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20: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11)
( u# m: T' P9 a- S) h  % I2 t) U# {' {, s8 b/ [7 i
  时光流逝,公元1041年的二月转眼就到了。韩琦在新春之际先接到了开封的训令,问他为何逾期不出兵?不是说好了元月出征的吗?9 [/ _- h6 D: ~# N0 P
  韩琦郁闷,只好派任福出面,进京去陈述一下泾原路的军事现状。但没等任福走出陕西,突然间传来警报,西夏方面在折姜会区域集结军队,经天都山侵入了宋朝边界,目标直指泾原路的渭州,领兵人是皇帝李元昊本人。! S! q3 a; P% |) G
  韩琦马上赶往镇戎军。这个行动意味着他迎头拦住了李元昊,把自身处于最前沿。因为镇戎军的身后才是渭州城。在这里他紧急召回了任福,把镇戎军里所有的精锐都交给了他,再招募18000名义勇,唯恐战力不够,又把泾原帅司里的各路名将,如王珪、武英、朱观、桑怿还有参军事耿傅,统统都派出去配合他。全体迎敌,但要注意,目的却不是迎战。
! j" z3 V  v+ Z) n  韩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激战派,他始终都很清醒。他命令任福等人从镇戎军出发,先向正西方行军,第一站怀远寨,然后转向南,也就是向自身的腹地前进,到得胜砦,最后的目标是羊牧隆城,这样就基本上与西夏军队的侵犯态势平行,决不做抵抗或者交战,那是我韩琦本人的任务。你们要时刻隐蔽自己,出敌之后。' q8 T6 }! j2 e% K
  这一路上,每隔40余里,就有一处军寨接应你们,无论是物质,还是休息,或者据兵防守的据点,都随处可见。可以说立于不败之地。一直等待,直到李元昊攻城不克,精疲力尽时,才是你们出战的时候。那时就算不会全胜,也必定让西夏人狼狈不堪。2 R* s5 W8 W! a# E; @  p6 v
  仓促之间,韩琦为这次战役立下了一个尽可能稳妥,但又杀机四伏的布局。以己方之险城,如镇戎军来消耗西夏军队的锐气,把自身处于最前线,来鼓舞本方的斗志,再安排任福等全部机动力量游走在战斗的边缘,在外线等待机会。从开始就为最后胜利的一击隐藏了实力。
7 T5 D$ E5 A7 H& ~) H  不管战斗的结局怎样,他己经竭尽所能,把泾原路这一方之地的所有力量都发挥极致。至于成败利钝,难道只有孔明有资格说――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V& }7 m" \5 E4 s* Y  9 Q) _9 E  }" O9 B
  连载(812)8 f! {( ~5 D: }( c9 M
  
- d  K1 o9 n: q6 ~8 B' }9 _  任福出战,热血沸腾,夜屠白豹城的凶狠仍然让他兴奋,他率领几千骑兵,以桑怿为前锋,杀向怀远寨,这一天是二月十日。
+ ]3 k0 P0 _. I6 p8 m  第二天,二月十一日时,他到达了怀远寨,就在这里,他得知了一个最新战报。附近的张家堡正发生激战,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常鼎、刘肃和西夏人遇上了。一个大战役中的小消息,却成了整个胜负的转折点。任福做出了一个勇将的选择,他闻讯即战,想都没想就率军冲了上去。" X1 e5 H/ T5 V, @
  把韩琦写成书面文件的军令扔到了脑后,那上面清晰地写着――“……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如果你不听命令,没按照我事先安排的方式去作战,就算胜利了,我也砍你的头!- u+ U* e4 V- c* n6 V, `
  而任福的使命是隐藏,是等待,是游走于外线,可不是第一时间地杀向敌人。但战斗开始了,任福所部是宋军最精锐的部队,杀到之后砍瓜切菜一样的获胜,西夏人扔下几百具尸体,还有牛马骆驼开始逃命,任福下令追击。5 T, w9 ], B, y
  这又是一个勇敢的决定,战而胜之,穷追不舍,他们居然一口气追逐了3天。3天之后,人困马乏,他们在行军中带口粮都不够了。历代史书写到这里,都要嘲笑一下任福的好胜以及短视。追击也是战斗,连口粮都成问题,难道还想打胜仗吗?但有两个问题他们都忽略了。
$ {& x8 u! ]9 u( u: h$ L( r& {  第一, 之所以一直追下去,是因为这股西夏逃兵的逃跑方向与韩琦原定的游走路线暗合。任福是既追击又赶路,方向都是羊牧隆城,反正都要走,为何不杀敌?
0 j$ s0 ]3 |0 ]( H  第二, 这一路上就像韩琦所安排的那样,每隔40多里路就有军寨接应。军粮本是不成问题的,之所以会饿肚子,那是杀敌心切,没顾上吃!
