w; U, |
  再好的计划也需要得力的人才去执行。护乌桓校尉能够确保本辖区波澜不惊,主要归功于辽东郡太守祭肜(róng)的卓越才干与不懈努力。4 R( b! M% a4 u7 Q1 c) u
  祭肜是颍川郡颖阳县人,是开国元勋——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的堂弟。祭遵死后无子,刘秀思念其功,特将祭肜安排入朝做了黄门侍郎,此后又先后任命他为偃师县长、襄贲县令。$ @3 L  ]( I& p1 n( s4 i+ g. m* Y
  建武十七年(西元四十一年),由于北匈奴、鲜卑、赤山乌桓等三部联合起来进犯辽东,连连入塞抢掠,屡屡杀害边民。朝廷深以为忧,为了确保边塞安全,刘秀决定将祭肜升任辽东太守,专职御边。
8 f3 M3 Y" w! Y7 A' S$ C; E/ R  祭肜到了辽东郡首府襄平上任后,他厉兵秣马,广修战备,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祭肜与祭遵一样骁勇善战,他膂力甚大,能将三百斤的铁弓拉得如同满月一般,勇贯三军。北匈奴、鲜卑、赤山乌桓等入境侵扰之时,祭肜总是亲自出战,身先士卒,屡屡击败对手,每次将敌人全部驱逐出境。$ Y. A5 Q+ j! s5 Z+ l8 q; Z
  建武二十一年(西元四十五年)秋,鲜卑骑兵一万余大举入侵辽东郡境内,祭肜接警,亲率数千郡兵迎战。敌众我寡,祭肜深陷重围,他率部奋力死战,竟然一举将其主力击败。鲜卑军见主力被消灭,全军大溃,祭肜率部穷追不舍。鲜卑军由于慌不择路,掉到河中淹死者竟达五千余人。剩余的残部大惊,狼狈向北逃窜,一直逃出塞外。祭肜还是紧追不舍,鲜卑人急了,吓得肝胆俱裂,只好丢弃了所有的武器、物资、武器,轻骑逃走,很多士兵都是光着身子骑马跑掉的。经战后清点,汉军此役总共斩首三千余级,缴获骏马数千匹。这一仗,打出了辽东汉军的威风,鲜卑人损失惨重,闻祭肜之名而丧胆,再也不敢到辽东郡来骚扰。
" h( y1 G! f0 c3 v9 K( \/ Q  祭肜不仅能征惯战,而且富于谋略。他认为,北匈奴、鲜卑、乌桓等三部联合起来对他的威胁最大,必须对三部进行利诱,加以分化瓦解,才能保证边境的平安。
  y0 p+ _- _0 e  L9 [  建武二十五年(西元四十九年),祭肜派人送给鲜卑部落头领大批物资财宝,借以笼络鲜卑诸部。不久鲜卑大都护偏何部落的酋长派使者进贡地方特产,表示愿意臣服大汉。祭肜对偏何的行为表示赞赏,对其使者温言抚慰,又厚加赏赐。鲜卑诸部被祭肜收服后,完全倒向了汉朝这边,逐渐与北匈奴、乌桓产生了裂痕。: r/ m$ K& A' O$ B) l. }
  当时,在辽东郡境内,除了北匈奴、鲜卑、乌桓三部之外,还有满离、高句骊等部落。祭肜派人请他们的首领到边境的驿站会面。诸部见强大的鲜卑、乌桓都不是祭肜的对手,他们岂敢不来?他们不仅如约前来赴会,还带着上好的貂皮、骏马作为贡品。祭肜将情况上报朝廷,刘秀下诏加倍赏赐,以为答谢。时间长了,偏何鲜卑的酋长们都对祭肜畏服不已,纷纷表示愿为汉军效劳。祭肜道:“尔等若想立功,却也不难。只要你们回去帮我打北匈奴就行,只要把匈奴人的首级砍下送到我这里,就算是报答我了!” 偏何诸部头领们仰天指心发誓:“大人放心,我等必将按照您所说的做!”% Q+ d; f" ~' X' l  N$ ]
  祭肜为人质朴厚重,做事讲信义而且有毅力。他的容貌端庄,不怒自威。招抚鲜卑、乌桓诸部皆以恩信,各个部落的人对他又敬又怕。因为他说话算数从不食言,故能得各部落为其效死力。
/ w! s( x) \* o  这些人还真是没有食言,他们回去后,即刻起兵攻击北匈奴左伊秩訾部,斩杀二千余级。告捷之后,鲜卑人持首级来到襄平向祭肜邀功。祭肜大喜,对其厚加赏赐。从此,鲜卑或者单独行动,或者与乌桓联手,多次向匈奴人发起攻击。双方几乎年年都战事不断,死伤都很惨重。祭肜不管其他的,只要有人交来首级他就给颁发赏赐。如此一来,汉军坐收渔利,而匈奴人屡遭惨败,实力愈发衰弱,再也无力南下骚扰了。匈奴人被彻底清除出辽东之后,鲜卑、乌桓两部成了这里的主要游牧势力,他们年年入贡,边关无事。
7 _' ]$ J  _  t: y7 y/ L( Z  建武末年以来,赤山乌桓多次进犯上谷郡,成为当地的大害。刘秀曾下诏书悬赏平乱,又多次切责当地的太守等官员,最终还是收效甚微。祭肜得报,就将此事告诉了偏何鲜卑的头人,请他们出兵协助剿灭赤山乌桓,鲜卑头人们纷纷满口答应。
" c1 O- t, H$ k+ q; V% w/ u  永平元年(西元五十八年),偏何鲜卑诸部联合起来,大举出兵西向。一举击破赤山乌桓,并将其酋长的首级砍下来献给祭肜。此事发生后,在塞外震动极大,西起武威郡,东到玄菟郡,乌桓、匈奴、满离、高句骊等部落无不闻风丧胆,纷纷前来归附汉朝。从此,祭肜的威震北边,边塞无事。到了后来,沿边各郡甚至可以不要军队都能确保本地平安无事。  K0 i. j6 y; F/ v
  由此来看,刘庄拿下西羌全靠着北线边防军的强大实力,全靠着北部边境的稳定!这一切,也就是刘庄在发生西羌叛乱时能从北边征发近两万士卒的根本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3: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改弦更张" I# \: j/ p$ z8 h5 P2 k
  ( H* K3 y3 e4 ^
  随着西羌、乌桓祸乱的先后克定,刘庄的外部压力解除。下一步,他就要着手推行“新政”了。其实,所谓的“新政”与刘秀过去的政策本质上并无太大的区别,只是执行的程度不同而已。( i" v1 G, K3 O0 w7 P3 E
  从实质上看,刘秀、刘庄父子都是在主流舆论上宣传弘扬儒家的礼法,以道德教化民众,目的是以道德的力量感化民众,从根本上降低犯罪率。在此基础上施以“严刑峻法”,然后就容易控制全国局面了。这种策略,也就是史家常说的“阳儒阴法”。与过去刘秀的政策相比,刘庄更相信法律的力量,更倾向于以“严法治国”为主。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就是刘庄推行新政最重要的助手。
