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22: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袁盎却摇头道:“绛侯乃功臣,非社稷臣也。所称为社稷臣者,为其能与君共存亡也。方吕后时,诸吕擅权,刘氏不绝如线。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及吕后崩,诸大臣相聚谋诛诸吕,绛侯适逢其会,得以成功。今陛下即位,特予懋赏,敬礼有加,丞相不自内省,反且面有得色,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 O2 B* l& M  O  g& j4 N
  : g; V3 F8 D) g
  虽然周勃夺军诛吕,有政治投机的意味,但袁盎说他乃适逢其会方得成功,进而刻意抹灭其功绩,这未免也不太客观。况且,周勃自居有功,情不自禁翘起了尾巴,这不是他欺君罔上的故意之举,而只是因为他生性粗俗,没啥文化,一时间忘记了谨守君臣之礼,这也情有可原。其实袁家与周家一向有故交,袁盎完全可以私下当面提出施以劝告,如果周勃当真冥顽不灵死不悔改,还可以当众提出施以批评,奈何暗地里给周勃捅一刀子,这未免也不太厚道。
) h1 i2 S+ X7 m8 ~; a7 X- V  
6 A6 J2 c# b% y. K  结果,袁盎此言一出,刘恒立刻对周勃起了猜忌之心,从此恭敬没了,亲切也没了,皇帝架子端上,还动不动给周勃小鞋穿。7 o- A% T: D- }9 S% o. f6 H6 K
  
3 s9 b" _. D- q8 t  皇帝态度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政治经验丰富的周勃顿时感觉到了不对劲,于是每日诚惶诚恐,提心吊胆,神经都弄得快衰落了,却始终不明其中就里。, h" s- h( r) T  C% v$ r. p; C
  
* \, Z- N& A, D/ }' ^! ~! `  后来,周勃终于得知是袁盎告了自己的刁状,大怒。想当初袁盎还当过吕禄的门客,周勃完全可以把他顺便清洗了去。只是后来看在好友袁哙的面子上,这才放了袁盎一马,又提携他到皇帝身边当侍从。可如今袁盎非但不知感恩图报,反而倒打一耙,真乃一白眼狼也!2 D- C( `5 a$ @+ y8 G8 V
  $ P( a8 }) w) K6 T$ I& J; a' c4 r
  好在周勃这个人喜欢直来直去,从不爱来阴的那一套。他表示愤怒的方法,也就只是找到袁盎,开口一通大骂:“吾与尔兄袁哙善,今儿廷毁我!”" y+ C1 P" [! i' k8 o
  $ p1 u8 f& g. O+ U( n0 c, O- e
  这句话里的“儿”是句粗话,大概就是现在儿子、小子、小王八蛋的意思。看来周勃真的没啥文化,骂人吐的脏字,跟刘邦所谓“乃公”(你老子我)有的一拼。  ^! `# t+ D$ i, A% D) ^( V# c
  
/ o& h- ^; g, X. f/ G  面对暴跳如雷的周勃,袁盎既不与之对骂,也不赔礼道歉。他自认是个豪侠君子,又觉得道理在自己这边,所以只当周勃是空气,压根不理他。0 ?0 B! f( D" I
  9 r+ d1 K4 m7 k: i2 Q- r' ~7 f/ o0 w
  不过,周勃虽怒,却并没有对袁盎进行打击报复。虽然周勃最后的悲剧,袁盎可谓始作俑者。8 m/ L! @) v6 v4 J# k
  
; y3 O/ w) e+ e  袁盎终因此事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从“秩比三百石”的小小郎中一气被提拔为“秩比二千石”的中郎将,这官升的,比直升飞机还快。后来袁盎又外放去当了吴王国相,那吴王刘濞明显比周勃更为骄横不法,甚至还有造反的心思,但此时号称忠直的袁盎却闭口不言了,一则是明哲保身,二则因为……! g% Z0 m" C$ D2 K( p; T
  
% Y" ]+ E/ f! r2 z2 D$ |  他收了吴王的重贿。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7: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说实话,周勃军人出身,打仗挺厉害,处理政事却的确不是他的专长。某次朝会,汉文帝问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 R1 [1 `5 O, a
  ( o- z* s7 J8 n, x# @
  周勃捧着脑袋想了半天想不出来,只好老老实实回答:“臣不知。”) ^2 n5 ^1 m" ]- |9 i
  
1 ?% q* ]; S! {9 l4 ~4 D  文帝又问:“一岁钱谷入几何?”
& a: D* S! q& w  % L9 j, @8 J; t2 b  i) O9 h0 v
  周勃还是答不出来,他又着急又害怕,竟至两腿打颤,汗流浃背。# X7 x# K  H( g
  
8 ?4 m9 h3 ?! }$ F+ o* J6 K% v  丢人,丢大人了!
3 Q; @6 \  `. ?0 Z9 b) r% l- n; N/ B  
: C% m$ U. N* k+ z5 }( j  文帝一看,得,一问三不知,这你还丞相呢,笑死人了。便转身又去问左丞相陈平。/ h: W4 }5 T0 R" G3 `
  1 W6 n, O- `. z7 m3 M: Q( Z
  陈平不慌不忙的回答:“此二事各有专职,陛下不必问臣。”
- C: P4 H. u/ n" s1 ?9 |  
, I, m# x/ g: k* p7 \6 m  “你也很搞笑,你是丞相,朕不问你问谁?”9 E4 f* t2 Y, k
  
