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9 10: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67)% G. R) O& x5 D; \8 N8 |4 O1 m
. Y% g1 Y, B; `0 k0 a
几年后,鲜卑的领袖檀石槐病死,时年四十五岁。檀石槐之死,使鲜卑开始走下坡路,他的儿子和连被推立为鲜卑首领,但是和连的能力与魄力与檀石槐相差甚远,族人多半不服他。和连延续扰掠汉帝国边疆的政策,对汉边境屡屡用兵,但在一次攻打北地郡的战斗中,中箭身亡。和连死后,在和连的儿子骞曼与侄子魁头之间爆发权力斗争,使得檀石槐一统鲜卑的局面被打破,各部落的联盟瓦解,鲜卑也进入一个衰退期,对汉帝国的威胁削弱了许多。
4 t b. c( b4 t, M; \, @7 X 从东汉中期始的南匈奴不断叛乱以及鲜卑人的南侵,使得汉帝国的北疆频现危机,使得原本因羌战而困顿的局面更加恶化。经济上的恶化加上朝廷中权臣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以及桓灵时代的“党锢之狱”,使得大批忠正梗直之臣,要么被杀,要么被罢,遂使地方重臣,多为把持朝政者的爪牙,只效忠于上级,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又导致政局的腐化,终于酿成官逼民反的汉末大起义。因此北疆的诸蛮族之乱,也是东汉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 w) K! p7 \; T5 A$ ^8 i
* \2 y: D: k1 f. i7 @7 R 二、拖垮汉帝国的羌战
% H4 U' n8 M5 b4 Z5 V
! y# \8 \; j3 _$ C0 | 羌乱就象汉帝国身上的癌细胞一样,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总是无法杀灭。# }( Q8 Q) e, ~9 j! O. U3 [
107-118年的羌乱耗费了帝国二百四十亿的巨资镇压,方才告一段落,但远非羌战的结束。仅一年后(120年),又发生了沈氐羌进攻张掖的事件。护羌校尉马贤是一位骁勇的战将,同时也是主张对羌人进行高压政策的将领。马贤率一万人向沈氐羌发动进攻,大破沈氐羌,杀一千八百人,俘虏一千余人,其余沈氐羌部落全部投降。9 N% X, Q4 k. D b" [3 R: i d
当马贤军入张掖作战时,后院起火,当煎羌乘机进攻防备空虚的金城郡。马贤在击破沈氐羌之后,迅速回师,讨伐当煎羌,一直追出塞外,杀数千人。/ _& i5 O/ @3 m" ?" v6 ?, K
紧接着,位于金城郡的烧当羌也重新反叛,在酋豪麻奴的带领下,入湟中,马贤四处征讨,率军入湟中作战,击败麻奴,迫使麻奴在122年向汉阳太守耿种投降。$ q3 R$ R2 n' r+ X4 T0 `' c3 z
126年,陇西郡钟羌复叛。马贤率军与钟羌人在临洮决战,杀一千多人,其余羌人投降。0 p6 @4 L" Q! K9 I0 x J+ Y1 K2 c9 J* D
这几次羌人的反叛,可以说是107-118年羌战的余波。经马贤以六、七年的扫荡,凉州地界内的羌乱基本上平息。汉羌又维持了数年的和平。. G! u, P% u1 G, C! B7 n
$ u+ `1 k) R6 m' q4 N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134年,钟羌部落在酋豪良封的领导下再度反叛,此时担任护羌校尉的马续率军镇压,杀死钟羌数百人。良封率部众撤退。由于羌战又起,朝廷将对羌作战战功最著的马贤再次调到前线。次年(135年),马贤大破钟羌部落,杀死其酋豪良封以下一千八百多人,钟羌部落共计十万人复降。+ N$ a& i! F5 |( o: F
由于马贤在羌战中的杰出成就,朝廷重新任命他为护羌校尉。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差事,谁也不知这场无休止的战争何时是个尽头。
. C) s0 k; {# \' O& q 三年后(138年),烧当羌再叛,在其首领那离的指挥下,入寇金城。马贤挫败了那离的进攻,并于次年(139年)击杀了那离,并歼灭烧当羌军一千二百余人,平定了那离之乱。
& R3 x4 v( `9 \. Z 羌乱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汉官吏的苛政,并州刺史来机、凉州刺史刘秉均对羌人实施高压统治,羌人不堪重负,于是又铤而走险。140年,大规模的羌乱又一次爆发,并州、凉州境内的且冻羌、傅难羌率先发难,起兵反叛,联手进攻金城,之后,其他羌胡部落也卷了进来,声势浩大,向三辅(长安地区)发动进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