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7: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9.吴楚弄兵无剧孟
0 s4 n2 o3 r: O& y( Z  
  ^& U; z4 P* L6 f! ~  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周亚夫身为好汉中的极品,自然从不拒绝帮手,区区一个赵涉哪里够,他还很想要一个大侠,一个真正的大侠。8 y7 c4 S% V/ d9 I* {  n
  
8 [* m- F0 K1 z7 z9 t: V" [  这位大侠,就是洛阳民间教父级的人物,号称“洛阳赌神”的剧孟。- _! s7 g: x% ]' r5 D
  
9 v' I) u: `8 a3 ^! ^* C' {  汉朝时候的侠跟后世的侠相比,其影响力之大决不可同日而语。盖当时任侠之风甚盛,上至诸侯高官,下至贩夫走卒,或多或少都透着一股青衫磊落的江湖气。事实上,汉朝很多名臣,如季布、袁盎、灌夫、郑当时、汲黯等,都是豪侠出身,拥有浓厚的江湖背景。(只不过这些豪侠与朱家、郭解、剧孟等闾巷游侠在阶级成分与行事风范上有本质区别,他们更偏豪强与强宗些。)而剧孟此人便是个巨猛的江湖老大,他天性豪爽大方,喜欢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又好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别人有急难,必倾其所有相助,不以存亡为辞,且千金一诺,无需任何报酬。所以剧孟虽是个赌徒,家产总共加起来还不到十金,可谓钱权两无,但却名显诸侯,死党遍天下,其母去世时,前来送葬的马车竟有千余辆,皇帝死了老娘恐怕也不过如此。可以说在关东一带,剧孟一跺脚,都得抖三抖;剧孟一发话,处处有帮手;值此天下大乱之际,谁要是得到了他的支持,那简直跟得到一个国家没啥区别。. d0 U% L1 [0 Y' W9 D
  # V: y2 @+ L9 ]$ k
  然而,一个影响力如此恐怖之人物,吴王刘濞竟不知争取,真是愚不可及!亏他还派了那么多的死士潜伏来洛阳当特工。所以当周亚夫顺利与剧孟见面,并得到他全力相助的保证后,开心的几乎跳了起来,连道:“七国反,吾乘传车至此,竟一路无阻,幸哉!又以为诸侯已得剧孟,今剧孟安然无动,幸甚哉!今吾据荥阳,荥阳以东,无足忧者。可笑吴楚欲举大事,而不求剧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
' k# V; k1 ]/ h  E$ V, l& n  # m" I. \# X4 g3 D. v7 e1 E6 Y
  周亚夫慨叹自己幸运,不是没有道理的。吴王刘濞没有先占荥阳,又没去争取中原地方的民间力量,反让周亚夫轻轻松松顺利到手,这真是他的一大失策。
" y0 _$ @8 r+ q0 Y, T: J* r! P  
9 m2 Q; i" {4 M1 [/ j9 R  其实在吴楚联军西进之前,曾有两个明眼人劝说过刘濞,指出他倾兵攻打梁国的战略中有重大失误,并请他先机进取,毋落人后,但很可惜,刘濞没有听从,这最终导致了他一子落败而满盘皆输。周亚夫赢了个轻松利落。  P' M7 H/ H! Z$ f# B
  3 H. _, ?  {" F' W  R1 B
  刘濞手下的这两个明眼人,就是吴国大将军田禄,以及青年将领桓将军。
8 M' {, a) K* P8 h. Z  , [0 k( H& L$ P! S- \1 z  u9 G
  田禄伯的意见是:“大王兵屯聚而西,无他奇道,恐难立功。臣愿得五万人,别沿江淮而上,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计也。”- s: S9 u2 {8 _7 E# q
  - s0 m9 p' k) W! x% N
  桓将军的意见是:“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今为大王计,宜疾兵西进,过城不攻,一路直驱,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虽一时不得入关,天下固已定矣。否则大王徐行,留攻城邑,待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与我对垒交锋,如此我失彼长,彼得我失,则大事去矣。”$ q- H/ a# e4 O0 X
  9 H$ b5 K4 @+ V! y# ^" z
  田禄伯此计,正是当年刘邦项羽灭秦之策,他们一个在北方牵制秦军主力,一个在南方势如破竹,分别从北边的函谷关与南边的武关攻入关中,从而一举将秦朝灭亡。% c  k' d* z3 l
  & c4 H* \; ]& G0 p! z' i# m; `8 c
  此计可谓吴楚军上上之策。# w# i. g+ V; [6 p
  ( E" t$ X1 T, f1 o
  桓将军此计,则是后世明成祖朱棣夺取南京之策。过城不攻,直捣黄龙,虽然冒险,却是很有效。巧合的是,朱棣的造反口号也是清君侧,不过他成功了,所以他的造反变成了靖难,如果吴王刘濞也成功,他一样会得到这个名号的,但在此之前,他只能是反贼。, r0 A& y' N- I/ m
  6 Y. R# r  h1 A: M
  此计亦可谓吴楚军中上之策。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2: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关于田禄伯的计划,刘濞不是没想到,当初他起兵时发布天下诸侯的檄文里,就曾想让南越与故长沙王子联兵定长沙地,然后入武关,攻取巴蜀汉中,配合七国造反。但是很可惜,南越与故长沙王子都没有响应他,结果此策胎死腹中。
& r& G6 I9 G- T* U% R* A  0 e' t# I8 s" [5 ^- J( f+ |
  归根结底,各国反王各怀鬼胎,貌合神离,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势必难以齐心合力。刘濞从前计划的很美,但结果呢:南越没出兵,燕王没理他,匈奴坐山观虎斗,胶西四王围攻临淄也并未西进,赵国则初是观望,继则退保邯郸——最后,竟只有吴楚一路孤军在西进攻梁。原先檄文中所谓南北中三路分进合击,会师洛阳的宏伟计划,其实早成了一纸谈兵而已。
9 I0 `% \8 m6 h$ f  u2 s  
( y+ N6 [  h' W5 \  所以现在,田禄伯主动请缨,愿意自率军东进,重启这个分兵迂回入关的计划,刘濞对此犹豫不决,正在纠结,他的太子刘驹说话了:“王以反为名,兵权不可假手他人,恐他人得兵,亦将叛王,为之奈何?且分兵而别,前途利害,不可预测,徒自损耳!”4 l0 H% }" Z/ ]2 d' Z3 E
  6 Q; Q) k' d- B" ]; F/ z" A
  刘濞听完此言,只觉一股凉气顿时从脚底升上来,直入心脾。他怕呀,他怕田禄伯变成第二个刘邦,那么他就得变成第二个项羽了。所以不行,田禄伯的计策再好也不行,分兵乃造反之大忌,当年陈胜也是因为分了太多兵给手下而惨遭败亡的,他怎能重蹈覆辙?乱世之中,人心难测哪!
: l3 C! k1 o8 r' j. ^: ~  
( a9 M6 H* m4 `; f) J# g4 o6 l  这就是周亚夫之前指出的刘濞之致命弱点了。他起兵造反,名不正言不顺,表面上力量强大,其实内部脆弱无比,毫无团结可言。一个人想夺天下,却无可信之人,岂能不危?明明有可信之人,却又不敢固信,焉能不败?1 T$ f* J# R2 G
  # I2 z5 ~' s: D! K, D
  所以当桓将军提出了中上之策,刘濞仍然不敢固信。他心中拿不定主意,便召来一帮老将开会商量。老屁股们害怕小桓抢了他们的功劳,当然坚决反对说:“此年少竖子,临阵破敌可耳,安知大虑!”刘濞闻言,也深以为然,于是把小桓召来痛骂了一通,无非责他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之类。! F% N" [3 f* `5 a8 T4 w
  
