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8: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99)
7 x; E. Q1 i# Z& c  
/ J. h! x/ ^- I% ]1 f6 u  到了宋朝的地界,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接待工作变得正规、专业,而且人员分派极有讲究。先由一个人到郊外去迎接,是澶州的知州何承炬。
# U( z, t- W$ C$ o) u5 E0 ~1 w( n; `  这是明摆着给契丹人一个下马威,何承炬的战功虽然不太大,可却是位老边疆了,契丹人和他互相知根知底,见面就都知道,大家老实点,诚信第一才好做买卖。
+ e, i9 E6 e- t& O( S; y, }  到了澶州城的大门边,才由另一位知识性人才、翰林学士赵安仁接替。赵先生博学多才,善于交际,就由他来正式担任契丹使者的全程陪护,当时简称叫“接伴”。8 t) ?- l* `$ n0 Z3 S8 j4 g0 Z
  很快契丹人就会知道,这位文质彬彬的赵先生对他们有多友好,堪称细致入微,关怀备致……紧接着工作就进入了正题,辽使者韩杞别想像曹利用那样,随便就能见着天朝上国的皇帝,至于同车吃饭更加想都不要想。$ l: L' _! w- f, V- [& O
  他得先在行宫的前殿,向隔了七八堵高墙之外的赵恒跪倒,把国书递交给宋朝皇帝的代表(閤门使者),然后到一边凉快去,静等皇帝的反馈意见。# a( Y; B" P$ j; a( s; T
  辽国国书就此进入宋廷,但按规矩,寇准等人的宰相群落还没资格动它,得由专访人(内侍省副都知阎承翰)来启封,然后才能交给各位宰相大佬去阅读理解。再之后,宰相们有了一个集体认可的解读之后,才能交给皇帝来看,等到皇帝也有了理解之后,再互相交流。3 B* F# \/ W3 ~- U6 ?9 w; Y
  交流的第一句话是,宰相们说:“辽国国母说了,让臣等代为向您致敬,问候您的起居状态,祝身体健康。”
% |5 ?# o! {' a1 Y- @: J* n7 a  中原的皇帝有点心不在焉,没理这个茬。他直接问:“爱卿们,现在契丹人的开价到了,果然与我所料相同。就是要关南的土地,我们怎么办?”
0 I! H/ v; o& k0 T* S  这时,才透露出辽国国书的内容,要想停战,必须把当年后周世宗皇帝柴荣抢到的三关三州十七县还给他们。因为,那是当年他们的乖儿子石敬塘孝敬他们的!/ J/ _$ t0 y* R: H1 z
  反对暴力―――!抗议抢劫―――!把契丹人民应得的财产还回来―――!
2 Q2 _; f( }( p  面对这样的质问和愤慨,赵恒被气得没法正常说话,经过全体宰相群落的公同劝解,以及各种可行性参考建议的提请之后,他才整理了一下思绪,给整个和谈的宋方基调再次定性:0 l0 b5 b- g6 x* i. Z1 h% s
  第一, 要土地,一寸都不给;
- P1 z. Q+ @4 u  第二, 看你们辽国人太穷,给你们点钱是可以的。但不是一次性,得分批分期地给。也就是说,今年乖了今年就有压岁钱,要不然一毛钱都没有!(当岁以金帛济其不足). Q$ j6 y; G! e; x3 q
  第三, 这些话由曹利用和韩杞两个人口述就行了,先别写进正规的国书里,契丹人没开化,或许给个棒槌就当针,还以为谈判就此破裂了呢……
0 M- V5 ~7 r7 Z; l9 u* k7 B& O( u! M  以上就是宋朝对辽国的第一次开价的回应。可以说原则没变,气节没丢,但是进行实体操作时,却出了点小问题――用什么格式体裁来写这封国书呢?也就是说,要用赵恒式的?不过一直也没通过信哪;用赵恒他老爸似的?那格调就颓了些,没什么光彩……所以最后决定,要用他大伯赵匡胤式的,当年他大伯父对辽国人又拉又打,能互相通使,友好相称,也能拔刀干他妈的,一切都占据了绝对上风。& U/ _4 ?9 G) R/ K7 J3 k4 r
  所以,还是上风的好……可问题居然又出现了。0 j% w2 f1 C( V- ]0 T& d
  2 E6 {+ E- g4 j& m
  连载(500)
0 }7 t# |5 b* W& L  - u$ T0 s8 _! ~. c, j) @: `5 x
  大伯父当年是咋写啊?# S, T! D& V, C& }: ^1 x
  离着开封实在太远了,诏书阁里完好无损地保留着当年的每一封来往国书,但那都成了文物了。眼前的这些随征大臣们,没一个曾经看过、记得的!
* b. N% u( [9 M/ V' Z: ~  烦不烦啊,连想牛一下也不成……但天无绝人之路,这时接待专员赵安仁先生慢悠悠地走了上来,说这太简单了,本人什么都记得,拿笔来!
$ K2 }" v, L8 j' P* `: L4 x  刷刷点点,一会儿写完。下面的程序就是给辽国人钱,是使者的跑腿费。给韩杞一大堆好东西,包括“裘衣、金带、鞍马,器币”,比曹利用的那顿饭贵了太多。而且临走前,姓韩的辽国人还想得便宜卖乖。; [8 e; V1 P6 B% }0 S
  此人把宋朝皇帝御赐的衣服脱下来了,换上了契丹人的“左衽”服。谁都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此人还笑嘻嘻地解释,宋朝的衣服非常好,只是太长了,我穿着不习惯。
, b" ~. o0 f% S8 I  他就是要给契丹人提提气,近距离地恶心宋朝皇帝!5 |! A% M3 ~/ P
  赵安仁是“接伴”,文明人说了些“理智”的话:“你要到正殿去接受我国的国书了,要是不穿我们皇帝赏给你的衣服,你觉得行吗?”) M) p" `2 d* y4 {9 e2 `" Q
  聪明话讲给聪明人听,韩杞一下子就全明白了。现在国书还没到手呢,要是穿成了个讨厌样,惹得宋朝皇帝不高兴,一怒之下取消和谈,或者只要来个节外生枝他怎么办?萧太后会夸他真有契丹族人种优越情结,还是会一刀砍了他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笨蛋?更何况现在是战争状态,“两国相争,不斩来使”,那是唱戏。真砍了他,又能怎样?) N% _/ K: r1 A9 T) E% h# U3 l
  想来想去,越想越冷,韩杞立即换衣衫,除了头型没法变之外(契丹人髡发秃头,剃光中央的头发,变成秃顶,保留四周的,但不结辫),其余完全成了一个宋朝人。然后才顺利地接受了宋朝的国书,完成这次的任务。
& v* b$ q2 ]2 S4 |# c  按程序,他还得带着国书和宋朝使者曹利用再回到辽国军营,下一个回合的价钱还得继续谈。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8: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01)$ e; k+ G& b: @% x
  
6 Y" H1 Z4 M& ]; {! z. c5 p8 J  曹利用高调进入辽营,一个人面对整个契丹狼群,而且韩杞还给他介绍了一个新朋友,叫高正始,是辽国的政事舍人,这时担任契丹方面的“接伴”。+ a" N% d' F/ y, `" u. c5 l
  你好你好,火花乱冒,曹高两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要让对方窝火跳脚。
# u. S3 `& V# T. k& n  谈判第二阶段就此开始。) A/ _9 Y/ W# ~9 E3 b
  赵恒的回书没管用,辽国方面一开口还是关南的土地,NO土地,NO和谈,没得商量。而且萧太后亲自出马,一点都不回避柴荣的名字,“后周世宗皇帝”强抢土地,没有天理,宋朝理应归还!
