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20: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所有领导一样,刘恒喜欢深入基层,考察官员,安抚将士,鼓舞军心。
- H* Z; P" f# |/ M1 l4 i+ H( z  4 q5 b& I( ^0 @) |$ ~! n  c
  于是刘恒大张旗鼓,车马浩荡的前往长安附近三营之中巡视劳军,先去霸上,再到棘门,皇家车队畅行无阻,守门将士根本不敢挡驾,只乖乖跪列两旁。刘徐两将军,深居帐内,听得车马辚辚之声,这才知晓天子驾到,不由大惊失色,慌忙率部出迎,诚惶诚恐,连道有失远侯,磕头不止。刘恒宽大为怀,不以为怪,随口抚慰了两句,将士们乃山呼万岁,齐奏军乐,给足皇帝面子。
' ?& o4 B! u9 w6 k  5 ?; s# t& M  i6 p; X
  这哪里是像在打仗,连演习都不像,倒像是场皇帝与官兵的同乐会。: u! Y! D5 A. M8 K
  
2 o& ?6 R* F; y( k" k5 C  巡视完二地,发表完两通极具鼓动性的领导讲话,刘恒兴致不减,接着又去巡视最后一个细柳营。4 g% O6 |* o6 }
  
$ f, U. E. v7 O% P2 B) W  但是很不幸,刘恒在这里吃到了一碗前所未有的闭门羹。别看细柳营这名字取得挺妩媚,里面的人却很拧巴。/ A8 P) ^; t9 U9 P
  
: O  X$ H$ h; L  天子的车驾远远就可以看到了,但细柳军营的辕门仍然紧闭,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山呼万岁,更没有列队出迎,只有一帮满脸死鱼像的守门军士,冷眼旁观声势浩荡的天子车队,或持刀,或执戟,或张弓挟矢,石柱般迎风矗立。放眼望去,营内旌旗招展,队伍分明,俨然是一副如临大敌的紧张状态。
0 G0 K& y% ?; w& m  3 ~$ S9 K/ p& T# M
  负责前头开道的天子先驱一看不对劲,赶紧率先拍马赶到,大声喊:“天子且至,快开辕门!”7 Y: H1 r$ T; H
  & W" k. o$ q' C/ H+ X; P% `4 B, q
  然而守门的校尉竟也是一副死鱼脸,他上前一步,冷冷说道:“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 E6 B6 E3 K* {" ]0 E8 {# `  # E( z" z0 f- X8 N
  那“先驱”顿时气结,不由破口大骂:“天子,你听清楚了,是天子且至。难道将军比天子还大吗?你这傻帽!”" `+ D& G1 {# V* o5 t
  9 H2 u/ d% S, i' [
  守门校尉仿佛不知天子为何物般,依旧还是那句话:“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 _4 P( G% M1 ^  H: I0 t" F
  % S% m7 Q& d; M) M/ S# o: h: C
  什么?天子之名竟然没有将军令管用?这可真是造反了!岂有此理!先驱大人气的团团转。0 ]' x: T5 e. t
  & q6 j0 Q2 \: R1 f5 O
  不一会儿,天子真的“至”了,辕门依旧不为君开。好家伙,皇帝大驾光临,所到之处竟然一片清冷,如此景象,真是亘古未有。
3 N# x# U& z0 X$ c* q: u" V  
$ F+ y2 ~: P0 l0 Q) d  习惯了欢迎队伍的刘恒也不免有些尴尬,便赶紧差使者又去叫门:“天子已至,速速开门!”
8 q2 r; g! F/ h8 F  
( t8 O9 F$ V# s. u! w" x& V9 |  校尉看了看车上的刘恒,面不改色心不跳:“吾不识天子,汝可有符节?”- {( q$ z7 S0 B' L
  
3 F* D4 B" P; u  使者只有再回去向刘恒请天子符节,校尉看了看符节,貌似是真的,但仍然不开门,只是让人带使者持符节进营去通报,说什么只要将军下令,门就给你开。
7 N, c2 D* K5 M- u/ q  
/ F' x1 {  K/ ?9 R6 N2 @- m  使者心中将都尉骂了一万遍,无奈只得去找将军周亚夫,告诉他天子来了要进营劳军。这段期间,汉文帝刘恒只好蹲在营外,与一堆守门将士大眼瞪小眼。
2 x; N9 [5 E4 b( ]. U; v  
0 n9 W- c0 w* K5 p3 V6 H  大家都尽忠职守的守着门,压根就不理皇帝,刘恒越发觉得尴尬无趣。) [9 k- Y8 {6 b! a, P
  , I7 e' e3 I, @5 Y3 @) O6 Z
  按照通常情节的发展,周亚夫在收到天子的符节后,应该诚惶诚恐的亲自出门跪迎皇帝大驾,然后痛责守门将士大不敬之罪,此时汉文帝刘恒会站出来求情,说他们也是尽忠职守,朕宽宏大量虚怀若谷,岂能因此小事而责罚忠勇的将士们呢?
/ b8 f8 e3 d2 V1 h! \  
. @. [; m2 E+ Z. M9 W( T- B  于是三军将士们感动涕零,都跪下来高呼:“皇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最终皆大欢喜,一片和谐……
# m  _. g, T4 m4 w  
) R4 `$ b0 c; ~( l) W/ z# O  然而,这一和谐之景象并未发生。周亚夫甚至连个人影都没出现,只遣人持一令旗,命守门校尉打开辕门,放天子车驾进去。" _; I! p: Y& b6 k% d. \( ~
  % }! E" B6 J8 t9 b
  小兔子乖乖,大门终于开开,被太阳都快晒晕了的车队御者们开心坏了,发动油门就想飙车,守门军士再次拦住车队,厉声道:“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 u" H1 Y/ c) t; ?1 L: L: F$ a  
0 w6 s0 v$ W. e5 @! y  一帮人气坏了,忍不住大叫:“天子车驾,还需限速么?”
6 m+ v: Y8 f3 K! W  8 u3 Y- i) `) J: q6 D* Z
  “军令如山,天子亦不得免。”
0 C5 n8 J. N6 z, p1 |, E  1 j8 c' K' ^! i: }4 s& z6 X+ t
  文帝的车马随从,大多是功臣贵族子弟,平常飙车撞死个把人也不过赔点钱而已,他们如何受过这种气,当下都转头去看皇帝,可是刘恒竟没什么反应,还要他们照办。
+ o- y# D9 |9 K4 e  C/ p9 L" M  . Z1 n/ ^5 X7 Q0 X
  这些少爷们只好照办,回头又去问守门军士:“你们这儿限速多少,七十码够不够?”) Q8 u$ b, e; ]9 w& x/ N$ i
  
