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9 22: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4.千秋烜赫侠客行5 Q. G8 N$ x W: a3 g
5 G: Y+ c- M6 t2 m, K
信陵君一行人不日到达晋鄙驻扎的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在友好融洽的会谈中,公子掏出了那块得之不易的兵符交给晋鄙,号称魏王有命,十万大军交给信陵君接管,还请将军验符交割。
! \, l. ]& P% d; w4 e+ _1 l % l/ G D& U+ [% h6 F5 I0 Z
笑容顿时僵在了晋鄙的脸上,他狐疑的接过兵符,与自己的兵符合在一起,果然严丝合缝,确是真品无误,并非山寨水货。但晋鄙还是不信,并无魏王诏书,仅凭一块兵符,就要他将十万大军交出,这是不是太轻率了?
+ x8 T& j6 O6 ~
# D7 H- ], m2 f4 Q 于是晋鄙看着信陵君,慢悠悠的说道:“怎么说我也是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威猛大将,你让我交军我就交军,那我的形象不就全毁了?”7 A$ Q8 D1 B: d+ V$ j' R/ V
6 i) U! q3 o! ^0 ?/ l) ^* g2 c* J6 i
呵呵,开玩笑,其实晋鄙说的是:“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似有不妥。吾意再行奏请于王,方敢交军。”5 j' ?8 y* w# m, H9 ~
2 c1 U' a" N5 d3 R* J+ g% T$ X3 t 此言一出,友好融洽的气氛顿时凝固了,晋鄙只觉一股杀气席卷而来,方要拔剑,信陵君旁边的朱亥已从袖中抽出一把四十斤重的大铁锤,一锤砸在晋鄙的脑袋上……8 z ~! m9 m( u% K/ R; f
% ^, ]) U f6 V1 V" D1 \2 ~2 k
帐中士兵及诸将救之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晋鄙老将军的头盔连头均被砸成饼状,鲜血与脑浆喷的到处都是,当场吓的全部噤声。; X/ S& F4 }3 {* W& ]' }
/ T( P9 V+ T) n3 [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约莫估计一下朱亥的身量。
/ H" j& I. q$ T8 i6 z* Q$ v+ I + r! E; R! K3 O
古人宽袍大袖,经常把东西放在袖子里,所谓“袖里乾坤”,袖子就相当于我们现代人的包包,可以放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放名牌化妆品,朱亥拿把铁锤放在袖子里也不奇怪,但问题是那大铁锤足足有四十斤重,要藏在袖子里不被发觉,朱亥的身高臂长肯定非常恐怖,估计长的跟拳王泰森差不多。
" Y, W8 Y6 M1 z $ a- |% ]- g! b* R5 d6 b1 T2 ?
看着这样一个威猛盖世的家伙挥舞一只巨大的铁锤把人砸成肉饼,饶是身经百战的晋鄙属下诸将,也个个被吓的魂不附体,半晌回不过神来。$ @: N* E. Q$ o6 S2 m, K
" |3 L* M: y+ r/ m' L 信陵君走到晋鄙面前,看了看他那惨不忍睹的尸体,几乎再次流出泪来。
/ _ m- d0 H2 I% M ' I! n1 g# g) u! }5 a- }3 T8 D: [
他的泪水不止为了晋鄙,也为了预定死期就在今日的侯嬴……9 W# ?2 H$ c1 q" v3 B h! ~
- @* p t+ }8 G4 R* H& V
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信陵君于是强忍泪水,高举兵符,大声道:“魏王有命,使吾代晋鄙将军救赵,晋鄙不奉王命,形同反叛,今已诛死,三军安心听令,不得妄动!”4 H- o5 h) P0 Z1 T+ ^# B
& i, {& ]5 F+ M* h 信陵君在魏国威望极高,诸将怎么也不会相信这其实是一场阴谋,于是均俯首道:“惟公子令之!”