# y# W, p& k& v+ w0 M, ~# _8 {  “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廷尉:九卿之一,掌刑辟,为国家最高司法官。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掌谷货,为主管财政之官。)
  h2 x& T: M/ X4 ^9 ~  z8 H  * l" C9 u+ h, N9 i6 Q. V
  文帝心中不悦,遂作色道:“既各事皆有主管,那你这个丞相是干什么吃的?”
- v7 O' p! h; }3 s; s- Z$ k6 }/ P  
1 ]% |0 g' }9 l+ l2 a  V  陈平伏地叩谢道:“陛下不知臣驽钝,使臣得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下理万物;外抚四方,内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 G( e  |" t1 V' [% p  
1 B! {( a0 i7 {- X3 a* ~  文帝闻言,顿时转怒为喜,鼓掌道:“善!此真丞相也。”
& ]" n7 j' z1 H3 b/ J9 J) x  
, d& l0 m; w& Y2 m6 ^. s  然后转头看了看旁边垂头丧气的周勃,冷哼了一声。: U. a' _, |3 W! y# C
  8 ^( l1 [9 W" v: l3 u$ z2 F) o7 U
  周勃见陈平应对如流,能博皇帝欢喜,更自觉相形见绌,越加惶愧,下朝后,便一把抓住陈平,埋怨道:“君独不素教我对!”
% c/ I* Z7 j, w/ a/ C) Z% F# b  9 C7 {$ Z" [4 x7 E  Y4 m
  ——就是你,平常也不教教我朝堂应对,搞得我在陛下面前出尽洋相,丢死人也!$ _; w/ A# K- m8 N
  ) m0 g% B' V; _5 {  P* I  Y2 \8 H& D2 }
  陈平暗笑周勃傻的可爱,道:“君居其位,岂有不知自己之职?倘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目,君欲如何对答邪?”
9 @0 j* {2 ~( j# X* i, D3 [/ o  
: Y' E0 X$ P1 K% \! Z+ m  周勃听了这话,越觉惭愧,但回家后仔细一想,却发现事情有点不大对劲,要知道刘恒在当皇帝前也当过十七年的代王,并非政治菜鸟,岂能不知宰相之职?他这么做,恐怕是想压压自己和陈平的威风吧!看来这伴君不只如伴虎,简直跟坐在刀山火海之中无异!恰好此时又有人提醒他说:“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首受厚赏,处尊位。古人有言,功高遭忌,久之,即祸及身矣。!”/ z* E: O8 V- I1 ], Z
  % f1 c/ c4 g# r* Q* t0 m
  周勃闻言,顿时如山风吹不落雨的夏天,一颗心坠入迷蒙深渊。他想起了伍子胥,想起了文种,想起了李斯,想起了韩信……, q( X! B3 P1 Z1 I2 O- S- ]! n
  1 m) C5 I6 c5 a7 o# s2 V# G
  所谓枪打出头鸟,当年高祖时有韩信彭越等鸟人在前面顶着,所以他很安全。可如今老家伙们跑的跑死的死,现在只剩他这支老鸟飞的最高,这……这样想着,直想的头皮发麻。周勃终于再也坐不住了,赶紧摆开笔墨写辞职信,无非是说自己老病,不堪用,请归相印,望陛下恩准,让自己回家享清福。
, a7 ?( X3 d, u' N( G) n: }  $ a" J0 i" @6 Q9 }5 x
  文帝当然答应:这个周勃占着茅坑不拉屎,还不如趁早回家抱老婆孩子算了。; W  k, W9 Y# a/ g
  
  e: f+ B0 ]/ g. h  于是,周勃辞官回家。丞相只剩了陈平一人。
: A0 m6 l# B, l* l. [# r6 D  ( ?5 o1 n6 v: T- G- ?) j3 s% V
  不过陈平年纪也很大了,一个多月后因病去世,他是平平安安的寿终正寝了,却把所有麻烦丢给了周勃。文帝于是把周勃又请了回来,继续担任丞相。
% V$ j4 t# t+ _$ I2 O# u  
4 h+ q% M9 ~- f# b' D  陈平是功臣集团的第一智囊,周勃最可依靠的政治盟友,他的死对功臣集团势力的打击是毁灭性的。然而周勃心内虽然害怕,但毕竟还是贪恋权位,于是又回到了朝廷。文帝趁着这段过渡期,开始大力提拔年轻一辈,袁盎、贾谊、晁错、张释之等政坛新星陆续崭露头角,这些人初生牛犊、慷慨激昂、才华横溢、生气勃勃,相形之下,周勃真的觉得自己老了,或许,大汉真的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他们这些老家伙迟早得被清洗、抛弃,丢到街上喂狗。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21: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一年后,周勃已无利用价值,又对当世大儒贾谊之新政多加阻挠,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下诏言:“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 Y: p3 Q0 Z: z+ |- U" |  $ {( Z: t, `' r- Q+ u* q) r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先前贾谊提议改弦更张,废秦旧法而立汉之新制,周勃等保守派旧臣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如今大汉帝国运行的挺好,没必要改,改的好还则罢了,改不好万一出乱子咋办,于是贾谊的新政胎死腹中。但贾谊接着又提议让那些在朝廷中没有官职的列侯们回自己的封地去,免得待在长安多生事端。这下不管谁反对,汉文帝都决定要下狠手了。想当初,诸吕能被轻易平定,就是因为列侯们在长安可轻易串联,这股政治力量实在太强大太可怕了,必须予以分割、削弱,让他们散居在其封地,而使之便于朝廷管理与控制。
% I0 |* v' D+ z3 U  }. Y9 _  + s+ R2 h1 i+ ~7 b
  搞政变,擅废立,这是任何君王都深深忌惮的,即使刘恒自己也曾是其受益者。) e% j4 D4 p% j) \. X& H6 C& U
  ' f! |7 }* y3 s* j5 e$ v4 }
  当然,在官方语言中,刘恒说让列侯们回封地,为的是减少转运物资之费。当然这也很好笑,汉初迁了上万强宗豪右到长安三辅,他们耗的粮食难道会比百来个列侯少?- h6 M) r" K6 V& s; z
  : t- @2 A0 F# p9 N2 t$ s- f
  不过很可惜,刘恒想的很美,说的也冠冕堂皇,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你想,这世上谁舍得离开首都花花世界去乡下当土财主呢?结果汉文帝三令五申催促大家走人,列侯老爷们就是死不肯挪窝。
9 K5 X" c6 [& S( B4 I  
* ~: M& |+ D1 S# S, Y6 W' I  怎么办?刘恒想了个好办法,轻轻一诏,将周勃再次免相,让他带头回封地。周勃在朝中资历最老、威望最高,他都辞官不干回去了,谁还敢不回去?! T6 H$ O; q$ `  W
  ; U7 J7 i$ y4 A  ~1 z$ f# t: v! z
  召之即来,挥之则去,这才是大大的忠臣、列侯的模范嘛,是不是老周爱卿?2 M3 W! a; y' h6 S, I+ F7 H8 u
  
