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2: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小人还是伟人——浪子战神吴起
% @& H; ^" J2 u: {1 L1 ~( X  5 U4 u, `0 Y( P
  % X7 d/ x' M; j  ~$ [4 l6 R6 u
  档案! j- c* u+ h( X5 b7 ]5 V$ M% [( V5 v# M
  姓名:吴起. z, o2 C. A& V7 i! G
  国籍:卫
# J, m/ }& Q, h* _  籍贯:卫国左氏邑(今山东曹县)/ P" a0 u6 n# e: D
  座驾:四驱战车
9 W7 ]# U, g9 v3 R; D6 {; H/ V  武器:弓箭
5 s% _1 U3 L7 s, ]4 L3 v* F+ P' m  历史评价:战国第一名将,纵横天下,平生无一败绩
. t( ^, r& ]) \- @  经典之战:泾水之战,龙泽之战,阴晋之战,平南越之战,灭陈、蔡之战,州西之战
6 e+ I2 G3 ?0 a$ Q3 \. e% `  爱好:读书,写书,当官,发财,吸脓血,与士兵打成一片
, o: h0 o0 y% h8 O; G  特长:博采众家之长,身兼儒家、法家、兵家、史学家四重身份  |" l% y+ \: \" R9 i0 Q* M* |
  性格:精力旺盛,冷血无情,永远不服输
; c+ r: X6 v  T. n6 q  智商:天文数字$ B- S* o* i6 V( C/ {
  情商:零
* d: V' F( h$ K7 c5 M  必杀技:吴子兵法,春秋左传+ u* }. _7 v  A
  缺点:不喜欢女人
% Q# K5 i9 C9 v; q( a- |  最好的兄弟:没有
* b: }3 N) R& f& G/ j  最讨厌的人:王错9 W# T6 S4 v- K+ F5 O' _  z8 [
  座右铭: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去吧.
$ d0 b* W, @! Q3 d) ~  死亡方式:乱箭穿身然后五马分尸
; E/ ~% o2 o7 W8 r( [  
9 u' B, X" d: B  7 G9 x0 Z* l, G9 |3 m
  简历
) C7 k3 X1 b5 D# m  约公元前440出生~公元前415年:在卫国当流氓/ X2 {- C& i! C0 V
  公元前415~公元前414年:在鲁国与曾子学儒8 T8 h7 K+ b# D, S, k2 g
  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12年:在鲁国自学兵法
$ s, m' k# p+ p- K4 x6 F8 \  公元前412年~公元前410年:在鲁国为将,胜齐
( T9 s! o1 I. {1 q  公元前410年~公元前383年:在魏国守西河,大灭秦国威风
# X% Y  B& O! g4 a3 t, s% }  公元前383年~公元前382年:在楚任宛地守
9 r$ r* k, A* D8 S1 r  公元前382年~公元前381年死亡:在楚任令尹,主持变法,大灭魏国威风2 G+ ?1 U6 R( _
  
. o# Y* C! x* L% t9 z( \  O7 b# E  5 i8 G5 Y7 A3 G8 b- g9 f
  7 ~% \* _/ M4 J: v6 u
  + v8 t8 \0 U8 X9 A7 c  O& H" |' ?
  吴起这个人,当真是中国历史第一奇人了。这家伙文武全才,无论在儒家、法家、兵家、史家里那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他到哪国哪国强盛,到哪国哪国无敌,按道理,这样的人才,应该大家伙抢着要才对,可惜自古英雄多薄命,吴起没有当成热饽饽,却变成了个臭苍蝇,处处被人讨厌,处处被人排挤,一辈子被人害了无数次,不但没有获得舆论的同情,反而遭到全天下人的唾弃。
. [( c( Y. o+ `# b+ z# C: u  
: j* }! k5 L  e& h+ H+ g  事情怎么会这样呢?  s7 \- G( y$ U9 a! h9 l9 N
  ( y; b9 T0 Z4 h+ l/ `! W
  有人说,吴起失败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他品德太差。司马光尝言:“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中国人的价值观,是要求人德才兼备,德字放在前面。而我们这位吴起,则大悖此道,他的所作所为,都大大违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所以即使他才能大过了天去,也是一个小人,死不足惜。( I/ I% ]  ]: c4 r
  
1 n9 y' F- k7 O" k+ i' S  其实吴起真的是个很差劲的人吗?穿过史书认真思考,我发现实情并不是这样。或许他对待自己和家人真的很残忍,但是他对属下和百姓真得不错。
! q. v/ i, O: P! T) l8 J( i  9 R! z3 q5 D: S: a8 l4 I
  于是又有人说,历史上最厉害的人物,是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人,吴起显然是个会做事的人,然而他刻薄寡恩,不知变通,是个不会做人的人,所以他最终不得好死。7 A. \5 G; X, M3 q
  $ s4 x6 }8 W3 v. P2 Z0 p! F
  我要说,说这句话的人,纯粹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8 x  u( f7 M6 ~3 b9 i/ E# F) T/ v2 o
  
" O  z" q  J" ]  因为,他所说的这种既能做好事又能做好人的人,根本不存在。% r/ c5 C8 H+ y+ t5 H" o0 T* Q: ?7 K
  " {9 ]: L% e4 e
  因为,世上有些事情,你只有不会做人,才能坚持的做下去,比如说变法,比如说维新。
9 o  z' X' B! F  e) N5 K  
( g0 R; {- C+ T6 Y  因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既想顾全自己的名誉声望,又想做好这些得罪人的事情,根本不可能。
8 d) B# A7 _- V( ^' w) j# Q  : C5 m8 |( x$ b
  所以事实上,吴起不是不会做人,而是不屑那样做人,因为如果这样,他想做的事儿就无法进行下去。
# H/ g, q& a3 R7 t' x  
3 d5 |0 Q) ^: {, @2 p  我看到有人开始一头雾水了。
# `6 [$ a, H# T, a  T  
2 }3 ]1 q) b  {1 a  不要紧,大家跟着小生的笔触看下去,就明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2: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1.理想/ Z5 O( w5 W* D0 \& p9 ~
  
; r6 n9 B8 M3 a" S  
" p5 ~# v0 a5 N, {& X, h  吴起小时候,倒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的老爹是卫国富商,家中衣食无忧,平常的爱好,就是吃喝嫖赌,打架闹事,这么一个不爱读书的问题少年,谁也不会想到他日后会那么有出息。, ^& Q3 L9 ?0 ?* _
  
- S% n' V- E& ^' @# L2 Z+ m! e  可是随着吴起一天一天长大,他的心思变了,他想当官儿。% m7 e) i. Z5 A- u' {9 C5 v
  
8 e/ o6 ~$ e. X% S; [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商人是没啥地位的,即使你再有钱,没有生在贵族之家,照样被人瞧不起。吴起成日里在街头混,再怎么混也是个小混混,一碰上有钱有势的贵族公子哥儿,也只有被这些大混混欺负的份儿。1 h5 ?& |! r' j7 O0 \% U
  ) A5 ?9 S4 v+ q! [5 C
  心高气傲的吴起哪里受得了这种气,于是他立定想法,一定要搞个大官儿来当当,出人头地。- D; C1 |0 O# B# z( V3 S, K) d+ N
  : C4 [# j9 _, m! U( Q' n
  于是他四处给人送礼,大花血本,求人推荐他当官。1 W4 R5 r! J) d% P
  $ t* T2 W6 H1 o- F( B4 v
  吴起错了,在春秋战国这个注重家世门楣的时代,你花再多的钱也当不上官儿。
: X4 p6 Q8 @  ?% R. F  3 g+ ]/ T3 f# B3 s
  结果,吴起送出的钱,全都如泥牛入海,只听到一个响,半点用处没有。
" W9 Y7 ~) p/ I  ! {& @) j. M, ~# e1 R" r
  卫国的官儿也够缺德的,收了钱不办事儿。- U0 m3 A. y6 F! A- l$ r
  