$ i) e% @/ L) F* R" ~8 s! w1 g 7 b* e6 N, K4 ?. Q2 x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关于这件事儿,后世史家对其有褒有贬,莫衷一是。明代唐顺之认为,信陵君之举并没有错,但其心可诛,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东汉班固也认为信陵君是“窃符矫命,杀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背公死党之义成,守职奉上之节废。”他甚至认为战国四公子都是“六国之罪人”。
4 j1 F8 I% C8 g p+ r, t* W" z* W 9 k7 y/ {6 |" `
由此可见,战国之后,侠义的精神已被专制统治阶级彻底打翻在地,让我们看看与信陵君同时代的荀子是怎么说的吧!6 U$ B4 }5 ~4 t$ _: U. g* I
" o0 p, A9 p! o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信陵君窃符救赵之时,荀子应已游历齐秦后回到祖国赵国(邯郸之围解后又去了楚国),他应该见过公子本人,并对当时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荀子的《臣道》一文中阐述了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从道不从君。” 他认为臣道的根本,应国家社稷在先,君主帝王在后。当君主做错事,即将危及国家社稷之时,能够救亡存危,解救国难者,唯有谏、争、辅、拂四臣。0 z8 T P& J: |( _6 i4 G( f. [$ B1 G
: G) ~) R. _: x# j2 T# O1 E! S% e
所谓谏臣,就是劝谏之臣。谏臣以礼劝谏君主,用则留,不用则去。比如伊尹、箕子。7 }# F- |% m* a0 h4 _# X5 ]
6 D% Q2 A( b5 z8 W
所谓争臣,就是死争之臣。争臣以生死强谏君主,用则生,不用则死。比如伍子胥、比干。
8 G1 a; L& l+ ] 2 Z( R: j4 {: e
所谓辅臣,就是辅矫之臣。辅臣合力匡正国君,即使国君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从而安国家于危难之时。比如平原君。
/ P; I O4 S3 R3 p
1 A9 D6 b4 X3 h) G 所谓拂臣,就是拂弼之臣。拂臣抗拒君王的命令,窃取君王的权力,纠正君王的错误,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举,建非常之功,挽狂澜于既倒,解黎民于倒悬,最终大利于国家社稷。拂臣乃臣道之极致,为四臣之巅峰。4 j1 O4 ~3 j7 d3 M7 N
3 |7 r6 n9 a$ n 荀子最后说:争,然后善;戾,然后功;出死无私,致忠而公,夫是之谓通忠之顺,这就是社稷之臣,这就是国君之宝,这就是明君所尊厚,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这,就是真正的天下之拂臣——魏国公子信陵君。
$ J6 W4 n T8 L3 J
! n' R/ {1 c$ ^ v2 ?6 ~ 晋鄙死后,朱亥便在史书中失去了踪迹,可能是太史公不知道他的结局,也可能是以后朱亥没啥亮眼表现了,所以不提也罢。
0 q& u: {9 o. {& V) H' p1 Y 1 ^+ \" c, m; s! x9 `& H4 V
不过在西汉刘向的《列士传》里,朱亥拥有了一个传奇悲而壮的结局。; M. ]( G/ I) V2 Z; i6 o
$ o- I. Y% z- B0 {. a 秦召魏公子无忌.无忌不行.使朱亥奉璧一双.秦王大怒.将朱亥着猛兽圈中.亥嗔目视之.眦裂血出.溅猛兽.猛兽终不敢动。朱亥终不屈,乃自扼喉而死。
9 o6 Y7 l4 `6 E' f2 c7 D: q6 ~ # q7 R3 U8 ?$ m0 l# h& y
这也太夸张了吧!能把自己的眼睛睁大到溅血出来,除非朱亥演技高超自备血囊;猛兽看到新鲜活人却不敢动,除非朱亥拥有能用眼睛点穴的功夫;最后一条朱亥自己把自己掐死也很扯,除非他功力高强,能一次性扭断自己的颈椎。3 S n. A. d0 }
) X: c9 T. ^) w/ ]