9 M0 `, }% U+ E2 b6 ^+ u  曹利用却连一点点的还价余地都没给她,这只铁公鸡迅速进入了状态:“后晋和后周时候的事,本朝一概不知,与我们何干?老实对你们讲,土地的事,我根本就不敢对我们的皇帝提,就算是钱币,给与不给,都在两可之间!”$ E$ Z2 A. M' `' ^
  一口回绝,斩钉截铁,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断了契丹人的幻想。当然,这在当时,很多人都以为他疯了,尤其是他面前的这些契丹人。他们奇怪,既然这样你这个和谈大使还来干什么?直接开战好了,这样半点诚意都没有,是找个机会近距离直接气我们的太后、皇帝吧?!2 B5 {$ `$ S9 D; E
  盛怒之下,辽国全体君臣都认为宋朝的这个使者很变态,不和他谈了,直接去找宋朝的皇帝说话。于是赵恒就在澶州城里又见到了辽国的另一位使者,姓名不知,是个监门大将军,再次重申辽国对关南土地的合法所有权。
1 A. r4 [# M/ L! f) N6 ~  赵恒只回复了一句话――曹利用全权代表宋朝,有话找他说去。
9 F+ @' }: {5 G, w  于是契丹人只好再次回到谈判桌前,但是曹利用却开始心慌胆战……真正的时刻到了,时间不能再拖,结局必须尽快出现,宋朝上下都知道,他们根本拖不起。辽军有它的撒手锏,比如说现在黄河己经结冰,辽军随时可以踏冰过河,那时全骑兵兵种游弋在宋朝柔软的腹地,让宋朝军民怎么办?
2 H9 q0 f3 D2 O7 X9 g  全民皆兵不现实,让步兵去围追堵截骑兵难度系数更大,这都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更要命的是,他现在非常清楚,宋朝根本就没有发动战争的可能!
6 t# ~6 C' }; c% n) V  他完全是在虚张声势,以便为宋朝尽量争得一个能够接受的议和价码。
0 \- U3 g* o9 O8 p: T) w  
' R1 y; |) U' Q" B" K  连载(502)
& G' z# V$ ~2 ~( J5 A- a  
+ O1 c  j3 f$ F: q& v9 m3 g  临出发前,他曾经和皇帝单独相处过。两人各有一句极其重要的话。$ q- i5 p. p# H' Y" G/ r
  赵恒说:“……购买和平的价格上限是每年100万两白银。”: }8 K9 i+ i" A8 N1 F! r
  曹利用的话是:“……陛下别急,臣的侍者里有懂契丹话的,曾经偷听到韩杞对他手下人的话,澶州北营的官兵让他们震惊。这次臣去谈判,会仔细查看对方的军营,如果他们有非份之想,就请皇上派兵剿灭他们。”
$ o' ?' b/ W* S2 D& f8 A6 M! b  之后赵恒没有回答。但是他刚刚出行宫,就被寇准逮着了。
# ?/ V2 A( K: v+ ?0 Z, \/ ?3 m  寇准也对他说了一句话:“……皇帝说上限是100万两,可要是超过了30万两,我就砍你的脑袋!”然后拂袖而去,再不罗嗦。
7 H4 Y+ q" x3 b& N; j2 e; @  曹利用感到的却不是害怕,而是难过。) p- `! Y( O, A* m% M( e
  寇准最先的两府职称是西府方面的副枢密使,对他来说是老上级,说什么都得听着。但是这样强悍的威胁,却透出了一个无比真实的遗憾――寇准也在强调和谈的价格了,也就是说,再不是主战!
$ P" Q7 i# f# l( [  这还只是他的个人推测,他不知道的是,寇准和赵恒之间也有过几句秘密的对答。
: J0 L1 S" i6 u+ K, C  赵恒:“……我要和谈,我要花钱免灾。”9 O6 _- Z) A3 X
  寇准:“反对!”; H& d0 B+ d0 T2 I, {/ Z
  赵恒:“……?”' v- D  ^' h6 P
  寇准:“陛下,这是千载一时的好机会啊,现在辽国人己经是瓮中之鳖,前面有李继隆的禁军,后边有15万人的定州大阵,更后边杨延昭都己经杀进辽国境内了!只要抓住机会,萧太后等人就在劫难逃。到那时不仅仅是一劳永逸解除警报,甚至连燕云十六州也都可以收回来,并且让契丹人就此服输称臣!”* {: |) ]5 L# D- a5 E  I" X
  寇准越说越是亢奋激昂,他相信,这是每一个汉人所追求的最终梦想,是可以用所有代价去换取的。但是可悲的是,他和赵恒就此变成了两个极端,一个是火,一个是冰,冰火不相融。那一天,寇准只能默默地告退……但是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其他的任何人,都不相信他会就此罢休,不然他就不会再是把赵光义摁住听报告的寇准,更不是刚刚还把皇帝“绑架”到前线的这个人!. d/ I( Y9 r9 ^% c; x
  可是,几乎只在半天左右,他就彻底放弃了眼前这个超级宏伟的蓝图目标。再不提什么打仗了,也不再幻想燕云诸州和长城天险,寇准黯淡地转身走开,所做的唯一一点努力就是警告曹利用,给国家省点钱,别让后世子孙负担太重!
