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转贴】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作者:雪域桃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2: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盛世高风5 u, a$ g, A  f% i- z/ o( H
  
* `' N# r3 |5 g. U  永平六年(西元六十三年)二月,有人向刘庄献上了一尊宝鼎,说是在王洛山挖出来的,并声称这是三代时期的宝物。群臣为了讨好刘庄,异口同声地说:“陛下治国有方,人民安乐,天下太平。这是上天赐给陛下的祥瑞,真是可喜可贺!”$ r, @2 `. ^- x2 p9 \4 a1 d
  刘庄的头脑很清醒,并未被众臣的佞语奉承所迷惑,这反倒引起了他的警觉。刘庄为了刹住这股歪风,于四月七日下了一道明诏,颁示众臣:“祥瑞降临本是美德懿行之应,而今奸邪未绝,政务尚有荒唐失当之处,上天如何肯轻易降下祥瑞!你们都说这是上天赏赐给朕的,依据是什么?朕也读过《易经》,里面有一句话朕记得很清楚:‘鼎象三公’,按照你们的说法,难道是上天认为三公、九卿、百官们都是尽职尽责了吗?那好!朕要重重地赏赐你们,朕今赐三公每人五十匹帛,九卿与二千石官员每人二十五匹!”' H& h/ E, x* R1 @0 F, c
  刘庄还在诏书的最后说:“先帝曾在建武中元元年发过明诏,不许妄进祥瑞!还严禁在上书时歌功颂德,谬称圣明,这才过去了几年,难道尔等都忘了吗?朕最近看了很多奏本,里面净是一些阿谀奉承、空洞无物的东西,这些文字有什么用?纯粹是浪费朕的时间与精力!从今而后,如果再有人感虚美上奏,尚书台一律驳回!屡教不改者,朕还要重重治罪。告诉你们,朕绝不想受佞人的蒙骗!”
# T6 f+ q5 |: v) c  刘庄还真是一位说到做到的人。从此以后,凡是浮夸虚妄的奏本全部被驳回,有些人还因此被严惩。这下,再也没人敢拍他的马屁了。众臣终于明白了,在这位主子手下做事,重要的不在于你说的有多好听,而是你干出了哪些成绩!而且还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成绩,要是被他发现了,那可是欺君死罪!要想骗过这位明察秋毫的圣上,真是难比登天!  j6 Y  A1 V0 N; ]5 t) W
  在刘庄这位看上去有些残酷的皇帝带领下,国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府库里积蓄的钱多了,市面上的货物也更加丰富了。熟悉历史掌故的人都在私下说,圣上与当年的孝景、孝宣皇帝简直如出一辙。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大汉帝国好像跨越了时空,回到了二百多年前的文、景、昭、宣时期,国家日渐强盛。
7 Y0 `" l# p& I  国家虽然日益强大,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可官员们却无不叫苦连天。尤其是那些天天要上朝办公的三公、九卿、百官们,工作的极为辛苦,简直像是活在地狱里一般。在刘庄犹如奴隶主一般严厉的监督之下,太尉虞延、司空范迁、司空伏恭带着满朝文武,没日没夜的忙活。他们勤于政事,丝毫不敢懈怠。刘庄评价官员有两个标准:一是要能干,二是要清廉。
" B, ^7 m4 ?( P  此时的三公班子,可谓是梦幻组合。太尉、司徒、司空,各有千秋,在朝野上下声望甚高。1 C0 E6 J' k; u+ w$ ], @# N9 m* L
  太尉虞延是老臣,早已习惯了刘庄的思路。他兢兢业业,清平如水,从不敢稍有懈怠。但也许是受到了刘庄严厉的管制,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渐渐消耗殆尽,再也没有做地方官时候的胆气,稍微显得有点平庸。1 W/ U  @5 e6 M% c2 z9 M# S4 i
  司空伏恭是开国名臣、前大司徒伏湛兄长之子。他能做到这个位置,多半要拜叔父的恩荫所赐。伏家个个是忠臣,作为三公中资历最轻的司空,他处处以叔父伏湛、堂弟伏隆为榜样,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庄,甚有贤名。
" ?: H" Q9 y# t6 e0 T0 |/ g  司徒范迁则完全符合刘庄对高级干部的要求。他在进入中央任职之前,也是一位优秀的地方官。他最早在渔阳郡做太守,任职期间,他擅以智略安边,匈奴畏之,从不敢入界骚扰。因他廉洁奉公,政绩卓著,后被调任河南尹。做了司徒之后,他还是两袖清风,从不以权谋私。范家最大的一笔财产就是几亩住宅地,另外还有祖上传下来的一块不到一顷的荒地。范家是个大家族,因人口太多,田地不够种,范迁兄长的儿子来信叫苦,想跟他要点钱。朝廷给的俸禄范迁自己都不够用,哪里有闲钱给侄子?只好把自己名下的那份土地让给了侄子。
7 ]) e$ G2 b3 Y6 H  由于家里生活太苦,范夫人常劝他:“夫君!咱家有四个儿子却穷的叮当响,身无立锥之地。现在您做了司徒,位列三公,现在应该想办法赚钱,或者节省一点奉禄,也好让后辈儿孙有钱花!”范迁不悦,慨然叱道:“我范某身为国家大臣,岂能蓄财求利,如此则何以示后世!”永平八年初,范迁死在任上时,家里连一文多余的钱财都没有,家里的剩余粮食还不足一石。家里连棺材都买不起,丧事还是刘庄特批大司农府用公款给办了的。5 t& C- n+ p- q3 L, B
  范迁的出现不是个别现象,前任司徒郭丹几乎与他如出一辙。永平五年,八十七岁的郭丹在家中去世后,子孙们多数竟然穷的揭不开锅,生活极为困苦。一次,刘庄猛然想起郭丹,当庭问众臣:“郭丹现在还活着吗?”有人奏道:“陛下!郭司徒已经过世了。”刘庄沉默良久,问道:“郭氏子孙现在何如?”宗正刘匡答道:“昔孙叔敖相楚,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孙竟蒙寑丘之封。郭丹在外做过太守、州牧,入朝做过三公,而今家无遗产,子孙贫困,有的甚至以讨饭为生!”刘庄感叹其清廉,下诏令南阳郡寻访其后嗣,这才将郭丹长子郭宇被录用为常山太守。郭丹的幼子郭济,后也被任命为赵相。9 i! Q) o3 A3 q
  一个风俗淳厚、道德高尚的时代,可以造就一代人品高洁的人。范迁、郭丹的人品、为人值得尊敬,堪称万世之楷模。其实,人从本质上说都是环境的产物,不过是无数个清廉之士的代表。在刘秀、刘庄父子开创的那个东汉时代,像范迁、郭丹这样的人多如牛毛,举不胜举。他们身为高官,节操高洁,一尘不染。他们的清廉公正已经到了令后世望尘莫及的地步,以至于难以置信这样的事曾普遍地发生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在无数道德高士们的以身作则带动之下,东汉时期民德淳美,蔚然成风。4 P# q) R7 N- j9 {# z9 f
  呜呼!巍巍士风,清纯至简。东汉民德,亘古未有!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2: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威加四海
. V, z, `6 s' w  o  ( N% g2 {5 E' \$ F8 u$ U
  (一)痛失慈母3 V$ u! f) m9 o. G0 }' r( T
  
0 W! F; S6 L* `8 U# e  永平六年(西元六十三年),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刘庄内心感到很是欣慰。为了调查各地的真实情况,他开始频频出巡。
