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转贴】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作者:雪域桃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23: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章 残棋一局
+ G+ ~% R% `- n) Y( ~( p3 D8 D# ^7 g  2 _* {5 k# u4 o5 s3 l! m+ |  K
  (一)慈厚之主4 p# G2 @2 u' w8 b& M
  
3 w. V  U* Y: O4 R/ ~% l$ P  从刘炟登基大约十年的表现看,他无愧于慈厚宽和之名。如果说其父刘庄治国,犹如冬日的寒冰覆盖大地;那么刘炟为政,就像春风吹拂要让万物复苏一般。
' D& Y2 i' }: }3 j$ Y  为了彻底消除永平以来刑酷烈之弊政,从元和元年(西元八十四年)开始,刘炟决心把所有的“尾巴”都要清理干净。
. C3 t2 d) ]: X  `8 h  在这个时候,休生养息,让民众喘口气是刘炟考虑最多的事情。这年十二月一日,在安顿好了边陲之后,刘炟下诏:“以往因犯有妖言惑众之罪,而父族、母族、妻族遭到禁锢而不准做官的,一律解除禁锢,只是不准到宫廷值宿警卫。”次年(西元八十五年)正月五日,刘炟又下诏:“先前的法律规定:‘百姓凡有生育者,免收人头税三年。’如今朕再作规定:所有怀孕的妇女,由官府赏赐胎养谷,每人三斛,免收其丈夫人头税一年。从今而后,本诏书就是法令!”- G+ c) b  F  {$ r) a5 U2 v
  为了消除酷吏横行之弊,努力把贤明宽厚的人才充实到地方官队伍之中,刘炟又对三公下诏:“踏实稳重的官吏,诚恳而无虚华。如果用数字考察他每天的政绩,好象有些不够。可是考察他每月、每年功绩,那就是绰绰有余了。例如襄城县令刘方,当地官民异口同声地说他为政从简,不烦扰百姓。此人虽无其它特殊表现,但这已经接近了朕的要求了!如果以苛求为明察,以刻薄为智慧,以对过失从轻发落为德,从重惩处为威,做官的人一旦有了这些年头,那么民众就会对朝廷心怀怨恨。以前朕曾不断地下诏,负责颁行诏书的使者车驾在路上前后相接,然而吏治不见好转,有些百姓仍然不守本份,毛病出在哪里?希望各位官员要牢记这些,以称朕意!”& u2 m% J& D  w$ b% V# p- M
  为了农桑生产的实际需要,刘炟还要修订历法。当时,《太初历》已经实施了一百多年,渐与天象不合,日子总是略微向后延迟数日,有的地方为此耽误了农时。刘炟获悉后,忙令治历官编訢、李梵等人整理历法,校正误差。经过数月的努力,编訢、李梵将新的历法修订成功,这就是著名的《四分历》。刘炟大悦,决定从当年二月四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这一新历法。" }+ x- k( E$ H) y
  元和二年正月末,刘炟在安顿好了内务之后,决定再次起驾东巡。二月六日,御驾车队驶入了东郡首府濮阳。刘炟做太子时的《尚书》老师张酺带着弟子们也赶到太守衙门,与本郡的官吏们一起欢迎刘炟的到来。刘炟见了老师,却也不敢怠慢。他先向老师躬身行弟子之礼,又让张酺讲解《尚书》一篇,然后才让张酺率众向他行君臣大礼。寒暄礼毕,刘炟向众人颁下赏赐,与会者无不欣然欢喜。  I/ F" N2 v) `' w
  元和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刘炟颁下诏书:“按照《春秋》之义,天、地、人合一,称之为‘三正’。慎‘三微’即‘三正’之开始。朕决定制定新的法律:每年的十一月、十二月,不许处决罪人。从今日起,只准在冬初的十月份判决犯人!”( U( v5 F# ^% d( p- \( `
  几日后,刘炟的车队继续东进来到了任城国。他听说名士郑均在家读书隐居,就亲自来到郑家探望。刘炟想请郑均出来做官,对他说:“依郑卿之才,就是在朝中做个尚书也绰绰有余啊!”可是郑均执意不肯,刘炟只好赐给他尚书俸禄,并让他终身享受这一待遇。因当时的平民皆穿白衣,人们送给郑均一个美称——“白衣尚书”。
+ C, z/ H0 i# i- z! l! v  二月十五日,刘炟来到济阴郡首府定陶县,在这里当众举行了亲耕之礼。二十一日,他率众来到泰山祭天。次日下山后,又在奉高县的汶上明堂祭祀五帝。二十六日,刘炟下诏大赦天下。此后,他驱车北上进入济南国境内。三月十日,抵达鲁国。三月十一日,在阙里祭祀孔子及七十二位贤人,奏黄帝、尧、舜、禹、汤、周等六代古乐,并举行大会。
2 c: r+ \2 g% u$ H/ R  刘炟还召见了孔府二十岁以上的男子共六十二人。他对随行的兰台令史孔僖说:“今天的大会,对你们孔家是不是很荣耀啊?”孔僖躬身奏道:“小臣听说过,圣明之君无不尊重师道。如今陛下以天子之尊屈驾光临鄙乡,这是崇敬先师、发扬君王的圣德啊!至于说荣耀,我们孔家可不敢当!”刘炟大笑,说道:“若不是圣人的子孙,怎能说出这样的话!”刘炟当场宣布任命孔僖为郎中。; d* }, O! D, {: H# X5 Z) R
  三月十三日,刘炟来到东平国,追念前东平王刘苍。他含着泪水对刘苍的儿子们说:“朕思念叔父很久了。今日来到他的故地,屋舍尚在,可是他却不在了!”他又来到刘苍陵墓前,命人用太牢之礼(牛、羊、猪三牲)设祭,又亲自祠庙前祭。+ ?: ^% R! f3 A: S, U
  当年,东平王刘苍从京城归国时,原骠骑将军府官员丁牧、周栩因刘苍礼贤下士,不忍离去。刘苍辞职归国后,二人便留下来做了亲王府的家臣,至今已数十年,曾侍奉刘苍祖孙三代。刘炟听说此事后,召见丁牧、周栩二人,将他们全都擢升为议郎。
0 v$ h$ |3 n# n6 t; t" c9 J' B. k* [  忙完了这些,刘炟决定启程西行回京了。三月十六日,御驾行至东郡东阿县。此后刘炟率众向北行进,翻越乐太行山抵达天井关。四月六日,返回京师洛阳。四月十一日,刘炟率领群臣祭告宗庙,向刘秀、刘庄等两位先帝报告了此行出巡的详细经过。
" |3 t: M2 O: A" D" j5 \  元和三年(西元八十六年),正月二十二日,刘炟到北方巡视。二十七日,在怀县举行耕藉之礼。二月二十一日,刘炟训令侍御史、司空说:“如今正值春季,朕所过之处,不得擅自征发百姓从事服务工作。车辆能绕行的尽量便绕行,征用的马匹数目要尽量少,能不征用的尽量不征用。”二月二十四日,刘炟前往中山国,穿越长城并观赏塞外风光。二月二十九日,车队从塞外返回,驶入元氏县,认真地巡视父皇刘庄的出生地。三月六日,御驾车队继续南下,驶入乐赵国境内。三月十八日,经过乐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刘炟一行这才风尘仆仆地返回京师。