呵呵,野史戏言,大家看过变算,不必当真。很显然,朱亥也被后人给神化了,由于粉丝众多,他的故居仙人庄也因此而改名为了朱仙镇,宋朝时岳武穆还曾在这里大破金兵,不知道是否有借助了咱们朱大侠的神威。) N% w, g& n# X/ t& P7 C R
: q% o6 F L% X0 Y; ]
至于侯嬴,他果然在信陵君到达晋鄙营中那天,面对着北方瑟瑟的寒风,用利刃割破了自己的喉管,自杀身亡。: e/ w! M8 e K. k1 m- n1 ?1 G
- e+ W5 g8 b% a) T
侠者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成,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今天死就今天死,晚一天死都不行!; ?% {9 ^. ^. Z8 M; A3 y
' `& r$ `! y# X4 @ s 千年后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李白的诗人在重温了《史记公子列传》之后,被这些古代侠客们悲壮的侠情感动到不能自已,于是他夜起狂歌,以剑为笔,在卧室的木柱上刻下了数行热血沸腾的铿锵文字:
K) \; E2 X) O& [$ r/ [5 l 3 |" L# T9 v* A! q7 X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 |/ M0 p7 c$ e3 h9 N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7 y( r, a1 S* e7 S4 w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a6 {* P6 ]" @ P2 o) u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q# `7 l3 y0 F+ Z" s' {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 x* j* P4 f. [$ {- L f8 {: h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0 d0 h$ a9 V9 M ——唐 李白《侠客行》
; x: W4 j2 V4 y+ C e 6 p/ b& u, l3 \( Q) i
自古文人都有一种侠客情节,君不见,一碗烈酒,半斤牛肉,烈马浩歌,青衫磊落,仗剑直行,锄强扶弱,这是每个热血书生都曾做过的白日梦,相信你我都曾幻想过,李白也不例外。0 B, [# o0 Q$ H5 l
. Q8 \' c& |1 q8 ~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观点,没有任侠精神的文人,只是政府的文狗而已,不算高品位的文人。
5 l0 M) t3 L5 P. z) o
& ?2 @0 L8 i+ H 现在信陵君终于拥有了一支十万人的大军,但这与邯郸城下四十万秦虎狼之师根本没法比,所以信陵君决定果断裁军,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g- E" g" d; K- ~* u0 m; z6 z
/ `7 Z# t* Q, \1 k# @: l
不会吧,兵力本来就不足了,还要再减,这使的是哪一路兵法?
& U. b8 s$ O9 J& U9 e4 F/ x. U
3 X1 j4 d; N+ L' K; B Y 这是信陵君自己的治兵之法,兵在精而不在多,如果减兵能提升士卒的勇气,凝聚队伍的军心,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 x# F5 d# `4 x4 d, n8 J3 ^
' t6 |3 Z* H- l: q1 y1 f 信陵君宣布:“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8 C( h" |7 R2 A$ S
5 s3 ]3 l' y/ s. T% X/ u* L
此令一出,信陵君立刻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均表示愿为公子死战,击杀晋鄙之事,自然也就再没有人提起了。. a2 c" j; V( \" t
- `% t! b& Q$ o
在当今世界,“不可让一家之独子在战争中因参战死亡”是大量欧美国家不成文的常规,其主旨是保护家庭的完整与维护基本公民权利,防止因战争造成的家庭破裂与道德危机。