$ H5 ]% U. [/ O0 X, B  这怎么能成为任福莽撞、幼稚的失败理由?到了第3天,也就是二月的十三日晚,任福命令全军停下,必须休整了,当时的地点是羊牧隆城的东南方数十里外的一片滩涂平地,名叫好水川。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21: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13)5 T5 d; O$ E% d
  
1 `1 `" _- F* ]% n  这一夜,任福是在平静和期待中度过的。说平静,前方就是羊牧隆城,主帅指示的位置就要到达。他的友军也增援到位,朱观和武英就屯扎在附近的龙落川,与好水川只隔一个山头,相距5里。还有羊牧隆城,那里有勇将王珪,上一次在镇戎军城下痛击西夏军队的悍将,更是他的得力臂助。
$ ?8 Y! Y; d' W/ X* b  说期待,他派出的探子回报,前方一直逃命的敌军己经跑不动,人数也变得更少。针对这种形势,他派人到龙落川联络朱观、武英,相约明早汇兵,一起追击,吃掉这股败兵。再去王珪那里休整,任务杀敌两不误,堪称完美无缺。# j# a7 C  U- K1 z$ O# u$ P% ]
  第二天,二月十四日终于来临。任福全军早起,出六盘山沿好水川向羊牧隆城前进。这时另一方向朱观、武英部也拔营而起,两军基本平行,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汇合,为的是尽量快速行军,去追击西夏人。一路疾行,前锋桑怿经笼竿城北追到了距羊牧隆城5里的地方。5 `. ^8 U4 F, s( n  g8 J- a
  就在这里,他发现路中央摆放着五六个很奇怪的东西。是木盒子,每个都不太大,但里边传出了翅膀屈伸还有鸣叫的声音。他立即就停了下来,这是战场,是允许耍诈,越诈越高明的地方。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这时出现在这里,到底有什么古怪?( B1 y' J' X/ Y$ r: O
  他传令全军停止,通知主将来亲自观看。任福来了,他也觉得奇怪,但扔在一边继续前进更不妥。那么打开吧,一瞬间之后,几百只鸽子腾空而起,响亮的鸽哨声响遍山谷。中计了!宋军每个人都想到,这是军鸽,几百只鸽哨足以相比战鼓,传递消息。
  ]! A' L1 c, ?# m: f' G  那一天,飞越的翅膀越飞越高,鸽哨声渐渐升入高空,变得辽远悠扬。地面上大群的西夏军队涌了出来,一眼望不到边,那是西夏皇帝李元昊亲自带队的人马,又是十多万人,又是上次三川口之战的格局,两万余宋兵在本土境内面对近10倍的敌人。
% a% }( v1 A3 M  
% v# D  K& R! E  连载(814)$ b. ^) g" {+ \
  : \+ D6 @& O0 g. F: M3 o+ p& @$ j
  中计的一瞬间,不知任福想到了什么。是明白之前追杀的敌军是诱饵,他执勇前进,其实是自陷死地?还是说,能想到更深一层,为什么这么庞大的敌军一直运动到镇戎军与渭州之间的六盘山附近,进入宋朝泾原路腹地了,还一点都不知情?
4 [, l* N, _& q* ]$ \8 u% z  不可能有答案,前锋桑怿己经率军冲了上去,那是在尽量争取时间,让他能布置军队,结阵自保。哪还有时间想东想西?战场在瞬间沸腾,桑怿的前锋部队显得那么孤单,就像用一只木盆来阻挡汹涌而来的洪水,西夏人淹没了他们,继续冲向了后面的任福部队。
( s4 Q# V  @  \/ Z9 o+ R# J  激战开始,从最初时宋军就陷入了绝对的劣势,他们甚至连列阵的时间都没有(福阵未成列),就遭受冲击。任福的形势比一年前的刘平还要恶劣,一马平川的山谷地,中间没有任何阻碍,连那条作为缓冲地的冰河都没有。他唯一的办法就是亲自冲锋,连他的儿子任怀亮在战斗中落马都无暇顾及。
+ j- s! S* G4 R* Y+ Q% G2 [  就算这样,也只是在拖延着最后覆灭的时间。从上午辰时到正午的午时,两个时辰4个小时之后,宋军终于崩溃。任福在败军中想到了唯一的一个解救办法,他命令桑怿和自己的儿子带队冲向一座高山,据险而守,希望能多挺一阵,或许会有转机。
3 Y0 U( x) l! ~4 k8 c9 F( V7 L  但是匆忙之间,他忘了一件事,西夏人是比他先到的战场!如果是埋伏,那么仅仅只有对面的伏兵吗?宋军冲向高山,突然间在山头上树起了西夏人的军旗,向左指,左边的伏兵起,向右指,右边的伏兵起,居高临下,向爬到半山腰的宋军压了下来……5 [: D( [( S& D( u
  任福在山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和桑怿堕崖而死,大批的士兵更是死伤无数。败局己定,这时一个叫刘进的亲信小校对他说,将军,你快单独逃走吧(劝福自免),或许还来得及。任福百感交集,逃,还要单独逃,在这样的生死场上,怎能是一个“人”的选择?5 m3 i9 N  x* Y" k( j: F" w) b" t) e
  “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这是任福说的最后一句话。然后他挺身决斗,身中十箭,面受两伤,最后一枪从他的左颊刺入,咽喉刺断而死。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1: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15)
0 g' k* Y' l7 l8 D  - b" [' Q1 y7 a" {* V+ ?
  任福所部全军覆没,战斗却更转激烈,5里之外的姚家川成为新的焦点。朱观、武英部行军到这里,几乎与任福同时被西夏人伏击。
6 F+ I# G7 V+ j  但他们比较幸运,先是意外地得到了增援,渭州都监赵律奉韩琦的急令率领2200名骑兵从南方腹地处赶来,正赶上战斗打响。另一方面,李元昊在围攻任福,尽最大力量尽快地吞掉宋军的主将,没来及顾他们。
5 w! _5 w% B0 Z  R; E1 u  但这时不同了,西夏人大军合围,再没有半点侥幸的机会!战斗从任福覆灭的午时开始,直到午后3点到5点的申时,又两个多时辰过去,先是武英重伤,再是东边阵地的步兵崩溃,宋军的阵地终于松散了……最后的时刻到来,一个战士、一个宋朝人的本质在这时显露。4 \+ J  E  U' H% ]) t9 R
  军队里有一位文官名叫耿傅,本职是庆州的通判,这时任任福军中的参军。危急中,武英把他拉到身边,劝他立即逃跑。但耿傅沉默,不回答。武英急了,对他说――英乃武人,兵败当死。君文吏,无军责,奈何与英俱死?