- p6 Y3 e4 v4 s) a, r: `/ T& e  刘炟这两次出巡的时间很长,先后两次的在外时间大约有五、六个月。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就在他巡视期间,宫里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然而对于这件天大的事,却没有任何人敢对他说,故而刘炟一直被蒙在鼓里……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23: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皇后偷情7 L0 ^2 {" ^) T7 ~" X( F+ I
  6 j" P) H9 @: h" H# F1 x' Z* \
  事情的真相是,后宫中发生了偷情淫乱事件!而其中主动参与的女方,正是刘炟最为宠幸的窦皇后!那么,窦皇后的奸夫,却又是谁呢?他就是……  L6 D( Y& e, c- j
  刘炟一向治国有方,可内廷却发生了如此丑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5 M3 F* s. R6 h0 G( Z. x/ c
  元和元年(西元八十四年)以来,刘炟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了。他虽还不到三十岁,可谓是年轻力壮。但他的身体素来羸弱,加上几年前有些纵欲过度,渐渐患上了“不举”的隐疾。虽然请过了好多太医看过,一直是收效甚微。此事令刘炟心中深感焦虑,却又难以启齿。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他几年来的频频出巡,就是想出去散散心,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身体好起来。  V# r& l0 b& h2 c
  刘炟出巡后,窦皇后心境抑郁寡欢。虽说她现在最得宠幸,却由于刘炟患病,近年来双方很少再有鱼水之欢。窦氏生性淫荡,又是正值“虎狼”之年,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慢慢地,她开始给自己寻找情人……( v$ e, s  c4 l6 n
  西汉以来的宫廷宿卫制度是这样的:皇帝在内宫偏殿设有值班室,设有侍中、中常侍等职位,这是为了便于行政文书的紧急传递。在建武朝以前,中常侍一般由士人与阉官共同担任,侍中一职则全部是士人。到了刘秀定都洛阳之后,基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淫乱后宫的历史教训,他将中常侍全部改用阉官。侍中一般不在内廷宿卫,只有在皇帝患有重病的时候才特召入宫,事后还要遣回。这类人的数量极少,建武朝只有阴氏家族的个别人员才有此殊荣。/ m# E: o, q! @5 l; C) z7 j
  到了刘庄登基后,由于北宫建成后内宫大量需要人手,更是大量地召收宦官入宫伺候,文书的传递几乎全部靠中常侍来完成。侍中入宫宿卫的情况犹如凤毛麟角,几乎绝迹,就连皇帝患病时也不许在宫中宿卫。当年刘庄暴死前后,马廖,马防兄弟这么亲近的重臣都不得入宫,甚至吃了闭门羹!很显然,从维护宫廷制度的角度看,刘秀、刘庄父子可谓是深谋远虑,心机足够缜密的了。
2 t3 P. T& C. M5 ~  可是到了刘炟即位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出于马、窦、郭诸家外戚的信任,刘炟先后让这几家的子弟担任侍中,并且有宿卫宫中之权。正是因为他的用人失察与频繁外出,终于给深不可测的内宫中酿成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乱!( ]6 k. a1 l, T/ t4 P1 R
  北宫的规模很大,里面的住着嫔妃以及没有名号的宫女数千人。马太后在世之日,这里被整肃的井井有条。可是自从她去世之后,这里的风气却越来越不对劲了。几年来,宫里上下甚至流出传言:有人与后宫的宫人私通!
5 {  P/ h- A6 o* v, x- n# q( p1 c  淫乱宫闱,一旦被发现,那是要灭三族的!是谁吃了豹子胆,竟敢给皇帝戴绿帽子?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窦宪集团的心腹干将——侍中郭举!! H! J6 I6 v0 x3 U3 ?
  郭举能当上侍中,全靠着他老子郭璜与窦宪的深厚关系。郭璜的父亲是建武朝国舅、大鸿胪郭况。郭璜如今是郭家的掌门人、昌阳侯,他本人是驸马,其妻是刘秀的四女——淯阳公主刘礼刘。永平朝以来,郭璜一直位居特进之职,与信阳侯阴就、原鹿侯阴识齐名,望重朝野。郭璜与窦宪私交极深,自从窦宪得势之后,郭璜就令其子郭举投靠到了他的门下。由于窦宪的极力举荐,郭举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纪,竟然爬上了侍中的高位,而且他与窦宪、窦笃一样,也获得了入宫宿卫之权!5 d6 b' l  m% i) ?' `, ]
  由于郭举能言善辩,办事机灵,刘炟非常赏识他,对他深为器重。可郭举却胆大包天,竟然偷偷与后宫的某些嫔妃勾搭上了。郭举见自己做的神不知鬼不觉,胆子渐渐大了。有时趁着人不备,他竟然在情妇的宫里过夜!
7 [! o- b( B! ?/ {  没有不透风的墙,郭璜淫乱后宫的秘密,最终传到了窦皇后的耳朵里。一天,窦皇后将郭举召到自己宫中。她屏退左右,然后问道:“郭侍中,近来忙些什么?”郭举心中有鬼,低头奏道:“启奏殿下,小臣还是忙些传书递简的公务。”窦皇后冷笑道:“本宫最近倒是听说了,有人私自到后宫某处频繁出没,不知是传送什么机密书简!?”郭举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满头冒汗,伏在地上一声不吭。窦皇后疾言厉色,怒叱道:“郭举!你好大的胆子!身为侍中重臣,你竟敢秽乱后宫,按照大汉的律条,该当何罪!?”郭举闻言,吓得浑身颤抖。按照宫里的规矩,这种事皇后有先斩后奏之权。只要她一声令下,他郭某人就死定了!郭举为了活命,急忙连声哀求:“皇后饶命!皇后饶命!”窦皇后见郭举如此模样,知道他已经服软了。她换上一副笑容,亲自下殿扶起了郭举,拉着他的手,柔声媚笑着挑逗道:“郭侍中,以后有什么机密要务,还是先送到我这里来,懂吗?”郭举是情场老手,怎能不明白窦氏的意思?真是没有料到,堂堂的皇后竟对自己有着这份心思!此刻他为了保命,岂敢推脱?他涨红着脸,连声答应:“小臣愿为皇后效犬马之劳!”