6 y- C/ Q# |8 o5 a- r6 z 3 h$ X: `# H- G' {5 _0 R/ C- P
没有想到,早在两千多年前,信陵君已经有了如此成熟的人道主义思想。当然,信陵君这么做不仅是为了维护公民基本权利,更是为了让所有作战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勇敢投入到这场生死未卜的战争之中,毕竟秦军的强大乃天下共识,如果士卒们没有拼死一战的决心,那这场仗就别打了,结果必败无疑。, H1 E. c, {; ~! J/ e% g9 L
) ?+ u' @" b" i z6 j4 F 信陵君一道命令下去,十万大军立马走了两万,公子于是带着剩下的八万精兵,立刻向邯郸进发。
1 i( `. t& N/ i" N. }! u$ l% }% ` . z4 V: p6 q/ G K0 |, b
当时的邯郸城已经被秦军围攻了将近一年之久,全城的百姓包括赵王在内,都几乎要喝西北风了,如果魏军再不来,他们恐怕只有投降一途可选。
% T* E* r2 ~+ u. c" r& S 9 l* E) K0 Y; y/ ^6 K. w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救世主信陵君来了,他的八万援军,直接向邯郸城外的秦军发起了冲锋,城内的赵国老将廉颇见此,大喜,赶紧带领赵军冲出城来,与魏前后夹攻秦军。) o0 y+ |+ w) `: u4 V. n7 G! ^8 v
5 o8 U# f, K& X
这近一年的围城,可把赵国人给憋坏了,城外就是在长平屠杀他们四十万手无寸铁同胞的大仇人,他们却只能待在城里当缩头乌龟,最多只能从城楼上射两箭出出气。现在好了,魏国援兵总算到了,终于可以出一口鸟气了,于是赵军一股脑全杀了出来,就连妇女儿童都冲上了城楼叫喊加油。
* |* @! i" U) S, L( s2 L3 Y, Y # k' c- p: T R# F* U6 Y, g: C
与此同时,之前一直在观望的楚军见机也杀到了邯郸城下,三只部队三面夹攻,秦军首次呈献了不支的迹象。+ |0 v6 V$ S9 I7 ^$ f# R% e$ Q
- i) i* z! Z0 p* _# h 第一天的猛攻结束了,秦军稍退,三国的几个主将聚在信陵君的大帐里开了小会,商量之后该怎么打。
' O. [0 \) x% k f# v. ~7 A
& X/ a5 {2 `+ ]8 l: U 楚将景舍认为,秦军在邯郸西南北三个方向兵力都很强,是秦军的主力;唯有东门的赵安平部兵力最弱,只有四万多,我们应该避实击虚,先攻打郑安平部。( N: S$ U( a* l& X+ M
8 N/ B, Y. E( T; H; X& ?0 W; ~0 e
赵将廉颇一向行兵谨慎,他考虑了一下转身问信陵君道:“公子以为如何?”
! y# V) Q @( h6 Z" L" g
& k6 |$ b) O) I( g 信陵君笑道:“切切不可,我军应先攻打南门王龁部。”
, \8 n5 _0 r6 A1 t7 p 2 W8 ?7 b3 R+ G5 @6 h: k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s* A5 l/ O; C c3 t) D" ]
. @1 b- ~- `. |; }5 Y6 C) L ——公子你有没有搞错啊,王龁是秦军的主将,他的部队实力最强,怎么会先打他呢?兵法曰“避实击虚”,公子却要选最硬的一块骨头啃,这岂不是大违用兵之道?" b8 ?0 S) Q$ |: v# F3 ~ i/ N
' E, Y( o" H5 d: j* @1 @ 信陵君笑着解释说:避实击虚是没有错,但事实上郑安平才是实,王龁才是虚。
8 W, M z$ G+ D# V
2 _0 B" C: l$ U% j& R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不仅牵涉到军事,而且牵涉到政治了。秦国的武安君白起与秦相范雎一向不合,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明争暗斗。而此次秦国攻打邯郸,白起一直是不同意的,但秦王和范雎却坚持要打,所以白起称病不出,消极抵抗。# v; D0 k5 M5 J# N8 n* G# o
& R% J+ b& o! u5 G7 m- P 公子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但这跟我们解邯郸之围有啥关系吗?