2 k- [$ s4 P. C" p, @& o" Q  真的是很好笑,既然年少竖子不知大虑,那么刘濞的太子刘驹恐怕年纪也不大,刘濞为何宁愿听他的而不听老将田禄伯呢?呵呵,官场之道,从来双重标准。
4 p2 m4 G4 C0 p  
, i# Z3 G$ z  ]  就这样,一个避短用长、速占关东要地的大好计策,又被刘濞给摒弃了。这傻货,怎么就不知道学学人家周亚夫呢?明明手底下人才不少,却不知道用,他不败才有鬼。
6 H6 m4 Z8 ?( r  4 k2 f$ F/ N  P
  关键,还是在刘濞造反底气不足。他徒有大志却无伟略,光想着自己实力强大,殊不知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所以说自疑者必疑人,信人者必自信;用人不疑不一定会成功,但处处猜疑则一定失败。/ Z$ v* s+ h4 X( ^0 R+ X
  ; a- |# `- f2 v* n! z
  时至今日,刘濞就是悔不当初也来不及了,荥阳成皋一线战略要地已被周亚夫牢牢控制住,刘濞只能豁出去猛攻梁国,一条道走到黑,不见棺材不落泪。+ k3 x% J7 y, s1 j1 Y- r
  , p: i0 i! P; G; l! |- F3 J' H
  其实刘濞的想法也未必完全没有道理,当年项羽迟迟无法干掉死守荥阳的刘邦,其一大原因就是彭越在其后方梁地捣乱,弄得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奔命,苦不堪言。所以刘濞决定先拿下梁地,使无后顾之忧,再从容西进,稳扎稳打,总比桓将军的赌博战略保险的多。
6 f7 o7 p+ x0 R5 b  I! i  
7 b1 A/ v: H2 d/ J3 ~  但是刘濞又错了,大错特错,且不说他的军事能力不及项羽韩信十分之一,就算是周亚夫,也强过他实在太多,两人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怎么打都是输。赌一赌或许还有百分之一侥幸成功的机会,不赌跟等死就基本没啥区别了。9 y, m2 f3 K. H1 |9 O2 V8 X
  5 f, U1 r: W: i! j7 a7 p$ r5 i
  其实要我说,刘濞此人,色厉内荏,志大才疏,明明是只蜗牛,却偏偏要顶个乌龟的壳,这就是他此生最大的悲剧。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21: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 三十六将军共绝尘
! J  S8 M" u' n$ m, p% B  
/ I' U. j) v1 N0 D! W% y, J' R  此时,周亚夫已赶至荥阳,与大军会和。他前脚刚到,梁王刘武的求救书跟着就来了:吴楚势大,周太尉速速救我,赶紧快点以及马上!" A6 M* F; b! S* z% N
  
