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虽远必诛:大汉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 11: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96)
( {0 e3 X& Z+ C7 i' U+ [6 i# N  & R# x/ r. z  l) z& x( W6 g) X0 r
  第十章 勒马燕然
2 c5 b: _/ \* m  j  * r$ o! p* r% B3 N2 D
  一、喋血孤城4 j! Z  L& v" K" N
  4 x% Q' y# c' e1 k$ f" z2 c
  窦固的大军在西域度过了一个寒冬,次年(75年),随着春天的来临,东汉皇帝一纸诏书,召回了窦固的大军。汉军在西域的军事力量,只有象征性的两支屯垦部队,分别由耿恭与关宠担任司令官的戊、已兵团,各有数百人马,还有一位耿恭与关宠的顶头上司、西域都护陈睦。
1 @- c- _8 i3 S7 `, P% [9 r  耿恭的兵团驻扎在天山北侧车师后国的金蒲城,关宠的兵团驻扎在天山南侧车师前国的柳中城。而在距离耿恭与关宠不远之处,数万名匈奴骑兵正集结在边境线上,犹如一群恶狼正虎视眈眈地盯着猎物,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着最佳的时机,他们很自信地认为只要狼群开始围剿,这群猎物将很快被利爪撕扯得粉碎。
& k- C/ g" X5 y9 U5 Y. g( G& _  窦固大军的马蹄声在二月渐去渐远,而匈奴人的铁骑在三月便越过边境线。两万名匈奴骑兵在左鹿蠡王的率领下,直逼车师后国。
/ D6 p8 b% P9 L% ?8 k* {2 h  4 k+ S. _7 u( M2 k7 m
  车师后王安得没有在匈奴人面前投降,虽然他明白自己显然不是匈奴人的对手,他亲率大军迎战匈奴骑兵,同时紧急向耿恭屯垦兵团发出求救信。耿恭兵团总共只有数百人,虽然与匈奴的二万骑兵相比,实在少得可怜,但耿恭还是派出三百人前往支援车师后王。8 ]+ m4 v& G# E( }9 [! v% i
  三百名勇士出发了,但并没有到达前线,在半途中,遇到了大批匈奴骑兵,三百人奋勇作战,但是敌众我寡,最终全部战死,无一降者,无一被俘。汉军援军被歼灭,匈奴骑兵转而全力进攻车师后王,大破车师的军队,并阵斩后王安得。车师后国的局势急转直下,匈奴铁骑长驱直入,直奔耿恭所在的金蒲城。
3 Q. T& z2 x0 Y6 P  {6 |& o  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耿恭的军队人数,仅仅知道戊、已兵团各有数百人的屯垦部队,数百人是具体是多少人呢?假设以上限来估算,就是九百人,耿恭派出救援车师后王的三百人全军覆没,他剩下的部队,不会超过六百人了。
0 q# A; X8 ?! V# d5 f2 M% m, g  不足六百人的小部队,能否顶得住匈奴二万骑兵的进攻,守得住金蒲城呢?
1 F! @  F8 C0 H: w  这是对耿恭意志与勇气的考验!
) R. d& A" _( g9 U4 J  ! P6 o/ U7 R+ ?! t* F8 J* u' H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耿恭的身世。* U6 q& B  A+ ~1 t
  耿氏家族在东汉初期可谓是群星闪耀,为东汉帝国的建立与崛起立下汗马功劳。耿恭的祖父耿况与其膝下六个儿子,全部成为东汉开国将领,他的六个儿子分别是:耿弇、耿舒、耿国、耿广、耿举、耿霸;其中耿弇更是成为东汉一代名将。
9 k/ P/ ?# f, F! s# c* I& o7 X' G  耿恭的父亲耿广英年早逝,他成为一个孤儿,但他继承父业,勤奋好学,耿氏家族的武士精神深深地植入他的体内,他为人慷慨有义气,志向高远,足智多谋,不辱没先人的荣誉,史书中称他有“将帅之才”。
1 M  E3 l; @1 G4 q+ n+ m3 @5 R  在打击匈奴之役中,耿氏家族居功甚伟,除了耿恭之外,他的堂弟耿秉(耿国之子)乃是汉军的灵魂人物,耿忠嗣(耿弇之子)、耿夔(耿国之子,耿秉之弟)都参加了西征军团与匈奴的天山之战,战功卓著。4 e- |8 I- y; b* i, e- ^) w
  此时,耿恭以数百人守金蒲城,面对匈奴两万骑兵,形势十分严峻,耿恭要以自己有死无生的武士精神,来捍卫家族的荣誉与大汉帝国的声威!
 楼主| 发表于 2008-3-2 11: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97)
2 r" {' o6 M+ C' v5 X  
! v9 M& h7 }0 S8 p' }/ B  匈奴人将金蒲城团团围住,战马扬起滚滚飞尘。! `/ b( k8 x1 `) u
  耿恭将城内的百姓动员起来,加入保卫城池的后勤队伍中,显然,以区区数百人要击退数万匈奴人是不可能的,除了要斗勇之外,还要斗智,必须要充分运用心理战术,挫伤匈奴人进攻的锐气。可是要怎么办呢?
