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5-30 21: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序
* D1 k7 G" W3 T# Z- y9 n; R& g3 b
+ t/ \9 r1 U' D9 G0 `3 l# f5 b! d 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当然这话是被误传了的。其实是赵匡胤的宰相赵普,因为学问不够大,只懂得半部《论语》,但是也居然就能治天下。! B; v" d1 n, K1 I- l
《论语》我这里写的,比一半还少一点点,但我觉得这大约就已经够了,就像一个鸡蛋,从小的一端吃上一半,跟从大的一端吃上一半,味道差不多,不一定全吃完才知道它的味道。
, e5 g6 g, q* ]' v" l 我们总结一下,儒家和法家,历来是相生相克的一对冤家姐妹。
8 y' S8 g* ^' d: z+ }, Q 儒家的根本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法家可以用三个字。: R5 t+ X& Z r% k) _7 s- o% l
儒家就是“仁”和“礼”,仁的教化,和礼的约束。
. j( ?3 c; ?/ |( n u) ` 法家就是“法”“术”“势”,以法令来驱动社会,以术来监察法令的实施者(官吏们),以势来保障君主在执法用术时的力度。# k, z* C& W1 u( l9 J1 j6 y$ M6 S
儒家和法家,目的又都是相同的,就是崇君和求治(国家发展)。
$ o7 }# `, I: v) a( o: s$ J 但是先秦时代的儒家,孔子的儒学,跟后代的又不同,不同就在于他的宗旨目的,又不绝对在于崇君,而是维持等级秩序的和谐(当等级秩序中,国君的应有地位滑落时候就崇君,当臣子的应有权益被剥夺的时候,就为臣张目,当然孔子时代的客观情况主要是前者),因此而获得社会的和谐与求治。后代的儒家,被改造成适应皇权专制的绝对强调为崇君服务的了。; }, H0 V# K( N8 ]5 ?
另外,还有两个路径需要总结:
" }8 ]9 J- y* w 1、东方孔子儒家路径:仁和礼的表率与教化、推广——实现仁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美好和君臣民的等级秩序和谐(包括君权稳定),国家因此大治。+ W/ ?: D1 r$ ~, Q0 O- u
2、现代或者西方:民主体系——实现了仁的美好的社会——实现了国家的发展和强大。
3 O% Z' x" h& a7 {9 \* l- X 我的话,到这里,大约就说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