* c$ @4 i6 W# o. h1 i: s9 |+ k  因为,己经有流言出现,说寇准一心一意想打仗,就是想借机独揽大权,不仅把持朝纲,还要以此挟持皇上……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1: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03)
% B$ W* \2 d( U2 n  
( C, s% b$ p; p: w) @  曹利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梗着脖子向辽国叫板。按说他的本意是好的,出发点是崇高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是在找死。8 ^+ |: R; o2 @, n
  因为他只知己而不知彼。他只知道价钱杀不下去,寇老板会砍他的头,但是根本就不知道辽国方面真正的底细。; d' u* c. J* c* d# x1 N
  比如说辽国近七年来为什么不停地打仗?为什么这一次不管不顾地一再纵深穿插?这样有决心,却又为什么从最开始时,就通过私人渠道(王继忠)表示和谈诚意?
: e) D0 k! n! l. ~9 R  等等等等,这些东西都没搞清,你凭什么和人家谈价钱?" z6 D9 E2 {2 l9 f
  但是不怕,既然自己有了一定之规,铁了心做只不掉毛的大公鸡,那么对方怎样,就完全是对方的事。这时曹利用开出了价钱,然后就稳住情结,静等辽国人还价。
- y- B# I+ ~$ |' p2 {) K  还价的人选出了意外,不是正使韩杞,却是辽国的“接伴”高正始。高大人目露神光,跳出来第一句话就说得杀气腾腾虎头蛇尾。请听:“这次我们大辽国御驾亲征,为的就是关南的土地。如果达不到愿望,根本没脸回去见人!”
- s( G* E; `: z* ~" `* r, d6 f! e  隔了一千多年,这句话都能把人气乐了。你回去有没有脸见人关别人何事?真是讨价还价啊,不过买条裤子才能用上这样的手段吧?宋朝就算再善良过度,同情心泛滥,也不至于把大片的土地当成遮羞费无偿送给辽国皇帝吧?
$ x, W; o6 i& \+ K* H2 n" K& s# ]  结果曹利用一听心花怒放,南朝文人一瞬间就把契丹人的嘴脸解读归纳成了一句成语――“色厉内 ”。别装了,辽国人心更虚!% O1 M# _. l8 r
  利好,立即跟进,曹利用变得更加强硬,他对着高正始,更是对着幕后的萧太后、韩德让以及耶律隆绪,说出了历史记载中的最后一句谈判关键话语:“    我随时准备去死。要是你们辽国不怕后悔,一定要贪婪到底,乱提要求,那么土地你们别想得到,就连眼前的战争也别想停息!”
3 R+ R% z, m& }$ B( W  这一句之后,全体辽国人都就此沉默,什么都结束了。不管是不是巧合,曹利用都正中他们的要害,辽国国家制度,最核心处的那个致命缺陷,被宋朝人抓住了。7 y% R, f; l+ e" F/ B
  
9 _; X9 e1 l/ Y  L5 h  连载(504)
4 v2 |% Y7 x3 L; M% N  0 @0 z! x9 y$ |8 v/ ]! U
  一言以蔽之,辽国的死穴就在于它的“军制”。比如说“斡鲁朵”,它就像是汉人曾经有过的藩镇,国中之国,它让辽国始终都保持着旺盛的军队实力,并且同时还不断滋长着辽人“尚武”的风气。1 K2 ^, J- u8 t! X
  因为它能让士兵们出头露脸,成名立万啊。于是不断地打仗,不断涌现出“英雄人物”,这些人物转过来就手握兵权,于是更盼着打仗,这样循环下去,每打一仗,军队的实权就不断地下放到军队首脑、斡鲁朵首领的手里,辽国的皇帝就逐渐被架空。. F8 U/ H' p7 C  @! k# g
  这基本也是所有游牧民族的顽疾,不治之症,这种制度上的病毒,不仅仅是辽、金,就算到后来的后金(满清)时,都不好收拾。
- Z$ b' a- C& F1 g  比如说皇太极在刚刚登基时,得把军权最盛的另三位兄台同时请上金殿,一张龙椅四人坐,才能平稳下当时的局面。说到处理得当,只有蒙古,就像奇迹一样,成吉思汗在最初时就把部落混编成了军队,自己成了军队的唯一指挥者。真搞不懂,他是怎样做到的,既有“杯酒释兵权”的和谐,又能让将领们继续忠心效力,或许这就是他无敌于天下的一大原因吧。) H" z3 Y! H  B% Q$ T
  回头说契丹,萧太后和韩德让非常清醒自己的危机,他们打定的主意就是“以战迫和”。一方面不停地修理赵恒,让宋朝从赵光义时代的颓势中缓不过气来;一方面借机向国内“诸藩镇”炫耀武力战功,证明最强的“斡鲁朵”一直都在皇帝的手中(这一点极重要,不久之后,萧太后就要面对当时第二强的斡鲁朵的挑战)。; v+ |% d, L0 K/ z
  但这不是长久之道,仗如果总打下去,终有一天“藩镇”的力量会强大到一个难以制服的级数,而且萧太后今年己经51岁了,她不可能长生不死,如果在她生前不能彻底解决这件事,那么等到他的儿子单独做皇帝时,既要面对宋朝的报复,还要紧紧压制国内的诸侯,那样的局面会让她死不瞑目的!
