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转贴】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作者:雪域桃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23: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章 盛世阴霾- M0 J" r7 e  w8 c6 |; T
  
: F4 N, y4 R# H  (一)凌逼公主
" y0 C) L& Z1 ?5 z  * U- G  o4 d5 E
  古往今来,一个家族的痛苦与不幸,往往能成就另一个家族的显赫与幸福。宋、梁、马三家相继倒了霉,窦家却是愈发显贵,再次成了朝中的第一豪门。
: Z& H* X5 G6 V. o, p" ?  窦家的族人中地位最高是奉车都尉、显亲侯窦固,其妻就是先帝刘秀的次女——涅阳公主刘中礼。刘炟即位后,以公主修勑慈爱,累世崇重,加号长公主,增邑三千户。为了让姑母安心,刘炟特将窦固从凉州调回京师,先后担任大鸿胪、卫尉。窦家的大多数人虽然骄纵不法,可窦固却是个例外,他性情宽厚,生活还算俭朴,平时也乐善好施,朝野称之。窦固如今早已老了,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头号人物。窦家实际上的领头羊,却也是窦皇后之兄窦宪!$ P/ J6 |% p+ k# @3 O
  窦宪表字伯度,小时候吃了不少苦。自从父亲窦勋死后,窦宪与其弟窦笃全靠母亲沘阳公主一手拉扯大。在妹妹窦氏爬上了皇后的宝座后,窦宪当上了侍中、虎贲中郎将,窦笃则成了黄门侍郎。二人有宿卫宫中之权,日夜守候在刘炟身边参赞机务。窦宪兄弟得势后,朝中一些趋炎附势的官员纷纷拜倒在其门下。窦府里整日车水马龙,冠盖如云。永平初期窦氏极盛时的局面,又在十几年后再次重现了!
1 u6 j4 s$ b0 }% F& Q+ J/ y  司空第五伦眼见刘炟陷入迷局中不能自拔,连忙上书劝谏:“前车之鉴,后车之覆。老臣希望陛下与皇后严令窦宪等人闭门自守,不得擅自结交官僚士子。陛下若想使窦宪永保荣华富贵,一定要防微杜渐!否则,后果堪虞!”可刘炟对此根本听不进去。在他看来,窦皇后对他最忠心,值得信赖。窦宪、窦笃都是她的亲兄弟,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第五伦的奏章石沉大海,没有任何结果。窦氏兄弟得到刘炟的宠爱,加之又长期宿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人人侧目。在刘炟的纵容姑息下,窦宪越来越嚣张了。
; L: o( H3 j! l  建初八年里的一天,窦宪带人来到洛阳城外,见到了一座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的庄园。他心中很是喜欢,就忙问手下:“这是谁家的园子?”手下窥伺出了主子的心意,赶紧劝道:“老爷!这可使不得啊!这可是高密侯邓乾的庄园呀!”* O& S; b2 n% V% _
  邓家的这座园子,那可是大有来头,这是世祖刘秀钦赐给邓乾的祖父邓禹的。邓禹死后,庄园由长子邓震继承。邓震去世后,其子邓乾嗣了爵,继承了祖、父两代人的产业。
/ U! y$ H: I' m. z+ s  邓乾的十几位叔父,个个都是知书达理的名士。尤其是他的六叔邓训,是永平朝的名臣,曾做过护乌桓校尉,朝野雅望。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邓乾的妻子是先帝刘庄的第五女——沁水公主刘致。很显然,窦宪想要夺下邓乾、刘致手中的这块地,难度不小!1 V. C. \0 m: Z3 p( [0 T) ~
  然而窦宪却根本没把这两口子放在眼里。只见他大不咧咧,吩咐下人们:“来人,把门给我叫开,老子要进去训话!”国舅窦宪驾到,守门人岂敢不开门迎接?窦宪入园后,也没正眼看哆哆嗦嗦的守园人。他甩下了一笔钱,又扔下一句话:“你给我听着,回去告诉那个姓邓的,这块地从今天开始就姓窦了!”窦宪说完,带着如狼似虎的侍从们扬长而去。
' t# c, _) E9 [$ d2 u  守园人吓得魂飞魄散,急忙飞报主人。邓乾得报,气得脸色铁青。窦宪给的这点钱,慢说是买下整个庄园,就是买一栋奴婢住的屋子都不够。很显然,他这是强买强卖,仗势欺人啊!邓乾深知此事非同小可,急忙把沁水公主找来商议。
8 V: j4 c" s( ~# G8 `4 B  邓乾对公主道:“窦家真是欺人太甚!你速速入宫去求情,让圣上给我们撑腰!”可刘致闻言却是面露忧色,沉吟半晌说道:“夫君啊!如今窦皇后执掌六宫,深得皇兄宠幸,窦宪、窦笃兄弟权盛,就连马太后他们家都不是对手,我们算什么啊?”邓乾一听这话,顿时心里凉了半截。他满面愁容,心有不甘地对妻子说:“我的姑奶奶!我们邓家也是名门,难道就任凭他欺辱不成?你也是金枝玉叶,怕些什么?难道就不能入宫说句话?”刘致冷笑道:“夫君!你好糊涂啊!梁家的事你还记得么?舞阴公主贵为皇姑,又能如何?她现在又在哪里?被圈禁在新城!凡是得罪了窦家的,谁个有好下场!?”邓乾吓得冷汗直冒,问道:“依公主之见,且当如何?”刘致断然道:“卖!”在她的劝说下,邓乾终于答应把庄园“卖”给了窦宪!6 C$ {3 A1 m0 T% \' ~& y
  消息传出后,朝野惊悚,无不战栗。朝野自诸侯王﹑公主以下,无不畏惮,更别说江河日下的阴﹑马诸家外戚了!
' g3 B) Q" D' {5 B6 ~  沁水公主貌似懦弱,实则聪明,处理的很巧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她深知,窦宪想要吞下这块肥肉,却也没那么便宜!
