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古代的医生(转载一个医生的历史,献给论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8: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估计您的心中此刻恐怕会涌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这种桥段会不断地出现,而且极其地类似,都是钱乙提前几天预言了患儿的病情,然后大家不相信,最后果然如此,难道钱乙真的具有什么特异功能?为什么他能够提前观察到疾病的征兆?
' Y3 N5 X( M, F% X4 S/ b' a  这个谜底我现在为您揭开吧,这是因为钱乙他练就了一套不用问就能诊断病情的本事。
1 D- l0 d% x1 M  其实儿科的特殊性就在这里,您想问,可您怎么问啊,那么小的婴儿只会哭,您还问他:“来给叔叔形容一下这种疼痛是锐痛还是钝痛?是隐痛还是跳痛?”估计孩子会回答您以更尖锐的哭声,或者尿您一身。
" B4 C0 b  W  j$ a3 ]# }' @  所以小儿科必须从语言之外找到诊断的依据,现在可以通过影像学方法、生化检查等方法来进行了,但有的时候仍然有漏洞,比如有的婴儿的腹泻,生化检查没有任何方面的异常,但就是孩子腹泻,瘦弱,我见过一些这样的婴儿,令那些儿童医院的医生很苦恼,最后是中医给调好的。+ ^* q, x+ E! @
  古代的诊断方法更少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治疗儿科病。; y8 N" x2 l9 a
  人家钱乙就开始琢磨了,这样下去还了得了,要想办法啊。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人家搞出了一套绝活,那就是通过小儿的外表来判断病情(中医叫望诊)。
) `& l, w( R2 s  这套活儿确实很厉害,现在能用的人已经很少了,给大家介绍一下,比如他通过观察五脏在脸上的反射区的颜色等来判断五脏的状态,他还可以通过观察小孩子的孔窍,比如眼睛、鼻子、肛门等的状态来判断病情,尤其是眼睛,那是钱乙特别重视的。
! j1 [9 J; g! ^  还有听患儿的声音,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有一次钱乙偶然路过一个相识的老头家,听见有婴儿的啼哭声,钱乙表现出非常惊愕的样子,问:“这是谁家的婴儿在哭啊?”! [/ U4 ?$ s$ t( _9 {' [, }$ @
  老头很兴奋地介绍:“这是我的孙子啊,我家里刚刚生了一对儿双胞胎,还是男孩子呢。”% B% D- m+ M* P1 z9 a0 S( }. f
  钱乙严肃地说:“一定要好好地照顾啊,现在能不能活还不一定呢,要过了一百天才算平安啊(过白日乃可保)。”. }7 ]% J% h) h- ?2 K
  您说这不找骂吗?有这么说话的吗?人家大喜的事情,您来个还不一定活呢(通常境况下会挨一顿板砖)!
0 r9 w2 S- r$ ^9 L2 S, I1 \  看来这个老朋友还是挺客气的,只是面上不悦而已,说了句“送客”也就算了。
8 I7 [8 B- n  c. g  结果是,果然没到一个月孩子就病了,找不到钱乙,最后很快都死了。
' M7 B. Y  X$ Z8 F1 o7 [  这件事说明钱乙可以通过婴儿的声音来判断其健康情况。
: Q  \  B! s/ N' S3 Z  这些诊断方法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各位看官有兴趣可以看钱乙的书。
4 ]0 N8 E- a% L0 h- T$ x  . P% S5 L. q; ]0 b* n$ X# b: ^
  因此,在儿科还不发达的当时,在其他医生还完全不清楚患儿的疾病状态的情况下,钱乙已经通过他这些独特的诊断手段了解了病情,这弄得他总像是个先知似的,其实这些都是中医诊断学里的正常的内容。在中医诊断里面,望闻问切四诊必须合参,但现在有很多内容医生都不会了,只剩下问诊了,很可惜。# J, f4 l3 i& V" N
  6 [& Y; {. i0 e
  在太医院里任职,除了给皇族治病,宋朝那会儿太医是可以出去给老百姓看病的(按:后世有些朝代就不行了,必须一心为皇室服务),所以钱乙也经常被请去给京城里的各家诊病,因为当时钱乙的名声已经很大的(连皇上都颁发认证证书了),所以请他的人多极了,这样,钱乙也同时开始了他的教育不合格的医生的过程,他的教育方式很简单,那就是:现场考试。
1 ~. Y( d& Y* \; J  这搞得其他的不大合格的医生很痛苦,纷纷感觉到自己的噩梦开始了。, Z8 a' \! _2 a' d
    `/ V) [5 r3 t( s+ {- ~
  一天,京东转运使李同志的孙子病了,才八岁,咳嗽,气短,胸闷。6 H- E$ ^* m% [) U& C2 g1 W) ~) N
  一开始并没有请钱乙,请了其他的医生,这个医生诊了病后,很有把握地说:“这是肺经有热啊,需要用凉药治疗,方用竹叶汤、牛黄膏每天各服用两次,保证痊愈。”
2 D4 _, T" D; z' s, Y% R2 \# a( o. e% ]/ U  治疗效果很糟糕,原来只是咳嗽,好家伙,服下这个药后,又开始加上喘了。* J7 j8 j  [3 Q* M" O. r9 Z( N
  这回李同志急了,赶快又请来了钱乙。# z, w# h( z) U$ R
  这个医生一听钱乙要来,心想坏了,这位以现场考试闻名啊,我这两下子,还不露馅?赶快跑路吧!
% p: B; M2 @3 e  U) k" T' u  还没等迈腿呢,钱乙已经来了,于是只好一脸苦相地看着钱乙,脸都白了。/ q" ?& H, x& l3 ]0 B: }! `( b
  钱乙诊完了脉,果然开始发问:“服用的什么药啊?”9 p$ n6 B/ {. `  E0 s
  李同志抢先回答:“竹叶汤、牛黄膏。”# i9 Z6 ^3 [# S! ^
  于是钱乙同志正式开始了现场考试的过程,问医生:“服用这两个药是想治疗什么呢?”
4 q, [" v; H' N4 W- b2 S  啊?考试这就开始了?医生硬着头皮答到:“用,用来退热、退涎的。”
+ `$ N* j' v- u: _( P  钱乙同志接着考:“这个病是什么热发作呢(何热所作)?”
& M9 ~) _( O* `2 z# X+ t  这个医生一脸苦相,心里想:老大,你要看病你就自己看吧,干嘛要考我啊,兄弟我以后还要混啊,这样很丢人的啊,拜托给个面子吧!心里想着,可嘴上还得回答啊,于是说:“是,是肺经热,所以才咳嗽,咳嗽久了才生痰涎。”
3 T* R4 @/ \, J$ M  钱乙同志接着考试:“那么竹叶汤和牛黄膏是入什么经的药呢?”, `3 w7 z8 x5 ]$ _
  老大,求求你别考了行不?这个医生脸都绿了,还要回答:“是入,什么经来着?”; U5 U  K* v( `3 `+ P5 n
  钱乙:“是入心经的。”
2 \& v6 b# |2 w- G, S7 l  医生:“对啊,是心经。”* F5 h1 `' {7 h7 V
  钱乙:“既然是肺热,你用入心经的药做什么呢?”% ]& L0 E' w  ?