9 N; _0 }# u3 o- X5 x# b  永平元年(西元五十八年)四月以来,随着刘苍突然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忝列上公,使得朝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刘苍取代了赵熹,成了百官之首。
+ W. }/ U  w4 q% I4 M4 D  从表面上,刘苍的骠骑将军府与邓禹的太傅府平起平坐,这两个衙门与赵熹的太尉府、李?的司徒府、冯鲂的司空府号称“五府”,都有召辟贤才入朝做官之权。邓禹年事已高,而且身患重病,实际上的朝务工作是由刘苍主持,而太尉赵熹与司徒李?、司空冯鲂已变成刘苍的下属,一切工作都以其马首是瞻。邓禹死后,朝务工作就全部由刘苍来主持了。
( V' r6 H9 z( D7 G. B3 U  刘苍上任后很是尽心尽力,为了不辜负圣恩,他首先是不遗余力地张榜求贤。他很聪明,也很能干,第一次招贤就出了彩。在他的努力下,当年先帝刘秀三番五次屡召不至的太原郡名士郇恁,竟也被他召到了京师!
. R7 B$ Z6 @- n+ Y" b# v" Z# P  郇恁一到洛阳,举朝皆惊。刘庄得报,亲自在大殿山召见郇恁。当着满朝群臣的面,刘庄半开玩笑地问郇恁:“郇卿!当年先帝曾多次召你出山为官,你却始终不肯出来。今日骠骑将军相召,你却为何来了呢?”郇恁不无委屈地答道:“启奏圣上:先帝以德治天下,宽厚慈爱,恩泽八方。在先帝之世,小臣来也可,不来也可。今骠骑将军手操生杀之权,以严法相召,小臣岂敢不来?”刘庄抚掌大笑,就令郇恁就在刘苍府上做官。但郇恁闲散已久,本意不愿出仕,一个多月后他竟辞职而去,最后终老于家。
. T  }& K9 q) [" e! e  L( M  对郇恁的征召具有浓郁的象征意义。很显然,由此件事来看,刘苍不仅给自己捞足了面子,也给刘庄脸上大大地贴了金。此后,为了不辜负圣望,刘苍还在继续为刘庄招募人才,吴良就是他召来的最有名的贤才之一。
+ U3 R& W# u/ }5 l) O+ \  吴良字大仪,齐国临淄县人。早年此人不过是个小小的郡吏。这人之所以名声大噪,主要是因为他做掾史时发生的一件事。7 v  f% l" K! ?; M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他众掾史入贺新年。门下掾王望举觞上寿,对太守阿谀奉承,谬称其功德,并请太守满饮此觞。吴良闻言,勃然大怒,起身进言:“明府!此人是个佞邪之人,大言欺谄,谬赞功德,下官恳请明府别喝这酒!”众人面面相觑,太守也很尴尬,最终放下了酒杯,整个宴席不欢而散。宴会结束后,太守晋升吴良为功曹。吴良按理应前往府中拜谢太守的提携之恩,而吴良却以进言升官为耻,始终不肯拜谢太守。
4 E. l5 s5 y- L) I  R, k; a  此事传出后,吴良名震青州,就连京师洛阳都晓得了他正直敢言的名头。东平王刘苍此番做了骠骑将军,闻吴良之名而召之,将其任命为西曹。刘苍向刘庄举荐吴良。刘庄拿着刘苍的奏本让三公九卿门看,还说:“此前,朕有事召见过吴良,见他须发皓然,衣冠甚伟,堪为官员表率。荐贤助国是宰相的本职,昔日萧何举荐韩信,设坛而拜,而不用进行考试。今日东平王相荐,还有什么疑虑?朕决定,今日任命吴良议郎!”凭着刘苍一句推荐语,就连面试都免了。吴良直接由一个秩比四百石小掾史一跃成为堂堂朝廷大臣——议郎(比六百石),足足升了两级。7 r) T. h3 i# r* [' f  \
  比郇恁、吴良名声大、水平高的人多的是,刘庄为何如此大张旗鼓地在群臣面前屡次称道呢?其实,这都是刘庄有心倚重刘苍的帝王心术。他表面上是重用郇恁、吴良,骨子里却是在有意在群臣中提升刘苍的威望。只要刘苍上来了,赵熹等三公们的实权自然而然就被削去了。刘苍是他现在最可信赖的兄弟,不倚重他,还能重用谁呢?9 R( k& M" T0 O2 {3 n, |) a
  到了永平元年年底,随着内忧外患的基本解除,四海承平无事,刘苍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推行新政的时候了。他上奏刘庄:大汉中兴已三十多年,四方安宁无忧,应当建立礼乐制度。只有完善了礼法,才能教化天下民众,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刘苍此疏正中刘庄的下怀,刘庄当即准奏,决定将此事交给刘苍去办。6 r6 S4 C; ]* \5 W3 f
  刘苍领命,就与太尉赵熹、司徒李?、司空冯鲂为首的三公九卿们公卿一同商议制定了各种礼仪,确定了每年在京师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时所用的冠帽、车马、衣服等制度。此外,祭祀光武庙时所用的歌乐、八佾舞的具体形式也搞出来了。刘庄看后,极为赞赏,决定依样实行。
% x, ~8 y' v0 j4 n$ d" \  天下太平,四海无事,人民安居乐业,永平朝一派盛世景象。刘庄坐稳了龙椅后,接下来他要办几件出彩的事,尽管这些都是面子工程……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帝师桓荣
. Q5 n. t# m4 G, o6 U4 ~  
- _/ @* ^( I- t/ r4 j: P- ~! }  永平二年(西元五十九年)正月十九日,刘庄在平城门外的明堂为先帝刘秀盛大的祭祀典礼。刘庄及公卿、诸侯首次戴上刚刚特制的专用冠帽、玉佩参加仪式。典礼结束后,刘庄亲自登上灵台察看云气天象,祈祷今岁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仪式结束后,刘庄宣布,大赦天下。三月,刘庄又来到辟雍,亲自主持东汉开国以来的首次大射礼。
( p  H* d4 b( s" J4 X/ v+ R" w  这年十月五日,刘庄再次辟雍,举行首次养老典礼。当天,环绕在辟雍大门外桥头围观的官吏百姓不计其数,真是盛况空前!
