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7 18: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4.城濮之战
8 `/ A" Y% F9 W6 D
+ X5 Q q6 I/ U, m8 F$ j 比赛时间:公元前632年4月4日
0 Z# q& O& @+ j5 D0 w8 X4 t, k 比赛地点:城濮(卫地,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西南临濮集一带)
8 m- l4 `5 d6 H 晋军选手:中军将先轸,中军佐郤溱(郤穀之弟),上军将狐毛,上军佐狐偃,下军将胥臣,下军佐栾枝
8 X# H+ v6 b& ^# W9 f 楚军选手:主帅成得臣,副帅斗越椒,左师指挥官斗宜申(字子西),右师指挥官斗勃(字子上)
" Q% L6 H. u: \* u2 o; M 比赛结果:3比0晋国完胜
8 ~/ p8 y& V/ _9 y% Q- M# G9 r 比赛意义:城濮之战,为春秋时代中原民族抵御南方蛮族势力北侵最为重大一战,亦即华夏民族存亡所关一战也!假设晋军在城濮之战中失败,楚之势力且可越过黄河统一全中国,那么中国历史或将全部改观!城濮之战后,华夏民族自齐桓公后重新团结在了以晋文公为首的军事联盟周围,并因而产生了持续抵抗异族的力量,自后百余年,楚国始终无法侵吞中原,最后终于在楚庄王(一鸣惊人那位)的掌舵下,开始接受中原文化,逐渐同化于中华民族中,至战国后期,楚民族已经完全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城濮一战,可以说是华夏民族抵抗异族侵凌最成功一役,晋国两百年春秋霸业,由此而定!
) R3 C& o- D6 j
+ t4 h* J/ z& X1 q- L8 {4 l 公元前632年四月四日晨,激战如期而至。先轸派“下军将”胥臣率晋下军先攻楚右师斗勃辖下的陈蔡部队。, V G* }, |2 S' _
7 G1 x9 Z+ f9 q8 r C# D$ C
这一招我把它叫做:先捏软柿子。
9 @8 `& O1 a- r: K- S
3 L- J. [( z8 s% v4 d2 L+ p0 V 高手都是善于寻找对方弱点的,这就是高手的高明之处。而陈国和蔡国的部队,正是楚右师中最薄弱的环节。这两个小国,打从春秋初期开始,就是跑龙套的角色,跟在大国的后面分杯羹吃,不但不能增加己方的战力,还处处捣乱,从前的周天子桓王攻打春秋小霸郑庄公,就是栽在了他们这群搅屎棍的手里。在先轸看来,对于这样超烂的军队,基本一个冲锋就能击溃。
' g. y$ M6 O+ b2 m9 d/ I ; y2 d8 O; K, k+ _ J! K9 U C8 U* v
这一招在兵法中又叫做:避实击虚。
4 V% D) H! {% X7 _3 h- h" q
! M4 v- I; r0 w 伟大的革命军事家毛泽东同志曾经教导我们:以弱胜强的关键,就在于先以自己的局部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b! w3 ~, `- ~+ x
% W4 S' g: s0 w& F# v6 C 毛泽东这个最基本的军事思想,就是源自我们先轸的首创。4 y! t6 @- U; i& X% I8 r( R1 D" w, F
& P7 U$ `# V8 v: H3 D l 先轸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就是让胥臣把虎皮蒙在驾车的战马上,朝陈蔡部队冲去。
3 b8 F6 x) t( f ! f; T' y/ X. I! z$ G; h; S% S
我不清楚先轸哪里搜集来的这么多虎皮,但这一次,虎皮立大功了。3 g% m S3 a8 `5 V. {: Z& s
0 D3 R6 C9 e2 t0 X
蒙上了虎皮的马,当然吓不了人,但是却能吓唬的了马,陈蔡军的战马一看老虎来了,吓得掉头就跑,拉都拉不住。$ t6 X6 F% ? B- n p' c3 j
6 p6 O' s! e1 t# s/ a/ C
老马老虎,傻傻分不清楚,马虎一词,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 _! L* J2 A+ |' P. b4 y
! I! V7 |4 P& S4 O' T 陈蔡的士兵本来打仗就很烂,现在战马一不听指挥,他们更是武功全废,一个个被晋军打的抱头鼠窜,溃不成军!! y/ b% [3 [2 A( d! |5 U
~0 `9 y8 @4 U3 ^) J0 v9 h. A) m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从古到今,哪有人这么打仗的!