( y+ a8 u& k0 k  M2 o5 {  话说完,武英立即后悔,耿傅是位文官,但更是一位勇士。他仍然没有说话,但反而挺身向前,指挥士卒继续抵抗。可西夏兵潮水一样涌来,转眼间他死在了乱军丛中。" O/ @2 R6 w( T. N! F* C$ r
  当天好水川没有生还者,姚家川最后只逃出了朱观和1000多个士兵。他们很幸运地找到了一段当地土民遗留的残垣,以经为根基,四面放箭,才支持到另一支援军的到来。那是泾原路军方最高人物,泾原部署、安抚副使兼秦凤路军马总管王仲宝亲自率军赴援,才得以生还。
5 A% X( I" l, u; s4 ?0 U% ^+ x- P  这时战场薄暮,天色将晚,西夏人渐渐退去,纵目所见,宋军尸横遍野,短短一天之间宋军泾原路帅司中的名将们损失迨尽,任福、桑怿、武英、赵律、耿傅、訾斌、李简、王庆、李禹亨、刘鈞等200余名将校无一生还,士兵阵亡过万,比前一战三川口时还要惨烈……可这还不包括王珪和他的4500名士兵。4 y$ r- m+ C7 {0 y5 r' A, {2 ?4 {( _
  
; e1 R) b3 Z$ o0 `  连载(816)6 \3 F% i' u5 D7 e" @. ~
  * y$ D/ }' a* U* k
  好水川之战,英烈无数,但最忠勇顽强的人是王珪。他和主战场里的所有人都不同,因为他本不必战死在这里。
5 i0 Z$ Q  K4 e, }" V9 _3 |  他是羊牧隆城的守将,5里之外的好水川发生激战,他立即带兵杀了出来。但赶到时西夏人阵势己成,铁桶般把任福所部围在当中。王珪只能隐约地看到宋军的将旗没倒,他疯狂冲击,要杀进去把任福救出来。但人山人海,4千多人面对10万之众,要怎样才能杀进重围?
: s9 E; `# c/ y  几次冲击,没有效果,王珪的部下们有的胆怯了,犹豫着不敢前进。王珪立即把他们军前斩首,以激励士气。但悲哀的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他的勇气。终究是血肉之躯,绝大部分的士兵仍然没有斗志。王珪默默地跳下了马。! ?/ k9 _) A4 [4 T: h1 t
  当年的那些士兵们或许都松了口气吧,王将军终于也放弃战斗了。却看见他在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中向东方跪了下去――“臣非负国,力不能也,独有死报耳!”
1 Z2 a6 f, J% B! U8 y3 `  王珪上马再战,冲进了西夏军中。他独自击杀数百人,手中的铁鞭被打得弯曲,手掌破裂,鲜血满手,但仍然死战不退。战马被射倒了三匹,但换马再战,无论如何都决不逃跑。他最后的结局和郭遵一样,死于乱箭,致命的一箭射中了他的眼睛。
2 i1 q* U$ j# p  王珪死了,于宋朝而言,无论将士们怎样英勇,敌军怎样众多,好水川之战毕竟是完败。但看过程,再看看结果,就知道李元昊也是惨胜。王仲宝赶到战场后,他立即退兵,不再接战。而且直接返回西夏,途中攻击刘蟠堡,只是一座军寨,就让他当时的战力成色暴露无遗。
/ |3 `1 f; \: A0 S  他打不下来,而且再不敢围攻,就此撤回了本国。就算当天的好水川、姚家川战场上,都留下了此战西夏人的狼狈。在失去战场控制权的情况下,王仲宝都收集到了近600个西夏首级,战马100余匹。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李元昊同样很疼。
. {/ N, p% T3 a/ R/ ~8 K9 i  战斗结束,另一个人的表演却刚开始,汉奸张元。这个在宋朝落第的秀才大喜若狂,在回西夏的途中,在界边的一座寺庙里留下了这样一首诗――“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 o# Z" E7 {9 m7 M' O: {! q
  落款是“大夏国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题。”
1 o5 I9 s+ K+ {: c  万千同胞的鲜血,终于成就了他千古不灭的骂名。对他,我只有一句话,我替你妈难受,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畜生!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17)
9 y% R* }/ }2 |7 K! O/ {  B  5 h" U' w: ?" ^; S
  硝烟散尽,余事却未了。为什么会兵败,怎么会全军覆灭,这要有个说法。韩琦在镇戎军驻地第一时间引咎自责,上书朝廷,把败军之罪都揽在自己身上。
; e7 _( o( I5 J* y+ H  但陕西一把手夏竦派人去打扫战场,在任福的身上搜到了韩琦当初亲手写的军令,责任明确了,是任福违规,擅自行动,与韩琦无关。但他作为战区统帅,终究罪责难逃,处罚下来了,他被降一官、知秦州,掳夺他的泾原路主管官职。
' r6 @" B, o8 Z+ D7 V" z  韩琦长叹一声,只好卸职去地方上任。但他不知道,前面有一幕让他终生难堪的场景在等着他,那比好水川兵败还要耻辱。他快走到渭州的时候,突然有几千名百姓涌了出来,他们披麻带孝,举着灵幡,抛洒纸钱,都是好水川战死的将士遗属。他们攀住韩琦的马头痛哭,高喊他的名字――韩相公,我儿随你出征,现在你回来了,我的儿子在哪里?: f4 @( R* F6 n" `
  韩琦泪如雨下,再也说不出话来。难道真的是错了吗?这一战到底该不该打?历代史书给出的答案是韩琦自不量力,好大喜功,直到面临这时的惨状,才知道懊悔。尤其是每当写到这里时,都不会忘了把范仲淹的一句话调出来对应。1 P* h8 F; ?) ]
  延州城里的范仲淹说――此情此景,再难置胜负于度外!1 E  m& e/ f  p, A9 ?