1 g+ l& \4 X/ y  ?  所以他们才会不断地进兵,跳跃性地逼近宋朝的心脏,用尽办法把宋朝的皇帝逼到必须讲和的地步,而且这个火候、时机还要精确把握,因为绝不能决战。辽军这时的战斗力就算不计算士气的话,也只剩下了大约12万人!, Z/ S0 k* E4 N: ^
  御营被打劫过,野战曾经失利过,尤其是刚刚萧挞凛的死亡。那是意外,但严格地讲,辽国人也没什么借口好找,因为在他中箭之前,李继隆己经堂堂正正地击败了他!还拿什么打啊……可是还必须得谈下来个光辉体面的撒军方案,不然回国之后,面临他们的将是更大的一个噩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1: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05)
, t- M/ Q& B3 n% F0 v! d  4 D! ]  b# z( f7 L5 y
  那一天,黑云压顶,契丹人不得不对曹利用低头,眼睁睁地看着他非常诡谧地伸出了三根手指头,那就是大宋朝能给他们的“劳务费”的最大值。( n& X+ e' T- d6 b5 m( T& e
  折腾了七年多,再连续玩命100多天,前后死了10多万军人,换来的只是这个数――绢20万匹、银10万两,合计每年约30万两白银。, j# _0 y6 ?4 S( P& Y
  太少了!为了让这个数字变大,越来越大,契丹人都下定了决心要让和平尽量延长,好让这份和约无限制升值!为此他们把曹利用请进了一间密室里,去见一个传说中该死却没死的人。# k2 ]. t, B, u
  王继忠。
6 U3 F' @6 P( h( D  通过王继忠,辽国传达了另两个要求。第一,为了两国邦交的正常化,并且在正常化之上再来点亲密化,是不是可以让宋、辽两国的皇帝变成兄弟呢?我们辽国的皇帝岁数小些,吃点亏,当弟弟好了;第二,既然宋朝是哥哥,那么就要讲些厚道。以后的和平岁月里,千万别再在边关附近挖大沟、建城堡让俺们提心吊胆,那样的日子没法过的。
1 K5 s. r& _( X1 ?* ]  如果同意,那就请双方立誓,并写成书面文字,以此为证百年好合。; M  A4 V" k5 O* w8 |  }  W
  现在辽国一方的誓书己经先期写好了,就请曹使者带回去,并转达王继忠的怀念之情,希望赵宋官家也能感动……就这样,曹利用带着每年30万两白银的要债条和一封兄弟情深的投名状,以及一位叫姚柬之的辽国右监门卫大将军(不知是不是上次那位)往回赶,进了澶州城,把姚将军扔给了赵安仁去“接伴”,他自己赶赴行宫,去向皇帝汇报。- J* q# e4 _- ~/ {& p2 p  j0 W0 T
  但他实在太敬业了,竟然正赶上了饭口时间。赵恒正在用膳中,皇家礼仪,这时候任何人不得打扰皇帝。但是隔着一道门帘,曹利用急,赵恒更急,到底和谈成没成,到底从此每年都欠多少债,总得有个数才能吃得下去饭吧?!5 k* `" E2 c5 Y9 [$ g, B
  为此他特派了一个小太监到门帘外面去问,结果他就变得和之前的契丹人一样郁闷。
0 Y' x! I! @: [4 O1 J, t  
: u9 K& l- j0 D$ G  连载(506)
% \- Z1 O$ ?6 ]; D  ; v2 o) e: o; E
  曹利用就是不说,理由非常充分。这样的大事,只能当面禀报,所谓法不传六耳,这是国家的超级机密!
3 c4 Z; e6 g- ?! _. @) d  当然超级,后来有很多人都说,曹利用这时是别有用心,最起码也是在吊赵恒的胃口,想给自己捞点好处(事实上也真捞到了)。但另一个事实是,他谈回来的条件并不是定议,宋朝的皇帝如果觉得不爽,完全可以否了这次,接着再谈。
4 ?  g; `$ i* m1 r/ S. U" Y  但如果事先把内容泄露了出去,弄得尽人皆知,想想宋朝会有怎样的后果?不是说以后再谈会怎样被动的事,小心着民心士气严重受挫,打得正来劲,居然要赔款谢罪,还是每年赔款谢罪!这还怎么玩?谁还愿意再陪着赵恒玩?!2 m, D4 {/ W) J4 U$ D* h+ M! n
  所以曹利用保持沉默半点错都没有。但是赵恒的好奇心却无可阻挡,晚知道半小时真的会死人的。于是他一再派人出来打听,曹利用实在没办法,只好再次打出了那个经典的手式。结果三根手指伸出来,立即晴天霹雳,震得门帘里头返回了史前冰河季。
9 S: Q0 Q8 {" u8 G- |/ @" `  传说中赵恒的筷子都掉地上了:“三……三百万!太多了!”但是随即他就突然放松,“要是这样能了结了,也不错。”4 E/ {- Y5 }3 M6 }4 D
  这句话让以后千百年间无数的“仁人志士”对赵恒竖起了中指,怕战、避战、求和,都到了这步田地。一年300万两白银,这要由多少中原百姓的民脂民膏才能换回来他一个人的太平岁月?!自私怯懦、胆小如鼠,难怪赵宋一朝苟且偷生狼狈度日,都是自找的!
$ `& j/ t1 y% {7 A- T- W. m9 U' r  但是这些稍后再议,为什么300万两每年,赵恒都能忍受,这里面是有实际依据的,绝不只是一个怕死鬼为了能平安睡觉,才什么样的保护费都肯交那样简单。& |1 l' c8 k( W  V, f: ]3 m
  说曹利用终于在他饭后进觐,说出了30万两每年的实际数字。巨大的反差,让赵恒一瞬间登上了天堂,竟然是这样?这是真的吗?!这个臣子很得力,重赏!之后他全盘同意了辽国的请求,在和约上签字画押,让以下条款生效。
+ E" s; p8 s4 k- D# ~  一、宋、辽从此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各自的后代依次排辈,不可乱套; 8 r; ^5 W4 z8 H9 r2 W1 z4 N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收留隐藏。两国边境线上的城池守备,以现在为基准,不得修筑新城,增加战备,一切保持原样;$ P, l+ {' A7 e! L3 `8 }
    三、宋方每年向辽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每年到雄州交割。时间大致定在了秋天;
6 q- `* \$ x/ M8 V    四、双方在边境线上设置榷场(贸易集市),要做到公平讲价,和平经商,宋朝人别耍诈,契丹人别强抢,尽量双赢。+ @* w9 W9 B  c2 ^" H4 V: J' P
  签完了字,不禁让人有些茫然。这就算完事了?从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北征开始,到这时为止,宋、辽之间己经打了25年的仗,其间生死相搏,生灵涂炭,难道说就这样停下来了?