5 U! L. l6 o& o# C, P, F
- _$ f" u F+ q- U% ?: ` 怪就怪,先轸这小子太有创意了。此等怪招,旷古皆无,这简直就是深层次的心理战,它涉及到动物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层面,非常具有高科技含量,由此也可见先轸在战前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工作。! b+ A3 X# D& L
0 \( M4 W; N: ]& { 结局可想而知,陈蔡部队冲乱了楚军的阵脚,楚右师于是大败,楚将斗勃重伤离场。9 M% H4 D- j+ [& n8 C1 J
$ O# x" N1 S1 X! S
7 U, M4 s0 \$ v' k
# J" l- I, q' d3 r6 s0 z% B; g 楚右师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输了,偏偏当天又是风沙蔽天,视野极其模糊,所以楚帅成得臣却并不了解自己右翼的真实情况,他心急火燎,正要派斥候前去侦察,突然有几个陈蔡的士兵前来报告:“右师已得胜,请元帅速速进兵,协同我师一起攻打晋中军,共立大功!”
; F k% s+ O3 i( X 1 _/ u V# g% ~3 f
这几个人当然是先轸派来迷惑楚军的奸细。
, K( w7 }3 L6 P! l& v* ~" E, w 4 R- H5 U. |- s% c! O K
这一招又有说道了,在兵法中叫做“用间”,也是先轸首创的。
0 T4 Y" |. {9 v" @8 X4 X
! Y, z5 T; i+ s 成得臣得报后立刻登上战车,拿起望远镜,往右面看去,但见晋下军仓皇北奔,烟尘蔽天,不由大喜:“晋下军果败矣!子西,你速率左师往攻晋上军,我亲自去进攻晋中军。三军全胜,则大事可成也!”
- W6 G% J( s$ {" q0 a ?2 X; O
3 v. T. y% Q, ^, Z7 s) s% T: y9 \$ W, o 晋下军当真跑了吗?打赢了还跑?) q8 ]! \8 o. P$ Y' u( q( ^- j
/ T$ Y6 b: i7 ?( f% t8 a 当然不可能,原来这又是先轸的诡计,他派晋“下军佐”栾枝率少量晋军在战车后面拖着从附近山上砍下来的树枝,跑起来尘土飞扬,造成下军全军撤退的假象,借以迷惑楚军,诱敌进攻,而事实上,胥臣的下军主力早已严阵以待,准备随时对楚中军进行阻击。我只能说,先轸,你真是世界上最早的特效大师,骗死人不赔命啊!: G4 f h1 ?5 ]7 A
' X) W# t! a" [" o7 f+ ~. M
结果,成得臣又一次上当了。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上当了。成得臣,你还真是傻的可爱啊!
% P* n. p" q: o+ ?5 _; [" r8 C u3 v+ x* _5 N
于是,子西领命,率领楚国的左师,直扑狐偃率领的晋上军。9 k _. R, F8 n- |) X
% I) M* U6 b( ]' L! i$ T9 x& H, V
狐偃也不与其纠缠,略战数合,回军便走。
, M3 }& D* X, K5 b3 H9 o4 q% l9 K + {; {: a* B2 Y
子西冲上来正要和晋军决一死战,突见晋上军如同潮水般向后撤去,狐偃的帅车更是拉着两面大旗,呼拉呼拉的,跑得比谁都快!9 }1 c& E: t5 P; C* @( s$ ?
