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虽远必诛:大汉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21: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89)  ^9 @* k9 n- t2 @$ k6 \% V6 t/ P
  
" ?5 _9 C' J2 J) R9 A% {1 B  建武二十五年,南征兵团抵达武陵地区,在临乡遭遇到蛮族部落的军队,老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战士们无不奋勇向前冲锋陷阵,大破武陵蛮,斩获二千余人。马援之所以成为山地战的专家,在于他每到一地,必定要详细勘察地形,发现敌人的弱点所在,寻找最佳的作战方略。南方多山岭,丛林茂盛,蛮族士兵对地形十分熟悉,稍有不慎,很容易陷入敌军的重围之中,刘尚兵团的全军覆没就是一个例子,所以马援作战非常谨慎,这个战术引起了副将耿舒的不满。
& u. F$ [  ~' \. J8 V  耿舒是东汉开国名将耿弇的弟弟,也不曾听说这个人有何军事才能,却不断地抱怨马援的战术,他在写给哥哥耿弇的信中,把马援比作西域的小商小贩,“伏波类西域贾胡,至一处辄止。”其实这正是马援勇猛背后的稳重与谨慎。马援一路连战连捷,一直打到下隽,已经逼近到武陵蛮的心脏地带。6 s* j  Z; [$ M/ B6 y
  此时在马援面临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穿越壶头山,这条线路的优点是路程短,但是山岭陡峻,丛林密布,水流湍急;第二条线路是绕行充县,先剿灭充县一带的蛮夷军队,这条线路相对安全,便于大军穿行,但是路途遥远,使得大军的后勤补给十分困难。
* W& A* P3 x& Z  
" T1 A8 l5 U* R" ^- j) b  在选择进军的线路上,马援与耿舒的意见相左,耿舒建议走充县这一线路,而马援则认为绕行远路,既耗时间,又耗粮草,不如穿越壶头山,直插向蛮夷的咽喉地带,只要蛮夷的主力被击破,充县的敌军将土崩瓦解。
' s, b5 I1 p8 a- W# |  t  由于马援与耿舒相持不下,只好将两种方案呈报洛阳政府,请求皇帝的裁决。深谙兵略的光武帝刘秀显然支持马援的方案,于是四万大军开始了一次艰难的行军。  s! |- u- w+ C( }6 K( q) z
  武陵蛮深知壶头山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一旦壶头山被马援兵团占据,那么蛮族主力将被困死在山间地带,所以派出重兵据险而守。壶头山战役战得十分艰难,加之南方河流进入汛期,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汉军的水师军舰无法顺利沿河发动攻击。炎热的天气使得传染病迅速蔓延,汉军的许多士兵都得病,主帅马援也不幸身染疫疾。/ J) y/ l8 s; D
  马援将指挥部设在河岸岩石凿开的洞穴里,以避热腾腾的暑气。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身体的免疫力差了许多,但是马援还是忍着病痛的折磨,拖着羸弱之躯,走出洞口,观察敌情,坚持指挥大军作战。马援顽强的意志力令左右侍卫感动不已,无不为之流涕,马援就是以这种精神感染与鼓励战士们奋勇作战。
! d2 W7 x$ S2 K  
. y: |$ D4 T' E) `7 {& w  但是马援毕竟是人不是神,他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恶化,终于他倒下了,再也爬不起来了,他的双眼依然是炯炯有神,目光仍然那么坚毅,但他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他没有后悔,坦然接受。是啊,为国家而战死在沙场上,不正是自己的夙愿吗?死亡是生命的组成部分,能够以自己选择的方式平静走向死亡,不也是人生最后的幸福吗?
