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赫日当中--大唐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0: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88)
! L8 B' N4 [3 I' J  ) L" v9 r) W% t  H; d* k" H8 z
  郭元振并不因此满足,他继续向朝廷提交一份报告,写道:“吐蕃百姓早就疲于徭役与征戍,早想跟我朝和亲,但论钦手握兵权,大权独揽,总是不同意。如果我们每年都派使者前往和亲,论钦陵要是每次都拒绝,吐蕃百姓必定会对论钦陵心怀怨恨,那么时间长了之后,就会使其上下离间猜忌,那么祸乱的爆发就不远了。”
1 n6 _9 _# I0 w& I" a   这份报告同样令武则天惊叹不已,这也为郭元振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郭元振是武则天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后面将继续说。0 r, Y/ c( _  Q  a8 e2 R
  
; }. a( Q' i4 t/ F$ x4 Y  不出郭元振的判断,三年后,吐蕃终于发生内乱。
* y5 n% O/ g& A; E  自从679年,吐蕃赞普器弩悉弄继位之后,论钦陵主持政局,到699年,已经过了二十年,当时年仅八岁的小赞普,现在已经成为二十八岁的青年,可是论钦陵还把持着政权。3 y3 o9 J1 }7 d; r$ _+ A) U: `
  除了论钦陵主掌朝政之外,论钦陵的几位兄弟也个个手握重兵,其中论赞婆驻军于青藏高原的东部,强臣压主,这当然令赞普器弩悉弄十分不满,而论钦陵雄才大略,经常一意孤行,也使其在朝中有不少潜在的敌人,器弩悉弄就秘密与这些大臣共同谋划,准备干掉论钦陵。
! U6 t: e# T% F5 E' S  论钦陵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他还跟往常一样,离开逻些城,前往吐蕃其他部落巡视。吐蕃赞普器弩悉弄深知论钦陵的势力庞大,他小心翼翼,只要稍有差错,不仅无法颠覆论钦陵,而且他的赞普宝座难保,所以器弩悉弄就假装出外打猎,暗中却密令自己的卫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都城中的论钦陵的亲信、党羽一网打尽,大开杀戒,诛杀二千余人。* z9 a! I9 {7 B% B9 T* @3 v
  论钦陵得讯后大惊。
9 ^* X2 [6 H2 M( o& \  此时赞普器弩悉弄急派使者前往召回论钦陵,但论钦陵拒绝,并且集合了一些队伍,准备与王军相抗衡。
" w0 o( V' O* p+ B5 h9 s( F: i, J9 S3 L  器弩悉弄亲自率领大军讨伐论钦陵,这些大军可都是是精锐之师。结果论钦陵那些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终于被王军击溃,论钦陵深知落入赞普之手,肯定没有好下场,枉自己英雄一世,居然落得如此下场,与其受辱而死,不如自行了断了,想到这里,他拔刀往自己身上就是一刀,血柱喷涌,这位一世雄杰命丧黄泉、魂归雪域矣。
* |" I) l- t. Z+ K5 _    ]9 l/ V8 a9 b9 |5 @% Z
  论钦陵的弟弟论赞婆在得知兄长自杀后,知道大势已去,率领自己所部一千余人,向大唐帝国投降,武则天派遣郭元振以及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领骑兵前往迎接论赞婆,并且封他为归德王。
* l6 V- ^: S" L1 i; _  \$ h& o( J  不久,论钦陵的儿子论弓仁,也率他所统领的吐谷浑部落七千余人来降,朝廷拜封他为左玉钤卫将军。
) w; ~+ K$ m( I8 ?* O  这次内乱,使得吐蕃国力元气大伤,损失了最重要的两位名将:论钦陵与论赞婆,而且也使得其控制下的一些吐谷浑部落乘机摆脱其统治,在论弓仁投降之后,吐谷浑又有一千四百帐落的部众向大唐投降。
# k% `) e% g3 G" ]" X9 T  武则天派娄师德为陇右诸军大使,专门负责安抚吐蕃来降的将领与官员。, Y! {% s$ C  d4 C2 f" d* k
  + Z& x  Y8 E& b/ ?, x
  大唐帝国频频收留吐蕃的降将,这令夺回大权的赞普器弩悉弄十分生气,决心要报复了一下。第二年(700年),吐蕃派遣大将麹莽布支率领数万大军入寇凉州,进围昌松。. e, H1 f! Z+ j
  此时负责掌握陇右军事的娄师德因病去世,改由唐休璟担任陇右诸军大使。
( b6 ~! k* @$ T" j- c! a3 {  唐休璟当年因策划收复安西四镇而名声大噪,成为大唐西疆的重要将领。他亲率数千人在洪源谷一带与吐蕃大军对峙,登上山峰远眺吐蕃阵营,只见吐蕃将士们都穿着崭新的军装,大约是为了与论钦陵时代有个区别吧,表面上很是威风。. Y3 p' L$ ]2 P: M' b5 f, J& c