7 w% }) ^& i# ^6 N3 S& R: b( M  唉,没想到原以忠厚闻名的刘恒,竟也暗藏着如此的满腹阴狠。接到诏书,周勃顿觉全身无力,发现自己其实很弱小,他这一生戎马倥偬、政坛浮沉,原来无非一场大梦而已,再待下去,恐怕小命不保。罢罢罢,这个官不当也罢;了了了,老子不陪你们玩了!$ S5 p) ~& Y: y! s, x+ l; h$ {) r
  6 D  s( }: x0 |* h  w% T; _
  ' }; y3 B0 b9 X# I2 b0 V. W
  一切,都是因为权力,权力,改变一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21: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4. 一朝对狱吏,半生戎马成空1 ^( S: V9 b  R" j  M
  ( X9 t' L* t! k2 p* c7 k
  周勃狼狈回到封地,命是保住了,不过从此却落下了后遗症。确切的说,是在极度恐惧与压力下造成的疑心病、强迫症。
  b4 O) X. \$ g! `. S1 a! i' R6 w9 _  
3 u& \. G) s7 i% E( g- o  可怜的周勃,开始疑神疑鬼,总是担心汉文帝会派人来杀他,经常生更半夜被吓醒。
! s9 s$ t0 ~% j* f$ P" w: W6 I  / z& Y) C7 z/ _1 ~, ?8 i
  不要以为这是杞人忧天。汉朝是有杀功臣的优良传统的,当年韩信无兵无权,只因功劳太大威望太著军事能力太优秀,刘邦和吕后照样只能杀了他以绝后患。况且,周勃从前也曾在极度逆境之下勇夺军权,表现的实在是令人担心,如果不是刘恒为人还算仁厚,早就下狠心除掉他了,容忍到现在已是奇迹。5 J  O, b% E; r2 u
  $ j3 t! y7 @( B2 c8 I8 p
  按照当时的规定,周勃虽名为绛侯,但只是衣食租税,其封邑绛县还得归所在郡河东郡管辖,故郡守与郡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下来巡视一次。这本来也平常,谁知周勃年老智昏,无药可救,竟怀疑这些官儿都是皇帝派来杀他的,于是每次都全副武装迎客,还命家丁们手执兵器在旁保护,搞得河东郡守季布一愣一愣的,还以为他无法忘怀激情燃烧的岁月,要给家人搞点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只是搞的这么扯,也实在有点夸张,我季布也不是你的阶级敌人啊,吓唬我还是怎么地!
# [( G4 Q- R: H5 ~; l1 I2 Q  / X$ j( V3 `3 O- F" s5 v
  当然,季布是号称一诺千金的天下大侠,他不会跟周勃过不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不会,时间一长,就有下面的人发觉不对劲了,于是一状告上去,说周勃想造反。
6 c& H9 }8 N( P  + x( ^: X  f# d4 t9 i" P$ i
  刘恒其实根本不相信周勃会造反,但不造反干嘛武装待客呢?这不是神经病吗?刘恒心想,管你有病没病,先抓了再说,有病治病,没病杀人。
5 {& K1 }* A8 I% d+ R6 g  2 y3 U5 k1 @0 e' p" A) i# _- x
  季布不敢违旨,于是带了几百兵卒,来到绛邑,一声令下,将绛侯府团团围住,然后入内宣读诏书,周勃此时魂不附体,虽然身穿盔甲,手持兵器,只是吓得如木人一般,白白被他捆起,上了囚车,解到长安,笑死人也。
4 U, m! {' w4 h! K9 r+ ?; @. s( q  
) K& g! i" i0 g) f  周勃的故事告诉我们:无端将自己套上层层盔甲的人,其实不过内心软弱的表现,最终也不一定能保护你。而当年项羽不过江东,与十八亲卫卸甲赤膊而对五千汉骑,这才是真正的勇者无畏。) j4 R1 Z: ?1 C0 _" O( \. Y
  
