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8-12 16: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 r7 @. c; H+ I, N+ a
2 m4 ^4 V' {; I% `6 g% N, e. S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一带,以畜牧渔猎为生。明朝后期,在女真族出现了一位出色的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他的统治下,女真族迅速崛起。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女真族,但都被击败。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明崇祯帝十七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兵入关。此时皇太极已死,其子世祖福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辅佐下,于同年五月攻占北京,四个月后清朝将都城迁至北京,开始了它在关内的统治。 ' G4 H% J- T8 f% E3 O
( Q1 D& h* ~. O8 g1 y世祖顺治皇帝在位的十几年里,清朝的统治者一直忙于消灭李自成的部队及一些明朝的残余力量。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入缅,消灭了明朝最后一支力量,清朝才彻底征服了中国。明朝降将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因灭明有功,分别被封为云南、福建、广东的藩王。公元1662年,顺治帝薨,其子玄晔在辅政大臣敖拜、索尼、苏克萨哈等人的辅佐下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康熙即位之初,朝政一直由辅政大臣主持,致使敖拜结党营私,严重危害了皇帝的统治。康熙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成功的翦除敖拜及其党羽,开始亲政,先后平定了"三藩"叛乱、准葛尔部叛乱、西藏叛乱;招抚台湾郑氏家族;击溃进入东北的沙俄军,与之签定《尼布楚条约》,使得清朝的统治得以加强。在经济方面,康熙帝废除原先满人执行的圈地制度,并且鼓励开荒,兴修水利,减少农民的赋税,使耕者有其田,大大加速了农业的发展。
! R: z6 Q! p% Y9 \* h5 C/ Z$ ^& }# k, ?$ T
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发展时期。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又以承德避暑山庄为行宫,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外族的统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 T) j' h; M& m& C9 Q* y9 p5 s8 D5 o( P4 p" o2 @
公元1796年,八十八岁的乾隆皇帝将帝位让于其子仁宗颙琰,年号嘉庆,自己为太上皇。嘉庆皇帝不如康熙帝与乾隆帝一样有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在统治上一直延续其父的政治方针,清朝进入了缓慢发展的阶段。
# X; t7 |8 e# d9 B
+ ~7 f3 c0 e3 ?. g- ?" [2 O! @1 H公元1821年,嘉庆帝卒,由道光皇帝即位,是为清宣宗。道光帝在位期间,西方各国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市场,他们以鸦片来敲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人们深受鸦片毒害。1838年,道光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主持禁烟。林则徐到广东后,打击烟贩,没收鸦片达两百多万斤,又在虎门当众将其销毁,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 i! J A( R. I. A6 y3 C9 m
* Z4 M1 z; @ P; @4 A+ v S5 j- s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于1840年以保护侨民为名对中国宣战,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X T, d1 N% v! i: U, I
: i3 h! e3 k) {- P# V$ p) D7 v公元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Y: Z/ N- M0 n7 j2 j9 D: ]: X
+ @" ]( L$ M5 U; h6 N此时清王朝正值道光帝(1821~1851年)在位。战争伊始,道光帝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同时又将林则徐治罪,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1842年攻占吴淞。至此,清政府不得不向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此后,法国和美国也效仿英国,与中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夏条约》,中国的门户从此被打开了。: `% s# N" e* F; W0 k5 } m- M6 A
! q* i' E( Q) c# Q公元1851年,清咸丰帝即位,在同年一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太平天国”。 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事。在两年的时间里,太平军先后攻取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镇,于1853年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制订官制,建立了太平天国。此后,太平天国又进行了数次北伐与西征,但由于1856年“天京事变”使太平军的石达开部主力出走,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此后,太平天国后期虽然有李秀成、陈玉成等将领的极力支撑,但清政府经过几年的剿乱战争,天国都城天京于1846年被曾国藩所部湘军攻陷,太平天国宣告失败。
- C6 `8 S0 p8 a K# B: ~. X
9 w; C, [4 L9 ?9 v. d G. m; S ]在太平天国期间,英、法等国于1856年至1860年再次对华宣战,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开始阶段,英法联军由天津登陆,直逼北京,清咸丰帝不得已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856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并纵火烧毁了这座有"万园之园"之称的著名园林。后,中国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门,并割让了大批土地。 1 u z! `3 @7 \8 Z. E
- W8 c/ e# s' M* g
公元1862年清咸丰帝在战争结束后病逝于避暑山庄。咸丰帝死后,皇太子载淳(同治帝)即位,其母慈禧太后在大臣奕欣的协助下处死肃顺等辅政大臣,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统治,史称“辛酉政变”。清朝在同治和其后的光绪二帝在位的时候,大权全部落在慈禧太后手中;在她垂帘听政期间,中国先后与法、日等国交战,特别是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偿军款,也使刚刚开始的洋务运动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7 [ s: n" l! `$ i
9 Q2 Z" R3 Z% E# u: y! n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有感于中国的落后现状,准备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宣布改制,以求福民强国。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最后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梁二人逃亡国外而告终,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再次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之后,中国与八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同意进一步开放商埠,割地赔款,并协助消灭义和团。 . A4 G, }: G' m
* @2 p1 ~6 d& ?2 F& q* }! W0 N1 x5 I
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益衰落,一些爱国的进步人士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其中,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革命历程。1905年,孙先生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H) C1 c$ Y& N, G& ^
* t* ?0 i! R% {) p! k- ]1911年,武昌发生起义,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支持革命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迅速解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 g$ V5 p5 L8 D$ J, T! n
# s% o' F) v6 j% ~! @$ p4 L! p
清皇帝谱
6 t* @! T c. n+ E+ z6 l 7 p" N$ ?) z3 O+ f# A% a
努尔哈赤(太祖) 天命(11) 1616 卒于沈阳 终68岁 0 K! B' c& I9 j( F$ G
皇太极(太宗) 天聪(10) 1627 卒于沈阳清宁宫 终52岁
- @3 D( s& w4 e福临(世祖) 顺治(18) 1644 卒于北京养心殿 终24岁 ) `6 _: Z2 a5 U: h/ x4 ~& u5 x
玄烨(圣祖) 康熙(61) 1662 卒于北京畅春园 终69岁
- _0 ?) \( c1 x. u/ L胤祯(世宗) 雍正(13) 1723 卒于北京圆明园 终58岁
+ X* U/ U+ ^: t$ A. g弘历(高宗) 乾隆(60) 1736 卒于北京养心殿 终89岁- j6 j6 t% j& g% k5 l8 z9 a* v: E E: ?
永琰(仁宗) 嘉庆(25) 1796 卒于避暑山庄 终61岁
; n3 G8 R' d( v( n% |绵宁(宣宗) 道光(30) 1821 卒于北京圆明园 终30岁
- Z+ p. U" U' M, n n/ v: ^/ n, w奕宁(文宗) 咸丰(11) 1851 卒于避暑山庄 终68岁
, B6 `2 R, R* C2 a/ O0 B载淳(穆宗) 同治(13) 1862 卒于北京养心殿 终19岁 5 l- C# d+ ?3 a5 @( n8 |2 Z1 I
载恬(德宗) 光绪(34) 1875 卒于北京瀛台 终38岁
2 S: D2 J" W; }7 S( J& m慈禧 --- 1862-1909 执政 1909 卒于北京 终61岁 ' I* u: m" E: ?4 l+ a
溥仪 --- 宣统(3)---- 卒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