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0 12: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37)3 n% \: V; y) m2 i3 T# E; T6 I# `
- m; Z- q: |9 L; O' t5 o
二、突进河南地:战略反击的开始, [/ p6 r, t- L4 E" d% w7 b/ J
4 Y, L U& [! b5 N+ r6 p# a 龙城被焚,匈奴人气疯了。- v; e5 z" Z. {' Z
第二年(公元前一二八年),匈奴开始报复了。
5 ]& H6 ^4 P, Z, } 匈奴骑兵两万多人,大举入侵。
* [. y: X: B9 R# Z9 Z0 W' t) V 匈奴首先攻入辽西,辽西太守战死,杀掠二千多人。而后匈奴军队向西挺进,攻入渔阳、雁门。此时防守渔阳的汉军将领是韩安国。* Y, A$ ]2 [$ n8 T" g2 w
韩安国是朝廷内反战派的代表人物,在马邑之战前,他与王恢进行了一场大辩论,最后汉武帝站在王恢一边,主张对匈奴用兵。韩安国的反战主张,与皇帝刘彻开拓进取的决心相违背,所以在皇帝眼中,这个韩安国是个保守派人士,保守派人士,怎么能在朝廷中占据重要位置呢?韩安国的仕途开始走下坡路了。
* x' A7 e7 P3 i# ~! z 韩安国虽然反战,但他其实是 “七国之乱”中涌现出的名将之一,在武帝上台后,担任御史大夫、代理丞相,但后来官职被贬,滑落到中尉、卫尉,最后作为材官将军屯兵渔阳。可以想象韩安国屯兵渔阳时,心情是何等的低落。这个反战派的领袖,不得不面对匈奴骑兵的剽悍的进攻。
: t* Q# b3 |# s2 r! z6 V+ v - a+ N6 T3 D: L: q/ \" f1 I4 v
在此前,韩安国抓到了一个匈奴的俘虏,俘虏交待说,匈奴的主力已经返回。此时正好是农忙季节,韩安国就上书,要求罢屯,让战士们返回从事农业生产。可是不久后,匈奴军队就杀了过来,韩安国的兵营中,只剩下七百名战士,七百名战士怎么跟匈奴上万人的骑兵开战啊?4 Y: r" C5 D/ m' `) _0 T* z
韩安国只得坚守营壁,任由匈奴人对渔阳大肆劫掠。结果渔阳惨遭匈奴人的蹂躏,一千多名百姓被匈奴人掠走充当奴隶,大量的牛羊及财物被一洗而空。$ q9 `8 [: c) @
刘彻得知后,勃然大怒,派出使者面责韩安国。勒令韩安国向东转移,屯兵在右北平,除了辽东之外,右北平是帝国北部最偏远的地区了。韩安国一心想回到朝廷做官,可没想到居然到了右北平这种荒凉之地,他非常消沉,闷闷不乐。没过几个月,竟然一命呜呼了。
( \, P P$ `4 s* ^2 c
' V# j$ e6 ~/ S! {: Y! h 韩安国这样的老军人退出历史舞台,而以卫青为代表的少壮派军人迅速地崛起。) o/ a! w0 d$ @1 p( E, W3 F, E
面对匈奴的猖獗进攻,刘彻再次动卫青这张王牌。
- t! X9 m! c1 e5 n: C2 z( n6 Z 汉军分两路进军,一路由车骑将军卫青统率三万人马,从雁门出击;另一路由将军李息统率,由代郡出击。
, A( Z) B p" `% l8 @$ _1 R8 U2 Q% D, p. W 李息这路大军,跟以前的公孙贺一样,找不到匈奴军队的主力,徒劳无功。
. Q5 \" U. O. }3 ^ 在与匈奴的作战中,汉军最头疼的事,就是匈奴军队来无影,去无踪,很难找到他们的踪迹。连敌人在哪都找不到,这战还怎么打?以前刘邦的谋士成进曾很形象说:“追击匈奴时,好象跟影子搏斗。”: P+ y3 M/ S* }0 q3 z, A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卫青就是一个捕风捉影的战士。3 o/ {7 v( r) [' e4 S" C( \