$ K- G8 D8 \2 ^3 V( h 换做后世兵家,一看就知道狐偃是在徉退,《孙子兵法》曰:“佯北勿从。”敌方战,形势未衰,便奔走而阵兵者,必有奇伏,这是千万不能追的。但别忘了,当时还是“以战为礼”的春秋初期,“徉退”这个词压根就还没发明,那时候的军队只有打输了或害怕了才会退,在战略上的主动退却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 h3 j6 ~6 S: S8 F
% J/ v* F( @# C' B- W' X! \ 所以子西虽然有些疑惑,但他也来不及想那么多了,到手的胜利决不能让它溜走,追吧!. @/ B ?7 ^) Y' [4 v9 |# X
1 `" B4 U4 g2 y; _- r0 V' _! Z 就这样,楚左师几百辆战车同时进发,浩浩荡荡的驰车猛追,不一会儿就消失在漫天的沙尘之中。
) p9 } _2 n3 F2 c
5 H* k" p- l3 m9 N; ^4 u! A6 h 好了,楚国人已经上当了,现在晋军要做的,就是把胜利装进袋子,收紧袋口,拉上拉链,打包回家。
* u9 w/ o% i$ R1 ]& s; t
$ t% t3 F6 w6 @* F% O. l1 L : w0 ]( N- w% b! l
1 Q g* I2 T- c3 k ^; m 春秋时候有一条战礼:“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出自《司马法•仁本》),意思是说击败敌人之后,在战场内的追击不能超过百步,而在战场外追击的纵深不得超过90里。这其实并不完全是礼节问题,也是战法的需要。因为春秋时候的战争,靠的是战车与步兵的协同作战,一般来说,一辆战车共配72名步兵,左右后各24名,负责掩护战车两翼及后方,以弥补战车冲击力强但防守薄弱的缺点。因此,以战车追敌,其纵深绝对不可过长,否则步兵很有可能被抛在后面,导致两边被敌人各个击破。7 E) j7 n/ u1 e; h$ B6 N) }& C
% e5 g c' ~7 _- L' w 可惜,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子西,将这个战场上最基本的道理,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一个劲的追啊追,浑然不知后面狂跑的步兵早就跟前面的战车脱节了。( R" l, l! @ j" @- n
8 V' x5 Q: l- j- s" ^3 y6 G+ D- g$ e ? 楚国的飞车党们追的正起劲,晋军却突然停下來不跑了,飞扬的灰尘散尽,子西惊讶的发现:前方的晋国战车竟然排成一道圆弧,缓缓的朝自己慢慢推进而来,战鼓响起,一声声一下下,重重的敲在楚军士兵们的心头,就像是在敲响他们的丧钟!
% q- [/ q2 m( D( a2 C, \/ ?
/ v. m3 u' X+ E- I! V5 e 子西的心中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事情要遭!: e* v1 P5 M/ q+ d0 J f5 }0 K2 p
: a% W1 W( s( v- W, u 果然,他的预感很快被证实了,在楚军士兵惊慌失措的叫喊声中,在自己的侧后,无数晋军士兵黑压压的朝他们涌来,竟然是本应与楚中军鏖战的晋中军——晋军中最为精锐的公族部队!) a1 N& C+ F) C. J: R
3 G9 w. _$ {% | 子西的心头闪过了一个极为可怕的想法:自己遭到了晋上军和中军的围攻了,而晋中军竟然能从和楚中军的对峙中脱身前来夹攻自己,唯一的可能就是楚中军遭到了另外一支部队的阻击,而哪支部队难道就是——传说中早已被楚右师击溃的晋下军?0 m; v" X8 ~- P" |8 |
+ n- A% E- Q# ^/ X o/ Z9 c* V' {
可怜的子西,他真的完全懵了,按照老祖先传下的规矩:双方对阵,三军应依次决战,己方的左军对敌方的右军,己方的右军对敌方的左军,最后是中军对中军,鸣鼓而击之,合计较量三次。每次较量的时候,其它各军就等着看,直到决出胜负。他们晋国人怎么能不按牌理出牌呢?/ a# [" l& x- P4 W' h
, u8 l! Z! w% {! [7 Z7 O2 B) b 子西很搞笑,先轸为啥要按牌理出牌,他就不能自定牌理么?他的牌理,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攻敌一部打歼灭战,日后所有兵家都必须学他这个牌理,不学就是得打败仗。这也就是《孙子兵法》所谓“并敌一向(集中兵力,投入一个方向);我专(集中)而敌分。”