- U% g  k5 N5 {+ k  “将军有严令,军营重地,不得驱驰!七码亦不可,如何七十码?请按辔徐行。”, x8 j" o! X. F# Q- v8 g
  ) O/ ?6 w6 B8 g) j. e& W8 ?
  少爷们简直气疯了。想当初兵仙韩信治军,高祖刘邦亦直趋营内,如入无人之境。你周亚夫区区一个河东郡守,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竟敢比兵仙还屌,你以为你是谁啊?
8 u9 o7 Y) a- F3 a2 r! f  
8 n( o' K( {4 c! y  但周亚夫就是这么屌,比韩信还屌,如今就是高祖刘邦从地里爬出来,照样要通报,照样要慢行,天王老子玉皇大帝阿弥陀佛都没得通融。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21: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恒无奈,只好吩咐:不要为难将士们了,按军令行事吧!
( p) o! J: P- Q  
: @2 B4 u2 r  F; I9 Q; J  于是,天子的车马首次以乌龟爬般的速度行驶了,直爬到主将帐前,周亚夫这才从容出迎,披甲佩剑,岳峙渊渟,威风凛凛,一派大将风范。
. Z* ]0 o- m' w, J) Y  
  W9 |# |4 V% o) Q7 i: V! Q  刘恒满脸笑容,亲切的打招呼:“将军别来无恙。”% H0 d: M* c4 W  [8 E) f
  
6 r) R. n4 ~( o3 C+ S3 |! l; Q  周亚夫没有笑,也没有跪下,他只是向刘恒浅浅一揖,正色道:“甲胄之士不拜,臣照军礼施行。请陛下勿责!”
6 {+ W2 ~5 o6 r  ?% R) U% u9 u  / z+ F9 F  i0 \0 Z- c
  此言一出,不仅皇帝的扈从们全震住了,就连刘恒也被震住了。1 A' c/ m, l: e  Y( s* _
  0 `3 d: W( f6 n5 n  Q% z3 |5 U
  没错,中国自古就有“甲胄之士不下拜”的说法(见《司马法》“在军抗而立,在行遂而果,介者不拜,兵车不轼,城上不趋,危事不齿。”)但天子就是天子,至高无上,很少有人真不下拜的。周亚夫这样做,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牛翻了!
7 g* Z/ k7 b9 `$ O3 F  # x$ q- V& K+ y7 P$ u" J0 b4 b2 T0 r
  扈从们都用悲悯与敬佩的眼神看着周亚夫,他们此生从未没见过如此胆大包天之人。
" e5 h* H6 s) h6 `( ?* Q$ d' ~  
5 Y: a* q" K% @; P+ |, R: u  然而,刘恒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周亚夫的举动肃然起敬,他赶紧端正态度,手扶车前的横木,向军营将士点头致意,并使人传语称谢,说道:“皇帝敬劳将军。”3 L# D6 @% m3 F! w( Z0 O
  5 U& _( V8 j2 _* Q7 W
  周亚夫这才带领众将士肃立两旁,行礼称谢,然后指挥军队,演兵布阵,接受皇帝的检阅。2 ~, Z/ C5 W" {$ C) @
  
7 ^" t5 @/ }- q$ R  这期间,整座军营都肃静无比,只有周亚夫发号施令的声音与将士们整齐的脚步声回响在寒冬的冷空气中,从而产生一股神奇的威力,让在场所有人,都自动被一种神圣威严的气氛所感染,不仅汉军将士们不敢有丝毫喧哗,就连平常眼高于顶的皇家郎卫也都噤若寒蝉,仿佛他们所处的不是军营,而是这世上最神圣的地方,比宫廷比宗庙还要更神圣的地方。
7 Z/ c: F- s% U6 \% D1 ]    C. ]% n0 X3 p0 B( k+ T9 k! J
  刘恒年轻时也在代地领兵打过仗,并非军事菜鸟,但直到此时此刻,他才认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军队。于是他小心翼翼的谨守军礼,不敢哪怕有丝毫的随意,唯恐被周亚夫及其手下将士耻笑,直到检阅完毕,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率皇家车队离开细柳营。周亚夫也不相送,一俟文帝退出,仍然闭住营门,将士们各回岗位,军容整肃如前。( c1 O! _9 h3 A$ P4 t9 k4 E. A. [
  
