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20 22: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盛世高风5 u, a$ g, A f% i- z/ o( H
* `' N# r3 |5 g. U 永平六年(西元六十三年)二月,有人向刘庄献上了一尊宝鼎,说是在王洛山挖出来的,并声称这是三代时期的宝物。群臣为了讨好刘庄,异口同声地说:“陛下治国有方,人民安乐,天下太平。这是上天赐给陛下的祥瑞,真是可喜可贺!”$ r, @2 `. ^- x2 p9 \4 a1 d
刘庄的头脑很清醒,并未被众臣的佞语奉承所迷惑,这反倒引起了他的警觉。刘庄为了刹住这股歪风,于四月七日下了一道明诏,颁示众臣:“祥瑞降临本是美德懿行之应,而今奸邪未绝,政务尚有荒唐失当之处,上天如何肯轻易降下祥瑞!你们都说这是上天赏赐给朕的,依据是什么?朕也读过《易经》,里面有一句话朕记得很清楚:‘鼎象三公’,按照你们的说法,难道是上天认为三公、九卿、百官们都是尽职尽责了吗?那好!朕要重重地赏赐你们,朕今赐三公每人五十匹帛,九卿与二千石官员每人二十五匹!”' H& h/ E, x* R1 @0 F, c
刘庄还在诏书的最后说:“先帝曾在建武中元元年发过明诏,不许妄进祥瑞!还严禁在上书时歌功颂德,谬称圣明,这才过去了几年,难道尔等都忘了吗?朕最近看了很多奏本,里面净是一些阿谀奉承、空洞无物的东西,这些文字有什么用?纯粹是浪费朕的时间与精力!从今而后,如果再有人感虚美上奏,尚书台一律驳回!屡教不改者,朕还要重重治罪。告诉你们,朕绝不想受佞人的蒙骗!”
# T6 f+ q5 |: v) c 刘庄还真是一位说到做到的人。从此以后,凡是浮夸虚妄的奏本全部被驳回,有些人还因此被严惩。这下,再也没人敢拍他的马屁了。众臣终于明白了,在这位主子手下做事,重要的不在于你说的有多好听,而是你干出了哪些成绩!而且还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成绩,要是被他发现了,那可是欺君死罪!要想骗过这位明察秋毫的圣上,真是难比登天! j6 Y A1 V0 N; ]5 t) W
在刘庄这位看上去有些残酷的皇帝带领下,国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府库里积蓄的钱多了,市面上的货物也更加丰富了。熟悉历史掌故的人都在私下说,圣上与当年的孝景、孝宣皇帝简直如出一辙。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大汉帝国好像跨越了时空,回到了二百多年前的文、景、昭、宣时期,国家日渐强盛。
7 Y0 `" l# p& I 国家虽然日益强大,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可官员们却无不叫苦连天。尤其是那些天天要上朝办公的三公、九卿、百官们,工作的极为辛苦,简直像是活在地狱里一般。在刘庄犹如奴隶主一般严厉的监督之下,太尉虞延、司空范迁、司空伏恭带着满朝文武,没日没夜的忙活。他们勤于政事,丝毫不敢懈怠。刘庄评价官员有两个标准:一是要能干,二是要清廉。
" B, ^7 m4 ?( P 此时的三公班子,可谓是梦幻组合。太尉、司徒、司空,各有千秋,在朝野上下声望甚高。1 C0 E6 J' k; u+ w$ ], @# N9 m* L
太尉虞延是老臣,早已习惯了刘庄的思路。他兢兢业业,清平如水,从不敢稍有懈怠。但也许是受到了刘庄严厉的管制,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渐渐消耗殆尽,再也没有做地方官时候的胆气,稍微显得有点平庸。1 W/ U @5 e6 M% c2 z9 M# S4 i
司空伏恭是开国名臣、前大司徒伏湛兄长之子。他能做到这个位置,多半要拜叔父的恩荫所赐。伏家个个是忠臣,作为三公中资历最轻的司空,他处处以叔父伏湛、堂弟伏隆为榜样,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庄,甚有贤名。
" ?: H" Q9 y# t6 e0 T0 |/ g 司徒范迁则完全符合刘庄对高级干部的要求。他在进入中央任职之前,也是一位优秀的地方官。他最早在渔阳郡做太守,任职期间,他擅以智略安边,匈奴畏之,从不敢入界骚扰。因他廉洁奉公,政绩卓著,后被调任河南尹。做了司徒之后,他还是两袖清风,从不以权谋私。范家最大的一笔财产就是几亩住宅地,另外还有祖上传下来的一块不到一顷的荒地。范家是个大家族,因人口太多,田地不够种,范迁兄长的儿子来信叫苦,想跟他要点钱。朝廷给的俸禄范迁自己都不够用,哪里有闲钱给侄子?只好把自己名下的那份土地让给了侄子。
7 ]) e$ G2 b3 Y6 H 由于家里生活太苦,范夫人常劝他:“夫君!咱家有四个儿子却穷的叮当响,身无立锥之地。现在您做了司徒,位列三公,现在应该想办法赚钱,或者节省一点奉禄,也好让后辈儿孙有钱花!”范迁不悦,慨然叱道:“我范某身为国家大臣,岂能蓄财求利,如此则何以示后世!”永平八年初,范迁死在任上时,家里连一文多余的钱财都没有,家里的剩余粮食还不足一石。家里连棺材都买不起,丧事还是刘庄特批大司农府用公款给办了的。5 t& C- n+ p- q3 L, B
范迁的出现不是个别现象,前任司徒郭丹几乎与他如出一辙。永平五年,八十七岁的郭丹在家中去世后,子孙们多数竟然穷的揭不开锅,生活极为困苦。一次,刘庄猛然想起郭丹,当庭问众臣:“郭丹现在还活着吗?”有人奏道:“陛下!郭司徒已经过世了。”刘庄沉默良久,问道:“郭氏子孙现在何如?”宗正刘匡答道:“昔孙叔敖相楚,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孙竟蒙寑丘之封。郭丹在外做过太守、州牧,入朝做过三公,而今家无遗产,子孙贫困,有的甚至以讨饭为生!”刘庄感叹其清廉,下诏令南阳郡寻访其后嗣,这才将郭丹长子郭宇被录用为常山太守。郭丹的幼子郭济,后也被任命为赵相。9 i! Q) o3 A3 q
一个风俗淳厚、道德高尚的时代,可以造就一代人品高洁的人。范迁、郭丹的人品、为人值得尊敬,堪称万世之楷模。其实,人从本质上说都是环境的产物,不过是无数个清廉之士的代表。在刘秀、刘庄父子开创的那个东汉时代,像范迁、郭丹这样的人多如牛毛,举不胜举。他们身为高官,节操高洁,一尘不染。他们的清廉公正已经到了令后世望尘莫及的地步,以至于难以置信这样的事曾普遍地发生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在无数道德高士们的以身作则带动之下,东汉时期民德淳美,蔚然成风。4 P# q) R7 N- j9 {# z9 f
呜呼!巍巍士风,清纯至简。东汉民德,亘古未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