4 {% K7 {8 o5 \, ~# L  刘庄首先请德高望重的三老李躬为国三老,恩师桓荣为五更。三老登堂,面向东方。刘庄亲自卷起衣袖切割祭肉,捧上酱汁请三老食用,手执酒爵向三老敬酒。五更则面向南方,接受三公进奉的酒、肉,礼仪一如皇帝侍奉三老。接着刘庄又请桓荣及其弟子们进入学堂。在征得老师的许可后,刘庄首先登台,亲自为大家讲论经书,以为天下人劝学之示范。刘庄讲毕,儒生们手执经书在他面请教,相互询问疑难。. }: L; M9 B4 V+ j
  仪式结束后,刘庄下诏赐封桓荣为关内侯。又规定,参加当天大典的三老李躬、五更桓荣终身享受二千石俸禄。另外,刘庄还决定赏赐全国各地所有的三老们每人酒一石,肉四十斤。
6 I2 `( i  q; [7 q% Q" G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大典中,三老李躬不过是个象征,真正出尽了风头的是桓荣,他才是当时儒林中的翘楚。' h7 M; q4 q* l9 ?9 s2 T  M( y; w2 }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县人。桓荣本是齐桓公之后(后世因其谥号为姓)。桓荣家境贫寒,自幼酷爱学问,精通欧阳尚书,师从当朝博士、九江郡人朱普。- S8 ?7 p5 `. o+ p' I# Q
  桓荣家境贫寒,无力缴纳学费。他一边给大户做佃户、佣人打工赚钱,一边刻苦学习。为了求学,桓荣十五年没有回过一次家。王莽篡位后,桓荣离京回乡。不久朱普去世,桓荣闻讯赶赴九江奔丧。为了报答师恩,他负土成坟,亲手为朱普修建坟茔。0 c, F: X& n! z+ x; p% M! j/ y7 l
  办完了丧事,他定居九江,效法老师开馆授徒。后来王莽被杀,天下大乱。桓荣抱着经书带着弟子们了逃进了深山老林,隐匿不出。在山中的生活很艰苦,缺衣少食,桓荣与弟子们虽然吃不饱肚子,犹自研究学问不辍。
9 `4 ]% h, s5 b" ]8 Z. d  在颠沛流离之中,桓荣曾与族人桓元卿同患难。两人都没饭吃的了,桓荣却依旧抱着书本读诵。桓元卿没好气地讥讽道:“桓荣,你这么下苦功,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得以施展抱负呢?”桓荣含笑不答,依旧刻苦读书不懈。此后天下稍稍太平了,桓荣带着弟子们出了山,改在江淮各郡游历教学。桓荣原本以为这辈子最多也只能做个教书匠,穷苦潦倒一生了。孰料,他的学生何汤却改变了桓荣后半生的命运。
1 U) e% W9 k1 X& r  建武十九年(西元四十五年)夏,刘秀有心为皇太子刘庄选一位明经博闻的老师。他听说时任虎贲中郎将何汤精通《尚书》,就打算令何汤作为刘庄的老师。何汤婉言推辞:“小臣才疏学浅,岂敢做太子之师!恩师桓荣学术精深,方能担当此任!”刘秀问:“你的老师是谁?”何汤答道:“此人名叫桓荣,现在东平王府上做杂事。”桓荣当时已六十余岁时,也被当时的大司徒戴涉征召到了朝中,只是尚未任职。刘秀听了何汤的话,即召桓荣来见,令其当场讲述《尚书》,桓荣应对称旨,刘秀大悦。当即任命桓荣为议郎,同时赐钱十万,又令其入宫教授太子读书。
1 v: p) E8 M6 [9 x* x/ a, S  从此之后,刘秀每次举行朝会时,在讨论完了军政要务之后,刘秀总会令桓荣当殿给大臣们讲授《尚书》。几年后,桓荣又被朝廷任命为欧阳氏《尚书》博士。
7 e- n% ?! N; R" E8 T& l' l2 F  短短几年时间,桓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野穷儒,居然成了天下第一流的大学者。这位穷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时常感叹:“我能有今日,这都是全拜何仲弓(何汤)之力所赐!”