- {* M; J% u3 Z& u3 n2 V  等到出了细柳营数十里外,随来群臣仍然心旌摇荡,久久不能回复。刘恒不由大为感叹,对左右说道:“嗟乎,此真将军矣!适来棘门霸上二将军,戒备松弛至此,真如儿戏耳!其将不难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
- x8 e( l& t! K9 L& B8 z3 i* j  
+ i2 O* t' e! t: }, z8 b  震动之余,刘恒他也终于安心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大汉帝国的廉颇李牧。现在,他终于找到了,周亚夫,不愧是将门虎子,继周勃之后,大汉刘氏江山,终于又有了中流砥柱,区区匈奴,何足惧哉!此后一连很多天,刘恒都在回味这次惊心之旅,对周亚夫赞叹不已,从前周刘两家的些许不快,现在应该可以放下了。
/ y' F0 M. d* V! n% U- P- H
8 x0 B! Z7 T1 o  凭借着汉军高昂的士气与严明的军纪,汉朝又一次将北方的危机化解,一个月多后,匈奴无法突破汉军的防线,只好带着抢掠的物资撤回草原。数日后,汉文帝召周亚夫入宫,详细的询问他治军之法,周亚夫微微一笑,道出十六个字:“赏如日月,信如四时,令如斧钠,制如干将。”
7 j# h- f% l- X3 V9 I% ~' }  
! Q( t: @' {) r# z  文帝一听,更觉钦佩,乃正式下诏,晋升周亚夫为中尉,统率京师卫戍部队,防护京师长安重地。2 `5 C5 f: l! \% w: E3 ?+ y
  % s- }* M1 M% g+ ~
  解释一下,汉承秦制,其军事武装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为中央军,一为地方军。作为保卫皇权与首都安全之中央军,其武器之精锐,装备之精良,士兵素质与待遇之优,统兵将领之位高权重,都远超地方军队。* [& ]% Q, C8 }
  ' r% d; c- _) A$ x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为了让中央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与驾驭地方军队,从而维护中央集权。
9 U( `' C6 ?2 w) P2 l; k  
  G) P$ _6 H% n  而中央军又主要分为三支:一是宫中殿内的警卫,即皇帝的贴身警卫,负责皇帝安全,统归郎中令管辖;二是宫内殿外的卫士,由卫尉统领,负责宫城及朝会的安全保卫工作,由于未央宫处于长安城的南面,故这支军队又称“南军”;三是京内城中的卫兵,由中尉统领,主要负责长安都城的巡逻、戒严、治安及防务工作,由于其屯兵驻守长安城内北面,故又称“北军”。
3 b+ w8 X4 {7 r3 ~' {" t  . u5 Q. d6 R8 N3 Z
  此外,中尉还是皇帝出巡的前导,常率兵随驾护卫,仪仗威容甚壮。所以东汉光武帝刘秀未当皇帝时说:“做官当做执金吾。”所谓“执金吾”,就是中尉在汉武帝时更名后的别称。
0 E; f0 k. q# M8 f5 U2 C  
: y8 b0 a* g' I  周亚夫治军威重,铁面无私,让他来做北军的统帅中尉,那再合适不过了。
+ {: x  F% w6 A0 f, s  
( D% U& S4 P- }) @" T5 X. m* W  鉴于中央军地位之超然,郎中令与卫尉均属九卿,位高权重,而中尉虽为外官,不在九卿之列,但亦与九卿月俸与品级相同,都是“秩中(意满)二千石”,可相当于“部级干部”;比周亚夫原先担任的“副部级干部”河内郡守之“秩二千石”,足足高了一整个档次。
' z4 p0 c3 V; R4 V) Y  @' u  
' j- Y; B  }6 m+ L5 e  按照《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秩中二千石”每月的月俸为180斛谷,即一年2160斛;“秩二千石”每月的月俸为150斛谷,即一年1800斛。
9 e) g  b- c: E  7 Q; R+ n4 ?2 v
  当然,西汉官俸虽以斛分秩级,但并不是真的给粮食,实发的时候要以当时之市价换算成铜钱的。这是因为古代经济与生产落后,市场不规范,物价变的比当今之股票还厉害,如果以固定的钱数给官员发俸,肯定行不通。比如楚汉乱世,生产遭到破坏,通货膨胀严重,米斛涨至万钱;而文帝时“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鸣鸡吠狗,烟火万里。”故米价竟贱至每斛十余钱。短短几十年,物价降低百倍,百姓的生活从地狱到天堂,这不能不说是汉初君臣之一大历史功绩。4 L1 z' m2 J4 q
  # i2 n" N, ]+ ^  P7 h( M
  那么一斛粮食到底有多少呢?斛是容量的表示,石就是一斛的重量。而秦汉时一石约合现在的三十公斤,所以周亚夫的月俸计算下来应折合为5400公斤粮食。如果以现在的物价水平来计算,则周亚夫每月的工资当在两千多铜钱,也就是两万元人民币左右,好像也不是太高。不过,周亚夫贵为列侯,还有万户封邑的租税收入(按《史记》,每户每年约缴入铜钱两百),负手就可得数百万钱,这点工资其实也根本不算什么(由此可见封侯对于汉朝的官员有多么重要)。
/ f9 z! |' x) i- U0 f  * m8 ~% l4 W# y9 j) Y' H
  总之,周亚夫以其赫赫军威给汉文帝好好上了一课,不但没有因此而得罪皇帝,反而因此升官发财,平步青云——这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谨吗?我记得高中课本在讲解此文时,好像也是这么说的。
" H  Z% O% c, S2 M; o3 i+ Y  : N5 E. p* _# s/ m/ K
  不过,依小生看,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这其中还有更深刻更复杂的原因在内。  \: m" X% G# P
  
, [1 d" C1 N0 p7 h$ ^1 `( `& @, r/ i  到底有多深刻多复杂?那就得从头说起了,为了说得足够清楚,咱们有必要把时光再往回拨,一直拨到楚汉乱世,将周刘两家数十年的恩怨情仇扒出来好好说道说道。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22: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2. 却忆起,绛侯诛吕鬼神功, y8 P$ k( V2 Y" t6 r0 _( w- [
  " `1 j: k" |1 u
  公元前158年冬,寒风肃杀,草木含悲,长安城汉宫内,从细柳营归来的刘恒,思绪纷飞,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w! z& w( a' M7 |( c. ~
  