/ C  H3 l: I3 K4 [3 S% X' o+ u( h  足智多谋的耿恭不知用什么方法,研制出一种毒药,他命令士兵们将这种毒药涂抹在箭簇上,这并不是一种致命的毒药,但是一旦被射伤后,毒药便会在人的皮肤上发生化学反应,中箭的伤口会有一种强烈的灼烧感,似乎皮肤上的血液在火焰上烧烤得沸腾,继而伤口溃烂,令人痛苦无比。这是否是一种化学武器呢?9 b  y$ x9 x3 K
  耿恭站在城头上,冲着匈奴人大喊道:“你们可得当心,我们汉家神箭威力巨大无比,只要中箭者必有怪异的反应!”" t' j" P" ~( `- z5 c2 M" h
  
9 D) h' e9 `3 B* r7 V  匈奴左鹿蠡王听罢哂然一笑:以我千军万马,踏平金蒲城有如探囊取物罢了,何惧你什么汉家神箭?0 Z% I* w/ x9 g4 `5 G7 R0 N
  对金蒲城的强攻开始了。
) [7 b) [  I9 `/ `& h4 l0 Y  汉军虽然在人数上不多,但是强弓劲弩的威力十分惊人,等待匈奴人进入射程范围后,耿恭下令数百张强弩同时发射,涂满毒药的箭飞向匈奴人的阵中,这下匈奴人可尝到“神箭”的厉害了,只要中箭受伤者,很快便巨痛难忍,创口处灼烧得似乎肌肉要爆炸开来。左鹿蠡王大惊失色,急忙下令收兵。# Z5 P6 ]0 ~+ c: x
  毒药并不致命,但是给匈奴人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要远远甚于其实际的杀伤力。入夜时分,伤者的伤口不断地恶化,再坚强的人也忍不住呻吟,意志力稍薄弱者更是哀号连连,给匈奴兵营蒙上一层恐怖的阴影。
# m8 A( \; K2 B$ w  ' Q" |/ h$ O' D* m4 _' V1 d
  匈奴人的攻势减弱了,他们不得不小心谨慎地对待汉军的秘密武器。
" W( j0 D2 R5 q- F  耿恭的处境仍然很艰难,怎么再次打击匈奴人的心理呢?耿恭构想一个大胆的计划:要主动出击,偷袭匈奴人的兵营。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只有象耿恭这样有勇有谋的人,才想得出区区数百人的守城部队,去对一支两万人的大军发动反突击!
8 v3 f/ s, b, @3 F" X2 s  老天爷来帮忙了!
5 ~! u5 K7 J2 m% z3 g5 G4 D  金蒲城突然暗云密布,大风飞扬,暴雨倾盆。这场暴风雨来得太及时了,耿恭抑制不住心里的喜悦,他命令全体战士做好准备,深夜后借助暴风雨的掩护,溜出城外,袭击匈奴人的兵营,所有的战士这对道命令无不感到震惊,对能否守得住金蒲城,谁心里也没有把握,做梦也不会想到居然可以反客为主,主动出击!
2 E* D* Q5 e- z- X3 ?5 y+ H  当然,匈奴人也不会想到。暴风雨中,匈奴人都躲进营帐,喝起热酒,谁也没有意识到,此时耿恭带领数百大汉男儿已经冒着暴风雨,手持刀剑弓弩,杀到兵营了!猝不及防的匈奴人面对似乎从天而降的汉军,根本来不及拿起武器,就成了刀下之鬼了。耿恭与他的手下弟兄砍瓜切菜般的一阵冲锋,估摸成果不小了,见好就收,等匈奴人反应过来时,耿恭与他的部队已经溜回城里了。8 Z! R) e: _+ j
  ( Q1 H; u; d" P% Y
  左鹿蠡王看着营内横七竖八的匈奴人尸体,慨叹道:“汉军用兵如神,真是可怕的对手啊。”
/ g+ L( g/ p6 p  说罢下令军队解围而去,左鹿蠡王准备先清洗车师后国境内的反匈奴力量,巩固匈奴的势力后,回过来再来对付耿恭。
  ^: ^& E) h* Y+ o0 B: J. ]$ i9 \' _  耿恭保住了金蒲城,但是他估计匈奴人很快还会回来的,金蒲城的守备条件并不是很好,所以必须要另选一处可以长期坚守的城池。疏勒城是很好的一个据点,这个城虽然不大,但城体坚固,而且在城旁有一小河流,可以为城中补给水源,在西域,没有比水更为重要的物质了。6 @& R1 z8 E) i9 H
  五月,耿恭把残余部队调往疏勒城,尽可能多地储备粮食物资,修缮城防工事,并且招募了数千名车师人,作为守城的民兵。即便如此,面对匈奴人的绝对优势的兵力,耿恭仍显力不从心。
 楼主| 发表于 2008-3-3 11: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98)
# W% Y' r% @6 b    T# F2 _7 w! r. w  x' w% h
  不出所料,匈奴人又一次卷土重来了。! D( |3 i. I7 j& l5 ?* G+ m8 M
  七月,左鹿蠡王的北匈奴军队兵临疏勒城下。耿恭深知坚守疏勒城之不易,所以必须要先以一次胜利来激发守军的斗志,他趁匈奴人立足未稳之际,率领招募来的数千民兵,出城迎战,匈奴人没有想到耿恭哪里弄来了那么多的军队,心有怯意,又深知耿恭足智多谋,怕不小心吃亏,于是调转马头就跑,向后撤退,以静观局势。
# P9 E1 q0 s7 l, \  此战大大鼓舞了守军的士气。匈奴人发现这数千人的军队,不过是招募来的乌合之众罢了,于是又慢慢向疏勒城靠拢,开始向守军发动进攻。疏勒城虽然小,但是极其坚固,匈奴人久攻不下。. F5 ^1 t& z6 c4 r6 z. Q) D: }- Y% i
  时值盛夏,天气酷热,疏勒城的饮水全依赖于从城边流过的小河。匈奴人见久攻不克,开始打起这条小河的主意了,他们在河流的上游处把河道堵塞,使水流改向。匈奴人这一招实在是厉害,在这缺水的地带,用不上几天的功夫,耿恭跟他的守军将全军覆没!