/ P! }  u) @: |5 d7 G7 p, e  数月后,刘炟来到城外游玩时路过庄园,想要进去看看妹妹、妹夫。进去一看,他竟连一个人都不认识!刘炟惊问随行的窦宪:“邓乾何在?沁水公主何在?邓家的人都上哪里去了?”窦宪低头奏道:“陛下!小臣不知。”刘炟很诧异,忙问随行的其他人:“你们都晓得么?”窦宪两眼圆睁,朝着众臣怒目而视。左右人等谁还敢说实话?大家只好装聋作哑,纷纷推说不知道。: r0 s+ G" E  ^, w: J
  刘炟满腹狐疑,越想越觉得有问题:“里面怎么好像住着窦家的子弟呢?窦宪是在对朕撒谎吗?”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回宫之后刘炟立即将沁水公主召到宫中,当面询问:“五妹!邓家园子那边,到底怎么回事啊?”公主战战兢兢地奏道:“陛下!那边没事,很正常啊!”刘炟一脸愠色地问:“胡说!为什么那边的人朕一个都不认识?邓家的人呢?”公主知道再也隐瞒不住,只好黯然奏道:“皇兄啊!窦家硬要买,臣妹又有什么办法?为了保全邓家,臣妹与邓乾被逼的没法子。到头来也只有四个字:息事宁人!”刘炟闻听此言,顿时惊呆了!虽然他早就听人说窦宪兄弟在外面有些不良之事。但他万万没有料到窦宪竟然欺负到了自己的亲妹妹头上!最令他震怒的是:妹妹、妹夫受了如此大的委屈,非但不敢向他诉苦,还要替仇人隐瞒!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23: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仁君发威
% n- y5 u5 |' ?8 y$ w8 a: p  
' r. S4 _3 w; ?# H4 M- R  刘炟虽然性情舒缓宽厚,但也绝不能忍受如此羞辱。这一次,他要找窦家算总账!他马上令人将窦宪召进宫中,当面质问。
( h4 b3 g) e# j' U5 t  刘炟端坐在殿中,望着跪在地上的窦宪,冷冷地问:“窦宪!朕听说沁水公主的园子好像被人买走了,这事你知道吗?你一向消息灵通,你能告诉朕这个人是谁吗?”窦宪一听,知道肯定是走漏了风声,皇上已经全部知道了真相。他吓得面如土色,跪在地上连连叩头:“陛下恕罪!都是小臣一时鬼迷心窍,做下了错事,恳请陛下处置!”+ F- @. J2 t% e) Z( j8 C
  刘炟气的脸色铁青,他大骂窦宪,长须不住在颌下颤抖:“窦宪!朕赏赐了你多少东西了?你怎么还不知足!天下的好田宅多了,难道就非要沁水公主那一块?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前日朕就觉得不对,还当面问过你,你是怎么回答朕的?指鹿为马,当面欺君,你该当何罪!?”窦宪泪流满面,哀告道:“陛下!看在小臣以往对陛下忠心耿耿的份上,请您饶了小臣这次吧!”
$ r6 b5 ]9 K- a5 a$ n  刘炟很少发火,这次却是怒冲霄汉。他疾言厉色,痛斥窦宪:“朕记得永平年间,先帝为了防止外戚作乱,曾令阴党、阴博、邓叠三人为监察官,要求他们三个互相监察,发现情况后立即禀奏。正因如此,外戚中从来没人敢犯法!如今可倒好,你竟欺负到朕的妹妹头上来了!她贵为公主尚且如此,小民百姓要是落到你窦宪的手里,还有活头么?窦宪,朕告诉你。朕要是想弄死你,就像射杀一只小鸟、弄死一只老鼠一般容易!要是朕今天宰了你,明天就让你的尸体腐臭!你信吗?”窦宪吓得浑身大汗淋漓,颤抖着拼命叩头哀告:“陛下!小臣无知,再也不敢了,恳请陛下开恩!”
* X* f- {0 ?1 u$ r8 H4 ~  刘炟正要发令严办,却见窦皇后哭哭啼啼地来了。她脱下冠冕,捧在手上,披头散发地赶到殿中跪下请罪,哭泣着奏道:“窦宪犯罪,触怒龙颜,罪该万死!这都是臣妾平日里督教不严所致!臣妾愿与窦宪同罪!”
0 J8 O  L& V) e3 W7 ^& M! G  要是换了刻薄严酷的先帝刘庄,绝不会跟他们兄妹如此废话,当然是要严惩不怠!可刘炟这人素来厚道懦弱,看着二人悲伤的可怜相,他的心突然软了。沉默了很久,刘炟的气也消的差不多了。他对跪在地上的窦氏兄妹道:“都起来吧!看在你们兄妹往日忠心侍朕的份上,这次就算了。明天,你们两个去把庄园还给公主,要向她当面赔礼道歉。朕警告你们,要是下次再犯了事,朕绝不轻饶!”这一场惊天风波,在刘炟的宽纵下,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过去了。
) p+ C$ Z/ u4 I: k2 [8 M  后来,刘炟也觉得对窦家的惩处太轻,不足以震慑众人,遂严令窦宪回家反省,认真检讨。窦宪不敢怠慢,只得怏怏呆在家里,再也不敢轻易抛头露面。窦宪犯过被谴的消息传出,在朝野上下引起了震动。诸王、贵戚们惶恐不安,有些不知所措。
2 x% W1 Z9 m2 ]. i  有人对刘炟上奏说:“如今外戚、权贵之家违法乱纪的现象很是普遍,各级司法官员畏惧其势大,都不敢严格执法,实在令人担忧!”刘炟问:“这的确是个问题,现在朕该怎么办呢?”下面的臣僚提出了一个建议:“前勃海太守周纡,一向不畏权势,执法如山。几年前他因得罪了权贵而被罢黜回家,陛下可以重新启用他。只要用了此人为洛阳令,必能重振纲纪!”刘炟一向从善如流,一概准奏。
