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6 22: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43); ~6 d. J9 `$ G! p8 r- H" P3 Z+ Y2 E
- b$ v& X+ w: O! O# |8 c, O 同时,唐太宗也着手为征讨突厥做准备。9 c! Y- @0 c% C. {' d8 P$ {9 z- \' y
要在广阔的北方高原与沙漠地区作战,步兵是不能胜任打歼灭战的重任,作战的纵深动辄数千里,时常要横越广袤的沙漠与沼泽地,远程离、大纵深的作战特点,决定了战争的主力兵种必定是骑兵。要建立强大的骑兵,首先要有数量足够多、体力足够强的马匹。
" P* c3 _0 v% T1 @ 自唐太宗即位后,就非常重视马匹的牧养,他下令在西北陇右地区设立牧监,掌管蓄马之政,所蓄之马,以优良的胡种马或混种马为主,这些马匹的得来,一部分是战争期间从敌军手中俘获的战马,一部分是向胡人购买的,还有一部分是游牧国家作为贡品呈献给帝国的。牧马的事业,关系到帝国未来军事力量的强大与否,李世民倾注了不少心血,对于善于养马的专家,不仅赏赐极多,甚至加官进爵。
; E7 R6 ], o6 M, F3 i$ Y 几年的时间,唐帝国的蓄马场已经积累了十万以上的优良马匹,足以建立一支精锐的骑兵。
: {6 _4 F5 ~- z& a8 d8 M 2 z' p/ I V1 w
贞观三年(629年),帝国名将李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 `( o, | c0 v6 p 这是一个信号,李靖将肩负起一项艰巨的军事使命,这就是扫平突厥汗国。
+ E0 x5 {& I {0 G 这一年的八月八日,薛延陀国的可汗夷男,派遣其弟统特勒(特勒,官名)入长安,向唐王朝进贡。唐太宗李世民将一把宝刀与宝鞭赐给夷男,并说道:“可汗所部如果犯大罪者,可以宝刀斩之,如犯小罪者,可以宝鞭惩罚。” 薛延陀可汗夷男听了之后非常的高兴,有中国皇帝的诏令,其余归降的部落不看僧面看佛面,也要敬畏三分。* s; D. e8 ~- ~9 K
大唐政府对薛延陀汗国明确的支持态度,命颉利可汗惊慌失措,他终于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突厥汗国所控制的部落数量越来越少,如果继续与大唐帝国对抗,后果不堪设想。颉利可汗终于低下他高傲的头颅,派遣使节向唐朝朝俯首称臣,承认大唐帝国在这块大陆上的绝对霸主地位,并且请求与大唐帝国和亲,同时进贡丰厚的礼物。
! ^2 K0 _1 H+ Q% S. s; ]3 I 要不要接受突厥人的称臣和亲呢?
% \: w( C, M+ o: W D& H
+ T6 N( Z$ T/ l+ n 代州都督张公谨上书唐太宗,极力请求对突厥汗国发动进攻,认为必定可以攻取突厥。张公瑾分析了突厥必败的六大因素:第一,颉利可汗纵欲凶暴,诛杀国内贤良,亲近奸佞;第二,薛延陀等部落纷纷叛离突厥人的统治;第三,突利小可汗、将军阿史那社尔、将军阿史那欲谷都因为得罪颉利可汗而无容身之所;第四,今年塞北遭遇霜冻,突厥人粮食缺乏;第五,颉利不信任本突厥人,而将大权交给外族胡人,而外族胡人没有责任心,如果大军压境,必定会叛变;第六,突厥国内有不少因躲避战乱而逃亡的华人,如今突厥内乱,这些华人据险自保,倘若唐军出塞,必然会起而响应。+ C' d9 b; g, R
张公谨的判断一针见血。唐太宗以平定梁师都战争中,突厥人背信弃义,协助梁师都与唐军作战为由,拒绝了颉利可汗的特使提出的称臣和亲的请求。
. H5 Z1 I/ @+ d2 J) L1 t- } 十一天后,即八月十九日,唐朝廷正式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统帅,张公谨为副帅,组建远征军,准备北伐突厥。
4 @* b' X, Z g, q 李靖接受重任之后,紧锣密鼓地开始各项筹备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