" B& e* b, ?# J: \, u5 F; B  于是可怜周勃,三代老臣,一纸诉状就被投入大狱,文帝还不亲自审,直接交给廷尉吴公负责,吴公此人比较滑头,他不想管这麻烦事儿,于是又奏请文帝将案子推给了长安狱。
% ^4 g# m7 v$ i! _* c8 [1 G( a* O# @  , W, M) q( X& d% b
  堂堂列侯谋反大案,竟然随便就交给地方司法部门审理,朝廷这显然是在整周勃,火星人都看的出来。狱吏乃心领神会,对周勃百般凌辱,私刑自然是少不了的。周勃先前也想替自己辩白,可惜心里太害怕,嘴巴又太笨,结果没说两句又是一顿毒打,周勃无语了,再弄下去,没神经病也真成神经病了。
& t# C" i) e0 k. u2 }  
6 `. _8 L. p8 o4 K- S. R1 d  人常说伴君如伴虎,其实伴狱吏才真惨呢,狱吏不发威,你还当它是波斯猫啊!! {1 d# g# l1 _8 n
  6 z6 P# h5 d* S
  可是有人说了,这不通,想那周勃打了一辈子仗,什么大场面没见过,当年吕氏那么嚣张,周勃照样冲营夺军,要多威风有多威风!怎么如今竟连区区一帮狱吏,都能把他整的惨兮兮呢?% n# A  J! S% O8 j* c! o7 D/ Q
  : x6 n5 g& u# y
  答案很简单:因为当年的周勃,背后站着一个庞大的功臣集团;而如今的周勃,只是一个失势的糟老头子;倒是狱吏的背后,站着一个正满脸阴笑的刘恒,刘恒其实不想杀人,他只想整整周勃,给周勃,以及周勃代表的那帮高祖功臣,一个永远难以忘怀的教训。
9 M5 _  L, C- N# j8 G8 R  
3 V! J/ ~8 g- y) z, R/ d7 m% K. B5 @  当然,如果周勃不够“机灵”,肯定还是死路一条。
# o. k: X% g+ \( l7 D$ r  7 c  f. K1 w- |( K; d+ N$ `) M# J
  还好,周勃没有真的变成神经病,反倒还挺“机灵”,至少比他儿子周亚夫“机灵”多了。/ ]; i+ Q5 J, ^" Q' p
  / }/ f  [+ X6 Q0 a2 s% B
  周勃刚开始很害怕,入狱十几天,皇帝的面都没见着,自己已经受尽凌辱,谁知道哪天不小心一个“躲猫猫”,自己就得半路去见汉高祖了。但后来,他终于想了个绝招,竟偷偷送信出去,让家人带来千金巨款,全部贿赂给了狱吏。
/ z% q# s2 k$ m" }! m* W5 O4 w  X  
& {& T( J9 u2 s% t& x* Y0 ~/ o' V  自古以来狱吏折辱犯人,可并不光为了显威风和过SM的瘾,更重要的还是索贿。要想少受点磨难,拿钱来。管你是谁,进了这里,就归我管,铁公鸡也要留根毛下来。一毛不拔搞死你,搞成死鸡很容易;多拔几毛供起你,供成神仙都可以。五代时有一个名叫申贵的眉州刺史,就曾公开指着监狱的大门说,这是我家的钱穴。真有市场经济的头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21: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狱吏看到这么多黄灿灿的硬通货,嘴巴都笑歪了:还是整大官好啊!以前整些小民,整上天了也赚不了几千钱,人家周勃一出手,就是万倍于屁民的上千斤黄金,好阔气,好爽!3 a& p) y% h: J* c5 C
  
8 y4 g) Z1 L8 e  X) j  于是,狱吏立刻从横眉怒目的金刚变成了慈悲满怀的菩萨,以大臣之礼待周勃,将他请到上等牢房,照顾的无微不至。8 k2 S5 ^4 u; I
    E0 V; M* b) o2 ~, j
  瞧瞧,翻脸比翻书还快,这就是钱可通神,何况狱吏。
6 @" ]) |( H. g  # D% u  C% @7 x# d  q; C1 q) P8 W
  结果等到再次审讯的时候,狱吏就悄悄在记录口供用的木简背面写了五个字“以公主为证。”暗示周勃脱身之道。% {! Z  U1 I  r5 j  n- V' v  r
  & R; U: U; H1 I4 L. T5 ]  @$ d
  原来,汉文帝与周勃本是亲家,他的女儿作为政治婚联姻嫁给了周勃的世子周胜之,只要公主肯站出来作证,事情就好办多了。
  `" L! M/ i7 ^  $ W# p; P* K* V4 M. s  o% g9 T
  周勃赶紧写信给儿子和儿媳妇,叫他们来长安救命,同时吩咐,把当年文帝加封给他的所有封邑、赏赐,全部送给国舅爷薄昭,让他也帮忙求情,双管齐下,借财消灾,保命第一。, r* J& W6 C4 T
  7 B6 z, D/ i+ p
  于是,营救行动正式展开,公主出庭作证,周胜之花钱打通上下,亲属总动员,重点先将薄昭搞定,则一切好办。
9 h# M* S0 J$ O( A# j. S  , q3 q2 p7 K: g+ a4 v+ r
  薄昭推辞了两下,欣然收下周胜之的大礼,却按兵不动,直到案子紧要关头,这才进宫找到姐姐薄太后,为周勃求情。薄太后本来也不相信周勃谋反的事,又听说哥哥收了人家这么重的礼,心中不禁又是欢喜又是愤怒,当即命令:“把刘恒那个不孝子给我叫来!”$ u2 d( X# a/ c" \6 t  R" ?& ~- w
  
6 b& x- O# A  p% I% i. n  文帝莫名其妙,赶紧前来拜见。太后看皇帝还没事人儿一般,心中不由义愤填膺,一把取下头上发巾,砸到他脸上,发飙道:“绛侯握皇帝玺,统率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倒想谋反,岂有此理?”
; ^* k- e5 C5 G+ c0 T' S    |" z* w/ M* A! p1 W
  本来公主已经出庭作证了,狱吏也送上了对周勃有利的供词,文帝整人整的差不多,也觉得该收手了,于是欣然卖了个面子给太后,借坡下驴谢罪道:“刑官已验问明白,正待出之。”
$ |9 M0 }0 T! \% M& ]1 H7 ]0 w  5 x8 F6 I) k# j# ^8 A) x9 e8 K6 U
  太后没好气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赶紧出之吧,麻利儿的。”
5 m& X! u; x( E/ S( I: Y! U7 e  9 X$ ?7 w2 ^$ M6 d& ?3 a6 I
  文帝赶紧派人持符节到长安大狱,将周勃无罪释放。
$ w) ^5 j0 [. H3 T: W- w  
. l% _$ N+ I' `  从狱中出来重见天日,周勃只觉阵阵酸楚涌上心头,忍不住凄然叹道:“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9 a/ L7 v2 z6 `  
. S( k% \" L& h3 T  一代赫赫名将,千军万马如等闲,却敌不过区区一帮狱吏,这当真令人齿冷!其实自古除了宫廷,最黑暗最不讲理的地方就是监狱,虽然汉文一朝政治还算清明,但暗处毕竟是暗处,哪个时代都亮不了。
$ X6 q/ y0 H% {0 }, S6 o8 o  
" U- ~( F% u2 d7 h  W  要我说,大汉根本不需要什么名将,组织三千狱吏,定可荡平匈奴,哈哈!9 Y6 l: C1 |3 c
  