: V: z$ t+ Q# T/ b  z  吴起心里那个郁闷哪,偏偏这时老娘也来骂他:“没用的东西,花光了家里的钱,还是一事无成,老娘白养你了!”  u+ u! g8 n! `0 S3 q
  
# O+ ^1 K: z/ Z' h& i9 O$ _  老娘骂他也就算了,偏偏跟他一起混的小流氓们也来嘲笑他,见面就叫他“冤大头”。
; M- h6 J( \1 x, ^$ Q1 B  ! ^4 J# X# ?! z
  吴起火了,拔除剑,将嘲笑他的三十个小流氓,杀了个干干净净,然后回家收拾包袱,准备跑路。1 b7 ^. Q; v. r0 K' J% ]; H
  
9 t: b3 D& Z1 y: x2 x9 ~* z2 d  老娘问他:“你这个小王八蛋,还想离家出走啊!”
$ F7 i6 v% M. v  I" w' ~& s# |6 z2 |6 z  * P6 ^6 I5 q1 m
  吴起一瞪眼,张开大嘴往自己手上一咬,淌着满嘴鲜血发誓说:“我吴起今天离家出走,不当上卿相一级的大官儿,绝不回家,也决不跟老娘你见面!”2 j7 m& I/ n( ?0 M/ h; P
  ) R" g5 T" C  W2 c
  吴起走了,从此一骑红尘,扬起漫天沙暴,天下英雄,将闻其风而丧胆。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2: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2.吴起原来是孟子的师叔
" C: g5 B' j2 `1 h  
6 Q) Q1 T$ l6 C- Y  
8 V5 J, w3 c( C7 b  m, p9 s  吴起离开卫国,开始思索前程。6 B9 t0 u# k0 z1 X2 D
  3 }3 V+ P  R) c5 t% A6 @
  他的终极目标,当然就是建功立业,当上一国卿相了。可是布衣为相,谈何容易,当时又没有科举,没点儿名气谁会用他。, l  p& u( M1 r+ i5 P- k  A% T' d5 @
  
8 r9 c4 w8 B) s+ V9 o; g- R+ {, Z3 A  这时候,鲁国一位大夫子曾参,进入了吴起的视野。
0 K( M2 c# b$ F, x% ~  
  S, ?+ P# a$ F  曾参这位夫子,乃是大圣人孔子的高徒,位居儒家五圣(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之列。因“孔子之学,曾子独得其宗”,而被后人尊为“宗圣”,那可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物。! C# o  _# f; J: l0 B
  6 ?* j# ]: Y5 W3 x: y0 _$ E2 x
  而当时,孔子及其多位高徒均已去世,天下间以曾子名气最大,如若能当上他的弟子,那可是真是麻雀变凤凰了,要是再能得到他的垂青,在诸侯之间说道说道,那混个官来当还不是个小case!所以,吴起打定主意,要投身儒家这座大靠山,以求取功名富贵。( }2 x; s6 o9 Q
  - W$ g# v) p: {
  于是吴起来到鲁国,交足学费,在曾子开办的私立学校当上一名儒生,日夜苦读。- D) B% I3 R: R: @( ]+ m$ W- C1 t
  
4 x. ~9 f: s- l7 C& s* z4 s  不过,史书上记载的这件事儿,其真实性恐怕有些问题。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吴起仕鲁是公元前415年,此时曾参早已去世,怎么可能又是吴起的师傅。而刘向《别录》言及《左传》源流时云:“左邱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这样看来,吴起所师,恐怕是曾参之子曾申。# X0 K/ ]1 P. b# S5 _4 Q
  
$ l& h1 T- u7 p9 g" r# _# I6 o  反正不管是曾参还是曾申,我们叫他曾子就没错了。
; y0 s' |+ {& K. ?+ Q- _+ A  
2 Z# N/ \0 r# O1 N5 T3 q3 D  说句题外话,我们所熟知的孟子正是孔子嫡孙子思的徒孙,而子思又是曾参的徒弟、吴起的师叔。如此算来,吴起按辈份竟是孟子的师叔了,有意思。
3 D: ^( {  l  D) H1 z$ E  
% c; f: Q0 _5 i( l+ W9 ?' v, B  ) R- ^# U6 q0 _
  
! F2 T: e( }6 ?  就这样,吴起在鲁国安心读起书来,或许是学习成绩不错,曾老师对这位徒弟很是欣赏,不但传授给他集兵家史家之大成之作《左氏春秋》,还介绍了一门亲事给他,老婆是齐国的一名贵族女子,温柔贤惠,很是不错。
' G" V# H+ b2 W, d1 H  
, w/ ^" t" F5 I; G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有个好老师,有个好妻子,还攀上了贵族亲戚,摆脱了布衣身份,吴起似乎没有啥好抱怨的,只要等到学成之日当官发财,那就算是修成正果了。. r: X" v' t+ t6 Q
  
' ]& ]9 t& `. S9 A( p& l. A  可是好事多磨,偏偏在这时候,吴起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4 x) \4 d" O; P% h  7 v) A5 J0 D) _/ t" h7 q6 [7 o- H7 T  v
  原来,就在吴起在鲁国留学的第二个年头,他那位爱骂人的老娘死了,吴起听到这个噩耗,仰天大哭三声,然后擦干眼泪,继续读书,好似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般。
. ^1 v2 H% }5 v  
( m6 w- t% n% m2 k, ^1 i  这下子可气坏了号称大孝子的曾老师:“老娘死了,你不快点儿回去奔丧守孝,还在这里读个屁书啊!”& ~+ `, b* w/ n+ ^# u- v
  3 x! ]' R5 t$ [1 u$ z+ \6 M
  吴起低头不说活。- ]. J% {- D7 j+ N: M
  2 g& i3 h4 C8 w# j& d( q
  “儒家规矩,父母去世,儿子必需在家里守孝三年,不准喝酒、不准吃肉、不准当官、不准娱乐、不准笑,只能哭!”
* S( R2 C! G" N  
; v9 C; V0 o# X1 t  啊!?吴起傻了,要他三年不准喝酒吃肉,还要白白浪费三年光阴不能去当官,这不是要了他的老命了吗?于是他说什么也不答应,还跟老师顶嘴:“弟子曾经发过誓的,不当上大官儿,死也不回去,何况只是老娘死了!”( _! c! E" y  E* d; v0 z* j0 e# Y
  
" o8 J+ J% D8 l7 g9 ^7 }  曾老师大怒:“你这个忘本的劣徒,水无本则竭,木无本则折,人若无本,简直不是人!我曾申没有这样的学生,你滚吧!”' o( ?& ^# k( X% y! B) }
  $ _6 G  c+ T& j
  可怜的吴起,就这样被逐出师门了,从此他的不孝之名,传遍天下,为万代所不齿。
2 L. ?5 M0 a7 @0 l) W  4 [6 ]3 d, {2 M1 ^6 ?8 i
  我们这里解释一下,曾子为何不顾师徒情份,定要赶走吴起呢?
& G, d# r2 w5 q+ ?% j& w6 L$ n) B  
* R1 F9 E) ~; q% w: S$ I3 d2 @9 S) S  原来,儒家以孝道传世,曾子一家更是数一数二的大孝子,《新语》上就说:“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席之上”。唐代皮日休也说:“曾参之孝感天地,动鬼神,自汉至隋不过乎。”儒家的重要经典《孝经》更是曾参所编。所以说,孝道乃是曾门儒家混饭吃的家伙,我们的曾老师又怎么能容得下吴起这么一位不孝之徒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2: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3.千古谤言,自由后人评说! @7 `1 Z) ]# }3 _. l% h6 t
  0 ^( h3 c: P/ Z3 N
  - |' @/ e' m8 v  G) b
  固执的吴起背上了“不孝”和“儒家弃徒”双重恶名,如果换个一般人,从此以后恐怕就要一蹶不振了。可是我们的吴起可不是个孬货,其个性之坚忍,绝非常人所及,“输”这个字在他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他的心就像一块顽石一般,磨不平、砸不烂、敲不碎,金刚不坏。& j6 e9 Y( ?: X2 H- ^
  6 O$ I- E1 Y! m( ]+ P4 j: p
  儒家不要我,算了,我去学兵法,曾门那一套迂腐的道德之说本就不适合我,品行好就一定能富国强兵吗?鲁国人个个自称是君子,也不见得它鲁国有多强!在这个战争频仍的乱世,武功兵法那才是王道。- W# d' l( c& A; |. c
  3 V2 S$ P) v1 l2 z2 a; Z9 w( V
  吴起于是开始钻研兵法,三年之后大成,战国时代第一名将,诞生了。, ]! G2 U/ k* F2 g) ]' N
  