* D$ e5 d& A' ]0 H6 \9 Q  这年十月,刘庄来到了东海国首府鲁城。在东海王刘政的陪同下,他亲自前往大哥刘疆的享庙里祭奠上香。在这里,他还将沛王刘辅﹑楚王刘英﹑济南王刘康﹑东平王刘苍﹑淮阳王刘延﹑琅邪王刘京等久违的兄弟们召来,请他们也去给刘疆上香。离开了鲁城,他走走停停,每到一地,除了观赏当地的风光。他都要实地审查各地官员政绩,观察民风。
! k0 w# _/ V+ j* Y  十二月初,刘庄开始西向,踏上了回京之路。这天,他一路东行,在颍阳太守的陪同下,进入了颍阳郡阳城县。几日后,他由颖阳太守、阳城县令等官员护送着,继续向北进发。刚刚出了阳城不远,刘庄遥遥望见前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甚是巍峨壮观。刘庄忙问阳城县令:“这是什么山?”县令拱手答道:“陛下!这就是著名的中岳嵩山啊!”太守也说:“再往北走,过了山前的驿道,就不是小臣的辖区了。一出山,就属于河南尹的地界了。司隶校尉与河南尹,肯定在山那边等着圣驾呢!”刘庄沉吟了片刻,对众臣说:“朕听说中岳山神很是灵验,朕以前从未祭祀过。今日路过此地,还是派人祭祀一下为好!”刘庄遂派出使者带着果品礼物,上山去祭祀去了。, @3 X/ `$ x& U. F4 m
  使者刚走,只见前面的官道上烟尘大起,几匹快马迎面飞驰而来!来者一见刘庄的黄罗伞盖,急忙翻身下马,为首的是一个官员模样打扮的人。只见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跪下禀奏道:“陛下!虞太尉有急奏呈上!”刘庄打开奏章一看,顿时脸色大变:“来人!火速回京!”原来,在京留守的太尉虞延发来了紧急奏报,说是皇太后阴丽华病危!眼看就要不行了!从阳城直线距离并不远,可是路却很不好走。刘庄带着车队昼夜兼程,飞速前进。十二月二十九日,刘庄终于赶回了京师。) O) O) Q3 X& v! L1 D' O% i- [
  等到刘庄来到太后宫中时,迎面就见马皇后在指挥着一群宫女进进出出,忙个不停。马后一见刘庄进门,连忙跪下迎接。刘庄顾不上理她,急忙赶到病榻前,只见阴丽华面色蜡黄,骨瘦如柴,早已病得不成样子了。刘庄大惊,握住她枯瘦的手,柔声问候:“母后,您这是怎么了?好点了吗?”阴丽华见了刘庄,两行清泪流出,艰难地说:“皇儿,为娘还以为见不着你了……”刘庄又急又怒,厉声责问跪在一边的马皇后:“都是你做的好事!朕临行前让你好生伺候,却为何母后成了这般样子?你这该死的贱人,可知罪么?!”马后垂泪奏道:“自从陛下刚刚离京,太后就病了……”刘庄大怒:“为什么不早说?!朕问你!为什么不报告!?”马后低头,垂泪不已,一言不发。阴丽华见状,强打精神道:“皇儿,休得错怪皇后。是我不让她说的。要不是她没日没夜的伺候着,娘这把老骨头早就没了……”) O8 [7 C- Z, J- E- O0 F( n8 o
  原来,刘庄离京后不久,阴丽华突然患病,马皇后急得马上就要派人禀报刘庄。阴丽华道:“皇帝国务繁忙,这点小事不要打扰他。”谁知,阴丽华得病情恶化,竟然连日不起。马皇后一面忙着伺候,忧心如焚,急忙派人四处打探。直到十二月下旬,她才得知刘庄到了阳城。马皇后急令小黄门把阴丽华病重的消息告诉了太尉虞延,虞延也吓了一跳,赶紧派人飞马禀奏刘庄。听阴丽华这么一说,刘庄这才明白错怪了马皇后,亲手将她扶起。
  _4 q" @) |( \( L  阴丽华突然病重,多半是出于对刘秀的思念,另一半则是对刘庄的脾气禀性不放心。刘秀的去世,使阴丽华失去了人间最大的依靠,她为此伤心欲绝。而刘庄的动辄处罚人,也然阴丽华时常不安,生怕他一时收不住性子而再对骨肉兄弟下毒手。; T  Z+ C, c' c; ~1 T  J  w
  人老了,总是爱回忆过去。刘秀去世后,阴丽华时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总是在回想过去的那些岁月。当年,刘秀几乎是单枪匹马去了河北闯荡天下,阴丽华也同样经历过了九死一生的艰难岁月,她跟着兄长阴识东躲西藏,到处逃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建武元年秋,她才重新回到了刘秀的身边。刘秀虽将她加封贵人,可她的身份却由正房变成了侧室。她的上面还有一位颐指气使的新夫人郭圣通。对于刘秀的“停妻另娶”,阴丽华毫无怨言。虽然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她认为:“文叔是个英雄,他这样对我,一定是迫不得已,他肯定是有难处!”对于她来说,刘秀是一棵顶天立地的参天巨柏,她就是那棵生长在巨柏怀中娇小的苦楝树。只要巨柏的浓荫密翳还在,日子再苦也不怕!
: `% f; P3 h, H: M- N( N  出于对刘秀人品的深刻理解,入京几十年来,阴丽华对郭圣通及郭家处处礼让,从无怨辞。但她绝不后悔嫁给刘秀。嫁了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丈夫,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值了!吃这点苦,算得了什么!5 `9 m& g4 X  ~$ |1 |
  如今刘秀不在了,阴丽华失去了心理依靠与精神寄托。她的身体本来就很虚弱,尤其是女儿郦邑公主刘绶死后,给了她精神上以沉重一击。后来,她也听说了刘荆被圈禁贬黜的事,心中更为伤感。这几年,她几乎全靠着一口气硬撑着,病情一直时好时坏。到了这年冬天,她实在撑不住了,终于一病不起。
9 j! G& W6 T0 W- o& Q) j1 v  转眼到了永平七年(西元六十四年)正月,阴丽华突然感觉精神好了许多,她知道自己没几天活头了,急忙令人将刘庄与马氏唤到榻前,准备托付后事。
9 B' o! S0 T& c  阴丽华指着马氏叮嘱刘庄道:“为娘要走了,有几句话要对你说。皇后是个孝顺的孩子,你以后不许再难为她!要是你欺负她的话,为娘的在天之灵也不会答应!皇儿,你听清了吗?”刘庄流泪答应。阴丽华又说:“皇儿,你的性子太急,做事太容易冲动。你父皇在世时,常对我说起这个。娘死之后,你要听皇后的劝,做事不可太性急。切记!”刘庄听了,默默地点点头。阴丽华又说:“对于郭皇后,娘从不恨她。我们都是先帝身边伺候的人,争个高低又有什么意思?谥号啊什么的,我不在乎这个。将来具体怎么做,你就看着办吧!”过了许久,阴丽华又说:“别忘了你父皇临终时说过的话,善待你的兄弟们,懂吗?”刘庄伏地流泪,连连叩头奏道:“母后教训的及是,儿臣遵诏就是!”" T' b+ T1 Z7 w2 C
  二月二十日,阴丽华病逝,享年六十岁。刘庄为此哭得肝肠寸断,屡次昏厥过去。二月八日,梓宫奉安的日子来临,刘庄与马皇后亲自将她安葬在原陵刘秀墓的旁边。按照阴丽华的遗愿,刘庄为她上谥号为“光烈皇后”。光武皇后这一无上谥号,刘庄则给了刘秀的前任皇后郭圣通。. T2 O1 Z  T  j4 w
  痛失慈母的刘庄,性情变得越来越暴躁,时常为了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多亏马皇后宽心劝着,这才没有酿成什么大祸。马皇后的力量和影响毕竟有限,次数多了,她也怕担上一个后宫干政的恶名,不敢再说多说。
% P- g1 q) J4 B& t' R2 Y  很快,又有几件大案浮出水面,按照刘庄的火暴脾气,要想让他忍气吞声不动刀子,可能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2: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苛政猛虎
7 h2 Q3 a7 v$ i; {  # U) W4 j' g3 e% ~/ o
  永平七年(西元六十四年)正月,在安葬了母亲阴丽华不久,悲痛之余,刘庄也开始了内心的反思:这几年是不是做的太过火了?若非如此的话,皇太后为何早早去世?莫非是因为用刑为政太酷,惹怒了上天这才降罪在母后身上吗?想到这里,刘庄有些追悔莫及:“早知如此,前些年何不宽容一些!唉!”事实上,刘庄说的没错,登基八年来他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