  看到吐蕃军容整齐,唐军士兵有几分畏惧之心,唐休璟却心中有数,因为现在许多吐蕃将领投降过来,唐军对吐蕃军队的内情了解得十分详细,所以唐休璟笑着对诸将士说:“现在论钦陵已死,麹莽布支这个人,从来没有带过兵,并不知晓兵事。表面上吐蕃大军来势汹汹,象是精锐之师,其实容易对付的,今天,我就为诸君击破之。”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0: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89)
1 p, |: C; E( o  
: a+ U5 x* c/ c( y  唐军打破对峙局面,身披戎装的唐休璟一马当先,冲入敌阵,诸将士岂能不拼死以效命,遂全线进攻。麹莽布支果然是一名平庸的将领,连战连败,结果唐军节节逼进,六战六胜,歼灭吐蕃军队二千五百人,生擒两位裨将。
2 t7 ^; c9 b' }  洪源谷战役,唐休璟身先士卒,以数千人的劣势兵力,击退吐蕃数万大军,在帝国北方战场屡战屡败的背景下,这一仗的胜利,多少挽回点唐军的信心。' |0 P4 L  O( ^4 J9 k/ m& i9 L* e0 }" B
  7 ~8 x: w8 h( w2 l. Q0 x
  吐蕃在论钦陵死后,论赞婆等将领投降大唐之后,军事力量确实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并非一蹶不振,在与大唐的对峙中,吐蕃仍然是主动的,攻击性的一方,而大唐仍然是被动的、防御性的一方。
6 ^0 X3 n3 w" F; p2 [% j  当时凉州地界紧靠吐蕃,每当吐蕃东进时,凉州总是首当其冲。凉州地处河西走廊,这是一个狭长的地带,南北宽度只有四百里,北有突厥,南有吐蕃,经常受到二者的袭扰,而一旦凉州被攻陷,就意味着大唐帝国通向西域的通道将被切断,所以凉州的防御成为重中之重。) x# |8 a0 j& j1 x- M& k
  鉴于凉州防卫的重要性,701年,朝廷将最杰出的战略家郭元振调任凉州都督,兼陇右诸军大使。- U# o% ^$ {6 N9 ^/ U
  郭元振一到任后,马上大刀阔斧地调整凉州的防御,在南部与吐蕃相邻的硖口修筑和戎城,作为抗御吐蕃的重要堡垒;在北部与突厥相邻的沙漠戈壁地带,设置一军营,称为白亭军,扼守要冲之地,这两处防御工事,使得凉州地界向南、向北拓展了一千五百平方里。郭元振不仅在军事上有一套,在经济上也有一套,他在凉州界内屯田。以前凉州由于战火不断,所以粮食奇贵无比,一斛粟要数千钱,在屯田的功效显现之后,粮价大幅下跌,郭元振又利用此机会,大量购入粮食,使得屯积的粮食,足够凉州军队用上数十年。
. Z  C( H# A9 E2 ?& T  在郭元振的努力下,凉州成为一座坚强的前线堡垒,有力地保卫帝国的西疆。
9 K, @3 h. n) q% A6 P. y! p  
! I7 L3 ~- f9 f5 Y+ T% ~/ u" a5 u  缺少论钦陵的吐蕃,现在实力不足以向东扩张,更严重的是,吐蕃的南部部落纷纷叛变,吐蕃面临极为严峻的局面。所以赞普器弩悉弄决定与大唐和解,便于702年派使者论弥萨出使长安。% G+ B* ?" R% v' Z8 g  N" f. a
  吐蕃要求和谈,武则天着实喘了一口大气。
: K4 w$ g$ b" N  女皇在麟德殿宴请论弥萨。当时宴会上的官员,还有前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唐休璟,唐休璟在洪源谷战役中,对吐蕃六战六捷,功勋赫赫,被调往朝廷任职,而由郭元振接任。论弥萨一边吃饭喝酒,一边屡屡抬头偷看唐休璟,武则天便问道:“你吃饭时老看唐休璟干嘛呢?”
, y8 v' T6 e: t2 d9 Z  论弥萨这个人也颇有可爱一面,他答道:“洪源谷一战,这位将军真是神勇无敌,好生令人钦佩,所以我想认识一下。”/ ~$ C- G9 h4 w  R% j' ]& H
  武则天听了之后很是得意,便把唐休璟提拔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妆右金吾卫大将军,一人而身兼两个大将军的头衔,唐休璟可真是风光无比。
; _8 P: q* ?, ^. u; Y  F  唐休璟这个人很了不起,他历任营州曹户参军、丰州司马、安西副都护、西州都督等军职,可以说万里北疆,从东到西他都曾经呆过,所以东起海边,西到安西四镇,所有的山川要害之地,他都烂熟于心。武则天对唐休璟说:“恨用卿晚”,还曾当着一大批大臣的面说:“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因为唐休璟杰出的军事才华,703年,武则天再次提拔他为夏官尚书,即兵部尚书。8 P% ?; Y: B, N1 W
  
  i( h3 H2 m$ e' v9 b* b. u: Q  对于吐蕃来说,论钦陵的时代已经终结,但是吐蕃的内乱却没有停止,南方叛变越演越烈,器弩悉弄亲自率军前往镇压,但是在征战途中,器弩悉弄却病逝于军中。
& D+ s. s& B& o4 ]' X$ j2 d& |  这一年器弩悉弄三十二岁,英年早逝,留下一些年级尚幼的儿子们,结果围绕最高的王位,各派势力为争夺更大权力,又卷入王位的争夺中,这些年幼的王子们成为大臣们斗争的法宝,最后年仅七岁的弃隶蹜赞被拥立为新的赞普。( Q) o; ]: k9 G( T1 S$ d' Y