  医生:“啊?”$ @  c( B" F+ z  q; N
  钱乙同志终于宣布考试结束,开始了教育的过程:“这个孩子不是肺热,而是肺虚,同时感受了寒邪,治疗的思路是补肺,同时散寒,此时千万不可用凉药,下面我治疗,你来看着,以后就知道怎么处理了。”/ G- N4 |6 H( Z' M! h% y. d2 u
  这位考生眼泪差点下来了,老大!这堂课我的印象好深刻啊!9 M9 D, l* U, t% |( |0 o& }5 v
  最后钱乙很快就把这个孩子治好了。6 T4 C# I0 r% A! x+ \3 w
  
/ l  b* e2 k2 E! l: H8 E  除了在民间推广现场考试制度外,在宫里钱乙同志也开始了推广运动,这搞得太医院的医生们也开始紧张得抓耳挠腮的。
+ P0 p& @5 e" J6 Z1 W9 F  一天,睦亲宫里的十太尉小朋友病了,是疮疹,先是诸位太医们来给诊断了一下,大家说得乱七八糟的,没有一个统一意见,这可让睦亲宫的大王(不知道是几大王)急了,你们的说法还不统一呢,让我们太尉怎么服药啊?去,把钱乙给我找来。& q$ I9 n/ j: X7 P4 p3 B. H7 u+ J
  于是钱乙就来了,诊了脉,然后转脸看着诸位太医。
9 H8 [/ A3 m! r& f  这些太医感到后背一阵发麻,这位,别不是又要现场考试了吧?!
+ O, z& g6 y$ J( z0 g; v2 z  没错,您猜对了,钱乙同志又要开始推广考试运动了。1 _: T! X& O2 R# }5 ?8 @
  钱乙:“刚才大王问了,这个病是属哪个脏腑的,大家来回答一下吧。”
3 e: C4 a1 O& g6 j  我靠,你自己回答不就行了,别拉上我们行吗?心里想着,嘴上还得回答,一个医生说:“是胃中大热。”
  U9 s) B& G8 }6 V: Z! S! _  钱乙同志立刻看着这位医生,好嘛,这位同志脸上立刻见汗了,赶快用手擦。
$ M2 V: u9 g9 G6 I2 o* _- [  钱乙:“如果是胃热,为什么患儿会乍凉乍热的呢?应该一直热啊?”+ c( m5 ^; K' F0 {% a: ?
  医生:“啊?这……”心想:我怎么知道啊!大哥,你去问问别的家伙吧!
  f7 q, M( V( ?$ g  @& u  于是钱乙又看着另一个医生,这位医生的脸立刻白了。
3 V' ^1 O2 |: q+ C2 k% p: ]# P  钱乙:“你说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呢?”2 H6 I1 T( j2 D# i: ]
  医生:“是母亲的腹中有毒。”5 ^- e7 H( r5 z- s  r  v
  钱乙:“既然是母亲的腹中有毒,那是哪个脏腑的毒呢?”
7 z. g( E5 u# D  医生心想:天啊,我哪里知道是哪个脏腑有毒啊,大哥,我回去好好看书还不行吗?别考了成不?
. B; t7 K5 s* G: R/ V" B  可这不回答丢人啊,于是硬着头皮回答:“母亲的毒在她的脾胃。”% M6 f2 G: a+ v! v" ^
  钱乙同志还真是不依不饶啊,接着问:“既然毒在脾胃,那患儿为什么惊悸呢?”8 S. \# W, f1 x2 `' e4 v& j
  医生:“这……”心想,丢人就丢人吧,于是把头一低,开始装傻。
- t$ O* H& c; T( I. {0 [  于是,钱乙开始了他的正式讲课:“这个病啊,是一种传染病(此天行之病也),但是也是由于婴儿自身正气弱造成的,正气之所以弱是由于还是胎儿的时候吸收了母亲的不洁之气,这个病的治疗,不可妄用泻下法或者发表法,需要解毒治疗,需要按照五脏来辨证,呵欠顿闷,要着重肝经;时发惊悸,要重视心经;乍凉乍热,手足冷,要重视脾经;脸上,特别是眼睛和面颊如果发红,咳嗽,要着重肺经……”(具体钱乙老师讲了很多,就不给大家多写了)0 }6 f- w7 A8 v0 g/ {9 _( N) q
  在钱乙那个时候,对麻疹、水痘和普通的幼儿急诊还分得不清楚,原因很简单,那是将近一千年前哦,还基本没什么成型的儿科呢,人家钱乙是第一位,他的很多关于小儿病症的记录都比欧洲早了几百年,已经很不容易了。具体这位十太尉小朋友患的是哪一类的病证我就不给一一对号了,反正在上课结束后,钱乙老师又给做了个示范课,用抱龙丸给十太尉小朋友服用了几次后,就给治疗好了。  c+ I8 f7 q. V$ }5 t: w$ I
  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人家钱乙前面讲得热闹,后面的治疗效果也真好,还真不是盖的,这搞得其他太医们实在是没话说。; w8 m' }" p3 U* A
  & g2 K$ ]6 Z" M" e' v% T6 c
  总的说来,钱乙在太医院的表现是非常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供奉禁掖,累有薄效”,一般中医自己客气说“薄效”的那就是比较好了,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钱乙却做出了一个令大家都非常不解的决定:退出太医院,回到民间。( a; K0 C/ F, M9 Y) v4 x  }0 I
  为什么钱乙要做这样的决定呢?皇上能放过这个对自己有用的人吗?他的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下面接着聊。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8: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钱乙要退出太医院呢?我分析,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钱乙为人太过认真,他在临床过程中为了能顺利治疗,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将其他人的错误治疗思路辩论掉,这样使得各位感觉非常难堪,所以产生矛盾是当然的。历史上不止钱乙一个有此遭遇,很多从民间选拔的高手破格进入太医院后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当然,这个原因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是我们根据钱乙医案中他的看病风格推断的。! g9 W, I* [. f% _+ h' v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宫廷里任太医丞这么长时间以来,钱乙在不断地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生下来难道是为了皇家服务的吗?. a# h1 Z/ E4 C% ~/ E. h& _
  对于有些人来说,能够为皇上服务是一生的光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名誉地位金钱更是不用说的了,所以他会乐此不疲乃至终生奋斗的。
% ^# E8 m. g( Z1 e4 C9 I5 W' ~  但是对钱乙来说,他心中想的却不是这些。7 F  E$ ]' ~* S
  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钱乙望着星空,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在东平王冢顶上学习五运六气的情景。
  w8 |( [; a5 @5 A  那个时候也是繁星满空,自己青春年少,心怀济世之志,那些在逆境中奋斗的时光,虽然孤单寂寞,但是想起来却多么的美好啊!: r, R& I- N8 y! N6 X7 V( t+ y8 h
  可是现在,虽然也可以出宫诊病,但是大部分时间却都是围绕着这些个皇子转,这些皇家子弟娇生惯养,骄横跋扈,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无论怎样调理都不会令人满意。
( K  J' l7 U; `# |% b  这样下去,会丧失掉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的。
+ ~1 m( `/ j! h' x2 q( s0 ^  是的,那个自己年轻时在满天的繁星下立下的信念。
$ \3 b4 F! q  a6 x5 x7 C7 i0 J  难道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是如此的重要吗?
: t) x' Q' T/ g1 _/ [  是啊,这个信念是自己在最困难无助的日子里的唯一支柱,自己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这个信念,却永远都不能失去的!
& c9 h* n) c) @$ g6 F$ H9 A  这个信念是什么呢?这个信念就是:尽一生之力去提高医术,治疗更多的孩子!