% Z% b9 ~  r/ F5 R2 i* ?, d  与他的父亲刘秀相比,刘庄的为政效率虽然更高,更令奸猾之徒畏惧,违法乱纪的人比以前大大减少。但是,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大,各州的刺史,各郡国的太守、国相,各县的县令、县长,各乡的乡长、亭长、游徼,大多数都以用刑深刻为能,争相以滥施律令、强迫命令为荣,他们把行政命令看作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往低下发一道命令,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一级压迫一级,导致越到基层负担越重。
3 Q0 L. V" Q  K  比如:朝廷要各州里完成一项任务,十三州的刺史们立即安排各郡太守去办。二百零五个郡国的太守、国相们大多数不进行调查研究,而是照葫芦画瓢,不顾,则严令下属各县的县长去办。到了县令、县长们手里,他们已经是靠近基层的一级政府了,看到某些荒唐的命令,不敢反抗,只好咬牙给各乡里乡长、亭长、游徼们下紧箍咒。乡长、亭长、游徼们傻了眼,只好加紧勒索百姓。如果民众们不肯出工、出钱,就会被绳之以法。
* d3 E( F# }2 ], e  这种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蛮干的作风,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各地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各级官员们畏惧刘庄的威严,无人敢出言劝谏。最后导致这种风气越来越严重,乃至高高在上的刘庄也有些坐不住了。  V. r) l3 Y* z1 f) V! Z6 n
  其实,现在存在的问题,刘庄在这两年的巡视过程中感觉到了。他做太子曾陪着父皇出巡时,那时老百姓虽说生活的富裕程度远不如现在,但是他们却并不十分畏惧官府。甚至对于刘秀本人,民众们并无多少畏惧之情。刘秀的马车一到各地,顿时会被围的水泄不通,当地的父老们的脸上,多是崇敬、钦仰之色,见了刘秀还敢说话,还敢提出一些意见与要求。可刘庄去年到青州、徐州、荆州一带视察时,却发现民众们对各级官员很是畏惧,很多时候人们见了他的车驾总是躲的远远的,前来拜见的三老们面有难色,显得很是惶恐,回答刘庄的问题时要么是一问三不知,要么是偷偷看着当地长官的脸色,专拣好听的说。& t! s% C* p/ e% k/ ~. `+ w
  刘庄心知百姓有些不敢说话,他也是无可奈何。因为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他本人!只要他的酷烈政策不改变,那么眼前的这一切将无法改变!
% o" e% L$ r9 G! R, y, D  几年来,各地因误触法网而被判刑的民众比比皆是,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功臣子弟。就连开国元勋的后人尚且如此,在残酷政风中受害的官员、百姓的数目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  ~; |  D; @9 T' S. K# v
  由此来看,永平政风与建武朝相比,差别很大。刘秀为政,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天下苍生。春风能吹绿万物,也能让某些害虫滋生。而刘庄却不能容忍他的治下有任何奸邪存在!他为政则像夏日暴雨,恨不能将庄稼上的每个害虫都清除干净!建武年间,刘秀对官员虽狠而对百姓却宽简,而永平朝则无论官民一视同仁,统驭手段极为酷烈。很显然,对刘秀,各地的民众是因其宽仁慈厚,爱之而不敢欺。对于刘庄,却是因为畏惧他的严刑峻法而不敢欺!“水至清则无鱼”,刘庄显然不明白这一点,故而酿成了眼下这种后果。  ?% J+ D1 o7 J" ]+ H, g: j
  为了补救前过,刘庄被迫开始逐步做调整。永平七年正月,刘庄下诏调任东海国的国相宗均为尚书令,目的是改变风气。
6 d3 X6 [. N1 E9 H# i$ k  宗均是建武朝的老臣,极擅处理疑难问题。建武二十五年(西元四十九年)三月,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征讨武陵苗民。马援因策略失误,导致汉军被阻在壶头不能前进一步。马援于十月病死后,宗均被刘秀谒者任命为南征大军的监军使者,他不顾诸将的反对,矫诏招降敌人,竟然一举平定了苗人之乱。由此足见,宗均是个注重实效的官员。刘秀恢廓大度,事后并未怪罪他,反倒对他大加赏赐。矫诏可是欺君大罪,若换了小肚鸡肠的刘庄在台上,宗均虽然立此大功,只怕也要被严厉追究。虽然不至于掉脑袋,但想要保住官职却是没门,更别指望得到赏赐了!; }  Z( U/ J" `% p. b; B
  宗均回朝后,被刘秀提拔为九江郡太守。对于上头不合理的命令,他能顶就顶,能推就推。为政宽简,务从简约,每五天才处理一次政务。他下令将多余的掾、史等官员一律裁撤,不许本郡督邮外出巡查而只许留守府内。宗均在任十几年,下属各县全都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九江被他治理成一个清平世界。宗均这个太守做的很轻闲,效果也非常不错。! b) O7 H. F2 r& d0 N
  可自从刘庄即位之后,宗均却不得不经常应付州里安排的各种任务,被弄得疲惫不堪。除了朝廷派下的繁重任务外,宗均还必须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灭虎!原来,由于九江郡大部分是未竟开发的地区,地广人稀。几年来,各地时常发生人畜被老虎吞食的恶性事件。
- m# v( f! m8 Z) `5 O* B% c  老虎为什么突然多了起来?按照现在的观点,应该是这里生态环境保护的较好,山清水秀,鸟兽成群,因为食物丰富,老虎慢慢多了起来。由于人口的增多,人与老虎之间因争夺地盘而出事,也就不足为奇了。2 ^+ m7 N; w5 t
  宗均急了,严令官府招募猎手设置栅栏陷阱大肆捕捉,但是,老虎们依然不屈不挠地与人争斗,不肯让出地盘。当地的老百姓频繁受害,甚至负责捕虎的猎手死于非命者也不在少数。宗均后来认为:老虎增多是自然现象,而苛政暴政造成的灾害,比虎害造成的损失要大不知多少辈!孔子当年“苛政猛于虎”的圣训,终于在此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宗均颁下了公文严敕所属各县:“江淮一带有猛虎,正如北方有鸡豕,本是平常之事,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如今猛虎为害民间,原因在于官吏残暴!而官服征发猎户辛苦捕猎,岂是怜悯民情之道!如今务我们的要务是铲除贪官酷吏,提拔忠诚善良之士!从今而后,各地不许设置栅栏陷阱捕虎,也不许为此向民众收税!”- T& s- S* ~. n) g" S- s5 Y8 F& t
  说也奇怪,自从宗均下了这道命令后,当地虎害竟然销声匿迹了,这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安详。宗均的名声鹊起,就连刘庄也知道九江有个能干的太守,这才下诏将他调任尚书令,让他负责中枢机要。/ Q( c5 H0 k' Y  U& T
  由于尚书令长期空缺,尚书们一直是直接听命于刘庄,工作的很辛苦。宗均到任之后,深有感慨地说:“圣上喜欢任用刀笔吏,也喜欢清官,认为只要有了他们在任,只要靠着严刑峻法,就能杜绝奸邪。可是,事实又是如何呢?各地的酷吏刁史为政残暴,滥用民力,欺上瞒下,害苦了百姓!而清官又只能独善其身,既无法阻止百姓逃亡,也无法防止盗匪作乱!”