  一连串的内乱,使吐蕃国力大损,在以后一段长期间内,不能形成对大唐帝国的威胁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90)
6 \9 Z. h; ]8 n$ M: ^# f( p: C  - y! |) V: L  S4 w( q1 b
  七、亡羊补牢& ^! c  H+ L+ V1 V6 \5 p4 _- N
  " F4 ?. U9 S  Y1 @) D, H
  当吐蕃由于内乱而走向式微之时,北方的后突厥却如日中天。
; |! I  h7 n, w; x6 {  698年突厥对河北的大劫掠,是大唐帝国立国以来最大的耻辱,同时也暴露出唐军的许多弱点。第二年,朝廷下令在河南、河北组建两支武骑团,增强了唐军的机动作战能力,以防备突厥骑兵来无影去无踪的袭击。
( V0 y6 t: M. |2 j  此时突厥与大唐的对峙已经形成,武则天政府无力发动对突厥的征伐,只是采取守势。而对于复国不久的突厥,其首要任务也不是同大唐帝国对抗,而是要恢复其昔日庞大的国土。3 e$ @$ E- K5 O+ Z/ p* E
  在降服契丹、奚等东部部落之后,突厥汗国全力向北、向西扩张。
% z7 k1 x5 u3 V6 }( e( M; ^  此时北方的铁勒族诸部落,大多抵挡不住突厥人的进攻,而向突厥归附,唐朝在漠北漠南所设立的羁縻都督府,几乎全都落入突厥之手。
( }6 R+ _/ j# f" j( r( {. i  默啜可汗雄心勃勃,全力向西扩张。
4 n& m9 w& i" m( }. ^7 |/ E% K3 a  
' M# I7 J* X- `% P) L" ~  突厥有一个传统,一直视西突厥部落为死敌,所以向西扩张是默啜可汗的不二选择。' j. A& m* H6 W. R- p% i
  699年,默啜可汗将其儿子阿史那匐俱封为小可汗,拥有四万军队,其势力扩张到了西突厥的处木昆部落,因为阿史那匐俱小可汗大力向西开疆拓土,因而又被称为“拓西可汗”。
6 v* S. O0 g( D& I) [  除了立小可汗之外,默啜可汗还立其弟阿史那咄悉匐为左厢察,其侄儿阿史那默矩为右厢察,各自拥有二万名骑兵。此时默啜可汗的第二汗国控制的疆域,东西达一万里,拥有四十万的军队,已经傲然成为与中国相抗衡的军事大国。
  \9 ]9 ?5 w7 \" q5 n/ r( L  
1 }, z* T$ I' e% x5 b9 A1 Z  对于默啜可汗来说,虽然在与大唐的争锋中抢得先手,但是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唐帝国远未到瘦死的地步,所以默啜可汗将发展方向锁定在西北,对南部的唐帝国则采取骚扰的战略。
1 T5 \- S; y% b  自突厥第二汗国建立以来,突厥人便发现对付大唐帝国最有效的手段,便是打击帝国的牧区,掠夺唐帝国的战马,只要战马缺乏,大唐帝国便很难对北方发动有效的反击。因此在700年(武则天久视元年)底,突厥发动了一次旨在夺取战马的突击,袭击了陇右诸牧场,掠夺战马一万多匹,然后在唐军出动之前,便逃之夭夭。
' G+ D' i  Y' F( L$ s  突厥骑兵扰边对大唐帝国而言,是很头痛的一件事,因为骑兵来无影,去无踪,而且带有劫掠的性质,没有固定攻击的军事目标,所以飘忽不定,很难防守。701年八月,突厥骑兵又一次大举南下,对大唐边疆洗劫一番。武则天派安北大都护、相王李旦为天兵道元帅,准备出击,但是大军尚未开拔,突厥骑兵又一阵风似的撤走了。
& y; Q$ ~! G2 L, {8 e  ^6 P  4 A0 H- v- I: Y5 ^( p2 D2 O
  在东北战场,契丹人在归附突厥之后,也不时南下侵扰。
6 M0 D' t2 u7 j/ u. K2 B* E  700年,契丹的两位悍将李楷固与骆务整向大唐帝国投降。李楷固英勇善战,他有三项绝技:骑射、长矛、套绳,其中套绳的绝技出神入化,当年在硖石谷战役中,李楷固就是以套绳绝技生擒唐军将领张玄遇与麻仁节。骆务整是契丹最勇猛的战将之一,他曾参加过硖石谷战役,在赵州战役中,他率数千名契丹骑兵,居然令握有数十万大军的武懿宗不战而退,其悍勇可见一斑。
; ~' Z, y. l" V/ v8 K: A  在狄仁杰的保荐下,武则天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这两员契丹悍将转而为大唐帝国效力,多次出击契丹,最终平定帝国东北的契丹之患。
! }  ~! r  w  ~% b- v% x  帝国的北部威胁开始缓和。
0 y$ X5 c+ ^, [  " U: e9 ^, e. ^9 q  V8 a. w
  在经历一连串的军事失利后,武则天也想重振大唐的军事力量,在702,武则天下诏开设武举,这是一项在中国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制度。虽然从历史来看,历代名将出自武举者十分稀少,但毕竟为国家输送不少可用之材。
/ u5 B* ?) _4 ^: I/ s2 k$ f" p  武举考试分为七个项目,其中军事技能的考试有五项:定点靶射、步射、骑射、马枪与举重。8 ^2 D; J% @" G/ Y8 M! t
  定点靶射的规定距离为一百零五步,总共要射三十箭,射中内一环为上等,内二环为中等,内三环为下等。