8 X$ f) K- v  K9 b  刘武快急死了,周亚夫却一点儿也不急。他好整以暇,从容部署,先命大将军窦婴留守荥阳,以为诸路兵马进攻之策源;又命郦寄、栾布等速击齐、赵;然后召集三十六将,统一作战思想,接着又巡视各部,重申军令,总之迟迟不肯动身。
5 m$ v& H0 T' p4 x9 r- G8 r  0 u! c- x% D. X1 K) \" c2 i& q
  问题来了,兵贵神速,为什么周亚夫已至荥阳,各路大军也集结完毕,为何还不立刻去迎击吴楚叛军?
- ^# o5 Y: `$ r+ `; D  2 f6 c6 _% x2 W" ^% M: r7 V. d
  因为,现在周亚夫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吴楚,而是他手中的这支军队。+ u7 O3 r  o8 @. i$ P* C# r
  
& \, y4 g- d. {" d% h1 z  熟悉军事的人都知道,指挥一支纵队与指挥一个方面军是两个概念,指挥一个方面军与指挥各路集团军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只有最出色的指挥官,才能领导大集团军进行协同作战并取得完胜,这需要一种超人的指挥艺术,不是有勇有谋就够了的。这样的出色指挥官,在中国历史上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 F0 p' Q% D2 B: b  
1 u* K) m! s: r  周亚夫刚被景帝提拔为太尉,完全是以救火队员之姿临阵挂帅。荥阳大军三十六将近二十万兵马,都是从天下各地征调而来,其中除了曾被周亚夫亲自指挥过的南北禁军与河内军,其他各部周亚夫并不熟悉,他需要花一些时间,将这支杂牌部队打造成一支组织严密,令行禁止的铁军。否则就这么仓促上阵,那基本与送死无异。! {/ [1 {9 U, q8 [
  
* q, Z. j/ n- C" r  兵者,国之大事也。决不能因一时意气,拿社稷的安危与士卒的生命开玩笑。3 l: E, O- y9 x
  ) L5 @6 T: [4 G% H# e* r
  可是,七国势大,留给周亚夫的时间并不多。否则万一梁都与临淄皆被攻破,则匈奴与各地反王必见势而出,如此汉之形势危殆!所以周亚夫最终计划在荥阳停留五日,五日之后,大军必须整合完毕。8 K; N6 s  l/ m" }  J4 ]
  
/ e; J8 o* x: U  d, K  对于古今天下治军能力第一的名将周亚夫来说,五天,已经足够了。
  q: `3 v! w% s+ v5 Y  ' l, T7 M* m3 p) D4 l( F2 i& y
  这简直是个奇迹。
8 V7 _' ^7 L! R3 i) y. }, {1 ^+ z  6 @; S& W8 F) H9 i; v9 |& H
  五日后,周亚夫正式率军西征,进抵淮阳(今河南淮阳),见到其父周勃的老部下老门客邓都尉,故人相逢,分外欢喜,周亚夫于是请他入账,忆叙往事,同时听听他对局势有何看法。
5 x& E+ \/ p% q0 ]. h  ; Q" k  W; r/ }# r$ r
  邓都尉幼读兵书,素以奇谋称道,且作战经验丰富,当年周勃就对他十分看重,周亚夫当然也不例外。# g1 J- u& s6 |- K2 A* p( g
  ( v4 ^( X9 r, j8 a; n5 C" T
  果然,邓都尉与周亚夫英雄所见略同,他说:“吴兵锐甚,难与争锋。然楚兵轻,不能久。今为将军计,不如移兵东北,进驻昌邑,深筑高垒,坚守不出,一任吴、楚与梁相持。吴兵见梁无援,必尽锐而攻之。将军却遣轻骑,扼淮泗之口,塞其粮道。待吴梁相敝而粮食竭,将军乃全力制之,破吴必矣。”4 T) V3 N0 V" [7 o! V: M
  " X: x. P5 w- y/ v, D5 w( I
  周亚夫笑了:“善!正所谓困敌之势,不以敌;损刚益柔也。邓公之见,正与吾不谋而合!既如此,还请公随军谋划,助我一臂之力。”  r$ j1 x6 t- b5 l
  % E" J9 @$ v( o/ z& I; g! x
  刘濞啊刘濞,你该好好学学周亚夫,学学人家是怎么用人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8: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周亚夫的十余万汉军主力,竟不西去救梁,反转道从赵梁二地之叛军与梁军缝隙间穿插进去,充耳不闻周围惨烈的战事,发疯般一路往北,绕到梁国侧背的昌邑(山东西南部金乡县),然后停了下来,开始大建防御工事,转眼间,一个个坚固无比的军事堡垒拔地而起。9 `  v/ d7 b/ L& q
  