7 g1 O) r3 ?) Z9 ~) v, z" E2 B* C  周亚夫的父亲周勃是汉初除异性王外萧何、曹参以下第三大功臣。当年汉高祖刘邦还是秦末沛县一村官的时候,周勃就是他的好朋友,后来又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击章邯、破李由、定魏地、入武关、灭暴秦,以大功赐爵威武侯。接着他又随刘邦远赴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转战敖仓,东灭项羽,得楚二十余县,又从刘邦北上攻打叛汉之燕王臧荼,终于平定天下。刘邦即位为帝,则大封功臣,赐周勃列侯爵,食邑绛地(春秋时晋国故都,今山西侯马市东北)八千二百八十户。
% M- t5 K8 T* R' c# i3 f5 p1 I  
+ x: Q7 s- i9 [1 Q+ ?  后来,韩王信投降匈奴,周勃又跟着高祖北上平叛,收复太原,长途奔袭叛汉诸侯韩王信,大破匈奴铁骑于平城(今山东大同北),接应孤军深入的刘邦突出白登之围,立下第一战功,从而被晋升为太尉,也就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吧。
/ H* Y6 q. P* t2 {- u  
6 s1 u- E- _9 d# _- `  汉之太尉,位列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金印紫授,秩号万石(实俸每年4200石),地位与丞相等尊,可谓二人之下万人之上,刘邦对周勃之信任有加,可见一斑。
+ G! ]( K: y( _7 {; m4 _" @  
1 z" S& O$ l" N% R  周勃这个人,出身不高,未从军之前是个编席子的篾匠,平常还会在别人的丧事上吹吹萧赚些外快,有把子力气,能拉起强弓,箭术不错,但基本没啥文化,貌似只是个行军打仗的粗人。但他有一个好处,就是质朴刚直,敦厚稳重,这便是刘邦最欣赏他的地方。) `( ~9 A+ [0 `* l* v
  
2 \$ T% J" w1 d1 r  汉初的时候天下不太平,动不动有人造反。这不,没多久,防备帝国北疆的代相陈豨又勾结匈奴起兵作乱了。刘邦于是又御驾亲征去平叛,后因身体问题半途回朝,留周勃独自领军平叛,周勃不辱使命,大败叛军,定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代郡九县,斩陈豨于当城 (今河北蔚县东北)。
4 o( X3 X# e2 U' ]* q3 Q8 z% o+ v  4 c& R9 x: W- L& I& M
  陈豨刚被压下,刘邦幼时好友新任燕王卢绾又因部下私自勾结匈奴,事情败露,被逼无奈之下造反了,刘邦乃令周勃率十万大军前往平叛。周勃采取胡萝卜与大棒并举的策略,一面奋力攻打燕都蓟城,一面宣布:弃卢绾而归汉者,一律赦免罪责免于追究,并加爵一级。
1 D9 v* H9 @7 {& u$ M# h$ u% {# D  
- P8 k& P/ u7 d, z- n% Q  这一措施产生了神效。在周勃的威逼利诱之下,卢绾手下将官纷纷脱离卢绾,率部反戈一击,卢绾众叛亲离,无奈只得率家属及宫人弃城远遁。周勃乘胜追击,一路追至长城脚下,平定上谷十二县,右北平十六县,辽东、辽西二十九县,渔阳二十二县。
/ ^, c. P( s  j0 t% m  ; w/ m7 O' r$ `: K# f
  卢绾一败涂地,在长城脚下东躲西藏,准备待机入朝向高祖谢罪。周勃乃跟卢绾玩起了捉迷藏,玩的正高潮,忽闻高祖已在长安驾崩,赶紧放下军务,回朝奔丧。卢绾归汉无望,只得北出长城,逃往匈奴,被匈奴封为东胡卢王,一年多后郁郁而终。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8: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史书记载,刘邦在死前曾嘱托吕后:“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q7 J+ v6 F: X& w& w& A
  * A& ~: Z  T2 s8 K9 @8 y- Y4 {
  刘邦即将归天,有重要的话干嘛不说给接班人太子,却反而要说给老婆听呢?
" E+ p6 y7 x' [* p  
( ]7 u9 \4 c; ~& h/ y  w  汉高祖刘邦是个货真价实的马上天子,一辈子都在打仗,先跟暴秦打,后跟项羽打,当了皇帝也不安生,还要四处平定异姓王的叛乱,总之是一刻也不得安生。皇帝出去打仗了,朝政怎么办,太子刘盈幼且文弱,根本担不得大事,所以一切只能由老婆吕后来负责处理。
% X/ P& W: v8 Q# M4 T! E  6 @5 @1 T; d6 n: X; U
  刘邦明白,他手下的这帮功臣,除了张良淡泊名利,周勃忠厚老实,其他人没一个不是省油的灯,就连老兄弟丞相萧何,有时候都不让自己放心,刘邦还曾把他关到牢里教训了一顿才放出来。刘邦在世,当然镇得住他们,一旦归天,难保他们不会欺负年少不懂事的刘盈。想来想去,刘邦还是觉得老婆吕后为人刚毅,这群毛猴子都怕她,两害相权权其轻,后事也只能托付给吕后了,吕后虽是只凶狠无比的母老虎,但她毕竟是刘盈的亲妈,虎毒不食子嘛!9 h7 y! B! B7 i. _- {* ?, d
  
# A" {* y3 }2 e# ~% `. C  依小生看,汉初的刘氏江山倒是很像一家夫妻店,女主人都蛮强的,盖汉高、惠、文、景四帝也都挺怕老婆或老娘的,所以便形成了如此一套颇为奇怪的政治体系。
% k* M) F4 N. a3 V- x" C* @  Q  
9 }0 @/ L! m1 M  汉高祖刘邦死后,刘盈即位为汉惠帝,吕后成为太后,但是刘盈基本都听老妈的,自己没啥主见。) A8 Y% L- e9 Y' s/ v, L' T
  