; ^* Z4 a3 |: R! z; D. x5 u  就这样吧,钱乙,不要再无谓地浪费生命了,按照你自己信念的指引,去做该做的事情吧。: {, y# h4 Y: u1 T& m
  还有更多的患儿等着你去拯救呢!% o7 Y( P9 G( @" t8 f8 t* C$ F9 I; k
  
/ o0 c6 A( I, _2 W& t! G  当天夜里,钱乙秉烛写下了一份辞呈。; }. d) T/ m" B$ F! D
  当然,向皇帝辞职可没有那么简单,这和您跟公司经理辞职绝不一样,绝对不是可以随便写张纸拍在皇帝的桌子上就可以走人的,这是一人独尊的皇帝,搞不好会出人命的。4 U: n7 Y& o6 J0 R' E
  钱乙的辞职理由是自己病了。
+ d1 N" L5 [' P0 y  他也的确病了,他患的是风湿,估计是早年在寻找他父亲的时候在大海中患的,此时病痛开始侵袭他了。
) @$ Q, d/ A2 j  g" F1 g  估计是钱乙写的辞呈太真诚了,一向不大讲道理的皇帝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很不情愿地同意了钱乙的辞呈。
( ?2 T. c' g2 ]3 a/ r" _  
0 M/ D( S/ X  A  钱乙终于自由了。
6 [+ Z6 i" r0 A2 D! v6 I  当他从宫殿里一步步走出来的时候,不禁回头看了一眼这层层叠叠的皇宫,心里感到了说不出的愉悦。& n" x, M7 S$ h- X5 r1 ?: \
  再见了,各位大王们!我终于要回到熟悉的故乡了。$ L! i& S; k$ v7 N
  
- }: G5 n5 C% ]/ ^4 p  故乡,听上去多么亲切的字眼!" o$ ]0 W$ ~3 v  O& T! u! w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一个人的年龄越大,心中就越是惦念的地方。- j2 A/ K2 v8 A, L6 E
  - v  W- h/ `$ |7 `% z
  钱乙终于回到故乡了。) d% U0 y# \' b* S* s' h6 j% N% J! Z
  他望着熟悉的街道,听着熟悉的山东口音,闻着户户窗中飘出的炒菜的香气,感到了回到家里的温暖。6 h% [  M* R9 f% v) ^
  从此开始了简单、忙碌的诊病生活。& }9 s, ]9 R. K# y; i, M& D0 e
  4 u  j1 T2 E1 {4 n5 z4 L
  在这样的生活中,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宋哲宗即位的时候,这位宋哲宗皇帝不知道受到了什么刺激,突然又想起了钱乙(估计是皇上家又有哪位太尉小朋友病了),于是宣钱乙进宫,到太医院任职。
2 ]' P- L' h8 {5 [4 [  钱乙这个烦啊,可不情愿归不情愿,新皇帝的面子还是要给点儿吧,于是就又返回到太医院,又做起了太医丞。5 A8 @2 [' Z% r; L$ @) F, B
  宋哲宗这个皇帝虽然性格软弱了点,但还是个好皇帝,所以钱乙这次在任上呆的时间比上次长了些,可是,由于心里一直惦念着家乡的百姓,所以最后还是托病递交了辞呈。
/ o& E/ o; q4 o& Z. M  皇上看这可真是无法留住这个钱乙的心啊,万般无奈之下,同意了钱乙的辞呈。
* ]3 x  ~4 }! a  于是钱乙得以再次回到故乡。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8: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庭院。
7 u$ |6 L0 a: a3 S  M& g7 L: Z  一个简洁的榻铺,钱乙坐着,躺着都在这个榻上(坐卧一榻上)。7 {# _( G4 W, D
  此时的钱乙,已经老了,须发皆白。
2 e+ V8 q! q/ T( L  `/ M( u2 E/ Q; R  他不戴帽子,不穿鞋子,穿着宽大的衣服,几乎不出门(杜门不冠屦)。! V& [3 w; o0 @- \0 I7 u- x! }- K
  榻的边上堆满了各种书籍。. |4 k/ ?4 {& u# V
  手边还有一壶好酒。
. ?8 t# M3 l& W1 }) m! G& w, P% O  当夏天的风吹过的时候,庭院里的树荫带来阵阵清风。
: d# U# @/ l6 ^4 p4 b2 P% w  到了饭点儿的时候,老伴会炒一两个香气扑鼻的菜,端到榻上来。6 g7 q1 ]# X6 U* M
  这就是钱乙回到家乡后的生活。( T2 P/ n$ ?, X2 ]+ k
  
) {0 {0 {1 D2 ]+ O) C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看病。
8 a, w. f# o- I  F3 a/ |" o  周边的患儿家属会抱着孩子,从各地汇集到这里,请钱乙诊病(病者日造门)。9 b. h+ D# b$ B. z. c5 r  }
  有的就是周围的邻居,有的是从百里以外赶来的,每天院子里都排着一溜的患者。
2 _' S5 e* E$ Q8 u$ n  钱乙会为他们认真地诊断,然后付药而去(皆授之药,致谢而去)。
4 ?7 K" |! B7 i* k# k7 D  看着那些病愈后的小娃娃露出可爱的笑脸,钱乙会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6 Z9 Q4 {' b0 \8 x, |9 M' Z  
" c+ X9 y5 B# F' @' ]$ ?; o% P; _  诊病的生活是很相似的,没有什么波澜起伏,但是每个患者又各自不同,都需要仔细地分析考虑。  ]9 @& M, u4 G( q3 p2 P; Z
  这不,曹家的儿子才三岁,本来挺可爱的孩子,现在却日益瘦弱了下来,脸上泛着黄色,经常莫名其妙地发一阵寒热,也不想吃东西,平时最爱吃的炸糕都懒得理了,也不爱喝水,奶也不喝,这可把家里人给愁坏了。
$ j9 \8 {( h1 }: X! I7 Y* r  他们把孩子领到钱乙这,他的父亲难过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对钱乙说:我这个孩子是三十岁才得的啊,您不知道生他的时候他的爷爷奶奶乐成了什么样,现在老人愁得都快病了,钱先生您一定要救救我们家啊!0 d, g9 [; |# V# _
  钱乙看着孩子,说:“不要担心,我一定会尽力的。”# Y+ c% V* n, x7 `: M8 N; z' m: ]( E
  “钱先生,可全拜托您了!”; ^& P% b  a7 j$ m
  钱乙用手拍了拍孩子父亲的肩膀:“放心吧,孩子的病,交给我,你负责好好照顾老人吧。”
/ U2 I9 I# s# B& L# j  孩子的父亲含泪点着头。; k4 \4 B, r0 k6 P! K
  于是给孩子做了全面的诊断,然后问孩子父亲:“别的医生给他服用过其他的药吧?”
) S+ T$ |* e) i5 E  f  孩子父亲:“是啊,我们镇里的医生给他用过牛黄丸、麝香丸,没有见效,还用过干葛散,服了以后反而吐了。”
! C+ d( N2 u: y& p2 \, F$ i! h  钱乙叹了口气:“现在要泻下,先用白饼子(按:内含巴豆,为泻下药),让孩子把肠胃里的积滞糟粕去掉,然后补脾,期间在稍微配合用一点消积丸(以消积丸磨之)。”
( D* C7 ]) E: F( R  孩子父亲:“孩子这么瘦弱,泻下能行吗?”6 W% ~& s1 C3 W7 n2 k: ]
  钱乙:“不要紧,相信我,积滞去掉人才能健壮。”# N# _+ v! S( f# s4 B
  孩子父亲:“我相信钱先生。”
  E" s( W- S- H; T0 n% u  没过多久,他就领着变得白胖的孩子来谢钱乙来了。
* E% m1 J8 g% l# c! h: x  钱乙望着孩子健康的面容,仿佛看到了一家人的笑脸,自己的心里也开心起来。, q* N( t; x" H, {
  
* o) M4 T5 |2 ^" r; i  段家的孩子病了,一家人哭着来到钱乙家。
! D1 m! `# Y" c" c3 D0 o  这个孩子病的是咳嗽,身上发热,有痰,可是几天前突然开始咳血,精神状态也突然下降,脸已经白了,家里人吓坏了,把孩子抱到了这里。3 K+ {. J' N1 t, a, \6 T$ q
  孩子的母亲哭得眼睛已经肿了。她说一看到孩子在受苦就流眼泪,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有病。; q" G% I2 y! }9 u& c# k
  孩子的父亲不善言辞,紧咬着嘴唇,双手绞在一起,手指都红了,在见到钱乙后,倒头便拜,然后拿出个布包,放到钱乙面前:“钱先生,这些银子,做为诊费,请您救活我的孩子吧!”
: O" n8 c4 F: T3 T4 Z0 X  钱乙把布包推了回去,诚恳地说:“不用这样,放心吧,我会尽力的。”
$ d. b8 }3 r% S9 @9 _: `/ U  孩子父亲:“钱先生,全靠您了!”