6 l# X4 c$ ^5 r% f; ~* u% `$ x  步射以草人为箭靶,步射的要求比较高,因为这个考试有实战性,所以对射靶时间、动作要领都有规定。在规定时间命中草人,同时动作要领准确,则为上等;虽然射中,但时间、动作有偏差者为中等;射不中者为下等。
3 w, U  Z$ c# ?6 }" ]$ _1 p  骑射是在骑马行进过程中射靶,全中者为上等,部分射中为中等,全不中者为下等,所用的弓较定点靶射为轻。- `6 g/ |( F  x7 w# Q; s
  马枪是在骑马行进中以枪击靶,标靶为三寸五分的小木板,中靶三次以上为上等,二次为中等,一次为下等。
" V3 q6 ~+ s  l, u3 ?3 k6 Z  举重,又称为翘关,举起一定重量的重物,能连举五次者为上等,五次以下则成绩递减。
+ L! X7 i8 ?4 J1 @$ ^& B  从这五项军事技能比赛来看,针对性很强,基本上是针对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而设。除了军事技能外,还要考察身材和言语,身材要槐梧壮硕(身高六尺以上为上等),言语表达应清晰准备、精神面貌焕发,因为武举乃是选择军官人才,必须要有领导气质。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0: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91)" h+ M$ j; P( N& x5 {- T
  , Z8 \# }. u6 r; D+ [
  虽然武举考试也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一个有益尝试,但是显然武则天还是没有反省二十多年来,大唐军队陷入低谷的最重要的原因。
0 F8 B, h0 k1 l4 a1 f$ E  那么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制度。4 g. c' c) k( N
  第一,军事将领的任免,完全以武则天好恶为标准。前期唐军往往以劣势兵力击败敌军的优势兵力,而在武则天时,武懿宗二十万大军面对几千人的契丹骑兵,竟然望风而逃;薛怀义一个假和尚,只是作为女皇帝的情人,居然也可以统领大军出征,徒让英雄寒心;武重规率四十五万战出征,竟然只会眼睁睁看突厥人在前面杀人放火,却不敢往前迈进一步。以上所举三位统帅,均是武则天的亲信,任人惟亲到这种地步,连丝毫的军事常识与常人的胆量都没有,这种军队能打胜仗吗?而象程务挺、黑齿常之这些有能力的将领,却一一被陷害处死,遂使军队高层乌烟瘴气,腐败不堪。
% q2 l. M& p+ X; M1 Q  第二,是军纪败坏。正是使用权贵担任统帅,使军纪败坏到了极点,对于这几位统帅久师无功,没有任何处罚;更恶劣的是,象武懿宗这种人,敌人来了只知道逃跑,敌人走了便残杀百姓,国家的军队不仅不能保护平民,反倒成为百姓的死敌,所以后来以武朝的名义募兵时,应募者寥寥,原因即在此。
: P7 t7 [; F3 b  y2 N  第三,是政治上的原因,在武则天时代,酷吏横行、严刑峻法、告密成风、冤狱遍地、人权凋零,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实在难有勇于任事的人,人人自危,遂宁愿唾面自干,以求自保,社会正气受到严重摧残,这些无不使国人困惑而迷惘,这些都是使士气衰竭的重要原因。  p& R' W  Z$ T7 h
  + E0 N2 f+ J/ o+ @# o! s- W/ f
  武则天力图亡羊补牢,但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收效甚微。7 {7 h! S1 |& e; o$ s
  与其同时,突厥在702年春季又发动一次攻势,南下攻掠盐州、夏州,并于三月攻破石岭防线,直逼并州。
5 j5 [0 p( K) z: u/ h3 {1 J# k  面对突厥人咄咄逼人的进攻,朝廷根本无力发动反击,只得消极防御。
) p& _" _; p1 i( g9 T  武则天下令在北方漫长的边境上上建立一条漫长的防线,这条防线贯穿九个州:沧州、瀛州、幽州、易州、恒州、定州、幽州、平州、妫州、檀州,以保卫山东地区的安全。' \1 D# ^* m7 X* n! E. u. h
  然而到了七月,默啜可汗发动秋季攻势,转而进攻山西地区,出兵代州、忻州等地。这种袭掠式的进攻,令朝廷头痛不已。
9 v( @- G- h$ _  从总的情况来看,突厥与大唐这段时间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突厥人仍然占据战场的主动权。* I  P4 D0 V' j; v% i
  - N' {6 f. u3 M+ d
  从682年骨咄禄复兴突厥汗国以来,至今已经二十年整,突厥汗国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几乎达到了先前鼎盛时期的水平,拓地万里,征服四周许多降唐的部落,尽管崛起的速度十分惊人,但是要管理如此一个庞大的国家,又谈何容易!4 d+ {! t; n- N. H+ J