# F8 w, _- ^! f' v1 G: X* @  这个周纡是下邳郡徐县人,一向以执法严厉而著称,人称为“周酷吏”。他下车伊始,他立即对洛阳县的官吏们下令:“速将京师豪强的名册报来!”几日后,属员们报上了花名册,里面大都是里巷豪强的姓名。周纡一见,顿时大怒:“大胆!本官是奉了圣上的诏书来整顿法纪,要逮的是马、窦两家那样的大鱼。这些这些卖菜的贩夫,不过是一些小虾米,哪有时间管!”掾吏随员们这才明白,周大人这是要“擒贼先擒王”啊!他们赶紧去搜集樊、阴、郭、马、窦诸家的违法犯罪材料。证据落实之后,周纡下令:无论是谁家的,只要犯了法,立即抓来下狱!为了求得实效,他亲自带队去拿人。几根闷棍敲了下去,一大批违法犯罪的权贵子弟落网。这一下,京师上下全都对周纡服了,贵戚敛迹,秩序井然。
; ?6 J2 n; z! X  建初八年的一天夜晚,窦宪之弟窦笃从宫中回家途径止奸亭,却突然被人拦住了。当时的规定是,一到夜间不仅要紧闭城门,街道也要戒严,任何人无诏不得行走。周纡的下属、亭长霍延发现了窦笃的车马,立即带人上前阻拦,要求窦笃的车队立即停车接受检查。窦府苍头们大骂:“窦老爷奉命公干,尔等不想活了吗?让开!”霍延也是个不吃亏的狠角色,拔剑大骂:“原路滚回去!再敢闹事,老子宰了你!”窦笃气的要命,只得悻悻而去。
! K. u9 K' x3 D3 i% c  次日,窦笃上奏控告周纡,指责周纡纵容部下辱骂朝廷重臣,按律当诛。刘炟大怒,立即诏命司隶校尉、河南尹赶往尚书台主审,并派武士将周纡送往诏狱问罪。% X. c" o& {: R- G# K4 U! V
  周纡虽然是个县令,却在朝中素有声望。司隶校尉、河南尹查明了事情的真相,如实上奏给刘炟。刘炟被其精神深为感动,遂亲自下令将其免罪释放。但是,各路权贵的状子也不能不有所表示,最终刘炟下诏将周纡免职了事。
/ U" A. ~: D% L7 H4 A- S+ V  在处理马、窦外戚的问题上,刘炟显得很不高明,与其父刘庄的刚毅果决形成了鲜明对比。古人说的好:发现了良臣不能任用,发现了恶人而不能铲除,乃是君主为政之大戒!由刘炟的所作所为来看,在为政的原则性方面,刘炟是无法与其父刘庄相比的。像窦宪这样的大奸巨怼,犯下了如此的滔天罪恶,刘炟竟然轻易地放了过去,真是糊涂的可以!而且他在明察了窦笃犯法的真相后,依然包庇他,足见其姑息养奸到了何种程度!0 W* S  }3 r+ C9 P+ O
  转眼到了建初九年(西元八十四年)了,与刘炟即位时相比,朝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23: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后继有人: F" i2 z. u% z5 ]  o+ q: w8 \
  9 h3 W% {: L5 P- W1 ]7 y
  刘炟登基几年来,在赵熹、牟融、鲍昱、第五伦等老臣们的鼎力帮助下,国家的局面逐步趋于稳定。经过几年的辛勤治理,国家又慢慢向永平中期时的盛世局面发展。
. N4 G# J8 [3 D2 `2 Q  可惜的是,这种良好的发展却逐渐呈现出逐渐减弱的态势:几年来,股肱老臣们不断地凋零物故。建初四年二月五日,太尉牟融病死在了任上。建初五年五月二十日,太傅赵熹去世,享年八十六岁;建初六年六月十五日,太尉鲍昱病逝;建初八年正月二十九日,东平王刘苍也病故了。生老病死,虽是人间常态,可这些老臣却是可遇而不可得的忠贞良才,他们的去世是国家的重大损失。刘炟接连听闻凶讯,心中伤感不已。: i* I# Y0 X3 o
  在朝堂上,强硬派与温和派的争斗还在继续。牟融死后,太尉一职由原司徒鲍昱升任,南阳太守桓虞接任司徒。桓虞也是强硬派人士,两派之间的局面还是保持着均衡。# C: n0 [3 X2 A  g* k
  到了建初六年六月,太尉鲍昱病故,强硬派就拿不出更有声望的人物了。由于司徒桓虞资历较浅,加之声望不够,没能升任太尉。这年七月,大司农邓彪升任太尉。邓彪只是个徒有虚名的庸人,无论是能力还是见识都远远不能与鲍昱相比。故而司徒桓虞在与司空第五伦的对抗中屡屡出于下风。1 c( C" W* i/ U: I4 |' J
  为了与第五伦抗衡,桓虞也在朝中找人,他看中了才华卓绝的汝南名人、楚郡太守袁安。在桓虞的极力举荐下,袁安被任命为太仆,成为三公班子的后备人选。第五伦很清楚桓虞的意思,他也连忙向刘炟推举了会稽名士、尚书令郑弘。
( W0 J0 Q* H! a" I  郑弘字巨君,会稽郡山阴人,出身于名门世家。郑弘的堂曾祖父是宣帝时的云中都尉、西域都护郑吉。郑弘少年时并不得志,起初是在山阴县灵文乡做啬夫(负责收税维持治安的小官)。当时的会稽太守第五伦前来这里视察工作,对郑弘的工作以及才能非常欣赏,遂将其任命为代理督邮,同时又向朝廷推举他为孝廉。% S- n2 U3 w$ |6 ~) s
  郑弘能有今天的名气与职位,并不完全是因为第五伦的推荐,而主要与他自身的品行能力有关。永平十二年(西元六十九年),在震惊四海的楚王刘英一案中,郑弘的老师兼同乡、河东太守焦贶(kuàng)也被诬告而牵连下狱。焦贶关在洛阳诏狱一年多,受尽了酷刑,奄奄一息。焦贶的门生虽然不少,闻讯后却几乎无一人赶来探监。与之相反,他们为了避免株连,纷纷改名换姓,以逃其祸。郑弘闻讯后,头顶鈇锧(鈇,铡刀;锧,腰斩犯人所用的铡刀座),只身来到北宫门外跪捧状子给焦贶喊冤。刘庄感悟其冤,当即下令赦免了依旧关在牢里的焦氏家属。冤屈得申之后,焦贶已死在牢里。郑弘护送着焦贶的灵柩及扶着师母回还乡里。此事传开后,郑弘的义举闻名天下。人们都说:“郑巨君,真乃义士也!”