9 F, d$ @: @# K  吕后得势后,将一支母老虎的凶狠发挥到极致,先将情敌戚夫人关起来恶整,又使诈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毒杀,后又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称之“人猪”,作为取笑。(以古代的医学技术,这样还能活下来,值得商榷,或许是后人瞎编的)
. v+ [. ^0 n( n; q% }- B2 s  
" G1 v9 [% s) u3 `( f  I- x5 {" N( m  吕后的疯狂举动把刘盈吓坏了,他难以接受自己有个“魔鬼老妈”的现实,于是他绝望了,堕落了,从此学起了哀莫大于心死的信陵君,日夜饮酒淫乐,不问朝政,以此麻醉自己的心灵,掏空自己的身体。
7 E% B# l! D* j4 W  
) C$ T1 s9 k5 W9 n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刘盈死,死于对人性与亲情的绝望。惠帝十六岁即位,在位七年,死时年纪二十三岁。1 d+ }' v( i8 _* ^5 E" _
  
' O3 E- d) b) N4 g/ j* O  吕后乃将刘盈襁褓中的儿子立为皇帝,自己临朝称制,成为了事实上的帝国女主人。  Q" I; T. j- r
  7 v/ T& n  H( q  U# p* U5 X$ ?6 ^
  吕后以女主君临天下,吕氏家族自然鸡犬升天,是年,吕后封侄子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台之子吕通为燕王;又封了六个吕氏族人为列侯。一时间,吕氏家族权倾朝野,吕台、吕产、吕禄还被拜为将军,掌管本该由“中尉”与“卫尉”统领的南北二禁军,刘氏天下俨然要变成吕氏天下了。1 `+ x: F1 Y0 L) [
  
0 w7 ~4 j! B- Q4 v0 I+ K  当然,吕后并不是真的想篡夺刘氏江山,她只是暂时接管而已,从已知的史料来看,吕后应该从未计划过真给江山改姓,她的心狠手辣,只不过是个疯狂的悍妇,为娘家人多争取些权益而已。/ t4 {: c8 o" b' t
  
% ~" i, {2 X0 M5 E& O  但既便如此,吕氏也触及了刘氏宗族集团的利益底线,即刘邦在死前与群臣共同定下的“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4 c+ L9 C2 d3 @) Y8 v9 A9 u& k8 ~
  
8 `# J, G/ s' \  如今,吕后率先打破这个约定,与刘氏宗族撕破了脸皮,那夹在中间的周勃等老干部们该如何处之呢?/ o) K/ y: t; f
  " `& ]+ ?" Q8 k) I# H  V8 {
  出人意料的,周勃等人采取了妥协的策略,他们认为现在稳定最重要,只要能“安社稷,全刘氏之后。”诸吕封几个王也未尝不可。况且,吕后大权独揽以来,虽在权力斗争中心狠手辣,但在国家大事上还是基本遵循高祖时的政策,采取道家“黄老之术”治国,和亲匈奴,止戈偃武,不事更张,因俗而治,减轻赋税,休息无为,以至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百姓安居,天下晏然,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 H$ q5 Q. a4 C$ s  
) @) Z; f$ M9 @  再说,吕后春秋已高,不需多久,她就会归天的。只要老太太一死,吕氏倒了靠山,周勃等人就可以从从容容拨乱反正了。
9 r9 S# Q' F5 l6 n3 {1 a+ \  ; i4 m! ?4 ~/ v; {/ S
  周勃年轻时当过篾匠,会编制精细的手工艺品,这说明他是个很细心很有耐心的人。隐忍与等待,正是他的长项。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2: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八年后,吕后年老体衰撑不住快要死了。一时间,长安城内暗潮汹涌,一场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迫在眉睫。
" O/ E8 J3 ?0 O6 n, m+ g/ \, d/ O  
+ x* V. ^+ I4 V7 i  吕后在掌权的十五年间,也迫害死了几个跟自己不对路的刘氏子孙,但总体上,吕后也不敢做的太过分,很多时候还是以妥协拉拢为主。所以吕氏家族、刘姓宗族及功臣集团这三派势力,基本处于一种三角均衡状态。
% u. n9 N! O6 F: N  * g' B+ \. t6 ?2 h- Y& ]5 T
  但吕后一旦归天,这个均衡就要被打破了,周勃等高祖旧勋必须做出一个选择,选刘还是选吕,他们倒向哪一边,哪边就更有可能获胜。4 L+ y! q$ |0 s# Y! L+ F
  5 D& ?' ?1 [% S' Y4 {" U- N* s$ R
  周勃等人当然选刘,吕氏那帮胆小无能之辈,他们压根就没看在眼里。
# [' d$ F7 C" p, W  # E7 x( N3 `+ B% C
  很显然,周勃懂隐忍、会投机,尤善见风使舵,并非表面上看来那么忠厚老实,他其实鬼的很。
6 p- s* ~; o1 m0 k7 j! h  # a7 y1 ]3 D. q* ~
  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病重,她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乃将两个侄子,掌管北军禁卫的赵王吕禄,以及掌管南军禁卫的梁王吕产召至榻前,告诫他们说:“汝等封王,大臣多半不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
" q3 C; G) ?1 e- t1 d9 X! p   0 `% F- L' Q3 p0 M6 I' {% y. v' D
  吕后心里还是害怕呀,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她敢对刘邦的子孙大开杀戒,却独独不敢动树大根深的汉初功臣集团,因为她知道,这帮功臣个个深不可测,绝不像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 Y% u/ h9 T8 U8 f2 U, a  
9 q1 P0 I+ K- v( b- z3 Y0 n# h  吕禄二人当着吕后的面,自然唯唯受教,但后来不知怎地又没按她说的办,果然胆小无能没说错!) E, R- h- d  ^! @7 p4 V3 r# S
  