7 M2 O" F& v' G  Z, _8 s# a8 N% ^  马援合上双眼,仙然而逝,时年六十三岁。这位伟大的将领,生前为国家南征北战,建立不朽的功业,身后他“马革裹尸”的信念,成为这个国家千百年来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武士精神的象征与符号。
. P5 }2 J+ H* F  
9 ?! U  b5 x0 c# n8 N  在马援弥留之际,他没有想到,此时一个巨大的阴谋正悄悄地酝酿着。南征兵团副将耿舒通过其兄长耿弇,将军队受疫疾传染而陷于困境的责任统统推到马援身上,而此时,与马援有过节的梁松也趁机在光武帝面前进谗言,诬陷马援。英明一世的光武帝刘秀竟然也头脑发昏,勃然大怒,撤销马援的侯爵位,此时马援病故,对这一切不得而知。然而刘秀仍然下令深查,其实这都是些莫须有的罪名,后赖马援旧交朱勃上书,力陈马援的功绩,此事方才告一段落。
8 g- L+ Z7 ~, m$ v0 }, F: ~+ M  马援之死,并没有影响到战争的结局。马援的战略,最后证明是正确的,虽然汉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人数超过两万人,绝大多数是死于疫疾。但是汉军占据壶头山之后,蛮族战士在汉军的围困之下,缺乏粮食,既饥饿,又疲惫。战役的最后阶段,双方比的是意志力,哪一方的意志力更胜一筹,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7 ^( n& \2 I
  
& p$ @& Z# p' w  i9 Q  作为副将的耿舒在陷害马援上颇有本事,汉军最后的胜利,并不是他的功劳,而是马援兵团的监军宗均,宗均对诸位将领说:“现在我们伤亡很重,而敌军也处在崩溃的边缘,于今之计,不如我们假传圣旨,招抚他们,各位以为如何?”又是一次假传圣旨,所有的将领都不敢吭声。
6 J" [% l! X7 A3 Y0 ^  宗均对将领们说:“忠臣在外,只要有利于国家安定的,必要时可以独断专行。”于是他象前辈冯奉世、陈汤那样,命令兵团司马吕种,带着一纸假圣旨,进入蛮族军营内,向蛮人宣扬政府的恩德与信誉,汉军主力则森然有序地在蛮人营地前列阵,以示兵威。( z' x, ~  W/ e1 P: h
  已经疲惫不堪的蛮族人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最后主和派占了上风,刺杀了主战派的首领,接受宗均的招抚。这次规模浩大的南方叛乱,终于在马援去世后数月,完全平定。宗均以最后的胜利,为马援的戎马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07: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90)( v% G8 h4 D. _9 Y9 k8 L* {0 m
  
# @/ q2 o8 {( D5 {( p8 U6 x  三、再战匈奴
- d( V* Z/ k% \7 r; k  . p9 ^( V! w! s* \, f: s0 q
  公元46年的大饥荒与公元48年的南北两部分裂,使得刚刚中兴的匈奴汗国迅速走向衰弱。南匈奴归附东汉政府,东汉帝国的主要敌人是北匈奴,由于光武帝奉行休生养息的政策,疗治国家所受的战争创伤,拒绝大举发兵打击北匈奴。- _6 X/ f. \/ o- r, W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光武帝刘秀去世,太子刘庄继位,史称“汉明帝”,明帝刘庄在两汉史中,也算得上是比较有作为的君王,基本上延续光武帝的政策,内政修明,是东汉王朝的一段黄金时代。) N$ H4 `( F5 w$ z% `6 o
  北匈奴对东汉边境仍时常骚扰,虽然北匈奴的实力走向衰弱,但仍然是中国边境威胁最大的国家。永平七年(64年),北匈奴派出使者抵达洛阳,要求与东汉帝国开通边境贸易。明帝刘庄希望通过改善双边贸易,互利互惠,减少与北匈奴的军事冲突,于是答应了匈奴人的请求。
* p0 z' N  P& }! q2 V2 B3 V/ L: H6 w  东汉帝国与北匈奴便互通使者,开放边贸。; G" ?' A* n: ]3 a* b
  ( h( H$ e7 E" E
  第二年(永平八年,65年),东汉帝国派遣越骑司马郑众出使北匈奴。
: G9 w' t1 l# k9 {: ]8 @  郑众出塞时,经过南匈奴的居地,南匈奴的重臣须卜骨都侯派人前来迎接。细心的郑众看到南匈奴的官员神色慌张、魂不守舍,便本能地起了疑心,特地留下几个人暗中侦察,果然发现了一个大大的阴谋。% c0 f& V2 }7 E% v# [' Q1 G3 O