" ?  p( i, N! K4 ~: P  和平真的到来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1: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07)) l% r8 G% R1 q- q5 o; `& Q2 h& a/ F
  
2 [" i3 H! B3 h/ e2 P7 }1 M  是的,和平真的来了。此后最大的争端也只是发生在赵安仁和姚柬之之间。起因是契丹人的酒品实在不怎么样,稍微喝了一点,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吹牛皮。+ `, j" _7 N* `* S9 d- r) C
  居然是从耶律德光吹起,看样子一定会吹到刚死的萧挞凛为止。赵安仁很烦,他以宋朝翰林学士的学识、能力轻而易举地就让契丹的大将军清醒,这之后,和约的最后部分才加速完成。
: m* K/ I' A4 c. r" ~) S& X  姚柬之拜见宋朝皇帝,献契丹国书,受宋朝国书,然后由宋朝名将李崇矩的儿子李继昌陪同,返回辽营。这样双方的君主虽然没有见面,但是和约己经正式生效完成。
1 S* J+ r7 p0 g0 q2 P  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之所以叫澶渊,是因为古代的澶州有大湖,现在早就干了,而且在唐朝时,“渊”字犯了唐高祖的讳,像龙渊宝剑改名为龙泉宝剑那样,改成了澶州。
; M" K5 _8 L- H7 n2 I  和约谈成,赵恒心怀舒畅。他率领文武百官登上了澶州的南楼,观滔滔之大河、宴功高之百官,歌舞尽兴,纪此幸事。/ z" L$ e0 B7 f: e' G$ @, I) R$ c# B
  据说,当时寇准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虽然眼前平安,但数十年之后,虏(契丹)一定又生他念……何如趁此机会,一鼓聚歼,可保百年之太平!”" F3 P$ @3 w; b: k$ U9 j9 R
  因为这时正是机会,契丹人正在退却中,士气在低落之后更见松泄。如果这时御营禁军突然追击,再命令北方的定州大阵、田敏、魏能、杨延昭等部拦截,一定会出其不意,杀得辽人措手不及!, D; K6 A9 E/ p
  千载一时的绝佳良机,如果去做,前面的和谈就是最好的烟雾弹,把辽国人彻底麻痹,多么完美的欺诈,成功之后必将万古留名!% j( l* D6 r# o- {3 X  G
  可是赵恒却微笑着摇头,他说:“数十年之后,自然会有扞御契丹的人,我不忍心生灵涂炭,就这样吧,让和谈保持诚意。”4 t( k6 I' _8 m/ i
  之后他下令北方的诸将各守本位,杨延昭更要从辽国境内撤回,对返程的辽军全体放行,不许阻拦截击……
* Z1 U+ K) \# E" C6 y/ Z  " L8 F3 z, c, x& i
  连载(508)
$ f6 `  V6 D+ _  U  , ]" V* B0 `& Z0 g
  历史的记载到此为止,之后的事就是赵恒如何的封赏他的功臣们了。尤其是武将们,从开国时起到现在,他们总算是出人头地,风光露脸了一次。
* \% n4 ]% p8 O, T2 E0 ?  再之后,就是御驾回京,天下太平了。
! s5 J, C+ k/ K& S$ J  不过,怎样想赵恒和寇准之间的谈话都不应该只有上面的那两句。请容我臆想一番,假借他们之口,把“澶渊之盟”的得失、利害,以及对赵恒本人的评价高低都做一点阐述。, s; u1 ]4 z- ]
  首先是这个和约是不是个亏本的买卖?关于这一点,相信这一君一臣都心知肚明,根本就不会讨论。
; J9 A9 I1 W, f% E- A" c  因为赚大了。! K. }, g' l, X, `; j/ Q
  每年扔出去30万两白银。看着着实的肉痛,可是能知道当时宋朝在北方战线上,应付一场中等级别的战争,就要投入怎样的国力物资吗?
7 {- `1 s* ?7 k, R6 f8 E/ A1 k  那是白银3000万两以上!
5 O' v5 {5 I: o' W9 P0 M. P  这是个多么恐怖的数字,再想想近7年以来,赵恒在东北、西北,甚至西南方面一共应付了多少场超级战争,就知道这30万两连根毛都不算吧?!% L) |( P# \5 A
  但是寇准会说:“……陛下,钱虽不多,但是头开不得。赔款仅次于割地,甚至以后就会既赔款又割地,这会后患无穷,后世子孙会有样学样的啊。”
7 T3 \$ p8 l9 X7 y2 r$ U* S1 Y8 n5 Q  赵恒却只微微一笑:“赔些钱就这样的丑陋?那么既赔钱,还赔上女人的算是什么呢?王昭君和那笔嫁妆又怎么算呢?”
5 w9 s0 W, b3 R0 L" u  “……但无论如何,眼前的机会失去了实在可惜。”寇准坚持,“契丹人己经死定了,就算他们能渡过黄河,再折腾一阵,我们的损失再大些,可剿杀了他们,也都值了!”
& u5 b2 B4 \. h" u( ~5 D  “真的吗?”赵恒的表情应该很落寞,因为伟大的宰相居然不能再想得深一层。“试想萧太后等人都死后,难道北方的辽国就再选不出皇帝了?那时除非我们像汉武帝那样出塞征战,彻底大胜,要不然,这样的国仇大辱,契丹人会不报复?那时兵祸连绵,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
: |$ v9 g% m# F6 \" I  寇准无言以对,但心里的话还是脱口而出:“……但是,但是在历史上,陛下就会留下个避战、怕战的懦夫之名了……”
" l8 Y$ w3 o  D4 k  “哈哈哈哈……”赵恒的笑声应该回荡在冰封的黄河两岸:“为何后人要对朕如此苛刻?试问汉人中最强的汉武唐宗,这两人中刘彻要在父、祖两辈的努力之后,才能为先祖刘邦击败匈奴,洗刷耻辱;李渊也要在最初起兵时对突厥臣服,求得支持,为何不见世人对他们的嘲笑?变因为他们后代的成功?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朕在父亲留下的废墟上立即崛起,把前数十年间那么多皇帝都搞不定的契丹人降服?这是什么道理?!”
8 F4 X3 g* }7 S. r4 b; E. F2 ]: j  寇准又能有怎样的回答?更何况赵恒一定会再问一句――“这七年以来,朕难道做得还不够好吗?”) m  z  |2 n8 ~( M- I$ H
  这时应该揭开一个辉煌的谜底了。这时是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在之间,是宋咸平元年――咸平六年,这里面隐藏着一个让人极度震惊的事实。
8 ~/ O  f' r- J  宋朝以富足、安康著称,但是历数各代的“盛世”,有宋一代,却只一个排名。即“咸平之治”。赵恒在他父亲留给他的里忧外困,千疮百孔的国家里,在每年不停地与党项、契丹作战,甚至还有四川叛乱的情况下,居然让国力猛增,经济复苏,而且人文鼎盛,制度清明,就连人口数量都成倍地增长!+ \  G2 s% q. V* q5 [6 U: B( t
  这是怎样的成就,难道他还需要背着什么“骂名”过日子吗?在不久之后,他开始了挥霍,各种花样繁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统统出笼,花了太多的钱,让后世的“学者”们对他戟指大骂,但是他无论如何都有资格对这些人竖起中指,回应一句国骂――“都他妈的闭嘴,那都是我自己赚出来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22: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09)7 {/ j3 G' {9 l4 `$ ?1 I
    \( h/ Z8 {) Y9 ^# @; Z
  但无论如何,这也只是赵恒自己单方面对“澶渊之盟”的见解而已。这件事的本质就是一个万花筒、多棱镜,一万个人对它会有两万种解读。
% |* g, `& G8 c4 X. ?) c  因为,很可能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下,对这件事都有180度大转弯的看法。不久之后赵恒本人都会这样。! L* n9 \+ |3 R3 A9 R/ J% Z$ A% x
  现在跳出宋朝人的范围,也同样离契丹人远点,站在历史的天空中,俯视一下“澶渊之盟”的真正味道吧。
! K* A1 r, h; |- u5 |# c% Q  第一, 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写到萧挞凛死后,我的笔触就变得嘻嘻哈哈,根本就没有半点写“宋朝十大历史事件之一”时应有的严谨和厚重。这是因为我实在是提不起精神。0 q. s" U9 ~: `
  这场架实事求是地说,在萧挞凛中箭死后,也就都结束了。双方再没有开战的可能,不过就是两个互相都心虚气短的病人在讨价还价而已。而且在商讨的过程中,眼放着有数十万把尖刀握在手里,都不敢拔出来真正地“砍”价。这太没劲了,让人拿什么热血沸腾地写,精神百倍地看?