7 W, R- ^, |: W  数日之后,吕后终于病死未央宫,遗诏令吕产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吕禄之女为傀儡皇帝刘弘皇后。临终之前,吕后还下了一道诏书,赐给所有诸侯将相们一大笔钱,用意无非就是收买人心,求大家放吕氏家族一条生路,保全他们的尊荣与富贵。# b1 S6 {( e& o! R5 }9 s  U5 H
  
* c9 d! U  K! s  这怎么可能呢?大家等吕后死已经等的花儿也谢了,此时再不动手,更待何时?$ [) m' K+ a9 F2 ~
  ' @8 L2 `& ~' L" z0 d: Q3 d
  是年八月,高祖刘邦长孙齐王刘襄率先在齐地起兵,大举东进,欲与朝廷里的功臣宿将里应外合,诛除诸吕。吕氏家族人心惶惶,想要先下手为强以图自保,但外惧齐国大军,内惧周勃赫赫名将之威,所以犹豫不决,迟迟不敢动手。0 e: I3 Q7 ?* y0 x; y* |8 e. p5 ]
  
' X# `$ ^% l) |$ R$ y  诸吕不敢动手,周勃却不想跟他们客气,现在大战一触即发,帝国二十余年辛苦经营之发展成果眼看就要毁于一旦,这岂乃周勃所愿。于是,他决定豁出这把老骨头,时隔十余年后重批战袍,联合智计无双的丞相陈平,夺军权,发政变,杀诸吕,以安大汉天下。7 f4 j$ _0 b; l4 f7 Z. x
  2 t: B* }7 N  u' S$ n
  毕竟,相对于战争来说,政变对国家的伤害是最少的。无非是夺权而已,没必要打仗,打仗不好。
) J- T. K4 ~4 ^0 K& }9 G$ E  ( d( ?, i# i6 n/ [) a+ @7 H8 N; r/ R
  然而,政变也是需要掌握军队的,可周勃虽名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但目前南军与北军都在吕氏手中,掌管宫廷近侍的郎中令贾寿也是吕氏的人。周勃光杆司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可怎么办?+ y% g) p4 m% U9 B
    o) \; P( w& x
  好办,无军嘛,那就夺军好了!周勃决定孤身前往北军,夺取兵权。/ @% U$ I7 n: {9 s, R9 P
  
3 j3 Y7 n$ G" d: q% h& {. `  九月初十清晨,周勃轻车简从,大摇大摆来到吕禄的北军大营,却被守门的军士挡住去路。关键是他手中没有兵权,军令如山,除了皇帝,官再大也无可奈何。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2: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月初十清晨,周勃轻车简从,大摇大摆来到吕禄的北军大营,却被守门的军士挡住去路。关键是他手中没有兵权,军令如山,除了天子符节,官再大也无可奈何。( x8 B4 n2 D9 ~9 W' M
  
. Q" f: `  x; E8 A9 V4 ]  但周勃不愧为久经沙场的名将,他行动受阻,却丝毫没有乱了方寸,他马上回去找来一个人,襄平侯纪通。纪通是负责掌管皇帝玉玺与符节的,他与他父亲纪城都是周勃的老部下,两家关系甚好。周勃一句话,上刀山下火海,纪通义不容辞。  }) B" G: s# e6 S
  5 r6 S) |% g9 q0 t
  关键时刻,周勃积累数十载的军中威望与人脉关系开始发挥作用了。
6 j( g6 j  J3 E; s& b5 l    ^, |$ w6 t: C& S4 e  p5 Y
  于是纪通二话不说,赶紧带着天子符节,伪称皇帝之命,送周勃进了北军大营。
& P- ]4 L4 y6 a' l% Z  % a+ F$ |+ Y2 ]6 U
  吕禄,北军统帅兼赵王兼上将军兼国丈老爷,官当的挺大,却生就是个没甚胆量之人,再加上被好友郦寄一番劝告(其实为陈平周勃暗遣),故乖乖交出北军将印欲回封国安心地养老(可见吕氏本无篡位取代刘氏的野心),周勃乃将所有将士召集起来,发表讲话。
. T/ k3 s9 i8 U9 f5 Q: R  - G6 A  X6 C3 E; {
  周勃戎马半生,纵横天下,刀里来血里去,如此不世名将,自有一股凛然气势,众将士们看着自己的老上司重披战袍,虎威不减当年,只觉一股热血从胸中喷涌而出,但表面上仍然一片肃穆,静待周勃发言。
- @9 t+ N2 f0 G( i8 W5 u1 h  2 F' W( `9 w1 ^  x: t  f
  成功失败,在此一举!( r* y. o  m0 r) Q* x" s
  , [( R/ Z4 R4 x; Q% [
  周勃面色凝重,静静的环视了周围一圈。十几年来,他韬光养晦,忍辱求全,这些将士们一直都听从吕氏的指挥,也不知对刘氏对自己是否忠诚如故,但开弓就没有回头箭,现在只能赌了!于是周勃突然一声大吼,撕掉左袖,叫道:“汝等将士,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4 ]0 V4 ?$ P$ e   + W# t; D/ S/ q3 m- m/ Y
  此令既下,但见片刻之间,将士们全部齐刷刷扒开衣服,露出左边肩膀,没有一丝迟疑。; {. u; S* `4 [9 E% _9 t4 Z& _
  
  i- V' P! m: w9 k3 ~2 J  周勃放声大笑,他手里终于又有兵了,只要有兵,他就底气满满,论打仗,除了当年的项羽,他可没怕过任何人,吕氏几个跳梁小丑,何足道哉!, a) I) ~6 R; T
  
  a6 m+ T- m. A4 j  另外一边,吕产并不知道吕禄已经逃走了,便在郎中令贾寿的劝说决定发兵占领未央宫,控制南军与皇帝,以安定局势。还好周勃在吕氏内部安插有内线,消息传来,便赶紧派御史大夫(三公之末,掌副丞相,监察百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兼纪委总书记)平阳侯曹窋(音zhú,曹参之子)抢先一步出发,以保护小皇帝刘弘为名,命未央宫南军守卫阻止吕产进入殿门。7 Z( Z9 C: q4 H) e5 `4 u' q$ @
  