; C' n6 Q1 [/ ]  当夜,郭举没有回他的偏殿住所,而是留在了皇后的宫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23: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忠良横死
' D4 i+ _! g: _$ q. I  
) o6 D1 q/ `6 E/ d1 r$ h  自从郭举与窦皇后勾搭成奸之后,两人做事很诡秘,也很小心。最初的几次,他们只是趁着刘炟外出巡视的机会“苟合”。 两人总是趁着刘炟不在时经常幽会,偷偷摸摸地过上了“地下夫妻”的生活。可是,就像一条俚语说的那样:“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情),偷不如偷(情)不着。”偷情这种事,一旦上瘾就不可收拾。渐渐地,两人越来越有些收不住了。只要稍微有点机会,窦氏就会偷偷找郭举到椒房里来过夜。9 |6 U7 l3 v, f: W3 C' o" y
  “纸里包不住火,雪地里埋不住死人”。渐渐地,两人之间的私情逐渐被宫人、宦官们发觉。宫里上下无不切齿痛恨,可人们都畏惧窦皇后的淫威,没人敢对刘炟当面说。时间长了,此事在南北两宫竟成了公开的秘密。然而刘炟一直蒙在鼓里,对此毫不知情。其实,就算有人冒死对刘炟道出了隐情,他也绝不会相信!这样的事,谁敢多嘴?
' [. f, h- [! y' h" u9 c1 E( s  元和三年(西元八十六年)春,太尉郑弘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心中很是担忧。宫里的传闻究竟是真实情况还是子虚乌有,他也拿不准。但是,朝堂上的大奸巨怼——窦宪,他却是一清二楚。在郑弘看来,朝廷最大的祸根就是他!此人不除,国无宁日!
5 r# f6 C2 C7 j/ l+ ?, a$ d  为了劝说刘炟约束窦宪,郑弘屡次上书痛陈:“侍中窦宪权势太盛,世人侧目,恐非国家之福!恳请陛下明察!”在刘炟的心中,窦皇后、窦宪、郭举这些人,对他是忠心耿耿,岂能对他有二心!刘炟为了避免激化矛盾,对于郑弘的奏章全部低调处理,一律留中(即扣留在宫中不发)。
0 c  y. ?* w6 ]+ m  刘炟的保密举动对于窦宪来说是根本无效的,他在各处有的是眼线。窦宪在尚书台的党羽尚书张林、在内廷宿卫的郭举,在接到了这些奏本后,急忙先后将详情暗中报告了窦宪,窦宪对郑弘恨的咬牙切齿:“郑弘匹夫!你怎敢如此!别看你是太尉,老子要想拿掉你,却也不是什么难事!”可郑弘一向为官清正,窦宪抓不住他的什么把柄,只得恨恨地强咽下这口恶气。
( G+ ?, e, A; C( C  再说郑弘。他见弹劾窦宪不成,只能采取迂回战术,决计先把窦宪的羽翼剪除掉几个再说。这天他又上书刘炟,弹劾尚书张林、洛阳令杨光。郑弘列举了大量事实,指控这两人贪赃枉法、暴政害民,提出应该予以严惩法办。* S, X2 x- K" ^: g, y
  按照朝廷呈递奏本的规矩,郑弘的奏章先要被呈送到尚书台,然后再送往内宫。而碰巧的是,负责处理文书分类的恰恰是杨光的旧交。这个亲信看了奏本,急忙将此事禀报给了杨光。杨光看后也吓得不轻,急忙派人密报窦宪。窦宪大怒:“郑弘啊郑弘!本官原本不想弄死你,看来今天不拿出点真格的,还真是不行了!”
9 V# d1 Z2 g* m8 I( J( x6 D$ O& \  窦宪找来几个心腹走卒在一起密谋,共同商议对策。有人向窦宪献上一条密计,窦宪大喜:“就这么办!”次日,窦宪上书弹劾郑弘:“郑弘将弹劾张林、杨光的奏章内容四处传扬,声势很大。小臣以为,郑弘身为朝廷重臣,泄露机密,应依法严惩!”+ p7 `7 Y) _! b$ A1 a4 C
  刘炟览奏大怒,派人责问郑弘:“究竟怎么回事?”郑弘也是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措,无言以对。刘炟疑心郑弘心怀叵测,恶意离间他与窦宪之间的关系,遂于四月二十三日下诏将郑弘的太尉印绶收回,听候处理。郑弘虽然没有被正式免职,却已经意味着他是有问题的了。无奈之下,他只得依法赶到廷尉衙门投案待审。廷尉问明了情况之后,就将结果向刘炟上奏。刘炟看后,觉得这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加之郑弘望重朝野,不必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小题大做。刘炟很会打马虎眼,为了不得罪窦宪,他最终也没给郑弘一个结论,只是下诏将他释放。6 l. ]) R) C$ d3 a
  郑弘平白无故地蒙受了如此不白之冤,心中极为气愤。出狱回家之后,他就病倒了,一连数日卧床不起。在病中的郑弘上奏刘炟,强烈要求辞职回乡。刘炟知道他是忠臣,坚决不批。谁知,郑弘因为连气带恨,竟然一病不起,眼看就要不行了。临终之前,他在遗表中说:“窦宪之奸恶,上通于天,下达于地!可陛下却对他一直宠信,天下人为之疑惑不解。天下无论贤愚,都对窦宪心怀憎恶,他们都说:‘真不知窦宪用什么方法迷惑住了圣上!近代王莽之祸,闹得四海沸腾,到今天还是历历在目!’陛下万乘之尊,肩负守护先帝基业之重任,如今却信任谗奸之臣而不顾国家安危!我虽命在顷刻,死而不忘效忠国家,愿陛下如大舜除‘四凶’一样,严惩奸臣之罪,以息人神之愤!”7 K3 T& ^. A2 x; N& z; `) _: _
  刘炟看到这封奏章,心知郑弘之忠,为之叹息良久。他急传太医到去给他医治,可等医生赶到时,却见郑府门前已经挂出了白幡。太医这才明白:郑太尉已经去世了!* t7 r! v+ v) E+ W( [8 a6 \