- e1 ^- g5 i: c* ^  第二, 从历史进程上看,宋、辽之间也没办法再打了。辽,如果没有萧燕燕出现,它己经开始衰落。游牧民族的衰落速度是极其惊人的,像匈奴、突厥,都只在两三年之间就土崩瓦解,无可挽回。契丹凭什么会例外呢?* L% L1 ]* A9 `& F% }6 G
  所以打到了澶州,己经是它的极限,再敢玩下去,就是彻底的狂人加疯子;7 Y" \* q/ N' ^0 ?4 o
  宋朝也是这样,第二代君主的瓶颈期差点让赵光义把宋朝给玩死,赵恒好不容易挺了过来,不说讲和对当时的好处怎样,只要稍微归纳一下美妙的前景,相信是个人就都会垂涎欲滴两眼放光――西北李继迁死了,李德明太小,而且吐蕃人还成了坚强的盟友,算是彻底安静了;辽国如果能真守信用,那么从此天下就太平。这是从唐朝中叶开始,汉人就从来没有过的幸福日子,还不赶快狂欢庆祝吗?!
. O" }! [, Y, V1 p  如果非得要吹毛求疵,说宋朝在精神上输了,那就实在无语。赵恒的名份是“哥哥”,耶律隆绪只是“小弟”,比当年的石敬瑭的干儿子强出了多少?比汉、唐两朝时的便宜大舅子又差在了哪里?8 m" j. _6 V' M1 s0 |7 k
  所以说,“澶渊”是宋、辽两国共同的福地,它们都在这里得到了重生的机会。但是今天之利,不等于明天之益。不知道在当年的澶州城头上,宋人目送着契丹人的背影逐渐消失在北方地平线上时,会不会听到天空的高处,有人在轻声地唱着一首歌。+ Q& T+ `) G# @1 z  A, A
  或许那是赵匡胤和耶律阿保机的合唱――漫长的战斗,己经打了整整25年,辉煌的名誉、不朽的业绩,让勇士们厌倦……今天是从来没有过的好日子,胡、汉第一次平等携手并肩。我弹起我的锦瑟,你吹响你的胡茄,放我们放下刀枪,从此友谊地久天长。往后美妙的日子将有118年,慢慢享受吧,直到把武器忘记,去迎接那最后的、可耻的灭亡!. `3 g" {8 r6 C+ c! I/ }, m& t4 _- @% P
  9 a9 a# Q( M! d& ~( a& M
  连载(510)+ E% [; ?9 z, K3 A7 @3 o8 `
  * R5 v9 _( k/ X. R( F
  话说终于搞定了契丹,而且先期做掉了李继迁,赵恒长出了口气,一身轻松往家赶。真是爽啊,幸福的时光总算开始了!/ y$ @3 ^" t# S: q  Y- j+ S* J0 w
  但奇妙的是,从此一切都好,可赵恒却半点都没开心。幸福真的在开封城里,但居然落在了另一个人的头上――寇准。
! A" H$ y+ V. s, F  翻阅历史,无论从哪方面讲,寇大宰相才是澶渊之盟后最风光,最神气,也最幸福的那个人。现在就看一下他的具体工作生活,以及他是怎样对待他周围的人的。
. k# {) p9 \* e+ t  首先是他的首席老冤家王钦若。王副宰相从大名府回来了,侥幸没死,而且还是真正的战争功臣,但是转眼之间就自动辞职了。宁肯不要这个参知政事,也绝不再和寇准在一间办公室里上班!* T: T: _; f' r1 S
  要说赵恒真厚道,王爱卿,朕非常地理解你。这样好了,我特意为你发明一个官衔如何?叫“资政殿学士”,你去上班吧,并且主修《册府元龟》一书,既贵且闲,先干几天,祝工作快乐。! k7 _/ m- c; X+ G  r2 N
  可是没几天,这事就让寇准知道了,他立即两眼放光,心花怒放。敌人永远都是敌人,契丹人跑得快,好些的毒火还没泄尽,接着拿王钦若开涮!于是他利用手中的职权,把资政殿学士的头衔降到了翰林学士的下面,让前宰相王钦若连个刚考上的状元都不如……这实在太不仁道了,宋朝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这么虐待过宰相。3 N9 T0 x2 A4 \* w0 W
  结果赵恒看不过眼,在王爱卿的官衔中加了一个“大”字,变成了“资政殿大学士”。一字之差,出人头地。然后皇帝才笑着问“大”学士:“爱卿,做这个官还满意吧?”3 J. w+ {; s5 h. |) ?' Q
  寇准很不满意,一怒之下,他把枪口对准了曹利用。这个大兵哥在澶州城下出来进去,辽营跑得跟平地似的,是当时最拉风的一个,可能寇准早就看他不顺眼了。结果战后,此人因功升任枢密院副使,一跃成了西府高管。可是在寇准的眼里,这不过就是大兵里的大兵!5 {$ Q3 k- g. }. ~9 J6 N
  于是曹枢密就根本没法讲话,只要稍微与寇宰相的意见有一点点的不同,立即迎面一阵暴风雨:“……你这个笨大兵懂什么,国家大事要你插嘴?”0 x' y3 ~& H) }9 _. i
  于是曹枢密只有闭嘴。, k" J* B( i/ J6 D1 F1 x
  但是寇准就更不爽了,曹利用资历太浅,不敢说话,欺负他一点快感都没有。怎么办?他的满腔激情,和过于旺盛的斗志,都让他无法忍耐,而且此人一直到死,都没忍耐过。于是他就抖搂精神,把激情都撒向了当时汉人中等级最高、最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个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22: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  连载(511)- R$ p2 w0 K- x# w/ }
  
5 d7 [7 h8 S9 n7 D6 `) m  x; C  皇帝赵恒。, M" s) G1 d$ X" [  Z3 L
  寇准在赵恒的面前昂首阔步,趾高气扬。我是功臣我要待遇,不仅仅工资劳务那么简单,我还要尊重。于是赵恒就都满足了他。甚至就像当年对待吕端那样来恭敬寇准。' V0 n' N7 g! Z6 n2 R8 S: ^+ H
  细想也没错啊,吕端是直接导致了他的登基即位,可没有最初时寇准帮他得到了太子的名份,他拿什么去顺理成章呢?再加上刚刚过去的澶渊之盟,无论怎样,他都远远超过了老衰神吕端对宋朝的贡献。3 C6 ?# }8 l0 K
  所以他就更加的理直气壮了,就像提醒皇帝的记性一样,他时不时地就要在大厅广众之下对赵恒说:“……陛下,您可别忘了,没有我,您还能回到开封城,当这个太平天子吗?”