9 f7 [5 z5 q. I- g' U  b  他现在就是一只出笼的猛虎,只要给他一片山林,他就是万兽之王。7 s" i8 N9 {5 C: S$ k' N9 [
  & ?, k3 Y/ P. c( ~" j, r  D* P
  所谓“山林”,对一个武将来说,那就是“战场”了,既然吴起生在战国,自然不愁战场。- ]4 p6 O8 Y' q  @! h
  
+ E( L9 V* y9 n/ l( U- o  公元前412年,齐国国相田和率大军攻打鲁国,一路势如破竹,鲁国危在旦夕。. Z: O. Q0 u2 @
  
. M0 G3 W1 d. {* C0 L* N- }  这样的事情,在齐鲁之间已经发生了不知几百遍了,齐国的田氏想代齐自立,自然要多立战功,欺负不会打仗的鲁国人,正是最简单最自然。
: I! O* |3 Z8 q8 q+ T  
1 }2 j& z7 Z8 h; v6 R1 g1 k  从前这种时候,鲁国一般求晋国老大来帮忙,可惜当时晋国已经一分为三,变成了韩赵魏,或许因为大家都是窜主自立的同道,所以韩赵魏三国那会儿与田氏关系正好得不得了,自然一个都不肯帮忙。3 V# n6 g" W. T& g( P
  ) d$ S# p6 `% u! s7 `
  鲁国君主鲁穆公急了,他身边的“君子”一大堆,却没有一个会打仗的。
- ?: j! y. R5 e: @1 r3 Z  " O- x; T7 x1 \' N5 M
  关键时刻,鲁国相国公休仪向穆公推荐了吴起,说:“吴起兵法盖世,欲救鲁,必用起。”
$ o* ^- s! F; X3 v6 z  4 A1 f, x! ?% G  \' ~. _9 ^- [
  鲁穆公一听,很好,那就赶紧拜吴起先生为将吧!
. d; f9 Y! C1 |; O9 ~  - _: x: {" v9 ^; ?5 l! p/ M* u
  解释一下,与先轸所处的时代不同,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官僚机构已经开始文武分家了,产生文官的首长“相”,以及武官的统领“将”。呵呵,这个时候的官职还是很简单啊,不像后来那么复杂,让人摸不着头脑。# |4 |( P# d7 g; C
  - Y) O* M- n8 C  t9 Z
  然而,吴起一步登天要当上“将”消息传出来,鲁国的“君子”们不干了,咱们鲁国礼仪之邦,怎么能用一个没身份的打工仔呢?更何况这个打工仔还是一个身背不孝之名的儒家弃徒。如此一来,我们这些君子的脸面往哪搁哟!
: ~9 W2 E" ?; R0 W9 ^7 P
- V& G; W+ `2 t. t+ o  于是“君子”们跟鲁穆公说:“先不说吴起人品才能如何,光看他的老婆是齐国人,咱们就不能用他!万一他被吹了枕头风,在战场上投降了齐国,那可如何是好?”
/ t; o% p1 f/ Q& l' W$ d( z, q) C  
( `: Y; ^1 W7 c; q  鲁穆公一听,哎呀不行,赶紧让吴起这小子滚蛋!4 l% i8 R- K; h2 T1 z
  9 e; X9 h9 O9 v$ B7 R# \2 I
  眼看就要得偿所愿,一展抱负,突然出了这档子破事儿,吴起郁闷。
8 b2 T5 N, t( Z! B; V/ k  
7 e6 ~0 p1 f+ @' Z7 N  真衰,我娶哪国女子不好,偏偏要娶这齐国女人,该死!1 [2 y& {- o  }. ?$ y1 k) u  G' }
  ' K, r( @/ |: e1 A& G% S
  不是自己该死,而是这女人该死,谁叫她要生在齐国呢?
; u  z5 M* }  J9 \& T  1 y+ O) p* a! H5 j3 K9 [
  所以不要怪我,怪就怪你命不好吧!
- I+ J$ v2 a0 q# z! K2 I! d  ' k* z% d  B" i6 S7 q- q8 r
  于是吴起恶向胆边生,找来妻子,对她说:“我现在要求取功名,就要取你一样东西来用,不知夫人你可否割爱呀!”. w! V9 d9 Y8 Z. H, F; |& C# [
  
, m# `8 A' r" m: d  “咱们夫妻一体,又何必客气,你到底想怎样,为妻成全你就是。”
* u. P, @+ }* y  
0 T0 \* k2 r( \+ y2 M5 m" G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取你人头一用!”' l( F% r8 ?8 y: \6 _) g! l
  
+ e* d3 J( [0 W, o2 ]4 |3 @1 z  起妻大惊,方欲开口,起拔剑一挥,鲜血横飚,一颗愕然的人头已然落地。
0 W" E5 e* q5 x; a  , D4 J+ p% d" r! s  B
  吴起叹了一口气,提溜起老婆的人头,拿去给鲁穆公看。
( Q; Y2 Q4 `7 {$ \  ; p9 G1 v. J, D* H+ y% B
  “主公,你现在知道我的忠心了吧。这一颗美丽的脑袋,就可以证明,我与齐国,没有半点瓜葛。”& B/ v3 |) q5 z* a: x" d7 [1 z1 n
  
( a% J; T1 D9 H' ^0 P7 l% U  鲁穆公惨然,对这个心狠手辣的名利狂徒,他是又厌恶又害怕,可是事到如今,他却也没什么借口拒绝吴起了,更何况齐军兵临城下,事在危机。罢罢罢,死马且当活马医吧!- M- r' d6 C  T9 f; t2 o) ?9 n( J
  
' `# K) j* P; h- f! ^  就这样,吴起踏着爱妻的头颅,用淌满鲜血的双手,够上了鲁国的帅印。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可怜的女人,这句话在历史上,已经被证明了无数次了。# O) S; I% m- r- L) }' X
  . \" n2 k: h6 P9 v9 s9 |) P) V# M
  不过,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我们只可相信七分,切切不可全信。愚以为,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犹以战国之史最不可信,秦始皇焚书坑儒,毁掉了不少珍贵的资料,从周定王元年(前468年)《左传》记事结束,到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这一段历史,几乎是空白的,到了西汉司马迁时候再来修史,恐怕传言多于实情。更何况吴起乃儒家罪人,他的很多事迹,很有可能是后世儒家对他的诽谤,毕竟杀害至亲这种灭绝人伦的事情,太过违反人性。
- O- ~2 u& N% u6 a+ |  ( Q8 I( T+ V1 `( f0 X
  退一步讲,就算这件事儿是真的,也没啥好大惊小怪。古人有一句话,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女人没了可以再娶,机会没了却是难逢。对于一个困顿半生的天才而言,失去实现理想的舞台,无异于叫他去死。战国时人的想法,可不能以我们千年后的价值观去衡量。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2: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4.鲁国一梦
/ @: B( c7 |. c0 b2 j% s7 Y, J  
% E9 |! [- P4 o) n8 u# |  , I+ u, Z! ?' D8 X7 E! y
  