  郑弘死了没几天,刘炟却又接到了司空第五伦的辞呈:“老臣年迈体衰,不堪重任,恳请陛下准允老臣回乡养疾!”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19: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司空致仕1 s! U) K% M5 [# @* x# W! H" l
  $ }, }- }" a; y, p& V5 b
  司空第五伦是三公之中资格最老的,位次却是其中最低的。事实就是如此:从建初元年(西元七十六年)十一月入朝算起,第五伦在司空位子上一干就是十年!在此期间,太尉、司徒犹如走马灯一般换个不停,按说他早该升迁了,可是太尉、司徒的位子偏偏一直与他无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7 F  i7 E( h+ g6 \' ?8 h3 j1 b2 }: H* o  说来真是令人憋气,就是因为第五伦太正直了,说话不会拐弯,从来不会拍任何人的马屁!; C' ^$ H5 D# A
  第五伦担任司空十年,廉洁奉公,尽忠职守。他的人品高洁,性情憨直淳朴。尤其难得的是,虽然他久历仕宦,心境却是犹如儿童一般纯真。每当朝廷遇到大事,他总会积极发表意见,从不装聋作哑,也绝不发表模棱两可。无论看法对错,他总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一次,有人问第五伦:“司空大人,请问您有私心吗?难道从来都不知道为自己与家人子孙打算吗?”第五伦答道:“从前曾有人送本官一匹千里马,想要让本官举荐他做官。虽然本官最终谢绝了,但后来三公集体公议之时,我总是会想到哪个人,还有他献来的那匹马。虽说本官最终没有举荐那个人,心里却对此念念不忘。像本官这样做事,难道能说是没有私心吗?” 此事传开后,朝野上下无不钦仰第五司空的人品。# j; ~1 m7 N. s: S) h8 c
  再英明的帝王也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刺耳的谏言。正因如此,十年来皇帝刘炟虽然深知第五伦的忠直,却不愿将他提拔到更高的位置。
: M( U, o, Z5 P. u  接到司空第五伦的辞呈,刘炟有些意外。虽然他有意挽留,但第五伦还是坚持要走,言语之间没有丝毫通融余地。刘炟无奈,只得尊重这位倔犟老臣的意见。: i, \# e  Y% u
  元和三年(西元八十六年)五月三日,刘炟颁下策书将第五伦免职。为了表彰第五司空十几年来的辛勤工作,他宣布:第五伦退休后终身享受二千石俸禄待遇!紧接着,刘炟下诏提升太仆袁安为司空,接替第五伦的职务。
: `  j9 ~# b/ Y- L/ T3 Q) }  真是怪了:眼下窦宪专权,加之郑弘蒙冤横死,朝中上下惶惶不安,一向忠直耿介的第五伦却为何铁了心要辞职呢?$ W. w9 d: q3 O. \! F* y
  原来,就在太尉郑弘死后没几天,刘炟颁下诏书,宣布将大司农宋由任命为太尉。这个宋由是窦宪的死党走狗,一向以窦府马首是瞻,他当上了太尉,还能有第五伦的好日子过?听到宋由接任太尉的消息,第五伦长叹一声,感到万念俱灰,再也没有恋栈之心。“人贵有自知之明”,第五伦很清楚,依着自己的倔犟脾气,只怕将来即便不被宋由设计害死,也要被他活活气死!与其如此,还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 ]* A7 H% G2 @
  郑弘死了,第五伦离开了。虽说朝中还有桓虞、袁安、韦彪等一批忠心耿耿的老臣,可随着窦宪势力的越来越大,大汉帝国的将来究竟会如何?朝局扑朔迷离,谁也说不清……
. n' G4 t( A( r$ R& L2 D$ n9 Y3 v  几年来,由于身体不是太好,刘炟每到春、秋两季都要出去走动走动。元和三年(西元八十六年)秋,刘炟还是按照习惯去了外地视察。这一次,他没有选择故乡章陵,而是去了河东郡。八月二十四日,刘炟驱车来到河东郡首府安邑县,在视察完这里的民政以及风土人情之后,他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当地的一处名胜——盐池。一直到了九月初,刘炟才返回洛阳。
$ y2 A  s% K  f  |7 X  刚刚抵京,刘炟就接到了尚书台报来的一份文书,说是前楚王刘英之母——楚国许太后病死了。提起刘英的这件案子,刘炟的心里就百感交集。这件事情对刘炟触动很大,深感永平朝的弊政至今尚未完全革除。刘炟一直认为,当年父皇刘庄对刘英处置的未免有些过于严厉了。他觉得事隔这么多年,也该给这个案子平反了。刘炟遂下诏改建刘英之墓,又追封其为楚厉侯。为了继续推行宽仁之政,刘炟下令任命郭躬任命为廷尉。* l$ ~* H4 i  M5 R: \# J
  郭躬是颍川郡人,为政一向宽和。担任廷尉之后,他在审案判刑时,多采取宽大慎重的态度。他从关于判处重刑的律文中,找出四十一条可以从轻判处的,加以整理,上奏刘炟。刘炟看后很满意,将他的建议全部采纳。! c0 m& w& M( E8 B
  刘炟虽然大力推行宽简为政,朝臣们认为他做的还不够。博士曹褒认为,还需要将其制度化。他为此向刘炟上奏:“应当建立典章制度,编写礼仪大典。”太常巢堪也认为:“这是一代煌煌大典,制订者非曹褒莫属!”
( B, ~8 j0 G) D' o; j# W# S  刘炟大悦,当即准奏。他本想让班固、傅毅、崔骃等一班人协助曹褒,却又想到这些文人一贯彼此不服,只怕误事。他改变了主意,任命曹褒为侍中,令他全权负责此事。消息传出后,果不出刘炟所料,已经被提升为玄武司马的班固对此深表不满。他一向自负,岂肯落在曹褒之后?为了与曹褒争夺这份差使,他上奏刘炟:“陛下!制定礼仪是国之大事,本应广集学者,综合不同的意见,共同讨论啊!”刘炟不悦,反驳道:“俗话说:‘路边建房,三年不成。’众人会商讨论礼仪制度的修订,就像在一起吵架,相互生出各种疑问和分歧,无法下笔。从前舜帝作《大章》时,有夔这一个人就足够了!今日朕用曹褒一人,足矣!”