' e( p& Z5 m) }3 V- o6 R
: F3 \. F# h2 F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就是宋襄公、子西之辈的悲哀所在。7 {" \: i! C3 c7 S H" P
- C9 y% y2 T' G 可怜的子西,他越想越混乱,完全忘记了指挥军队。战场上瞬息万变,当子西还在傻傻愣神的时候,先轸率领的晋中军已经迅速的杀上来,包围了落在后面的楚军步兵,没有战车的掩护,手持短兵且疲惫不堪的楚军步兵只有任由晋军战车屠杀的份儿。子西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步兵被晋军巨大的战车压成肉饼,侥幸逃脱的也被战车上的甲兵挥戈砍成两半,死伤无数。+ c% k% \0 d- u( p% W9 n7 W
Y7 N- w; m8 D0 P; l( V; K- a 与此同时,前面的晋上军也冲进了楚军车阵中,没有了步兵在战车两翼及后方的掩护,只拥有单一长兵器的楚军车兵也变得不堪一击,纷纷败逃。子西见大势已去,只好长叹一声,在少数亲兵的保护下冲出重围,狼狈的爬山逃命去了。. z, W* _4 u$ o- w* J1 Z8 U
# O% O4 a) Q7 w0 X: o) H) {8 \ 另外一边,成得臣已经知道自己中计了,因为他的中军部队遭到了传说中已经覆灭的晋下军的顽强抵抗。精通车阵的晋“下军将”胥臣用数十辆巨大的重车首尾相连,结成环状,在阵前横列,以为屏障,再将弓箭手和长戈兵部署在重车的后方,而其他机动兵力则躲在阵内,层层布防,密不透风,楚军好几次冲锋都无功而返,反而在阵前留下了数千具楚国勇士的尸体。
' ?/ ?$ y9 k+ v( t3 S' v
" T0 o o; q* ? 成得臣的脸都绿了,左右二师生死未卜,自己又难寸进,这可怎么办哪!他明白,他在这里拖的越久,局面对自己越不利,胜利正从他的手边一点一点儿溜走。! x3 H9 ~6 c/ T; E: V0 N" |
/ e& @5 D# O% ]; q0 ~ 于是他疯了般的命令,冲,冲,冲!!3 J! Q& m8 |% Z1 ]% f; w
8 m; N( {0 B" k 胥臣当然不会让楚军得逞,先轸交给他的是一个死任务:一定要守住阵地,就算杀到最后一个人,也决不能退后半步。
. y4 J$ \0 W* v
' B: z1 T4 f( V9 G 楚国中军是成得臣最引以为傲的“若敖私卒”(成得臣属于楚国若敖族),其战斗力冠绝天下,晋下军陷入了苦战之中。此时此刻,双方的士兵们踏着脚下如山的尸体、如河的鲜血,睁着已经杀红了的双眼,扯着已经沙哑的喉咙,不断的战斗着,厮杀着,直到拼尽自己身上最后一丝力气,最后一滴鲜血。
0 l! q( ~" A& X$ r7 [ & l7 m8 C3 z3 S
面对楚军如潮水般的攻击,胥臣终于撑不住了,眼看就要崩溃,战场左右两方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两道漫长无边的黑线。很快,黑线就变成了黑压压的两大片,晋军士兵坚毅而兴奋的脸庞清晰可视。
# h! s* ^ a$ `. K+ e$ Z
# u7 z2 \3 |& M; y, _: h “辛苦了,栾枝、胥臣,现在跟我们一起接收战果吧!”先轸负手站在高高的战车上,衣袂飘拂,长发飞扬,宛如战神下凡。
4 {% N6 h% @: c" x8 R0 k# S b8 ^) L
( O6 P# P# \( s2 U7 T
5 w$ R* J+ _3 O. q
1 [. Z3 t' a0 g m% w 成得臣终于面对面见到了这个宿命的对手,绝望的感觉从脚底蔓延上来,让他的身体一阵阵的虚脱。
/ ^7 Y+ B# p% L% ? 7 [9 |7 v f! f6 V1 X& A7 O( f
——完了完了,左右二师都完了!我输了先轸,我输的心服口服。
" o9 f9 t2 I! ]) ~: C i3 _ X
( }4 e5 j5 G( E- F 如今,楚国只剩下了楚中军这一支孤军,又被晋三军合围,大势已去。
: f6 C# p* D+ g3 b. X+ E2 S+ p0 l" L
/ F( F8 M' g; }8 Q% S5 a- f 成得臣重重的一跺脚:“撤!”