% j, |9 G0 G% i) u0 H  N  宗均说完,长叹了一声,慨然对郎官们郑重表示:“近日本官要向圣上叩头劝谏,力争务请施政宽和!”郎官们忧心忡忡地说:“宗大人!您说的固然有理,只怕依着陛下的脾气,大人的建议未必管用啊!”宗均道:“这个本官早已想过了,就算圣上一时不肯听从,也没有关系。长此以往,圣上必将自受其苦,到了那时,本官还要进言!”宗均正要上奏,刘庄却突然要召见他。刘庄对他说:“眼下司隶校尉出缺,你去那里任职吧!”宗均无奈,欲言又止,只好怏怏地离开了尚书台。
4 F) i2 U# A0 T& C' X5 _  几日后,刘庄问尚书台的郎官:“宗均对你们说过什么没有?”郎官们不敢隐瞒,就把宗均的话一五一十地说了。宗均的间接进谏起到了作用,刘庄心中很有感触,决定听从他的意见。为了表示今后改弦更张,他特地将在家赋闲了五年之久、年近七十的前太尉赵熹请了出来,让他担任卫尉。1 q7 N- X0 K- D7 K6 z7 I
  看来,刘庄在某些方面,与他的父亲刘秀相比,差距还真是很大。要想打造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他本人要想成为景帝、宣帝那样的明君,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2: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白马驮经
! k9 Y) @0 a# a9 b  3 \# n( d  o, O  V0 M# Q! B3 U
  永平七年(西元六十四年),阴丽华去世不久,刘庄因哀伤思念过度,心境一直郁郁寡欢。到了晚上,他经常失眠,有时甚至彻夜难眠。
* }/ v6 O9 d' N8 g: [" w  一天晚上,刘庄好不容易睡熟了。在梦中,他恍恍忽忽看见一个金色神人在殿廷间自由飞行,他的头顶上有白色光圈,看上去璀璨夺目。刘庄醒来后,深感好奇。次日临朝,刘庄将梦中所见详细叙说了一遍,又问群臣:“诸卿,此为何神也?是吉是凶啊?”% q* ^# ?* \& l  h3 E4 a5 y
  刘庄问在身边侍立的兰台令史班固:“班卿,你一向熟读史书,博学多才,可知此事的来历?”班固闻言涨红了脸,拱手奏道:“陛下!小臣才疏学浅,实在不知。”同为兰台令史的傅毅突然出班高声奏道:“陛下,此事小臣知道!”傅毅与班固因文人相轻,素来不和。此番他一见班固答不上来,心中欢喜,这回他正好可以大显身手了!' w$ m: A4 F2 m% ?3 X+ j3 G
  一见傅毅搭腔,刘庄很高兴:“傅卿且奏来,朕很想听啊!”傅毅昂然奏道:“陛下!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其号为佛,轻举能飞。陛下梦中所见,当是佛也!”刘庄心中很是好奇,问道:“什么是佛?”傅毅说:“佛字的意思是觉悟者,这是西方圣人释迦牟尼得道后的称号。此人认为人死之后,精神不灭,可以再次投胎转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以虚无为本,崇尚慈悲,严禁门徒杀生。释迦牟尼告诉众人,只要一心倡修炼精神,也能与他一样成佛得道!”刘庄很惊奇地问:“朕颇读古书,对此却闻所未闻。前代古书中有无记载?”傅毅道:“陛下!臣读三代古籍,也晓得一些奇异之事!”& R' s* C+ [! l( U5 P
  傅毅介绍说,周昭王二十四年(西元前一零二九年,甲寅年)四月八日这一天,京师镐京附近的江河泉池,又是涨水,又是涌泉,江河之水溢出河床,山川、宫殿全部震动,一道五色光贯入到昭王太微宫中。接着天空变成青红色,城中香气四溢,昭王惊问群臣:“这是什么征兆?”太史苏由向昭王解释说:这是上天降下的祥瑞,与本朝并无干系,此乃西方有大圣人降生,且这圣人所教化的道法将在千年之后传来吾国土。昭王听罢,命人将这件事情刻在石碑上以作记载,并埋于王城南郊。( ?( z2 a" l; z; F+ }
  刘庄听了,感到愈发神奇,又问傅毅:“这位圣人活了多大岁数啊?”傅毅接着说,昭王勒石刻碑后的七十八年,到了穆王五十一年(西元前九五一年),有光五色贯太微,井水溢。次年(穆王五十二年,西元前九五零年)二月中,有白虹一十二道,南北贯通,连宵不灭。昭王问太史扈多曰:“太史,这是何瑞啊?”扈多说:“此西方大圣人入灭所现相也。”王曰:“吾常以此为患,今既灭矣,吾何患哉!”扈多奏道:“王何必患,前代太史苏由尝志勒于石曰:‘千年之后,声教流被此土。’方今七十九年矣,王奚患哉!”# d) z$ z" k; P! [
  傅毅最后说:“陛下!而今距周昭王时,恰好是一千一百九十三年,正好应了太史苏由的预言!”: \7 b; w  R- [# r! i7 R( t
  刘庄问:“傅卿,你所说这些,前代有何事实凭据?”刘庄做事一向讲究证据,没谱的话从来不信。傅毅不慌不忙地说:“释迦牟尼擅用恢弘博大之词,劝化世间的凡夫俗子。此人广收门徒,四处说法,门徒众多,遍及天竺诸国,此后又传入西域诸地。以前,小臣在长安听说过一事:孝哀皇帝元寿元年(西元前二年),西域大月支国使者伊存来长安觐见。他与博士景卢会面时,自称沙门,也曾口授经文给景卢之弟子。”$ |* ^/ O5 P7 _4 U  v2 v# q
  刘庄听了,心中很是神往,决定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十二人出使天竺,摹写浮屠的遗像,求取真经。不久,蔡愔等人带着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洛阳。蔡愔、秦景带着二位高僧觐见刘庄。迦叶摩腾、竺法兰为了传教,聪明地采取了随缘而化的做法,他们入乡随俗,按照中国的规矩向刘庄行了跪拜大礼。9 e! y4 W- t- X9 r/ k0 r2 q+ E
  刘庄见他们如此懂事,心中深为欢喜。蔡愔等人呈上了佛经四十二章以及释迦牟尼的立像。为了给刘秀、阴丽华以及自己祈福,下令将佛经原本收入兰台石室,作为皇家图书馆的永久珍藏。又让画工绘制佛的图像,将它们安放在清凉台、显节陵(刘庄预先为自己修筑的寿陵)上。刘庄为了让迦叶摩腾、竺法兰安心传教,还决定在洛阳城正西门——雍门外十五里建了一座寺庙,让两位高僧带着弟子在此修行。只因迦蔡愔、秦景是用白马驮着经书来到洛阳的,故而这座庙宇后来被世人称为白马寺。数十年后,叶摩腾、竺法兰都在这座寺庙里圆寂的。白马寺是中国大地上建立的第一座寺院,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极高,被尊为祖庭。
( b6 `( r# p1 [# J- A  在刘庄的心目中,释迦牟尼的那些说法与老子的学说并无任何本质的不同。他虽“引进”了佛教这种“先进文化”,却不过是为了祈福以及教化民众行善而已,他自己并不真正相信。而他最亲信的兄弟、楚王刘英倒是表现的很积极,成了当时诸王、贵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从他听说了此事之后,就主动找迦叶摩腾、竺法兰拜师,成了诸侯王中首位佛教徒。) I; l! a1 ]& s. K: b" W, e9 n. r" R2 t
  刘庄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几年之后,刘英——这位少年时与他关系最为亲密的兄弟竟然想要弄死他,取其位而代之!当然这是后话,此处暂且不提。
7 Z4 s- Q9 \) c- y- j  十月三十日,天上出现了日全食。按照当时的理论,如果发生日食则会被人们认为是朝廷的政治出了大问题。如果出现的是日偏食,说明为政有偏差。如果出现的是日环食,意味着君主被小人所包围,昏庸无道。如果出现了日全食,则是上天对皇帝最严厉的警告,这是谴责君主为政暴虐,暗无天日!1 `% Q$ o% t1 U! V
  刘庄看到如此可怕的天象,心中恐惧万分,有些不知所措。为了应答天谴,他急忙下诏引咎自责。刘庄在诏书中勉励百官各尽职守,要求他们直言批评朝政,不得有所忌讳。官员们也很害怕,他们壮着胆子,都以密奏的形式上奏,各自详谈了对这几年朝政得失的意见。  ~4 L1 i( t: L
  刘庄看后,心情很是沉重。他将所有的奏章公之于众,并下了一道罪己诏:“群臣指摘之事,都很正确。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朕的过错!民众抱冤含屈而不能申雪,贪官污吏遍地而不能禁绝,朕却轻率地使用民力,营建宫室,开支、征税毫无无节制,而且喜怒无常,动辄处罚大臣。朕的这些行为,堪称荒悖!殷鉴不远,今日遭遇天谴,朕心中实在惶恐。今后朕要择善而从,宽简为政,绝不再犯以前的错误!”