1 C3 u8 n' a* C: h4 D% Y  吴起带着鲁国兵来到前线,先示弱,再装孬求和。齐国人一看吴起如此无用,便生了轻敌之心,也不防备,只等对方乖乖投降。+ w6 h$ w$ d" Y" L9 I
  # j4 p+ o) u! m3 T; X8 ]% O
  齐国人错了,大错特错,浑然不知,他们将要面对的,乃是史上最可怕的对手。
  y$ k9 u: T* e- \; f: ?  
5 J# s' C& M3 ]- S; h- F  他们很快尝到了托大轻敌的苦果,吴起在最出人意料的时候,对齐军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击。) N7 Y) [) r! t
  3 X) j, y7 m7 k1 `& E' ]
  齐国人此时没有一点准备,来不及驾车,只能仓促以步兵迎敌,结果被吴起强悍的“装甲部队”直接暴辗。紧接着,吴起又派鲁军左右两翼包抄齐军后方,前后夹攻,杀的齐军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6 T  n1 s8 m; t  d4 A' x+ L  
5 i% a6 d, Q1 |  齐军大败,丢下漫山遍野的尸体,逃回老家。( d$ q- ^( A( G
  
- n0 ~* H$ {7 U. j( {  最终,吴起以少胜多,赢了他军事生涯中的第一仗。这一仗,吴起打的是轻松写意漂亮之极,不过这相对于他日后的战绩来说,也只能算是小试身手。但从这一刻开始,天下人算是认识到吴起的厉害了,他的亲亲老婆,总算没有白死。; t4 V( V: n9 [3 ~& D
  
4 D( Q, D7 |) W0 `$ c$ c: }  
5 Y+ q! z9 K# Z  d. E- ?  吴起凯旋而归,等待他的却不是他梦寐以求的卿相之位,而是更加汹涌的谗言,这些谗言就像是滔天巨浪,转眼将一切伟大胜利吞没。
4 l5 p2 U& W' B1 ?  N; x  C& p  / `9 v5 M7 Q# D2 m% @( s
  鲁国的“君子”们开始四处宣扬吴起的劣迹:“吴起母丧不归,背叛儒教,杀妻求将,此大逆不道之徒,虽有小功,我鲁国决计不可启用。”
/ x+ p3 S/ a; I+ E  $ U4 H: u$ a, C9 }/ ^. E2 d0 L
  又有人说:“鲁乃小国,多打胜仗只会招来列强忌恨。况鲁卫兄弟之国,我们若启用卫国的吴起,恐怕会破坏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这些对我国都是大大的不利呀!”" g$ i; @8 |9 B2 \" e) ^! S
  
* O2 c0 g) z7 p: _, o! W  三人成虎,不管吴起是不是“杀妻求将”的大坏蛋,反正大家都说他是,那就一定没错,吴起就算生了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 L% I2 i; s* K5 ~% n: G
  
  i$ E: `$ q/ _% I  于是穆公连忙找来吴起,给他一封解聘函,说:“我们鲁国庙小,容不下你这样的大贤,你还是另谋高就吧!”
, S/ Q; a3 T% z3 o  
; Z7 \2 C; h% b  心高气傲的吴起将解聘书往地上一扔,拂袖而去。
' {1 Q# Q0 e  g# P  
& h: O( ]/ B3 n, q/ V& J  w  哼,此处不留爷,自由留爷处,你们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臭“君子”,爷还不想跟你们一起混呢!3 D( V3 C' X, }: P
  
( y$ n4 U# v8 b: e  其实,打一开始,鲁国和吴起就没有合作的可能性。鲁国是周礼与儒教大行其道的地方,吴起虽然也是儒家出身,骨子里却是个兵家与法家的混合体,重功利超过道德,重实际超过缛节。双方在价值取向上根本背道而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可以妥协一下,一旦要动真格的了,肯定一拍两散。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2: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5.得遇贤主9 l/ p2 d2 \1 b3 y7 R6 l7 ]$ ]
  
% X5 a! G4 F1 Q  o! P& i: }    |4 f( f/ y8 Z
  公元前401年一个孤单的早晨,吴起正式离开鲁国,又一次开始思索前程。6 I3 s( M4 R0 K3 K, `
  
2 B" H* {8 b* c' x: r8 [. \5 R, R% w  他要选一个真正能用他的国家,一个真正能让他一展抱负的大舞台。
0 w5 w( O. p7 |9 z8 ~  ! O5 f; q2 u* U. }* }6 c  v
  当时,天下有七个大国,是为战国七雄,而七雄之中,以魏最强。
# Y0 v1 G+ s9 j" f  w  d  7 {- U0 X3 ~( o4 ^5 g% z* ^5 U  M) q
  魏国所处的地方,在山西的东南部,被赵秦韩楚齐五大强国包在正中间,三面环山,一面是黄河大拐角。这样的地势,好处是易守难攻,坏处是四周列强环视,极易被压迫封锁。
8 d& F# W1 U4 w4 ?1 o; i4 i1 R  8 E0 p' v$ F7 Z
  所以,作为魏国的第一任君主魏文侯,如何在这鲜血横飞的四战之地扎稳脚跟,继而富国强兵开疆拓土,可并非一件易事。
) w% w5 G; O* A! w" `  
9 j  a  _8 W  t# s5 ^& ^6 I! f! p- ~  不过这个魏文侯可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在战国初期称得上“雄才大略”四个字的,恐怕也只有他了。在他任职期间,做成了好几件大事儿。, d4 }2 z- |4 q  H/ ?
  
3 e' F5 i; X8 P2 Q8 _6 y! u7 e& r' W  第一,重视教育,广招人才。魏文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创“布衣为相”先河的统治者,这个英明的举措让更多没有啥背景却有才华的平民士人可以一展他们的政治抱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卫国平民李悝,魏国平民乐羊、西门豹,还有戎狄出身的小贵族翟璜。; j3 X8 g* P, |0 ~6 T9 J
  
; K' j7 P8 s" i- g7 p) R8 I  第二,任用李悝,实施变法。同吴起一样,李悝也是卫国的一个平头老百姓,没啥背景,却一样很有才华,不过他的才华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李悝在魏国为相期间,最大的成绩就是为魏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法经》。以法治国,是中国历史最大的一个进步,从此,国家政权再也不被卿大夫家族子弟所垄断了,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有利于加强君权,二有利于规范官僚的行为标准,三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四有利于平稳社会秩序。  }5 ?4 G% E) S0 z! p: p
  & w3 A7 N, J! Y+ _. z
  除此之外,李悝变法还开始慢慢取消贵族的封地,而采取政府聘用官员管理地方的郡县制,从此,官僚不再世袭,也再不能做依靠封地的寄生虫了,他们拿的是国家的俸禄。这个制度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官僚们再在也不能吃祖宗的余荫了,他们要靠真本事拿俸禄。从封建到郡县,也是中国历史超越了当时整个世界的一大进步,所以有人说中国在公元之前,已拥有20世纪超级国家的姿态。魏文侯超时代的政治早熟,着实让人佩服的紧。
- C. ^5 d3 j; ?  
( V1 v/ }9 p5 X  不过,中国人喜欢中庸,并不会接受完全的改革。所以,中国的封建制从来没有被郡县制完全消灭过,世家大族永远占据社会主流地位,他们生而就有特殊的待遇,到现在也是如此,不过就是换了一个方式罢了。
; s. b0 V% n# `: `# e. u  8 V0 Q' b& p5 M
  李悝变法,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政治改革而已,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在它的影响下,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大家族联合执政的贵族民主制度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君权至上的专制制度逐步形成,中国特有的文官体系形成了。
5 q8 G3 W0 Z% o. H1 H/ x  9 U3 y5 Z, ^; v$ C8 q+ ?1 Z3 a
  
4 r9 p, t+ ?  o% C) F0 O/ @' H1 R  第三,在军事上,采用近交远攻的战略。这一个战略,似乎与后来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大相径庭,但却是魏国最明智的选择。这是因为魏国与秦国的地理位置不同,魏处于四战之地,周边环境相当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面临亡国的危险,所以它必须紧紧联合韩赵二国,共同对付齐秦,否则,三国都会被拖在晋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也无法向外发展。
- ^% U0 E; ]8 e/ [! [0 u% o  - v3 ^1 A9 ^, G7 X, I
  基本上,魏文侯这三件大事都干的非常漂亮,因为这个缘故,得以让魏国在战国前期引领群雄,风光无限。- Q- e* Z6 s) ^2 \6 ?
  