3 O3 f: N9 L. L& }  而经此巨变后,周勃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几岁,他自觉颜面扫地,从此深自谦抑,夹起尾巴做人,七年之后(公元前169年),窝囊而死。
8 a  x) h! X0 E4 ^  
* m& Q, o0 C$ V# k, s$ m  周勃这一生,真的很窝囊,尤其老年,简直窝囊的不像个名将,见郡守色厉内荏,见狱吏如鼠遇猫,以至贿赂脱身,默默而死,窝囊到了顶点。总结他这个人,军事才能中上,政治能力偏下,人品尚可,但偏鄙俗,遇利则杀伐决断心狠手辣,无利则随波逐流见风使舵,无非皇权下的一条功狗而已,不足为道。他最终晚节不保,可怜很是可怜,但我对他的同情十分有限。. n. @, T$ K; R- ?. I: z
  
1 n5 L/ g* |  O6 e  周勃死后,周胜之继承了他的爵位。但是很可惜,他的这个儿子没啥出息,基本就是个纨绔子弟。本来凭着周家长子的身份,周胜之又是列侯,又是驸马,也不知可比别人少奋斗多少年!然而此人偏偏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且不说治国平天下了,只论齐家,他跟他的公主老婆感情不和,小两口整天吵架;再论修身,他竟误交匪类,一时冲动犯下杀人大罪。此番有多少钱都没用了,最多只能保住小命而已,结果文帝废去了周胜之的爵位与封地,周家从此衰弱了。: p8 }9 |+ O5 B# C+ }9 q
    p; L& r* v. n* e- r* W5 Z; l% Z
  好在,周勃还有个次子周亚夫,此人文武双全,才能卓著,年纪轻轻就累功做上了河东郡守,无论品行、能力都比他老哥甚至老爹强无数倍。刘恒一看这小伙子不错,于是在一年后封他为条侯,食邑条城(今河北景县),总算是给周勃找了个出色的接班人。
$ t- @1 F$ j  Y( _# [2 A5 l: r* y  
5 l0 L: _# \9 ?+ v9 Z* A8 ^  文帝果然没有挑错人,周亚夫果然是好样的。当年,周勃得罪了皇帝,最后被整的那么惨,这件事对周亚夫肯定震动极大,若是换做他人有此遭遇,一旦听说皇帝来劳军,那还不屁颠屁颠赶紧出来迎接?然而周亚夫却仍能坚持原则,以军礼面见天子,如此大将风范,实在令人钦服不已。4 m% E0 i) Q* T7 Q
  
8 D; c0 j# D" a/ r  文帝就不明白了,你说周胜之周亚夫同样都是一个爹生的,差距就咋就那么大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5.东方雷动横陈云& u9 K3 _' h3 A( s
  6 c. `3 J; Y9 l4 O$ H, t
  公元前158年的冬天实在很冷,寒风呼呼的,吹得殿上汉瓦沙沙作响,刘恒从回忆之中醒来。
% T3 S: u2 `1 ]5 l8 `9 u  
& }1 X9 H7 F' y$ e  说实话,刘恒对周家是有愧疚的,当年他那么做,也是有不得已的政治苦衷。一切都是为了杀鸡儆猴,而周勃倒霉就倒霉在他是鸡猴们的领袖。如今,刘恒身边已聚集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政治生力军,他可以放胆的任用年轻人了,而周亚夫就是他要着重培养的军事人才。不仅为了补偿当年那份歉疚,同时也是为了政治需要。
. q$ P. ?( L3 m/ R  
7 K( d$ W, u, |. m8 x  汉兴以后,武帝之前,高吕文景四代,都擅长黄老之术。而所谓黄老之术,主要就是研究黄帝与老子的学问,尤其是老子的思想。而所谓老子思想正是道家与法家的发源,其中道家的精髓就是无为,法家的精髓就是权术以及刑狱。而所谓权术之精髓,就是制衡各派势力,保证皇权独大。简单来讲就是拉一帮人,打另一帮人,哪边对皇权威胁大就打哪一边,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一切只有利用二字。* v  o8 K0 P8 P! l4 T. x6 B% `
  " ?# w3 ?. j$ w! Y7 L
  所以,在刘恒执政期间,功臣集团的势力日渐下降,文法吏阶层日渐兴起,他们当上三公九卿的比例从以前的零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三,这就极大地加强了专制皇权。( ?* q6 {* R; ?
  