  可真是圣人有先见之明,宋代300余年第一人真了不起。但事情要分开看,谁对谁错,根本无法分辨,有的,只能是韩琦是范仲淹的因,范仲淹是韩琦的果。从整个历史走向来看,这两人的做法截然不同,但又相铺相成。6 k  T& p7 ^1 h, a
  哪儿来的谁高谁低、谁对谁错?% P' p5 s- c7 R" X' p# x
  这是后话,单就这时拦路招魂事件来说,韩琦完全没有被这样污辱的罪责。# F8 I+ n% h& d. m
  " \5 Y% f$ |- l) q( D
  连载(818)
: {( G  |( K* B  ! O. L0 `& b9 w  j5 X) k3 n
  从公论上,好水川之战是败了,但败得壮烈又有意义。在当时,宋仁宗就只有抚恤追悼,绝对没有处罚。从任福、王珪、武英、赵律等统军大将,到李禹亨、杨玉等下级军官,死难殉国者无不厚葬丰赏,级别都到了武胜节度使、侍中这样的最高等级。% K9 N- D! l: t3 b& P
  在后来的史书中,更是评价极高。蒙古人是识英雄重英雄的,他们在修宋史时这样评价――“好水之败,诸将力战以死。噫,趋利以违节度,固失计矣;然秉义不屈,庶几烈士者哉!”他们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为国尽忠,纵然打了败仗,可无损于烈士的英名。正如不能以胜败论英雄。$ r, a9 O: t# c; j6 x2 n! v( Y5 J. `2 Y
  胜败能论的,只是枭雄!1 e/ k5 ^6 c6 i8 X' ]& l6 g6 [- q
  于私人方面,以王珪为例,面对死亡,他逃避了吗?还有那些当场战死的无名士兵们,这些人中有多少是贪生怕死,死时诅咒韩琦和主战将军的?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尤其在一些妇女、老人的心里,始终都留存着一个非常龌龊恶心的念头――战争可耻,当兵可耻,死于战场更是耻上之耻。那么谁去保家卫国呢?* F4 r6 x9 ~  G) i  d
  自有别的不长进人家的儿孙们!7 u+ b8 V) H2 C( n1 v
  在这些人的心中,至少在拦住韩琦马头的这些军烈家属的心中,当兵只是职业,养家糊口的办法而已。所以他的孩子只能活、不能死。他们总是看不清,在人世间,有一些职业是绝对不能只当作工作来做的。比如军人、医生、教师、警察、监狱、政府职员,这是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的关键部门,那与开饭店的有本质上的区别!: S9 A9 @' ]4 f" N7 ]$ ?
  可恨的是直到今天,中国仍然还是这样的价值观。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搜寻,几乎处处得见。/ S: C- w6 t6 i8 U% ~! \( f+ G
  所以完全可以给韩琦这时的遭遇下一个结论,他不必要惭愧,那些军属是丑恶的,他们让自己战死沙场的亲人的荣誉受损,让他们的死失去了价值――既然他们认为那是错的!
/ b- }; Y6 N* ], R, a7 @( j  至于范仲淹的那句话,是另有隐情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1: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19)
, `: J: B3 g: i% c% f1 p; \9 R3 u  
9 g0 J2 d( j! C- }( e% l4 j  韩琦在泾原路奋力厮杀的时候,范仲淹也在同时做着努力,只是办法和意向截然相反。开战之前,李元昊曾经故技重施,又玩诈降诈和的那套老把戏。& w( o  h5 R/ E. J$ Z$ C( x* S
  他派人到宋朝的鄜延路、泾原路分别请和,提议我们不打了,现在直接谈谈条件和可能性。韩琦一眼就识破了这个无耻的老花样,连帅司都没让对方进,直接踢出泾原路。范仲淹就不一样,他也知道可能性不大,但尽礼接待来使。
- T* n, g' `7 Y  虽然这个使者本身就很尴尬,是宋朝的降将高延德。面对叛徒,范仲淹热烈欢迎,对他带来的和平意向非常感兴趣,并且亲笔回了一封信给李元昊。信里强调,你知道怎样才能立国吗?是“以仁获之”;知道怎样才能国祚绵长吗?是“以仁守之”。' n) a* J0 U! Z/ \/ K+ Q
  我们大宋皇帝一直都对你报有厚望,知道你是受了小人的挑拔,最终会迷途知返的。作为我本人,现在劝你重新接受宋朝的爵位和赏赐,这才是你的光明前途。1 k" ]- j) {+ n, b
  最后派宋军的一位将军韩周陪着高延德回西夏,要面见李元昊本人,把和平结果敲定。但非常可惜,韩周一去一回,共用了40多天,在西夏被接待的最高规格,只是见到了西夏高官野利仁荣,至于李元昊,他正在好水川忙着养鸽子呢。
+ ]- K8 N( B# A/ s  韩周回来,带了一封超长的“国书”,共有26页之多。至于其内容,宋史中没有记载,范仲淹的列传中没有记载,只有4个字的形容词――“书辞益慢。”比以前的谩书更加难堪,战胜之后的李元昊指高气昂,根本就不当范仲淹是回事。
# y3 t5 I! \% e* B9 c4 O4 m  尤其是所谓的和平,这种提议在侵略成性的人眼中,只是一份暗示他即将发财的通告,又可以获利了,看看,打赢了就是有好处。至于答应,也不是不可以,但得是你们最疼时,才会开出最好的价码。
) p' f/ J* G5 _$ o, G! a  皮球被踢回了范仲淹的手里,这成了个难题。26页的谩书,不管有多无礼,都是国家级的文件,无论哪位臣子接到了,都必须上交中央。可这样的东西交上去,信不信皇帝、宰相们一个个排队拿斧子砍你?
