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 20: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9.西河一梦+ |2 U- m7 \8 p3 X: i; i' o
- p! \' \3 l6 D ; P4 I I) |0 Z$ v: S$ [& ]0 y
* L: i9 e, s, {" O- ~ 魏武侯果然言而有信,他要让魏国功劳才干都是第一的吴起,当一辈子西河守。
, M ^- U9 {, t
" r- ~) ^' j. {: O 当时,魏相魏成子、李悝等能人都死了,武侯要立新相国,无论从哪一点看,吴起都是最佳人选。然而,武侯最终却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田文为相,其理由滥透了:“吴起才干没得说,但威望稍显不足,在此国君新立的敏感时刻,当要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臣来稳定局势,你吴起怎么说也是个外来户,为相恐怕难以孚众啊。”
" E; g( k' c: V |! x. \ , |% r% w; e& X d' P1 r
这是什么鬼道理,吴起守西河二十余年,造福一方,士民爱戴,怎么就难以孚众了呢?关键之关键,还是在于他是个外来户,又功高震主,魏武侯不猜忌他,猜忌谁?1 ^: s( G% Z/ F; @0 B
9 ]2 u- q+ R* ]' h
这其实也不能怪武侯,当今之世,强臣篡位的事情太多了,他们老魏家的宝座不也是这么得来的么?吴起不是难以孚众,而是太孚众了,把大权交给他,难保他不会造反。春秋战国之交,正是各国开始变法加强君权的时候,魏国自然也容不下吴起这么一位可能威胁君权的厉害人物。" z- d. X9 `( N6 v, R
; S: `- O, L2 Z9 ^, v q3 J
吴起没当上魏相,心里虽然委屈,却也没太过在意。毕竟西河这个舞台也是够大了,再给他十年的时间,他可以把秦国一片片蚕食下来。
6 y* F! O3 U# y1 W
" B l. i9 J& q8 b5 K( w; ` 然而,历史没能给吴起足够的时间,魏国的小人们开始蜂拥而出,要让他连一辈子西河守也当不成。
) q% n1 t d; U. \2 t h' d+ ?& c D4 `5 ^6 g% s/ f8 N
他在鲁国所遭受的不公,再次重演。+ H# P0 K* B; f/ g9 R4 |( {
2 u7 C& P; `2 e
$ g' Y1 Z' P' u& P$ _% ` 1 t) v9 W5 d/ n! x
* n2 c# }0 b8 a* F" U; f ! F# H0 t2 I' d6 _
吴起最终被谗害出了魏国,那是肯定的,然而关于谗害他的人,史书上有两个版本。( w E+ I! G" a6 r, B e! c6 w4 D
( J6 Q! {# _3 c( P% W8 R# m 第一个版本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似乎可信性更高些,然而其中却有个巨大的纰漏,让人不得不怀疑它的真实性。" l4 u3 H" Q# ?5 }
; O N8 X" q/ I, ] n& Q
公元前383年,吴起58岁,田文死后,魏武侯仍然没有提拔吴起,而是继续任人唯亲,任命他的女婿公叔座为相。5 p' j2 ?: ^! o/ u0 @( c4 e) _+ ^: |$ F
; M' B+ L0 J5 V- p; O
在这一篇史传中,公叔座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害怕吴起抢班夺权,而想了个十分下作的毒计,即发挥自己的出色演技,演一场好戏,给魏武侯和吴起看。
9 I8 D9 X i3 r6 s4 F4 R+ _
2 G# D5 ^# p. a" y3 V8 S- x 于是他先找到魏武侯,说:“我们魏国庙小,可能容不下吴起这个大贤啊,主君你就不怕他跑了吗?”
% Q$ C* ?' T8 P3 n
0 `0 }* B+ }! | 武侯忙道:“那可怎么办?不用吴起没什么,若是让他投了敌国,那可是大大不妙!”. y% A6 A, W/ H( d' x0 I' b6 F9 Z
8 o) c& i$ I4 a4 } 公叔座说:“这好办,主君你不如把公主嫁给他,他跟我一样做了您的女婿,自然就不会跑了。”
2 ~8 H! p: `, w. F$ @
1 }1 _* a( b( S4 u+ N5 B 武侯大喜:“妙哉,就这么办,你来做媒,帮寡人了结这个心病!”