  默啜可汗想来想去,要控制突厥周边的小部落,与唐帝国和亲是最佳方案,此举可以表明突厥的政治势力得到唐帝国的认可。所以在703年,默啜可汗又一次派遣使者到大唐,向武则天请求将女儿嫁给皇太子李显的儿子。
8 a+ l  ~; l, u( G' y  武则天要也有自己的打算,这些年来,突厥频频南下,成为帝国的心腹之患,她根本没有一个有效的对策来解决突厥的南侵,既然默啜可汗重提和亲之事,就索性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0 K8 E$ u+ B, H$ f6 n8 y! B  此后几年,突厥倒也不向大唐帝国挑衅了,北疆的战火总算稍稍平息。当年以皇族身份准备迎娶默啜可汗女儿的武延秀,在被扣押六年零五个月之后,也终于在704年八月获释,返回唐帝国。
. r( M$ f9 G7 x0 n" n0 V  : K/ {- r( s: a! {2 g) l; G
  武则天的女皇之路也走到了尽头。1 h$ Q) l; W! _* \6 T
  705年,武则天已经八十二岁,在古代,这确实是高龄了。可是以张柬之为首的一帮拥护皇太子李显的大臣再也等不急了,这武则天老而不死,谁知道李显能不能登上皇位呢?年迈的武则天终于病倒了,这正是下手的好机会。
* ^1 i' M- N1 m- i7 @  政变的结果,是李显复位,即是唐中宗,武则天则退位,移居上阳宫,实际上是被软禁起来。十个月后,这位风云一生的旷世女强人告别世界,对其复杂一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92)
7 w  R$ B1 K( A( p! G# S: u* d  $ g2 R2 I* O5 P" B) i: @8 [1 a
  
% k4 l- W6 D! A+ f9 U  第九章 过渡时代
9 J% E1 I& L8 b2 o8 e0 u  . n: o5 t) F) K7 r4 E
  一、坚强的防线:受降城的修筑& _, b4 t7 O; c, M( k
  % A. L4 F9 y" y" h2 z( ~/ k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武则天与默啜可汗签订的和亲协议,就不了了之了。默啜可汗当年还信誓旦旦地表示突厥受李氏皇恩深重,要拥立李氏子弟为皇帝等等,现在李显登上帝位,默啜可汗显然已经忘了当年那些慷慨激昂的话语了。既然来了一位新皇帝,就要给他个下马威。* ?. R3 a& ^8 B! q" x
  706年(中宗神龙二年),默啜可汗率突厥大军南下。唐政府命沙吒忠义为灵武道大总管,迎战突厥军。沙吒忠义这个人的本事,我们在前面是说过的,当年他作为天兵西道总管,拥兵十数万,眼睁睁看突厥人在撤退时一路杀人劫掠,却丝毫不敢迎上前作战。+ \$ O$ w. P: S
  这种人居然还混得不错,
$ Q+ c5 |+ O. B6 O9 N  默啜大军与沙吒忠义的军队在鸣沙展开会战,默啜可汗根本就不将沙吒忠义放在眼里,率部进击。在突厥一方,默啜可汗的侄儿阙特勤表现出色,其人骁勇无比,在这场战斗中,阙特勤所乘的战马被唐军射死三匹,足见战斗之激烈。在战斗的关键时候,唐军统帅沙吒忠义终于露出其胆怯本色,率先逃跑,主帅一跑,唐军的防线全面崩溃。最后的结果是唐军大败,六千多人死于战场。+ [& P$ w" b7 C- k
  突厥人得势不饶人,连续进兵攻打原州、会州,随后又出兵攻击陇右的牧场,再次夺走上万匹战马。这是武则天之后唐与突厥的第一次会战,唐帝国仍然输得很没面子。# E+ W5 P7 Y# S( _1 T: w' C* D
  作为灵武道大总管的沙吒忠义终于被朝廷撤职了,这个解职的决定,实在来得太迟了,这种将领有什么好任用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将领,还期望给朝廷带来惊喜吗?看来唐中宗与其母亲武则天一样,在任用大将方面,看来实在存在问题。0 u/ T9 ?8 t/ N" ^, _( G
  
! |8 s* N3 f( d) O  当然,唐中宗李显自己也很郁闷,下诏让中央及地方各路官员集思广益,提出击破突厥的方法与策略。
! f) `# w# q9 @+ K2 c9 t  唉,才到孙辈,李氏家族就变得如此孱弱,若是李世民地下有知,不知当有何感慨。
8 b5 y6 b) M, X: k9 }  这些文武大臣讨论来讨论去的,也没见得谁说出什么妙策出来,只有右补阙卢俌说了几句实在的话,卢俌这个小官这样说道:“要击败突厥,首先我们要赏罚分明才行,象鸣沙战役中,沙吒忠义作为主将,一溜烟先跑了,这事必须要严惩。这两年天灾不断,不能轻易出兵,还是应该在边境各州,选择优秀的刺史人选,训练士卒,积贮粮食,加强战备。所以现在的战略,应该是先安内,而后再理外,等粮食充足、士卒训练水平提高了,就可以大举出击突厥了。”" M" L( a7 Y. i2 V. M) @7 X
  其实卢俌这些话仍然空空如也,如何击破突厥的方法计谋,他一个字也没提到,只是他奏折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急,慢慢来”的想法,对行事优柔寡断的唐中宗来说,颇合其胃口哩。
& r" E- k2 c, o7 p! @  / q5 K( b9 _7 a2 I) ?