0 X: I3 N4 E3 W1 P% }  
4 |' h# H/ j' O' S6 C- E4 C( t  连载(820)
- b) a) Z! d& s" p2 U' e9 ^  * Z+ i! n* Y  f5 X6 y
  但还不得不交。于是宋朝300年第一人就做了一些……小手脚。范仲淹把26页长信中最不堪入目的20页当着西夏使者的面就都烧了,让那人滚回去告诉李元昊,宋朝的亲切是有底线的,热脸必须换来热的屁股!( y) s% h) }: E! v3 D8 d8 G8 m4 f
  等人走了之后,他拿起笔来,想了又想,把剩下的6页纸一一重写润色,以范公的文字功底,这封信立即旧貌换新颜,可以面对大宋天子了。这是不是犯罪了呢?
2 ~+ x; B* f1 W' z9 h" X5 k: B  是不是对皇帝不忠,犯了臣子的第一条大罪了呢?2 u5 X* N0 l* N5 Q) o) J, c2 R- a8 \
  也是,也不是。纵观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位圣人是没有妥协,也就是作假的。上至周文王,下到诸葛亮,尤其是至圣先师孔夫子,快被饿死时说的话,完全可以吃饱了就反悔!
9 f- a3 S6 g' g8 J+ ~  所以范仲淹此时的行为,就很难界定了。好,玩笑开到这里。说一下为什么这样的不忠,甚至是不诚实,宋朝人都仍然推崇范仲淹吧。这是因为他的本心。想想他之所以会给李元昊写信,明摆着知道李元昊在耍诈,仍然对诚待诈,为的就是和平。
' a, M& L, V; H% n- V6 h  现在升级版的谩书送来了,如果让皇上如实看到,龙颜大怒的后果是什么?宋朝文臣无死罪,他本人大不了回后方去当地方官养老,可战争就会升级。所以说到底,曲线救国真是不得己啊。
' C0 I+ G( H% O  C8 w/ T  但修饰版的谩书送上去之后,效果仍然过于麻辣。皇帝和大臣们都怒了,首先一条,“人臣无外交”,别说是换回来的是谩书,就是降书顺表,范仲淹都犯了欺君之罪。前三元状元、宰相宋庠提议,把范仲淹砍头!* v+ W- _- U2 |1 A6 _
  但有人反对,现任参知政事、官吏克星杜衍强调,现在缺的是办事人,范仲淹一直在办,虽然这次蠢了点……但换你,你不犯错?话一出口,群情激昂,在大后方紧张得快要变态的文官集团们终于找到了发力点,这些喜欢、并且擅长上纲上线的大学士、大才子们马上就要互相大吐口水,来一次忠贞表演。* E1 c4 \3 l4 j9 E
  可被一个人扫了兴。当朝第一人,宰相吕夷简发话,都闭嘴,我支持范仲淹。这次他犯错了,降职处罚就可以了。其它的,都谈不到。于是在这一年的三月间,西北战场上宋朝的两大主管高官,韩琦、范仲淹都被降一级,这就造成了一个事实。
6 z9 Q7 v; b' h5 M4 M+ `+ Z  主战的,打了败仗;主和的,被踢黑了脸。那么这事儿得怎么办了呢?打还是和,这真的是个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7: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21)! o/ N7 X7 S( D
  : L6 {8 J  ~; p- Q/ [$ n# d) I
  但又不是问题。宋朝根本就不必为此操心,李元昊都会给他们一一安排好。何时发动战争,在哪里打,西夏方面说了算。
( k1 F: L) ]7 B9 m  时间进入七月,西北边疆开始了盛夏天气,很闷,但让人放心。一般来说,寒带的游牧民族们这时会更闷更热,草甸子里、沙漠里的日子没法过,根本就没有半点操刀子砍人的心。但高人、怪人,一般都是反向思维非常灵敏的特殊人类。0 b( }6 p( ~7 T! d0 A3 y3 G
  热,就会渴,渴……就是重大的战机!宋朝边疆上有一个破绽,当年李继迁就曾经抓到过,两次,只差一点点就会突破宋真宗时代,能和辽国正面交锋的宋军防线,杀进宋朝的腹地去。宋朝人是靠了不世出的名将曹玮,还有老天爷的帮忙,才渡过了难关。5 E- A; l$ M/ R" g3 B
  ――麟州城。; y( |+ S. b3 @
  注意,是河北东路的麟州城,而不是陕西方面范仲淹所负责的鄜延路的鄜州城。让我们往回翻史书,先熟悉一下这里的地形。上北下南左西向东,最上方,也是宋朝国土的最北端,就是河北东路的丰州城。向下偏右,是传说中杨家将起家时的火山军城,再向下,依次是府州城、保德军。它们的左边,也就是西边偏下,就是最重要的麟州城。在丰州城、麟州城、府州城之间,是一连串的军寨,是它们互为依托的生存命脉。
9 u7 y- `% [, r7 `; B; Z  麟州城向下就是穆桂英的娘家神木寨,再向下是银城(西夏占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丰州、麟州、神木寨这条西线其实就是国境线,它们与西夏接壤。银城再向下一些,就是党项人最初的定难五州中的银州。5 ]; |  [* z0 S1 C5 z( n