他总能追踪到敌人,或许出自直觉,或许出自精准的判断,他如同一只沙漠之狐,有着非常敏锐的嗅觉,能够很精确地捕捉战机,并逃离危险的陷阱,也许这正是他天才的一面。' G* L! c' n5 i4 d8 q8 i! _
, h; [0 _" t$ f0 f 卫青统率三万人马出雁门,深入匈奴,追击匈奴的骑兵。: G6 n6 b, a3 t) o* m4 U
侵入雁门的匈奴主力见到汉军出动,就向北撤退,但并不撤远,而是想伺机而动,会一会这个火烧龙城的汉军年青将领。
( H* i: ?+ O$ i% s7 e 出了雁门数日后,卫青的侦察兵发现了匈奴主力,卫青马上下令:“全军整装出发,迎战匈奴骑兵。”皇帝可不想让他的小舅子吃败仗,所以这三万人马,都是汉军的精锐,训练有素,而且配置了最好的武器。
) T5 Y" ^3 x0 L$ n7 R5 r. d3 W$ M! q 匈奴人也发现了汉军,这是一场遭遇战。汉军主力三万人,匈奴主力两万多人,汉军在人数上略占优势,但是在草原上作战,是匈奴骑兵的强项。
. I* X6 K; z$ e: S& o$ V 7 f9 e' L5 k3 i0 [& a) c( i
辽阔的草原,两支大军相遇了。在野战中,汉军占尽优势,因为汉军的武器装备要远远优于匈奴的军队,还有汉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十分强。
. y7 f$ ?5 `$ t+ M: a9 t3 ^$ B 汉军威力最大的武器,当属强弩,在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汉军的弓弩与匈奴相比,威力大、射程远、速度快,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也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弩机类似于近代的枪支,只是装填的不是火药弹,而是箭矢,有扳机与望山(瞄准器)。除了弩之外,汉军的强弓也威力极大。; @, g. _: T* y' m# o' C# }
汉军还拥有从众多的长兵,主要是长戟与长矛,当匈奴骑兵冲锋时,则汉军方阵前数排对长戟相迎,构排成一道枪林,战马试图穿越此枪林,非死即重伤。
3 A( u* n+ |8 S- U# F! b( w 在防御武器上,汉军的盾牌铠甲质量远远优越于匈奴,在公元前一六九年晁错写给汉文帝的奏章,有着重要的记载:“我军神射手万箭齐发时,匈奴那种兽皮做的甲胄,木头做的盾牌,不能抵挡。”秦汉始,中国开始以金属为铠甲,特别是武帝时代,战争的需要使兵器制造更是跃上新台阶,《史记》“主父偃传”中说:“今天下锻甲砥剑……未见休时。”由是可见汉军装备高出匈奴,不止一个档次。/ V' t; @6 E2 Z, J
除了武器先进之外,汉军作战注重排兵布阵,强调整体进攻,这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 K3 |/ O7 c. C$ q5 p# K2 [% g ( V9 v: ?" U" L9 _8 F; o
双方在作战人数势均力敌,勇猛程度相近的情况下,卫青统率的汉军凭借武器的选进与训练有素的整体作战,在遭遇战中勇挫敌军。1 l" l4 P! A: J# b
经过一番血战,匈奴人留下数千具尸体,残兵败将向北鼠窜。& E; Y: Z0 X4 v( C0 A
卫青二度出手,不负所望,再次凯旋而归。
7 L! u! }( d8 M6 I 这是自刘邦北征匈奴后,匈奴军队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X, _- l- g+ A! B) q( d" D# c1 u* _1 j
但这只是开始,匈奴人的厄运才刚刚袭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