  随着突厥第二汗国向西部不断扩张,西域成为默啜可汗扩张的主战场。  t* L+ |6 p) d5 f3 |
  此时西域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突厥的十箭部落中的突骑施部落异军突起,成为西域最强大的一股力量。面对突厥默啜可汗的巨大压力,突骑施与安西大都护郭元振联手抵抗突厥势力向西扩张。到了707年,默啜可汗更是将突厥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全部调往西线战场。
' Z2 M) o; k2 e  突厥的南线战线兵力严重不足。) e0 k5 p* ]' R0 a6 U* }7 H
  这无疑给了大唐帝国有了可乘之机。
4 b8 M2 c& Y" S; o& R! ?% I2 |  前一年的鸣沙战役中遭到惨败的沙吒忠义被解职后,由张仁愿接管其军队,出任朔州道大总管。' n! Z5 v+ ]" H7 n' O
  张仁愿是武周政权垮台后,涌现出的第一位杰出将领。史书记载他“少有文武才干”,年轻时便锋芒毕露了,到武周时代,他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朝中拍武则天马屁的人多的是,今天这个称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明天那个上表要求立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为太子,大家都要来拉张仁愿联名上书,张仁愿正色拒绝。在那个溜须拍马的时代,张仁愿的做法得到有识之志的赞赏。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0: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93)% \2 b% I) T, d1 c9 ]: R1 G) }
  
8 P/ t+ ]% {" k  
! s& P1 g1 a9 T0 {  张仁愿接管沙吒忠义的军队之后,此时突厥抽调大量军队到西线战场与突骑施作战。张仁愿果断地率军向北发起进攻,突厥在南方的兵力并不强大,被张仁愿大军击破后,突厥人自知势单力薄,便撤回到漠北。
3 I* [/ N6 y. n* Q: }& `  漠南空虚!, l' @! Y* s% e; x% T
  张仁愿立即上书唐中宗,请求占领漠南地,并且在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受降城,以作为抵御突厥骑兵南侵的桥头堡。9 b4 R: ^# S+ j
  这个计划遭到了太子少师唐休璟的极力反对。唐休璟认为,在漠南地区筑城,工程量极大,转输困难,而且倘若以后被突厥人所夺回,那么防御的桥头堡将成为突厥人进攻的前哨。
' T* ~6 I! t5 g$ s1 Q! d  这引发了一场争论。张仁愿再次上书,强调修筑三座可以相互呼应的受降城,对于大唐帝国的边境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执意请求唐中宗答应其要求。
! H) G( Z( J6 Q" r4 X! f( y2 N  最后唐中宗同意了张仁愿的意见,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
3 t6 `$ |3 Q: S" r* [' I  5 i  t, n" f8 Y8 R
  张仁愿的办事效率极高,但是同时也很冷酷。. O' ~4 e4 t, F2 U! C8 o) S
  筑城人员除了现役士兵之外,张仁愿还要求服役期已经满了的士兵也要留下来筑城,结果这些老兵不干。有二百多名咸阳籍的老兵,集体逃跑,结果张仁愿发兵将这二百人一一抓捕,将所有逃兵全部斩首示众。
+ ^- \; x" G) S# W, Y* w  这下子所有的士兵都惊呆了,谁也不敢吭声了。结果塞外三座受降城,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建成了,总共只花了六十天的时间!这三座城分别称为西城、中城与东城,每座城的间隔为四百里,均建于关隘要道、地形险要之处,三座城一旦受到敌人的攻击,也能够互相接应,受降城的建成,使大唐的疆界向突厥境内推进三百余里。张仁愿又设置了一千八百座烽火台,以观察和及时传递突厥人入侵的动向。
1 Z# f1 ?0 `4 u2 e9 ?* p  受降城的建成,对于大唐北疆的稳定来说,的确非常重要,只要有突厥骑兵入侵,烽火台便会发出预警,然后受降城中的守军将会严阵以待,如果突厥人多势众,再从南方调来援军。可以说,这是一项杰出的防御工事。但是,最杰出的防御工事,仍然是消极的防御,最积极的防御,就是进攻,直到将对手打垮,就象当年唐太宗所说的,要廓清漠北,何必劳民伤财去修长城堡垒呢?只是经过武则天折腾数十年,又遇上唐中宗这么一个懦弱的皇帝,要廓清漠北,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 H* q3 I4 Y/ @/ {9 g; Y2 D# }$ j  
8 Z3 ^8 k! p' `7 a- G  其实张仁愿也明白这个道理:进攻乃是最好的防守。9 C: A( R# q; J+ z% n2 X
  唐代筑城时,除了城堡主大门之外,还是一个壅门,也就是指瓮城,在城门外加筑小城,高与大城相同,这样万一瓮城失守,还可以退入主城之中。但是这三座受降城不置瓮城,同时也没有任何守城的设备。
/ h. c" H, f/ j4 V' W7 G1 d: }4 ?  部将们觉得这样城堡的防御力很差,要是敌人来了就不好抵挡了。张仁愿对他们说:“军队理应积极进攻,不能消极防御,如果敌人的骑兵杀到这里,将士们应该要出城迎战,有敢回头往城里看一眼的,就要斩首。如果一味将守备寄希望于守城设备上,这会容易使军队产生退怯之心。”/ Z* F+ T1 ]5 w* x' G