$ b  d4 ?% |- n" J) B  等吕产慢腾腾的来到未央宫门口,果为守门卫士所阻。(想来这帮南军守卫应该也是周勃的老部下。)吕产下令攻门,双方大打出手。未央宫兵力薄弱,曹窋担心守不住,赶紧又回去向周勃求援。周勃立刻派出勇武无比的朱虚侯刘章(齐王刘襄之弟),领兵千余人,疾往平乱。9 j5 x$ b9 f/ a  I7 [, W
  # V3 j) l9 e0 r6 d% x
  刘章是个猛小伙,他一路杀至未央宫,打的吕产屁滚尿流,吕产慌忙逃窜,躲进贾寿的郎中令官署厕所之中,刘章大搜一通,终于逮住吕产,吕产真的屁滚尿流了(还好这里就是厕所),刘章二话不说,一刀砍下去,拿了他的脑袋,尸体踢进粪坑里,死的臭不可闻。+ @4 x. ?( \8 f, d) l4 u
  
8 y6 {- [: r8 S& y* b  刘章大功告成,回来向周勃报喜,周勃当然大喜,站起身来向刘章拜贺道:“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8 K/ d5 Q5 W* f0 v; k% t; d) ]
  
2 V) @0 P3 l5 ]8 K- n: o9 u% j5 V  是的,天下定矣!刘邦死前曾言:“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果然有先见之明。: H+ c5 k; L; j2 h! Q. u: j3 p
  : N) s! }/ I5 p- Z  o7 x* @0 B
  次日,周勃下令对诸吕进行大清洗,吕禄、吕通被捕斩首,吕后的妹妹吕媭被乱棒打死。数千诸吕男女,尽数落网,不分老少,一律被周勃斩草除根,不留半点后患。
$ K$ @8 A5 `! Z5 M' Y) M  & p0 P% D2 a" E- j1 Y
  看来周勃表面木讷敦厚,其实亦一狠人也!
6 x/ ~  |8 N. ]6 U4 g7 U  
6 c  Z+ f! @# i5 x5 ?  P9 @% Z4 W( @  除吕氏族人外,亲附吕氏一党之鲁王张偃(原赵王张敖之子)被废;丞相郦食其、郎中令贾寿等人也先后被罢官免职。
" W# D2 t6 a  G6 X  
/ |3 t2 `4 F* n  至此,诸吕势力被彻底铲除,吕后以来权归吕氏的局面顷刻瓦解。: V, W/ a( ^$ i! x/ `# q/ s6 p
  
; l6 L  i% N1 ~% Y  此时,距离吕后去世不过两个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22: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诸吕既除,下一步就是挑个新皇帝了。现在在皇宫宝座上坐的那个小儿刘弘,是吕后硬推上去的,根不正苗不红,名不正言不顺,周勃与群臣乃召开大会,推说刘弘其实不是惠帝的龙种,是假的,真实身份是吕家孽种(这就由他们随便说了),所以要商量一个皇帝的新人选。8 y8 h: A: h5 s% D
  
& a/ w, z' u5 ~" y# i  御史大夫平阳侯曹窋(曹窋的父亲曹参担任过齐相)提议:齐王刘襄是高皇帝的长孙,又有首难吕氏之功,选他最合适。/ g8 }. a, a; O( o5 P4 M
  % R& X) c$ Q$ E8 B$ [
  确实,刘襄实力雄厚,又封在富的流油的齐地,大家拥立他做皇帝,厚封重赏自然少不了。
* t# K  o6 t5 d# W7 G5 W  z) H  , R, Z! i9 |6 j" M0 P7 ]; v7 u* z; X
  然而此言一出,却马上有人站出来反对。原来刘襄这人是不错,可惜他的舅舅驷钧为人专横暴戾,简直是个戴帽子的公老虎,跟母老虎吕后有的一拼。如果选刘襄做皇帝,难保驷钧家族不会变成第二个吕氏,到时就麻烦了。
1 E+ a( k7 @/ s  I: o  
+ _7 C6 f! @9 w  周勃连连点头,深以为然。外戚专权,此乃国之大弊也。我好不容易刚把朝廷从这泥潭中拉出来,怎能再把它推回去,这不自找苦吃吗?: A0 i9 y' C0 A
  
2 x5 o# h2 k1 l! C  P  这时又有人提议立刘邦的小儿子淮南王刘长为帝,但周勃又不同意,他觉得刘长年纪太轻了,无法担当重任。出人意料的,身为淮南王相的张苍竟表示同意了周勃的看法,认为刘长并不合适。
+ ?. ^5 Y7 U# D- b. ^, m. Q  
4 w* u3 k: x7 D+ E) y& n: ?  陈平在旁连连摇头,心内想:年纪小才好控制啊,绛侯未免也太过迂腐。$ C+ K: |, Z$ v7 O+ l  x& A
  