& P# n) k7 f2 o7 L5 } , @0 t5 S0 N' f+ B" N
先轸跟在后面掩杀了一阵,最终还是放成得臣跑了。他可没有子西那么傻,穷追猛打,乃是车战的大忌。; n h; I, G$ ?6 H8 ^& s( m
8 b- Q$ q+ v8 F4 G) E6 v4 F
此一役,不可一世的无敌楚师在城濮损兵七万,从此元气大伤,经年未复,楚国的霸业至此中落,晋国的霸业自此而始,并一直延续到了春秋时代结束,中间除了一鸣惊人的南天神鸟楚庄王,基本上无人能动之分毫。: \4 w5 A* \7 L$ K8 _3 M) A
6 z& z) @' Z! w4 w
成得臣回到楚国后,无颜见江东父老,半路上就伏剑自杀了。
! w4 {) m; T. G' @7 D
& P4 m- I0 v" t$ C; h 每一个英雄的诞生,脚下都会伏上几具失败者的尸体,先轸战神的祭台,当然也不会例外。
& \/ z7 Z, n; r2 o! F6 j4 Y( [- ^
2 s! @2 G0 C* t 成得臣之败,不在其不勇,而在其少算。《孙子兵法》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成得臣恃勇轻进,谋狭算少,他率领的军队战斗力再强也没用。! n3 b$ U" m/ }& f5 k( ]
' X5 H( `( v. ?# @ o 反之,我们来看看先轸对此战是怎么部署谋算的吧:5 r& P' g8 l7 |2 v8 Y& b1 ~
7 N1 {2 s! C# p. |- f 城濮战场,在今山东南部,其地为黄河冲击之黄土层,尘土易于飞扬,先轸利用地利,用战车拖着树枝奔跑,极其巧妙的制造了我们现在高科技才能完成的烟雾弹效果,使得楚军视线不清,无法对战场形势进行准确判断;此外又虎皮蒙马,以奇袭陈蔡军;之后又令狐偃虚设两面大旗,伪作后退,诱敌深入,而以中军作侧面之夹击;凡此等等战术,奇谋妙算,旷古皆无,成得臣败的一点儿也不冤。
1 E9 Y* f( c1 s2 ]# \/ l9 T 4 S; h; t. X% a5 t2 |
总之,面对咄咄逼人的楚国,先轸精心部属,层层设计,军事外交双管齐下,步步料敌机先,前后左右之间,来路去路,针细密线,纹丝和缝,无不一一算到;伪装、佯退,诱敌,侧击,种种谋略,极尽奇诡变化之能事,特别是其中先轸使用了多种心理战来蒙骗误导敌军,即便从两年六百年后的今天来看,亦多有借鉴意义,何况“以战为礼”的春秋初期,那简直不啻于在天下人间刮起一阵头脑风暴:& k" h4 G; a0 k; j/ h) R: V
2 w% p0 E2 v2 b/ H0 Y- L" Z ——原来,仗还可以这么打的!; r' w8 {2 x# H* l' S# M7 p
& s$ D" D; S7 p9 V! g1 X" l
螃蟹吃的多没啥,可贵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样的先轸,难道还不可以说是天下兵家的祖师爷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