] _! c# R) d # ^, l; N8 T1 m, L; ?7 @! a1 d5 F
当然有关系啦,王龁是白起的人,郑安平是范雎的人,王龁攻邯郸数月而不果,早就想退出这场游戏了,然而郑安平却是他的主子范雎最近才派来支援并监督王龁拿下邯郸的,所以王龁会知难而退,郑安平却一定誓死奋战,这就是我们要先攻打王龁的原因。3 B r! G o* Z* u7 N# u$ j
, S) d8 a, h+ R" @ 众人一听,全体鼓起掌来,没想到公子把敌情分析的如此透彻,佩服佩服。
4 r4 m0 U& J3 Q& C
4 A% t3 W0 n& J, `3 N7 k 第二日,魏赵楚三军依约向王龁部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王龁抵挡不住,果然很快就撤退了。王龁一退,西北两个方向的秦军也跟着退,没多久,近三十万秦军撤了个干干净净,只剩下郑安平一部还在邯郸东门苦苦支撑,这时三国联军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将郑安平四万多秦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J* E P5 K! `( n l: M$ j, l9 z
2 L2 \' I/ M4 a2 V$ l7 b
二十多万打四万多,这不跟玩儿一样,果然,几天下来,郑安平的部队就只剩了一半,眼看就要全歼秦军,信陵君突然宣布不打了。
8 `% E1 P- c1 K3 e" J6 A, ] 9 G; N8 Y! A" X, n6 I7 p7 Y
信陵君决定派人劝降郑安平。$ m. y- D, ]$ G0 @. y
' D8 l7 c. d5 E
必胜之局已成,再纠缠下去就没有意义了,徒增不必要的伤亡而已。
# p5 V/ d% ^ J5 z
" ~$ J6 y: U* g+ E; o6 a* Z, B 信陵君有客名唐睢,乃善辩之士,自告奋勇前去说降郑安平,公子许之。
/ Z8 _. G$ V5 `% `7 X" _' p# N$ {# b
8 O3 n& S# B- l) ?6 x+ q0 Q+ p 其实郑安平被秦军主力抛弃后,早已心灰意冷,只差一个台阶下而已。' i% F/ A7 h& N
* Y8 J! U2 s3 w7 S
所以唐睢来到秦营之后,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加威逼利诱连番规劝。郑安平见自己突围无望,只好率剩下的两万秦军乖乖投降。赵王封之为武阳君,三年后抑郁而卒。, g0 ]9 A4 Y( Y8 r0 i
C$ y) V; W5 G
邯郸城终于得救了,城内城外一片欢腾,然而信陵君在经过短暂的欣喜得意之后,却很快陷入了深深的负疚自责之中。" o/ ^, \ o/ @# C l: ?& M7 T( i
^, W A/ k6 z( P5 V 窃符救赵,救赵无罪,但窃符有罪啊!
. y5 p1 @" k3 _* \: F $ Y4 o9 F3 q: h- f
信陵君明白,救赵就是救魏,救一国就是救六国,在这一点上他顾全了魏国的利益,维护了魏国的信义,他并没有错。+ d# f3 d E( E% X% y: ~
/ K. R3 k3 ?- w- C( {9 B( `) z 但是,他毕竟窃取了国家的公器(兵符),击杀了国家的柱石(晋鄙);他有负于王兄,他有罪于祖国。他是一个罪人,一个无可奈何的罪人。
4 t+ F1 c9 S! L8 x- D) s5 Z' p( ` 0 o) P( d* ?: K: K c8 F
正如公子的门客唐睢先生对公子所言: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公子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愿公子忘之也。而公子矫王令,杀晋鄙,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公子不可不知也。
. A: ]$ m7 P" b( d0 p
. q- e2 O5 N* q6 S' ~ 我虽然帮助或救助过别人,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里,但是假如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多么深邃的人生哲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照学习,时时刻刻警醒自己。
* a- q: M( X: ^" n) ?# P' f9 s
. H! ^% I0 @- A* c 所以信陵君听了唐睢的话,连忙再拜道:“无忌谨受教。”: |" _1 b9 Y9 |+ ^$ h
) [: A3 U2 Z8 X& g6 i( M$ k 既然如此,那么信陵君就回不去魏国了,魏国虽然是他的家,但一个罪人岂能回家?