2 t* l8 O' T8 W  m( ~& o& x  钱乙看着他们,说:“孩子的病交给我了,你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4 j1 \( [3 U# ^, Y% f9 U. X  孩子父母都流着眼泪点头。% q" _9 t) }( F5 q
  钱乙诊了孩子的脉,慢慢抬起头,说:“前面的医生用的什么药啊?”( z$ Y$ [2 M3 @3 w5 O9 I% x
  孩子父亲:“用的桔梗汤和防己丸,没有效果,反而喘了。”
. ~5 m6 z( A, K1 v: _+ l, a  钱乙叹了口气,说:“是这样啊,他们把治疗的次序错了,现在要先去痰涎,然后补肺。”7 p- j) n& R2 u
  孩子父亲:“啊?”
1 q. R2 y  O& ^& H3 S2 `  钱乙:“先用褊银丸服用一次,不要多服,然后用补肺汤、补肺散服用,不要担心,很快就会好的。”, k2 s9 e$ s0 g
  “真的啊!”孩子家长望着钱乙,感激的不知说什么好。
5 b5 J% t8 f7 F) m  果然没有多久,孩子的父亲亲自跑来了,向钱乙报了喜讯,说孩子已经好了。) u5 k9 t1 ]7 ^2 a' p
  钱乙望着喜悦中的孩子父亲,笑容也洋溢在脸上。- O! B' C9 A) A. C( Q  D! L
  % S8 F( \9 o$ o0 i* P9 K) X
  在大家感谢钱乙的时候,钱乙是笑容满面的,可是人们不知道,在背后,老人也被病魔折磨着。( ^9 C  }" p2 J0 z
  在年轻的时候,他为了寻找父亲,多少次饿着肚子在大海中与海浪拼搏,这样落下了个风湿的病根,现在开始找上门来了,他的周身开始疼痛,四肢的运动也开始出现了障碍。
# m& H7 d  F- e  钱乙自己给自己诊断了以后,心中暗惊:这是可怕的周痹的病证啊(按:周痹,一种以全身持续疼痛为特点的风湿病,现代的一些风湿、硬皮病、红斑狼疮等疾病可以参照此病),如果这种病邪侵入到内脏,则是要致命的啊,怎么办呢?我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啊!
6 }) R" ?2 q! o' V) J9 D  在考虑了很久之后,他终于决定,用药力把病邪逼到四肢去,这样可以保住性命,于是他自己配了药物,开始服用。
5 @/ e6 P% j; C- n) Y  在服用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自己的左胳膊和左腿开始慢慢不能动了,身上的其他部位却恢复了功能,这才放心了:终于成功了,病邪被移到四肢了!
* a! [- r- d1 r  H% O  这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致命的疾病,在古代的中医文献中有很多记载,现在很少有人会了。
6 o: x% H: c/ I  a# |; |  
6 T: ?" y4 U/ Y; @  在恢复了以后,他仍然继续他的没有一天闲暇的诊病生活。2 b1 Q- N; {( x$ ~" c6 [
  5 l& B1 _0 H% H0 m$ |  c6 X& ]
  老黄家的孩子病了,才两岁,这回的病可重,本来是拉肚子,医生们给用了止泻药,结果十余天后,孩子的病突然加重,泻下的大便是青白色的,喝的奶都不消化,身上也凉了,每天开始昏睡,医生们都说这个孩子要危险了,已经病危了。' W/ c( H1 A: @+ p/ ?- T
  老黄此时欲哭无泪,看着孩子平时玩的玩具,心如刀割,面对自己老婆的时候不敢哭,在没有人的时候曾放声大哭一次,晚上一闭眼,就是孩子平时的可爱的笑容,他的精神都要崩溃了。; r- R  V9 f( }% G) Y
  孩子还有救吗?问了几个医生,大家都纷纷摇头,不敢接手。
- C6 U' S2 W+ b7 u; t8 M  一家人的心都凉到了谷底。) L' t" J3 A* X3 j: S  o; x3 u0 q
  
; t$ p- Q  P. F, M. |  在走了很远的路以后,他们抱着孩子来到了钱乙的家。
" I. V! ?: S4 L  Z1 `* d! w  钱乙让家人安顿他们住下,然后看孩子的病。# g% R- |; g, T, g' K  l' p
  仔细诊断后,钱乙慢慢叹了口气,说:“再晚确实就来不及了。”& \, N; q6 k% F2 e& E: l
  大家都摒住了呼吸,听他接着说:“这个病治疗要复杂些,他们用的止泻药把病邪留在了胃肠之中,本应该给排出去,可孩子的身体弱,就要先补一下。”* d7 u, B1 w; a. B# k4 S' Q* @
  于是开了益脾散、补肺散,一天服用三次,服了三天。7 `( H* W" n) c! S8 g7 P
  三天后,孩子的身体温暖了。: t6 U5 Q/ k7 r0 E3 K7 `
  此时又开了白饼子,让孩子大泻一次,将肠胃里的毒邪排除,然后马上用益脾散每天服用两次补养脾胃(这是其治病诀窍,肠中毒邪不去,如果进补则是关门留寇,疾病永无愈期,一定要排出毒邪后才进补)。
- D3 A! D' s/ m6 Q! D  在经过了这三个层次的治疗后,小孩子的病很快就好了,脸上又出现了逗人的表情。
9 y$ w' u# ]* T% Q+ h  老黄一家感激涕零,跪在钱乙的榻前,说:“让我们为您些杂事吧,希望能够照顾您的生活!”
2 s% ^) O) M! A7 }! L1 y8 ]  钱乙挥挥手,慢慢地说:“我已经是老朽一个了,哪里还用人照顾,你们去好好过你们的日子吧,你们的日子还长着呢,回去照顾好孩子吧!”
" Z. C: s5 A5 @5 E8 w  y+ O/ H1 w0 F  
+ s: k  {% `) J! x  望着一家人远去的背影,钱乙慢慢地叹了口气,心里想:不知道还能照顾这些孩子多久了。/ |8 U- `- B' r( l# ^/ s
  
, z/ b* A+ H( b. z$ g  在这样的日子里,钱乙慢慢地老去,时光像是河流中的水,在无声无息中流走。% V/ x. c0 @# O; `, w
  已经记不起回到家乡后这么多年,到底治疗过多少个患儿了,只知道自己每天都是在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患者中渡过的。
7 \8 w. ~+ k2 l$ G4 g  
1 n5 X7 D* e! ]& t0 j' H$ X' p  人总是要老的,总是要和这个世界告别的,慢慢地,钱乙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的日子。
' J: ~# u- h; y( n7 L$ K( }  # M7 i. o- Q( A- l7 G8 U
  这天,他起床后,坐了一会儿,给自己诊了一下脉,然后告诉自己的家里人,今天不出诊了。
; a7 Q  {8 u* @! V" M+ H1 a/ R+ p2 A$ f  他让家人把自己的朋友请来,早饭后,大家坐着聊天聊了一会儿。2 z) B+ S) F  M
  在大家告辞时,钱乙特别起身相送。6 L' G* G8 J# _. C
  然后,他告诉家人,给我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吧。( y1 K. w! |/ V' w* o3 |
  家人很奇怪,这个老人,大白天的换什么衣服。
4 P4 L. f6 K2 f' p5 \$ _  4 }2 }0 C! j$ p' ~5 `1 f% q0 Z
  衣服换好后,老人让大家都忙自己的事去吧,然后自己就默默地端坐在榻上,望着院子里的孩子们。
8 s! F& ^6 g4 s; ~  / o+ C8 }$ i/ n( {: A, ^
  院子里,六七个孩子正在玩着游戏,小男孩剃着小光头,欢天喜地的跑着,他们拿着个小布口袋,正互相丢着。1 E/ B1 t- I9 Z& ^
  阳光下小孩子的脑袋发着闪亮的光,他们笑声阵阵传来。
6 x% B- u7 |1 _0 w  钱乙眯着眼睛看着,渐渐地,他仿佛觉得自己也变得年轻,融入孩子们欢快的游戏中去了。' |+ B; z0 V- T4 {) z' ]
  然后,慢慢地,他的眼睛闭上了。4 E  i) Z6 p2 \; d
  # q' A$ F- d1 l& m5 K# g
  钱乙,享年八十二岁。# t# F  O3 B3 m7 A
  3 ?1 h! Z9 b) v* z: M
  钱乙,字仲阳。在他童年的时光里,并没有享受到父母给他的爱,但是,他却把这种缺失化成了大爱,并把这种大爱给予了天下无数个痛苦中的孩子。他一生救人无数,并写出了现在能见到的首部中医儿科专著,奠定了中医儿科的专科地位,为后世儿科治疗大开法门,其功德无量。他所创立的六味地黄丸等方药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