  原来须卜骨都侯得知东汉政府与北匈奴互派使节,大吃一惊,认为东汉政府靠不住,不如叛变,投降北匈奴,所以就秘密与北匈奴联系。然而就在这时,郑众的汉使团已经到达,他只有派人虚为应付,没想到被细心的郑众看破了。郑众派人在关隘处监视,抓到了须卜骨都侯派往北匈奴的使节。$ l- Q4 K( F  d: N; R
  郑众当即上书汉明帝:“政府应该派遣大将屯驻南匈奴的居地,以防止南、北匈奴之间的秘密往来。”汉明帝采纳了郑众的建议,在南匈奴居地附近设置了“度辽营”与“虎牙营”两个军事基地,以监视南匈奴。
9 \; }7 h1 n) O8 G3 o  
9 `; h' u" g" ^' p1 T6 G% i  郑众到了北匈奴的王庭,匈奴单于摆起大架子,要求郑众行叩拜礼,但是郑众坚决不从。单于大怒,下令将郑众关押起来,并且不提供水与火。此时正是三月,北方仍然非常寒冷,没有水尚且可以克服,要是晚上没有火温暖身子,很快便会冻僵了。
2 _# E5 J& \  o3 V4 i1 Z  单于用意很明显,就是要逼迫郑众向自己屈膝。此时寒风呼啸,冻彻全身,郑众表现得异常坚强勇敢,他拔出佩刀,向看押他的匈奴士兵说:“我乃是堂堂汉使,如果你们如此非法拘押我,我宁可自杀也不愿受辱。”匈奴士兵听了一慌,赶忙向单于禀报,单于听罢心头一震,感叹道:“大汉的使节都是如此的刚强啊。”
- K- z$ v: D( \0 `+ i  S  郑众是第一位出使北匈奴的东汉使节,匈奴单于刚与东汉政府达成双边贸易的协定,如果此时汉使暴死在匈奴,这对匈奴也很不利。单于沉吟半晌,才徐徐说道:“把人放了吧。”) F9 t$ k) t- W+ _3 U6 q. h- W
  
/ X( o5 @2 L1 t% Q  回到洛阳后,郑众向汉明帝刘庄汇报了出使匈奴的成果,但并没有说出他在匈奴宁死不受辱的英雄之举。
: c8 j; U4 k4 m$ R, G2 K  同年十月,汉明帝刘庄准备派遣使者第二次出使匈奴。郑众上书反对,他在奏章中说:“北匈奴之所以要汉帝国派遣使者,是为了离间汉帝国与南匈奴的关系,并且借此更好地控制西域三十六国。现在北匈奴在西域诸国大搞宣传,声称要与汉帝国和亲,这使西域中想要摆脱匈奴、归附汉室的国家深感绝望。如此一来,南匈奴将人心动摇,南匈奴久居汉地,对帝国的山川地势了如指掌,一旦产生反叛之心,将是帝国的心腹之患。”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9: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91). `  ^4 m9 m  J# O! e) ^/ x
  
3 g0 m" v4 ?; ]* g3 C  汉明帝一心想以外交手段来羁縻匈奴,不仅不听郑众的劝谏,反倒让郑众第二次出使匈奴。郑众很不服气,再次上书:“臣前奉旨出使匈奴,不拜匈奴单于,结果单于派兵扣押臣,今日再度出使,必定再次受辱,臣诚不忍手持汉节向匈奴人叩拜,这有损大汉之强。”明帝仍然听不进去,郑众没有办法,只好动身启程,但半路上仍然继续上书明帝,据理力争。
& F+ {5 C- n' ^% K7 t" Q% K  明帝大怒,下令召回郑众,投入监狱中。5 C# S( ]2 c$ c/ v. M# F
  过了一段时间遇上大赦,郑众被释放返回家乡。后来明帝才从前来洛阳的北匈奴人口中得知郑众在出使西域时,宁死不向单于叩拜的英雄之举,明帝听罢咨嗟不已,差人打听郑众的下落,召回朝内,担任军司马一职。- R/ B( K9 Q9 x7 n6 Q! K" V
  8 j6 e9 G4 _7 |1 q
  汉匈两国恢复了边关贸易,但边境上的军事冲突始终存在。匈奴骑兵入寇帝国的北疆的事件时有发生,以致于帝国北部边关白天都必须要紧闭城门,以防止匈奴骑兵的偷袭。
) F0 E# W! @7 Q  明帝时代,由于多年的和平局面,使得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大大增强,此时的东汉帝国,已经逐渐恢复到西汉时代的强盛时的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北伐匈奴的呼声越来越高。4 Q7 y1 E/ @& U6 O  f# h
  永平十五年(72年),主战派人士耿秉屡屡上书皇帝,请求发动北伐匈奴之役,以保护北疆的安全。耿秉在上书中提出自己的战略计划:“应当先出击白山(天山),控制伊吾,击破车师,然后与乌孙等国互相使节,以斩断匈奴人的右臂;在伊吾地区,驻有匈奴的南呼衍兵团,如果击破之,就等于折断匈奴人的左角;断匈奴右臂,复折其左角,然后就可以对匈奴本土发动正面攻击了。”
+ S4 T. W8 S3 W; z3 f) t- w) W0 }7 B  耿秉的上书得到了皇帝刘庄的认同与支持。东汉建国以来,政府一直对北匈奴的侵略持忍耐的态度,现在是到了反击的时候了。$ W/ e, F+ w7 }& Y: I
  8 |! D* v' y3 W! [