- n$ D2 ~+ ]' Q" Q  
% q8 W- }: d5 |  原来清澈的小河成了干涸的河道,耿恭这一惊非同小可。他一面下令节约使用储存的水源,一面在城内挖井,希望可以寻找到地下水。
* V" D% B& e% r& W0 V- I5 z/ f  疏勒城数千人用水量十分巨大,没几天储备的淡水都用完了。这是一个极其严峻的时刻,没有水,只要几天全部都得渴死,而挖掘地下水源却没有任何进展,守军在城中多个地方凿井,已经挖得很深了,但仍然没有一滴水冒出来。而挖掘是强体力活,尤其是在仍然十分炎热的七月,对体力的消耗极大,很多人活活渴死在干涸的井边。
& A/ z: y2 r5 L# ^/ @  储备的淡水都渴完了,此时是考验人的坚强意志的时候了。这是生存的极限了,为了生存,要喝得下所有可以喝的东西:身上流出的汗水,排泄的尿,不仅是人的尿,也包括马的尿。这是无形的战场,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被薄弱的意志所打败,那么就无法生存下去。形势还在不断地恶化,每天都有战士死去,喝马尿都成为一种奢侈了,还有什么可以喝的,为了珍贵的水分,战士们从马的粪便中榨取水汁!不要说喝下去,光是想象就足以让人恶心呕吐了,但是英勇的守军以令人不可思议的意志力,为了生存,捏着鼻子,硬是将难以下咽的粪汁喝入肚中!
5 R5 M: i& b* }( T! S' ~( T+ E& g  4 x' H! j2 d  H- A) j
  作为卫戍司令的耿恭,亲自下坑挖井,一直挖到十五丈的深处,仍然没有水源!难道是天意亡我!不会的,耿恭仰天自语自语:“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拔刀刺山,飞泉涌出(这只是传说),现今大汉国家强盛昌明,自有上苍保佑,岂会是穷途末路!”说罢整好衣裳,对井而拜,祷祝神明的佑护,拜完之后下井再挖,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一股清泉喷涌而出!
% O, a8 V. ]" p8 U, I  终于找到地下水源了!所有的人都跪倒在井边,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高呼“万岁——”,一股清流喷涌到耿恭的脸上,耿恭眼睛模糊了,不知是水还是泪。
: K0 C( p8 k1 @, v5 h0 U" S  耿恭扛着一桶水走上城头,冲着匈奴人的营地,强壮的手臂持着水桶,将水泼往城下,向匈奴人示威:你们的阴谋破产了!我们有水了!疏勒城还在我们手中!% B# L' B' a# x# `% q
  左鹿蠡王眼中露出迷惘的神情,怎么这个汉人怎么打也打不倒呢?莫非是有神灵相助?他叹了一口气,带着匈奴兵神色沮丧地撤退了。6 Y& {! O9 F: P4 p" i0 Z
  + D( m- V" D$ ]7 j7 q1 p! G6 K
  然而故事还远未结束。
1 i$ E. _3 `; w. Y2 u/ ^0 M  虽然耿恭坚守住了疏勒城,但是车师后国已经沦入匈奴人之手,匈奴人在西域的势力极剧地膨胀,天山南侧的车师前国也岌岌可危。在匈奴人的威逼利诱之下,焉耆国与龟兹国倒向匈奴,出兵进攻车师前国。东汉的西域都护府设在车师前国,西域都护陈睦手头上并没有多少军队,很快在焉耆与龟兹军队的联合打击之下,全军覆没。
7 U( t5 i0 d0 {( y  北匈奴趁机大举南下,侵入车师前国,东汉在此处有关宠的屯垦部队数百人,屯柳中城,北匈奴军队将柳中城团团围住,关宠率部英勇抵抗。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2: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99)3 o7 S! m, t* H( {( x
  
4 p# m6 p8 P9 A9 r  从疏勒城与柳中城发出的求援信如雪片般地传到首都洛阳。, @4 q. u! N" b2 f7 H# d
  然而这一年,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汉明帝于八月份去世。十八岁的太子刘炟继位,是为汉章帝。每当帝国政权交接之时,总是多变之秋,有多少阴谋与政变都是发生在这种特殊的时期,所以帝国权力核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新政权的稳定上,西域救援一事,一而再地被推延了。
: \! c( n* G, O  R' O$ L  汉帝国的援军没有到,车师前、后国不得已又向匈奴投降。车师军队会同匈奴军队,再度对疏勒城发动进攻。: @7 U  b' m( Y) k7 {/ ^# c
  : J' \- c# _/ S$ a0 E
  这是一次耗时达数月之久的围城战。
5 q+ [- ~" b, L8 T  耿恭凭借自己的军事才华,屡屡挫败匈奴与车师军队的进攻。车师军队只是在匈奴人的威逼下,勉强象征性地加入战斗,并不真心想打疏勒城,有时甚至偷偷地帮助耿恭。耿恭之所以能在强敌围困中坚持数月之久,其中有一个原因便是得到车师后王夫人的帮助。