: E$ d3 z  J+ T- E( t4 u- B  他所论述的部分理论内容,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但是他心中的信念却永远流传了下来,流传在医生们的职业操守里,流传在孩子们健康快乐的笑脸中。: r! {/ X6 C3 O* `' H
  5 j8 @, n: ?  F% N8 M4 [& o; a
  在钱乙去世后的某一个秋天。
' g# l6 |7 J, U3 n1 E- [& ?4 {  z$ \  钱乙的坟前来了一位年轻人。1 E+ j  R+ i3 d
  他就是曾经得到过钱乙指导的年轻儿科医生董及之。& b# V2 T1 R  M7 d
  他在钱乙的坟前点上香,烧了些纸,然后跪倒,磕了三个头。" o1 F( G; j' R! h6 T. y
  树叶从旁边的树上纷纷落下,散满了一地。5 c* m5 k; n* [1 N1 m
  他默默地站立了一会儿。7 e3 D8 C3 E; b3 R. r# e# X
  然后,他拿起出诊用的雨伞和药箱。
7 A* t1 u. b- ~6 A: O5 {  转过身,继续出诊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8: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叔微
5 d) g& H  r7 [5 r, L# ^. c" ?7 O  g  
- N" Z0 S4 Q/ y1 g2 d-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无锡?; u. @: k- H$ Y" w3 o6 Y: v- Y
  无锡的旅游景点非常的多,在轻拂的春风里,游览太湖的美景,实在是一件赏心悦目之事。
$ e4 l( X0 p% U. D# H3 U  如果您很偶然来到太湖边的马山,很有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幽静的地方,它叫小墅村,这个地方后面是青山,前面是浩渺的太湖,仿佛是世外桃源一样。" J" N& A6 |, B) a9 O4 |1 _
  在这里您会发现几间瓦房,很古朴,似乎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很久了。. g' t( v5 f+ W3 f/ L# _  ?0 S
  周围静悄悄的,房门上满是灰尘,显示世人早已经将这里遗忘了。; ]- f8 \" n2 r, ?# {) ^) l
  这个宅院的大门是青石做的,上面有四个字的匾额,写着:“梅梁小隐”,轻轻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再往里面走,我们会看到厅堂上悬挂的匾额“名医进士”四个字,这四个字,是韩世忠写的。
1 [2 V( D+ ?6 \* T4 @* U5 y- l. f. m  韩世忠?是当年在黄天荡以八千宋军大破金兀朮十万人的韩世忠吗?
# H) `  d+ K+ W7 F: G7 h  回答是:就是这位韩世忠写的。
8 G* X8 i4 [. w  那么,这个“名医进士”又是谁呢?9 V$ a3 T+ q) ]2 G, R; A; X6 ?/ t/ j
  这位被称为“名医进士”的,就是宋朝著名医家:许叔微。
4 a5 s0 C$ l8 j5 P* u# U3 w$ f  附近的老百姓会介绍:他们两个人当年关系好着呢!韩世忠经常乘着船,从水路来,到这里和许叔微喝几杯,感慨一下人生呢。
0 Q! P( o" g3 C' w- Z. _- q2 B" e  
. P% \  `6 E' l! K  是吗?你也许正在迟疑。
$ d* q! g5 O; m* }: R# ^' @  一阵清风吹来,您回过头,恍惚间会感觉仿佛看到了一个场景:他们两个人,坐在太湖边,把酒临风,须眉皆动,宛若画中人物。' g) ?- D* @( G/ y
  您再眨眨眼,幻觉消失了,那是近一千年前的场景啊。5 W+ w; r1 R1 W" o, s8 Z/ y7 k) V
  于是,您一定好奇,这位许叔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他都经历过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K' E# h$ I: `5 B* ~1 i
  好吧,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宋朝,来看看这位许叔微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生吧!' B  ?6 g3 w' \
  
/ d% O& h& _7 W8 S" |) v: S; o  公元1091年。* t. x5 H) A5 c( p9 z
  北宋。3 Z% k3 S& E# W, g; f, x3 @: m* s& B
  真州(现在的江苏仪征)。# t& t7 p) [$ x0 n7 [4 m' v
  瘟疫大行。
# |9 w; W, D; Z" D  在一个普通的人家里,一个男子正躺在床上,虚弱地喘着气,床边坐着的,是他的年仅十一岁的儿子,这个孩子端着汤药,正等着父亲起身喝药。
7 L" h# Z  ]1 `# S- t/ _* R  这个十一岁的小孩子,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少年时的许叔微。$ n: [  ?( o) X% g: K; c# {; G) o
  他的父亲患了瘟疫,已经很严重了,医生开过了药,但是病势却一天天地加重了起来,已经昏迷了几次。1 ?- L+ B$ t3 C/ V
  小小的许叔微感到了从未有过的一种恐惧。
) B5 z' E+ s& l) w9 w4 n4 N" b  父亲的嗓子已经嘶哑了,口干得直想喝水,在喝了药以后,却又昏迷了过去。
& R, a8 a, I* q  许叔微的母亲赶快去请医生,但医生说现在患者太多,看不过来了,于是母亲只能悲愤地空手而归。
# X# [$ q+ q3 H' P; V' A  在夜半,父亲忽然醒了,此时过度疲乏的母亲正在隔壁打盹,只有小叔微趴在父亲的床边,他也一下醒了。# \; P" B" n* z+ J
  父亲好像忽然恢复了健康,脸上带着轻松的表情,说话的声音也正常了,他仿佛想起了什么,望着小叔微,轻声地说:“叔微,你以后,长大了,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F% [, Y. e# i, Z: N; p4 ?
  小叔微看着父亲,忽然微笑了起来:“像父亲的样子啊。”
" y8 R0 K& w& G- k, x. Z! {  父亲轻轻地拍着他的头,说:“好啊,不过,无论做什么,一定要读好书啊,读好书,做好人,就够了。”' X# H7 j% X+ w0 J: w
  小叔微慢慢地点着头。
! V& t, I& }0 B  父亲:“一定要记住啊,读好书,做好人。”1 j: D3 [! ]$ l/ z
  然后,父亲睁大了眼睛,用慈爱的目光一直望着小叔微的脸庞,仿佛想把儿子的面容刻在心里。9 h8 O0 _& D) M! r2 b" t% m
  这样望了许久,然后闭上了眼睛。7 q4 V# g+ A( S  n1 q- r& G
  1 G% w. _* ^) x, H
  凌晨,凄厉的哭声从许家传出,许叔微的父亲去世了。
0 E; c$ D! \3 R& W. t- J: H9 e  8 Q  G! t7 _$ G+ G. Y
  许家只剩下小叔微和母亲了,两个人相依为命。母亲由于过度劳累,身体也显得很虚弱,但是为了使小叔微不太过悲伤,母亲在小叔微的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似乎自己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但小叔微能够听见母亲在夜里因为思念父亲而痛哭的声音。
0 t$ L& ^) e7 T6 E6 ]# Y  “叔微,妈妈一定能够带你好好的过日子的。”这是最近母亲常说的话。3 l/ \0 h6 U. q: d# b/ K
  ( C7 k! T1 f+ k6 s6 y8 L
  但是,有一天,叔微忽然发现母亲坐在厨房的地上(忽一日气厥),牙关紧闭,嘴里有涎液流出(牙噤涎潮),无法说话了,小叔微吓坏了,赶快跑到附近的医生那里求救,医生来了后,看了一下,说:“这是中风啊,需要赶快使用泻下之法!”于是开了泻下的大通圆(宋代医书中的“圆”就是现在的药丸)三粒,给母亲服下。( U* E8 }4 X  b! F- a0 G6 n
  医生走后,叔微的母亲开始痛泻,泻了几次后(大下数行),感觉人就已经精神涣散了。  W' _7 k2 A  R( |5 {' ]
  小叔微已经傻了,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讲,这样的凶险之事已经超出他的思考范围了,怎么办啊?真是束手无策啊!