5 S' ]' `5 a, B  但这种话岂能当众道出,所以陈平只能保持缄默。
- ^, E$ ~3 S, r2 a* R  
# h4 b" C4 x2 F; _" k0 S  过了会儿,又有人提议,代王刘恒是高祖在世的最年长的一个儿子,而且为人宽厚仁孝,不如立他好了。
/ S9 _2 ]# R0 W2 v9 [0 r  & F! x7 O" a% a& E
  周勃正在迟疑,张苍又站出来说话了:“吾闻刘恒之母薄太后一家温良恭俭,比之吕氏一族何止善良百倍,我支持迎立代王为帝!”( n  Q. o4 v* u7 }) b0 O1 T$ l
  ' k. ?; D/ M: N- B6 C
  群臣们纷纷举手,表示赞同。0 x! h+ G& ]* i$ j2 U5 ?
  1 f( @" i$ P4 c* Q5 E
  周勃跳了起来,大声道:“国赖长君,代王为帝,名正言顺,就这么定了!”
3 q2 ~# [( I1 {# q& G0 M  
4 i1 O: _% N5 w1 p- x  就这样,早已被人遗忘在边疆的代王刘恒接到了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怀着且喜且惧的复杂心情,乘车驰入长安。群臣在长安城外渭桥上迎接,太尉周勃捧天子符玺,亲手献给刘恒,刘恒坚持不受。九月二十九日,刘恒创纪录的推让了五次后(一般三让),这才在周勃等大臣的极力劝进下即帝位于代邸(即代王每年来长安向皇帝朝拜时居住的驻京办事处),是为汉孝文皇帝。
  R: V$ Z6 a# |  ! Y, ~* y* K' ]' _7 M8 ]
  是夜,原来的小皇帝刘弘,以及他的弟弟常山王刘朝、淮阳王刘武、梁王刘太三人,全数被有司(有关部门)处死,罪名为冒充皇子,僭越帝位。
7 D) d/ Y/ ^8 v2 B4 w  
6 |# b+ w( Q4 C% w- Z  至于这个有关部门到底是哪些个部门,那就不可说,不可说了。$ a* H# F- m7 X
  
" X; M" D/ c! l$ N+ J  这,就是功臣集团的智慧。本来,外戚是不可能造反的,最多专权而已,因为他们的地位正来自于皇帝,如果皇帝倒了,那他们也就倒了。所以,功臣们只有将惠帝一脉的刘氏完全否定,这样才能将外戚吕氏彻底打成反革命分子。
4 x# a4 A8 `9 W& y. d  9 J  y, y- w( ?/ G! j' E
  又几日,支持立齐王为帝的平阳侯曹窋被免去了御史大夫的职位,改由淮南王相张苍接任。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22: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3.叹当年得意,赏厚位尊9 M# }5 `6 |! ~$ Z! L
  
2 A  M0 ^) }5 m) k  诛诸吕,安刘氏,周勃功劳最大,刘恒自然亏待不了他。于是两个月后,刘恒正式下诏,拜周勃为右丞相(汉初有设左右丞相,以右相为尊),并赐金五千,加邑万户。汉时一金为万钱,五千金就是五千万钱,相当于当时五百户中产人家财产的总和。而且周勃本就有万户封邑,如今再加封万户,哇塞,发了。
2 E' n( L$ _; t+ i$ @1 M  
- G2 v: K  O, b* C7 l' W3 Y  升官升到最高点,发财发到手发软,周勃自然得意的有点儿找不着北了。这也是人之常情,换做谁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绝对的冷静与清醒(大概也只有张良、卫青那样的神人能做到)。然而,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些貌似君子的小人,总以礼节伦常之名,暗行政治倾轧之实。口中大道理说的一套一套,其实心里那点子小九九,还真以为大家看不出来么?8 f/ s* w8 Y4 R& @
  6 @0 M* d; X1 P0 l: p. Z2 k) @; t
  这个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灰色人物,就是世称“无双国士”的汉初名臣袁盎。
; R( W# U" P3 Y- Z& @1 G0 @) l  
6 {( A4 S9 b  J& I; s: V8 G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父亲在楚汉时期当过强盗,天下太平了之后不当强盗了,搞慈善业,专门接济江湖兄弟,后来又举家迁徙到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一转身成了地方上的头面人物。袁家在安陵,可以说有钱有势,黑白两道通吃。这种人,说的好听是大侠,说的不好听就是豪强,不管怎么说,那就是就是交游广阔小弟众多,正宗一个江湖大佬。; Z+ x3 r! {. l4 n) P+ V
  
1 A. v1 }, a/ r0 i% X  袁家到了袁盎这一代开始涉足政坛,向官场进发。吕后时期袁盎在吕禄家里做门客,吕氏覆灭后,袁盎改换门庭,经他哥袁哙保举,到朝廷里给刘恒做郎中。郎中这官虽小,却可接近皇帝展现才能,所以前途其实非常光明,汉朝很多名臣都是从这里起步的。
# A# U& j4 |8 y2 Z  6 R+ `2 Q+ [' I+ b
  周勃立下盖世功勋,刘恒对他自然甚是恭敬,每次散朝,都是亲自送他。周勃对此也很得意,不仅欣然受之,而且大摇大摆,得意洋洋,步履甚是轻快。  x7 D/ r. h! ^* S( F
  
$ {: y6 e8 H4 M* O5 m  皇帝尊敬老干部,这也很正常啊,但旁边的袁盎却看不过去了,他认为这大违君臣之礼,必须坚决予以取缔。$ [4 |* x: n6 c
  - W, S9 X( `9 w. \. f
  于是一次散朝之后,袁盎便问刘恒:“陛下以丞相何如人?”
% C; J+ x8 ~' ~) R  
6 i8 k. p- ~- h9 z! D+ s  I- Q2 e  刘恒当然回答:“丞相可谓社稷臣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5 08:34 , Processed in 0.02603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