2 f$ z. g, K; Q8 Y |; \; d5 Q7 K1 _: H3 V8 Y
所以,信陵君只能和他的门客留在赵国,接下来的战事,就交给其他魏将们来处理吧!2 f1 t2 B$ X: ]( F
1 G& m" N) N& g! G; x- Y2 P4 y+ Y 在送走大军之前,信陵君嘱咐魏将:秦军败退,这是魏国收复河东故地的大好机会。河东郡守王稽跟郑安平一样也是秦相范雎的人,王龁等秦国军方人物肯定跟他合不来,你们可以好好的利用这一点来做文章。
) j S r6 H/ _ / q7 P: M4 {( y& f: L1 N
魏将们齐声道:“惟公子之令。”2 f8 S4 r1 f3 d1 @
7 x& j. F1 C9 ?9 p 待诸将退出后,忽然,一道不易察觉的狞笑浮上了信陵君的脸庞,谁能知道,公子竟然也拥有如此阴冷可怕的一面。5 M1 m! g; f5 K) h5 Q
3 B+ F4 q# {, G+ B; }) { ——哼,河东一丢,王稽就完了。王稽一完,范雎也得跟着完蛋。如此,秦名将贤相俱失,吾合纵之势又成,我看它还能得意到几时?!
3 Z3 v% y# c" f$ \; n; d7 Y( [* A
( p1 `4 F9 j3 X; h2 W- u 秦军主力败退之后,便向西跃过太行山往山西的汾河岸边撤退。魏楚联军宜将剩勇追穷寇,在后紧追不舍,在汾河东岸,秦军反身迎战,斩魏军首级六千,魏楚士卒落河而死多达两万人。
# \, s% N9 W' J( ?! x 9 p7 f. e B) z+ d
联军作战失利,但经过信陵君耳提面命的魏将们却没有泄气,他们鼓舞起精神,渡过汾河,开始围攻河东郡治所汾城(今山东临汾)。4 C C J3 w( h# P' {! c
1 Z( e* p8 z5 o2 U* q 汾城的守将,正是河东郡守王稽。
) G5 M+ W* [4 ^. \0 ^6 Z1 q- c 1 T6 z3 J/ X) h5 M! E
胜负尚未分晓,一个惊人的消息突然从秦国传来,称病日久的秦国战神武安君白起竟被可恶的范雎谗杀了!
% c; c- t5 a( n4 b' D4 {
; J$ b5 k7 }4 \5 f 于是,秦军主力不战而退,纷纷从河东撤往河西,只留下可怜的王稽独自守城。
2 o. U' c, X( N9 { : B# F0 v: E3 a6 o& {% ~+ ^. T7 p) r
数月后,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回了河东故地。不久,韩国与西周也加入了合纵的行列。秦军无奈只得暂时退回了关中。
& i9 N2 ]( J0 w/ E. I0 Q $ H$ n @/ n0 ?0 V8 ]8 A- k
这场该死的战争总算是告了一个段落。; |, X/ a6 _: V/ R* A1 a
! ~' h' s) j3 N- u6 r 如果从白起攻打上党开始算,秦国数十万大军在黄河以东足足暴师了五年之久,国力几乎耗半,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却被信陵君一手给破灭了,秦王怒火冲天,恨不得生剐了他的皮,以谢心头只恨!5 n* @) c @1 E; b
& J- T j/ [- y" T& |; Z 一年后(公元前256年),王稽因通敌之罪被判斩首弃市,按秦律该连坐的范雎惶惶然不可终日,终于献上相印,引咎辞职,秦国从此出现人才断档,直到七年后秦庄襄王即位,重用吕不韦和蒙骜这对文武搭档,情况才开始好转。$ U/ A7 R( e. k, S+ F+ {; v+ A
: w0 V& ~3 w9 H( q
咱们回过头来说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拯危城于既毁,扶大厦于将倾,劫后重生的赵王与赵国百姓都对他感激敬仰到不能自己。当日,赵王亲携群臣出城郊迎公子,平原君身背箭筒,在前引路,赵国百姓,万人空巷,齐至街头瞻仰公子英姿,无数少年为之倾倒,无数少女为之疯狂,据说当日邯郸医馆人满为患,因为很多人看到偶像后激动的当场昏倒。
+ i' D3 ]2 y% I/ Q/ h4 u1 } - a6 H% e' f* D6 S& ?, H