1 c0 v0 l; u- D. O- v  综上所述,魏国的确是像吴起这样的天才施展抱负的绝好舞台,魏文侯也的确是一名值得效力的雄主。
: J1 `- ]  P  ]
* o; `# [) y1 ~. j: k3 d  吴起犀利的眼光终于在表里山河的魏国大地上定格,带着他的求职简历,去找魏文侯面试。+ W2 j% H  Y7 Y% V4 B$ G; n
  
  `1 s: c) I: l* e) D( \; T' J  魏文侯拿着吴起的简历,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召来李悝征求意见:“你是吴起的老乡,此人为人如何?你可知道?”
* U# ]/ G7 u3 m) C  
, H* J: M6 H; q+ Y) t7 h  李悝说:“吴起贪而好色。然而兵法超群,即使司马穰苴在世,也未必是是他的对手。”
, M# a, n  }( k7 U; p% {  J2 j  9 Z7 p" Q4 O% a/ {1 \
  看来李悝虽是吴起的同乡,对吴起却并不怎么了解。吴起虽是个“官迷”,但历史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是个贪财鬼,相反,说吴起此人“廉平,尽能得士心”倒是史有明文所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好色一说则更是空穴来风了,吴起后来连魏国的公主都不要,显然是个不爱女色的痴汉。像他这么一个为了成功什么都可以牺牲的大男人,绝不可能被些小女子绊住手脚。, e; i  e5 Z9 h* B0 v1 w3 T
  
( m1 Y! v, q% A% k" k  所以,李悝对吴起的这个评价,显然是被那些鲁国“君子们”的谤言所影响了——事实证明,天下间最不能惹的人就是掌握了话语权的读书人,人言可畏,文人之言更可畏呀!$ m% {1 g. d  A
  . X) v; x. z. R, x1 M; w2 L& E
  然而魏文侯对李悝的前半句话并不怎么在乎,他看重的后面半句话。
1 |5 W! z0 }7 b0 M# ~5 D; M9 k  . h3 g' K4 R: ~& B7 ]
  因为现在的魏国,并不缺乏相才,他手下的大贤一大堆,随便挑一个,都能独当一面。) E5 h( K. M; x: O0 R3 p
  
& X8 L( h" Y" F, `* T# \+ T$ Z  他缺的是将才,最好是天下无敌的那种。
( ~6 n7 K1 \  z4 O5 @  # h4 g6 I4 r/ L6 N
  
& o2 J) U0 q4 W' y. t& O  3 w2 ?1 Z/ m( @, G
  而当下,魏国有两个军事重地,一为防备赵国的邺城(漳水南岸,位于今河北临漳县,曾是我国北朝时期的“六朝故都”),一为防备秦国的西河(今陕西洛河、黄河与渭河间的大片三角地);第一个邺都,已经有了小帅哥西门大官人西门豹坐镇,文侯放心;可是西河这块更重要的战略的要地,却是无人可堪此大任,而今好不容易来了个吴起,那还不赶快顶上!( l8 r9 f) N1 P0 s8 k
  
) L/ e% N+ f' \- Q8 r2 _( N  至于世人盛传吴起人品不行,魏文侯倒觉得没什么,魏国身为法家的发源地,打从三晋合一时候儿起就重视外王之学,亦即用权与法术之学,主张以法治国而不是以礼治国,所以不像鲁国那样深刻儒家烙印,非要强求所用之人的品行必须恪守礼教。实际上,魏文侯虽然名列司马迁的“儒林列传”,却并非一个纯粹的儒者,他骨子里其实是个“外儒内法”来的。* `9 G) [7 b; ~: F  ^$ N, T
  
" v- q# J3 C' s1 C, g  既然魏文侯与吴起实际上是同一类人,两人一见面,自然一拍即合,当下就签订劳动合同,派吴起去守西河。
( P8 g# j; E4 s6 K7 Y7 {  . ^/ i5 j& n( @: u# ?
  折腾了好几年,吴起总算是找到组织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20: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6.战神的成长6 A0 n, A- N- y/ S! ?" M
  
* [! e: b2 c9 Z. C" P8 R  & }% I. K* e. ~4 x6 Q( k
  西河这个地方,确实很重要,此地与秦国一河之隔,又控崤函之险,魏有了这块地方,秦欲出关争利,归路则尽在魏监控之下。所以,秦国不欲东进还则罢了,想要进取关中,就必须搬开西河这块大石头。7 H# p9 ^4 j9 _- K& s) t
  
' b4 M# Z0 X( ~' w' t) o+ v  所以,在吴起没来西河之前,魏秦两国在黄河边上的态势,基本上处于拉锯状态,今天你抢我一块地,明天我抢你一块地,搞的这里的老百姓无所适从,经常处于国籍不断变换状态。
) @6 d/ _& i% L6 |$ q& s- E5 `2 {  / m( j4 ^. A; T4 j# H
  一句话,这鸟地方,打晋国还在的时候,就压根没太平过。吴起挂的西河守,其实是个半空衔,若要坐实,得靠他一刀一枪打下来。, i4 K: @, W$ j; B& ?2 ?7 R4 ~
  ; |* ^6 Q8 t% g
  所以,摆在吴起面前的,其实是个烂摊子,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  i9 C3 ~5 e8 A; D- C; x  n
  
; O- M' f" H% W9 `% v' c  于是,在公元前409年,吴起这条猛虎又出笼了,他的目标,是河西五城,当年晋惠公与秦穆公打得头破血流的地方,秦国的命根子。/ n- P* T6 `) e: R+ F
  
7 n% a8 Y/ y& t  这一战,史称“泾水之战”。  o/ @% \, O4 h! A. q1 g1 U

0 ?6 l$ j0 y( m: c% b" F  这一战,也注定是吴起彪炳史册的一战,吴起率领魏军,一路势如破竹,突破秦军西河防线,进入陕西,闪电般夺占了陕西东部的韩城、大荔、澄城、合阳、华县等五座城池,随后直扑秦国进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今陕西华县)。9 b) V# c$ v: T: S  q8 E; p! r
  