  雄厚的国力保证了这次北伐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到了次年(永平十六年,73年)春天,四路北伐大军已经集结完毕。二月,北伐匈奴之战开始了。9 x7 d4 @, c. D3 }
  大军兵分四路:
: N* s, \/ M% y, {4 Y# y; o) Y  第一路由奉车都尉窦固任总司令,耿忠为副将,率酒泉、敦煌、张掖三郡的卫戍部队以及卢水羌部落等胡人战士,共计一万二千人,从酒泉出发,目标是直指天山,歼灭匈奴在西域的军事力量。
3 y& F& z( L0 J, v" [) b2 x  第二路由驸马都尉耿秉为总司令,骑都尉秦彭为副将,率武威、陇西、天水所招募的壮勇以及羌胡军队,共计一万人,从张掖居延要塞出发,目标是匈奴本土的匈林王部。5 c0 d9 X+ H8 `& H  }" F* B! {
  第三路由骑都尉来苗任总司令,护乌桓校尉文穆为副将,率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七郡的卫戍部队,以及乌桓、鲜卑部落的军队,共计一万一千人,目标是进攻匈奴的东部。  E5 X. P' k) I# f1 z2 \
  第四路由太仆祭肜担任总司令,度辽将军吴棠为副手,率领南匈奴的骑兵以及河东、西河羌胡部落的骑兵共计一万一千人,出高阙,越过阴山山脉,向匈奴中部发动攻势。& M+ d* X7 b* ^+ |& F
  总计四万五千人的大军兵分四路,攻击匈奴。在数千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这点兵力显然太少了,而且过于分散,这似乎可以解理为此次进攻,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是为日后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作一次演习。
 楼主| 发表于 2008-2-26 12: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92)" Q; s$ r7 a  l# r6 A+ r
  ' n+ X1 Z5 q4 k
  窦固兵团的作战任务最为重要,要击败彻底击败匈奴,必须首先斩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这就是当年张骞提出的“断匈奴右臂”计划,自从王莽时代,汉军兵败西域后,西域基本上就脱离了中国,现在是重新与西域交通的时侯了。8 b3 v4 A  R2 j* m/ z$ U
  北匈奴在西域的军事力量主要是南呼衍王的军队,其据点主要是伊吾卢城(新疆哈密),窦固兵团进至天山,与南呼衍王的匈奴军队遭遇,汉军个个磨拳擦掌,无比的兴奋。天山的雪峰在望,山麓一片绿草,景致虽美,只是此时紧张与兴奋的心情代替了赏心悦目的美景,两支铁军在这里碰撞。
- M$ o: Y5 X2 C# y5 r) A& Q  狭路相逢勇者胜,窦固兵团是四路远征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因为其战士是来自河西诸郡的强汉正规军团,纪律严明,配置的武器先进。一时间,天山脚下,杀声震天,剑影刀光之下,杀气腾腾,骑兵一阵混战,人仰马翻,不时又从天空飘起箭雨,如恐怖之死神张牙舞爪地扑向敌人。匈奴骑兵顶不住了,在战场上遗弃千余具战士的尸体后,狼狈逃窜。
0 y( A" T( N: [, `9 j  窦固兵团奋勇直追,一直追击到蒲类海(新疆巴里坤湖),占领匈奴在西域的老巢伊吾卢城。窦固兵团圆满地实现了耿秉所提出的折断匈奴左角(南呼衍兵团)的计划,在伊吾卢城设宜禾都尉,留下一部分士兵在此进行屯垦。
/ W6 ?& |$ K4 }1 P& @  与所取得的战绩相比,窦固做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他派遣假司马班超出使西域诸国,从而使班超这位旷世伟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最终完成了令后世无法望其项背的宏伟事业,为了详述班定远在西域奇迹般的壮举,特专置一章,此处暂且从略。
& ]% w) v) F* Q4 b. ~  
+ s! R! u0 A0 _6 k/ J. d  再来看看其他三路大军北伐匈奴的战况。
: K3 k3 y: R7 T  耿秉、秦彭这一路大军,横穿大漠六百余里,寻歼匈奴匈林王部,但是匈奴人逃得远远的,耿秉追击到三木楼山,一路上没有遇上什么敌人,最后无功而返。8 g% G# W' E1 @2 ^+ N
  来苗、文穆的北伐兵团也遇到与耿秉相同的问题,深入匈奴境内,却找不到打击的目标,最后深入到匈河,也同样空手而归。% g, ~: Z3 S% I% E