/ S2 V) c* e  Y  梁王刘武气的差点晕过去。周亚夫你疯了么,皇帝哥哥派你是来救我的,不是叫你来我家后头搞土木工程的。拜托,你可是我唯一的救命稻草哇,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你个神经病!' ?% g! k6 j7 e5 C0 ^" ^
  
+ F9 x1 N* [2 x; u  但是刘武很明白,他再生气也解决不了问题,他只能拉下面子,天天派使者去向周亚夫求救:亲爱的周太尉,敬爱的周太尉,快点来救我,请你求你以及盼望你!
9 Z( E) J5 k* D) ?5 M: b5 R6 O  & s) p7 b9 i3 w; n1 t6 p' [2 |
  昌邑离梁都雎阳不过百余里,快马一日便可到达,周亚夫要救刘武其实也就几步路的事儿。但这样一来,他的整个平叛计划就要泡汤了,到时数十万汉军与吴楚叛军胶着于梁地危城之下,不仅会过早遭到削弱,而且相持日久,一旦胶西等四王与周丘击破齐军,南下梁地,自己必将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处境更是危险。如今之计,只有先疲敌后反攻,才能稳操胜算。况且,周亚夫对梁地的防守还是很有信心的。梁国是当今诸侯国中仅次于吴的大国,有四十多个县,吴楚虽然兵多,但刘濞那傻货连荥阳都不知道占领,显然在军事上水平一般,刘武坐拥如此巨大的资源,要是还被刘濞在短时间内给吞灭,那就不要出来混了。
% B, B* W" H0 m8 G% F* S1 J( Q  2 C0 s6 b2 {0 T0 \" h+ {
  所以周亚夫虽然很理解刘武的心情,但是没办法,为了大局,必须有人要做出牺牲。总之对不起了梁王,我不能派兵,你自己保重吧!
, J. ?* T+ v# X1 k  / l2 H6 Q; P0 W  }" c; J
  《孙子兵法》曰:“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全局观,是一个统帅必备的军事素质。只争局部得失的是将领,不是统帅。比如我们后面要提到的李广,他勇冠三军,武艺超群,可为独当一面之名将,但绝不够格成为如周亚夫般统筹全局的名帅。
& @$ z7 y  v/ x/ i  
/ {1 }6 P. y/ S, s, V) s  然而刘武却没有周亚夫那样的大局观,他只觉的自己被耍了,他的恨意已经爆棚。' B  E) F5 S! w
  
) {# K% h$ @8 t: q  ——好你个周亚夫,皇帝哥哥封你当个太尉,你就得瑟的找不着北了?就敢不把我这个亲王放在眼里了?好,你等着,我现在就去我皇帝哥哥那儿告你的状,看他是帮我还是帮我?
. s) `& L1 x, }- d  3 c/ ]* [- K: n) ]3 }
  数日后,梁王的使者来到长安,在景帝面前大讲周亚夫坏话,无非说他怕死、跋扈之类。同时窦太后也出面了,她不断给景帝施加压力,命令刘启立即让周亚夫出兵救梁,否则就跟刘启没完。; U2 r9 G2 J9 H9 w
  # v& D7 |: A9 n# B0 c
  窦太后与文帝刘恒生的儿子活下来的就剩了俩个,大儿子就是景帝刘启,小儿子就是梁王刘武。妈妈一般都是最疼小儿子的,所以刘武就是窦太后的心肝宝贝,她甚至有过想让刘武当刘启接班人的想法,而如今心肝宝贝有难,窦太后怎能坐视不理?于是她心急如焚,对着刘启一通大闹。如果不是礼制所限,她真恨不得冲出宫去,自己带兵去救刘武。
5 f' o* U( d( Q7 i2 B2 X  
+ H' z5 a, c& T5 e) ~. A9 D" v  刘启没辙了,大汉以孝治天下(无非是想让子民也孝顺君父),且历代太后都是强势人物,有时候皇帝也不得不隐忍屈从。何况亲弟弟被吴王打得那么惨,万一有什么闪失,他也实在于心不忍。所以最终的结果,刘启之前对周亚夫的所有保证全数作废,景帝亲自下旨,令周亚夫速速引军救梁,不得有误。
( \9 `) n& w8 N2 K  
% R/ ^: J8 \& ?9 s  周亚夫接到景帝的诏书,看了半天,最终又把诏书退还了使者,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请公回报陛下,恕臣不能奉诏。”* _4 q7 E$ y- V) j+ t2 m
  ( r$ C# P, V3 z6 }' `2 Q  v
  使者傻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太尉竟敢抗旨不尊?我没听错吧?" y( C1 m, I! N% n6 D1 E$ _- c
  + ~: }! H: a, ?- \4 @7 A! R3 J. X
  周亚夫于是重复了刚才那句话,神情非常严肃,一点儿不像开玩笑的意思。2 Z2 _* T) w6 [6 @" K
  , b4 g4 J% h" g! H# H% _' i& l; o( u$ T
  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动摇他的战略计划,就算皇帝亲自来了,他还是这句话。; n- W9 x, c6 P  J4 `0 S5 n6 {
  : T: r( X: Q3 M$ r3 N' s
  使者无奈只得回京复命,心中不由长叹:见过牛人,从没见过这么牛的人;见过不怕死的将军,没见过这么不怕死的将军,就连皇帝的圣旨都敢当成狗屁。我服了,服的五体投地。; D7 M2 c& K3 |9 p2 R( q
  