- H) D2 {" S( g1 f* q- Z) P  车师后王的夫人,有汉人的血统,所以她秘密派遣心腹之人,暗中帮助耿恭守卫疏勒城。她常派人潜入疏勒城中,向耿恭报告匈奴人的作战计划与分布情况,使得耿恭可以事先做好战斗准备与安排;另外,王后还秘密为耿恭提供粮食,这是疏勒城得以坚守的重要原因。
- `4 z4 n$ `  X& r% H0 ^/ _  然而车师王后所能提供的粮食还是有限的,因为毕竟不能明目张胆地把粮食送入疏勒城中。粮食问题成为耿恭守卫疏勒城中又一大严峻挑战,在粮食供应不上的日子里,耿恭与守军也是把所有可以吃的东西都煮来吃,就象缺水时,所有能喝的都喝。
" I" ?1 x' O+ }1 n; W  从老鼠与昆虫,能吃的都吃,找不到小动物充饥时,就吃衣服。衣服怎么吃呢?汉军的军装上有很多是用动物的皮制成的皮甲,一般是用犀牛皮,把皮甲剥下来,放在水中煮烂了,吃到肚子里充饥。试想想皮甲是何等坚硬之物,不消说这种食品是何等的难以下咽,吃了也可能闹肚子,消化不良,可是不吃的话,就会饿死,就会失去战斗能力。* z# ^7 i4 d' Q& b/ Y4 B" D, x  i* y
  军装上的皮甲吃完了,就吃弓弩上的皮革。就这样,耿恭和他的部下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苦楚,顽强地生存下去。在此时此地,死亡倒成为一种幸福,死了,就不会有折磨了。  V1 T9 v: D* a0 B
  
5 a8 `) G) B! U' Q  对于耿恭的坚忍不拔,亲临前线的北匈奴单于十分的佩服,他知道耿恭此时已经陷入绝境之中,一定无法支撑多少了,这等的勇士,杀之可惜啊!单于从心中冒出惜才之情,他决定派使节进入疏勒城,劝降耿恭。
/ X5 e0 E! ~0 d" D2 u  北匈奴的使节对耿恭说:“你如果归附匈奴,单于将封你为白屋王,并且把女儿嫁予你。”耿恭假装答应了,请匈奴使节一同上城头,匈奴使节心中大喜,便随耿恭而去。不料到了城头后,耿恭当着匈奴大军的面,拔出刀子,一刀结果了匈奴使节的性命,然后冲着匈奴单于喊道:“有敢来劝降者,同此下场!”然而往匈奴使节尸体上放一把火。
0 w" {2 b/ F, s+ O, F) a. n  北匈奴单于看得是咬牙切齿,快气疯掉了,调集更多的军队,对疏勒城的攻势更加凶狠,但疏勒城依然岿然挺立。
; o! v. Y( @: R6 L: `% r  
5 c6 l& b& \! o9 U' \4 y4 w  秋去冬来,除了连续几个月的战斗之外,耿恭又开始遇到另一个难题,军队没有御寒的衣服。原来的皮衣,基本上都被当作食物煮着吃光了。如果没有衣服,那么军队很难度过漫长的冬天,必须要派一个人去离西域最近的敦煌郡,去弄一批冬衣,最好顺便再补充些人马。但是耿恭深知,是否出兵援救西域,这绝不是敦煌太守能自作主张的,这必须要有朝廷的诏令。
  i" R0 N" ?/ b( K% T  可是朝廷怎么还无声无息呢?4 H2 k9 l4 b: {5 h% ^
  耿恭没空想更多的事了,他唤来他的心腹范羌,叮嘱他返回敦煌,一路上要小心匈奴的巡逻兵,到敦煌后招募些勇士,运送冬衣返回疏勒城。这是疏勒城能否坚守下去的最后的希望了!: n% K4 q6 ]# B* t
  范羌含泪告别耿恭,向敦煌出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11: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00)0 ~; [7 F* n! `# a$ u) }
  ' H8 X7 ]+ u+ W: J$ S  B
  耿恭在前线苦斗之际,东汉朝廷内部也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论。
  e7 g1 P* z# r  R/ w  W3 R  东汉新上台的章帝召开公卿会议,讨论援救西域耿恭、关宠一事。司空第五伦以为国家新君初立,国事未定,不宜劳师远征。第五伦是东汉名臣,一心为公,然而在救援西域问题上,乃是儒者之见,国君地位的巩固是最大的事,其他小民的生死,现在管不了。
" v& ~) ]7 @' I* V; Q0 A  司徒鲍昱挺身而出,反驳第五伦的谬论,鲍昱说:“现在把别人置于危险之地,情势紧急时却要抛弃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试问日后匈奴犯塞寇边,陛下将以何人为将呢?如今耿、关两部人数都不足百人,而匈奴围困久而不下,由是可知匈奴人的的战斗力不怎么样。陛下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率领二千人的精兵,昼夜兼程,前往拯救。北匈奴的部队,久暴于野,已经疲惫不堪一战,必定不敢恋战。臣以为整个救援计划,将在四十天内完成。”8 ~& X) ?8 d. p" E. Q; C  y6 d
  鲍昱的建议得到压倒性的支持。这年冬季,酒泉太守段彭、谒者王蒙、皇甫援率领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计七千人,开始了救援计划。前往敦煌筹集冬衣的耿恭部将范羌也随着大军一同出发。
% x8 ^! x" D$ ]7 v  # A# T) Z4 O9 ?% K' x* f3 \3 D