坚强的人能拯救自己,贤德的人能拯救他人,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万千生灵。+ _8 z* n4 _( O# |! |3 ]
8 ]6 I5 {) Z& T3 X6 C6 v
从此以后,平原君再不敢拿自己和公子相提并论。, n& w8 b- j: ?: `4 }* x+ F
: Z7 L; u& b0 m6 ~1 e$ x9 p+ P0 o
赵王也一个劲的拜谢他道:“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2 t! x/ Z6 r! `$ V7 ^# O
4 Q6 B& |& h) V* r( \* n
如果赵王有一座世界诺贝尔和平奖杯,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颁给信陵君。
2 e$ N! I6 G+ b
4 W h, M) e. T 是夜,赵国为信陵君召开了盛大的欢迎晚会,赵王亲自打扫宫室及台阶,又亲自到门口迎接他最尊贵的客人,甚至还甘当向导,要领公子走那铺满了红地毯的西阶“星光大道”,礼节恭敬以至极点。. h/ z5 T9 m5 j/ m4 t1 {
1 @9 g8 r* ~* r5 e/ ^: f
然而正如之前唐睢所言,公子早把自己对赵国的恩德给忘了,现在他只记得自己是一个魏国的罪人,而一个罪人,是没有资格接受如此大礼的。
0 l1 P; G+ y' H$ l a
: I* m. U1 N% i, S) b* m) T 于是信陵君赶紧侧过身子,再三谦让,然后转身走了东边的台阶。
& M1 i; @ @; R9 I w" q; z) w+ M) i3 E9 w q8 {
古代迎宾升堂的礼节规定,主人从东阶上,宾客从西阶上,以示尊敬。宾客若自谦降低身分,则与主人同从东阶升堂。
8 \2 L) @# \ w. u 6 {' B; u7 r- ?
酒宴开始,赵王率先起身,为信陵君敬酒祝寿,称颂公子存赵之功。却没想到信陵君竟面带惭愧的逊谢道:“无忌有罪于魏,无功于赵,不敢受大王礼遇。”
, K. M4 l4 `5 n0 z( P+ w: Z / R) V# r* R) U% k g
厚施而薄望,这才是侠客精神。
/ F7 e, j7 z/ s1 M $ g6 \3 e% D1 z+ r9 b
赵王本来借着敬酒的机会提出将五座城池封给信陵君,以聊表感激之情,却没想公子一直谦谢个不停,老说自己是个无地自容的罪人,弄得赵王老别扭的,直到宴席结束,也没好意思把封城的事儿说出来。. b' Q. N: [7 G
& K. G/ ?9 C3 X. a 酒终人散后,赵王躺在床上想了一整夜,最终决定将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北)赐给信陵君做“汤沐邑”。
7 i7 q; _5 w9 D" M5 K) z
, ]4 q/ F" `$ ?) q1 j1 d 所谓“汤沐邑”,就是把一个地方原来由官府收取租赋的多少家农户转赐给私人收税,但其土地和人民仍为国有。这跟直接送五座城池的土地与人民给信陵君,当然差了不止一点点儿。
( q: r' n& _ q7 }3 `, F ) B+ W9 Z, @; V" ]% h0 n5 M& n( q
如此一来,信陵君是好意思收了,然而,就这么点赋税,哪里够他养门下三千食客呢?
' ]2 W# S' B Q2 W+ h& P& _ # M) I( C3 x- L) _
不用担心,别忘了,魏王究竟是公子的手足兄弟,血浓于水,再大的仇隙,也阻挡不了亲情的力量。. k" y7 T, F( Q+ P/ d
) L2 q& I$ Q& {$ h
魏王还是将信陵君在魏国的封邑还给了他,虽然他违君臣之礼,绝兄弟之谊,窃兵符,矫王命,杀晋鄙,夺军权,简直视魏王的权威与尊严如无物。8 A& z+ C8 `) T: D9 l# L
. Z. L6 @0 Q4 W. K. I! b% ^ f' n
没错,魏安釐王是个平庸之主,但他绝非一个心狠手辣六亲不认之人。
3 H6 F" K1 R6 D6 I* ~ 6 o. Y( D* B# m4 V
这一对纠结的兄弟啊,你们为何要生在王者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