  与耿秉、来苗相比,祭肜显得十分不幸。祭肜兵团的主力基本是羌胡骑兵与南匈奴的骑兵,而南匈奴的军队由其左贤王统率,此人与祭肜合不来,所以一路上两人不免磕磕碰碰,时常发生冲突。祭肜渴望立功于匈奴境内,兵团一直深入匈奴境内九百里,抵达一座小山,南匈奴左贤王不想继续进军了,所以便向祭肜撒谎,声称这里就是涿邪山(蒙古古尔班察汗山),这是预定到达的目的地。既然到了目的地,又没有发现北匈奴人的影子,祭肜非常失望,只好班师回国了。
7 p1 `, c( Z- B% K  没想到,一场灾难从天而降。
, a1 @2 V* v2 Z6 P  
2 t/ p+ B7 j" Z0 v! i  祭肜与副将吴棠两人被举报并没有到达涿邪山,因此被政府下令调查,以“逗留畏懦”为罪名,关押进监狱。这件事本来祭肜并不应承担责任,因为他被南匈奴的左贤王骗了,调查清楚后,祭肜与吴棠被释放出监狱。然而出狱后不久,祭肜为这次劳师远征,却无尺寸之功而深感羞愧,竟然在几天后,心情郁闷,吐血而亡。5 R: l0 m6 c" ~$ q
  这是帝国一大损失!/ S. U2 h; s3 \* L2 r9 Q
  前文曾提及,在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年)时,祭肜曾以数千人马大破鲜卑一万骑兵,斩杀鲜卑五千余人。祭肜是东汉初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最杰出的守疆大吏,其成就堪比马援,故借此处补述祭肜的伟大的事业。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2: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93)
# V6 U+ U8 U, v" F& W" f/ r  6 z; _" f% i# u! z! P5 q
  祭肜是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几乎是无可挑剔的男人。首先,他一表人材,是美男子、大帅哥,《后汉书》对他的描述是“体貌绝众”;再者,他不是管看不管用的,他身强力壮,武艺惊人,史书记载是“有勇力,能贯三百斤弓”;他不仅是充满男子气概的帅哥,而且是个修养极高的人,史书的说法是“为人质厚重毅”,而且是“有权略”。这是相当完美的一个人。
3 A/ s$ Z( q2 U/ F6 I8 G  祭肜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国家重臣,在担任地方小官时,祭肜便表现出杰出的治理才华,史书载:“视事五岁,县无盗贼,课为第一。”在全国地方官吏考核中,被评为第一名。祭肜的才华得到了光武帝的刮目相看,当时中国的北方边塞面临着匈奴、鲜卑、乌桓等强敌的频频入侵,光武帝委任祭肜为辽东太守(建武十七年,41年)。
, x6 h( `% D2 R& T  祭肜走马上任之后,马上着手战备,训练士卒,加强辽东的防卫。鲜卑、乌桓的骑兵时不时就前来侵掠,每次祭肜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屡击破鲜卑与乌桓的骑兵,他的勇名远扬,特别是建武二十一年大破鲜卑一战,使鲜卑、乌桓等部落,无人不晓得祭肜的威名,此后鲜卑人不敢近塞。2 J$ q  u* k8 Z/ E$ V9 C6 g
  : c% l: g! V; Z! ]
  祭肜不仅善于打仗,而且精于谋略。由于匈奴、鲜卑、乌桓三大势力对北方边境为患极深,祭肜决心招降鲜卑部落。建武二十五年(49年),祭肜用金银财宝诱降鲜卑大都护偏何,偏何率领他的部落前来归降,表示愿意为东汉政府效力。祭肜对偏何说:“你愿意为汉政府效力,那么得先立个功,你先把队伍带回去,向匈奴人发动进攻,把匈奴人的人头送到这里,这样我才相信你的诚意。”鲜卑首领偏何拍拍胸脯说:“这没有问题,我会证明的。”5 z) ?+ v4 q) b
  偏何率鲜卑军队猛攻匈奴的左伊秩訾部,杀死匈奴人二千余人,持着首级到祭肜处邀功,祭肜也慷慨地赏赐了偏何,此后,鲜卑的骑兵每年都向匈奴发动进攻,成为匈奴力量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辽东郡在祭肜的主政下,居然由一个外患的重灾区变为一方安定的乐土,鲜卑与乌桓相续来归附。祭肜招抚这些蛮族部落,是非常有办法的,他恩威并重,对待蛮族人不欺骗、不歧视,信守承诺;因为这些蛮族部落都与祭肜打过仗,交过手,深知此人的勇悍,所以对他既畏惧又热爱。! F2 y) q2 u9 V! p, w+ [6 r
  后来,赤山的乌桓部落经常侵犯上谷郡,成为上谷郡的一大外患,上谷郡政府无法遏制赤山乌桓的侵掠,不知所措。明帝永平元年(58年),作为辽东太守的祭肜采取以夷制夷的战略,使用偏何的鲜卑军团,对赤山乌桓部落发动围剿,毕竟是游牧部落对游牧部落,鲜卑军团对乌桓的战术也了如指掌,在祭肜的协助下,鲜卑军团大破赤山乌桓,斩杀其首领。
