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1 21: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45、薛涛:扫眉才子,落寞一生6 t9 m$ N: m" P, q
" ~' D" ~2 G& \2 { (代表作)酬人雨后玩竹' w/ w9 ^8 }7 g: |. i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o8 n: ?' I+ r' ^3 L
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 n0 J! d) \8 H+ T) f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 X; O5 U5 f8 L2 `/ `8 J4 W4 ~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5 u1 n: D, b% [- e b
: o# C% r# l- \
薛涛,字洪度,是元和年间成都社交场上的头牌名媛。这位当年曾令无数男人拜服的女诗人生性聪颖,八九岁就会写诗。有一天她与父亲薛郧闲坐院中,父亲指着天井里一株梧桐,吟出两句诗来:“庭除一古桐,耸榦入云中。”吟完便试着让小薛涛续下去,薛涛应声念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听了心里老大不高兴。为啥?古人很迷信“谶”这玩意儿,本来应该招凤引凰的梧桐,在薛涛的眼里变成了迎来送往的主儿,这无意间透露了她内心里对欢场生活的向往,于是她后来果真成了最受欢迎的陪酒小姐。这就是“谶”,咱们现在叫预言。唐代另一位有名的女诗人李季兰小时候也“谶”了一下,据说她五、六岁的时候,父亲让她咏蔷薇,她随口念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诗其实挺好,说的是应该给蔷薇搭的架子没有及时搭好,所以蔷薇的枝条便像人的心绪一样乱作一团。可是“架却”谐音“嫁却”,您想想,才五、六岁一黄毛丫头,就开始怀春恨嫁,长大了还了得?所以李季兰的父亲预言她“必为失行妇也”。两个故事,都有点神秘主义的味道。
; d* V- _& z- r: x. f& Y 别看薛涛在成都成名,其实她祖上是长安人。她的父亲薛郧来到蜀中做官,卒于任上,留下孤儿寡母的,生活很是艰辛。但薛涛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才到及笄之年就以诗名闻于士林。西川节度使韦皋大人听说后,于是令其入乐籍,正式成为学名叫“营妓”的政府公关小姐。不过此“妓”非彼“妓”,乃是卖艺不卖身,基本职责是官老爷们吃酒的时候负责陪酒。让老爷们喝得高兴,是这个职业最起码的要求。唐代官老爷大多都是进士出身,文化水平之高是咱们现代人难以想象的。所以要让这些文化人喝得高兴,陪酒小姐也得有文化。您想想,唐代营妓数以千计,唯独薛涛、李季兰等少数几个人能以陪酒扬名立万,可不是没有原因的。8 y' w p, J) m7 f0 l1 e
薛涛家里穷,买不起成都城里奸商开发的商品房,只好住在城郊的浣花里。不过这倒给薛涛的陪酒工作带来了便利,因为这个小区的旁边就是通往长安的大道,每天车马留连,不管是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还是穷酸书生,只要他们要去首都,就必须路过薛涛住的地方,顺带照顾一下她的生意。薛涛住的浣花溪边上的独门小院,种上些花花草草,收拾得很有情调。薛涛喜欢菖蒲,所以家门口的水边种满了菖蒲。菖蒲有点微微的香气,每年结一个蜡烛模样的肉穗花,毛茸茸的很好玩。菖蒲是个好东西,农人都喜欢在端午时分把它与艾叶混在一起扎成束,挂在门前,浓烈的气味让蚊虫都不敢进家门。更重要的是,鬼也不喜欢菖蒲,见了它就绕道走。薛涛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肯定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鬼”(比方说色鬼、酒鬼之类),家门口要不种些菖蒲,还真镇不住邪气。薛涛在诗中也常提到这种植物,如《赠远》:“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发塞前溪。”元稹回赠的《寄赠薛涛》也说:“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两人都在诗里拿菖蒲说事,当然不是因为它“为药最妙,服久化仙”(《水经注•伊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云:“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 可见薛涛还喜欢琵琶花。琵琶花是什么来历,让人颇为挠头,一些人想当然地以为琵琶花就是枇杷花,可是有人却说此琵琶非彼枇杷,而是与杜鹃花相似,想必怒放起来也有“山青花欲燃”的视觉效果。您看,唐人都喜欢姚黄魏紫,薛涛却对这两种植物情有独钟,可见她的审美情趣不同流俗。
! h( u% q6 x/ \) x! L7 B8 A3 Z 有不同流俗的喜好,当然就写不同流俗的诗。薛涛之诗,大多立意深远、气魄雄大,被明人胡应麟赞为“无雌声”。说一个女人长得像男人,那是骂人,被骂的女人是要发飙的;但是,说一个女人写诗像男人,那评价可就不是一般地高了。古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诗经里就写道:家里生了个男娃,给他玩玉璋、穿裙子、睡床;生了个女娃,就只能玩陶梭、穿粗布、睡地板了。可见,在中国,瞧不起女人的传统是源远流长的。诗歌园地一直是男人们的自留地,现在一个女人写的诗被评为“无雌声”,说明男人们已经承认她在这方面的才能已经足以与男人分庭抗礼。例如,王建就赞扬她说:“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能让自负的臭男人低下高贵的头,这个女人一定要非常突出才行。
