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二黄转反二黄的组合板式的唱段,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很常见。一般都是由二黄导板起、用二黄回龙大拖腔的尾音过渡、(将其结束音“1”,采用移宫为变宫的手法变为“7”,这个“7”恰好等于反二黄的“3”),从过门转入反二黄慢板。这种二黄转反二黄的唱段,有多种组合形式: # k; Z" R1 L. W9 l' P7 H; e2 v/ ?+ U. o
1、二黄导板、回龙转反二黄慢板、原板,如目《卧龙吊孝》“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满面”(二黄导板1句、回龙1句、反二黄慢板9句、原板7句) - B4 Q: W; t3 f- ^' l2 x
B5 [1 T& C; I$ C
2、二黄导板、回龙转反二黄原板、散板,如《苏武牧羊》“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二黄导板、回龙各一句、反二黄原板17句、散板一句) , }3 x4 r+ i W. G' Y4 H* L
3、二黄导板、回龙转反二黄慢板、原板、散板:老生唱段《朱痕记》“见坟台不由人泪流满面”(二黄导板、回龙各一句、反二黄慢板7句、原板6句、散板1句) ' K* ?" |" b5 [ 4、二黄导板、回龙、反二黄慢板、散板,如《文姬归汉》“见坟台哭一声妃细听”(二黄导板、回龙各一句、反二黄慢板7句、散板一句。) ' k6 q! R- f, Z4 Y1 b4 @
为西皮唱腔伴奏的京胡定6 3弦。西皮声腔的板式比二黄更丰富,二黄声腔里面的板式西皮声腔里都有,西皮比二黄多的板式是二六、流水和快板等板式。这些板式的节奏都比原板的更快、更紧凑。 5 D3 V; n& b! l/ F J) |& s- e 演唱西皮声腔的常用调门是:老生和花脸行当常用调是F调和E调,嗓子条件突出好的可用升F调、甚至用G调来演唱,嗓音条件有限者,可用降E调演唱。老旦演唱西皮声明腔的常用调门是F调、升F调和G调。旦角、小生行当是用小嗓演唱的,常用调门是E调和F调,而演唱“娃娃调”唱腔则要用G调。 2 L' J5 d. S R$ r2 `
西皮声腔上、下句的落音与二黄不同,西皮唱腔上句的基本落音是:2、3、6、6。下句的基本落音是1和5。特殊处理比如“嘎调”式唱腔的上句,可落高音“1”和“5”。
本节内容介绍比原板的节奏紧凑、唱腔比原板简化的西皮二六。 $ H0 A( @ k( z. y 关于二六板式名称的来源一种说法是:二六板式由过门而命名,因为这个板式的过门旋律是十二板的长度,十二是由两个六组成,故称为“二六”。另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板式的节奏不快不慢,属二流节奏,叫白了成了二六。 * E- z! f- \. h `, I 先介绍带十二板过门的旦角二六唱段。《别姬》“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这段二六就是带大过门的旦角二六板式的唱腔,它没有高腔,音域较低,从演唱角度讲,这种板式的演唱比较轻松省力。 ( @" A9 `( f1 x4 @: I* ^, y6 l5 ~
旦角西皮二六板式的上、下句的落音,在保持原板上句落“6”,下句落“5”的前提下,也有所发展变化。比如《别姬》一剧中的西皮二六,第一句“劝君王”这个上句的落音不是原板常见的落音“6”,而是落在了高音“1”上,从句头的“劝”字、和“听”字的中低音区,旋律是向上行进,变化成落高音“1”的,旦角二六的这种唱腔很多见。其他的几个上句都保留了和西皮原板相同的、上句落“6”的特点。旦角二六的下句落音,和原板一样是“5”和“1”。 & \! j( h) t/ r* X6 ^8 e
# q! K$ B1 v# {1 J6 ~
二六板式的起唱形式有三种:上面介绍过十二板的起唱形式,用得最多的是“碰板”的起唱形式,既只用一拍时值的“小垫头”就起唱腔。第三种起唱形式是从其它板式转接而来。 K8 ^% F1 _5 `; }5 S1 e H6 }! e 西皮慢板是在西皮原板的基础上,用延申、加花 、扩展手法而形成的板式。与其相反,西皮二六则是用浓缩、简化、加速的手法,演变出的一个板式。西皮二六这个板式的特点是:和原板一样也是2/4的节拍、一板一眼的形式。从总体上看,二六的节奏虽属中速节奏,但比西皮原板紧凑,字多腔少,要快于原板。 9 ?; T5 m @% e- b* M7 `
