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2 23: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62)
, B5 w0 g' W4 ?6 u+ e! l* _ 3 C, i) V C( t* `: q& J' h
好汉不吃眼前亏,突厥人大呼“撤了撤了”,纵马而去,大唐猛士们岂肯罢休,将大刀往运粮马车的系马绳上一抹,拉来马匹,纵身上马,用刀背一拍马匹,便“哒哒哒”地向前飞奔,紧追不舍。
( y! v. t8 S8 J: `8 X 突厥人逃到险隘处时,眼看过了隘口之后,就可以摆脱唐军的追击了。但是令突厥人没有想到的是,裴行检早就神机妙算,在突厥人可能逃窜的几个方向上,在重要隘口处,都设置了伏兵。突厥人只顾逃窜,结果遭到唐军前后夹击,这支突厥抢粮分队,最后除了被杀,就是被俘虏,全军覆灭了。
, c% q+ q4 ~( W, ]1 J# v. B% R' s 这一仗的结果,使得突厥人首战便遭迎头痛击,再也不敢打运粮车的主意了,此后,大唐数十万大军的粮运畅通无阻。
' h% J& o- e! ` # j( l. `: r8 S8 F9 C; P7 b! L" Q
如果说事前还有很多人对裴行俭这位文官出身的统帅会不会打仗还抱以怀疑的话,那么这一仗之后,这些怀疑雪释冰消了,对这位当世诸葛佩服得五体投地。
! r7 L0 G( ?6 \ 裴行俭一战树立了在军中的权威,大军继续向北挺进到单于大都护府,原本用于节制北方突厥的单于大都护府已经落入突厥人的手中。8 A) Q: o8 {9 i( h" X9 T; \. y
时值黄昏,日薄西山,暮色笼罩大地。
' l) n- H) p) E/ ]# G8 P 北征军统帅裴行俭下令就此安营扎寨,裴行俭行军很有一套方法,每到安营扎寨时,他便要求在营寨周围挖掘堑沟,以防止突厥骑兵的偷袭,这个工程量很大,也很辛苦,但是流汗总比流血好,爱惜士兵生命的将领才是好将领,如果象萧嗣业那样疏于防备,固然士兵们省事图个痛快,但是遇到敌人的突袭,最终倒霉的不还是士兵吗?
6 c6 d3 \! S' |$ k, v 防护用的堑沟已经挖好了,裴行俭若有所思地看看天空,突然他心里蓦然一动,便对部将们说:“快,我们得放弃这个营地,马上转移将兵营转移到高地。”1 I& r* [/ Y% k5 `' @( b6 N
部将们大吃一惊,有没有搞错啊,士兵们刚刚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安好营寨,挖好堑沟,还没休息就要移寨到高地上,这不是折腾人吗?纷纷向裴行俭问说,这怎么回事啊,这里好好的,不能搬来搬去的啊。
8 j( t# f3 }6 D$ j 裴行俭不听,部将们没有办法,士兵们一肚子苦水,很郁闷地把兵营搬到高地上。! e" ~7 g9 K, o$ {0 Q& M
到了深夜时分,忽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真是罕见的一场暴风雨。第二天早晨,大看看到山下原先安营的那块低洼地,积水超过一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哎呀,我的妈呀,幸好昨晚我们搬到高地上啊,要不然岂不是被水淹了?”“可不是嘛,裴总管怎生知道会有暴雨啊?”“哎,俺早听说过裴总管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啊,赛过诸葛哩。”
: ^0 C" o: V1 a" p" r 部将们这下可服了裴行俭了,但还是百思未得其解,便向裴行俭询问怎么得知将有暴雨。裴行俭故作神秘状对他们说:“从今往后,你们只管听我吩咐就是,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看来裴行俭学问之高深,果然非同凡响,不止于书法兵事,于气象似乎也颇有研究。% P( [+ i1 q0 \( ~; Q' J7 Z6 V
Z2 u) r, _4 N% l% s9 O N1 S' ?* W
经过这两次事件之后,大家都把裴行俭当作神人了,裴行俭也确立他在军队中的威信。但是仅这些还是不够的,关键他必须要完成平定突厥叛乱的使命。
9 v$ {2 `2 r v0 c9 Y* d 终于,唐与突厥大军在黑山(内蒙古包头西北)相遇,一场决战开始了。, k& X: M: i0 @. R3 Z$ q9 u! V/ ?
这场决战,突厥人的失败是注定的。
, x0 M$ C9 J% I 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纪载突厥人的兵力,依笔者之见,决计不超过二十万人,日后突厥汗国重建后,总兵力最多时是四十万,此时突厥汗国尚未完全建立,能够拼凑到其全盛时代兵力的一半,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