( }9 b/ y8 ~3 R2 ]/ }  夜里,小叔微端起给母亲熬好的粥,想送到母亲的床边,就在一进屋子的时候,他看到母亲的眼睛正望着自己,慢慢地将手伸向自己的方向,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g9 [% R* c1 y/ I
  母亲的眼神仿佛在说:对不起啊叔微,娘没法在陪着你继续走了。) E* W7 s7 b/ x: X6 e7 W4 E
  小叔微立刻哭了,扔掉了碗,伸出手想去够母亲的手,可是自己却仿佛一点力气都没有,母亲的手似乎越来越远,怎么也够不着啊!
, [$ X% [, V7 C2 L2 a: V5 x5 T  泪水从小叔微的眼睛里喷涌而出,积攒已久的哭声终于从他的喉咙发出。' A! n# H0 G( U6 E4 O
  但是凭一个小小的许叔微是解救不了母亲的。
0 h# R7 C8 p/ i, s* C  当天夜里,小叔微的母亲也去世了,距离他父亲去世还没到一百天。6 \; M& `5 }% \0 L0 }0 G0 Q- @. q9 |$ ^
  他后来自己说:“百日之间,并失怙恃”。/ o  V* j5 q) ?7 h$ K% }' R
  
$ T0 q: ~: n9 S8 L0 o( ^+ Z. ?; \  就这样,十一岁的许叔微称为了一个孤儿。
( `  Z7 p9 C! s, o  
. T6 b$ P- y$ l! l$ |& \3 s  在把母亲葬在了父亲的坟旁以后,许叔微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山坡上。
7 B& X' m7 G' R! x. ]0 ^6 j  现在,他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了,以后的一切都将靠自己了。
( L- y) m6 S' z2 ?  从此,他将不再有父母之爱,他将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惊涛骇浪。5 n2 `1 `- w( {3 s3 W' o/ w
  许叔微,你能承受得了吗?
/ E2 F! K8 |4 P4 x5 w( C) v% ?  许叔微紧紧地闭着嘴唇,望着远方,一言不发。
& A  D3 R: l7 C: T/ Y8 j7 a+ b  没人知道他此刻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是,我觉得他用他一生的行动给我们做了回答。! z/ b/ t9 v' k9 p+ w2 z
  # J% w+ d% M+ @6 R$ l
  现在的小孩子十一岁的时候还在上小学,基本上不会考虑生活方面的压力,城市里的孩子还可以撒撒娇让家长周末请自己去撮顿麦当劳肯德基什么的,但是在同样的年龄,十一岁的许叔微要准备自己生活了。$ [3 x4 C' P  y+ x7 k9 f
  许叔微很快就分析了自己目前的角色,他首先确立了自己的方向,第一是一定要读书,像父亲临去世时嘱咐的那样,读好书。
2 |7 @4 ]1 |6 I  吃饭应该没有问题,古人多是一个族群一个族群地聚居在一起,这也就是为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互相帮助,像许叔微这样的孤儿,会有族群里的长辈来照顾的,送点米什么的,不至于饿死。
7 g5 r* X' |/ h6 |' o+ l  许叔微给自己定下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要看医书,他在自己写的书《普济本事方》的序中说道:“及长成人,刻意方书,誓欲以救物为心”,他自己说的是长得稍微大了些才看医书的,但是从他治病的医案中标注的时间来看,他三十多岁就已经到处治病,而且手段很高,这说明他应该很早就开始看医书了。
& m  C! Z# k) o  A1 ?  父母因为疾病而去世到底在许叔微的心里造成了多大的创伤,我们现在没法儿想像了,但是从他后来所做的事情来看,因为父母的去世,他立下了一个很大的誓言,这个誓言就是,一生免费为老百姓看病!) k. S6 |9 J  z5 @8 N, j
  最后,他实现了自己的这个誓言,从他开始看病到他去世,他始终没有受过患者的钱!从这种近乎宗教布施式的诊疗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人毅力之巨,发心之大。; d  _$ [7 _# S; O, h
  信念,可以使人做出不可为之事。$ D' u& u8 g8 b; C# K- b1 I% I
  
1 ]: ~2 B. ~" z  V2 S/ v+ A2 K  好了,许叔微同学开始学习了。( L) v2 W; M! L7 ?3 O
  课程当然是大家都要学的科举了,放在桌子下面偷着看的不是连环画,而是医书。
2 `* S3 h; L/ e# b. x& Q3 K& l  一个孤儿,学习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8 i2 z6 m- D$ e, R! H9 D. E6 \  估计没有人知道了。
0 H3 m1 H  S! C# d' B* h  但是我恰巧在他写的一个医案里,看到了他描述自己少年时读书的情景。, R  w) ~% b5 P+ ^1 e
  事情是这样的,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说自己的身体在长大后有个毛病,就是停饮,什么是停饮呢?简单地说就是水喝了以后感觉总是下不去,总是在胃口里面堵着。许叔微是怎么说自己的这个病的呢?他说他在少年时读书,夜里面要写作文(夜坐为文),估计是老师留的作业,他的坐姿不正,总喜欢左面身子趴在桌子上写(按:估计学习负担很重),所以他感觉这个饮食在胃里好像都偏向左边了,到了半夜以后(按:看来学习负担不是一般的重),觉得自己很疲乏了,这还不能睡,要喝两杯饮料提提神,结果喝完了再看一会儿书,等到睡觉的时候又是偏向左边躺着,结果一开始年轻时没什么,三五年后开始觉得水喝下去以后都是从左边下去的,胃口也不好了,经常往外呕酸水,更严重的是,每到天热的时候,他的右半个身子出汗,左半个身子根本就没有汗,是干燥的,您说这病有多怪。
' b& t" H/ Y2 N  n8 V, ?) d  看来孤儿的日子是难过啊,如果有家长管着,会让他用这种不正确的姿势看书吗?而且还是三五年的时间!可见,有家长管的同学们,虽然他们唠叨了点儿,但是那也是种幸福啊!实在受不了唠叨了,就想想许叔微同学吧!
. k" D) h. }+ `7 W. K) B5 m- k  后来怎么着了?后来许叔微找了好多名医,也翻了好多书,都没治好,再后来一想干脆,自己创个思路吧,这不是水病吗?什么能治水呢?脾能治水啊,中医里面说脾属土,土克水,所以治疗水病补脾土是一个思路,于是我们的许叔微就只用一味中药,那就是苍术,这是味补脾利水的药,他搞了一套很复杂的炮制方法,大概是把苍术搞成末,然后将大枣肉和一点香油绞成泥(估计这个枣泥的味道够怪的),再把苍术末和枣泥做成药丸,每天吃,结果是这个病就好了,全身也出汗了,胃口也好了,也不吐酸水了,连视力都提高了。
2 R' F  V- @" x  C& T  事后,许叔微很有感触地对大家说,家长管你们是对的啊,看书的姿势要端正,不能偏向一边(故知久左不可伏向一边),需要多起来活动活动(时或运动),再顺便做个眼保健操什么的。& ~% Q: E0 f% x! J6 b1 u  ]6 u( q
  
- |+ H' O5 a4 K: K0 h8 c+ ^  看来,许叔微少年时读书那是下了苦功夫的,开个夜车那是家常便饭,在没有家长用监视器监督的情况下,全凭自觉,那是很不容易的,要搁我们某些同学,早玩游戏去了。; k8 H! r7 N' g/ p/ V. }* m
  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在空荡的房子里,独自一人深夜读书,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呢?