* N) c. h7 e2 R& X! V% g  永平十四年夏,在楚王一案了结后,刘庄有些后悔。为了安抚人心,他将郑弘提拔为驺县县令。刘庄去世前不久,又将郑弘拔擢为淮阳太守。刘炟即位后,郑弘先是被调回洛阳担任侍中。此后他曾短期外放为平原国国相。郑弘在职期间,为政有仁惠,民皆感恩,官声闻于朝野,人称其贤。
; L8 J! f* U/ }; R9 ?4 F  对于郑弘的所作所为,第五伦一直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早就想把郑弘推荐到中央来,有朝一日也可以接替自己。在第五伦的极力推举下,郑弘被召回京师重任侍中,后又被提拔为尚书令。建初八年(西元八十三年)冬,根据第五伦的提议,尚书令的郑弘被刘炟“提升”为大司农。5 G/ C$ Y4 I, n6 e
  说到“提升”二字,有些人会觉得很奇怪。尚书令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地位显赫,权力极大。而大司农却只是相当于如今的经济部长。按照现代人的论调,这样的调任岂不是降职了吗?其实不然。尚书令权力虽大,级别却低,不过不过千石级别,而且自东汉开国以来从无尚书令升任三公的先例(一般都是出去当几年太守才有资格)。而大司农则不同,它是堂堂的九卿之一,级别是中二千石。两者的地位相差,何其巨大!) a5 G: _& y% \: O! v
  最为关键的是,一旦做了大司农就有了当三公的资格,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第五伦很明白:如今他已七十多岁了,还能活几天?在撒手人寰之前,若不能给国家举荐一个栋梁之才,怎么对得住世祖爷的拔擢之恩?只要郑弘这根擎天之柱能进入三公班子,第五伦也就可以安心地离去了!
  g  b& d" x1 W/ @  郑弘担任了大司农后,却也不负众望。他没有辜负第五伦老相爷的苦心期望,很快就做出了成绩。/ n  L; M! ^' n1 j1 Y
  到任后不久,他就向刘炟提出了一个建议。当时岭南一带还没有开发,陆上道路还没有开通。一百多年来,交州七郡向洛阳输送贡品全靠海运。船只从交阯诸地启程后,先要运到东冶县(今福建省福州市),然后再从陆地转运。海上风浪颠簸,航程艰险,经常发生船沉人亡的事故。沉重的运输负担,压得交州、会稽两地百姓喘不过气来,叫苦连天,怨声载道。郑弘是土生土长的会稽人,对这些弊政有着切肤之痛。
* {) L, ?+ T( c6 v" |( t  为了解决这一他向刘炟建议:“为了加强对南方诸郡的控制,应该开辟零陵、桂阳二郡的山道。只要这条道路打通,运输物品也就方便了。”刘炟觉得很有道理,当即准奏。连接零陵、桂阳二郡的官道打通后,从交阯到内地的道路畅通无阻。从此,这条官道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 O! I" q6 [7 M# o  T9 ~/ l  建初八年时,天下大旱,北边有警,有的地方出现了饥荒,民饥无食。经过了八年多的苦心经营,国家的底子已经算是很厚了,国库充实,积存的物资很多,赈济起来问题不大。郑弘在一边忙着赈济灾民,一边上书建议:“陛下!小臣以为今后朝廷应适当免除某些地区的进贡,减轻徭役开支,以利于饥民!”刘炟觉得有理,采纳了郑弘的建议。他在大司农任上干了仅两年,就为国家节省了亿万经费。
, R$ f7 ]5 ?4 C. i4 [4 F% `  几年来,朝中发生的事,宫里传出的事,都让司空第五伦很烦心。当郑弘把账目让他看的时候,老相国的心中乐开了花:“郑弘,你可真行啊!还真有点赵熹老太尉的做派!看来,老夫没有看走眼!”4 X) G$ ?) m8 J
  第五伦说的没错,国家有郑弘这样的贤臣在朝,真是何其有幸!也许,他进入三公班子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1: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云母屏风& S3 ?  w" s% X2 _5 h" Y# p" X3 R
    m3 x+ d! [3 n  R9 P* N; ?. B8 p) G9 |
  建初九年(西元八十四年)春,有人上书刘炟说:“陛下!眼下各郡国举荐人才,多不依据功劳大小,因此官吏越来越不尽职,办事效率日趋低落,其责任在于州郡官府。”刘炟览奏,即下诏让公卿大臣讨论。大鸿胪韦彪上书说:“朝廷以选拔贤才为职责,而贤才则以孝行为第一要务。要想得到忠臣干才,就必须到孝子之门访求。选拔人才,应当首先考虑才干品行,不能只根据资历,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二千石官的选用。如果二千石官贤能,那么他所举荐的必定都是人才!”韦彪还说:“朝廷的机要在尚书,尚书的任命,岂能不慎重!然而近来尚书多由郎官升任,他们虽然通晓法令条文,擅长应对,但这只是一点小聪明,多没有处理大事的才能。圣上应当借鉴史事,三思而行!”刘炟准奏,下令今后在选拔官员时首先要考虑德行,其次才是资历。
5 {* a) `+ y4 N9 T" s) l  司空第五伦看出了刘炟心思,他觉得这样并不妥当。他认为,假如一个人自己洁身自好,却没有为政能力,岂不是尸位素餐?如此一来,必将误了大事!为此他多次向刘炟劝谏:“陛下,个人的品德固然重要,但能力也不可忽视啊!大司农郑弘德才兼备,可堪大任,请陛下明察!”  J8 s' V5 \; [& H# e1 y5 j
  第五伦如此不遗余力地举荐郑弘,在某种意义上是针对的现任太尉邓彪。邓彪虽洁身自好,却并无才干,更无远见。当上太尉之后的几年来,他毫无建树。如此一个庸才却位居三公之首,第五伦如何能服气?事实上,邓彪几年来的表现确实平平,刘炟也对他很失望。这次听第五伦这么一说,心中也萌发了换马之意。
' q1 E# V7 u3 \- |; z- J  八月十一日,刘炟突然下诏将太尉邓彪免官,宣布将郑弘升任为太尉。满朝文武闻讯,心中极为惊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升迁的速度真是惊人啊!郑弘接到诏书,心中也是很吃惊。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得到这个位置。要知道,三年前他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侍中,虽然级别是二千石,但排在他前面的人太多了。按照一般的规律,他能进入三公班子,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要知道,当年鲍昱那么牛的人,当上太尉之前也在司徒的位子上熬了好几年。而白发苍苍的第五伦当了九年的司空,也没能往上前进一步!现如今,一个资历轻浅的郑弘,竟然是一步登天,成了三公之首!