7 o9 z8 ?. R4 @: v; u  自从桓荣到了太学,他就成了这里的学术权威。每次刘秀到太学来视察,总是要召集各位博士到殿前辩论。桓荣身穿被儒服,温和恭谨,不卑不亢,显得很有底蕴。他辩明经义之时,每每以礼让为先,从不以长篇大论胜人。在学术方面,桓荣可谓鹤立鸡群,学者中无人能及。刘秀很是赞赏他的恭谨有礼,对他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欢而罢。
3 q& H, a/ T9 Z/ p. F0 Y  桓荣与太子刘庄之间交谊深厚。桓荣因年迈多病,刘庄一天两次派遣中傅探问病情,还特意赐给珍羞、帷帐、奴婢,还托人转告桓荣:“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此后桓荣病愈,又再次入宫侍讲。
" q, f* V/ Z7 w% e' o7 K  建武二十八年(西元五十二年),刘秀又提拔桓荣做了太子少傅。任职后,桓荣以太子的学业早已完成,再此任职于理不当,就上疏刘庄请辞。刘庄写了长篇回信诚恳挽留,桓荣见了刘庄的信,也只好作罢。3 y: h5 m% O2 T7 E1 i( ~
  建武三十年(西元五十四年),桓荣升任太常。听到这个消息,昔日的患难故交桓元卿前来拜望桓荣,看了如今桓荣的地位与豪华生活,他深深感慨道:“我是一介农夫,今日才知求学可获如此大利啊!佩服!”! H- r- L: M; H
  刘庄即位后,对桓荣尊以师礼,甚见亲重,又将他两个儿子都征召为郎官在身边侍奉。几年后,桓荣年近八十,多次上书要求致仕回乡。刘庄不许,还是一如既往地厚加赏赐安抚。为了弘扬尊师重教之道,刘庄还曾带着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以下文武百官数百人临幸太常府恭听桓荣授课。  V8 [! U4 `( j8 J
  每当桓荣患病,刘庄便派使者慰问,送食物的太官和治病的太医在路上前后相望,来往不断。刘庄亲临桓家问候病情,一到街口就下车步行,入门后手抱经书来到病榻之前问候。他抚摸桓荣的手,泣涕流泪,赐给桓荣床垫、帷帐、刀剑、衣服、被褥,每次都要停留许久才走。6 g$ [" F4 F: ^. c# Z
  就在举行完敬老典礼不久,桓荣病重去世。刘庄闻讯亲自临丧并素服吊唁送葬,还决定在首山南麓赐给桓荣一块墓地。桓荣之子桓郁本应继承爵位,但他要让兄长之子桓汎。因刘庄坚决不许,桓郁这才接受了封爵,但将封地上的田赋收入全部送给桓汎。对于桓郁的高行,刘庄很是嘉赏,特地提拔他为侍中。
2 ^6 i9 c7 s5 V" y0 Y8 d  桓荣与刘庄的师生之情,在全国传为佳话,天下儒者皆引以为荣……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雷霆震怒
6 c/ ~' Q# r: ^2 `9 X2 v  - C- r2 S# p6 h  Y0 [* o
  举办各种庆典,礼敬恩师桓荣,刘庄做的很卖力。他似乎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尊崇经典,崇尚礼教的君主。他好像还要让天下人明白,他的最高目标是要以淳厚的美德教化天下!其实,这些举动完全是政治作秀,不过是些表面文章而已。4 x6 Y6 M- Z8 v% \8 L" U
  刘庄虽表面像个文弱书生,实际上却是一个外柔内刚的雄猜之主。他那看似弱不禁风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倔犟不屈的内心。他的性情刚猛,意志极为顽强,做事一向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的倔犟顽强性格,丝毫不让乃父刘秀!而在狠辣手腕方面,就连刘秀都是望尘莫及!
& B9 {+ T  I+ u& D6 Z+ q  从总体上说,刘庄的性格中更多地继承了父亲刚强的部分,而绝少有委婉柔和的一面。他的性子很急,脾气也暴躁,动辄就要处置臣下。就在举行完养老典礼之后,满朝文武就领教到了新皇的厉害。
* U( I+ W" ?/ P1 h- {* w: q* g7 D  永平二年(西元五十九年),刘庄在忙完了各项礼仪大典之后,一他面加紧安排内务,又将目光投向了西边。
3 |2 Q% u, D6 k  对于京师洛阳,刘庄实在呆腻了,很想出去走走逛逛,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早就在心里盘算好了,打算等到秋高气爽之时,一定去故都长安走一遭。这是刘庄多年来的心愿。三年前,也就是建武中元元年,他曾陪同先帝刘秀去过长安一次,但由于要时刻在刘秀左右侍奉起居,无法自由走动。此次长安之旅,只能说是走马观花而已,根本无法尽兴,令他颇有些遗憾。3 d" X, [5 m8 z/ w& L5 j
  按照刘庄对外宣布的西行计划,此番是祭祀高祖以及西汉其余诸帝的寝寝。有了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朝中那些呆子大臣们也不会再指责他游山玩水、怠慢朝政。实际上,刘庄此行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目的,他是想通过仔细巡视,加强关中三辅的防务,诸部完善抵御西羌侵扰的作战计划。
7 w  Z9 A4 g$ V$ h/ g0 a, F& Z  十月十七日,刘庄带着大队人马离开洛阳前往长安。抵达故都后,他首先前往高庙祭祀了高祖刘邦,又派人对周边十一座西汉帝陵依次祭奠。此外,刘庄还游览了昔日建立的祭天祠堂以及守陵邑县,会见了当地的官吏,向他们表示慰问,并赏赐了礼品。十一月七日,刘庄他还派使者以中牢之礼(一猪一羊为祭牲)祭祀西汉名臣萧何、霍光。刘庄到场亲临,乘着马车驶过萧、霍二人的墓地。为了表示对这两位勋臣的敬意,刘庄站在车上,手扶车前横木,俯身向其致敬。7 N# _- ]( |# N* h0 z" Q
  刘庄不寻常的举动,好像在暗示着什么:萧、霍二人都是以严法为政著称!9 b3 N6 T+ b. Y0 j* U6 Q, a. s5 Q
  刘庄离开了长安后,一路东行,他的车队在弘农郡渡过黄河,来到河东郡视察。这次巡视的路程很远,一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刘庄才返回京师洛阳。刚刚抵京,刘庄马不停蹄,又亲自到南郊主持中兴以来的首次“五郊迎气”典礼。3 [2 c+ n4 |/ r, O  b
  诸事处理完毕,刘庄刚想喘口气,不料朝中却出了事。此事激起了他的雷霆震怒,满朝文武也第一次领教了这位新皇的暴烈脾气!
