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8-2 19: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下(十一)
+ M$ Z6 o& S3 ~! I3 L
, d+ x9 f0 x/ l I) } 原文:
! W1 ]) d6 n. V$ d% Y! e* R, h# q3 e% n6 c, V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l1 L3 p9 n# `0 f0 {- i( F
6 I8 i- f* V6 X 解说:
- y# P m2 ~, J$ g4 h. J
4 T0 z$ N( c6 ^1 l+ T8 @0 U8 S: B) S 在具体解说之前,先简单分析一下孔子这段话的结构。这段话是一整句,重点落脚于“可谓好学也已”,前面的话都是为了说明“好学”的。那么,一个人到底具备了什么条件,就可以称作“好学”了呢?大致有三个方面内容,下面分别解说。
; c' T$ t, f2 D) X5 n
7 G* [5 \- p3 U/ @6 ^# r9 l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对于这句话,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理解。) M8 @4 x7 H2 i0 p$ }. O2 |, w! Q
所谓狭义,就是从字面意思理解。“食”,指饮食。“饱”,指吃饱。“居”,指住所。“安”,指安定。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君子在饮食方面不追求饱满,在居住条件上不追求安定。如果仅仅照此理解,似乎与后面所讲的内容有些不般配,传达的信息过于简单,也太过肤浅了,显然这不是孔子所要表达的本义,对此则需要从广义的层面来进行解读。
" D. U$ P, D. X' k% | “食”,其本义是指吃的东西,但在这里又有两层含义:其一,食物是要进入体内的,所以“食”意指“内在”;其二,吃饭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人们才有了对其它事物的需求,所以“食”又意指“欲求”。结合这两层含义,“食”就是指的人们的内在欲求。
% n( O) M2 }/ O+ R* P “饱”,其本义虽然是指人类消除饥饿的痛苦感受,而获得的食欲满足,但在这里其主要强调的是“满足”、“充足”的意思,并不仅仅是指“吃饱”。
" i: J1 ?0 G* E( E8 x5 { “居”,简单可以理解为人们所住的房子,但在这里主要是指人们赖以生活的外部环境。这样就与前面相呼应,一个内在,一个外在。, n$ F4 ?/ J* {/ \7 r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君子对自身内在的欲求不过分追求满足,对外在的生活环境不过分追求安逸。0 M) J$ @9 o1 ? a
# d# L' Q/ u% O, A3 Y" U4 _. K8 Y 这里需要再说明的一点是,“无求”并不是说“不求”,否则老忍饥挨饿、动荡不安,也非君子行径,所以说“无求”是指君子不去过分追求。可是为什么君子“无求”于“安”“饱”呢?这是由君子的基本志向所决定的。作为一个正人君子,其主要精力都放在治学、修身、从政上,所以“无暇”去追求自身的“食饱”、“居安”。而以“食饱”、“居安”为人生目标的人,只能是作普通的百姓,而根本不能称其为“君子”。! C& t. |. g3 V; y# c" E& A
- t; k# F" P' f7 D$ J “敏”,有两重含义:一个是指敏捷、快速,一个是指奋勉、勤力。
+ R8 e+ W. e5 [) }$ L v- [) v3 @8 {, s “事”,指日常事务,这里侧重于“政事”。1 {, N+ y' u/ o& s) H' Q
“慎”,是谨慎的意思。/ i' ?, Q% G% Y
“言”,指言论。
4 ~# e8 G6 K. Z6 ?; U “敏于事而慎于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及时、勤勉处理政事的同时,要谨慎自己的言论。# `9 `! |( Z# e( E' R7 A: i
之所以要“敏于事而慎于言”,这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通过积极的参与处理政事,可以积累大量的经验,从而以实践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谨慎控制自己的言论,以免尽早或过分的表现出自己的成绩或优势。7 |, A. P9 P; Q5 Z. x8 T
$ K6 a! u" K' y4 u. G& C3 x “就”,是趋向、归从的意思。
$ C9 }- `0 ?8 z3 V: y1 ~# t “有道”,是指具有道德的人。' j, p) ^ T( @
“正”,本义是指不偏、不斜的一种标准。在这里则强调以此标准来,评判是非对错,并加以纠正、改正。% Q, C5 T+ q' n1 Q7 i
“就有道而正焉”,这句话是承接上面三小句而说。君子通过自我的约束与提高,已经作到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但对于自己从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到底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有益于自己,不能自己给自己妄下结论。还是要依止有道之人,请他来判断自己的言行到底是否符合正道,并以此来纠正那些不符合正道的言行。1 P7 N' T3 ^! n# n# A3 w' d! u
6 _# p. l4 I1 A3 c" m
“好学”,这里不是“喜好学习”的意思。君子之道,并不仅仅停留在学习知识上,而是以圣贤的道德为标准,不懈追求,以至人格的不断提升,最终趋于完善。/ ^" }9 M, u; r2 I$ l) w$ h8 ]6 Y
“可谓好学也已”,这是整句话的结论,也就是说,君子如果能达到上述条件的话,就可以称作“好学”了。, m' F* m8 g6 p) p& l
" k8 C# }1 |# I/ J
最后,对本节开始所提到的“三个方面内容”,再作一明确重申。所谓“三”,即指欲、事、道。所谓“欲”,是针对物质生活需要而言的;所谓“事”,是针对处事而言的;所谓“道”,是针对问道而言的。因此上说,在孔子看来,君子如果能够作到食居无求、敏事慎言、问道正己的话,那么他就可以说是一个真正追求道德的人了。' t/ D3 z" d, H$ ~; x0 i3 M: }
0 ]* c& ^. ]/ [( l9 ] 大义:6 @$ @5 p3 r& s9 }* ^5 S7 u
% l3 H/ }3 S. G6 \ 孔子说:“君子对于像饮食这种内在欲望需求,不要追求过度的满足;对于像住房这种外在生活环境,不要追求过度的安逸;要及时勤勉地处理政事,并谨慎地注意收敛自己的言行;要通过向有道德的贤者请益,来判断及纠正自己的正误;如果这些都作到了,那么就可以在真正意义上称其为追求道德的君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