, o5 N0 b- X+ S4 H  这下可不得了,秦国人直吓得裤子尿湿好几条。秦国没了河西五城,就等于没了黄河之险,以后别说出关争雄了,想要自保都堪虞。更糟糕的是,吴起得陇望蜀,拿了五城还不够,居然还想抢了郑地,这不是要了老命了吗?要知道,郑地乃是秦国粮食基地渭河平原的门户,没了它,渭河平原无险可守,吴起可以以战养战,向西一路平推,如入无人之境,一旦兵临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城城下,秦国之社稷危矣。
3 j* C, s/ f" ^* B  [1 u; p
! X$ [1 r7 S( _# y, ~  乖乖隆地咚,魏国是打哪找来了吴起这么一个wenshen哟,如此厉害,他还是不是人类呀!咱们老秦家本来小日子过的舒舒坦坦看上去挺美,这一转眼儿就没了河西五城,再一转眼,老窝都快保不住了,这可咋办?
) C0 r+ s8 i# e  / q9 s9 W* g1 k" K; R/ Y
  危急时刻,秦国人只好派人求齐国与楚国助拳,以减轻秦国的压力。齐楚二国明白,如果让魏国搞定秦国,他们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于是立即出兵犯魏,援助秦国。
) J$ |/ x: g- |  
! ]% m! h8 B9 U- U- C9 k  吴起很清楚,秦国根基深厚,想要一举灭了它,为时尚早,如果继续西进,魏国就会处于双向作战的窘境,那样可就不妙了。
/ k% `7 Z+ X" ~7 a: ~) n' s9 h  1 j; j$ j3 l1 x& O7 E+ N. D
  得,就放你一马,有了这河西五城,咱也就够了。我吴起只要紧紧守住西河,就能压得你秦国喘不过气来,让你动弹不得。+ H2 F, P8 x7 r
  / E! b" n; O6 u
  但是吴起也明白,西河是秦国人的命根子,他们是不会这么轻言放弃的,想要站稳脚跟,扎扎实实的保住它,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O1 E! l6 }! [* U
  3 f: l6 |  r/ m/ c7 @- Z4 E
  第一件事儿,就是大移民。魏国山多地少,人口密集,西河这块幅员达700里的广阔地盘,正是魏国减轻人口压力的好地方。在吴起的建议下,魏文侯一声令下,大批魏国移民渡过黄河,在西河开荒种地、安家落户。吴起遂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有了兵源,又有了粮食,西河就好守多了。
5 L; O' p- K( O" X/ P8 k* m3 c5 D* [" c' P
  第二件事儿,就是招兵买马。西河的位置太过重要,仅靠传统的征发形式临时召集兵员是绝对无法应付如此频繁的战事的,吴起对于这些拉来的“壮丁”,评价是:“士虽有战心,然不经练,与秦战,如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可谓一针见血。
# w: \2 c9 ~4 k4 L  u+ h! p2 X# H9 q# }  N  # P* r# O0 E$ q/ ^, N- t% ^$ J
  基于此,吴起经过认真研究,终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军制变革——建立一支常备军,是为“武卒”。
9 {. g( J( K6 j" O8 N/ b: w: Q  
) ]- d' l/ ^5 O3 R& x0 e4 `" e  通俗一点讲,就是把“拉壮丁”变成“自愿参军”,把“义务兵”变成“志愿军”,把“杂牌部队”变成“职业军人”。% m" L; ?! r" ]& R
  
. }6 M4 i. f, p- v7 D1 j& Y* r  吴起的口号是:“当兵吃粮,不用愁荒;一人光荣,全家幸福”。
0 @* X0 \0 k* @( Y$ o% L  
4 d# S5 s( b9 L  是啊,能当上“武卒”是幸福的,不但吃穿不愁,一家赋税全免,还有工资可以领,立了军功,还可以分到田地,甚至可以当官,一步登天,多美呀!可是想要当上一名光荣的“武卒”并非易事,你必须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
& F# `6 G1 k8 p- X  
  a+ L) k/ P! p  对于此,吴起的解释是:“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夺旗斩将以为职。”
: B4 u# @5 l: |9 R: e  $ h6 @2 {( s8 j- h# C/ B
  所以,“武卒”的遴选标准简直可以用“苛刻”二字来形容。首先你要能跑,其次你要能操,每个人穿三层皮甲,头戴铜盔,操十二石之弩,挎箭五十枚,荷戈,带剑,裹三日之粮,负重几十公斤,行军40余公里,在半天之内能到达目的地而你还没有趴下的话,那就恭喜你,你发达了。( X/ G& Y4 c! b$ Z
  * [/ |0 m4 A' I; V
  天哪,这些“武卒”还是不是人哪,我光着手跑五千米就累晕了。# b8 ~$ `/ p) J
  4 f" `  j) R  A0 D% A$ y  P+ T
  由此可见,魏武卒不单单是一支常备军,还是一支特种部队、超人部队,“汶川大地震”如果用他们来救灾,连直升飞机都不用。
$ c4 F- s! _, I+ R) X  ! j* g$ `- \: y! U
  用吴起的话说,武卒三千之旅,“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彪悍的让人咋舌。
# l5 F2 u8 Q3 ?  
2 h  r. O- Z- Z) |: ^. G' |  如此,吴起和秦国人再打仗就轻松多了,三千“武卒”在前冲阵,七万河西兵压上,秦国兵再厉害,卵蛋也要给压出来。1 w& ?' u7 J) e0 e6 B
  4 V( P+ e8 a# |( m6 y( ~& C) Y8 m
  然而,吴起所发明的这个“雇佣军”制度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以兵弱国”。因为职业军人只管打仗训练,不用从事生产,吃皇粮的人多了,种地的人就少了,这样对国家的经济压力太大。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方法解决,那就是按情况制定合理的服役期,当几年兵就回去种地,把自己体力最鼎盛的时期奉献给国家就好了。) U9 U# g# K2 ?( z4 v2 X: S& J
  ( W6 j" f: E3 t$ g& [
  说一句,魏国“武卒”的超级成功,让各国也开始跟风,创建了各自的常备军,齐的“技击”、秦的“锐士”、韩的“材士”、赵的“百金之士”、楚的“选练之士”相继出现,中国历史上最可怕的军备竞赛时代来临了。春秋时代,最大的国家兵力也不会超过二十万,可是到了战国中后期,七雄中随便挑一个,都有将近百万的兵力,这都是吴起造的孽。, L5 {( g- Y- z9 u$ N% ^7 m5 G
0 g+ Y! ~/ I0 X) I* j5 b
  第三件事儿,得士心。军队的战斗力上来了,只是打好了一个基础,想要让这支军队战无不胜,还需要士气与士心。能够不怕牺牲为主帅效死的军队,才是真正的百战雄师。
. ~1 g$ _0 C0 D8 K( I' I: Q1 S' Q+ A  
( ]0 I+ w5 f4 |" s( b% u  所以吴起决定好好爱他的士兵,比自己老婆还爱。
* n- W- c% L# r2 R# u  
8 B. S! ~4 e9 ]  不要以为男人对女人的爱才会令人感动,吴起对下属的爱,一样深沉,一样热烈。作为一个将军,他将自己视同一个普通士兵,与士兵同样睡在地上,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菜,同样亲自背干粮,与士兵们一起步行。有士兵身上长了毒疮,吴起发现后,竟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这位士兵身上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来,简直可以入选“年度十大感动魏国人物”。
6 d8 R3 j9 `7 M  
. {3 B# b6 D) Z5 L1 B  s8 `  这样的主帅,士兵们能不为他效死吗?
' L+ P9 b# ^8 M- N' y! K0 |( u4 A  1 E( Y- F# b. N! H5 L& n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所有热爱大众的伟人,都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十分残忍。儒家“爱生活,爱父母,爱国家”与“先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标准在历史上有的时候并不适用。所谓忠孝不能两全,既能家庭和睦爱情幸福,又能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人,其实并不多见。, A5 W: N$ w& T6 r4 z8 |& X! S' Z0 k
  
+ {' \; m4 o! o- d6 q  - a4 B) N! Z! j0 s: Y" h2 T) d+ g
  第四件事儿,明法令。管理一块国土,统领一支军队,光靠一个劲的爱呀爱可没用,那还得赏罚分明严肃法令。所谓恩威并施,光有恩,没有威,只会将下属宠坏,搞到管理混乱,让军令政令无法贯彻执行。
' E1 o$ X2 e. L% X! x  
: ]' q) _# f& e! `& }: o  有一次,魏军与秦军交战,一个士兵不等命令就冲上去砍了两个秦国人的脑袋,提溜回来向吴起领赏。吴起二话没说赏给他一刀,将他斩首示众,说:“这就是不听军令的下场,你们要永远记住八个字:‘勇于公战,怯于私斗’!”1 n* n! f6 H; C. A- o  j5 o- i
  9 I1 q4 `  z. i! U0 f1 I' s
  这就是罚。5 j5 g! B" f- C, E
  
$ U/ @/ J4 s7 V  吴起命令,每次大战后举行庆功宴会,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吃得也更差;无功者坐后排,饿肚子看人家吃。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家属。而对于烈属,吴起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 d4 R( p' e  l. g2 v9 G& j
  ' |5 N4 K7 e: V  |
  这就是赏。! v* g  ]$ ?& v. B" P
  