+ H7 M9 P- p7 Q/ N5 t  庸庸碌碌追名逐利的浑浑俗世的人们,怎么可能体会一个英雄名将内心的强大与坚定?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8: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日后,周亚夫拒不奉诏的消息传回长安,一时举朝皆惊。. n" g; z; F+ i9 E5 e8 h4 p; R, `5 O
  
# y) M; S+ e. D7 K5 x+ m& T7 H  汉景帝刘启笑了,心中顿时如释重负:好个周亚夫,果然大将风范,朕没有看错你!继续干吧我的周太尉,别玩过火就行。我弟弟要真战死了,太后追究起来,那还是得找你当替罪羊的。( x' d  {0 e0 f3 Q8 V
  0 W2 d% `; l$ i: e  u* y
  窦太后恼了,心中忌恨亚夫入骨:好个跋扈骄将,你等着,老娘总有一天要除掉你!
9 h' P1 t5 b: N% w% ]; o  
0 [# e% k9 I+ p3 D$ ~3 \& ^! ^  身在荥阳的窦婴却与他堂姑看法不同:好个周亚夫,果然名将本色,我看好你哟!
7 o, A( R6 B, u& v  , C  P. D2 {/ X
  现在把皇帝哥哥都搬出来了,周亚夫仍然不给面子,看来再奢求援兵是不可能了,梁王刘武被迫只能抛弃一切幻想,接受现实,与吴楚联军奋力拼杀,以命搏命,置之死地而后生!4 ^! `; {9 m! g9 E7 P* {
  / y3 }  \! o  c4 u* W
  人都是逼出来的。兔子逼急了会咬人,人逼急了不仅能咬人,而且还会爆发出强大的小宇宙,其力量之大,有时连本人都不敢相信,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厉害。& e! s( p; M/ l8 ~! e
  3 Q1 Y* o; `# v! A
  这样的状况,恰恰就发生在了刘武的身上。当他对周亚夫的援军不报希望后,反而促使他抗击吴楚的信心决心成倍增长起来,这时的他,不犹豫,不踟蹰,果敢沉毅,坚定不拔,仿佛换了一个人般,极有魄力的大胆启用了年轻将领韩安国与楚国亡将张羽,令持重的韩安国固守城池,勇猛的张羽配合袭扰,终于在与吴楚的交锋中占到了些许便宜,从而渐渐扭转了屡战屡败的颓势,梁地战局陷入胶着状态。
& J$ \3 a  @/ j1 g& F' H  , ?3 q! F( L" |, @7 x, a: B
  现在最开心的就是周亚夫了,他一招坚壁昌邑见死不救,既逼得刘武小宇宙爆发一举将吴楚联军拖入苦战不可自拔,又成功阻挡了城阳之周丘部十余万兵马西进,还切断了齐地叛军与吴楚叛军的联系,真可谓一石三鸟不费吹灰之力。! @7 O+ O+ @# x0 u1 r" l
  + `& \& o. I9 X+ D+ N
  还有更开心的。7 v+ ?2 ^% d: L( y( B* N$ R5 h3 z
  6 E# [7 C9 m0 g9 }8 m+ y
  早在周亚夫刚到昌邑的时候,他就派了一支秘密轻骑兵部队,由弓高侯韩颓当(韩王信子自匈奴归汉封)率领,暗度陈仓,一路往东南方向长途奔袭八百里,迂回至吴楚联军的大后方,攻占其水陆交通要道淮泗口(泗水入淮河之处,在今江苏淮阳市北洪泽湖内),一举切断了叛军的粮道补给线。吴楚主力都是步兵,根本来不及回救,只能坐看傻眼。接着,周亚夫得势不饶人,再次逼前一步,大军南下屯驻下邑(今安徽砀山县),再修一圈壁垒,缩小包围,持续不断向吴楚叛军侧背施加压力。! g5 h$ r5 m& Y7 J! ?0 t. L
  : C$ O: K$ c2 t2 A. ?% S. \
  一路步步紧逼,稳固防线,耗敌锐气;一路长途奔袭,釜底抽薪,断敌补给;这简直是可入选兵法教科书的经典奇正配合案例。周亚夫之用兵,有张有弛,攻守兼备,战略大开大合,战术经典细密,他绝对是个被历史严重低估的天才级名将。1 i5 n/ b8 k2 b7 O3 R5 c* A
    g" T3 b+ T. V  P
  如今吴楚联军南方补给线被断,北面梁都久攻不下,东面又有周亚夫筑壁施压步步紧逼,冒险西进更怕汉军围追堵截,刘濞的末日,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8: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11.身坐帷幄志不乱
6 S7 t& h$ q1 z% S  G7 o  
$ k# @7 T7 L1 D" Q7 f( W  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刘濞围了刘武,周亚夫却又围了他,包围与反包围,这就是战争的艺术。, }2 |6 f" ]$ H- |
  
