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6 22: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32) j5 ~5 d$ H* Z: ]0 w- Z0 u' |
5 e' |* f; h* Q7 Y, r 颉利可汗灰头土脸地出来。看这架式,似乎是李世民身后有十万雄兵,颉利可汗只有寥寥数人似的,怎么回事啊?颉利可汗心里也很纳闷,怎么我兵强马壮的,气势反矮了一截呢?还没想明白,就听得李世民大喝道:“可汗!我与你曾当面结盟订约,并且赠送的金银财物,不计其数。你竟然背信弃义,撕毁条约,侵我领土,掠我人民,你这样可对得起我?”
4 I( r( x; p1 @ 颉利可汗哑口无言。
$ y' N# v/ A$ K: B 两位大帝国的君王,隔江而对。7 b+ e4 f d% G, F, e* a! s
正当此时,惟恐皇帝有所闪失的大臣们,调集了长安城内精锐的部队,杀出城外,大军队列齐整,利器在手,寒光闪闪,在李世民身后一字排开,旌旗迎风飘扬。颉利可汗不禁变色,这是最精锐的中央军!% U# g1 E" `5 q# a/ A$ c
Q3 X2 e( [ ?) s 李世民对身后的将领打了个手势,示意军队后撤,让高士廉、房玄龄等人也后撤,自己单独留在渭水河边,与颉利可汗对话。萧瑀觉得这样太危险了,冲上前来,拦在李世民的马前,力劝李世民返回大营。
9 ]9 s0 J/ [3 d( W; M7 Z* B 李世民对萧瑀说道:“你放心吧。我现在已经胸有成竹了。此次突厥之所以大兵压境,直抵京师效外,只是因为这些时间我国政局动荡,我又刚刚登基,所以认为我们不能抵御他们的进攻。如果我们关闭城门,消极防御,那么敌人必定纵兵大掠,这样一来态势就无法控制了。所以我单枪匹马出为会会可汗,表示我不把他们的威胁放在眼里,然后我大军又展示强大的阵容,暗示我们必定会血战到底。这完全出乎敌人的意料,使他们原先的战略企图破产,现在敌人孤军深入,必然担心其后路被切断,所以必定会有惧怕的心理。如果与之交战,必定能大破敌军,与之和谈,也必然能有牢固的结果。制服突厥,在此一举,爱卿你等着瞧吧。”/ J' J x, Q$ A: w' k3 ^# q D
萧瑀听了将信将疑地退了回去,只留下李世民一人,与对岸的颉利可汗,隔江而谈。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颉利可汗原本想借着唐帝国权力更迭之机,猛捞一票,结果李世民软硬不吃,他反而迟躇了。1 V4 t3 K& k) c ?3 p& F
这是一场个人意志力的较量。6 d% H& E) R& _% T, q4 |& E ~
颉利可汗的特点是有野心,但缺乏魄力与决断力。在李世民的质责下,他慌了阵脚,不知如何来应对,便答应唐太宗李世民,愿意派遣使者与唐帝国和谈。- \8 T9 U; Z, U8 x$ B# T
突厥骑兵没有轻举妄动,李世民安全返回军中,全军上下目睹了元首无所畏惧的神勇表现,无不为之欢呼,这是等上一千年也难得一见的一幕,这位年轻的君主,正向所有的人预示着,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来临。
4 z, t/ w3 o; k( E8 c5 ]. ], U
Z; \- w' \1 l3 ^% x 当天晚上,颉利可汗派出使者,前往长安城皇宫,与唐政府和谈。) ^3 m& m3 P/ U
李世民很明白,突厥人来的目的,无非为了钱财,欲与之谈判,必须要有所让步。以李世民的性格,并不畏惧与突厥人开战,但他现在不单纯是一位将领,而是一位国君,他必须要考虑更多的事,一旦将精锐的皇城卫队拉出城外与突厥人一决死战,那么李建成、李元吉的余党会不会乘机而起呢?太上皇李渊呢?他的其他一大堆兄弟呢?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利益集团,垂涎着皇帝的宝座。
3 ]0 B6 p3 e$ r X0 p# r A 他要以金钱来换时间,只要有两三年的时间,他的皇帝宝座就会稳固如金汤,他还年富力强,在他的视野之下,没有任何对手,即便是貌似强大的突厥。8 W9 l: m& @7 U: A0 J
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大唐政府付出一定的代价后,换取和平。
4 t3 T$ l1 {+ p$ ~ 两天后,即八月三十日,大唐皇帝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斩杀白马立盟,之后,颉利可汗率突厥全体骑兵返回。一场大战偃旗息鼓。
; Q5 N. R! K5 r0 V; d 渭水之盟,是唐与突厥强弱变化的转折。李世民以惊人的勇气与高超的外交手腕,不战而退突厥强兵。这也是北突厥对大唐帝国所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入侵,之后,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也没有实力向大唐帝国挑战了。大唐帝国将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崛起,而北突厥汗国也将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衰落。此长彼消,很快两国的实力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