  转眼已是次年的正月(76年),经过昼夜兼程的赶路,七千人的援军终于抵达柳中城,柳中城的卫戍司令关宠经过数月艰苦卓绝的守城战,已经心力交瘁,当看看援军终于来到时,他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几个月来支撑着他的坚强意志,终于不抵身体在饥饿与寒冷中的摧残,他没有能活着回到祖国,他一病不起,竟然死于军中。关宠守卫柳中城的经过,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这是何等艰巨的一场战事!- w. X4 R( F. q9 f3 S
  段彭指挥七千人马反击车师前国,兵临车师前国王城交河城,大破车师前军,击毙车师军队三千八百人,另俘虏三千余人,缴获骆驼、马、牛、羊、驴共三万七千头。车师前国再次向汉军投降,北匈奴见汉军兵威正盛,不敢交锋,远远地逃走了。
! y  n* B4 k6 V, g* i  此时,营救关宠一部的作战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然而在营救耿恭一事上,军队内部又出现了分歧!救援军的副将、谒者王蒙认为汉军经过千里行军,又在交河城打了一场大仗,战士们已经疲惫不堪,而耿恭的疏勒城仍然在数百里之外,而且现在也没任何消息,说不定疏勒城已经被北匈奴攻破,说不定耿恭等人已经全体遇难了。' P" G/ V6 Z/ w7 w6 i+ S' K
  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没有吭声,大家心里都明白,救援耿恭,首先必须翻越白雪皑皑的天山,此时正是寒冷的正月,大雪满山,有些地方的积雪,超过一丈,其行军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光行军路上部队减员的人数,都会超过所拯救出来的耿恭的部队,这个值得吗?
2 M! D1 }/ l+ O4 v8 G8 a6 N9 A  
0 |. x6 n6 \% R/ e1 n! [( k7 k  值得吗?
+ k: e  U& o2 l1 k  值或不值,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前方的将士,为着国家的荣誉,正忍人所不所忍,受尽苦楚与艰辛。没有水,喝马粪挤榨出的水汁;没有粮食,吃战服上的皮革;没有过冬的衣服,正忍受着严寒的威胁;数百个日日夜夜,击败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使大汉的军旗还飘扬在疏勒城的上空;万里长城尚且挡不住匈奴人南下的铁骑,但他们以血肉之躯所筑起的精神长城,却抵挡住匈奴人如潮水般的进攻。7 \1 u! E! o  b2 J; `
  这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迹!哪怕伤亡千人,只救出疏勒城的一名战士,都是伟大的胜利。没有英雄,撑不起这个国家的强大;没有英雄,照不亮这个国家的辉煌;是要让英雄的传奇永远流传在历史的天空呢?还是默默无声地消失?这就是值与不值的问题。
* {7 W  _, ^2 U( u  
1 G5 o2 ?9 w6 z$ [2 U7 U  只有经历过这种人间地狱的人,才能明白意义之所在。耿恭的部将范羌泣血请求解救疏勒城的战士,全体战士无不动容,纷纷要求追随范羌前往疏勒城。段彭、王蒙诸将最后决定由范羌率领二千名战士,翻越天险天山,前往疏勒城,救出耿恭余部。
( j4 z+ v0 H. R6 T4 }; f4 _  范羌没有耽误时间,即刻启程。
9 G5 N) Q, I' k0 l0 C0 y, L( H  雄伟的天山山脉将车师国分割为南北两部,通往疏勒城的道路极其艰难,二千名汉军在翻过白雪覆盖的山脉,道路崎岖难行,海拔升高与冰雪使气温更低,山风呼啸,寒彻骨髓。英勇的士兵克服了种种恶劣的环境,终于穿越巨大的障碍。但是一阵大风雪,很快又使得行军更加困难,但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往前迈进一步,便离疏勒城又近了一尺。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17: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01); ]; f: Q" ?9 ?. Y6 ^
  
; ^: W0 C, g* Z: h* z  雪花飞舞,飘飘洒洒地落在疏勒城。# M2 Z6 D' w4 d! R4 f2 i3 B
  这是一座小而坚固的城,城墙上的箭孔刀痕,明白地告诉世人,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的激战,城内几乎没有人,这里更象寂静的村庄。冬季的严寒,使得匈奴人撤走了,但是匈奴人相信寒冷与饥饿足以击垮这支意志坚强的军队,因为他们是人,没有食物就会饿死,没有足够的冬衣便会冻死。
5 s& \. P% t! e% U6 X- f& ~5 M  K  因为车师已经投降匈奴了,原先招募的车师民兵,死的死,散的散了,耿恭的数百人的守军,在经过缺水、缺粮、缺衣以及夜以继日的战斗后,有的死于饥饰饿与寒冷,有的死于战场,到现在,一座城池只剩下最后的二十六人了。+ D, V: w0 Y9 q% i2 L
  虽然已经是正月,但漫长的冬季似乎不退去,又一场大雪,使得积雪达丈余厚,入夜之后,一片沉寂笼罩着这片荒凉之地。1 l" q. ^) ^5 S0 p+ B0 i