2 O4 ?" b9 C$ A, p; ~+ C  经此一战,祭肜的威名传遍中国的北方边界,西起武威,东至玄菟,塞外的各蛮夷部落,无一不望风归附。- t% U9 ^9 v3 u! D( o; T. I, M  z
  
! R, ?. b1 \. b( G" c7 Z  从建武十七年(41年)到永平十二年(69年),祭肜在辽东太守一职上任期达二十八年之久,为国家边疆的安定做出巨大的贡献。祭肜为官极为清廉,在对待鲜卑、乌桓等民族上,公允持平,深得蛮族人的信赖。之后迁入朝内为太仆,在太仆一职上担任四年。恰好明帝准备北伐匈奴,因祭肜在外夷事务上的杰出成就以及其出色的军事才能,被任命为北伐中路兵团的总司令,这路兵团是清一色的外籍兵团,包括羌胡、南匈奴的骑兵。祭肜虽然名震天下,但是他在羌胡与南匈奴人中缺乏根基,加上南匈奴出征的统帅左贤王又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致使祭肜在北伐一役中,颗粒无收,又被人陷害入监狱,遂使一代名将,愧愤交加,竟然吐血而亡。* E6 u0 ~) C" e2 c$ U. z
  鲜卑人与乌桓人受祭肜的恩惠最多,对他极其敬重,祭肜身亡的消息传到鲜卑与乌桓时,鲜卑人与乌桓人无不震惊哀痛。往后,鲜卑与乌桓的使者每次到进京朝见皇帝时,经常前往祭肜的墓地拜谒,每次都仰天号泣,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而悲恸。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1: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94)
& v; d. e6 [; J% J  0 N1 t( M* t6 z% P5 p3 Y
  三路进攻匈奴本土的汉军都无功而返。中国向匈奴发出宣战的信号,不甘示弱的北匈奴很快便以牙以牙,当北伐军撤回国内后,北匈奴的骑兵很快便抵达中国边境,向云中郡发动猛攻,云中太守廉范率领云中郡的守兵坚守城池,廉范的爷爷就是王莽一朝重要的将领廉丹。
5 w# H. D3 n# P  ?5 I! N  匈奴人多势众,但是几天强攻下来,汉军的城池仍然固若金汤,但是时间如果拖得越长,对人数居于劣势的守军越不利。怎么办呢?0 f$ q  }7 B+ f# g
  廉范来回踱步,时近黄昏,天色渐渐地暗下来,这个晚上月光很弱,满天星辰,廉范突然灵机一动,计上心头。* |: S  ^: K( G  K8 s7 b: y# \5 o
  他命令每位士兵自制两把十字架,干什么呢?当然不是拜耶稣,也不是用来向上帝祈祷的,而是让士兵把十字架的三个端头点燃,左右手各持一把十字架,相当于持六支火炬,这样在军营中来回行走。匈奴人远远看到城内火光闪闪,忙派人登高瞭望,哇,哪来那么多的士兵啊?其实黑暗中匈奴人怎么看得到人呢,只不过看到闪动的火簇,移动着的火簇那么多,便理所当然以为汉军有大批的援军已经入城,估算过去,大约有守城士兵的五倍之多啊。8 I) T/ E3 p  F
  廉范这个计谋得逞了,匈奴人果然中计,误以为汉军得到大量的补充。匈奴首领一想,这仗没法打了,还是连夜通知各部队收拾行装,准备次日清晨便撤退。廉范发现了匈奴营地中的异动,准确地判断出匈奴人要撤军了,这是敌人防备最为疏漏的时候,必须要抓住这个时机,果断出击。
# _! m- K9 v0 V5 T" O' q  凌晨,无心恋战的匈奴人还没来得及撤退,廉范便率兵出击,匈奴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场被斩杀数百人,而且匈奴人压根搞不清廉范的部队有多少人,匈奴的阵营乱得跟一锅粥似的,大家抢着马匹就逃,马匹横冲直撞,来不及上马的人被撞得掀倒在地,继而被后面的无数马匹从身上践踏而过。被马匹马车践踏而死的匈奴人,超过一千人。
3 s- S+ A4 q& }* v0 Q" d! Q0 }  这次失利,使匈奴人明白不是汉军的对手,再也不敢觊觎云中郡。* R4 S; r. l! x5 w2 ~5 ]& v
  : N1 z( b7 E) V. H2 ?/ T
  第二年(永平十七年,74年),东汉帝国第二次出师西域,这次作战任务有两个:其一,清除匈奴在西域的残余兵团;第二,占领西域的咽喉之地车师国。. _, {4 C) q- B0 f
  奉车都尉窦固担任远征军总司令,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为副将,从敦煌郡的昆仑要塞出发,全军共有一万四千名骑兵。在前一年的西域会战中,窦固军团击溃匈奴南呼衍王的军队,占领了伊吾卢城,匈奴的残军撤退到天山。