/ _7 C% W: p% d, j  按照朝廷礼仪,太尉是三公中地位最尊贵的。每年的腊祭大典,元旦的朝贺仪式,其他官员在向皇帝行礼之后,都要先向他行礼,就连司徒、司空也不例外。难道要第五伦这位年过七旬的三朝元老向他行礼问安吗?故而郑弘此刻的心情很是复杂,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恩公第五伦。
# H  Z5 d& Q, x2 d  就在郑弘不知所措之时,对郑弘的考验竟然提前来到了。八月二十日,也就是当上太尉的第九天,郑弘接到了刘炟的一封诏书。只见其中写道:“朕道化不德,吏政失和,元元未谕,抵罪于下。寇贼争心不息,边野邑屋不修。永惟庶事,思稽厥衷,与凡百君子,共弘斯道。中心悠悠,将何以寄?其改建初九年为元和元年。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勿笞,诣边县;妻子自随,占着在所。其犯殊死,一切募下蚕室;其女子宫。系囚鬼薪﹑白粲以上,皆减本罪一等,输司寇作。亡命者赎,各有差。”& C* z' a( W* G# W- z; f9 R( J
  这封竟是一封改元诏书。自世祖刘秀开国以来,他一反西汉时的常态,极少改元。建武年号整整用了三十一年。直到建武三十二年春,因为封禅泰山的需要,这才改元为建武中元。显宗刘庄在位十八年,始终只有永平一个年号。而刘炟的建初年号用的好好的,却为何突然要改元?4 [: t- \! G7 Q  g! `
  刘炟即位八九年来,气候一直不调,旱灾频仍,难得有几年风调雨顺的。人事方面也不顺,酷吏横行,百姓生活的并不好。对此刘炟心中很不解。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建初”与“建武”有一字重叠,这是对祖皇的不敬!刘炟也觉得有理,就将年号改为元和。
  L2 x) _# {5 K  这天,刘炟当众宣布了改元诏书后,下令在殿中摆宴庆贺。在入席之前,郑弘见了司徒桓虞、司空第五伦时,躬身行礼,态度极为恭敬,犹如下属谒见上司一般。经过再三礼让,郑弘面红耳赤地勉强坐上了首席。
: L" Y& H" t* m1 T* Q) \: i  刘炟远远地望见,心中有些奇怪,就将他召来问话:“郑太尉,你为三公之首,却又为何谦恭拘谨?”郑弘老老实实地跪下奏道:“陛下!第五司空对小臣有知遇之恩。当年,他在会稽做太守时,当时臣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乡啬夫,正是第五大人把臣推举为孝廉的!就在不久前,小臣还是大司农,业务上还要受第五司空的领导。现如今,臣却突然成了位居其上的太尉。小臣与恩公同朝已是幸运,怎敢坐在上席?失礼之处,还望陛下恕罪!”刘炟捻须大笑,问道:“郑太尉不忘旧恩,真乃君子也!”
0 w$ I( L0 e4 Y  n9 U0 d7 j  在席间,刘炟也寻思了半天,觉得郑弘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他的出境也是够尴尬的,确实有必要解决一下。刘炟很聪明,稍微思忖片刻就拿出了主意。他找来主管朝廷礼仪的大鸿胪,专门对他说:“从即日起,无论是上朝还是饮宴,三公席位之间一律用云母屏风分隔!”
0 ?" G5 N  b; \5 A$ c- y  这可真是一个高招。有了屏风的存在,不当凸现了三公的尊贵地位,而且避免了彼此之间的尴尬,还能防止彼此直接冲突与争吵,真是一举数得。从此之后,以云母屏风分隔三公席位,成为朝廷的礼仪定制。
/ g# p3 |7 y8 y. d* s5 d" Y  郑弘不忘恩公,礼让尊老的故事,也成为传诵千秋的美谈……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1: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苍髯老臣
6 d+ ^3 ?: q* a. a  ' R7 G3 {: L' z
  元和元年(西元八十四年)八月中,也就是在宣布改元后的几天,刘炟决定去南方诸郡巡视一趟。他在诏书中说:“沿途所经各地,一律不得提前准备接待用品。所经道路一律由司空第五伦亲自带工人修架桥梁,诸地若有派出使者接驾以及打探御驾行踪的,一律严惩不怠!”
& _: A/ [4 c0 Q+ v- Y2 L  十月七日,刘炟在结束了在南阳郡章陵县的祭祖活动后,他们一行进入了江陵城。在江陵做了短暂停留之后,刘炟决定北上返京了。在途径南阳郡首府宛城时,他突然听说前临淮太守、南阳名士朱晖在此养老,急忙派人宣他觐见。1 I$ a4 K% Z9 b4 j+ b4 P
  朱晖字文季,就是宛城本地人,已经过了耄耋之年了。他虽年老,却是精神矍铄,鹤发童颜。刘炟一见朱晖就大笑:“朱卿今年高寿几何?身体可好?”朱晖笑着奏道:“承蒙陛下垂问,小民犬齿八十有三。托陛下的洪福,老臣虽然年迈,贱躯倒还康健!”刘炟大笑,热情地招呼他上座,并亲切地问:“如今朝中尚书仆射正好缺员,朱卿既然身体还好,不如随朕入朝干几年如何?”朱晖闻言心中顿时一惊。由于他到底上了年纪,正在琢磨着如何推托。刘炟见他说话有些迟缓,以为没什么问题了。他不等朱晖回答,就当众宣布:“传朕旨意,任命朱晖为尚书仆射,即日随朕回京就任!”刘炟一说就是金口玉言,朱晖就是想反对也没法了,只得勉强答应了下来。; t  X. l7 Y! y. `" i1 z4 I9 ^% P
  真是怪了,刘炟用了这么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做尚书仆射,难道是吃错药了不成?这个朱晖何德何能,竟受到刘炟如此推崇?3 O+ B. x: t, Y+ _: L4 f: q
  其实,这位朱晖老先生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大有来头的。
, `) r# T* M& ]5 P7 j0 P+ K  朱晖是宛城子弟,朱家也是当地的衣冠世家。朱晖的父亲朱岑是个才子,是世祖刘秀当年在长安太学里的同窗好友,两人交情很深。可惜的是,朱岑从长安回乡后没几天就早早病死。地皇四年(西元二十三年)刘縯、刘秀兄弟发动舂陵起义时,朱晖才十三岁。7 k, M5 P: r1 d& h: o& }, Z
  当时是遍地烽火、天下大乱,朱晖为了逃命,就跟着母亲、姨娘、舅舅们逃往宛城乡下避难。几个月后,舂陵起义军拿下了宛城。朱晖本想入城投奔刘秀,也跟着一起干大事。可因为他的年纪太小,家里人因不放心而死活不让他去,最终朱晖终于没能成行。为了这事,朱晖后悔了一辈子!他时常想,要是当年跟着世祖爷去打仗,就是再不济如今也是个开国元勋了!