% o! ], h+ u4 T$ ^0 F& O 薛涛初出茅庐的第一首诗,便引起以诗自矜的男人们的注意。她刚满十五岁时,韦皋镇蜀,召令侍酒,席间赋《谒巫山庙》诗云:/ o9 J3 W- Q$ a# s: \
2 F4 W1 Z- ^5 j E. j 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9 X. R8 G! o _9 u" z, n9 {; G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啼襄王。
0 w1 ^4 B- ~$ R# h* w) |$ D5 J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王;; m E7 I; M9 {3 ]$ S* v2 `; r G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6 g2 {8 @4 Q( T. ]1 c& y; S
% h! C P# e, @ 古人说起“巫山”,自觉不自觉就联想到“云雨”上去了,似乎平时“致君尧舜上”的主旋律写成了审美疲劳,逮住了一个机会,不把那事儿写成儿童不宜绝不罢休。薛涛的这首诗里虽然也出现了宋玉、楚王等一干主人公,但尾联却用“惆怅”的情感将“巫山云雨”典故的色情暗示完全稀释,从而呈现出一种纯净的怅惘。难怪韦皋读到此诗会大加赞叹,难怪西川僚佐从此改变了对女人的偏见。; @+ G0 v+ z: M& u7 N
据说薛涛曾经得罪过韦皋,韦大人一怒之下将她流放到羌地,薛涛瞅空献上一首《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韦皋看了,心一软,又把她给请回成都了。韦大人如此看重薛涛的才华,以至于打算奏请圣上遥授她一个秘书省校书郎的官儿。但他的参谋认为给女人请官太不严肃,所以韦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韦皋素来是个目中无人的家伙,说他因为参谋一句话而放弃做某事,实在不是他的做人风格。所以这个故事颇有点值得怀疑。也有古书里说,其实是武元衡向朝廷请求授薛涛校书郎。不管哪个说法属实,反正薛涛“女校书”的名头已经广为流传却是实情。薛涛去世后,西川节度段文昌还着重其事地给她树了一块“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的碑。美中不足的是,后来蜀人把妓女都唤做“校书”,生生地糟蹋了一个好词儿。1 f! R1 H6 Y. z/ p- ~$ M5 u9 q# C
薛涛才思敏捷,一般读书人望尘莫及。《唐语林》载,黎州刺史请客吃酒,席间行酒令,要求每人吟一句古书里带有“鱼”字的句子。刺史一紧张便念了一句“有虞陶唐”。领导犯了错误,底下的人都在窃笑,却又不好意思罚他酒,只好装作没听见。轮到薛涛的时候,她故意说了一句“佐时阿衡”。这些人不干了,都大嚷薛涛吟的句子里没有“鱼”,要罚酒。薛涛笑道:“不管怎么样,我这句里,‘衡’字中间还有一条小鱼。刺史大人的‘有虞陶唐’,一发连小鱼都没有呢。”一席人听了大笑不止。又,《纪异录》载,高崇文(原作高骈,误)镇蜀时,一次欢饮,行的酒令难度更大。高大人说的是“口似没梁斗”,“口”、“斗”读音相近,而且“口”字的形状就像个没有“梁”(柄)的“斗”。薛涛马上接了一句:“川似三条椽。”“川”字三根竖线,确实像三条椽子,而且“川”、“椽”同音,对得非常好。高崇文故意挑毛病,说:“你这三条椽子,第一条怎么是弯的呢?”薛涛应声答道:“高大人当西川节度使这么大的官儿,用的都是没有柄的破斗。我不过是一介陪酒的妇人,家里的椽子有点弯,有什么好奇怪呢?”正因为她机敏善辩,所以从韦皋到李德裕总共11任西川节度使,无不对薛涛青眼有加,真可谓是流水的酒席铁打的公关。从15岁出名到60多岁去世,薛涛与当时诗坛著名的人物如元稹、白居易、牛僧孺、令狐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吴武陵以及张祜等20馀人屡有唱和。做女人做到这份上,实在太不容易了。: v, o, ^/ E, R, W
很多人一提起薛涛,马上就想到了“薛涛笺”。元费《笺纸谱》说,因人而得名的纸有两种,薛涛笺是其中之一。薛涛是诗人也是女人,当然喜欢玩点小资情调。她自己设计了很多颜色的纸,如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纸、十色绫纹纸等,五彩缤纷,煞是漂亮。同时,她自己喜欢写绝句之类的小诗,原来流行的一页大纸只写十几、二十来个字,颇为浪费,于是她便将纸裁剪成小幅。这种彩色的小幅纸,因为是她发明的,所以就叫“薛涛笺”。当时诗人,都以能得到薛涛以彩色小笺题的诗为荣。6 E' e. W8 f! h n8 }
薛涛还能写一手好字。《宣和书谱》评她的字云:“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稍加努力,就能与卫夫人颉颃,足见其书之妙。据《悦生堂所藏书画别录》记载,宋末权相贾似道曾收藏她的《萱草》诗真迹,可惜后来就无从睹其真容了。
+ O( a+ `, Z1 g; d% v 薛涛所有的故事中,与大才子元稹的交往最被后人乐道。据说元稹很早就听说了薛涛之名,元和年间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巡抚蜀中,便有一亲芳泽之意。当时的西川节度严绶听说后,赶紧派薛涛前去侍奉元大人。元稹事毕回京,因为怕招物议,只能扔下薛涛,独自上路。被擢为翰林后,元稹写下了《寄赠薛涛》:. O/ D0 S: m; j8 X# {8 O; F$ |) S