  3 l3 _2 B* S# B4 Z+ \0 @
  “不好,有敌情——”突然城墙上观察哨响起了一声叫喊声,打破了死一般的寂静。耿恭从浅浅的梦中惊醒,赶忙登上城头,放眼一望,远处星星点点的火把,由远及近,分明是冲着疏勒城而来,估摸有一二千人。夜很黑,看不清对方的面孔,连穿着也看不清。
6 y2 A8 I5 n  Z  y1 P7 u  这也许是最后一战了,他心里想着。“全体集合,准备战斗!”他的声音依然洪亮而坚毅。不知从什么角落里冒出稀稀拉拉的一支队伍,个个衣裳褴褛,鞋袜都磨破得不成样子,说是一支队伍,其实总共只有二十六个人。
) ~3 u8 }6 Q0 T  战士们引矢上弩,严阵以待,只等指挥官下达开火的命令。
* }( P$ y, ?( E+ z! y9 G8 J    P) }) T; ~: u7 m: {4 k
  城外的那支队伍越行越近了,突然,为首的一人跳下马,持着火把,朝着城头挥手,城上的守军看愣了一下,他们的神经忽的绷紧了,难道这……不是敌军?没有人敢这样想,但是这时,城下的人开口说话了,他冲着城头喊道:“耿校尉——,我是范羌,大汉帝国派遣军队来迎接校尉了——”5 w' D( _& Y: n# _% e% R
  范羌,真的是范羌吗?( g9 r( L/ n4 L7 \% e4 Z9 X. Y
  耿恭与他的士兵,日复一日地等待着,等待着,无数的日日夜夜,望穿秋水,他早已经以为此生再也无法见到祖国的军队了,但是在风雪之夜,他的老部下范羌不期而至了,而且还带来了数千人马。所有的人听清了,看清了,这真的是大汉的军队!所有的人扔掉武器,在城头上欢呼雀跃,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城头上“万岁——”的呼声在不远处的山谷间回荡着。1 T/ m: ]8 h: m9 C* K6 @
  耿恭憔悴而坚毅的脸庞上沾着雪花,呵气成霜,他用力地向范羌挥手,“范羌——”,他想叫喊,但此时却不知用何言语来表达心情,一时哽咽无言。
8 G0 O; S3 q* r6 ]2 h  两百个日日夜夜,他们坚守着这弹丸之地,以区区数百人,顽强地顶住匈奴数万大军一波接一波的进攻,疏勒城在战火的洗礼中已经千疮百孔,但仍然坚强地屹立着。
$ F' X. f: s' h$ J' p3 H# E  面对这最后的二十六名战士,二千名汉军官兵肃然起敬,以最高规格的军礼,表达对勇士们的最深的敬意。战士打开城门,与祖国来的军队相互拥抱在一起,禁不住热泪满面,泣不成声!
) J0 e" D' n7 R) q5 H  " W5 @9 d9 x9 e
  第二天,耿恭与他的二十五名士兵踏上的返乡之程。
& Z: `7 }7 o" q' E0 h+ L# [  战斗还没有结束。
% k, G9 B; H, Q! [  匈奴人很快发现汉军飞越天山,解救了耿恭的部队,北匈奴单于马上派出骑兵跟踪追击。无论是耿恭的余部还是范羌所带来的援兵,都已经疲惫不堪,必须要翻过天山脉,进入车师前国,才会相对安全。但匈奴的骑兵来得好快,他们以逸待劳,对汉军发动攻击,耿恭率领士兵一边还击,一边撤退。2 U0 y0 `: q7 e9 O% U
  匈奴人紧追不舍,想彻底围歼两千人的汉军,但是耿恭出色地阻击匈奴人,并最终克服千辛万苦,翻越天山山脉,摆脱了匈奴人的堵截。4 i2 T% n8 Z' f  J8 K* Q
  三月初,这支疲敝却英勇的队伍终于抵达汉帝国的边关:玉门关。守卫疏勒城的二十六名勇士,生还玉门关的,只有十三人,其余十三人,或死于阻击匈奴追击的战斗,或是由于体力不支,死于撤退的途中。" l6 u: ?5 l. v
  
7 p6 ]( p7 u+ h( Z4 {0 \( a% }  中郎将郑众亲自在玉门关迎接英雄的归来,为耿恭接风洗尘,所有的人都肃然起敬,为这位浑身是胆、坚忍不拔的名将而由衷钦佩。. ^9 X% N8 r. }5 V8 L
  郑众慨然上书皇帝,极力赞扬耿恭的功勋:“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 i, z1 v& f5 D( m
  耿恭回到洛阳,汉章帝将他提升为骑都尉。看来汉章帝的赏赐还是刻薄了一些,' }. a5 L  p0 k( V" v. {; j3 M
  鉴于汉军在西域受挫,章帝下诏罢除西域都护与戊己校尉的编制,实际上准备放弃西域。此时西域都护陈睦已战死,戊校尉耿恭返回国内,己校尉关宠病死,只剩下执行出使任务的班超与驻扎在伊吾卢的屯垦部队(宜禾都尉)。次年(77年),汉章帝撤回汉军在伊吾卢的屯垦部队,自此,“断匈奴右臂”计划流产了。班超最终没有奉诏回国,而是凭借自己的勇气与毅力,孤身在西域奋斗近三十年,完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壮举,此后文详之。/ N* R2 d8 G0 q# B# L& z$ R; ~3 u
  
. L' o4 [2 _" s! @# i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给耿恭守疏勒城给予极高的评价,义薄云天,与前汉的苏武相交辉映,范晔评道:“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昔曹子抗质于柯盟,相如申威于河表,盖决一旦之仇,异乎百死之地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12: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02)