- X, o, M: D! O1 H- i  上一年的七月中,捕虏将军马武、中郎将窦固击平定羌乱的消息传到洛阳,刘庄下令将俘虏七千余人迁往关中三辅居住,并令以将作大将、安丰侯窦融的堂侄——谒者窦林兼领护羌校尉之职,坐镇陇西郡的首府狄道县,专职负责抚羌平乱。
1 ]: ^4 o1 _1 x+ Y' b  由于窦氏以及窦林本人在凉州的声望,素能得羌人之心,颇得其土人信任。烧当羌的二号首领滇岸在窦林派出的使者劝说下,带着部众赶到狄道县向窦林请降归顺,请求赏赐。窦林手下的官员为了邀功,对窦林撒谎声称:“滇岸是烧当羌的头号首领,如今他率部归顺,大人您真是为朝廷立下了头功啊!”# {8 ?* {$ e1 ^8 l2 Y0 y/ V, y
  其实,烧当羌的头号人物根本不是滇岸,而是落荒而逃的滇吾!窦林没有仔细查验,信以为真,他急忙上奏朝廷声称:“烧当羌头号大豪滇岸来降,臣请承制封其为归义侯,加其号为汉大都尉!”刘庄大喜,当即同意照办。6 B* b0 N" O% [1 P9 _+ w% T
  转眼到了永平二年(西元五十九年),消息传到滇吾那里,他又是嫉妒又怒恨:“滇岸算个什么东西?老子才是烧当的老大,汉人真他娘的瞎了眼!这回,老子要让他们知道谁是正主!”这年十二月,滇吾几经辗转,千里迢迢地带着族人也来到狄道县请降求封。这下,窦林可犯愁了:这该怎么办?无奈之下,他只好亲自带着滇吾来到洛阳拜见刘庄。滇吾奉上贡献的宝物,声称他才是真正的烧当羌头号酋长,恳请刘庄赐爵加封。刘庄听的一头雾水:怎么又出来一个?
( E# f& K" A* u  三年帝王生涯,使得刘庄变得越来越自负。他坚信,在这个世界上没人能骗得了他,也最恨别人欺骗他。对他最大的藐视就是试图欺瞒他。一旦发现这种人,刘庄一律要严惩不怠。, q! [  F: ]& i, R; Y* J0 t6 Q1 X
  刘庄见窦林支支吾吾,断定其中必然有诈。他疾言厉色,怒问窦林:“究竟怎么回事?讲!”窦林心中惶恐,要是他说了实话,肯定会被判处死罪。无奈之下,他只好继续谎言欺骗:“滇吾与滇岸是同一人,这不过是羌语翻译成汉语的音译问题!”窦林这番漏洞百出的谎言,显然不能自圆其说。# u. s2 l- b) O3 Z$ U
  刘庄毫不客气地穷追不舍,继续责问:“窦林!朕来问你,你必须老老实实回答!滇吾与滇岸既是同一人,去年朕不是已让你封过他了吗?他为什么又要讨封?”窦林理屈词穷,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刘庄大怒:“窦林!你知罪吗?还不如实奏来!”窦林吓得浑身大汗,伏地请罪,这才说了实话。刘庄怒不可遏:“你的胆子也太大了,竟敢当面欺君!”他当场宣布,革去窦林的一切职务,令他回去反省。' I9 W! D( `) C5 u
  按照刘庄的脾气,窦林当论死罪。可他是窦融的堂侄,“不看僧面看佛面”,加之窦固这次又立了功,凉州的军务还要仰仗窦氏,刘庄强压怒火,才没有继续追究。窦林大难不死,侥幸逃过一劫。就在窦林暗自庆幸之计,凉州刺史突然上本弹劾。奏本声称:窦林在担任护羌校尉期间,贪赃枉法,收受贿赂,恶名昭彰。刘庄气的脸色铁青,立即派人严查,结果属实。刘庄大怒,下令将窦林逮捕入狱拷问,没几天,窦林就死在了狱中。
' [  x# ~, S! K9 H- I  窦林是窦融堂兄之子,并非窦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刘庄严惩窦林,远不止是“杀鸡儆猴”,大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味道。窦林被杀后,刘庄接连下严诏痛责窦融,历数窦家的骄奢淫逸、违法乱纪之罪。窦融年老多病,闻诏后吓得惶恐不安,急忙上书请求退休。刘庄准奏,决定将窦融担任的韂尉、特进、将作大匠职务全部革去,让他回家休养。$ l" [8 x) r: h/ N$ V
  随着滇岸、滇吾的先后来降,表面上西陲的羌乱问题暂时平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烧当羌虽然遭受重创,变得四分五裂,可其他部落如先零羌等势力还是很大。刘庄令谒者郭襄代行护羌校尉事,赶往一面陇西收拾窦林留下的烂摊子,一面观察羌人动静。郭襄到了凉州,一见羌人各部兵强马壮,气势汹汹,俨然有卷土重来之势。他吓得不敢在狄道县呆下去,私自跑回洛阳,跪下向刘庄请罪:“陛下!请您杀了小臣吧!那个鬼地方臣再也不敢去了!小臣宁愿死在陛下手里,好歹还能落个全尸!”' `) _& j  ^, m% i# d
  刘庄气的实在没办法,很是无奈。他又见滇吾、滇岸已经归顺,如果再设狄道县囤积甲兵,反倒会引起汉羌之间的冲突,他最终决定:取消护羌校尉这一职务,汉军主力从狄道县撤出。为了确保西陲的安全,刘庄下令对滇吾大加赏赐,但不许他回去,而是将其强留在关中定居(实际上是作人质)。5 D" Y' ]) v; v5 c
  听到这个消息,滇吾的嫡子东吾继承了父亲的烧当羌大酋长的位子。为了保住父亲的性命,他上书请求朝廷允许他率领族人进入关中三辅居住。刘庄同意了他的要求,东吾率领族人来到关中西部后,倒也安分守己,没闹出什么事。可是,并非所有的烧当羌人愿意去关中。东吾之弟迷吾不肯离开故土,他带着一部分留居故地,时常骚扰金城、陇西诸郡。