! }; [' N; @. y2 Y" H  建武元年(西元二十五年)十月,刘秀拿下洛阳,派人四处寻访故友朱岑,却得到了他早已故去的消息,心中嗟叹不已。为了安慰故友之灵,刘秀特将朱晖召入朝中做了郎官。可朱晖似乎不乐为官,总想着出去打仗。可刘秀怎肯让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上阵?非要让他在朝中历练,将来也好做个太平官。既然从军无望,他有些心灰意冷,只好把兴趣转到学业方面,一心想好好念书。3 B. p7 z8 s  ~: F1 b
  在郎官的任上他没干几天就称病辞职,此后他到了洛阳太学读书,这一读就是好几年。朱晖为人矜严,进止有度,行为有礼,京师诸儒无不称其品高。在太学完成后,他一直呆在洛阳闲居,再也没有担任任何职务。朱晖一没做官,二没军功,就这么浑浑噩噩地白混了三十多年。
" K" q7 {1 F" b4 ]0 i* ^  到了刘庄即位时,朱晖已年过半百。当时信阳侯阴就以贵戚之身,四处为非作歹,仗势欺人。可这个阴就偏偏喜欢结交名士,他曾多次去找朱晖,可每次都吃了闭门羹。
- n- G$ v4 i- J( F' Z- L2 G  朱晖向来讨厌阴就的华而不实,对他的所作所为很是愤慨,故而对其敬而远之。后来东平王刘苍做了骠骑将军,专职负责招徕四方名士,朱晖喜欢刘苍的为人,这才应召入朝。刘苍对他礼敬有加,将他推荐给了刘庄。刘庄闻报,就将他提拔为卫士令。在巡视故都长安的过程中,朱晖一直是负责警卫工作。此后不久,朱晖又因工作实绩突出而被提拔为临淮太守。在临淮主政期间,朱晖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当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深得人心。老百姓作歌唱道:“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人怀其惠!”
5 v. A/ x! }3 c' H! @5 j& k  只因朱晖为人刚直且不善诌媚,因而遭到同僚的嫉恨。几年后,他因故被弹劾,落了一个撤职回乡的处分。从临淮回乡定居后,朱晖孤身一人在野外的沼泽边驻庐而居,布衣蔬食,自给自足,从不与任何人来往。朱晖就这样孤独地生活了二十多年,到了刘炟即位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
& V$ h: s# R; r- m  建初元年以来,南方诸郡因旱灾不断,粮食屡屡歉收。南阳郡也是一样,这里的情状越来越糟。到了建初中期,南阳郡发生了大灾荒,一石米的价竟至一千余钱。朱晖闻讯,散尽家财,把变卖家产得来的钱全部分给族人中的贫苦人家。朱晖的义举震动南阳,人们无不对他交口称赞。当时的太守桓虞对朱晖极为欣赏,在做了司徒后,曾多次在刘炟面前提起此人。刘炟很早就知道朱晖的事迹,故而这次一见面就决定重用他!. R1 i6 T1 q- [5 V
  可惜的是,朱晖已是接近米寿之年的苍髯老翁了。用这样一个老头子做尚书台的二号人物——尚书仆射,能行吗?
% V, S8 P' k2 H  t  人们的顾虑虽然不无道理,但他们想的只是一般情况。对于朱晖来说,他虽年迈,却没有老糊涂。实际上他的思维不比任何年轻人差。就在朱晖出任尚书仆射不久,他硬是据理力争让刘炟收回成命,给朝廷避免了一场大难!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17: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均输废立- T- O3 D( P- y- f- g
  ' K" A7 F" _+ \# h. S
  刘炟现在的日子很不好过,现在的国力还是远远不能与二十年前相比。永平中叶,天下太平,不兴徭役,粮食连年丰收,百姓殷实富裕。永平十二年时,谷价每斛仅三十钱,牛羊遍野,一派兴旺发达的盛世景象。而刘炟即位这八九年来,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由于大旱累年,粮食产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d. r+ }' y# i" q" g
  从表面上看,粮食减产,国用不足的主要原因似乎是持续多年的旱灾以及其他气候异变,其实不然。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根本就是“三分天灾,七分ren huo”!细考其原因,主要原因无非是下面的几条:  M6 v. R) o8 Q6 I6 s9 T; n
  第一,皇族、权贵以及地方豪强奢侈无度,大量兼并土地。破产的农户沦为奴婢,造成劳动力数量不足,极大地削弱了粮食生产能力。
; F0 ]( `; k' n- r  第二,刘庄晚年发动对外作战,极大地消耗了国力。战争的进行造成劳动力的大量减少,也是造成粮食紧缺的重要因素。
+ f, r" N+ [; a+ H7 d9 g  第三,经济领域管理混乱,民间私自铸钱、开矿、煮盐之风盛行。此外,还有一部分百姓因种植粮食根本活不下去,为了生存下去,他们放弃了农耕,改而从事铸钱、开矿、煮盐活动。, N5 ^- O$ e& S4 W( Z
  近十年来,国家表面上很富裕,但粮食供应紧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到了建初九年时,局面已经相当严峻。很多地方入不敷出,民众们活不下去,大面积逃荒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多年未见的饿死人的现象!