6 r- E. U% o9 ]/ W* W  刘庄虽然发出了改过自新的誓言,但没过多久,他却又不得不食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2: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高阙连云0 X' _! C% t: l' R) m; e0 R1 J
  
' V8 `: T) w" D3 R* I  永平八年(西元六十五年)正月二日,司徒范迁病死在任上。司徒位子出缺,刘庄开始考虑对三公班子做调整。对于太尉虞延,他现在是越来越不满意了。虞延在任职几年来,表现平平,没有太多建树。这时刘庄的心境与五年前大不相同,他已认识到了九年来的弊端,感到再也不能这么下去了。必须改弦更张,宽简为政,必须要换马!可是,该选谁呢?刘庄突然想起了父皇临终时的话:“赵熹、李?、冯鲂三人,皆是忠贞之士,朕特简拔以遗汝。”3 [9 Q2 N* M3 A. S# n3 a3 X
  此时,李?已死,冯鲂病着,唯一可用的就是赵熹。一想起这位老臣,刘庄心里有些愧疚。几年前,赵熹依法行政,本无大错,却被刘庄莫名其妙地借故降职为卫尉。赵熹被罢黜后,从无怨言。五六年来,他一直勤勉做事,从无有失误。刘庄知道,赵熹在父皇手下当太尉多年,他性情宽厚,为政清平,在朝臣中深孚众望,重新起用赵熹,最为合适不过!
% i% l9 v; O/ g$ e* W4 u8 D  三月中,刘庄将太尉虞延降职为司徒,改以赵熹代理太尉职务。之所以不正式任命,是因为依照汉法,以前犯过错的官员被重新提拔到高位任职,至少要经过一年的试用期。对于刘庄这种视法律如生命的君主来说,岂肯例外?在刘庄的安排下,三公班子再次被重组:代理太尉赵熹、司空虞延、司空伏恭。
. ]4 b7 F( i% `% W- C9 _6 Y3 ?1 p  这年秋天,天下十四个郡国发生水灾,淹没土地无数,当地的民众流离失所。刘庄急令尚书台安排救灾,经过几个月的奋战,终于堵住了决口,又经过多半年的救灾安置,总算恢复到了以前的局面。
; q3 t# R# A, q- P  这多半年,刘庄的心情一直很郁闷,时常嗟叹不已。他实在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老天爷三番五次地降下灾祸?亏得马皇后时常为他宽心,精心地照料他,刘庄的心境才稍稍有些好转。6 r1 p/ L) ?' y2 l( a, y0 K: O
  到了这年十月,终于传来了一个特大喜讯:经过了五年加班加点的建设,北宫的所有工程全部竣工了!将作大将把这一消息报告给刘庄后,他顿时大喜过望,当即吩咐:“走!带朕去看看!”
% I0 O' x. Z! m6 |0 @  从永平三年(西元六十年)春天开始,经过了整整五年的时间,一座庞大的宫殿群出现在了南宫的北方。北宫在南宫的正北方一里处,中东门大街之北,津门大街之东,榖门大街之西,北边接近北城墙,规制比南宫要大的多。
- O3 s; E6 L" u7 I: Z" B  两宫之间被宽阔的广场与官署分割。为了两宫之间来往方便,也是为了保证帝王将相的安全,工程的建造者——将作大将设计了数条木制的长达二里的复道(即空中立交桥)。复道不仅制作的异常坚固,而且精美绝伦。它们犹如一条条彩虹,巍然横跨两宫之间,显得非常壮美。刘庄见了如此美景,赞不绝口。此后,他又从北宫的南正门入宫,仔细查看各处新修的宫殿。
( G8 D2 j7 B) ~4 U5 d3 c  北宫的正殿是德阳殿,其规制大的惊人。大殿主梁高达二丈,进深数百丈,竟可容纳万人!如此宏伟的建筑,足以与昔日长安的未央宫媲美了。德阳殿前还有两座极其雄伟的朱雀阙,高达十余丈,从四十多里外的洛阳周边郊区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建造德阳殿的材料异常精美,它是用有条纹的玉石做底座,朱梁画栋,玉阶金柱,既显得威严端庄,又显得富丽堂皇。当时的人入宫看后,认为德阳殿非人间所应有,只有天上嫦娥居住的月宫才能与之媲美!从此,德阳殿也得到了“桂宫”的美名。从此之后,德阳殿竟成了豪华建筑的代名词,当时的人们比喻某个建筑豪华时,总会这样说:“珠帘玉户如桂宫”!
4 J1 I. c) ^6 }$ ]( R; d/ Z# [% F  其实,这次北宫的建设,远远超出了原来秦朝旧宫的范围。刘庄为了享乐,还把北宫附近的优美景观也收入囊中。在北宫的西北方向,他不惜重金,修造了濯龙园。在北宫的东北方靠近上东门处,他还修建了永安宫。这些附加的建筑群连云而起,它们与中东门、上东门附近的步广里、永和里等地的权贵宅第遥相呼应,气势宏大,令人看后眼花缭乱。帝王将相、王侯贵戚们的奢侈生活,也让平民百姓羡慕不已。有人写诗感叹道:“长衢夹罗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k9 r9 p! L6 \& f
  如此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刘庄看后当然是一百二十分的满意。“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前,他还觉得南宫已经不错了,今日一见北宫,感觉南宫简直寒酸的没法住了,他恨不得当天就把所有的家当都搬进去!4 T# u$ a6 ~) J2 ]6 K0 C
  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刘庄又想起了父皇刘秀与母后阴丽华,心中无比惆怅。尤其是对阴丽华,刘庄一直很是内疚:“可惜!可惜!这么好的地方,她老人家却没有等到这一天!”$ p1 A, |  C; x
  次日,刘庄在德阳殿接受百官朝贺。看着满朝文武,刘庄却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他走下御坐,抚摩着殿上的金柱,感慨地对群臣说:“要是钟离尚书在,哪里可能有北宫啊!他一定会冒死劝谏!”刘庄此言,颇有些认错的悔意。满朝文武听了,大多面有惭色。
! a$ M  f0 P3 F; I% T! n8 d6 \0 M  刘庄又问尚书令:“钟离意而今何在?”尚书令奏道:“陛下!钟离大人几月前去世了。这是他的遗表,小臣呈请陛下御览!”原来,钟离意没有等到刘庄召他回朝的一天。他早已于永平八年秋病死在鲁国国相的任上。临终之前,他向刘庄奏上了一道遗表:“而今升平之世,难以急化,还望陛下宜少宽假!倘能如此,老臣虽死无恨!”刘庄看后心中异常伤感,嗟叹唏嘘不已。他下诏慰问家属,并向其家赐钱二十万以示抚慰。
; K0 ]+ x0 a! y! A/ C3 ~  忠心耿耿的钟离意,真是无愧大汉的忠臣!他耿直宽厚,敢于犯颜直谏,不顾身家荣辱,堪称万代表率。他在鲁相任上五年,宽厚慈爱,爱惜民力,从不扰民。在他的治下,民众安居乐业,家家富足安康,故而当地父老民众对他爱戴,视如亲生父母一般。他死后,当地人为他素服哭临,如丧考妣。钟离尚书,真乃国家柱石也!' q. ~7 y+ E5 j$ g
  钟离意说的一点都没错。的确,刘庄为了享乐,不惜代价地建造如此豪华的宫室,不知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里面不知饱含着多少民夫民妇的血泪!如今国家虽然比建武时期富足多了,但刘庄在仓促之间强令建设如此规模浩大的建筑群,实在是不应该!; `( ^3 w; E% d
  在刘庄身后的一百多年里,东汉历代帝王除了增修南、北宫之外,还建造了数不清的台、冠、馆、阁,以供享用。诸宫有长乐宫、长信宫、永乐宫、邯郸宫、呈光宫;殿有嘉德殿、崇德殿、宣德殿、宣平殿、承福殿、黄龙殿;台有清凉台、温明台;观有承风观、临洛观、承禄观、平尺观;馆有平乐馆,裸泳馆,阁有石渠阁、秘书阁、麒麟阁、天禄阁等。这还不算在城外的西苑、上林苑、平乐苑、鸿德苑、显阳苑、比圭、灵昆苑、西园等美轮美奂的数十座别苑!+ O0 w. u" m9 v1 E4 X. D