# L. \% B/ X: ]- o& ~. V  分析到这里,刘恒重用周亚夫的背后原因,已经呼之欲出。
9 Q- q# j+ d, ?2 O& |7 L& b! P4 j  7 y# K' S9 @1 J7 O9 I
  归根结底,经过文帝十几年的打击削弱,汉初功臣集团在朝廷的影响力已大大降低,基本不复从前擅权废立之威势,刘恒完全可以再次拉拢他们,比如提拔几个功臣子弟,以争取他们的支持,联合他们的力量,去对付一帮更加令人头疼的家伙。
) f) j9 a! o3 G4 _* b' D+ P/ F  , q% X  ~! S; M. K# p
  这帮家伙就是一直困扰着汉朝发展的两大毒瘤:匈奴人的外患和诸侯王的内忧。
3 `; Y; c5 A7 }: z  
7 m7 Z4 Y: y4 u; W% d5 k$ d  外患已经够让人头疼了,但诸侯王的内忧更加令人头疼,关键是这些诸侯王要么是功勋卓著拥兵自重的地方军事大鳄,要么是野心勃勃不甘寂寞的皇帝嫡系血亲。一个个都是火药桶子,稍稍处理不好,就得把大汉帝国炸上天去。% A7 S) J5 E5 h, x" |) A
  
$ Y4 q6 x8 z- q& m$ J- f9 }1 F  刘邦在位期间的主要成绩之一,就是在吕后的帮助下除去了尾大不掉的异姓诸侯王,既没养虎遗患,又没为虎所伤,虽然不可避免的在历史留下了一些恶名,但总算为后世刘氏子孙拔去了一根大刺。
* n  ^, j3 z5 c6 |. k. T7 _  
2 E* |' ?/ W; L- f& }- b8 q# j  然而异姓王没了,还有同姓王。本来同姓王是汉室江山的一大屏藩,如果没有他们,诸吕之乱也不会那么容易被平定。且汉文帝乃以外藩继位,原在朝廷无甚基础,所以他登基后只能大封有功宗室以示酬答,先后竟封了十七个之多,几乎是高祖所封同姓王的一倍!可惜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同姓王势力的膨胀,对帝国与皇权同样是种威胁,而且威胁还不小,随着其不断升级以至渐次爆发,刘恒在晚年开始痛苦了。
# Y7 j  Q# B* G0 S  
5 Y0 o* c3 v0 a4 l: Q2 S  最先拉开同姓诸侯王叛乱序幕的,是文帝所封济北王刘兴居。刘兴居是齐王刘襄的弟弟。在平定诸吕之乱中,他曾以宫廷宿卫的身份提供不少情报。之后又同诸大臣共同拥立刘恒为文帝,并亲自率兵将小孩刘弘逐出未央宫杀死,迎刘恒入宫就位,功劳不小。文帝本来打算将梁地尽数封给刘兴居做梁王,但后来又听说他当初曾打算立齐王刘襄为帝,所以只割了区区齐地之济北郡封给他做济北王。刘兴居因此而极为不满,渐起不臣之心。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五月,也就是周勃被免相后不久,匈奴大举南侵,刘恒因国无良将,不得已御驾亲征至太原督战。刘兴居遂趁机起兵西向,欲另立其兄齐王刘襄为帝。文帝闻讯,立刻罢兵南救,将刘兴居的反叛扼杀于摇篮之中,刘兴居兵败被俘,自杀,国除。
5 k  g' a9 n  g" D+ W6 I; z  
6 K4 L4 {8 o, `! A7 Y  但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刚刚平息三年,淮南王刘长又出来捣乱了。刘长是汉高祖刘邦最小的儿子,于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即已受封。汉文帝即位后,刘长凭着自己跟大哥刘恒关系最好,而骄横跋扈,目无法纪。不仅公然擅杀辟阳侯审食其,而且赶走朝廷为淮南国所置官员,自己重新任命,并擅自封爵关内侯(地位低于列侯,有封号而无封国)以下94人,简直是没有王法了!之前,刘恒念及兄弟情分,一直对他百般宽纵,但事竟至此,刘恒忍无可忍,就派人骂了刘长几句。刘长怀恨在心,竟遣使者勾结匈奴与百越,欲里应外合,图谋造反。可惜未及行动,事情败露,刘恒遂派人逮捕刘长至长安,但仍不忍兄弟相残,遂只革除了他的王爵,发配蛮荒蜀地。“草莓族”刘长受不了这个极大的打击,行至半途,竟绝食而死。(天高路远,谁知是绝食死的还是被故意饿死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17: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长是刘恒的亲弟弟,都忍不住权力的诱惑要造反,其他与刘恒关系疏远的诸侯王就更加令人担忧了。且不说他们有没有这个反心,只就目前的局势看,他们完全具有这个造反的实力。. ]" I1 w# x" m3 I; G
  
/ ?" L2 ?! d& y3 K  首先,依汉初的政治体系,地方上郡县制与诸侯国并行,其地方军制也是并行的。郡县之地方军由郡尉统领,并直接受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太尉节制;但诸侯国却能自行组建“郡国兵”,其军事指挥官“中尉”一般也由王国自置。汉初全国共有五十四郡,其中三十九郡都属于诸侯王的封地,而皇帝直辖不过十五郡而已。故诸侯王的军力完全可与帝国正规军分庭抗礼。
- q) [/ c2 P% @  - C7 `7 e( c5 i  h
  其次,汉初诸侯国内自有小朝廷,除丞相和太傅由中央任免外,其下官吏,诸侯王尽可自行设置,这客观上形成了诸侯国内独立的政治集团。其中便不免有些颇具才智的政治投机者心怀不轨,煽风点火,替主子出谋划策争权夺利,唯恐天下不乱,朝廷对他们鞭长莫及。5 T0 C$ i" Z" l
  