5 Q7 M. w, ~3 l' R' T  旱灾频发,水患不断。外戚贵盛,朝廷却对他们赏赐无度。如此局面真是危险,不要说与永平十二年时的极盛相比,只怕是快向王莽当政的水平看齐了!  R# B$ Y/ @- \0 R; W
  对于如此严重的局势,朝廷上下皆是忧心忡忡。刘炟也是一样,每次想到这个问题,他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事到如今,有什么好法子挽回局面呢?, J- J, J/ g, f* e
  这天,尚书张林向刘炟上了一道奏章。他在奏本中说:“而今粮食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根本原因是因为民间私铸泛滥,私钱过多过滥的缘故!小臣以为,陛下应该下诏禁止民间私铸钱币,今后朝廷向各地征收的赋税地租,一律采用布帛等实物形式。此外,食盐的价格虽然昂贵,却是人每天必须摄入的生活必需品。如果继续允许民间私自煮盐贩卖,国家的税收还用钱币的形式征收的话,收来的钱再多,又有何用?照样是用度不足!小臣以为,盐业应该一律官营,禁绝私营,这才是正道!”张林还说:“交阯盛产珠宝,益州出产布帛、粮食,陛下应向这两地派出官员以实物形式征收赋税。”张林最后说:“国家经费不足,本应由官府自行煮盐专卖。小臣以为,应该恢复当年孝武皇帝在位时实行的均输法!只有实行此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17: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炟览奏后,深感张林此言有理。但他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为了慎重起见,他将此奏交给尚书台关于公议。
; s6 k2 \) O0 Z; U  H" C9 c6 A7 Y  尚书仆射朱晖一见此议,心中顿时大惊。他是过来人,深知此议貌似合理,其实却是绝不可行的误guo之策。一旦实行均输法,必然导致官员道德素质急遽下降,后果不堪设想!故而朱晖对此坚决反对,他给刘炟上奏:“此法万万不可推行!恳请陛下慎重行事!”! S' R/ ^# x* @0 v( x/ t
  张林极力鼓吹的均输法,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
0 W* v0 ^  H: U* E5 N  所谓的均输法,是一百六十多年前汉武帝推行的一种官营商业政策。那是在元鼎二年(西元前一百一十五年),武帝任命孔仅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丞,开始在全国推行这项政策。当时,汉武帝在各郡国设均输官,下令郡国将应缴纳的贡品,连同运输费用折价交给当地的均输官,由均输官在价低的地方采购,将其中一部分运往京师作为官需或交平准出售,其余的转运到价贵的地方出卖。有时还在价贵地方将出卖贡品所得款项,用以采购当地价廉的土特产,易地辗转贩运贸易。运输所用的人工,名义上由国家支付工资,当时称为“僦费”,实际上是征发民夫,作为农民的一种徭役。
( _; O  s& t# i: W' h0 L+ [, m( B4 h0 M  这种官营商业的效益是非常显著的。此举可使zhenfu获得巨额丰厚利润,一年中所得的帛即有五百万匹之多,不仅满足了连年对边境用兵和防御的需要,也供应了武帝不断封禅、巡幸和赏赐的费用,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起了一定作用,可谓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 y: j7 K; z7 G8 M" E  然而,均输法也有严重的弊端。朝廷实行此法的本意是希望限制大商富贾牟利,但结果却是恰恰相反!由于各地的均输官贸易的物品不是直接从民众手中买来,而是向商贾采购。故而大商巨贾的利益并未有多大损失,反倒引发了guan shang勾结、以官为商的弊端。商贾往往以高价将货物卖给均输官,商贾获暴利,官员也得以分肥。此举虽然使得国库充盈,却令上下风纪大坏。始元六年(西元前八十一年),各地征召到朝廷的贤良们在盐铁会议上极力攻击均输法,昭帝刘弗陵不得不对此法的实行地域加以严格限制。从此之后,均输法逐渐衰微。到了西汉末年以及王莽时期,均输法已渐废弛。
, K9 v& a* }: w  朱晖幼年之时,亲身受过王莽时期均输法的害处,对其有着切肤之痛。他很清楚,眼下国家虽然在经济上有些困难,但是国家的道德风气却是很淳正,官员的队伍也大抵上以廉洁者为多。这种局面是刘秀、刘庄父子辛苦了四十多年才换来的。一旦现在实行此法,无异于饮鸩止渴!虽说此举能解一时之急,却会给国家带来严重后患!
' r& b) h- N) W* {  由于朱晖德高望重,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刘炟同意了他的意见,驳回了张林的建议。可就在此后不久,很多官员屡屡向刘炟再次提出,强烈要求实行均输法。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此法于国家很是方便,何乐而不为?”刘炟被他们多次纠缠,又听官员们极力叙述推行此法带来的巨大好处,立场渐渐地动摇了。他不顾朱晖的极力反对,下诏在全国范围内施行。: ~7 k7 p: M% S+ W( |. Z
  朱晖闻讯,愤然上奏:“按照古制,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禄食之家不与百姓争利。而今陛下颁行的均输之法,实际上把官员当作商贩使用。如此以来,陛下设置的那些均输官,又与贾贩何异?巨额的盐税归了官服,从此百姓则必然穷困。官服以布帛为实物租税,必然会引发官员偷盗贪污。这样的政策,难道是一个明君的治国方略吗?老臣作为尚书仆射,坚决反对这个误国害民的恶政!老臣还听说了,尚书台的官员们众口一词,都说这是尚书台的集体意见,这难道不是睁眼说瞎话吗?他们如此明目张胆的欺君,不知该当何罪?”. }1 d' f; ?8 R
  刘炟正在兴冲冲地憧憬着均输法带来的好处,不料却被朱晖兜头浇下了一盆冷水,顿时浑身冰凉。他在气愤之下,心中也有些羞愧。为了挽回面子,他下了严诏切责诸尚书:“尔等把均输法吹的天花乱坠,它的弊端为何闭口不谈?尔等只说好处而不说坏处,究竟是什么意思?”尚书台的头号人物尚书令见刘炟发了火,吓得有些不知所措。由于摸不清刘炟的意图,他只好带着手下的官员们只好自投狱中,听候发落。朱晖虽然坚决反对此议,但刘炟这次狠批的是整个尚书台,他这个二号人物岂能置身事外?无奈之下,他也跟着去了监狱。, M2 \/ y. t- n# l7 S