& S: r# k, m6 C2 G! Y9 E* r, F. P$ W* ^* K 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0 n v1 P; y+ H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7 c o8 b0 Y% _7 X 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2 N% H0 l, W) J- o6 g6 p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 K: x# w7 v4 ?$ y% h0 g4 B8 X! Y; a7 `# x 9 ^ P' p1 N4 ~4 d0 |
诗是写得挺情深意长的,可是我们花心的元大才子除了给薛涛寄了几首诗,基本上就算从人群中消失了。十几年后,元稹被贬为浙东廉访使,总算想起了薛涛,打算派人将她接到绍兴。可是正当这时,他又迷上了戏子周季南的老婆刘采春。刘氏虽然文采比不上薛涛,但架不住人家年轻貌美呀。于是,垂垂老矣的薛涛就彻底被元稹忘却了。
& [/ J+ I4 e; H" c( y; x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薛涛与元稹的风流韵事基本上是虚构。咱们先来琢磨一下元稹写的《寄赠薛涛》吧,这首诗里对薛涛的辩才、文才极其推崇,却没有流露出亲密乃至亲昵的语气。也许某些具有狗仔队潜质的同志一眼就注意到了元诗中的“相思”二字,以为两人既然没有亲密关系,何来“相思”一说?这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唐人诗中的“相思”,不过就跟西方人在信中写“my dear”一样,与男女情事不搭界。王维《赠裴迪》云:“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云:“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李白《送舍弟》也说:“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男人之间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相思”,可见相思并不是多么严重的事儿。2 }6 A1 N/ C+ O. v- }
再从薛、元二人的年龄来看,两人似乎也不大可能有男女私情。薛涛比元稹大了整整十岁,元稹使蜀时31岁,而薛涛已经41岁,早就人老珠黄了。到元稹任浙东廉访使时,薛涛更是已经55岁高龄。虽说现代社会有年轻帅哥娶老美女影星的反例,但那是因为老美女有钱,帅哥想吃软饭。但是元稹是方面大员,家里还有如花似玉的娇妻,绝对没有吃软饭的动机。很多材料都说薛、元二人第一次相见是在元和四年元稹以监察御史充剑南东川详覆使的时候,说法也很可疑。剑南东川道的治所在梓州,而薛涛居成都,难道元稹公务之馀,还能时不时从梓州跑到成都赴约会?可能性太小了。可能的情况是,薛、元二人是诗友,只不过一个多情、一个善感,所以因诗结下的友谊较其他人要深厚些。另外,元稹四处留情早已名声在外,可能大家都觉得他与薛涛之间不发生点什么,实在太对不起咱们这班无聊的看客了。如此而已。
+ }: N1 d( U6 U' U$ E$ t6 x: U 总地来说,薛涛一生未嫁,一辈子过得很是寂寞。您想想,天天陪着大人物、小人物们吃酒说笑,酒兴阑珊之后,回到家中独守空房,任谁也觉得心中空空如也。她的《池上双凫》诗云:; H0 m5 c0 l, ]. E$ T' I0 k0 k
0 p4 }/ w9 r1 j, v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9 [6 v" M3 g: F3 g: O0 `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3 p" k. q2 I# z4 ~9 V
! f. F( j- T; \2 j6 y* R
池上两凫,双宿双飞,还繁育出了革命的下一代。这一切,怎能不触动形单影只、多愁善感的女诗人的心弦呢?另一首《咏牡丹》写得更是沉重:
7 o2 u; D9 s9 Y2 e
2 e3 H9 d( A2 u8 [6 n- L: T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a1 {( B2 \4 b+ l+ a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x4 M( n4 O' z# ~6 k# b8 Y! `' U7 g
传情每问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 g& @4 U$ m, w2 ~7 ^4 \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同花说相思。) A& Z' o X0 I* ]- [+ [- i
! d+ e/ T; e# }2 Z9 n, q
别离、相思,只能在无人之际独自说与牡丹。多年之后,六一老人写下“泪眼问花花不语”,会不会是受到了薛涛的启发呢?这位经历过繁华的女诗人,即使在死后,那种刻骨的落寞仍然不曾消散。《太平广记》载,进士杨蕴中因事下成都狱,夜梦一妇人,自称薛涛,赠其诗云:“玉漏深长灯耿耿,东墙西墙时见影。月明窗外子规啼,忍使孤魂愁夜永。”
: E4 u7 Q4 n/ P5 M! m* _" p7 k 老实说,我宁可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您看,这首诗,多像薛涛的声气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