  至于这些建筑中,哪些是刘庄修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当时班固在《东都赋》中说:“增周旧,修洛邑,翩翩巍巍,显显翼翼,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是以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奢不可踰,俭不能侈。外则因原野以作苑,顺流泉而为沼,发苹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制同乎梁驺,义合乎灵囿。”虽然不排除班固夸张的成分,当刘庄大兴土木,宫殿建设的异常豪华,楼堂馆所建设的数量远超刘秀,则是毫无疑问的。2 ~" t0 _5 p! k8 j0 R
  刘庄不顾民力,大肆修建楼堂馆所,给后世子孙带了一个很坏的头,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华延隽在《洛阳记》中甚至说,到了东汉末年,“洛阳城内宫殿府藏寺舍,凡有一万一千二百十九门”!$ |2 w) z( L" t1 H
  现在,刘庄及其子孙出于享乐与虚荣心建立的北宫建筑群,早已随着东汉的灭亡灰飞烟灭,荡然无存。现在的洛阳,哪里还能看得出当初的半点蛛丝马迹?唯一可以留给凭吊的,只留下那一座座青冢黄土!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正应了张养浩的词里说的那句:“万千宫阙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2: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怒诛朱浮
+ J* x; r) Y' J( d( q! _  
+ ?; H/ V' S3 M7 k' M8 z- z  到了永平九年(西元六十六年)春,刘庄即位已经整整十年了。即位以来,他除了不断加强对最高权力的控制外,还时常到各地视察走访,考察政绩,体察民情。一路上,眼见各地官员被他的严厉手段收拾的服服帖帖,绝少有胆敢违法乱纪的,他的心中甚是宽慰。
8 o0 q4 o3 `! Y$ ^  D: c  十年来,刘庄励精图治,以铁腕严明纲纪,重拳打击贵戚豪强,竭力维护社会稳定。经过他与父亲刘秀两代人、四十多年的精心治理,五十年多前那场由绿林、赤眉大暴动引发的社会大动荡给天下黎民造成的累累疮痍,渐渐得以平复。
8 [( z: m2 ], j0 T( B4 D  十年来的事实证明,虽说刘庄有些好享乐,对官员以及民众有些残酷苛烦,但公平地说,他在治国方面的才干与能力却是不容置疑的,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
$ k7 l! G' ~5 {! w  永平九年是少有的风调雨顺的一年,既没有水旱蝗涝,也没有地震日食,刘庄的心情很好。为了表彰优秀官员,严惩赃官,严明法纪,刘庄这年四月下诏,命令司隶校尉、十二州部刺史加强官员政绩考核工作。他决定:每年各从任职三年以上、政绩最优秀的县令以下官员中选拔一人上报,让此人随同呈送年终考绩的官员一道进京。刘庄还规定:对于不称职的官员,各地长官必须及时上奏,他要依法严惩!
1 |+ l% {' Z: P& K3 R" Z' }( q+ x  到了这年秋天,全国的粮食大丰收。黄河南北,江淮巴蜀,家家满仓,户户满囤,一派喜人的丰年景象。国泰民安,用度富足,各地出现了一派盛世景象。
+ r' G- P9 o% N  正当刘庄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之时,又有人向他揭发了一桩大案:开国元勋、新息侯朱浮凌辱朝廷重臣,按律当诛!刘庄大怒,立即命令尚书台进行调查。
, l3 }" t; ^4 T  说到朱浮,此人的资格很老,在当时朝中无人能比。前文说过,朱浮字叔元,沛国萧县人,是先帝刘秀最早的追随者之一。
. r2 y8 w3 ]6 [+ m- b. j  朱浮青年时才华卓越而且精明能干,二十多岁时就做了大司马主簿(当时刘秀被刘玄任命为代理大司马)、偏将军,后来跟着刘秀在河北患过难,住过茅草房,嚼过麦饭,差点饿死在逃亡的路上。后来朱浮跟着大军一道浴血拼杀,打破了邯郸,灭了王郎。刘秀很赏识他的才干,委任他做了幽州牧。可惜,朱浮虽然有才,却很自负。他的心胸很狭隘,不能容人,特别喜欢打小报告。
6 a. r' E: ?  [. r( M' O  建武二年(西元二十六年)正月,朱浮被封为舞阳侯,食邑三县。这年二月,在朱浮的肆意凌辱欺负下,建忠侯、大将军、渔阳太守彭宠被逼的走投无路而举兵反叛,导致幽州十郡全部几乎陷落,这一变故几乎使得刘秀当时的防御体系整体崩溃!后来,朱浮乘乱逃出蓟县,不料随行的士兵路上哗变,准备把他捉去向叛军邀功。朱浮无奈,竟然手刃发妻而独自逃走。逃回洛阳后,朱浮自知罪责深重,一直在家忐忑不安地听候发落。刘秀出于对老部下的怜悯,一直没有处置他。新任尚书令侯霸上奏严厉弹劾他,论其以丧师失地之罪,应该杀头!可朱浮也不含糊,他硬是凭借着关系网拼命“活动”,硬是把自己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P  O7 A6 I5 h
  最终,侯霸的弹劾奏章被驳回,刘秀念及朱浮的旧勋,不仅赦免他罪,居然让他接替贾复为执金吾,并改封父城侯!一个本该处死的罪人,却因为种种原因升官晋爵,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助长了朱浮的气焰,使得他有些目中无人,甚至有些狂妄自大。/ ?5 s3 L2 M, e# U
  朱浮这人狂了点,但他确有自负的资本,很有些过人之处。他曾多次向刘秀进谏忠言,劝说刘秀不要因小过而大惩,还为地方行政规划的调整建设出了很多的好主意。刘秀大悦,一一照准。建武七年,朱浮转任太仆卿后,还向刘秀提出了很多选拔学术人才的建议,也都被刘秀采纳。由于朱浮屡进善言良策,他的声望越来越高,刘秀也更加赏识他。朱浮本来就很骄傲自负,从此更为洋洋自得。( h5 h5 t. W4 X. [3 ]' v
  到了建武二十年(西元四十四年),刘秀因朱浮屡进良策有功,特地下诏让他取代窦融做了大司空,位列三公。朱浮做了大司空后,成绩非常突出,干了不少实事。但他的老毛病还是不改,经常向刘秀打“小报告”,继续在朝中拨弄是非,以示自己对圣上的忠心。他还仗着刘秀对自己的宠信,变得更加狂妄。在与群臣闲聊时,经常面露骄矜之色,动辄吹嘘圣上对自己的恩宠,诸如圣上前天单独对朱某说了什么,今天赏赐了些什么云云。两年来,朱浮使得本来清宁无事的洛阳朝廷内部波澜不断,猜疑、诬告之风渐起。
  q1 K4 q$ v+ f' V3 ~  刘秀对朱浮虽然恩宠有加,但是也讨厌他的的自大霸道,尤其是对他经常欺凌同事,非常不满。但他爱惜其才,不忍加罪。建武二十二年,由于朱浮闹的实在太不象话,刘秀被迫将其免职,让他回家去反省。到了建武二十五年,刘秀又想起了朱浮昔日的功劳,将他改封为新息侯,接替获罪被黜的伏波将军马援的爵位,算是一种变相的优待。. U: q; Y( }$ Y3 G' b6 _( Z
  本来,朱浮好好带在新息县养老不就行了吗?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 l6 Y) K7 y! m  朱浮对现在的朝廷不满的地方多了:诸如用刑过于深刻,提拔新人过快等等。对于刘庄十年来的新政,他一直很有意见。
5 t7 v9 @+ _+ d4 T2 `  ?- R) r9 J  本来,朱浮对刘秀没有让他辅政不满,对太尉赵熹很不服气。后来,赵熹等老臣去职,刘庄提拔了虞延、范迁、郭丹、伏恭等人做三公,朱浮心里更为不满,经常对人发牢骚:“虞延、伏恭这些个鸟人算个球!老子十几年前就做了大司空了!”他还说:“先帝真是糊涂,为何临了不然老臣辅政?若是老臣在位,哪会搞成像现在这个样子!”还说什么:“老夫跟着先帝爷打天下时,虞延他们还穿开裆裤呢!”此外,朱浮对他的画像没有进入云台纪念馆也有意见,对刘庄列入的第一批二十八人他基本没什么意见,可第二批刘庄只列入了王常、卓茂、李通、窦融四人,还是没有他的份,朱浮对此忿忿不平,经常在背地里出口不恭。这种怨恨情绪越来越大,导致他来洛阳朝见时,见了三公、王侯们从不为礼,越发显得桀骜不逊。