  朱晖等人在狱中呆了三天,突然接到了刘炟的赦免诏书。只见诏书中写道:“朕一向乐于听取不同意见。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三尺童子,只要他说的对,朕就会采纳!前些天,朕在诏书中讲的那些话实在是有些过分了,这事是朕的过错。卿等皆是国家忠臣,为什么要自投狱中呢?都出来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17: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针尖麦芒
- o6 {- c, [( i* `6 ]9 {  0 d% h( t8 K& C1 T, L2 v
  刘炟虽然饶了朱晖,同时也赦免了尚书台诸臣的欺君之罪,但他心里还是没有改变前意。此后不久,他继续要求尚书台拿出一致意见,要求继续他们讨论,争取拿出一个折衷之策。: ?+ S- O1 ~2 B
  朱晖出狱后得知此事,顿时明白了刘炟之意,心中很是失望。从此他称病不出,再也不肯再参与讨论!7 H  t  ~! W; V+ E0 q/ j) {/ @
  此事震动了整个尚书台,人人恐慌。尚书令作为这里的最高领导,眼见朱仆射如此不识相,心中也很着急。他亲自跑到朱晖的家中劝说道:“我说朱大人啊!你刚刚被圣上赦免,本应继续为国效力。却为什么谎称有病?你如此欺君之行,只怕要大祸临头!”朱晖冷冷回答:“老夫年已八十余岁,承蒙圣上恩宠,如今身为尚书仆射,备位中枢要害,理应为国尽忠,以效死力。如今你明知均输之法不可行,却要逼迫老夫顺旨赞成,是何道理?如果老夫这样做了,辜负了忠臣之义!老夫这次称病在家,眼不见心不烦,惟有伏待死命耳!大人请回吧!送客!”尚书令碰了一鼻子灰,心中很是恼火。回去他把尚书们召集起来议事,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是好。有人提议:“均输法于国有利,圣上决心已定,本应实行。可朱晖身为尚书仆射,却一意阻挠。他这是卖弄忠直以邀名,实为大奸,应当弹劾!”尚书令遂与诸尚书联名弹劾朱晖,请求刘炟严惩!
9 `' E9 ^1 c; y" O( v  元和元年(西元八十四年)秋,朝廷上下围绕着均输法的废立问题一直争执不休。争吵的核心战场是在尚书台,这里早已分裂成两派,一方支持尚书令,一方则是支持朱晖,双方唇枪舌剑,针尖对麦芒,各不相让。经过朱晖称病的事一折腾,刘炟也被搞的心烦意乱,昏头涨脑,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也难怪,一个二十六岁的年轻皇帝,想要短时间弄清一百多年来都没搞清的问题,实在是有难度!
3 v/ k1 \1 e: m  t* a  双方僵持不下,此事就慢慢拖了下来……
2 `) A# {5 q' u. u7 r  再说侍中窦宪。此时他深居简出,此刻正在家闭门思过。发生在朝堂上的这场激烈的大争论,他当然是有所耳闻。
$ `2 }4 W2 g5 I. l& [  自从建初九年(即元和元年)年初“庄园门”事件爆发以来,窦家的威风大挫,上下人等无不屏吸敛迹。
! p. `" \; m& m  L  在“庄园门”事件中,皇帝刘炟没想弄死他,只是想让他俯首帖耳地做一个“好孩子”。然而,刘炟的算盘打错了。如果窦宪是个才能平庸的外戚子弟,也许就该从此罢手,安安分分地过他的消遥日子去了。
7 i8 N" ^& [, D  窦宪与一般的纨绔子弟不同,很有才能。他能言善辩,精于人际交往,而且在军事方面有些研究。他的梦想是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外戚名臣,将来也好留名青史。窦宪也是个一向做事不屈不挠的人。他心气很高,性情自负,意志力也是极为顽强。在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放弃”这两个字!只要看准了的事,他就一定要完成;他想要的东西,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得到!
2 P& i0 F) }: y* t& i. T  这次窦宪吃了大亏,但他并未灰心。一方面,他让妹妹窦皇后找机会在刘炟面前给他美言,尽力挽回影响。另一方面,他也在朝中加强联络,想要争取更多朝臣的支持。故而,窦宪理所当然地把目光投向了在三公班子中,想给他拉拢几个狗腿子。
+ t$ e% v# _# g  S) b- b( ?  至于司徒桓虞与司空第五伦,窦宪根本没考虑在内。这两人都是虽然彼此之间有些矛盾,却都是“又臭又硬”的老顽固,一向仇视窦家。尤其是司空第五伦,多次向刘炟上本弹劾窦家。每次一想到这个老家伙,窦宪总是在心中痛恨不已。" \/ B6 `/ a7 V! J  Q
  在窦宪看来,三公中唯一可以拉拢的当然是太尉郑弘。此人年纪教轻,资历也较浅。如果把他拉过来成为自己人,岂不是再好不过?于是,他在暗中多次联络郑弘,想要与他结交一些私人恩义。不料,窦宪却碰了一个硬钉子。郑弘根本不吃他这一套,对来人不理不睬。此事让窦宪大为光火,心中更为不快。! q6 A+ r& P4 F2 {) _% A
  窦宪的努力并未白费,他凭着雄厚的财力,在朝中却也网罗到了一大批朝廷要员。比较知名的有:昌阳侯郭璜、侍中郭举父子,中郎将耿夔,中尉邓亹,护羌府长史任尚,兰台令史班固、傅毅等人,都成了窦宪心腹爪牙。2 f! e: j) V% D# k7 u
  窦宪确实很厉害,他门下的这些干将,都是实力派人物。邓亹、任尚皆是边防大将,擅长军事。耿夔更是勇贯三军,他是前大司农耿国之子、度辽将军耿秉之弟,三人皆与窦宪私交极深。此外,窦宪身边还有两个笔杆子——兰台令史班固、傅毅。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窦宪门下真是人才济济,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有识之士早就看出来了,要是这股势力崛起,绝非国家之福!1 m' r; ~4 F, o  i, C$ t+ A
  在得到了朝中关于均输法废立的争议,窦宪也在暗自寻思:我该怎么办呢?究竟该支持哪个方面呢?他想了好一阵子,也没想出个眉目。这天,他决定将手下的两个心腹傅毅、班固找来,听听他们怎么说。窦宪没有料到,这一次这两人却给他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5 04:15 , Processed in 0.0260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