( Z, c: C2 I# R6 z1 B  赏罚分明,吴起显然已经是个法家作派,这是他来到西河后新学的一门手艺,具体情况,我们后面再来详细讲。
$ M( @9 S. B! x" y& v  
, o3 v! b8 |# U4 U# W; k  
& {( V8 W1 |* f9 l2 Z; J5 Z, t( @  
1 ], `  w) d: ~$ E% g3 K* y  关于吴起的严肃法令,在《韩非子内储说上》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吴起在任西河守期间,秦国有个小哨亭靠近魏境,这颗眼中钉严重妨碍到了当地百姓的生产。于是吴起想了个办法,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赏给他百亩良田、豪宅一栋。”
; l; K. _- R; e3 F$ ^  ) M4 D3 |" p8 c* j' b
  没有人去搬它,都以为吴起在开玩笑,搬根木头就能发财?天上怎会掉这么大的馅饼。
/ S( m2 O& S2 G* _1 E  
+ ~5 a; K6 _, s& O# K! c9 x  终于有个人穷疯了,把木头搬到南门,然后去找吴起。他可没真想发财,他只想混顿饭吃。5 \3 m! m- R8 e: a! J& ^5 J
  
2 U5 V, s  V/ z6 ]9 f  没想到吴起还真的赏给了他百亩良田、豪宅一栋。7 M- U- J( h7 U) b$ [- Y
  
- s" ?5 X% v3 q* f! A+ h  大家全疯了,一个个肠子悔青。
4 U) u. b% `+ f# n) U( p  9 l: Z9 w6 o6 Z1 U
  等到大家都心疼的睡不着觉了,吴起才又下令道:“明天攻打哨亭,谁能先上去,我任命他做大夫,良田豪宅大大的有赏。”
; b7 |: t# n  L  8 Z3 {$ s1 @2 F# X" O
  大家全疯了,一个个不要命的往前冲,一转眼的功夫,哨亭就被攻下了。& r8 h6 @7 q/ E; [; a
    {3 R% i+ }- w0 @4 O% Y" P& p  }
  诸位看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没错,商鞅后来在秦国立法,也学的是吴起这一招。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最爱记录这样的事情了,真假与否,倒不是十分重要。2 N$ I3 a1 ^' G! k1 H& a2 p# g! }
  
% Z2 ^+ r; I/ M; Y& J6 V( j& y1 D) O  
" Q) P) q4 w6 M! J# Y/ E2 N  
2 l+ U( I) Z) J$ L. j* n  e, }  通过这四件大事儿,吴起在西河牢牢的扎住了根。他又一次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从此,魏国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八十年,使秦国不得与中原交通,魏国独擅关东之利,秦国被大大削弱,直到商鞅变法,才又重新缓过劲来。吴起,真是秦国人的克星啊。2 X6 g9 N- a0 q$ O. K
  ) ]0 m: {7 C- u! I
  可惜,吴起有一个好的开头,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束,否则,天下哪里有秦国人出头的机会。这是后话,咱们先不提,后面再讲。
! K/ C9 T5 B1 r1 ~$ K1 z& m+ M6 j7 a6 r3 B
  现在我们来解释前面一个问题,吴起到了西河,似乎比从前更厉害了,这是因为他又开始蜕变了。吴起先学儒家,后学兵家,在西河二十八年,又开始跟一位超级大师学习法家和史家,这让他最终身兼四家之长,变成了一个经天纬地的军政全才。此人在中国历史上,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妈的太牛了。9 O! S: \  i5 P0 K! A
  
# R: w) u- _; d/ c1 H  就如鲁国有曾子,魏文侯也请了一个大师级的人物,让他在魏国的西河开班授课,并尊他为帝王师,他和他的弟子被称为“西河学派”,这个学派在魏国政坛上活跃了很长一段时间。8 R  `  @: |1 S/ [- [" |5 J
  
. K, ~. `! u5 A. h0 L0 j5 t  国君亲自拜他为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位人物啊,要知道,就连从前的孔圣人,也未曾得到过如此崇高的地位。- [' k3 L/ O; L* |/ w# _
  + ~, H! G* _- K' H( ]4 }
  这位大师就是卜商,字子夏,天下硕果仅存的孔子高徒、儒家的元老级人物、法家的创始人、被中国历史所遗忘的思想大家。相传《诗经》和《春秋》等都是由他传授下来的。
5 O  F6 D" F, U- |  : G/ Q- K% R3 \: i4 g: \( q7 ~
  卜商此人好像在中国思想史没啥名气,实际上,他应该是春秋战国之际孔门中由儒学礼治思想过渡到法家政术思想的一位枢纽人物,名震当时,学泽后世,在他的弟子中有不少大名鼎鼎的人物,大师兄魏文侯就不用说了,另外还有道家名人田子方、西河大贤段干木、墨家矩子禽滑厘、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吴起、商鞅,传述《公羊春秋》和《谷梁春秋》的公羊高与谷梁赤,统统都属于他的“西河学派”,其人才之盛,天下无二,有这些人充实在魏国的领导班子里,魏国想不强都难。
# _9 O- p9 O4 D& S( Y
) \; K; k% a/ L  卜商出生于公元前507年,当时恐怕已经是个百岁老人了,所以吴起不大可能得到他的亲自传授,不过西河学派人才鼎盛,吴起随便找个人一起交流都可受益匪浅,再加上他从前的儒、兵根基,学起来当是轻松的很。
# a0 m4 S3 [1 f# I2 \  
% Y/ ^5 u9 w% u. a5 d  我们前面提到过,除了法家,卜商最牛的两门功夫就是《诗经》和《春秋》,其中犹以《春秋》最为厉害。《春秋》学是儒家所有学问里最有用的一门,在西河学派产生之前,历史是历史,政治是政治,可是卜商却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将历史导入政治,他主张治国者要学习《春秋》等史书,汲取历史教训,消除危机于萌芽状态,防止失权以至政变。0 T# b5 `! q) k
  
! ^% M& z; A/ U" _! [/ e2 Z' p  如此,从卜商之后,史家便从儒家之中分化了出来,被历代统治者拔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所以,一个新朝代,若是不修前朝的史,那定是吃错药了,比如说短命的秦朝。
2 v% V  D9 }2 q7 v  2 ]  H. [$ N( R+ ?) Q" z
  卜商的西河学派研究《春秋》的很多,大家著书立说,争来争去,最后就形成了三个学派:注重于史料和政治的左氏学派、注重于“微言大义”的公羊学派以及注重于训诂之学的谷梁学派。这就是所谓春秋三传了。5 u6 N$ s; n; x4 |' V: s
  2 n" M$ W- Y$ x4 n2 G* O: c# W
  而吴起就是春秋左氏学派的领军人物。之前,吴起在鲁国的时候,就跟大儒曾子学过《左氏春秋》,当时只是学个皮毛,现在接触到了西河这些真正研究《春秋》的大师,他一下子就掉入了史家的汪洋大海中,日夜苦读,广搜各种资料,来不断完善《左氏春秋》,也就是所谓《左传》。吴起本是个军事大师,他研究起春秋时的战争来自然得心应手。现代很多历史大家都认为,《左传》的原创者左丘明只是个史官,《左传》里出神入化的战争描写不大可能是他的手笔,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吴起后来补充进去的。
/ ]& m3 N9 m; U6 p9 W! I  , k) D) N, }# o# E" M1 t
  当然,吴起研究历史,最终还是为了学习政治与军事,这点大家要明白。
2 i1 [7 c, R, p* J  A: l5 `  ' V, r7 q* i5 U7 @5 Y' x
  总之,依靠《春秋》这门大学问,吴起的儒、兵、法、史四门手艺算是融会贯通了,他开始写真正属于他的经典著作——《吴子》,又称《吴起兵法》。* H9 \  `5 q0 {4 q! I3 R' @
  + F' ?5 J6 i/ g" A" D4 b0 H
  这一部《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共四十八篇,可惜传来传去,现在只剩下了六篇,而且其中很多内容很有可能被后人修改补益了。不过即使是这么一点点资料,我们也可以从中窥得吴起军事思想的一豹。总的说来,相较于《孙子兵法》,《吴子》的内容注重战术多于战略、注重技术实践多于思想理论,这是因为孙武在写《孙子兵法》的时候,还没有出山,没有啥实战经验,所以,他的兵学更多是继承前人的成果(特别是先轸),其理论水平是最高的,涉及具体的战例却较少;而吴起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他写的东西,在继承孙武等人的研究成果之外,加入了很多具体战术的阐发。另外,由于孙武是齐国人,他的兵学体现了更多齐学的特点,他的战争原则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在这个原则的前提下,用诈、用间,什么都可以。而吴起不同,他是个儒、兵、法、史四家综合的怪胎,他认为打仗并不单纯是打仗而已,要讲究道义礼仁,要讲究正义之师,要讲究军事外交政治法令四管齐下。从这一点看,吴起似乎比孙武要稍微高那么一点点。
! D) K! k) C! _5 c9 h  
& ?" ~% V  V3 T; ]. u  当然,江山代有人才多,一代更比一代强,后人比前人强是应该的,因为他们踩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先轸——孙武——吴起,一脉相承,这就是我国先秦军事史的发展轨迹。# o# ?" W; k( q! A! W. F
  0 n& f2 L8 G* r8 h) O: a9 ]& e# N
  讲玩了吴起的成长历程,我们接下来再来讲吴起的战绩,这才是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实证。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20: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7.战无不胜
) c% q3 _: S) p* w0 t  p  * t4 Q* M9 R( h% w& l
  