  张仁愿以三座受降城为依托,屡屡挫败突厥人的南下进犯,他被认为是武则天时代以来最勇敢、最有进取精神的名将。后来他的接任者常元楷加筑了壅门,并且增加了受降城的守城设备,时人都认为常元楷的勇敢精神远远逊于张仁愿。/ T( o' l8 s" v1 b$ Y, |
  三座坚固的受降城以及一千八百座烽火台,对大唐北部防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北疆在经历多年的战乱之后,终于渐趋稳定,突厥人也不敢轻易南下牧马,大唐帝国裁撤了数万名边防守军。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0: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94)) P. }- F; S+ }. M. \: D% ]
  ; w, @' \& z% Q
  二、突骑施的兴衰
+ V  Z6 f5 t: o. k! u) f& M6 B  
4 L' j% H2 N9 b' E  与突厥第二汗国的兴起相比,西突厥仍然极其动荡。; q0 k# t) A( m* ~6 {8 b
  虽然自裴行俭、王方翼先后于679年和682年平定西突厥之后,西突厥又为大唐所控制,但是这里始终是难以管辖的一个地区。
, m& C1 Z/ [2 B& g  685年,唐朝廷以阿史那元庆(阿史那弥射之子)继承“兴昔亡可汗”名号,统领西突厥的左厢五部(五咄陆);686年,以阿史那斛瑟罗(阿史那步真之子)继承“继往绝可汗”名号,统领西突厥右厢五部(五弩失毕)。7 i' W/ R! M3 o* l" D  I" o
  随着突厥第二汗国势力的西扩,西突厥十姓部落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这些部落的人逃的逃,散的散,很多部落只得向西迁移,以避突厥之锋锐。
7 C' y0 r: }+ D  在这种情况下,到了690年时,阿史那斛瑟罗率着六七万的部众,逃入大唐帝国内,迁居内地,武则天授予他左卫大将军,并封他为“竭忠事主可汗”。7 w5 }3 d9 q8 L+ d  L
  4 ~/ ~& M3 \" f6 q+ k  o0 P- r$ i( L
  十年后,即700年,阿史那斛瑟罗重返西突厥,他被武则天任命为平西军大总管,镇守碎叶城,同时他也是唐政府所认定的西突厥可汗。' M3 l" i+ g2 C" B0 \4 J
  但是这位竭忠事主可汗,却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用刑严苛,所以西突厥诸部落对他很是不服气。当时十姓部落中的突骑施的首领乌质勒,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在他的努力下,突骑施迅速在十姓部落中崛起,而且其他部落也多来归附他。! |6 N+ B8 X4 i. b+ a
  乌质勒与阿史那斛瑟罗的矛盾越来越大,最后兵戎相见。由于突厥的进逼,迁移到了碎叶城西北的区域,突骑施逐渐强大,乌质勒共设置了二十名都督,每名都督有七千名士兵,其兵力达到十四万人,比阿史那斛瑟罗要强大。
. |) p1 Q& i, e  经过一番血战后,乌质勒击败了阿史那斛瑟罗,并且攻陷碎叶城,将其牙帐迁往碎叶城,战败后的阿史那斛瑟罗夹着尾巴逃回长安,再也不敢返回西突厥,于是乌质勒便吞并了西突厥的地盘。
% ^# I/ k( Q4 r  
& E8 E" u" _! i! v% T  到了706年(唐中宗神龙二年),在默啜可汗的威胁之下,西域的局势越来越紧张。当时担任安西大都护的郭元振决心要联合突骑施的力量,共同防御突厥的西进。
- C3 b& f& z. a* c& F* x- d  郭元振亲自前往突骑施的牙帐中,会见乌质勒。% ?3 p% y# p1 c/ `
  但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 v7 E. c# e0 @+ U) I  s" F  当时下降大雪,刮起大风,天气十分寒冷。
* q- H7 M0 `7 F1 f- w2 V- X" x2 ^  郭元振是个武艺高强的人,史书称他“风伟神壮”,体格强健,对于严寒风雪,他不以为然,站在帐前与乌质勒谈话。郭元振站着,乌质勒也不好意思坐下来,两个人就这样顶着风雪说话。
9 s" T3 z9 E/ f9 y7 I  为什么不在帐中坐下来,烤着火来谈话呢?笔者认为这是郭元振的心理战术,因为当时突骑施虽然名义上归顺大唐,但其实乌质勒驱逐了大唐正式任命的阿史史那斛瑟罗,所以对大唐帝国来说,乌质勒的领袖地位并非合法。郭元振真实意图,大概是想通过显示自己坚忍的意志力,来向突骑施传达大唐的尚武精神罢。
5 P; j  V* b4 |+ t& h' z2 W  雪越下越深,风越来越大,天气也越发的寒冷,郭元振两只脚牢牢钉在地上,纹丝不动,立于风雪之中,其坚忍的意志力果然令人钦佩,但是乌质勒顶不住,他快成为一个冰人了。等到会谈结束之后,乌质勒再也挺不住,当晚就冻死了。
; c/ E4 k- k, d" C3 g. ^4 j  $ ^: ^, I+ c0 F$ F% Y
  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见父亲冻死,大为气愤,认为这肯定是郭无振的阴谋,便准备发兵攻打郭元振。
  I+ ^  X% s# e3 R, l# Q  郭元振的副使解琬打探到突骑施将有所行动,赶紧到郭元振的住所,对他说:“大都护,现在娑葛要找你麻烦了,你还是乘夜逃走吧。”4 s$ d( n0 I& L! P* P$ Y+ f" ~! e& W
  郭元振是何许人也,他矗立风雪之中纹丝不动,就是要展现其武士精神,岂肯忽然落荒而逃,令天下英雄所耻笑呢?他对解琬说:“我是以诚心待人,有什么可害怕的,况且我们现在是在人家的地盘,要逃到哪去呢?”
