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26 09: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不厌其烦的列举了各种灭亡的可能之后,进入总结阶段,《三守》和《安危》就是从各种事实中抽象出来的要点,其中《三守》侧重于为君,《安危》侧重于治国。《三守》和《安危》就是君主的“”八荣八耻”$ h/ v5 S8 m+ K+ S: {' Y- |8 ^
8 ?3 J' H, y. \/ `* u 在《三守》中,韩非旗帜鲜明地举出了君主应该恪守的三条准则:
, R: G4 W. h" ] 1、深藏不露:
4 ?8 u+ m4 a8 g1 @# n3 h: R 这是韩非学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从《主道》到《有度》再到《三守》,韩非不厌其烦地向他的读者灌输这条原则,恨不得打入君主的骨髓。韩非对这一条的理解可谓深矣,既有现实中观察,也有理论上的升华,但韩非再说这些话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过给像我这样善良的人们在心理上造成了怎样的伤害。我向韩非哭诉道:“You hurt my hart!”,韩非面无表情,用冰冷的口吻对我说:”人性的,太人性的!”。对于我这样一名斗升小民来说,能够与朋友或者恋人分享思想,交流感情,互倾心声是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刻之一。人类孤独的根源在于自己难于了解,又不愿意去了解他人,如果人人都能打开心灵,敞开心扉,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不相信在君主没有这种心理需求。可是由于君贵臣卑的等级存在,职业君主必须牺牲个人的幸福,在个人与外界之间安装一跟信息二极管,从此之后信息只能够进来,不能出去。不难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君主必然不会幸福,他必须承受常年的心理孤独,必须努力克制自己作为人类的沟通本能,必须让自己成为自闭症患者。西方有个人文大师对君主的精神状态观察入微,曾经说过:那王冠下的煊赫的国王,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囚徒。(记不清原文了,请网友指示)。拿破仑大帝归隐之后曾经坦然当皇帝的日子其实很孤独。沟通的需求无日不在,时时刻刻侵蚀着隔离之墙,所以深藏不露的意识必须天天讲、时时讲,直至从不习惯到习惯,再从习惯到自然。相比于那伟大的权力,失去这点人之常情又算得了什么?东方的佛陀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西方神话中有相反的主题:放弃爱情,就能拥有世界。看来圆满的心灵与不朽的权力永远是矛盾的一对。# W! f2 }- \. G
/ V% W$ j4 ^$ a4 P3 B( Y 每个君主的朝廷都有有嗅觉灵敏、演技超群的大臣,他们能够捕捉到君主最阴晦的想法,并能将君主的想法变成自己的利器。他们的力量没有君主大,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唯一的出路是揣摩君主的意思,借助君主的力量。一旦君主的性格、思想被他们掌握,君主就不再是威猛的老虎,而成了大臣手中摆弄的工具。由于他们的手段巧妙而隐蔽,君主很容易被麻痹,经常干着被卖还替别人数钱的傻事。为了对付这些暗中的敌人,君主唯一能做的就是深藏不露。深藏不露,别有用心之臣就无处下手,无处借力,君主就能永享太平。7 G& Z/ L }1 O9 [
5 f- q! j& D; [, e" z% v
$ ]( X. ]: M1 b$ ~# a
2、 独自掌握刑赏大权:; r" t/ g9 s4 [. W* B# h' ~
既然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就不难理解君主独掌刑赏大权的重要性了。如果说君主和臣民有什么不同的话,刑赏是最根本分界线,只有君主能够进行刑赏,而其余所有的臣民只能从君主那里接受刑赏。君主之所以能驱使万千臣民,并不是因为身材高,脸蛋帅,而仅仅是因为手中握着可以让人上天入地的刑赏大权。臣民跪倒在地高呼“吾主万岁”,膜拜的不是君主本人,其实是在为君主手中的刑赏大权三呼九拜。君主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谁掌握了刑赏大权,谁就掌握了对臣民的领导权。刑赏大权像君主的行头、用品、车驾、名号一样都贴着“君主专用,其他人等不得染指”的标签,体现的是君主的意志,可问题是行头、用品、车驾、名号这些具体的物品是否别他人染指容易发觉,而刑赏大权是否被他人染指不易却不易发觉。有时候,君主会忘记自己是一国之内独一无二的君主,会忽略是别人围绕自己转而不是自己围绕别人转,也会不自觉地按从众意识行事。某人犯错误了,该罚,非得等有人说该惩罚他,君主才进行惩罚;某人立大功了,该奖,非得等有人说该奖励他,才奖。刑赏沦落需要讨论才生效地地步,已经失去了独有性,君主的权威也会大打折扣。其实行使赏罚,一看事实,二对标准,君主一个人完全就能搞定,用不着别人说三道四,也用不着开听政会。毕竟韩非打造的是专制君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