1 T% E2 ~: Y" u8 R, f  几个月后,到了元和四年(西元八十七年)正月,刘炟召见曹褒,亲手将昔日叔孙通制定的《汉仪》十二篇交给他,对他说:“这套制度松散精略,多与儒家经义不合,现应依据正规礼仪一一订正,使它能够颁布实施!”7 U" b# S! S' o; c
  曹褒果然不负刘炟之望,他以旧典为基础,加入儒家《五经》和《谶记》上的记载,依次编写由皇帝到平民的成年加冠礼、婚嫁礼、祭祀礼、丧葬凶灾礼等仪程,总计一百五十篇。曹褒将新的礼仪奏报刘炟后,刘炟知道众口难调,干脆直接接受了曹褒制定的典章,不再命有关部门进行评议就直接下令执行了。
, r3 T6 e9 E; X& I) d1 ^  从表面上看,刘炟治下的大汉王朝国泰民安,一派盛世景象。而在实际上,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到处都是看不见的暗礁……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19: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母子互讼- |3 l! S) |& `# Q0 H* Q- Z
  
- }0 }8 k3 }* T  元和三年(西元八十六年)六月二日,刘炟将司徒桓虞免官。几天后,他下诏任命司空袁安为新任司徒,又将光禄勋任隗任命为司空。这一下,新的三公班子重新配备到位:太尉宋由、司徒袁安、司空任隗。
8 ]' i7 V4 ^0 y5 ]7 S8 _  ]$ i  在刘炟的眼中,宋由与其余两人一样,都是贤人。其实,眼下的这个配备是“一愚加两贤”。这个愚人当然是宋由,此人是窦宪门下的走狗,能力见识都很差。袁安是永平朝的老臣,能力卓越,在朝廷上下有口皆碑。任隗则是开国元勋、阿陵侯任光之子。他与父亲任光一样,对国家忠心耿耿,堪称国家柱石。以后的事实将证明,袁安与任隗,犹如昔日的鲍昱与第五伦一样,他们用大山一样厚实的肩膀,扛起了国家重任!/ o5 e: ?6 @5 [6 v1 Y# A) o
  重新安定了朝廷内务之后,刘炟本想喘口气,好好歇息一阵子。孰料,他的案头又摆上了一桩棘手的案子:齐王刘晃与母亲太姬打起了官司!( N. z: `6 R) v: a; I: E: b
  齐王刘晃与其弟利侯刘刚都是开国元勋刘縯的重孙,前齐王刘石之子。# b0 V; B( Q; N4 N' i# \. C
  刘縯死后,遗有二子:长子刘章、次子刘兴。当年刘秀登基后总为大哥的英年早逝、功业不就而惋惜,对刘章、刘兴兄弟很是照顾,将他们接到身边亲自抚养,犹如己出。建武二年,刘章被封为太原王,刘兴为鲁王。建武十一年,改封刘章为齐王。四年后,刘縯也被追谥为齐武王。为了让他们成材,还先后任命他们为县令、太守之类的职务加以历练。刘章先后担任过代理平阴令、梁郡太守。建武二十三年,刘章去世,其子刘石嗣爵。建武二十七年,刘石成年,离开京师回国就封。建武三十年,刘石之弟刘张又被加封为下博侯。刘张能言善辩,富于才略。永平十六年,刘张与奉车都尉窦固、耿秉等人并出击匈奴,朝中后进多嫉妒其能,经常在刘庄跟前诬告,故而不得重用。建初初年,刘张抑郁病死。刘炟下诏褒扬刘张的功绩,又封其子刘它人继承其爵位,继承香火。永平十四年,刘庄封刘石的两个儿子为乡侯。建初五年,刘石去世,长子刘晃嗣爵。可是这兄弟俩的品行却极为恶劣。他们自幼在蜜糖罐中长大,声色犬马,无所不会。数年来,非但不孝顺母亲太姬,还诬告她与奴婢淫乱。太姬也被逼急了,索性也上告刘晃、刘刚僭乱礼数,骄奢淫逸。章和元年夏,有司奏请免刘晃、刘刚爵为庶人,徙居丹阳。; O% k) a: n' N3 E, l6 g: R. ~  U
  “清官难断家务事”,出了这样的事情,刘炟也不知该怎么调查处理。最终,他决定对诉讼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七月八日,刘炟下诏:“朕闻人君正屏,有所不听。宗尊为小君,宫韂周备,出有辎軿之饰,入有牖户之固,殆不至如谮者之言。刘晃、刘刚愆乎至行,浊乎大伦,甫刑三千,莫大不孝。朕不忍置之于理,其贬晃爵为芜湖侯,削刚户三千。于戏!小子不勖大道,控于法理,以堕宗绪。其遣谒者收晃及太姬玺绶。” 最终这场官司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刘晃被贬为芜湖侯,刘刚的封地被削减三千户,他们的母亲太姬也被收回了玺印绶带。0 h6 ?; p% ]; X  l
  谁也没有料到,刘晃、刘刚这两个边缘人物虽然被黜,回国之后却依然恶习不改。他们的淫乱不法行为,竟然成了几年后朝中发生大变的导火索……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19: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凉州再乱
4 r/ k0 O9 ]2 W0 ]% W& X  
* t) d! D4 b+ i" H% Z  元和三年(西元八十六年),洛阳朝局显得很是微妙,令人不可琢磨,与此同时,西陲也不宁静,接连出了事。) Z7 Y- C$ ^+ T# k1 s2 e
  这年八月,烧当羌首领迷吾又与其弟号吾联络其他部落起来造反。号吾率领本部为先锋,杀入了了陇西郡境内。督烽掾李章接警,立即率领本部迎头痛击。汉军一战全歼来犯羌军,号吾本人也被生擒。号吾被擒后,他被押送到了郡府,接受陇西太守张纡的审讯。( {! P; M/ O0 l; }8 B' V; e
  张纡正要下令将号吾斩首,号吾急忙喊道:“张大人且慢!今日纵然杀了我,羌人有何损失?如果您放我活着回去,小人一定设法使羌军全部撤兵,不再犯塞!”张纡觉得号吾说的有理,就下令将他释放。
% s9 p- k/ ]9 O+ |& z0 f  这个号吾倒也讲信用,他回去之后下令将本部人马解散。为了逃避迷吾的惩罚,他还暗中鼓动诸部首领也同样这么做。羌人首领们听了号吾的话,都觉得汉朝势大,实在不好惹,纷纷下令让本部兵马返回故地。迷吾见诸部首领全都退兵,他也泄了气,只好率部南撤,退守到黄河以北的归义城。迷吾这是以静制动,打算伺机再向北进攻。1 g" r% B$ A0 v  @' {' y
  刘炟接到消息,心中很是焦躁。由于他素无拓边之意,只是下令沿边诸郡加强防守而已。不料,迷吾驻守归义城的消息却引起了护羌校尉傅育的焦虑。傅育本来驻守在据此数百里外的临羌。表面上看与他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黄河北岸的归义城、建威城都是他的辖区,按照朝廷的老规矩,边将要是丢失了城池,可是要论罪的!对于傅育来说,无论如何也必须将迷吾逐出归义城!