* o" V3 l% H% v. @- \7 h' h' ^  说完之后,郭元振躺到床上去了,从容入睡。
; z2 I5 q& t/ o( L+ _  安西大都护郭元振是一个极富个人魄力的人,他有着战略家的深谋远虑,也有着一位武士所具备的从容不迫的勇武精神。
3 r6 e8 F! v4 ]" U; Q* [- X9 y4 c  第二天早晨,郭元振便前往参加吊丧,他一进门就痛哭,这应该不是作秀,因为郭元振此行的目的,便是为了联合突骑施一同抗击突厥的西扩,可惜乌质勒年迈不抵风寒,竟然一命呜呼,郭元振也有理由悲伤。这一哭,感动了娑葛,他相信父亲之死只是一个意外,并非郭元振蓄意为之,所以便对郭元振真诚相待,郭元振以自己的光明磊落赢得了突骑施部落的信任。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0: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95): \5 {. U/ B  X" e; ]; S8 g; E
  
9 T7 `; ?; _1 c% }$ K9 _  乌质勒的突然去世,给突骑施内部的权力斗争留下空间。! C4 P, x% W/ T3 P+ i9 u
  乌质勒的老部下阙啜忠节与新任突骑施首领娑葛不合,两派人马相互攻击,陷入内战。安西大都护郭元振上奏朝廷,要求将阙啜忠节调入朝中,以此消弥突骑施的内战。
; t" l) J2 Z' v  _) A2 z1 j  U  此时突厥汗国正砺兵秣马,准备对西域发动强大的进攻,而郭元振也被任命为金山道行军总管,要抗衡突厥汗国的西进,突骑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必须要想办法制止突骑施的内战。0 \% [2 V0 G; O9 _. }
  708年(中宗景龙二年),阙啜忠节奉朝廷之命,准备前往长安城中任职,他刚走到播仙城(新疆且末),驻守在播仙城的唐军经略使周以悌没事找事,挑拔阙啜忠节说:“现在朝廷不惜以高官显爵待你,你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8 {' {+ Y/ S9 I4 q  阙啜忠节还真没想过这事,一头雾水,回答道:“我还真不知道。”, p5 M* L5 ?! [3 f% o4 r, d; A
  周以悌故作惋惜状,压低声音说:“这都是因为你手上有武装力量。现在你单身一人入朝,不过只是一名老胡人罢了,你想想,朝廷用得了你这么一个人吗?不要说保全荣华富贵,就是死生也受制于人。”
7 h  o, R* N7 q& N5 |  阙啜忠节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忙问:“那如何是好呢?”8 H# S2 z% e1 r2 p+ X6 Q8 V2 X; N
  周以悌对他说道:“现在朝廷权力,主要在宰相宗楚客与纪处讷手中,你不如先贿赂这二人,请求留在这里,然后联合安西都护府的武装,以及吐蕃的军队,共同出击娑葛,之后向朝廷请求让阿史那弥射(第一任兴昔亡可汗)的孙子阿史那献为西突厥十姓可汗,这样的话,你既可保全自己的部落,又可以报仇,岂不快哉。”9 W  i  l3 i, x- i- J, S  V0 J$ \7 Z
  阙啜忠节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便派人到朝廷贿赂宗楚客与纪处讷,并且依照周以悌的计谋,准备颠覆娑葛。
( D! ]3 J! z% t" Q0 N$ V    `$ d$ L  {8 d+ W# J: X! [6 \0 j
  这件事表明唐军将领在突骑施问题上有着重大的分歧,郭元振试图联合突骑施的力量,这是承认突骑施在西突厥诸部落中的领袖地位,而周以悌则认为认为要恢复十姓可汗,将突骑施置于十姓可汗的领导之下。
, H3 K: P+ c0 q$ e  g  周以悌的这个计划,遭到了郭元振的强烈反对。
" _0 y1 O3 p$ R5 {  郭元振对吐蕃以及安西诸国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战略专家,对西域的形势有着异常准确的分析判断。郭元振认为,吐蕃一直对安西四镇以及西突厥十姓部落虎视眈眈,援引吐蕃军队,无异于将西域拱手相让,一旦吐蕃军队击垮突骑施的力量,阙啜忠节势必为吐蕃所控制,岂能为大唐帝国效力?再者,周以悌的计划强调以阿史那献取代娑葛,无非阿史那献是西突厥的可汗家族,阿史那家族多次担任西突厥可汗(阿史那弥射、阿史那步真、阿史那元庆、阿史那斛瑟罗等),结果证明这些人都没有能够安抚西突厥十姓部落,现在事实是突骑施部落已经崛起,取代了阿史那家族的统治地位。
! m2 t7 \. z. F  M  郭元振将此意见上达朝廷。  s) d, s9 L4 Z* A
  
$ w0 e* R& n& j1 l- |  然而接受贿赂的宰相宗楚客等人,不顾郭元振的反对,说服唐中宗李显,派冯嘉宾持节安抚阙啜忠节,吕守素作为特使,将军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以削郭元振之权,并且征调甘州、凉州的军队,同时派使前往吐蕃,准备征调吐蕃的军队(此时唐与吐蕃和解),以征讨突骑施的娑葛政权。
  B, ]! {  A5 q  这个计划泄露了。& i1 K8 l% B2 U* H4 Q
  当时娑葛正好派使者出使长城,向朝廷进贡马匹,在京城打听到了这个密谋,突骑施使者大惊失色,快马加鞭返回碎叶城,向娑葛报告。* p1 G" C! b) f4 a4 g+ x4 ?
  娑葛一听,真是义愤填膺,马上派出四路大军,每路各有五千人马,分别进击安西都护府、拔换城、焉耆城、疏勒城。此时唐军从甘、凉征调的大军尚未到来,兵力微弱,突骑施大军在都护府附近生擒阙啜忠节、唐使冯嘉宾、吕守素等人,将冯嘉宾、吕守素以酷刑处死。
, k7 V' }! o2 `7 Y4 |+ K  安西副都护牛师奖率军出战,在火烧城与娑葛主力相遇,结果被突骑施打得大败,牛师奖战死,突骑施军队一鼓作气,攻陷安西都护府,切断安西四镇的交通线。2 Q& E' u! B" P# c
  唐在西域的经营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3 05:01 , Processed in 0.03037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