, I" f8 d+ @+ u ! I* z" ^. o- o4 i
公叔座欣然领命,请吴起来家里喝酒,并交待自己的公主夫人,配合自己演一场好戏。: e' q( I/ L' T
8 _, R0 O$ q ^% p- K! L* ~
吴起不疑有它,欣然赴宴,却不知等待他的,是一场荒诞到傻瓜也不会信的闹剧。2 g7 g$ f* j- y2 q# Z2 w
) z7 [: W- D3 D! g+ K: _! \2 K/ [! E 这一场宴席,公叔座的公主夫人自然也是要作陪的,然而这个公主夫人却不知为何吃错了药,在席间动不动发火,对自己的亲亲老公大呼小叫,百般凌辱,仿似一个泼妇。8 v1 f: Y( a1 S
* Q7 a; H: ^! E6 F+ t4 d5 m: W 吴起看的目瞪口呆。 \, S7 S; S+ p+ E4 v5 W0 N2 w( b
, j; j: d; ]$ W* g0 H 公叔座趁机偷偷跟吴起说:“兄弟我的命好苦啊,没事儿娶个公主来做什么,这不是找个母老虎来折腾自己吗?这些个公主,娇生惯养,作威作福惯了,竟把兄弟当成宫里的太监般使唤。可她是公主,小弟敢怒不敢言哪,你说憋气不憋气!”% I6 u, Y4 K7 B. N6 F# }
6 S4 p X. t3 M; X* N+ g
说着,公叔座留下了几滴辛酸的男儿泪。: S: ~2 w4 V0 K t. I' ~
+ W' P' i# l/ G; \; ~! c, y 吴起还能说什么,只能陪着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安慰话。! [$ ~% @# l9 F
" p; y% _, r4 V/ ]& c
公叔座又说:“所以啊,传言主君也要将一个公主许配给你,我着实替兄弟你担心哪!”
# U4 _9 a+ p' Z% D 8 D) {9 \. A! R3 Y. h! r
吴起一听,大急,我堂堂一个大男人,大将军,怎么能受这种气,不行,坚决不行,就算那个公主比褒姒西施还要漂亮,我也绝对不要!4 @+ F3 L t" V% A
1 G0 B1 s" i- E$ P$ J
于是吴起找到魏武侯,坚持要辞婚,无非说一些西河未定何以家为之类的场面话。9 {) t! I% f' t- [ _, |6 A3 n+ \
. g: |) w& R2 @/ g4 D 公叔座趁机赶紧向魏武侯进谗言:“吴起一个老头子,竟然连如花似玉的公主都不要,显然对主君您早有异心,您要小心提妨哪!”
8 b5 }0 O* t. b i9 `
. r7 A; ?1 z8 N: w# [5 {" R 《史记》里说,就因为这件事儿,武侯开始猜忌吴起,而不再信任他,结果吴起害怕惹祸上身,就离开了魏国。
4 T3 O! O& i, x; j, u J1 y
( c. X i( d9 O: f$ Q) P8 y9 F' e+ ?1 a 这个故事荒诞不经,实在令人难以置信,真不知太史公怎么会将其写到本传里去。
+ V+ K; X9 `! ~" K: d
+ _6 h2 Q( \8 \0 D 首先,公叔座这个计策实在有够拙劣的,公主是个野蛮女友,这样的情节通常只有三流言情写手会拿来做文章,吴起聪明绝顶,怎会相信这等蠢事儿,何况吴起还是个杀妻魔人,五十万大军他都不怕,怎会怕一个凶悍的公主。5 _/ U- q5 m D; _- T
! k0 [* x# w, \ 其次,就算吴起是个比我等还傻的傻子,公叔座也不大可能做这种笑死人的事情。从历史上看,公叔座怎么瞧也不像是个小人,他乃是道家隐士段干木的得意弟子,西河学派的顶尖人物,坦坦荡荡的君子,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看,实在无法令人相信这等龌龊的事情是他干的。
: ^7 [0 A6 w) v5 g c # |$ \6 Y$ ~0 f8 z: z( o
《战国策》记载,吴起离魏22年后,公叔座有一次率军大败韩赵,魏惠王(武侯之子)大喜,要赏他田百万。公叔座却说:“我军英勇善战,一往无前,不避艰险,百折不挠,全赖吴起当年训练有方,这应该是吴起的功绩,臣其实只是吃现成的罢了,没出啥力!” 惠王听后深以为然,于是找来吴起的儿子吴旗,赐给他良田二十万,作为奖赏。
9 a. |) z" h' S/ y) d; _
0 m9 z5 n7 Z9 Y. _ 这样看,公叔座非但不像个小人,简直厚道的似个圣人了。4 O- f/ T( I; W, M) i# n* E/ ^
: E* h" z! A( e' F 所以,《史记》中记载的这个有点恶搞性质的阴谋,恐怕应是莫须有的传言,不可信。
" {" j7 @" q. Q$ w4 ` G: P5 Y 8 u+ A/ _' Q4 P9 A& Y
其实,司马迁的这篇《孙子吴起列传》是他所有史传中最像小说的一篇,如果说吴起在鲁国的时候曾经杀妻求将,那么魏武侯怎么可能放心把自己的亲女儿嫁给他?这简直前后矛盾,根本无法自圆其说嘛!9 H1 R% R- ~- l- g" `- [
I5 o6 H- ]; B# z- u. N, Q