  f4 k. o+ @# q  S, F* R( M- y- \  很显然,西羌问题绝不简单,解决它的难度极大。昔日刘秀虽有雄才大略,上天却没有留给他足够的时间。刘庄虽也有雄心,却不具备父亲的能力。他做事注重短期效益,缺乏深谋远虑的打算,这就为后世儿孙埋下了祸根。刘庄没有想到,大汉朝与羌人的战争,竟然要打一百多年,现在的这几次冲突,只不过是百年战争的前奏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啼笑皆非  A* ~3 m  u5 z
  - I/ G( C% [5 T; W+ S+ R: y8 K
  刘庄虽然登基做了皇帝,但在心中却隐藏着一件羞于启齿的心事:他对自己的仪表很不满意。刘庄甚至自认为,他这副尊容很难对得起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 J6 c' u) X8 J$ o# I2 W( Q! j  刘庄在兄弟们当众排行第四,他长得既不像父亲刘秀,也不像母亲阴丽华。刘秀是天下闻名的美男子,须髯浓密,龙行虎步,见了他的人无不钦仰。母亲阴丽华则是南阳郡著名的美人,国色天香、倾城倾国,芳名传遍九州。他们的宝贝疙瘩刘庄却与之大相径庭,他的外表很平庸,既不能说很丑,但是绝对算不上英俊。
- d+ _/ G; e1 K1 C/ r6 i  刘庄出生在一个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的年月。建武四年(西元二十八年)五月四日,刘秀率军御驾亲政讨伐叛将彭宠,大军途径河北元氏县时,随军一起行动的阴丽华产下了一个呱呱啼哭的男婴,这就是刘庄。
! R) l, {9 ~5 M* L1 |! Z) ~  可能是阴丽华怀孕时营养没跟上的缘故,刘庄生下来时脑袋尖尖,正方脸盘,下巴面颊肥满。皮肤虽很白皙泛红(似乎是有点胎记),但总体上看很是瘦弱。得到刘庄出生的消息,刘秀从几百里外的卢奴前线飞马赶回,抱起了刘庄仔细端详。虽说这孩子相貌很一般,但这是他与阴丽华的第一个孩子,爱屋及乌,他岂能不珍惜!为了打圆场,刘秀还半开玩笑对阴丽华说:“朕闻帝尧初生,丰上锐下,颜赤色,此子岂类尧乎?”遂亲自给孩子取名为刘阳(红润之意)。& ~9 {' v" n2 ^! P
  由于先天原因,再加上兵荒马乱的恶劣条件,成年后的刘庄一直有些气血不足,他的身材不高而且偏瘦,皮肤虽然白皙,胡须稀稀拉拉,看上去弱不禁风。
7 I6 j9 F0 v( R1 }9 G  很显然,刘庄继承母亲阴丽华的基因更多一些。假如他是个女孩,梳妆打扮一下,也许还凑合着能看。但很可惜,他是个男人。按照当时的审美观,若与父亲刘秀作为参照物,刘庄绝对算是个“丑”人了!8 r9 f9 @' K# g: E- U6 ^- S
  兄弟们对刘庄的外表一直是嗤之以鼻,颇有鄙夷之色。莫说是刘辅、刘延、刘康等几个“对头”,就连他的同母兄弟刘荆、刘京见了刘庄,都有些神色怪怪的,刘庄总是有些“自惭形秽”之感。可偏偏刘秀拿他当块“宝”,认为他是“帝尧转世”,乃至以大位授之!1 y* L; v, ?- O: ^1 _
  刘庄性情倔犟、自负,样样不肯输给别人,唯独在这件事他没有任何办法——当时整容技术还没有发明。
& n( C  S' x7 w- ~8 p( `) g# m  登基以来,刘庄接见过很多文武大臣,也主持了很多国务活动。尤其是在经历过多次群臣朝会、祭祀大典后,刘庄的心情有些失落。他端坐在朝堂中央的御座上,看着满朝文武几乎个个都是仪表堂堂、风度翩翩,令他在心中艳羡不已,时常感到自卑、惆怅。6 C2 K$ f9 }8 \7 ^; H0 I
  在刘庄特殊心理的支配下,到了永平二年,朝中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2 a- `) U+ a* g4 ?5 F
  当时新野县有个功曹名叫邓衍,生得仪表堂堂,相貌魁伟,是当地出名的美男子。一次,他随同本郡官员到洛阳办事,只因皇太后阴丽华是新野县人,邓衍得以皇太后家乡地方官的身份参与朝会。刘庄见邓衍容颜端正,举止潇洒,态度谦恭得体,很是羡慕。散朝后,刘庄竟对左右叹道:“朕之仪貌,怎么能比得上此人啊!”刘庄艳羡之余,竟然特赐其舆马衣服,赏金二万钱。随行的官员回郡,将此事禀报了时任南阳郡太守的虞延。1 X+ }. h! y8 Y- G( x  L- y; a9 W
  虞延对邓衍很了结,深知此人华而不实,徒有其表。但是皇帝刘庄一定要恩宠他,虞太守也没有办法,只好听之任之。然而,虞延也有自己的策略,从不理睬邓衍,整整三年没有给他升迁官职。
& P( Z+ U5 M! C8 y$ m/ L  刘庄见虞延没有反应,心中有些纳闷。无奈之下,只好下诏给虞延,令邓衍以南阳郡功曹的身份入宫见驾。虞延接到诏书,不敢违抗,只好通知虞延入京。不过,虞延还是向刘庄如实禀报了他对邓衍的看法,认为此人不堪大用。" C1 w% _% M2 z+ I5 w7 X/ O" v, [