. L7 ?$ q! d" h( F# C  第三,我们知道,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内,是可以征收赋税的,但这还不打紧,关键是刘恒在汉文帝前元五年颁布的“除盗铸钱令”,一下子把诸侯王们全养肥了,肥的流油冒泡,非常之可怕。
6 I9 i8 j. ~. S& C4 ], T  
/ B' L- j  g8 `4 _+ n2 ]$ R  我们前面提过,汉初的时候天下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现代社会市场成熟,经济思想完善,我们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如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但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人们对经济与货币的认识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文帝一看市场上钱少物贵,竟有个拍脑袋的馊主意,下诏废除禁止私人铸钱的禁令,允许民间自行铸钱。
( ]4 v& f1 k7 w. l, n  
( b  [1 V8 p9 I  Q6 Q- u  货币发行是国家的生命线,但文帝却拱手把它让给了私人,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它真的发生了。其恶果自然地球人都知道,能采铜铸钱的人肯定不会是穷苦老百姓,多半是被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给独占了,不但独占,而且还偷工减料(在铜中掺铅)牟取暴利。于是有权势的人就有钱,有钱有势的人则更加有钱,市场物资正常增加,但货币却越来越多,且其总量与流通的监管又不可控,结果肥的是少数人,吃亏的还是朝廷和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7 @" I& W  e  Y9 f# t
  9 B% {5 ^5 B8 q4 C! C7 }+ m6 ?
  而作为掌握大片土地与矿产资源的诸侯王,他们自然发大了。尤其是受封于江东的宗室元老吴王刘濞(刘邦兄刘仲之子),其封地内的豫章(今江西南昌)恰好是大铜矿所在地,刘濞乃采其铜而铸钱,又煮东海以为盐,得致富甲天下,而渐有东帝之志。
7 s/ R; b, x) i' `$ K  : Z- L. q! U2 v2 E4 S9 {( ^
  综上所述,诸侯王们有兵有粮有钱有人才,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只要给他们一个理由,他们就能翻天覆地,翻云覆雨,搞得天下乱七八糟。
3 }, x$ ]! {! M  l  . w; y5 u& W3 N& b! W. `
  因此,不仅文帝为诸侯王们殚精竭虑吃不香睡不好,他所提拔的几个年轻大臣,也着急的上蹿下跳,就差掀房子拆瓦了。& H: h- _! c0 ?3 K' I
  
2 a4 Y+ s8 a$ B5 F9 ?  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贾谊向文帝上了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雄文《治安策》,其中对当前的政治形势极为忧心,竟言要为之痛哭,为之流涕,为之大声叹息,并提议将几个比较大的诸侯国由其诸侯王子分而治之,是为“剖分王国策”。: M/ W4 {! E; ]/ Z' A: l  l
  , }. Y1 O; p  @. d- H/ F$ h
  贾谊此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诚不失为安汉甚佳之策,俨然汉武时大获成效之“推恩令”前身。往往盛世,才真正需要这样振聋发聩的危言,这种“杞人忧天”的忧患意识才是真正的强国之瑰宝。只可惜天下大势已成,文帝虽深纳其策,亦难骤付实施。所以直到此后十年,即公元前164年,刘恒准备齐全之后,这才分代为两国,分齐为六国,分淮南为三国,还把自己的儿子刘武封为梁王,并广梁国之地,以控制中原,震捍诸侯,屏障中央。) E& k+ o: x- t5 u, e% ]9 S) [
  
7 W% P) m. N5 m! W5 u  然而,刘恒最终还是放过了最危险的人物吴王刘濞,这不仅因为刘濞实力雄厚难以制伏,而且还因为刘恒欠刘濞家一条命,心中愧疚,不忍做的太绝。这件公案,我们容后再续,这里先卖个关子,不提。
  i7 G) T+ o1 }- \# Q. ?, F  
# J. p" |; [5 i+ ?( ^  汉文行事,从来谨小慎微,汉武暴风骤雨式的施政方式不是他的风格,所以他明知诸侯王乃汉之心腹大患,但也只是从容布置以慢打快,以免处理不慎而致祸生肘腋。  j% f9 T$ N$ E
  
  x  Z+ J' P, J  g# x  举凡成大事者,一要魄力,二还要谨慎,刘恒谨慎有余而魄力稍显不足,这注定他成不了什么大事也出不了什么大乱,这在当时急需休养生息的大汉来说,却不失为一个恰适的帝王。
! |3 F, i& Y+ G- F" Y8 K0 t1 L  4 [5 Z! B! N+ Y; e; y
  然而,谁能保证下一任皇帝还能头脑这么清楚?到时万一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怎么办?
: }. ]# B* ^/ @4 J9 V  
9 U* z& F2 y1 z- |. ]  所以,他必须为他的继任者留一个平常时候能镇得住,关键时刻能顶的上的超级救火队员。
2 W, \/ L% n: j4 o( R  
/ Y" V# G+ P- n3 G  此人,当然就是军令如山安天下的细柳名将周亚夫。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20: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6.当时已验口纵纹, Z4 Q8 M* G" |" A
  
6 d5 i+ D7 J9 i3 W# p4 d7 d8 L  我们终于可以回过头来再说周亚夫了。/ Z# K' I9 t  i3 s: M& N* C( n
  # b& G9 s; m3 U
  现在周亚夫已因柳营一事名震天下,为文帝所看重,此前又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可谓春风得意官运亨通,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这片光明之下,却暗藏着一个巨大的阴影,始终缠绕在周亚夫的心头,时时隐隐作痛。
. A* ?+ K% H8 m% P- j( v! z. S0 u  
' \( H* s( Z6 ^0 c" w  那还是在周亚夫封侯前三年,身为河东郡守的周亚夫有一次出外巡视至鸣雌亭,亭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许负前来会见。周亚夫刚要问问地方上的情况,许负突然啊的叫出声来,满脸惊异之色。
1 Y8 Y: i/ \1 X; g" _5 W5 R  4 c- S* w$ E! u
  原来,许负不是一般人,她是个大名鼎鼎的女相术大师,拥有预见他人未来的特异功能。$ }- @9 D8 }( J" t: i1 g
  7 ?/ X, B" @. F4 \8 ^
  什么,一个女人还可以封侯,还是什么超级相术大师?不可能吧!
( n7 t$ R& _3 D  8 R! B- b9 A6 H2 m
  告诉大家,正是如此,史书明文,岂能有假?而且许负当年成名的时候,周亚夫恐怕还是个精子呢!( s0 g0 @" c* r& @; k
  