  所以说宋朝可以被攻击的地界,绝不仅仅是陕西四路的横山一带2000余里,国境线实在是太长了,李元昊可以任选目标,随意攻击。. k) |2 z, T6 @5 s/ C+ v
  这一次在一般史书里都说是他再次受到汉奸张元的挑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想到宋朝的河北路来碰运气。但只要想想他的偶像是爷爷李继迁,还有李继迁在这里辉煌战绩,就能明白麟州城对他的诱惑有多大。
; G7 b' y2 {7 P. F! K& V  麟州城没有水源,当年是一场突降的暴雨,以及太原方面擅自出兵救援的张进,才让李继迁绝望退走。可宋朝现在北方战线己经荒废了30余年,澶渊之盟的条约之一就是宋、辽双方谁也不许在边界增兵、修城。宋朝的北方军队从这时直到北宋灭亡,都是一块烂泥,没有任何作为。5 E0 C* y6 {; W/ }7 W
  而大雨,如果随时都能为宋朝而下,那就真的证明了宋仁宗赵祯真的是赤脚大仙转世,宋朝金刚不坏,还要边防军干什么?# {8 B) i  [/ D$ S- D; B
  
+ P! O2 j2 d4 x% f1 ?  连载(822)
/ N( E: k8 I" W- J& o/ ~' S* g  
7 s& a; [) X4 g  时值七月,李元昊突然杀了进来,又渴又没水,麟州城三天之内就能被困成一座死城!他的进展非常快速,这首先要归功于宋朝河北东路的军事主管康德舆,康大人平时政治觉悟太高,对党项人恨之入骨,结果连宋朝境内的党项熟户也被他恨上了,一些人忍无可忍,给李元昊当了向导。8 S/ _, Z  I, U( f
  结果当麟州城被围的时候,城里一片茫然,别说提前准备些战略备水,就连派出求援的信使都来不及!迫不得己知州苗继宣出了重赏,由一个不怕死的士兵半夜溜下了城墙,混出重围。要说怎么能成功,说来也搞笑。这是边境,汉人都会说党项语。这位阿兵哥穿上李元昊定下来的西夏军服,然后晃晃悠悠,一路打着招呼就出了连营……) c  I* o: h5 l& ]( I, Z& u
  宋朝一下子炸锅了,回想一下,马上去翻书,当年真宗皇帝是怎么救下来的河北路?接着一连串的命令紧急下达,中书省、枢密院在军队分立的机制下,以最快的速度签发文件,请皇帝确认,把开封城内的京神卫等20个指挥使单位派往河北。
. W# l, ^+ A& A  名将高琼的儿子高继宣作为箭头,第一时间赶去救援。因为他的驻地近一些,是山西并州,以前潘美、张进的地盘。麟州有险,并州赴援,己经是定式了。但这一次真的太背运,居然又下了大雨,只不过地点偏了百十里地,下在了天门关附近。一条大河拦住去路,河水猛涨,高继宣束手无策。
1 S" n7 `% l! ^8 L  当天黑夜降临,河边的宋军集体在雨中发抖。没法划船,没法游泳,最后高继宣使出了终极招数,他命令在河边杀猪宰羊,摆好香案,老天在上,河神在下,要是宋朝还能保住麟州城,就让大雨停下来吧。
* f7 p4 a$ l& R7 x* }6 H! P  凌晨时分,雨竟然渐渐地停了。高继宣率部渡河,再行军一个白天之后,在黄昏时分接近了西夏军营。天又黑了,隐约间还能看到麟州城头的旗帜,城,仍然没有陷落,但绝不能再耽搁。高继宣下令全军休息,但勇士都站出来。
+ b7 s' u8 X/ E  今晚我们去劫营,跟党项人在夜里玩玩!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7: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23)/ z1 A$ M7 E: \) T5 O+ a* J
  . @: ^# @+ j0 y5 T$ @  a
  高继宣是个很怪的人,看履历他出身名门,按说宋军的传统作战方式,如阵而后战等铁律早就从小贯输得透了,可细查一下就会发现他返祖。" Y! I% Q0 M) n) _2 t( `
  他老爸高琼曾作过禁军的殿前指挥使,在澶渊之役时出头露脸,在印象中,是宋朝的开国功臣高怀德的后人,但实际上全错。高琼是个地痞无赖出身,职业就是犯法,其恶劣性到了被处于“磔”刑的程度,也就是剐刑。
& U  y, b1 F4 ]5 a) ~  可谁知道此人就是个犯法的坯子,都被剐了仍然不老实。当时是盛夏,突然下了暴雨,剐到一半侩子手去躲雨了,看守稍微不注意,他拔了钉子就跑了!之后他大难不死,改过自新,投奔了王审琦,正赶上赵光义为了夺权篡位,不顾一切的招揽人才,他这个鸡鸣狗盗之徒才走上了正轨。
3 D5 ~& P: x3 ~, Z2 Y) [' s  高继宣很显然地继承了他父亲的犯法基因,打仗时没有半点宋朝正规军的模样。他这时精选了一批军中勇士,天黑下来之后,亲自带队,摸向了党项人的军营。月光光,照大床,李元昊睡得正熟,突然间杀声四起,宋朝人杀到身边了!