  邓衍入朝后,刘庄特拜其为郎中,后又晋升其为玄武司马。虞延的看法没错,邓衍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热衷于功名利禄,很快就露出了马脚,他的老父死了。按照当时的惯例,官员遭遇父丧必须辞职回家守墓,三年丧期服满后才能重新出仕。邓衍为了保住官位,竟然隐瞒了这个消息。为了保密起见,他偷偷埋葬了父亲,也不服丧,装的跟没事人一样,继续做他的官。邓衍这种为了当官不顾一切的丑行被人揭发传开后,南阳郡舆论大哗,几乎群起而攻之。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于三尺童子,无不对邓衍切齿唾骂。南阳郡自太守虞延以下纷纷上书朝廷,强烈要求严惩邓衍以正纲常。
, r  A& \, [+ v2 v% F3 B% k  刘庄得报,长叹了一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他下诏将邓衍严厉叱责一顿,将他斥退回乡,永不叙用。' ?0 U/ s& V! d7 W3 f0 I& ]# G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信哉斯言!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国家干城1 I, K( I" a. A. d5 ]
  - e6 {  R6 b6 J! K
  在邓衍事件中,南阳太守虞延的表现令刘庄刮目相看。刘庄虽然长得不像刘秀,可在选用人才方面却深得父亲真传。通过误用邓衍这件事后,刘庄对虞延的见识卓绝深感佩服,觉得这是个非同凡响的干才。# L2 A0 w7 L% [2 F9 e
  虞延字子大,陈留郡东昏县人。此人生得高大魁梧,仪表堂堂,身长八尺六寸(约合现在1.97米),要带十围(一围是九寸),力能扛鼎,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义士。# s+ ^. W: Q% e9 z
  在新莽时期,虞延曾做过本地的户牖亭长(相当于分管户籍的乡长)。虞延虽然只是个不入流的芝麻官,但他处理公务时却不畏权贵,从不枉法徇私。当时,本地有户姓魏的大户,仗恃着女儿在王莽身边做贵人,是当地的一霸。魏家私畜了诸多宾客,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无人敢管。虞延得闻百姓哭诉,勃然大怒,他二话不说带着手下就闯进了魏家拿人,将其绳之以法。就是因为此事,虞延得罪了魏贵人,故而十几年不得升迁。虞延性情敦厚质朴,不拘小节,乡里父老也不看好他,故而素无高名。
6 y0 D0 F/ r! k/ |2 K  王莽末年,四方盗贼横起,天下大乱。虞延担心本地受害,他几乎每天都身披甲冑,拥带着本家亲族健儿组成民团,在村子周围巡逻。由于他防御得力,周边的盗贼以及流民军望而生畏,从不敢前来滋扰。本乡包括老幼妇孺在内的几千口在虞延的拼死保护下,终于在乱世当中保住了性命。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奇迹!4 D# ?/ v, N. ?! t0 t
  当时饥馑累年,老百姓没有粮食吃,虞延家也断了粮。当时他有个还在吃奶的妹妹,尚在襁褓之中。虞母没有奶水,只好硬是狠下心把女儿扔进了村外的水沟。虞延巡逻时,突然听见婴儿的哭声,就急忙前去查看,结果发现竟然是妹妹!虞延大惊,急忙含泪将孩子抱回家里,省下自己的口粮,让母亲熬粥给她吃。此后的十多年,虞延省吃俭用,自己出钱将妹妹抚养成人。后来,他又自掏腰包置办嫁妆,将妹妹许配给了本县一户姓王的人家。
) i" J( ^' z7 {  建武初年,刘秀拿下了洛阳,坐镇中原,睥睨四海,广纳八方贤才,巍然有廓清宇内之志。刘秀听说虞延的贤名,就将他召入朝中。起初,虞延是在执金吾阴识府中做事,后来被阴识举荐为细阳县令。; ^# T) B5 ^7 V7 L; q2 s
  虞延为政清简,从不扰民,甚至对囚犯、为朝廷做工的工匠都很厚道。每年到了腊月,虞延都会将他们释放回家与亲人团聚,约期而返。囚犯、工匠们感念其恩德,没有一个逾期不归的。甚至有一个囚徒,回家后身患重病,到了回监狱的时候,他挣扎着让家人把他送回监狱,刚到狱门口这人就断了气。虞延闻报,带着府内掾史为其出殡安葬。当地百姓闻之,无不动容落泪。
1 {7 v. a1 t9 B# _1 F  建武二十年(西元四十四年)刘秀东巡,路过小黄县高祖刘邦之母的陵园。当时虞延又重新出仕担任本郡督邮。刘秀马上召见,问他园陵之事以及祭祀礼仪。虞延从容答问,应对称旨。刘秀大悦,当即令他随行东巡。君臣一行到了鲁国封丘县城门口,却发现城门太狭窄,竟然容不下刘秀的黄萝羽盖,无法入城。刘秀大怒,召来御史责问:“尔等平常干什么吃的?封丘县的城门为什么要修的这么小?难道是有意不让朕来视察吗?这事你们都知道不?来人,给朕拉出去,重责五十!”虞延赶紧上前奏道:“陛下息怒!小臣是本郡督邮,都是臣平时督办不力,与他们无关!请陛下严治小臣失职之罪!”刘秀被虞延的一片赤诚感动了,下诏:“看在虞督邮的份上,饶了你们!以后再敢渎职,朕必严惩不怠!”虞延把刘秀一直送出鲁国西境,返回后把刘秀御赐的金钱以及佩刀悉数上交国相衙门。从此,虞延的声望鹊起,名震东方。