1 u8 f, J) E; k+ C  s* V  远征军进军到蒲类海附近,搜寻匈奴残军,两军在天山脚下再度会战,汉军神勇无比,大破匈奴人。然而,在夺取车师的问题上,主帅窦固与副将耿秉意见不统一。自从西汉时代,郑吉击车师,车师国一分为二,分别为车师前国与车师后国,东汉建国后,由于光武帝刘秀对经营西域持消极的态度,车师国重新投靠匈奴人,东汉政府要重新经营西域,必先夺车师。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12: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95)- z9 B- Q$ n& I5 u1 c5 |
  
& n/ c5 i, U+ G9 H  当时窦固军团的位置,距离车师前国与车师后国大体路程相当,窦固力主打车师前国,因为车师后国在天山北侧,时值冬季,翻山越岭会深受严寒之苦,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但是耿秉力主打车师后国,原因是车师前王是车师后王的儿子,如果老子投降了,儿子就会跟着投降,虽然车师后国比较难打,但是却可以取得一箭双雕的奇效。* u& K0 _3 {" W5 m1 F* H  @3 Q
  窦固正在犹豫不决之际,耿秉奋身而起,慨然说道:“请准许我来打先锋。”说罢翻身上马,率领前锋部队向北进发。窦固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不得已,只得命令大军在后跟随,兵锋直指车师后国。一路上耿秉行进在最前头,翻山越岭,挑战冰雪、寒冷与饥饿,终于抵达车师后国,车师军队匆匆应战,耿秉大破车师,斩获数千人,并且缴获马、牛等牲畜十余万头。
: L6 V5 v* \2 c  车师后王安得大惊失色,心知抵抗只是徒然,以车师这样的小国想要抵挡汉军的强大力量,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只有投降一条路,车师后王安得打开城门,带领数百人,准备向耿秉投降。谁知此时节外生枝,窦固军团司马苏安,想要拍上司窦固的马屁,便差人前往告戒车师后王,要他不得向耿秉投降,而必须向窦固投降。车师后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又躲进城内,只派手下的大将向耿秉投降。
# X3 E7 n+ G- }& P( }  耿秉大怒,马上披甲上马,带领精锐的骑兵急驰到窦固的军营,入见窦固,对主帅窦固说:“车师后王准备要投降,至今没有亲自出降,请准许末将前往,将车师王枭首示众。”窦固听罢大吃一惊,急忙阻止道:“不能这样,会坏大事的。”耿秉厉声道:“受降如受敌,现在车师王已是战败之敌,只能无条件地投降。”说罢率领精锐骑兵,扬长而去。
: y3 f( Z7 N. A4 k  耿秉摆出了强攻的架势,派人前往车师后国的都城,向车师后王安得下达最后通谍:如果不马上出门投降,必攻破城池!车师后王吓得六神无主,慌忙出城脱帽跪地,抱着马足,恭迎耿秉的大军,耿秉昂然接受车师后王的投降。9 t* S9 o1 `5 _
  果然不出耿秉所料,车师后国一投降,车师前国紧接着宣布脱离匈奴,归附东汉政府。
- B9 y1 u1 j( U6 O  
8 |/ h- M- \: `5 z+ ?) M  @  这次奇袭的成功,使耿秉威震西域。
& b( ]: f9 A+ C" ]) K  耿秉是名臣之后,其父耿国,在光武一朝曾担任黄门侍郎、射声校尉、驸马都尉等职,耿秉子承父业,是个文武双全的名将。耿秉体魄强健,腰带八围,是个彪形大汉,但不仅仅是赳赳武夫,他博闻强记,精通《司马兵法》,富有韬略,乃是将帅之才。
) c3 Q# Y; Z2 u7 ?- ~  耿秉是东汉最坚决的主战派,正是他锲而不舍地努力,才使明帝下定决心北伐匈奴,而且他几乎全程参加了对匈奴的重要会战,是汉军的灵魂人物。6 |8 i8 ^- m8 i4 W2 v
  耿秉大破车师之后,打通了西域的交通线。
: g! N0 B! X3 s/ {  东汉政府恢复了西域都护与戊己校尉。西域都护由陈睦担任;戊己校尉在汉史中,有时是一个校尉,有时是两个校尉,汉明帝时设置为两校尉,戊校尉由耿恭担任,驻屯于车师后国的金蒲城;己校尉由关宠担任,驻屯于车师前国的柳中城。
. a7 q3 o" b( J$ j  
- {8 H9 w. A4 |8 `# I( N, j  汉帝国再度介入西域,而此时,汉帝国在西域的根基十分脆弱,毕竟西域脱离汉政府已经达数十年久。人数不多的戊、己驻屯兵团,在窦固大军撤退之后,面临着匈奴人与西域敌对势力的严重威胁。% ~) _7 h- _' M  L, v
  东汉帝国的勇士们必须在四周虎窥狼视的极度恶劣条件下,坚守自己的据点,随时要准备投入战斗,随时准备牲牺,他们的使命就是保护汉帝国在西域的基地,只要撤退的集结号没有吹响,他们将誓死战斗到最后一人。9 Q9 n/ n5 @* b
  大汉帝国历史上最为惨烈悲壮的保卫战将拉开战幕!2 K8 v9 M; N, l
  帝国勇士们将在此地写下不朽的英雄史诗!