2 \8 O- |7 S+ s0 b! G6 i  s. r  黑夜里一阵乱斗,死尸趴了一地,但结束得也很快。宋军撤退了,没办法,李元昊十几万人的大营,要一下子冲垮他,高继宣的勇士们数量既小,成色也不太高。
5 s% Q4 Z1 p% u7 n" v* X  禁军,这个曾经荣耀无比,威镇天下的名字,早己经逝去得太远了。当年不过15万的人数,南征北战,所向无敌,在柴荣和赵匡胤的手里没有一次失败。但早就在燕云之役、雍熙北伐等战役中就死伤殆尽了。到了仁宗时代,都是一群无用的老爷兵,半瘫痪的货色。: m2 B9 \0 j- K4 v' a
  但仗还得打,尤其是必须得赢,要不然麟州城就丢定了。难题摆在眼前,高继宣就是有办法。他想起了这里是哪儿,宋朝国境除了东面靠海之外,北、南、西、西北等各方面,算起来最强悍的边民就在这里――麟、府两州!" g( G$ b: Z/ X: V! E2 l+ I; M+ t
  宋朝无数的传奇故事都发源于这里,这里的边民强悍度之高,马上就会让李元昊心惊肉跳。
% ]. B$ D! [9 [' m: f% V# B  
+ L# ~6 Z- |8 u/ t2 n  连载(824)% L* T$ O7 m+ _2 [
  # N: h  E1 J3 C1 D2 h4 C
  高继宣马上就地征召边民,条件是厢军的身份,禁军的待遇,尤其是这时卫国就是保家,党项人杀到你们家门口了,该怎么办,你们自己清楚。5 F* u) v& i5 ?1 n
  很清楚,一支新的军队很快就诞生了。高继宣命名他们为“清边军”,名字很好,但看数量就有点头晕,这是要跟十几万的敌军打架,可人数居然只是2000多个。搞什么,送死不是这个送法。9 ]3 j8 c; C/ E! v  q
  但高继宣就是有自己的办法,仗要打,但必须按我的来。不知道他使了什么诡计,把李元昊的围城部队引出了一小半,好几万党项人跟在他身后,一直追杀到了三松岭。在这里,李元昊的噩梦开始了。
0 y3 s4 |$ O* E- J8 s  这里是山地,党项人的骑兵,尤其是那些铁鹞子们都变成了废物,走路都难,怎么连体攻击。就这样,他们失去了前两战时,战胜宋军的最大优势条件――地形。无论是三川口,还是好水川,都是李元昊选择的埋伏地点。
7 \  Y4 X, {1 N3 n  那里一马平川。
0 ~# c7 Z( J+ h9 B  风水轮流转,现在到宋军。2000多人的清边军冲了出来,恶战开始,战况让人瞠目结舌,几万党项正规军被2000多个边民击溃,被阵斩1000多人。接着就发生了更恐怖的事,重甲骑兵的逃跑。/ ?+ ^- k. Y' S4 `' R! M3 J! t/ `
  不是说逃跑有多可耻,而是太有难度了。在山地条件下,几匹全身铁甲,还连在一起的马要转身逃跑,这种技术得演练多少遍才能熟练呢?不知道李元昊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反正当天掉进山谷的,外加被自己人踩死的党项骑兵躺得一堆一堆的,都非常有现代魔幻主义的超现实表现力。; N/ |, C9 l8 p# H- P
  另一边李元昊本人也被胖揍,守麟州的人叫王凯,他的本历比高继宣还要显赫,是当年征服蜀川的王全斌的后人,真正的将门子孙。李元昊分兵去追高继宣,这边人多势众开始攻城,但王凯亲自督战,让西夏人的另一个软肋也露了出来。
/ u/ v1 V8 A; f% \  ――不会攻城。
+ j+ E+ G" T* ?$ I/ q/ g4 G, [+ e  在这之前,李元昊的部队没有正面攻破过任何一座宋朝的州府级城池。攻城,那不是个力气活,或者不要命的往上爬就能成功。那需要器械、知识、经验,还有耐心,这些李元昊都没有。3 M- [9 K# X2 N6 Z2 n5 X6 O- ~( N
  两线同时失败,李元昊下令退兵。一边退,一边放出话来――麟州城下我死了三万人,这太多了,我很疼,这就回家养伤去。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21: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25)+ }, a0 a+ \+ D; R8 [
  ' t6 r, t* `; j0 E2 p
  战争开打快3年了,有经验的人一听就知道,李元昊又想骗人。这个党项无赖,他就不懂打仗也有人品。就像作贼,有鼠摸狗盗之小贼,也有窃国拦路的豪强。+ l# N- F) x: K. H, {( `
  但超长的国境线,各府州郡散布其间,谁知道他要打哪儿?这次很运气,河北路里麟、府、丰三州鼎立,是最重要的城市。李元昊在八月间突然掉头扑向了府州。府州,这可真是没话说,河北三城,府州最强,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了。难道党项人不知道?6 J& J- [* ]) Y