/ y) N: r! Q( v  上帝啊,这句话像不像是三国时,曹操打下袁绍的冀州城,临进城前,许攸甩着马鞭子对他笑嘻嘻说的那句万古流芳的话:“……阿瞒,汝不得我,不得冀州也……”然后没过10几天,他就被盛怒之下的许褚砍了脑袋。' @5 @  M# C* {* ?) C% J
  可寇准事后是什么待遇呢?他居然都可以在皇帝与宰相们的朝会里迟到早退了,而且在他单独提前离开时,皇帝居然一路目送,崇敬不己。4 a2 [4 S0 r8 K' G. i" u6 f' B* b3 n
  这一切都被王钦若看在了眼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但只有聪明绝顶的人才能观察得到微妙隐晦的那一面――最强点即是最弱点,可你必须得能发现!
* |- Y% z* N6 O' @4 Y) p; ^7 I" @  王钦若发现了。就在寇准大摇大摆地走出金峦殿,在皇帝的目送下昂首挺胸阔步在他的人生巅峰上时,他的祸根己经发芽,在一瞬间就动摇了他生命的根本。
9 F: l. V+ c5 }& I  王钦若轻声细气地问:“陛下,您这样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大功于社稷吗?”
6 Q. f7 L; F" l: I  “当然。”赵恒有点惊讶王爱卿的话,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啊。8 b8 H* D+ b0 b, \
  “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反以为寇准有大功……这,这从何说起啊。”王钦若忧形于色。
+ O. \, y, Q7 o# x3 u0 w  “怎么?”赵恒习惯性地0 ?/ S9 N. @0 B' A" [3 Z6 w; P* u5 p( Z
  “陛下您细想,与辽国结盟不是坏事,但地点并不在国境线上。是在我们宋朝的腹地澶州,而且您在城里,辽军在城下……这是《春秋》一书里提到的最典型的,再耻辱不过的‘城下之盟’……是不折不扣的投降啊!”! {: T5 c& E& c; o
  轰的一声巨响,赵恒的世界坍塌了,他所有的荣誉、骄傲,都在这一瞬间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耻辱。更要命的是,他这才反过味来,原来他一直都活在一个虚幻的妄想里,以为人人都在称赞歌颂他,却不料他早就被钉死在了耻辱状上,尤其是他所最得意的30万两岁币,竟然成了他投降的“罪证”!
6 j) L* Q2 V0 y# h& C' h+ E9 s6 j" e  奇耻大辱……赵恒一时间觉得天旋地转,无处容身,要怎样才能挽回自己的颜面?!可就在这时,王钦若又开始说话了。6 w: O9 G, [- p" s1 Q- ?
  
0 k3 J' r; s# s' e1 A; d  连载(512)' c* I: p0 h: g' N; w$ W
  8 |; Q" r) W% F9 g
  “陛下,您知道赌博吗?”: A2 m" l1 O6 K2 D0 g; [" H
  “啊……啊?赌博?”赵恒都要死了,哪有心理会这个。- L9 C* y0 C) J2 H3 n3 h( Y: b
  “赌博呢,是要有赌注的,”王钦若十分耐心地继续讲解,“而赌注快要输光的时候,赌徒往往就会……把身上所有的钱都赌在上面,来个‘孤注一掷’。而您,在澶州城下,就是寇准的孤注。他一次次地逼着您走上前线,再过北城,还必须得听他的话,一直留在前线……这就是寇准的功劳,这就是寇准的忠诚?”+ q3 V# @) ^' {' R' N6 Y! i
  “够了!”赵恒再不愿听下去,人最怕的就是“翻然悔悟”。“城下之盟”、“孤注一掷”,这八个字就把寇准在皇帝心中的形象,以及最大的功劳的本质完全颠覆。再不要提什么寇准了,再别提什么澶渊之盟,朕要好好地静一静……. K0 M8 F. O/ \3 h) J! J9 X- k+ Z
  但静下来的赵恒却没有去翻字典,不然关于“城下之盟”的解释会让他好受一些,或许中国的历史也就不会再是那个样子了。因为历史上真正的“城下之盟”并不是屈辱,而是充满了血腥味十足的强悍与不屈,是有种的爷们儿才配获得的有尊严的“盟约”。0 w! Q% Z; g+ O  f
  那是公元前594年,楚国的军队己经包围了宋国国都长达9个月之久。弱小的宋国没法支撑了,但是投降吗?宋国还有别的想法。, w, R" M# p. s  t+ K, k8 j' w- r
  他们的宰相华元在夜里缒城而下,悄悄地潜入了楚国军营,一直摸进了楚国元帅的大帐里,用一把匕首逼住了对方――宋国的国君对您致意,我们己经开始吃人肉、烧人骨过日子了,的确没法支撑。但是签订城下之盟,就和国家灭亡没有不同,那样我们宁可战死,绝不投降!现在楚军必须后退30里,还宋国以尊严,那样我们就可以和楚国签订盟约。
, Q; Y8 a6 I1 y  楚军同意了,在30里开外,与宋国结盟。这才是“城下之盟”的真相,试问宋国哪里有半点的屈辱?如果赵恒真的做到了那一步,信不信不仅是汉人的后代,就算是胡人异种,也一样的对他尊敬有加?* l& ?3 m0 \; C1 \$ `
  但是他很忙,正在忙着没完没了的感受痛苦,我怎么就这么容易的就被寇准给骗了呢?!“孤注一掷”……寇准你真是太狠了,连你的皇帝都敢这样对待!/ n1 b9 e4 k. ?
  但真不明白,这场战争是寇准的战争?是他和萧燕燕之间的对垒?赢了输了对他有什么大不了的?信不信王继忠那样的都能在辽国混得人模人样,寇准去了都能把韩德让挤到一边去?