5 W, `* D6 s; O. i! N) I  吴王刘濞终于明白,他遇到了此生最可怕的一个对手,这个对手不动则已,一动就抓住了他的三寸,早知道就该多派些兵去保护淮泗口粮道,带那么多兵来梁国干屁!这下可好,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看来过不了几天,他就得跟项羽那样被困下垓,助少食尽,饮恨乌江了。
( \* @2 G0 {2 P9 x5 A& N  - E* p9 T; q# C, G& b  f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吴楚士卒的肚子一天比一天瘪,刘濞的脑袋也一天比一天大。他徒有无数粮草,但全被堵南边儿运不过来;他徒有无上财富,但再多的财富,也无法阻挡他滑向失败的深渊。于是,原吴国郎中,现为梁王宾客的著名辩士枚乘,写了一封长信给刘濞,劝他及早退兵,趁败局未现,与汉议和,还有一点谈判的本钱;否则等满盘皆输再来投降,那恐怕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F- P% ?7 K. P
  4 E7 _% d( d5 @( n" B
  但吴王刘濞并不甘心就此认输,他虽顿兵于梁都坚城之下,但仍坐拥三十余万大军,赌资雄厚依旧。当今之计,不如豁出老本拼死一搏,先把下邑的周亚夫汉军主力干掉,将问题的根源解决,则所有问题必定迎刃而解!
& U4 `' t7 [& X5 q+ a  " C+ ~- P1 L8 G6 q; k
  于是,刘濞放弃了梁都这块硬骨头,转过头,往周亚夫这块更硬的巨石直扑而去,口角流涎,龇牙咧嘴,用力一啃……
7 b: ]. q' T0 _0 ^" O  ( J7 ?0 Z' n  [* b$ s
  周亚夫笑了。一切事情的发展都在他的预料之内,只等刘濞撞过来撞个头破血流牙掉光,他怎能不笑?
! p- A9 p# |# s/ x9 P# Z  + `0 b  V5 c0 k. E
  兵法的精髓,就在于尽量的调动敌人,步步料敌机先,则一切尽在掌握。' J5 R! p$ S, C; k+ _' n
  . \$ u6 B. R1 d/ Z% {( p
  如今,第一步挫虎之锐,第二步坐山观虎斗,第三步断虎之粮,第四步引虎下山,已然一一奏效,第五步,就该武松打虎了。$ r( Y; Y' `0 x4 ^
  3 a$ n  y: _0 T( E: N: y( T3 _9 P
  大虫将至,汉军摩拳擦掌,纷纷请战,这些日子他们天天修筑工事没仗打,可真的是憋坏了,然而周亚夫在这紧要关头却突然下了一道严令:无论叛军怎么挑战,没有太尉的命令,一概不准出战,否则军法从事。
* S- F/ h% w5 T& U. t) q  ' J7 q3 z( i# u! u+ Q5 p
  士卒们闻令,都很是沮丧,但太尉军令如山,终究谁也不敢违抗。
6 t' k2 O& E6 }% G- r  c0 e% C4 r' ~: D  
! K  ?1 L3 t0 P  这支临时拼凑的杂牌军,在从荥阳出发后,又经过周亚夫十余日来的连番调教,如今,已俨然是支风雨不惊大浪不摇的钢铁雄师了。1 f% x2 O; q* }! _& f" U* e1 e
  