2 Y- b7 K4 C% Y1 M  吴起经过在西河学派的充实与沉淀,他打起仗来变得越来越神,越来越老道。史书记载,吴起在西河期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平局十二次,辟土四面,拓地千里,我们称他一句“天下无敌”倒也不为过誉。$ p2 ~" L1 Y! h5 H' n
  
; f5 e3 d9 M8 A, D% Y  七十六次大战不可能一一都讲,我们挑选几个最牛的来介绍。
. J. X) g6 ~, Y- W: m  2 F+ u+ v- m) S/ g  b3 G& U7 Q/ Z1 b
  公元前408年,吴起友情协助乐羊子越过韩赵,攻灭了处于赵国腹地的中山国(今河北石家庄一带),从而在赵国的心脏里打下一颗锋利的钉子,让赵国数十年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9 E+ r* B, D1 O# |  ) @6 m2 |6 D3 V+ {1 L
  有了中山与邺都南北呼应,赵国与秦国一样,也不敢妄动了,此役意义非常之重大。, \; M; L1 R/ J8 c( R0 `, z$ c
  ' @6 \$ A% O% Z" h/ A/ {; X
  公元前405年,齐相田悼子去世,执掌齐国政权的田氏家族发生内乱。由于叛乱者带着齐国西部一大块土地投靠了赵国,从而引发齐国大举攻赵,由于三晋一体,韩魏也很快加入了这场国际大战。结果,吴起的河西兵联合韩赵与齐国在龙泽(今山东范县一带)大战一场,齐国大败,阵亡三万余人,两千辆战车被俘获,其他战略物资更是数不胜数。
! w+ B3 `# |+ E& h( O) W9 n  " ?. R4 v$ {/ }& v" H5 ?
  公元前404年,三国联军继续攻齐,一直攻到了齐国的长城,齐国只好割地赔款,连连求饶。三国遂瓜分了齐卫之间的大片土地,老大魏文侯分的最多。1 s7 B7 B# M6 q& A
  ( y/ Z; c5 E3 V6 a& |( _
  公元前402年,韩赵魏挟去年大胜之威,威逼利诱周王室承认三国的诸侯合法地位,先轸与重耳为之努力了一生的晋国,终于在苟延残喘了许之久后,缓缓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新的时代来临了。* t: {2 H8 T- |# m; [: d1 i
  6 k4 e! ]4 U% T; X; C1 h
  吴起,又一次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7 h' w9 m" ?2 K& B5 Y# r: `* }  
' D& @3 ?% L# @  / [8 l" O0 V/ x9 `6 ?$ V9 Z" m
  ! y1 x# _. v8 _3 d4 I. g
  史书,翻过了公元前5世纪的最后一页,来到了公元前4世纪,这时候历史的焦点,从中国东部转到了西部,定格在了秦魏之间西河这片多事的土地上。8 X$ j5 v! E. m# l8 b7 q* m3 @' t
  
# E( c) Y: A$ I$ H8 B0 q( m! f  秦国没了西河之地,当然是不会罢休的,但是他们也深知吴起的厉害,遂为此足足准备了十几年,终于在公元前389年,秦倾全国之力调集了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朝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今陕西华阴东)杀去。
! t# j6 f% a* s) L  7 D1 y% [) h8 I+ y1 q
  这是要以多欺少了,魏河西兵最鼎盛时不过七万,秦国此番一次性出动五十万大军,可见其对西河是誓在必得,豁出去搞了。
7 I% ?" H) e4 G+ {  
- S' Z" x! \2 S; i  而当时吴起的手上有多少兵呢?2 i% e+ ^. F5 c7 n/ D
  2 n. p; c( j& D: y/ w
  不到五万,秦军的十分之一。5 m7 D! s0 x+ E* N! p# }) t
  2 X$ L9 \3 ~8 g8 L3 `* I
  详细来讲,是四万步兵,配五百乘战车,再加上三千骑兵,一共是44500人。(一辆战车可载三名车兵)
2 k5 ?' p4 n) R4 |. j7 Q  
! G; z2 I; }$ r, N  怎么办,找魏文侯要援兵吗?来不及了。吴起决定直接打,以一当十,与秦军正面对决!* m' V% @& V& s5 a5 e. H
7 B6 t1 e8 J8 F" ], @& Q$ X
  他下令:“大家跟我一起上,无论车兵、骑兵和步兵,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9 `% C, g! Q- d2 t8 m. u- Q1 K  
  o6 _8 M8 k% `! Y  M5 o; y  w  不但要打赢,还要求每个人抓俘虏回来,好大的口气!这是因为吴起有绝对的自信,天下间能挡得住他这五万河西兵的,还没出娘胎呢!
, E; C* r" a/ ], y3 r& h9 z  
; o  e) o- O- i# I! t  U) O  结局一如吴起所料,魏国五万精兵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伏尸千里。" g/ ^4 C5 i- H8 G
  
& s- B" r4 `; A. f$ S# V% n  这是中国战争史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的一个奇迹,如此辉煌的战绩,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梦幻般的胜利。
' C5 ~; E# S, o, |$ n  
* Q5 e6 _! T0 Q, h. r$ c" V5 q  这也是吴起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用行动证明,自己乃是货真价实的天下第一战神,当世没有任何人能动摇分毫。
" C3 i# V6 q/ d  8 @3 k" R9 e/ l0 ]
  然而,吴起打遍天下无敌手,想来,他也会感到一丝寂寞吧,“独孤求败”意味着常胜,也意味着孤独。  V7 ]4 S2 p! t+ Q* p  E
  
+ k9 y$ w1 h; \! B  而对于秦人而言,五十万大军谈笑间灰飞烟灭,给他们的不止是军事上的打击,更是信心上的摧毁。从此,秦人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吴起就像如来佛的五指山一般,紧紧压在他们头顶上,压得他们痛不欲生。- x4 K- n9 I- p1 R
  # Q8 k) c4 f5 o* V! n. q
  那是秦国最黑暗的一段岁月,也是秦历代统治者最不堪回首的一段往事。从前的先轸,与现在的吴起,永远都是秦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4 11:43 , Processed in 0.0270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