" c: Q, w+ Y/ U0 a5 Q# S2 G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恢廓大度的先帝刘秀时期,勉强能容得下朱浮犯些过错。可到了明察秋毫的新皇刘庄手上,岂容他这种人上窜下跳!刘庄在做皇太子时就对觉得此人太多事,嫌他整日里总是无事生非,简直是吃饱了撑的,故而对朱浮的印象一直很坏。
& X  a' R1 z" ?' c. m  这次,刘庄听尚书台奏报了朱浮的这些言行后,顿时怒火冲天,大发雷霆:“这个苍髯老贼!先帝一再容忍他,不忍加刑。如今他竟敢如此胡说八道、诽谤朕躬,真是活腻味了!”他立即下令将朱浮逮捕拷问。朱浮还真是倔犟,对自己的言行全部承认,竟然顽固地说:“老臣年近七十,没几天活头了,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而已!陛下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朱浮之所以敢如此,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没犯什么大错。他久在宦海沉浮,经验丰富,非常熟悉法制。像他这样级别的大臣,刘庄不敢把他怎么样!就算刘庄想要宰了他,也必须由廷尉专案审理,落实了罪证才能行刑。再说了,朱浮认为自己是开国元勋,先帝尚且让他三分,刘庄这个小毛孩子,又敢拿他怎么样?: A/ p  j; e7 Q# |
  可这回朱浮打错了算盘!新皇刘庄根本不是个按照常理出牌的主!虽说他一向自诩凡事以法处置,但他也有例外的时候!不幸的是,朱浮就落到了这个例外的陷阱中!
9 D0 J7 F- h! @  o- H  刘庄见朱浮如此嘴硬,怒不可遏:“好你个朱浮,你以为你是谁啊?真是无法无天了!别看你是老臣,难道朕就不敢宰了你吗?”他没有把这个案子交出去审理,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决定先把这个老东西弄死再说!他在盛怒中下令,将朱浮就地赐死!身边的大臣们大惊失色,都吓得一声不吭。怒火冲天的刘庄正在气头上,谁敢劝阻?最终,白发苍苍的朱浮横尸狱中,落得了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 B* k. o1 l9 P4 {. d% P  说实在的,朱浮不过多了几句嘴,并非犯太大的错。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掉了脑袋,确实有点冤枉。
( l: U4 |9 C" Z( e9 r  朱浮被诛的消息传来,朝野一片叹息,都对刘庄如此草率地诛杀一位开国老臣而感到不平。" u6 [; V( I( X2 S- m
  长水校尉樊鯈对此也深感不平。永平二年,只因樊鯈的封地寿张国被刘庄拿去封给了东平王刘苍,樊鯈被改封为燕侯。朱浮被诛后,樊鯈向刘庄上奏:“唐尧大圣,兆人获所,尚优游四凶之狱,厌服海内之心,使天下咸知,然后殛罚。朱浮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以臣之意,此案本应交给廷尉处置,自可依法审理!”刘庄览奏,颇有些悔恨之意。人死不能复生,这会后悔也晚了。  |) G* \2 T$ C  Z, Q1 L) u
  纵观朱浮事件,刘庄确实是下手有点太狠了。不管怎么说,朱浮也算是开国元勋,也是革命老前辈了。仅仅因为几句牢骚就被弄死,着实有些过分。但从朱浮这边来看,他也要为此负很大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浮是咎由自取,也并非过分。
* C9 c& _6 |4 v7 V7 B) A" U0 E/ h  朱浮的悲剧,真是值得后人好好深思!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2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逆案再起
: x+ _8 J+ [" i  
0 {6 H) s( t# T  A% p  永平九年(西元六十六年)五月,朱浮死后,刘庄很是懊悔了一阵。他想,以后还是要宽仁一点,再不能这么轻率地杀人了。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刘庄一心一意地想做个宽简仁厚之君时,他的兄弟们又开始闹事了。
' P8 J3 i2 \- L+ L4 m; t  首先发难的还是广陵王刘荆。他自从六年前被刘庄强行改封到广陵后,开始他真是与囚徒没什么区别。当时,刘庄密令扬州刺史、广陵国相、中尉对他严加看管,有事必须随时报告。故而,刘荆名为诸侯王,实则成了一个被软禁监控的对象。! g  K8 \% L6 k% S2 T" p
  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刘荆的心情可想而知。过着被人严密监视的生活,虽然有吃有喝,却没有自由。就连上趟街、出府游玩一下都不行。刘荆气愤不已,觉得自己活的连一条狗都不如!这个心高气傲的王爷,岂能咽下这口窝囊气?
, M: A- c) G% X- W7 i* b7 E% o: s% t  几年来,刘荆不断地对国相、中尉提出要求,让他们给刘庄上奏,强烈要求改善条件。当时,刘庄威风八面,正在重锤打击违法乱纪者,国相、中尉们哪里有这个胆子?一旦这个桀骜不逊的刘荆再闹出什么事来,他们岂非也要跟着受牵连?故而,他们咬紧牙关,无论刘荆说什么,二人都是死活不肯同意。就这样,刘荆像是一只金丝雀一般地被锁在笼子里,整日里愁眉不展。他深知罪孽深重,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忍着。
3 T& Y( B* B) v  过了一段时间,刘荆实在憋不住了,他再次召来国相、中尉,对他们大发雷霆:“本王以前是犯了点小错,被我四哥处置了,现在我也没什么可好说的!本王今天郑重提醒你们,本王也是先帝所生,堂堂天潢贵胄,你们凭什么不许我外出?告诉你们,我要出去!不想整日呆在这里!”刺史、国相奏道:“殿下息怒!我等也是奉命行事,还望殿下恕罪!”刘荆怒问:“你们不许我出去,我四哥的诏书在哪里?”国相、中尉二人闻言,顿时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刘庄一向以友悌昆弟自诩,这种事岂能用诏书的形式往下传达?刺史、国相没有证据,自然没法向刘荆交待。刘荆见状,顿时明白了,他得理不饶人,破口大骂:“你们两个狗东西!你们都给我听着,要是再不放我出去,今后有你们的好看!”这下国相、中尉熬不住了。他们不愿做帝王家骨肉相残的替罪羊,就向朝廷请示:“如果陛下要圈禁他,最好下明诏,臣等也好依法处置。”刘庄岂肯落下这个话柄?只好同意作出让步,同意对刘荆放松看管。但是,刘庄重申:“刘荆只可在广陵国境内活动,也许他治理本国,无诏不许出境,若有违反,必将严惩不怠!”5 F+ f0 }- D. T5 A. Y# }! F6 n3 D
  对于刘庄的举动,令刘荆真是恨入骨髓!这次,他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为了出这口恶气,他出府后放浪行赅,一如从前。刘荆通过一番不懈的斗争,不仅获得了自由,还恢复了统治广陵国的权力。他由一个待罪之人,竟然变成了独霸一方的土皇帝!他在本地肆意强占民财,欺男霸女,无恶不作,闹得广陵国鸡犬不宁,老百姓为此怨声载道。这些无法无天的行为,当然也传到刘庄的耳朵里。刘庄也是毫无办法。他就是再有本事,对自己亲兄弟还能有什么招?能杀了他吗?显然不行。只好告诉刺史、国相:“只要他不出境,不谋反,由着他去闹吧!”刘荆在广陵呆了整整五年,在当地越来越放纵,一直无人敢管。, ?5 x& H& n* E0 d  E
  但刘庄对刘荆的厌恶还是有所表现的。几年来刘庄出巡各地,频频召会诸王,可他从来也不召刘荆参加,全然当他不存在!+ N0 j0 z; u+ i1 F
  永平七年,刘荆听说阴丽华的消息,想要回京奔丧,刘庄却不批。为此,刘荆对此更为愤恨。他认为,刘庄做的太过份了!我也是母后的亲生儿子,凭什么不许我回京哭灵?刘荆认为这都是刘庄侍母不孝,才导致她早早离世!每次想到这里,他恨不得一刀捅了刘庄,方解他的心头之恨!