5 r* I2 Z/ g8 c  结果,奇怪的景象发生了。春寒料峭的下邑城,城外鼓声如雷挑战不断,城内却一片死寂,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T  q0 X7 y- d1 ]% X
  
/ P. Q1 n1 l$ \. o  这下谁都看不懂了,叛军饥寒交迫,强弩之末尔,周太尉为何还不出兵,他到底在等什么?! @' W5 @; v  O$ _# A, y
  
7 Y& t& Y7 i8 c' B' m% N  周亚夫在等机会,一个最佳的破敌机会。+ r3 b4 w, `7 Y
  
8 Z$ P3 A, B' b, m  战争的关键,就在战机。这作战的战机,就跟写作的灵感一般,来的快去的也快,稍纵即逝。抓住了灵感则笔尖一泻千里,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抓不住纵你苦思冥想抓耳挠腮,写出来的还是垃圾。战机也是一样。抓住战机,事半功倍;战机不对,就算胜了也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 t/ K+ D" m  U  
; T- `! n" N7 _  如今,吴兵远来气盛,军中粮少,利在速战,周亚夫却偏偏不能让他得逞。1 V- m2 j6 [  L% J3 I2 q, q/ L
  
4 R/ {' t; K+ E$ g2 y2 Z  《孙子兵法》曰:“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两军对垒时,逸者胜,劳者败,自古皆然。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等待是非常必要的。所谓时机不成熟时不动如山岳,时机一至则动如脱兔,谈笑间,秒杀敌于转瞬之内。
0 Q" r* i* N/ E: |) N% O& l; n  6 e; M# K- M, g
  至于汉军的粮食与粮道,有大将军窦婴在荥阳坐镇,则根本不必担心。7 T/ i' h' p0 ~; d3 ^
  3 l' G! K+ ?& a' a8 ^$ u) d3 b, R8 n
  但这些道理,周亚夫与他的将军们明白,普通士卒们却不会明白,结果终于一夜,汉军中爆发了一场可怕的“军惊”,这几乎将周亚夫的全部努力成果,毁于一旦。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8: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这些道理,周亚夫与他的将军们明白,普通士卒们却不会明白,结果终于一夜,汉军中爆发了一场可怕的“军惊”,这几乎将周亚夫的所有努力成果,全数毁于一旦。
* W" z8 E6 i  x) j  # B9 c( }+ t0 I$ M5 z- u9 o
  我们都知道,周亚夫治军能力古今天下第一,他的部队之军纪严明,亦是古今天下第一。
# `/ `/ T0 l$ i7 t  O; y" f: I  
# m3 ]% E$ d, L  ~  军纪严明对于一支部队来说,当然非常重要,但不可避免的,它也有副作用。
! y( b1 r3 L$ [" W. H7 z6 ~* l  6 w" ?, j& |4 Y# N# T9 d
  这个副作用,就是会让军士们精神压力过重,而且难以释放,经年累月,越积越多,到了一定时候,就有可能爆发。  B. v# l( k: _. N
  ! g/ B: ?7 M1 A: `. a+ H
  在周亚夫的军队里,皇帝都不可随便出入,其军令之严,不仅如山,简直就有如泰山了。这座泰山,长期重压在军士们心头,这种压抑,这种郁闷,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即便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最坚强的战士,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刻,比如大战来临之前,情绪也会陷入失控。
- c, V, }9 @: G( ~/ R, P- O  
3 O  B, |/ F+ S3 ~8 `  他们中大多数人毕竟接受周亚夫铁军作风不久,有反复很正常,其实呢也只有经历过这么一场大的风雨洗礼之后,他们才能真正淬炼成钢。- c- T* Y1 S8 p9 \8 Q, q/ n
  2 x5 g6 o8 A4 ]7 u# x8 x
  如今,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何时发?怎么发?全在太尉一声令下。而在令下之前,军士们只能绷着弦,一绷再绷,越绷越紧,终于……沉寂已久的下邑城,一夜之间爆发了,也不知谁率先喊了一声,一群人开始跟着嚎,接着全军上下,四处狼啸不止,士卒们个个有如大学男生宿舍断电般,全体奔出营外,开始歇斯底里的发泄。大家都疯了,敲脸盆的,砸窗户的,哭爹的,喊娘的,唱歌的,狂笑的,甚至还有互相群殴的,要多混乱有多混乱,整座军营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精神病院。& [! m3 _+ C1 R! Q
  