" `6 W* k5 ]" m! }2 H) F  ! [8 T+ C, t; c3 ^8 e, b
  一个孤儿,没有生活来源,那连吃的都会成问题,就更别说营养了。. I, w1 i# Y% h& J5 p1 O  H
  这种情况可以参照比许叔微早些年的范仲淹,范仲淹父亲去世了,有母亲,但母亲改嫁了,范仲淹就在一个大庙里自己读书,也很苦,自己拿点儿米,每天熬一点粥,当粥凝了的时候,把粥划成四块,一天四顿饭,就是这四块粥,哪儿有什么菜啊,有个同学的父亲是当官的,一看,天啊?你都吃的这叫什么啊,于是很同情范仲淹,就从家里带来了好菜,给了范仲淹,心里想,这下你解馋了吧?结果到了第二天,一看,好嘛,这菜一口没动,都腐坏了,这哥们急了,怎么着?瞧不起我?
8 t; j# P3 b3 {" U5 N: ]0 @  范仲淹说:“不是我瞧不起你,而是你要体会我的心情,我也是人啊,也会爱吃好吃的东西啊,我一旦尝了一口这个好吃的菜,我怕我明天会吃不下去我的粥的。”1 r+ U& J4 i1 Q! }" C. c
  “啊?!”同学都晕了。
7 ^- \% k8 m+ ^. w0 o  范仲淹:“我未来的苦日子还很长啊,所以,不要再送我好吃的东西了,我要把苦日子坚持过下去。”
5 Z' e7 ]5 L" g7 Y; n5 J5 E  这下我们明白了吧,人家是吃过苦的,所以才发下大愿为老百姓做事,才一辈子行得正,走得远。% i. B3 m. L/ d/ {, t5 _+ p) ?/ m
  我常常想,在这种营养状态下,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吗?难道一个人的学习状态还能保持最佳吗?可是你看人家范仲淹、许叔微分明又都学出了那么高的成就,看来,营养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一个人心中的信念,才是最关键的啊。( E9 t  U6 \: R+ J1 q6 d- x
  " R& P( m& ^/ Z- V
  就在这种苦读的日子里,许叔微慢慢地长大了,成为了一个青年人。
4 b. v% m6 O; L6 c  , k, ^( s4 ]8 F: P
  但是,我们许叔微同学点儿特背,一步入社会,就碰到了一个乱七八糟的世道。
. W: m, `! e# h9 l# T: k/ k' x  G  宋徽宗上台了,蔡京也当权了。
6 K4 f- m3 N0 v' p+ p  宋徽宗这个人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是个超级不靠谱的皇帝,画画特好,还在宫里当教授教学生画呢,字也特好,细长的,跟骨头棒似的,瘦金体。就是皇上当不好,白天上班总想着晚上从地道溜出去找李师师。什么玩石头、踢足球都是打那会儿炒起来的。
5 @, u& j+ E. Q8 ~  总之当时似乎是全国陪着这位爷一个人玩,大家都忙着发现祥瑞的东西,见天儿的发现哪里又从天上掉下来块石头,上面写着:“宋徽宗真牛”这种字句,而宋徽宗也特相信这是真事儿,还赏呢。- |) A) W, ~% c  |. D$ R
  在这种气氛中,许叔微来到了京城,考进士,据说连考了几次,都没考上。* a$ ?7 y3 P) n5 u
  没考上可是没考上,他的医术却在京城露了一手。' P$ z1 D  B/ ], P( V
  原来是权臣蔡京病了。2 W" }# F5 }; A
  也不知道得的是什么病,反正蔡京这病倒是总能使一些医生成名,另外的一次有病是蔡京患了便秘,有的医生要用大黄,蔡京死活不同意,觉得太遭罪,这时候有一位叫史载之的医生(按:历史确实记载之了),诊了脉后,只用了一味药,那就是紫菀,是入肺经的药,该药能够温肺化痰,用这个药给蔡京服用之后,蔡京的便秘就好了,在中医这叫提壶揭盖法,意思是说上面的气一通了,下面也就通了,从此史载之名声大振,当然,这位也确实是高手,现在还留下了一部他的方书呢,叫《史载之方》,现在书店有卖的。
8 j8 z/ q' {7 f+ ?% ^9 u  x  许叔微这次碰上的不知道是什么病,没有什么记载,总之是说许叔微开了药后,一晚上就好了(一夕瘳)。
. Q$ {5 j+ a$ t' s" Y& Q  蔡京大喜,嘿!小兄弟,有两下啊,怎么样,以后跟着我混吧(京喜,欲官之)。
9 M; z& Z% t. L* x$ i6 z  许叔微这时候刚刚落榜,心里很不痛快,心想,我通过这种手段得到个一官半职,多不光彩啊,难道我忘记了父亲的嘱托了吗?要做个正直的人啊。' ]$ s% F% d8 D
  这样想着,就跟蔡京说了:对不住了老大,我还是自己凭本事混吧,再见。
; N3 |! b/ p% J8 n( r( [. R  于是,拂衣而去,飘然离京。  W" V  e6 z1 p/ n) i. v
  此一去,竟然是天地暗换。
7 D, @( ?! j. H1 s$ ^& i; t  当他再来到京城的时候,京城已经是杭州了。
1 c. M0 h! U& `3 W  a  当他真的中进士的时候,也已经是南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9: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估计您的心中一定涌现出了一个谜团:这位许叔微,也没见他拜哪位高人为师啊?而且也没看见他是怎么学习的啊,怎么他就成了中医高手了呢?
: `5 R" _; _+ X9 Q. P  难道,这又是一个天才?无师自通的厉害人物?3 ^; P; b2 f6 O7 K2 M
  
: J6 ^, z+ |! k8 J1 U  是啊,以蔡京这样的地位,估计能看上眼的医生也不多,在众多的高手里面,选择了许叔微来治病,说明当时许叔微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了。) j% m' _' B+ h' j+ A
  这就奇怪了,一个乡野孤儿,一个靠自己天天晚上熬夜读书的年轻人,怎么能够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成了一个治病能手呢?莫非他有什么秘笈?3 W- f1 P0 Q0 x7 B) X/ s
  没错!您猜对了,许叔微的确是有秘笈的,这个秘笈就是:《伤寒论》。% `0 u( E. U7 V5 _) M
  
( o" e" M  R" S4 E6 k" \  许叔微生活的世道虽然有些乱,但有一点他非常幸运的是,他赶上了北宋政府刊印《伤寒论》。1 X2 O7 c  ]4 U
  宋朝的皇帝们在其它方面我们不敢恭维,但对于医学的重视,却实在是令人敬佩的,从宋朝第一个皇上上任的那天开始,他们就不断地组织人马,收集和整理各种医书,然后拿来印刷./ V4 G! T6 t0 J0 G
  到了宋仁宗的时候,皇上更是命令成立了一个校正医书局(就在许叔微出生的前三年挂牌开业了),这是个局级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是编修院,科员由全国各地选来的精英人才组成,在局长的带领下,校正并出版了一套又一套的医学经典,我们现在看到的《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一批书籍都是这些高手们给整理,并将版本统一起来并出版的。
6 h0 ?8 F; x' S, v' l# ?  这个校正医书局的同志们效率真是高啊,紧赶慢赶,就在许叔微出生前后(真是老天有眼啊),把《伤寒论》给整理出版了。
+ c, ^9 Y% t* D* r6 d! s' s% L4 M  
1 |' D3 d! ~6 e- R4 i  要说这个过程还挺传奇的,您别看《伤寒论》这么经典一巨著,但在宋朝之前基本上已经没有一个像样的版本了。
4 K& A/ V- j; z! q8 M9 o  唐朝时的中医大师孙思邈各位熟悉吧,影响那么大的一专家,在他的早年愣是没见过《伤寒论》,为什么呢?原来当时拥有此书的这帮医生们都很自私,表面上都说:张仲景这个小医生有什么了不起啊?没什么好学的的!可实际上,一转身,回家自己晚上偷着看《伤寒论》,学两手然后牟利,这让孙思邈感觉很不爽,觉得这帮人太不地道了,他在写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的感慨,等到了老年(各位也都知道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这个等候的时间可够长的了),才看到了一本《伤寒论》,孙思邈看了以后,这份感慨啊,说这本书写得太好了,原话是:“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各位别理解歪了,这“特有神功”的意思不是说张仲景像东方不败,而是说仲景的方子疗效太好了。于是他把部份《伤寒论》内容就记录到自己写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里了。
/ v/ y+ h) g! ]1 K* e+ a/ _  后来就又是好久没有见到真正的《伤寒论》了,宋太祖的时候,节度使高继送给皇上一本《伤寒论》,版本错误很多,让皇上很不满意,抑郁了很久。: e7 J( l. [4 H( [6 V& L
  结果是后来一个翰林学士王洙,在翻馆藏的那些多少年没人动的破书的时候,翻着翻着,看到了三本不大起眼的书,差点被虫子给蛀了,他拿过来,很不在意地拍拍灰尘,被呛了一鼻子灰,眯着眼睛看了看书名,然后放下了。突然,他的眼睛瞪大了,嘴也张得能放下个足球,脑子中闪过了无数个霹雳:什么?张仲景写的《金匮玉函要略方》?