0 J! d0 `5 e4 e- d% Q' D5 H+ b  可是,傅育若想收拾迷吾,单靠手下的这点军队是远远不够的。他绞尽脑汁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一条计策。他派出使者去与归义城周边的羌人、杂胡部落头领联系。使者见了这些首领,对他们说:“迷吾大逆不道,竟敢擅自兴兵侵犯汉境,犯下了死罪!如果你们出兵消灭了迷吾,将来必能获得朝廷的重赏!”很显然,傅育这是想借刀杀人!但是,这些羌、胡首领们也不是傻瓜,数年来吃尽了内耗的苦头。一听使者的话,马上就看穿了傅育的计谋。他们虽在表面上答应的好好的,等到使者一走,他们就拉着人马南奔,径直投奔迷吾去了!  ?6 o: p/ t4 [
  傅育大怒,急忙下发公文到各郡征兵,总计有数万之多。他打算征集完毕之后,南下讨伐迷吾。但傅育担心朝中有人参劾,故而他心中极为焦躁。
8 l  x, i4 \3 z7 E& {6 ^$ m% [! C  元和三年三月,傅育不等各郡援军集齐,亲自率军南下征讨迷吾。迷吾得报,急忙率领部众沿着黄河东撤。傅育闻讯,驱军追赶。双方接战,羌军大败,汉军夺得了大批辎重。由于黄河波涛汹涌,加上汉军追兵迫近,羌军渡河南撤已经来不及了。迷吾无奈,只得放弃了所有辎重、老弱,沿着黄河疾驰东逃。  B; Q$ V: ?, f4 B
  这天,迷吾率军窜入了建威城以南数十里的三兜谷。傅育立功心切,遣三千精锐骑兵为先锋,穷追不舍,试图一举将羌军全部歼灭!“兔子急了也会咬人”,迷吾是土生土长在这里的羌人,对这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他知道若是单纯逃跑的话是没用的,必须展开反击。他率部窜入了三兜谷之后,在谷口四周设下了伏兵。迷吾准备的很充分,他想告诉汉人,羌人的刀也不是吃素的!3 D, w+ U( V+ a, t3 a! s: _0 Q/ X% o. D
  这天夜里,傅育亲率汉军抵达三兜谷内。当时天已经黑了,傅育下令就地宿营。由于连战连捷,汉军有些疏于戒备。这天夜里,迷吾亲率精锐士卒三百人前来劫营!汉军士兵皆在熟睡中,猝不及防,被迷吾杀的七零八落。傅育闻听杀声四起,外面火光冲天,知道大事不妙。他急忙上马迎敌,却被迷吾率部团团围住。傅育手杀数十人,终因寡不敌众,被杀身亡。这一仗,汉军大败,傅育及部下将士八百八十人被杀,其余的汉军士卒全部被打散。残兵败将们逃回大营后,这才见到前来增援各郡的郡兵。由于主将傅育已死,汉军群龙无首,再也不敢前进。迷吾这边听说诸郡汉军来援的消息,也不敢恋战,遂下令主力南撤。
% J& |: `- [; w$ l# r  刘炟得到傅育战死的消息,心中伤感。他下诏封傅育之傅毅为明进侯,食邑七百户。为了加强陇西防务,刘炟下令以陇西太守张纡为代理护羌校尉,率领汉军一万人守临羌。7 e+ q. [; p/ B2 S  Q" l. ]
  迷吾逃走后,并不甘心。数月后,他再次联合诸羌部落进攻金城郡。陇西太守张纡得报,急令郡从事司马防率军直奔木乘谷迎战。司马防一战击溃了迷吾,迷吾见不是汉军的对手,遂派翻译为使者向汉军请降。张纡加以同意了迷吾的要求,他对来使说:“只要迷吾带着羌人首领来临羌城中谢罪,朝廷非但既往不咎,还要封赏!”因为自从西汉赵充国平羌以来,汉人从未失信于羌人,说话从来都是言而有信,从未食言,故而迷吾对张纡的话信以为真。
- T+ h& [; u, t' B  迷吾率部入城后,张纡表面上大张筵席热烈欢迎,却在暗中定下了一网打尽的毒计。他让精锐士卒埋伏在府门四周,又在酒中下了毒药。迷吾及其羌军诸将不知是计,饮下了药酒。随着张纡的一声令下,伏兵齐出,羌军首领八百余人全部被伏兵杀死,迷吾的人头也被砍下!张纡得手后,下令用迷吾的头祭祀傅育的灵位,又发兵攻打迷吾的余部,斩杀并俘虏了数千人。
3 x9 t3 S# g: K  张纡毒杀迷吾的事,表面上干的很漂亮,实际上却是极为愚蠢。他的狡诈行为让周边羌人彻底寒了心,也然大汉朝廷失信于周边!' t9 x0 Y! o( |7 |/ J# d0 ]
  迷吾之子迷唐听说父亲被杀的凶讯,放声大哭。他发誓要报复,遂与周边其他部落联络,冰释前嫌,约定共同对付汉朝。为了互相表示信任,在迷唐的主持下,羌人诸部互相通婚,交换人质,联军据守在大榆谷、小榆谷反叛,人数有数万之多。由于羌人声势浩大,张纡拿他们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从此之后,本来就很不稳定的西部边陲局面变得更加复杂了……
1 z9 y, N: B4 A3 I, B  西羌作乱,鲜卑崛起,边疆形势真是不容乐观。到了这会儿,北方的匈奴人与镇守疏勒国班超那边的情形,又是如何呢?
7 U4 R& X( ?& A! P  几乎在西羌再度反叛的同时(元和四年,西元八十六年),东北方的鲜卑人也出动了。他们趁着北匈奴衰弱,驱兵杀入北匈奴东部地区。鲜卑军大破北匈奴,阵斩优留单于,大掠而去。在被鲜卑击败后,北匈奴群龙无首,内部发生大乱,屈兰储等五十八个部落、人口二十八万,到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归降。章和元年(西元八十七年),班超征调于阗等各国军队共计二万五千余人,联军进攻莎车。龟兹王得报,急忙征调温宿、姑墨、尉头三国军队五万人来援。9 L) m2 Z( A0 v1 a( y! W
  班超召集部下将校以及于阗王到场,他对众人说:“如今我方兵少,打不过敌人,不如各自分散撤离。于阗军队由此向东,长史也同时动身,从这里西行返回疏勒,可等到夜间鼓声起时出发。”然后假意放松戒备,让俘虏逃跑。龟兹王得知消息后大喜,亲自率领一万骑兵,到西面拦截班超。温宿王则率领八千骑兵,到东面拦截于阗军队。班超听说龟兹、温宿两国军队已经出动,就秘密集结部队备战,急速奔袭莎车军营。莎车人大为惊慌,乱作一团,四处奔逃,班超等追击斩杀五千余人,于是莎车投降。龟兹等国军队只好各自撤退散去。从此,班超的威名震动西域。
. w& |( _( z" g; J7 R3 ~  就在这个当口,洛阳朝中却接二连三出了大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9-21 22: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不祥之兆
6 }/ [' n, a! }  
% L/ r/ y+ p$ ?  元和四年(西元八十七年),貌似处于盛世中的大汉帝国的内政外交露出一些不祥之兆。在凉州西陲,各地民众深受叛羌之害。中原内地各郡也不乐观,由于几年来水旱灾害不绝,各地民众缺衣少食,公私财力都已枯竭。然而,身为一国之君的刘炟却对此缺乏必要的警惕,依旧对于贵戚、高官们滥施赏赐。元和三年举行腊日大殿之时,刘炟下令对公卿王侯以下、郎官以上全部封赏。这场赏赐下来,极大地消耗了钱粮物资储备,使得国库为之一空!
+ X# @' f/ S2 v9 I/ \/ x7 L  各级官员得了好处,自然要讨好刘炟。他们纷纷上奏说:如今国泰民安,天下大治,这都是圣上领导有方啊!为了讨好刘炟,洛阳以及全国各地的官员们纷纷向朝廷禀报发现祥瑞的消息,前后竟有千百次之多!