7 `3 B9 W; j, w7 n  那还是在数十年前,楚汉相争正急,魏王豹拥兵河内,雄霸一方,有问鼎天下之志。然而当时楚汉都很强,魏豹似乎没啥机会,但他不死心,便找来已小有名气的许负来给自己看相,看看自己有没有天子的命。许负给他看完了相,不置可否,转头忽然看到魏王豹的妃子薄姬,忽然大惊失色,说什么薄姬有母仪天下之相,当生天子。
# b5 E" f5 e. i& I2 _' C5 D/ ?% D  
8 R, Z8 G  \& t, U. e  魏豹大喜:我老婆生天子,那么寡人将来岂不肯定也是天子了?哈哈哈……! g& H) n6 X1 j* z: W/ q3 X% f
  
: I7 ^9 e$ l; _" e0 x: a  Z  许负摇头:非也非也,大王您没有天子的命!
7 f8 _% r2 k. m. I' p  6 {. {& D( d# I0 m, ]! Y$ E
  魏豹还是大喜:就算寡人当不了天子,我儿子当天子,也很好哇!哈哈哈……
2 H# _( c- T* j* @9 c8 }  
1 Q% I4 e! X9 n. ]8 {! Q  但是不久,魏国就被刘邦派韩信给灭了,薄姬被刘邦抢了做老婆,并很幸运的怀上了刘邦的龙种。而魏豹则当了汉朝的阶下囚,旋为刘邦部将处死。(事在本系列前一部《伤心楚汉》)5 l$ x# F+ w+ h8 p, J* {
  
5 g; `) \. L2 J" b" ?. l  这个薄姬,就是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0 D# s8 {2 H! U1 Z5 ^
  , ^: @- p, M6 `; ]9 b$ p' q
  准吧?真准!看来许负确为汉初第一大女神相。据《怀庆府志》记载,许负还著有《德器歌》、《五宫杂论》、《听声相形》诸种相书,郑樵《通志•艺文六》又载《许负相书》3卷、《许负金歌》1卷。这些著作大多已逸散,不复得观,可惜了。
) t; \  J! C3 K2 T0 c7 s  
5 P# S/ r7 ]- K5 P  正因为这些传奇,许负被皇帝封为鸣雌亭侯,经常为朝廷达官显贵看相。- S% T3 o* Q. p0 B0 i, ~! A$ E
  " }: f) G* ~. B, S
  如此看来,许负的年纪应该跟薄太后差不多大,基本上已经老掉牙了。现如今,许负就张大了她那无牙的乌鸦嘴,满脸同情的看着周亚夫,道:“据君贵相,何止郡守,再过三年,便当封侯。封侯八岁,身为将相,手持国柄,贵重之极,于人臣无两。只可惜……唉!”% C2 {! U7 {; o1 D
  6 a! _" H* Z5 ]
  “可惜什么?”* f1 P+ C' ^: N5 ?3 x. Q, r
  # a) q0 I7 I$ J% D% R- S
  “恕老妇直言,君必可封侯拜相,位极人臣,可惜其后九岁,君将陷牢狱之灾,而后饿死。”
: P3 T1 s' B( m! c2 {: n5 @* U  
0 O1 {, S" Q" b' C/ p  许负看相一向神准无比,但这一次,周亚夫却是丝毫不信,他大笑道:“吾兄已代父侯矣,将来兄死,其子当袭爵位,亚夫何可为侯乎?即如汝言,吾既得封侯,又兼将相,贵极人臣,又何至于饿死?此实难解,还请指示。”0 J: L4 n/ [& X0 \3 s
  
7 A' @7 U& j/ v* T  M4 M! E$ L( E  许负闻言,便用手指了指周亚夫嘴旁两条极其严重的法令纹,道:“《相法》云:‘纹理多而色润朱红,此乃水之旺格,而富贵福寿预可期也。然若过润而夸张,自图唇外,纹如纵理,则主饥饿而系多刑。’今公此二处有纵纹,便是法令锁口,为饿死之相。老妇言尽于此,信与不信,郡守好自为之。”0 C0 h! ~1 s& }" Y! U+ l7 l( l% J
  * N6 I4 K& o* w5 [$ n' F
  周亚夫还是不信,再要诘问,许负已一拱手,转身飘然而去,留下半信半疑的周亚夫,呆立当场,心神荡漾。. [- D8 C: }- [
  
  U+ y) J9 m* N) q8 V8 u5 [; n  果然,三年后,周胜之倒台了。群臣全体通过由周亚夫继袭周勃爵位。不多久,周亚夫又于细柳成名,进入朝廷高层,一步步验证着许负的预言。
# |  W- ^$ J; _2 R# ?    L' P& \" N% C& P/ T8 V2 x7 D( B
  依照这个预言,周亚夫在八年之后,还会出将入相,位极人臣,然后再过九年,会乐极生悲,活活饿死……
3 b$ k$ _3 @" Q; ], j7 N/ z  ; S, J, i' a& s* K
  然而,面对这个可怕的预言,周亚夫却始终认为,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宿命这种东西,虚无缥缈的很,信它才有鬼。暂且把这个阴影放在脑后吧,生活还要继续,奋斗还要继续,如今大路已经敞开,他要为了帝国的未来,为了家族的荣耀,努力,努力,再努力……. y+ g* n+ Z  O8 O, N) p
  0 P! f/ u8 U2 [$ X7 q5 N! ^
  那时周亚夫还很年轻,非常非常年轻,年轻的有些太天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5 08:32 , Processed in 0.02707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