0 h" n. K4 X9 g- \  情绪这种东西,最易受传染,最少比甲流容易。大家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没有睡意,旁人打个哈欠,我们就也开始思念床铺起来;明明不喜欢足球,一旦到了火爆的球赛现场,便也忍不住跟着疯狂起来;如今周亚夫的军队就是如此,所谓一传十,十传百,百传万,士卒们甚至有些校尉们,竟都莫名其妙的骚乱起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军惊”。军惊是天下所有军队中最严重最可怕的群体事件,如果迟迟无法制止,那么周亚夫这支号称军令如山的铁军,恐怕就要土崩瓦解了——好家伙,未战先自乱,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周太尉不仅得威名扫地,脑袋都可能不保,这可怎么办?9 `% e3 O3 k. I. i# w- x/ x
  1 k# K1 B  h9 q8 ?
  “怎么办?凉拌!”周亚夫高卧席上,对旁边吓得面如土色的,来报信的大将直不疑(后官至御史大夫,封塞侯)说。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8: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办?凉拌!”周亚夫高卧席上,对旁边吓得面如土色的,来报信的大将直不疑(后官至御史大夫,封塞侯)说。
) r/ `8 f& f9 C$ G9 u  ) `6 x  H3 U* ^
  直不疑顿时傻眼。不会吧,外面都闹翻天了,太尉居然还能这么冷静!世人皆称亚夫有大将之风,但如此大将之风,未免也太夸张了吧!5 p/ ?8 i, c- c: ~' K+ c
  $ L3 l) N0 a* T
  另一员大将颍阴侯灌何(灌婴之子)也是丈二摸不着头脑,忙问周亚夫:“今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此时已至于帅帐之下。事甚急矣,太尉奈何凉拌?”
) ?, i# r$ o# z/ m2 ]    r# H6 g1 ]6 V/ r! R0 r6 w) _. `4 B2 r
  周亚夫笑道:“士卒久压抑,故发泄尔,不足为怪。譬如汤饭出锅,必烫热无比,我等且待其凉,不亦宜乎?”) V# d' U7 r0 o4 S! g3 I2 }: g
  4 P8 n0 T( K% B: o) I
  面对危局能否保持绝对冷静,这是衡量一个名将的重要标准。因为,战争是所有人类活动中偶然性最大的一件事儿,古今皆如此。
1 x4 X7 ], u. Y  % ~  G) w& _( F% o7 X- P% a- w
  很显然,周亚夫拥有非常强悍的心理素质,所以他才能战胜恐惧,冷静思考,做出最正确的判断。5 @1 J: v0 u/ {! I6 g' [9 a
  . m) q, _' r: ~9 s; b* G$ z. C
  所以说,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能力、机遇之类东西,还严重取决于你的心理素质。在心理上赢了,有的时候意味着你已经赢了。
7 ?  a; q( g& ~7 Q6 i  
7 ]/ j* L. M/ M" P5 x1 u: U  面对如此周亚夫,刘濞其实注定已无任何胜算了,虽然上天一直在给他机会。$ T* P2 d: ?& F& I# K5 `8 H# s
  + e( i8 q$ z3 Y- h' ?+ T! y. \
  当然这会儿,直不疑和灌何心里还是没底,所以他们急劝太尉出营戡乱。
3 n( J. ^2 e5 ?2 K1 f( _  
6 h. _6 z; C9 l' }  z4 `& c* c- O+ T: M5 x  周亚夫倏地收起笑脸,怒责道:“糊涂,我军军纪一向严明,虽稍有乱,亦能自定。尔等身为大将,本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以不变应万变,冷静处之,以为表率。何乃大失方寸,反欲火上添油乎?”" A" ?4 l7 e! t3 c3 c
  / n5 r# i: \7 N
  两人挨了灰头土脸一通骂,心内却还是不服。就在这片尴尬之中,帐外地动山摇般的喧嚣声渐渐轻了,愈轻愈微,乃至不闻,有如暴风雨之后的云淡风轻,整个军营重新恢复了平静。
* v  q, W3 _/ |  * y7 i0 X- P/ m3 t6 N% \* `' s- I# z
  周亚夫笑着看两人:“如何?”
- d+ l7 v" l! J* [, Q$ p/ X& k  8 Z) D& N- b0 O4 w
  两人心服口服,均下拜道:“太尉处变不惊,神机妙算,实乃真将军也!”" l$ K( g/ I& o
  2 M* s; J' z  ?6 y
  周亚夫不由摇头长叹,他跟这两人真是没有共同语言,就连香喷喷的马屁,也一点儿不受用。他的冷静,是来自于他对这支军队平常的严格管理,是来自于他对手下将士们的绝对自信,跟神机妙算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这次如果是一支纪律散漫的队伍,当然稍有变故必自我崩溃;然而若是一支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军队,那就会像计算精密的电脑系统般,即便出再大的乱子,也能依照程序自动纠错;系统管理员要做的,就是在一旁严密监视,不要去干预系统的运转,待其自我修复即可。9 _6 d5 t9 Z/ O: N( V! M
  
, ?6 Y& z& p. o/ L0 Z- ~  唉,问世间知音何在,当年韩信天下名将的绝世孤独,周亚夫总算是领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5 08:22 , Processed in 0.04028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