2 O. t7 h# k& n  以生命捍卫荣誉,以热血铸就传奇!
. v  X  w$ }. N/ I( U  请看下篇《喋血孤城》。
 楼主| 发表于 2008-3-1 11: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96)- l) R; s" P8 X$ f0 j7 M; M
  5 d  D- v" D; C! b% x
  第十章 勒马燕然
8 @- }- }- p5 j4 m# p  
- a! E8 Y$ w1 b  一、喋血孤城
# p. w5 l# Q/ q% A  
! R8 w4 _4 E! |7 N. p, n  窦固的大军在西域度过了一个寒冬,次年(75年),随着春天的来临,东汉皇帝一纸诏书,召回了窦固的大军。汉军在西域的军事力量,只有象征性的两支屯垦部队,分别由耿恭与关宠担任司令官的戊、已兵团,各有数百人马,还有一位耿恭与关宠的顶头上司、西域都护陈睦。
2 s; w: w: }" g; V  p2 |; ]; x  耿恭的兵团驻扎在天山北侧车师后国的金蒲城,关宠的兵团驻扎在天山南侧车师前国的柳中城。而在距离耿恭与关宠不远之处,数万名匈奴骑兵正集结在边境线上,犹如一群恶狼正虎视眈眈地盯着猎物,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着最佳的时机,他们很自信地认为只要狼群开始围剿,这群猎物将很快被利爪撕扯得粉碎。
' x+ Y) u( b1 l) M! k  窦固大军的马蹄声在二月渐去渐远,而匈奴人的铁骑在三月便越过边境线。两万名匈奴骑兵在左鹿蠡王的率领下,直逼车师后国。
7 ~* }8 p8 e7 v7 N9 [# J  
" m! U+ H! o; U. v  车师后王安得没有在匈奴人面前投降,虽然他明白自己显然不是匈奴人的对手,他亲率大军迎战匈奴骑兵,同时紧急向耿恭屯垦兵团发出求救信。耿恭兵团总共只有数百人,虽然与匈奴的二万骑兵相比,实在少得可怜,但耿恭还是派出三百人前往支援车师后王。
5 W6 ^) G  I2 E  P* G  三百名勇士出发了,但并没有到达前线,在半途中,遇到了大批匈奴骑兵,三百人奋勇作战,但是敌众我寡,最终全部战死,无一降者,无一被俘。汉军援军被歼灭,匈奴骑兵转而全力进攻车师后王,大破车师的军队,并阵斩后王安得。车师后国的局势急转直下,匈奴铁骑长驱直入,直奔耿恭所在的金蒲城。
) c0 |, @0 A0 z! Z# D  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耿恭的军队人数,仅仅知道戊、已兵团各有数百人的屯垦部队,数百人是具体是多少人呢?假设以上限来估算,就是九百人,耿恭派出救援车师后王的三百人全军覆没,他剩下的部队,不会超过六百人了。0 ?6 t7 X& \$ @! C. B
  不足六百人的小部队,能否顶得住匈奴二万骑兵的进攻,守得住金蒲城呢?- _! I- J5 R: _  g* @, Y, g3 A
  这是对耿恭意志与勇气的考验!
1 X- ~- m, u  s% g( z  
/ z; D( b6 j4 O) x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耿恭的身世。
$ S) w% i9 q6 T8 t$ e" `  耿氏家族在东汉初期可谓是群星闪耀,为东汉帝国的建立与崛起立下汗马功劳。耿恭的祖父耿况与其膝下六个儿子,全部成为东汉开国将领,他的六个儿子分别是:耿弇、耿舒、耿国、耿广、耿举、耿霸;其中耿弇更是成为东汉一代名将。
( O0 |( L! s7 U# m& Q5 p  耿恭的父亲耿广英年早逝,他成为一个孤儿,但他继承父业,勤奋好学,耿氏家族的武士精神深深地植入他的体内,他为人慷慨有义气,志向高远,足智多谋,不辱没先人的荣誉,史书中称他有“将帅之才”。# m, H$ z+ t: V( i. J7 x
  在打击匈奴之役中,耿氏家族居功甚伟,除了耿恭之外,他的堂弟耿秉(耿国之子)乃是汉军的灵魂人物,耿忠嗣(耿弇之子)、耿夔(耿国之子,耿秉之弟)都参加了西征军团与匈奴的天山之战,战功卓著。
( Q8 f; g, F7 d2 p! L$ ~. ?  此时,耿恭以数百人守金蒲城,面对匈奴两万骑兵,形势十分严峻,耿恭要以自己有死无生的武士精神,来捍卫家族的荣誉与大汉帝国的声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5 03:57 , Processed in 0.0472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