# G" |5 ]  d; q9 j$ Q! S  刘炟被这些官员们弄昏了头,更加觉得有些飘飘然了。为了粉饰太平,抬高朝廷以及他本人的声望,他于七月二十七日下诏:“因祥瑞频出而数量众多,将年号改为‘章和’!”改元诏书下达之后,满朝上下大多数人都引为美谈,上下一片阿谀奉承之声。
# @0 v% \$ |; P1 \  对于这种情状,太尉府掾吏何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深知国家积弊所在,对此感到忧心忡忡:“这样下去的话,如何得了!不行!我得去找三公们去说说!”可由于官位卑微,何敞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5 s' E$ W  ~  一天,何敞的一个朋友悄悄向他透露了一点宫中传出的风声:“圣上近来身体不适,一直在章德前殿养病。”何敞听完,顿时脸色陡变!他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再也不能等了,必须马上上奏朝廷!何敞心急火燎地去找他的顶头上司——太尉宋由。1 ~* h6 x5 H5 j: m8 h/ B: K
  碰巧的是,司徒袁安也在殿上。何敞也不客气,毫无避讳地奏道:“二位大人!最近下官听说了几件新鲜事,不知二位大人有耳闻否?”宋由、袁安不解:“什么事啊?说来听听!”何敞道:“有些不知名的怪鸟频繁盘桓在北宫内殿,发出凄厉的叫声,很久不离开;奇异的杂草生在南宫庭院,长得到处都是,总也清除不掉。这两件事二位大人听人说起过吗?”宋由、袁安二人闻言,吓得面如土色,惊汗浃背。他们就在宦海,深知其中的利害。然而,这两人的害怕的原因却有所不同!
& w7 o) N4 U& z! H4 q2 a  太尉宋由是权倾朝野的侍中窦宪推荐的,他与同为侍中的郭举都是窦宪门下的狗。郭举与窦皇后的奸情,宋由当然是了如指掌。何敞说“宫中杂草丛生”,是否暗指郭举的事?他拿不定主意,加上特别担心此事泄露出去,故而闻言吓得胆战心惊。而司徒袁安却是在担心刘炟的身体,他早就听说刘炟近年来身体不大好,时常卧病。如今窦宪势大,一旦刘炟有个三长两短,谁人能制服他?何敞今日所说的“不知名怪鸟频繁盘桓在北宫内殿,叫声凄厉,久久不去”,难道是意味着刘炟会有什么凶险吗?故而袁安也吓得不轻。
. e  i8 R/ z% L  眼见宋由与袁安都不说话,何敞心中怨愤,厉声质问道:“二位大人!下官听说过一句古话:‘瑞伴随恩德而来,灾异由于恶政而生。’根据宫里发生的这两件事,二位大人认为是好兆头吗!”宋由听了此言,被抢白的一句话也说不出。袁安也不知该如何对答,只好沉着脸不吭声。宋由有些恼羞成怒,只得拿出太尉身份呵斥道:“国家大事,自有我与袁大人担着,你一个小小掾吏,瞎操的什么心!还不退下!”何敞见宋由与袁安如此做派,只得怏怏退下。! ~1 \& t+ L; `0 O/ \% d
  此刻的刘炟却对所有的异象一无察觉。自从接到张纡毒杀迷吾等八百羌人首领的消息,加之班超在西域屡屡获胜,刘炟对边疆的事彻底放下了心。在他看来,十几年来的总体治国方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要继续做下去,内地的旱涝灾害一定会慢慢减少,这个国家的稳定性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为了继续做好内政治理工作,刘炟决定:趁着秋高气爽,他要再次出巡!3 H" P) l3 Z5 X& z4 ]1 s, \; X0 g
  这年八月八日,刘炟带着亲信随从起驾南巡。一直到了十月十二日,他才风尘仆仆地带着随从们返回洛阳。然而不久之后,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向安平祥和的南、北两宫突然变得有些异样。四门紧闭,北宫的南门大街竟然白天也戒了严,到处是全副武装的士卒们在巡逻,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h+ I9 I2 H) Y  _' b. g( G+ i% l
  幽深如海的宫里,究竟出了什么事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9-21 2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刺客剑影+ c  t) D  U) n8 C" O
  
$ O7 u% I! d7 K* V9 Y% ^6 K  刘炟出巡的这些日子,窦皇后与她的情郎郭举正好得了空子,二人趁机颠鸾倒鳯,过着犹如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可惜,好日子没过几天,陪同刘炟出巡的窦宪派心腹传来密报:“圣上的车队已经北上,不日就要抵京了!”窦皇后急忙将郭举打发走,叮嘱他小心从事,不可大意。然后她又赶紧梳洗打扮,又火速吩咐手下人等收拾宫殿为生,准备酒肉菜蔬果品,随时准备欢迎刘炟归来。
5 V" w' X: p6 m1 L# _2 `  几天后,刘炟的乘舆如期驶入北宫南门,窦皇后率领六宫嫔妃跪在跪在宫门口接驾。刘炟大悦,亲手将她扶起。只见窦皇后多日不见,越发显得千娇百媚,令人怜爱。刘炟心中大悦,当即传下旨意:“今日朕就在皇后宫中安歇!”
- G) @. K& J4 h% f' Z/ c# q( z  虽说是:“新婚不如久别”,可到了晚上,刘炟却毫无与窦后云雨之意。他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加上一路上鞍马劳顿,感觉稍微有些疲惫。窦皇后见皇帝没动她的“意思”,却也不敢造次,只得悄悄自己先睡了。& N( j9 A1 L+ i
  窦皇后的鼾声已经响起,刘炟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一会儿躺在榻上沉思,一会儿又起身在室内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这次出巡的一些见闻。他的这次南巡,耳闻目睹的都是一派盛世景象,这就更加深了此前他对国势的认识。此次出巡的时间虽不长,但一路上走的很顺利。经过这次散心,使他的心情非常舒畅。可这次出巡有些仓促,有些事情还需要让一些“笔杆子”记载下来。他突然想起,上次因为“诽谤先帝”获罪的崔骃文笔不错,此人是最好的人选!想到这里,刘炟心中很是兴奋,他当即决定:“明日就派人找崔骃!”+ e) X% M* u8 d' U
  次日一早,刘炟就迫不及待地问左右:“崔骃现在何处?”侍从们忙奏道:“崔骃如今还是个平头百姓,就住在洛阳!”刘炟又问:“如今崔骃平日里都与什么人来往?”左右回奏道:“陛下!听说崔骃是窦宪大人的座上客了!京城里的名流文士,像班固、傅毅他们,也都是窦府的座上客,时常聚在一起谈论歌赋文学!”刘炟大喜:“起驾!朕今日就到窦宪府上去看看!”