西皮二六改变了原板唱腔“眼起板落”的格式规律。二六板式的唱腔规律是:第一句不是从眼上起唱,而是“板上起唱”,下面其余的各句才是从眼上起唱,二六板式紧缩了唱腔,演化成了二六板式“唱腔落眼“的基本形态。 ! Q9 ~. v. S" V
. F& A6 J/ k4 x1 k* u3 [
二六板式的唱腔旋律比原板简化,有“字多腔少”的特色。保持了西皮原板的上、下句基本落音,在剧中常用于叙述、说理、景物描写和抒发比较快慰、得意的感情。 O1 Z3 }* j7 i! e c' K7 P
《斩黄袍》“孤王酒醉在桃花宫”是一段节奏较慢的老生西皮二六,一板一眼,中速的节奏,上下句落音与原板上句落“2”,下句落“1” 完全相同。第一句“孤王酒醉”是从板上起唱的,面后的各句都是从眼上起唱。每句唱腔的尾音都落在眼上。句与句子之间没有大过门,只用小垫头连接下一句唱腔。如果说一段十句唱词的西皮原板唱段,约用五分钟时间演唱,而同样长的唱段若用二六板式演唱,约三分钟即可完成,因为二六板式的显著特点是没有大过门,没有大拖腔,唱腔简化,节奏紧凑。 1 p* J% E5 f. D- n6 c, k7 v# T
我们都知道二六是从原板压缩变化而来的,比西皮原板紧凑一些的板式是二六,比二六更紧凑、更快的板式是西皮流水板。西皮流水可视为西皮原板的浓缩板。 / I/ _& f, L/ k- z* ?* V5 e
西皮流水板的特征是: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唱腔的第一句从板上起唱。下边的其余唱句,在板上开唱和过板开唱都可以,但其它唱句过板开唱的较多。因流水板是有板无眼的形式,所谓“过板开唱”,就是从后半拍起唱。每句唱腔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 6 J1 H! ~. C- j q6 B
C$ Q9 P t( x
《三家店》“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囗”这段老生西皮流水板,是表述性内容的西皮流水板,用于西皮流水板开唱的锣经是“凤点头”和“闪锤”。锣经后,一般用的是西皮流水板的整过门,(《三家店》这个流水板过门是在传统过门基础上改编的一个专用过门)。第一句“将身儿来至在”是从板上起唱的,第二句“尊一声过往的宾朋”和下面的一连几句都是小过门后,过板起唱的形式,直到“娘生儿连心肉”这句,才转为在板上开唱,可见除了第一句板上起唱外,其余各句过板起唱为多,但也可以和第一句一样,由板上起唱。每一句唱后用小垫头与下一句连接。流水板有板无眼,是有字无腔“垛唱”的结构形式,在末尾一句常有行腔,这一段西皮流水就是在最后一句“尊一声解差”的“差”字上,才有一个小小的行腔。因流水板是“垛唱”的形式,因此西皮流水板落了个很形象的别名:“西皮垛板”。 6 E& q6 c# T7 l r, y) l
) i5 F% \8 g4 W8 ^0 |/ q
西皮流水板的叙述性强,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打龙袍》“一见皇儿跪埃尘”这段老旦西皮流水,是剧中人李后,在看到自已的亲生儿子、当今的皇上跪在自已面前后,十分激动的用这一段西皮流水板,倾诉了她二十年的冤枉。唱腔结构与上面欣赏过的老生西皮流水相同。 1 @) n. L3 | V- R- e
《李逵下山》“在山寨宋大哥对我言讲”这段花脸行当的西皮流水板,从板式结构上看,与老生的相同,但演唱的风格韵味不同。根据剧情、唱词的需要,在较为平淡的流水板中作了一些适合于人物性格的艺术处理。 5 U. Q0 t! P' _ o* I4 l
《四郎探母·坐宫》“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这段旦角西皮流水板的节奏比老生、老旦、花脸的流水板要慢,全段除了第二句“十五载到今日才吐真言”是过板起唱外,其他各句“听他言”、“原来是”、“思家乡”、“我这里走向前”、“尊一声驸马爷”等各句都是板上起唱。这种在全段中“碰着板唱”多于过板唱的流水板,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情况下是过板开唱比碰板开唱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