$ ~# D0 ]* v" W" |) f. A  建武二十三年(西元四十七年),司徒玉况将虞延召入府中做了属吏。虞延抵京时,正好遇到元旦朝会,玉况令他一道参加。刘秀在浩大的队伍中,一眼就认出了虞延。他急忙让身边的小黄门驰问:“来者可是虞延?”虞延赶紧上前拜见。刘秀当即任命虞延为公车令。建武二十四年,又提拔他为洛阳令。虞延在洛阳整整干了三年,政绩卓著。到了建武二十七年(西元五十一年),虞延被刘秀提升为南阳太守,成了帝乡的父母官。4 V; ~4 {6 l; j
  到了刘庄手上,虞延依旧在南阳做太守。他的政绩卓著,很得刘庄赏识。到了永平二年前后,刘庄日益对赵熹不满,于是就把目光落在了他得身上,准备找个机会提拔他。# J) J* h* M7 M2 q4 c* y; N
  刘庄的想法没错。无论是何朝何代,想要实现天下大治,如果没有虞延这样的干才,怎么能行呢?要治理好这个庞大的国家,需要多少个虞延这样的栋梁之材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一视同仁" R- ?3 _+ K! j1 p% M- t: I0 j
  . V- r& C1 J( S: S; h
  早在两年前,当刘庄在办完了刘秀的丧事之后,他就按照父皇生前定下的规矩,把除了东平王刘苍之外的其余兄弟们都打发回了封国。惟有中山王刘焉一人独自留京,成了唯一的特例。为了做到一视同仁,刘庄于永平二年(西元五十九年)春作出决定:从今而后,诸王无诏一律不得擅留京师,就连中山王刘焉这次也必须回国就封。
5 q: w  d1 d7 n- p; C  刘庄之所以要如此小心地做事,就是不想给外人落下话柄,避免世人说三道四。尤其是在处理兄弟们关系方面,刘庄考虑的非常周全,计划的非常细密。无论是与阴丽华的儿子,还是郭圣通、许美人之子,他对所有的兄弟们一律平等,每事必均,竭力做到一碗水端平。2 i1 y- w6 U% L+ Y/ u$ v" B- g5 W
  至于刘焉的独留京师,原因很是复杂,说来有些话长。  y) C, d6 |1 ~$ ^9 |2 f9 Q
  刘焉是前任皇后郭圣通的最幼子,深得刘秀的喜爱。令人诧异的是,后任皇后阴丽华虽与郭圣通有着多年的恩怨,却也同样喜爱刘焉。尤其是阴丽华亲生的最幼子临淮公刘衡早夭之后,她的心中异常伤感。建武二十八年六月,郭圣通死时,刘焉才七八岁,阴丽华怜他幼年丧母,又想到早死的刘衡,就将其接到宫中亲自抚养,视如己出。当年八月,当刘秀准备把郭、许二系皇子们全部遣送出京时,在阴丽华的劝说下,刘焉才得以被特许留京。! Q8 E' H# p: P& @9 S: u
  永平二年春,刘庄重赏刘焉,又令虎贲卫士、骑士护送刘焉前往中山国就封。刘焉上疏辞让,刘庄手书诏书答道:“凡诸侯出境,必备左右,故夹谷之会,司马以从。今五国各官骑百人,称娖前行,皆北军胡骑,便兵善射,弓不空发,中必决眦。夫有文事必有武备,所以重蕃职也。王其勿辞!”临行前,刘庄亲自送行,并对刘焉说:“中山王,不是朕不念亲情,按照国法王子必须如此啊!朕决定了,这些虎贲卫士今后就跟着你吧!去中山住些日子,要是思念太后的话,就给朕上奏,朕特许你回京探视!”
- y+ E* {/ i/ ^. N- B, z% ^  很显然,如果刘焉不走,刘辅、刘康、刘延、刘京、刘英等人肯定会有意见,更不要说对刘庄耿耿于怀、随时准备作乱的刘荆了。! E; b- H# I1 C, Q+ L' m2 _4 F$ X
  刘荆在被圈禁期间竟敢聚集妖人阴谋为乱,使刘庄心中极为愤怒。但是碍于太后阴丽华的面子,他不好发作,再加上西陲战事紧急,他只好先把刘荆远远地打发到广陵再说。/ x+ q$ R. d% }! D
  刘荆谋反的事给刘庄的思想上引起了极大震动:刘荆是自己的亲兄弟都是如此,更何况刘焉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呢?就算刘焉深得太后宠爱,可长期留在京师也不是长久之计。既不合法,也容易滋生事端。故而刘庄决意要把刘焉赶出去,免得留下后患。
. j, U: a) F# \8 u0 ]2 b  谁知,刘焉到底年少,做事有些轻狂,到了封地后竟然惹出了一桩事端:刘焉仗恃着身份贵重,加之又因深受阴太后的宠爱,从小就有些骄奢之气。到了封地卢奴后不久,他就与国相薛修因故发生了矛盾。薛修将刘焉的情状上报到朝廷,多次要求处置刘焉。但刘庄出于兄弟之情,有些“护犊子”,不忍处置,强行把此事压下了。
/ A* w+ r2 ?5 v) V- P9 S  亲王与国相有矛盾,原本不足为奇,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可是谁也没料到,此事最终竟然导致刘庄不得不立即对三公班子作出调整,这却是他事先没有料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2 20:11 , Processed in 0.02799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