! P9 [/ s' M( y; i7 p  
8 t/ L/ J6 F! T; q! K  二、厉兵秣马
7 ]+ a" Q6 i- W  8 A1 c6 X  ^$ g$ C
  东汉政府对北匈奴用兵,使得归附汉室的南匈奴部渔翁得利。南匈奴部的势力开始向北扩张,直达涿邪山(蒙古古尔班察汗山)。东汉撤销西域都护府之后(76年),北匈奴缓过一口气,开始南下与南匈奴争夺地盘。
: q/ L! c  e0 V9 D0 G9 u  北匈奴军队在皋林温禺犊王的率领下,重新夺回涿邪山。南匈奴单于不甘示弱,请求东汉政府发兵援助,在中国边境部队与乌桓骑兵的支援下,南匈奴对涿邪山发动进攻,终于击退北匈奴的皋林温禺犊王。
/ M% M( @+ D3 Y- Y  但是北匈奴也不是一无所得,宜禾校尉撤出伊吾卢城后(77年),北匈奴又占据该地,西域的东部地区,又落入北匈奴的控制范围。
# L. Q1 |! m7 E+ u, T  不过,北匈奴经过东汉与南匈奴的联合打击之后,其在北方的霸权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u% W' T4 k: V  D) ]) `: p
  
# ^  G" T* H9 A' z" q  频年用兵也使得北匈奴的经济不断地恶化,国内政局动荡,危机四伏。5 H1 |7 |% k) z" A* r
  北匈奴的高级官员开始纷纷叛逃,在章帝建初八年(83年)到元和二年(85年)达到逃亡顶峰。建初八年,北匈奴大人稽留斯,率三万余人,到五原郡边塞,向东汉政府投降;元和二年,前后投奔东汉的北匈奴人,前后共计有七十三批。) b" s1 j5 x$ @- q
  东部崛起的鲜卑逐渐成为匈奴人的劲敌。鲜卑在打击匈奴上非常卖力,鲜卑人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首先,鲜卑与匈奴是世仇,鲜卑人的先祖东胡人,东胡就是在冒顿时代被匈奴人击破而亡国的,两个民族有数百年的仇恨;其实,鲜卑与匈奴都是属于游牧民族,匈奴的东部正是蒙古草原,对匈奴人发动进攻,既可得到土地,又可以抢得牲畜财物以及人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东汉政府自光武帝以来,对外多采取羁縻政策,以夷制夷,南匈奴、乌桓、鲜卑出击北匈奴,有战功便可以得到东汉政府的巨额赏赐。鲜卑人特别的卖力,所以鲜卑的力量崛起得很快,时不时地打击匈奴的东部地区。; Z) |! o# J3 s4 B( }0 F" @
  匈奴东部受到鲜卑的进攻,北面则有丁零的威胁,南面的南匈奴则虎视眈眈,欲统一整个匈奴,连西面的西域诸国,都不如从前那么好欺负了。西域在班超的苦心经营下,不少国家归附中国,这些西域国家由西向东向北匈奴发动进攻。一时间,北匈奴四面受敌,这似乎应验了中国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9 G8 q3 |& ?7 l+ g5 b. P6 }7 }4 ?
  1 C/ ]+ ]2 k9 \" ^
  在内忧外患之中,北匈奴于元和元年(84年)重新对东汉政府提出和解,恢复双边贸易,汉章帝同意了北匈奴的请求。然而当北匈奴的大且渠伊莫訾王拉着一万多头牛、马南下准备与东汉帝国进行贸易时,南匈奴人却在背后插了一刀。南单于得知北匈奴的商团南下的消息,当即派出一支骑兵从上郡出发,对北匈奴的商团进行拦截,把一万多头牛马都抢走了。
1 Y1 Q' o" }- u% J+ v  北匈奴生意没做成,还蚀了一把米。5 G: F" Z4 p/ e& w* z! Q- E6 ]5 ]: {
  次年(85年),南匈奴纵兵北上,突袭北匈奴温禺犊王部,又抢掠了北匈奴奴大量的牲畜。本来南北匈奴混战,是匈奴分裂后的内战,但是由于南匈奴归附东汉政府,被东汉政府安置在中国的北疆地区,所以北匈奴人对南匈奴频频抢夺牲畜、袭击商团一事非常愤怒。北匈奴优留单于扬言将南下攻扰中国的北疆,讨还被南匈奴掠走的牛羊。
3 ^3 C" b- ~' y; ]  武威太守孟云上书汉章帝,写道:“北匈奴既然提出和解,而南匈奴又趁机打劫,如此一来,北单于声称汉帝国有欺诈之嫌,正准备侵犯边塞,臣认为应当归还南匈奴部所掠夺的牲口,以消解敌意。”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8: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03)5 S; B' d% c6 f% }: c- ^
  : o4 X. P* t8 l, e- x" j, f( I2 H
  汉章帝召开公卿会议,商讨此事的解决方案。. I4 m5 V" z6 o- L9 d
  朝廷内部对此看法也很不一致。以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为代表的一派,坚决反对归还,因为掠夺牲口一事,并不是中国所为,也非汉政府指使,再说北匈奴一直是中国的敌人,而南匈奴则是盟友,现在要让南匈奴吐出至嘴里的肥肉,是自损盟友,帮助敌人。