- n0 \, m7 t' \1 i, g  永平八年十月,刘荆又得到了北宫建成的消息,心中更为不满。联想到六年前的那件事,刘荆总会心头恨恨:你老四凭什么享受这么好的地方!?德阳殿的那个位子,原本应是我的!
$ e1 L+ D. q3 d2 d% o9 p  一天,刘荆召来几个平时与他熟知的江湖术士,请这些人为他相面。术士为了骗钱,当然是对刘荆大加恭维:“殿下日角隆准,浓须密眉,龙行虎步,气量宏伟,真乃帝王之姿也!”刘荆听了,有些沾沾自喜,竟大言不惭地说:“尔等说的不错!你们不是常为从没见过先帝的龙颜而遗憾吗?告诉你们,先帝年轻时的容貌,与本王现在一般无二!当年先帝是二十八岁起兵,三十岁登基得天下。本王今年适逢而立,你们说说,本王可以起兵否?”其实,刘荆除了白白生有一张好皮囊之外一无所有,这些就连术士们都知道。他们闻言吓得手足发麻,怎敢答应?只得勉强应付:“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术士们辞出后,越想越觉得害怕:一旦被朝廷发觉,他们就是同谋,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几人商量了一下,赶紧跑到国相衙门里去告发:“大人!大事不好了!广陵王谋反!”
# q1 l7 F. G& x) |& g  国相、中尉二人得报,惊的七魂走了六魂!他们急忙向朝廷上书报告。刘庄大怒,决定严惩。刘荆听说术士们把他出卖了,心知刘庄这次不会轻饶他。弄不好的话,刘庄这次真的会对他动刀!因为几年前写反书的那件事,刘庄已经给他记下一笔账了。, r2 s; V% Y3 f& v* \
  别看刘荆平日里一副英雄气慨,扣出大言,可事到临头他却吓得尿了裤子,不知所措。在身边亲信的劝说下,他决定投案自首,听候朝廷发落。刘荆主动入狱认罪的消息传到京师,刘庄又开始为难了。经过一番深思,他再次决定手下留情。他宣布不再对此进行追究,为了防止刘荆再闹事,又颁诏剥夺刘荆的治国权,只是保留继续享用租税收入之权。同时,刘庄又严令国相中尉对他严加监护,并说:“今后对广陵王的一切动向,尔等发现后必须马上报告!若是出了事隐瞒不报,小心尔等的脑袋!”安排完了这些,刘庄放下心来。他觉得,刘荆经过这次教训,应该清醒一点了吧?但是,他这次又想错了!% q7 g6 i4 {3 t' y/ ]2 I* ?
  数日后,广陵国相与中尉联名递上了奏章,说是广陵王不思悔改,竟又私召巫师入府,他们暗中在王宫中举行秘密仪式,试图利用巫蛊之术诅咒、谋害圣上!
- I1 f- N: |: |  刘庄览奏,气的手足冰凉。八年来,他对刘荆一忍再忍,可刘荆却得寸进尺,苦苦相逼!如果不杀他,国法纲纪的威严何在?如果网开一面的话,今后又如何处置别人?可是,如果杀了他,又会伤了兄弟和气,只怕九泉之下的父母都不会原谅他。另外,将来还会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屠杀兄弟、残害手足的恶名!
. b4 i- o2 X9 q9 B7 w2 Y; h3 B% x  一向刚明果决的刘庄,此刻竟然没了主意。左右为难之际,他该怎么办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20: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适得其反* M8 D5 K3 a" n
  
1 }  H  v% }; Q% A0 |: f  自从刘荆案发后,刘庄一直在苦心琢磨如何来了结此案。刘庄一心想要保住自己的名声,无论如何也不想杀刘荆。5 G  g5 P* |& o; i' P0 y
  思来想去,刘庄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这天,他颁下诏书,决定任命长水校尉樊鯈为主审官,全权负责审理此案!满朝文武看的一头雾水,都在暗自惊叹:真是邪门了!! u( m0 D) K+ X; ^* A  P
  按照汉法,诸侯王、权臣、贵戚犯了法,都应由廷尉审理案情定罪。对于特别重大的案件,还需与尚书台会审才能定案。刘荆是一个娇生惯养的亲王,从没当过一天兵。刘荆怎么会被交到长水校尉衙门里去了呢?+ g  C, J- S7 M
  刘荆的罪行很严重,属于必须严厉追究的重刑案。且不说六年前他伪造刘疆书信一案到现在还没有结论,单单现在他犯下的“私行巫蛊,图危社稷,私结术士,蓄意谋反”这两条罪行,完全够杀头的了!这样的案件一旦被廷尉与尚书台共同审理的话,刘荆只怕马上要身首异处,还要连累子孙!
  }% Y9 }+ p' @8 I& n- A% t  很显然,一旦所有的案情公开的话,刘庄再想保刘荆,却也难了!经过慎重考虑,刘庄选择了他的表叔——长水校尉、寿张侯樊鯈。刘庄煞费苦心地安排,就是为了低调处理此案,才能保住刘荆的性命。樊鯈家与刘庄有着深厚渊源,在刘庄看来,惟有樊鯈才能实现他的预定目的!
0 U$ h1 |0 `/ B1 x/ t  此刻,刘庄面临难局,迫切需要一个人挺身而出为他分忧,他最终选定了樊鯈来审理,就是希望他“深体上意”,网开一面,对刘荆宽大处理,争取保住刘荆这条小命,最终保全刘庄友悌兄弟之名誉。
$ W" s' w3 A$ i; \# I+ K3 Y  数十日过去了。一天,樊鯈带着所有参与审案的官员入宫,请求谒见刘庄,同时也呈上了所有的案卷,并当场提出了判决意见。樊鯈道:“陛下!臣等现已查明,广陵王久蓄异志,暗结术士,私行巫蛊,企图谋害圣躬,倾覆社稷。大逆不道,论律当斩!”  h$ p4 Q  }( A9 [2 E
  刘庄闻言心中不快:“樊鯈啊樊鯈,你辜负了朕的心意,实在令人太失望了!”刘庄面有愠色地责问:“诸卿!你们不会认为刘荆是朕的弟弟就敢如此么?若是朕之子,你们敢这样吗!?” 樊鯈凛然道:“天下乃高皇帝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臣等正是看在刘荆是先帝之子份上,这才事先上奏。若是陛下之子,臣等早就先斩后奏了!”刘庄被樊鯈一顿抢白,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最终,他无奈地叹道:“诸卿如果都这么看的话,那就将他赐死吧!唉!”
( b7 g; C) G+ R: h$ G  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二月,广陵王刘荆被勒令自尽,其封国被废除。为了避免株连过多,滥杀无辜,刘庄于四月二十四日颁诏大赦天下,宣布赦免所有罪人,以求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影响。4 a4 ]! Q( R4 l
  刘荆的死,虽然并非他的本意,却又给永平王朝严苛政风增添了一副催化剂。不管怎么说,在外人看来无不胆战心惊:连亲兄弟都赐死了,刘庄还有谁不敢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2 13:55 , Processed in 0.02859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