% x( r) @: S' T' E  这些赵恒都不管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量地挽回损失,人的名誉是第二条生命,一定要怎样跌倒再怎样爬起,要把这个天大的耻辱变成比天还要大的荣誉,这就是以后的努力方向。
; |) @. G7 A; d  来吧――――!整个的宋朝都要为这个目标而奋斗,不惜一切代价,把皇帝的面子找回来!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23: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13)+ w$ d8 X5 X/ D3 U) }: d  s% G' ~3 I
  
. I4 i0 L* d5 {9 @% o9 S  但是,这更是个要求技术含量的活儿,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赵恒自己日思夜想,王爱卿也没闲着,但是蒙在鼓里的寇准却仍然还是那个时期里最神气活现的主角儿。: b% \" x7 n  G
  他更忙了,折腾完了朝中重臣,就连个黄牙未退,乳臭未干的毛孩子都不放过。
3 B( p2 P% U$ c  话说宋朝的神童多,后来的“方仲永”就是其中一个,不过是个反典型。正面的典型更多,比如说在澶州城头和寇准喝得昏天黑地的杨亿,更比如这时突然出现的神童晏殊。
3 c+ d! S+ ^3 X) S$ ~  但晏殊也不是最牛的,他进京的时候己经14虚岁了,真正强悍的神童叫姜盖,当时只有12虚岁,两人同时上殿,接受皇帝的考试。晏殊要作诗、赋更一篇,姜盖年纪更小,考题单一些,是作诗6首。' L0 _6 w$ E4 ~4 O5 b! h/ w0 [# I& Q
  结果晏殊才思敏捷,迅速完成,诗、赋俱佳,让赵恒非常欣赏,立即就要封官。请想像,盛世出神童,天子重门生,这是多好的事,当时满朝文武都齐唱颂歌,人人叫好。但是寇准走了出来,板起脸说了一句话。1 D% O! L3 ?3 h/ _3 @3 x
  “陛下,封官就封姜盖吧。”! ~- C# U) C: _9 m
  “啊?为什么?”赵恒有点发愣。5 V9 {/ o& r1 \  p4 m% z* ^2 e* S
  “为什么?”寇准的表情更怪,仿佛听见了一个反天地反人类反祖宗的大谬论,“这还用解释吗?姜盖是大名府人,晏殊是江南人。”* h, _* |6 u6 [7 D; `& }0 J
  这是个规矩,终北宋一朝,皇廷之上,长江以南的人,能不用就不用,用了也不可大用。太祖、太宗陛下曾有过重要语录,就贴在东府宰相的政事堂的办公椅上――南人不可坐此位!& ]  b7 _3 [. u* k/ K
  所以后来名震千古的王相公安石先生、蔡相公元长先生等等大佬,不管对宋朝是忠是奸,是破坏还是贡献,都被这一条统统否决,钉在了违规上岗的警示状上。! i4 b! e: a. v8 U; ]
  所以这时寇准说得理直气壮,想必他的眼角还瞟向了在旁边怒火万丈,却只能忍气吞声的王钦若――怎样?老王,江南人就是不能重用的,因为他们就是操蛋……而王钦若,就是个地道的江南金陵人,李煜的老乡。
8 e0 J- Q- q! z3 p! w# c5 @; @! e6 h  事情就要决定了,皇帝看上去会像往常一样顺从寇准,王钦若,还有小孩子晏殊,都注定了要再次忍耐。却不料赵恒突然一笑:“江南人怎么了?唐朝的宰相张九龄也是江南人,难道不是一代名相吗?”/ [: |( M- Z5 X% v: ?
  一语成谶,这句话不仅定了王钦若、晏殊两人的终身,让他们后来都成了大宋朝的宰相。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至少寇准的命运被突然扭转。朝堂之上,百官面前,他被皇帝当众揶揄,是气恼?是震惊?还是茫然不知所以?
- U9 u" i6 t6 R& Y1 |  反正,他很快就要下台了……# B2 c: V* j0 E3 N6 S
  " k  O6 V4 ]) H: w, v. Z
  连载(514)
$ S& m, I6 x0 J2 ~6 ?" z' d  
  i1 ]# `9 ?% n/ u8 }) v  寇准在宋景德三年二月,公元1006年的3月间第二次罢相,被贬到了陕州(今河南陕县)去做知州。这时距离澶渊之盟时,己经过去了近两年了。
0 N4 J! K3 g) v* Z. j  物是人非,他还算是幸运的。因为他至少还活着。
& M8 L4 K4 W5 |2 \  这之前,毕士安死了。他本就有病,可是国家需要他,他只好带病上朝。在景德二年的十月份,一次早朝时,他突然间昏倒。赵恒步行冲出了大殿,但是晚了,毕士安连话都说不出来,送回家里就死了。时年68岁。一位端庄仁厚的长者就这样死去,算是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了;
7 J( N- d& d" A% {  Q( h% H: a  枢密使王继英也死了,也是操劳过度,得病而死。此人从一介小吏,赵普的跟班做起,死时位列三台,是宋朝的西府之首。这样的人生是多么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英雄不问出身低,王继英的出人头地,是机遇,但更是他自身的努力,他的一生,对得起宋朝,更对得起他自己;
) O' x7 j8 C5 c3 p3 Z  高琼也死了,这位宋军中的第一高官,殿前都指挥使的一生中,并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夸耀的辉煌战绩,但是他在澶州北城的吊桥前的举止己经在历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形象。就仿佛他是专为那一瞬间而生。可他还比不了另一位声名显赫的将军。) R: q- m$ L& Y! W( H
  上党名将李继隆。
, J; T7 G1 J% n0 O7 K3 b: J  李将军也死了,澶渊之盟就像一道分水岭,有多少英雄就像是为它而生,为它而留存着生命,一但它确定之后,这些人就随之烟消云散,融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从此再也不见了……其实寇准也是这样,严格地说,这次罢相以后,真正意义上的那个寇准就己经死了。他就是一位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民族而生出来的特殊人物。
) b( r. C' N3 c: e3 B$ E  在战争中珍贵无比,战争过后只是一堆垃圾。这次他又坐上了电梯,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等他第三次回来时,他就变了。! P# w: n8 |5 K6 [/ U/ r; h* o
  再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党棍、政徒,恋权不放的愚人而已。/ J# W0 F+ s* k" U( s4 g, B
  他走后,宋朝的上层建筑再次重组,东府宰相集团那边,首领人物换成了王旦,参知政事是冯拯、赵安仁;西府枢密使那边正使是陈尧叟,副使是韩崇训、马知节。看一下名单,是不是少了一位重要人物呢?
3 _5 e  ^  f4 t& ^/ K) Y0 T4 P  王钦若,王爱卿哪里去了?$ g3 J( ?" W' s! a' `5 P' Y$ m
  他有更重要的事,除了挂一个副宰相的头衔之外,他在搅尽脑汁,以求突发奇想,去应付皇帝交代下来的超重大任务,那可不止是聪明,或者是高超的语言艺术就能搞定的了,必须得博古通今,把有史以来最顶级的皇帝们的心术都摸清楚了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4 02:24 , Processed in 0.0320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