$ d/ z$ x# b9 h9 l5 g  而以司徒桓虞、太仆袁安的另一派,则认为应该归还,因为中国与匈奴恢复双边贸易,而匈奴人被掠夺的牲口,正是欲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商品,南匈奴明知汉、北匈两国恢复正常的边贸,却暗地里偷袭北匈商团,是无视东汉政府的权威,必须要逼迫南匈奴退还所掠之物。
! q+ ]: v6 N7 z. L& ~8 c% J2 S  太尉郑弘听了之后,对桓虞厉声喝道:“凡是主张归还牲口的,都是不忠不义之人!”桓虞听了火冒三丈,当众与郑弘对骂起来。一时间剑拔弩张,充满火药味,所有的人都大惊失色。
! u6 O! V( n& t# c! `- s6 G  汉章帝看不下去了,他开口说话了:“二位莫要争吵了。此事大家反复议论,各有各的想法,凡是国家大事,均需要诸公的讨论,最后的决策得根据大家的观点来决定。如果在会议上大家都一言不发,那非朝廷之福,所以你们二人也莫怪罪对方。”皇帝一口开,大家就静了下来,看来章帝在从谏如流方面做得还是相当不错。  t5 o. m! W( ?" O7 W& i; A$ z! d
  最后由汉章帝来决定,汉章帝最后决定既要归还北匈奴牲口,又要安抚南匈奴,他说:“江海所以能容百川,是因为它处于下位。如今我们稍委屈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北匈奴要与我们和解,又向朝廷进贡,如今他们贸易的牲口被南匈奴抢掠,如果我们置之不理,则有违信义,其曲在我。南匈奴归附于我,守卫中国北疆有功,我看就这样办吧,命令度辽将军庞奋,以双倍于市价赎回向南匈奴赎回牲口,归还给北匈奴。”! {% \. F7 H3 R+ I
  # c# \% l0 w# `
  汉章帝这个决定,实在令人不解。北匈奴的损失,由东汉政府双倍买单,而南匈奴尽捞好处。这件事充分暴露了东汉政府在管理南匈奴上的严重漏洞,既然东汉与北匈奴开通边贸,理应要约束南匈奴对北匈奴商团的袭击,但是南匈奴却趁机一而再地掠夺北匈奴的财物。东汉政府既要在北匈奴问题上不失信义,另一方面却支付给南匈奴双倍赔偿,似乎又是对南匈奴抢掠的鼓励与支持。
- Z9 h6 z, W8 Q5 C6 s* w$ s. a* W  这个政策真是矛盾。" H# L+ C7 X; [* k8 L1 K
  从东汉光武帝始,“以夷制夷”成为政府对外主要政策,东汉政府大力扶植南匈奴、乌桓、鲜卑,这个政策确实收到一定的成效。北匈奴在南匈奴、乌桓、鲜卑的打击下,势力逐渐衰微。东汉政府虽然北疆得以安定,但是却花费了高额的赏金,赏赐给南匈奴、乌桓与鲜卑,使得三者的势力开始变得强大,特别是鲜卑,日后取代匈奴成为东汉北疆不稳定的因素。可见“以夷制夷”的战略,只可收一时之功,不可图永久之效。国家边疆的稳定,不可以依靠外来的力量,而必须依靠强大的国防军。
+ n& J& W' v" U5 @' d: m  
, f$ N* g3 }! u; ~; t" a  北匈奴势力凋零之迅速,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0 T" a% @2 W, h1 p" C
  北匈奴在西域诸国、北方的丁零、南方的南匈奴、东方的鲜卑的轮番打击之下,不得不向荒寒之地撤退。到了章和元年(87年),匈奴遭到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z1 H4 x; G, i7 e, Y  这一年,东方崛起的鲜卑,向匈奴的东部地区发动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军事打击,北匈奴的优留单于(东汉时期北匈奴的历代单于缺乏史料,我们搞不清楚优留单于之前还有几个单于)亲自率军迎战鲜卑的军队。然而这一战,匈奴人遭到惨败,优留单于被鲜卑人杀死。这是匈奴历史上,第二位在对外战争中被杀死的匈奴单于,前一位被杀的单于是郅支单于。+ ^8 F5 X1 p/ {. A1 ~& O1 z
  对于鲜卑人取得的辉煌胜利,史料的记载十分简单,然而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这是鲜卑历史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其军事力量的崛起,引起了东汉政府内部一些人的震惊,不过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个巨大的威胁正在形成,仍然沉醉于“以夷制夷”的梦想中,仍然给获得巨大胜利的鲜卑人大量的赏金。- J/ m! M9 _3 i* ]1 G4 W
  这次惨败使北匈奴国内一片混乱,北匈奴屈兰储等五十八个落部,共计二十八万的人口,分别在云中、五原、朔方、北地诸郡向东汉帝国投降。
9 J0 k- _8 d: m& k: j( N3 Q# U. }  曾经庞大的匈奴汗国,现在已经穷途末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5 04:33 , Processed in 0.02234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