这样看,吴起“杀妻求将”和“尚公主”的事情必有一件是假的,甚或两件都是假的。; D* A" w7 }) B2 K
4 o- ?! P( j. [0 }% t 那么,如若谗害吴起的不是公叔座,这个人又会是谁呢?《吕氏春秋》给了我们另外一个答案——王错,那个先前在西河游艇上对魏武侯大献谀词的马屁精。
6 l) a% L6 B' M# S3 c2 S" k 3 {0 V# E3 m" w s; C
这个答案看起来还比较靠谱,虽然《吕传》不属于正史之列。' k, P z5 ?1 {& h
4 A1 y9 n( z8 V3 r% k
据《吕氏春秋仲冬》记载,当时,王错在魏武侯面前大说吴起坏话,武侯因而怀疑吴起,派“钦差大臣”解除吴起的兵权,召他回魏都。
. |) _! }, n, P3 L* m9 r1 F
7 b: ~/ ?7 o9 [ 王错说的是些什么坏话,《吕传》里没有说,不过猜也可以猜到,无非就是说吴起手握兵权有异心,想拥兵独立,或是想带着西河投降敌国什么的。这个谗言杀伤力的确很大,一个坐拥七万精兵的军政天才,一个能轻轻松松打败五十万秦军的无敌战神,万一造起反来,恐怕谁也制他不住。2 s1 B# \, g' F
3 h& Q: w2 ~+ I, b 武侯当然知道自己也是制不住吴起的,所以即使没有王错,他总有一天也要对付吴起,这与后世的岳飞袁崇焕如出一辙。* ^$ v! O- K* \; r
1 F" j5 F% p0 Q) }0 E" _, T
然而,吴起并不是岳飞袁崇焕,他不会傻傻得跑回去送死。
, M& n' e- q4 L3 E
# g8 S2 v- `9 @: ]4 P( H 还是那句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既然如此不被你待见,那我走好了。* N& L& h3 h8 D6 Q ~ U2 ]- |
( P" W# U8 E" V& i 不过一走了之,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可难,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吴起在西河奋斗了大半辈子,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无不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5 T/ A. ? N! h. c8 v9 Q
: d7 J' h9 b1 W0 l* d, M6 c8 G 秋风瑟瑟,离愁别绪,吴起走到黄河岸边,停车驻足,回首西河,忍不住潸然泪下。
0 s; ~+ \, R: b0 X
: i4 d$ g1 a4 M# J7 o+ @% M 吴起的一个家奴不解,问:“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如蔽履,昔去鲁国亦未如此,今去西河而泣,何也?”% {4 k! F) B, o! @+ A8 p* N
) h- W7 |8 u* w( U( t 吴起擦干眼泪,说:“子不识。主君知我而使我毕能,十年之内,吾可西灭秦而使魏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魏从此削矣。”
5 K7 x- g* a* x4 S! ]- f' L : V" z+ U9 b' f( K8 O h, ^
这正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吴起的这两行清泪,并非因为委屈,也并非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而是魏失长城,境失屏障,自己近三十年辛苦经营化作泡影,这叫做出师未捷身先去,怎能不让英雄泪沾襟。+ ^3 k& V+ O7 \$ G: r2 `
2 }2 B6 u" a% U 吴起的预言果然一语成谶,五十年后,经过了商鞅变法后的升级版秦国,从魏国手中夺过了西河,从此三晋彻底暴露在了秦军的兵锋之下,再无宁日。
- g/ p! C1 j1 s- t7 f& Z9 o . z. g# e1 W: M( t/ ~ c
( `2 m& J e( H* a/ o9 {
9 E! U6 ~( ]; z
最后一个问题,王错为什么要谗害吴起?4 f- Q( y" Y2 w! W/ E% T
\$ h" S6 e& Y) X% d
这一点,史书没有记载,然而很多年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们从中似乎猜出了一些端倪。2 u- B Z8 J3 D
/ N1 S& o3 h3 A7 X( a 那是吴起离魏25年后,在魏与韩赵有一次交战的关键时刻,王错却突然莫名其妙逃到了韩国,看来此人乃是韩国的间谍,谗害吴起应是个反间计,早有预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