) x; b1 F/ S0 S6 V6 K8 u, B$ q- _  刘炟身边侍从们的消息的确灵通,他们的话说的一点都不假。只因崔骃写的一手好赋,深得刘炟的赏识。再加上刘炟指定他与窦宪结交,两人从此如胶似漆,好的蜜里调油。班固、傅毅等一干京城文学名流看了这阵势,也是无不蜂拥而至。窦府一直是门庭若市,整日里车水马龙。等到刘炟的御驾驶入崔府大门,这里更是蓬荜生辉!
& K# }7 \* N" r: F0 p( ]9 r  刘炟一见窦宪就问:“崔骃何在?朕要召见他!”正好崔骃就在窦宪府上,可窦宪却不愿让刘炟在这种私人场合召见崔骃。就说:“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崔骃如今还是个白衣(平头百姓),怎么能随随便便召见一个平民呢?小臣恳请陛下慎重从事!”! G7 B4 B2 w) d; [; _; W" ~. }3 R
  窦宪如此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来担心受到政敌非难。刘炟一向注重礼数,此事要是传扬出去,司徒袁安、司空任隗这些他的对头肯定要指责发难,攻击他误导圣上!二来崔骃还没有职位,窦宪想借机给他讨封。/ E# d# c7 }& n: y' e# @
  刘炟闻言,若有所悟地说:“你说的对!朕若能令崔骃朝夕在身边,何必要在这里召见他呢!”刘炟对窦宪表示:“你给崔骃传个话,过些日子朕就加封他!”窦宪大喜:“没问题!今日小臣在府中设宴,恳请陛下赏光!”由于窦宪的殷勤招待,刘炟当天就留宿在了窦府中。一连几天,刘炟都没有回宫。
) N9 f# a8 T" ~" |$ V8 D, Z7 c5 Y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刘炟不知想起了什么,突然决定:起驾回宫!这一下,窦宪有些慌了,急忙竭力挽留。可是刘炟今天不知怎么了,坚持一定要走,窦宪苦劝不住,只得亲自带人护送刘炟回北宫。一路上,窦宪的脸色煞白,显得心事重重。
1 J; y4 o7 X6 {4 z5 g- Z3 s  刘炟倒是与往常一样,神色平静。入宫之后,窦宪推说要去侍中那里值班,提前告退了。刘炟也不答话,径直带人直接赶往窦皇后宫中。在路上,刘炟只见宫女、宦官们神色慌张,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一连见了好几个都是如此。刘炟心中生疑,感到有些蹊跷。来到椒房大殿门口,守门的一个小黄门一见他,竟然吓得手中的器具跌落在地,发出一声巨响!巨大的响声在深夜中传的很远,把刘炟也吓了一跳。
! @* t" u* u' L# [# ?  刘炟一边走,一边满腹狐疑地寻思,快要走到椒房内殿,只听的守候在门口的小黄门惊恐万状,他用一种凄厉的声调高喊:“圣上驾到!”刘炟怒叱道:“深更半夜的,乱喊什么!该死的奴才!”他也不多说话,直奔椒房内室——窦皇后寝宫!  M3 C# M9 u. S1 D
  刘炟独自进入殿门,突然在黑暗中窜出一个身影,迎面向他扑来!刘炟大惊,厉声喝问:“什么人!”来人用布蒙着脸,也不答话,手中举刀逼向刘炟,低声道:“让开!”刘炟做了十三年皇帝,却从未见过如此阵势,吓得顿时瘫倒在地。只见那人轻蔑地“哼”了一声,敏捷地跳出门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0 j% O9 R; X1 J. g, c  刘炟见他远去,这才明白过味来。他想站起来,却怎么也使不上劲。他急的平趴在地上撕声力竭地呼救:“来人哪!快来人!有刺客!抓刺客!”
* w- g! w& s) x0 j$ V+ d  直到这时,窦皇后突然衣冠整齐地从内室跑出,后面还跟着几个拿着油灯的小黄门和宫女。众人七手八脚地搀扶起刘炟,窦皇后柔声问:“陛下莫怕!陛下!到底出什么事了?”刘炟惊魂未定,愣了好大一会,突然抱住窦皇后的肩头大哭起来,他的面色苍白,浑身颤抖,口中反复念叨:“刺客!有刺客!”窦皇后站的笔直,神色显得很冷静,她对身边的宦官喝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去找宿卫的那些狗才!?让他们马上前来见我!快!”/ u2 M7 I2 q7 F
  一会儿,侍中郭举带着一帮虎贲武士赶到了。窦皇后问:“今日当值的侍中是你吗?怎么现在才到!”郭举奏道:“回娘娘的话,今日是窦大人当值,我听说这里出了事,特地赶来护驾!”话音方落,侍中窦宪及黄门侍郎窦笃也带着一班全副武装的武士气喘吁吁地出现在了刘炟与窦皇后面前。窦皇后沉着脸发令:“紧闭宫门,搜捕刺客!”等到这几位带着武士们出门去找,哪里还有什么刺客的影子?这天晚上,窦宪、窦笃以及郭举等三人亲自带着宿卫北宫武士们集体出动,整整搜了一夜,却没有抓到任何可疑的人。次日,惊魂未定的刘炟下令南北两宫全部戒严,加紧搜捕。可窦宪他们一连搜捕了好几天,最终却依然是一无所获!
) `6 z/ B& k$ j+ S/ D3 A  刘炟这么找刺客,当然是找不到的。因为那个所谓的“刺客”不是别人,恰恰就是侍中郭举!原来,他打听到刘炟当夜住在窦宪家里,料想刘炟也一时半会回不来。他的胆子大了,当夜就又溜进椒房与窦皇后同床共枕。两人又成了好事,男欢女爱,真是好不快活。二人折腾的累了,刚刚睡下一会,哪知当夜刘炟竟突然回来了!而且径直进了皇后宫里!窦皇后到底心细,而且耳朵灵。近来她心里有事,一直很警觉,故而没睡的太死。
* g; c4 i2 s5 [& s* D9 H' \& g  当她听到刘炟的声音,几乎当场吓傻了!如果被刘炟在床上当场捉住,非但郭举要被灭门,就连窦家的九族也要下地狱!窦皇后真是个非凡的女人,到了危急关头,居然临危不乱!她一把拉起睡的如同死猪一般的郭举,扯着他的头发厉声喝道:“皇上回来了!快跑!”郭举也吓得魂飞魄散,他胡乱扯起衣服就往外冲,窦皇后叫住他:“回来!”她给郭举找了块布蒙住了脸,然后扔给他了一把佩刀,让他强行冲了出去。她还飞快对郭举做了个砍杀的手势,低声吩咐:“实在不行,就宰了他!”
5 F+ e* }  {" p' N  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刻不容缓!还好,谢天谢地,郭举成功地逼退了刘炟,侥幸逃了出去!郭举,真是太幸运了!
( {2 H9 s) t  o) r, b, D. M+ ~  刘炟的身体本来就差,急火攻心之下,次日他就病倒了,一连数日卧床不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5 05:14 , Processed in 0.03223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