  西夏大军扑向府州,一路上势头凶猛,先把麟、府之间的重要军寨宁远寨攻破,宋军全军覆没,主将王世亶,王显阵亡。再进兵城下,把府州四面团团围住,强攻猛打,就是个硬拼。" b, f% j* L+ @7 D8 M% ^: B
  这正中府州城的下怀。无论是从历史传统上,还是地形、军队的特性上,府州最喜欢的就是硬仗。先说地理,府州城倚山建城,不仅牢固而且险峻,简直就是座庞大的鹰巢,而且东南方向有水门,外面就是一条天然大河,无论是取水,还是护城,都有先天优势。
: J: k, v# W0 W5 q: |3 `, c  x; t5 i  再说传统。府州城其实是一处藩镇,从后晋、后汉时期就独占此地,自酬赋税,俨然一方君主。就算是后周时代威镇天下的世宗皇帝柴荣,也承认它的独立性,它和党项人的祖先李彝兴的地位等同,一个是“定难军节度使”,一个是“静难军节度使”。除了地盘有大小外,基本没有区别。2 e0 o9 }2 Q- H2 U9 J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府州城的主管折氏,也是党项人。可此党项不同于彼党项,府州折氏是一个美丽且凶狠的传奇。
9 z6 \/ Z$ B2 F; p3 }  折,西北人读为she,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佘”,也就是佘赛花、佘太君的佘!杨家将里辈份最高,最受尊崇的老太君的原形就是府州折氏女孩儿。折氏一门代有名将,在宋、辽、夏,还有金的时代里共200余年一直活跃,在《宋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 r! j% {: n* y, K! W% D  “……折氏据有府谷,与李彝兴之居夏州初无以异。太祖嘉其响化,许以世袭,虽不无世卿之嫌,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於宋者矣。”――卷254、列传12。; }8 O' i2 O4 n- O# X
  
4 \( ^+ I" o+ \7 ^, `  连载(826)8 X8 \" P4 w! f0 {0 G
  
: d% P6 u6 b1 E9 [' D1 i8 \  这时的折家军难说是鼎盛时期了,只有6100人。但质量很惊喜,边境生活让人始终警醒,他们的战斗力与赵匡胤时期的禁军等同,半点都没有退化。
, }! w2 h6 b3 n$ u  其中的代表,就是一位姓张的将军。
9 Z7 @) h) _0 N2 Q) d" Y5 N9 P  回望近4年的宋、夏战争,是是非非众所纷纭,但能公认的至少有两个结论。第一,如果说韩琦是真正的主战的大臣,那么真正能打仗大臣就是……稍等,他过一会儿才会出场。可以透露的是,他也姓张。" _+ N* o3 X+ F) [
  第二,如果要选出最英勇善战的将军的话,无论是王珪、郭遵,或者是名扬千古的狄青,都会苦笑一下,向后退一步。西北战场上最强的将军姓张,名岊。就是府州城里折家军的男儿。3 b' Z- V# N( M) J9 K$ D
  张岊,字子云,府州城土生土长的人。最初当上个牙将,用的招数有点扭曲,不是功劳,是花了点小钱。但有了官职,才会有任务,有了任务,张岊立即锋芒毕露。当时是天圣年间,刘娥太后主政的时候。那时西夏方面有位高官叫阿遇,他的儿子不太乖,跑到宋朝这边来政治避难了。
$ C1 n# n4 _2 [1 }3 b  阿遇大怒,发誓一定要抓回这个破孩子出气。用的办法更扭曲,他没向宋朝要人,而是把麟州附近的宋朝子民抢了一大批,带回党项。要人吗?拿我儿子来换。
/ H  c* l5 u) R" g, t' y. ?  宋朝答应了,可儿子放回去,子民却不归还。当时的安抚使大人很愤怒,派人过去交涉,这个人就是张岊。简单地说,张岊在那边吃饭、睡觉、打猎,像是把党项人的传统生活过了一遍,招待得很有特色。但吃饭时,阿遇是用刀给他当筷子,吃着吃着突然间张弓搭箭就要干掉他。8 H/ P8 N- z$ ~. ~" T
  张岊理都没理,吃饱就睡。第二天打猎,草丛里跑出两只兔子。你要看看箭法吗?张岊连发两箭,射死两只兔子。无论是胆量,还是功夫,都让阿遇佩服。最后他领着被抢的子民安全返回,还带回了阿遇送给他的谢礼。
. M. a, l% v4 m; D" [  一大群的牛马驼羊。. b* B6 k! w- K5 h
  张岊立了功,上面给了升职,官位是来远砦的砦主。这就比较恶搞,来远砦当时是西夏占领的,有名无实,只不过是荣誉头衔罢了。但张岊不这么想,他带了几个人就去上任,怎么看都是去找死。可结果居然是他“手杀伪首领,夺其甲马。”
4 @, ?6 n& r, T  u  真的把来远砦夺回来了。& o% x. H8 t7 j  v
  而当时,张岊只有18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3 12:12 , Processed in 0.02383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