3 I; u% h/ K7 |" j5 s: }) }9 d  于是赶快回头,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拿起来,翻开看,此书分为三卷,上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方,天啊,这就是传说中的《伤寒杂病论》啊!(此等幸运事件降临的几率比中五百万彩票要低五百万倍)7 |/ h3 P1 l% X/ E+ @/ F
  后来,他把这个版本的《伤寒论》给抄了下来,传播了出去(按:《伤寒杂病论》是合集,后来伤寒部份成为《伤寒论》,杂病部份成为《金匮要略》)。
1 j8 D6 u2 v- ?* ~8 ~! ^( @. t  
, c* G/ }* i9 {1 h& m7 R1 `4 w3 b# [* U  校正医书局的同志们就是根据这些版本的书,整理出了一个标准版的《伤寒论》,先是出了套大字的版本,据说特漂亮,但我都是听说,因为这版早就绝了,现代谁都没见过,民国期间听说北平有一个人还有一本,但仔细找去,就在即将谜底揭晓的时候,此人不见了。
7 q/ ?& l/ y5 _3 k' @/ c, F5 r  总之现在是没了,我看见过一些老同志,今天还在为当时没找到耿耿于怀呢。
3 R( }4 I# L+ ?" c! \$ f  3 d7 W5 [- b2 r) z5 u
  大字本出版以后,有大臣向皇上打报告,说这大字本浪费纸,还特贵,老百姓买不起啊(跟现在的精装书似的,老百姓一看价格就晕),请求印点小字本,让书价降下来,于是皇上由从国库拨了五千贯钱,用于刻板和纸墨工本,出版了小字本,“广行印造”,这是给老百姓的,皇上特批:“只收官纸工墨本价”,不许盈利。
) z) M' P; E. r4 E  看来封建制度里的皇帝也做了些好事啊。
$ m+ ^  \% _$ x! j2 g% M  遗憾的是,这小字本现在也没了(咱们中国人马大哈是出了名的),但好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叫赵开美的好同志给这个宋版出过一次模仿版,整个跟真的差不多,但您别高兴太早了,就连这个赵开美同志的模仿版,现在全世界也就剩下几本了,这几本也是破的破,残的残,其中最完整的一本,我给大家透露一下秘密,现在就藏在沈阳医学院的图书馆里,可是非常遗憾,由于该学院是西医院校,对中医界人士的热情不大感冒,所以这个版本还没有整理面世。
  @! n3 q# s' f5 G3 r8 L" k$ p+ }  这个学校很有性格,中医界无论多大的专家去了,基本是一口回绝,不让看,前些日子有一位著名的日本专家去了,让看了,回头这个专家跟我说:“这个版本太好了,是中国的宝贝,可是为什么不出版呢?应该让全世界根据这个最好的版本研究《伤寒论》!”
9 w7 m  p. Z+ |  他哪儿知道中国还有中西医不和这一说啊?
+ F/ Y& m2 Y) k& e. k8 {6 k  ) h  O0 J) V+ ^4 o: u
  看到了吧,一本古书在经历了硝烟战火和风霜雨雪之后流传下来,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v5 K; H+ D" ~. e  各位看完了还等什么啊,您怎么说都比孙思邈幸运多了!还不赶快到新华书店去,马上弄一本在手里?
8 B4 v& U* M, W: F6 d) D2 u  r1 ^  您要是等沈阳医学院那一版,不定是下面哪一代的事情了呢?(斗胆悄悄说句不吉利的话,还是在该学院图书馆不失火的前提下。)
$ G( ~) C4 ~( n& ]/ G  0 d2 O; d1 \2 \1 G. d
  让我们再回到宋朝吧,这个小字本出版的时候是元佑三年,这个时候,小许叔微正是八岁,他的父母还没有去世,他还正沉浸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呢。/ ]9 W& D5 K) F% P
  不知经过怎样的辗转,有一本《伤寒论》到了许叔微的手中,可以想见,在父母去世以后,在许叔微同学苦读的日子里,一直是以这本书为益智读物的。
! ~" N. a' X" b  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解释《伤寒论》该怎么看的书特别多,随便到书店里可以找到几十种以上的。那个时候基本没有,实际上这种情况基本可以理解,因为写《伤寒论》该怎么看的参考书的鼻祖就在这里呢,就是我们这位许叔微,还有跟他差不多大的成无己等人,后来这哥几个长大了,呼啸成群,笑傲江湖,形成了一个后世的大门派:伤寒派。! O) ^" p  P' }% x
  这个伤寒派如果要用武林中的标准来衡量,那就相当于武林中的少林派,为正宗里面的正宗流派。% Y* f* s3 Y4 e% \9 u
  该派尊张仲景为医中圣人,认为医家之有仲景,犹如儒家之有孔子;医书之有《伤寒论》,犹如儒家之有《四书》,其实在宋代以前,张仲景的地位并没有这么高,刚才我聊过了,好多人都没见过《伤寒论》这书长什么样呢,就甭谈认识张仲景了。正是从宋朝开始的伤寒学派,发掘出《伤寒论》的巨大价值,把张仲景提升到了医圣的地位。
$ u1 q0 F5 Q* }, p4 @3 Z: `  后世尽管出现了时方派等流派,但是仔细看看他们的理论内容,也都与《伤寒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9: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上面的内容讲完了,但估计您的心中还是存在着疑问,是的,甭说您,我的心里都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偏偏是这位许叔微就成了伤寒大家了呢?我们承认,《伤寒论》流传得不容易,可看这本书的人那可多去了,当时和许叔微同时看到的人也很多,现在学中医的人基本也是手一本了,怎么你我都没成此类高人呢?
& @1 V: P8 V, v  的确是这样啊,一本书流传到了许叔微的手中,这并不能成为他发奋钻研的动力啊!正如《红楼梦》摆在我们的面前,可也没见哪几位立刻动手来批注的啊。% P0 E/ S) O0 d' T& F
  到底是什么让孤儿许叔微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拿起文辞深奥的《伤寒论》进行苦读,最终掌握了其中复杂的诊病方法的呢?
4 r7 d& o  F% r/ m3 i# I7 |  
" q; n; {3 E  I; `  现在,为了揭开这个谜团,让我们来模拟一次许叔微第一看《伤寒论》时的情景,来揣摩一下他的思维轨迹吧,这是侦探在追踪迷案的时候最常用的一种手法了。
4 @2 Y% w7 _- W# ]! I  
$ d1 V# V8 j% }0 R) M  在一个深夜里,许叔微翻开了《伤寒论》,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张仲景写的序。
. ^0 \5 Y4 P! k0 a: C) X9 f  让我们跟随许叔微一起来阅读吧,在序言里,张仲景写了自己家庭的遭遇,他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稔:年的意思),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发奋看了很多的参考书,才写下了《伤寒论》。' E! q- B7 M6 `$ G* m& e# M
  原来张仲景是在这种凄惨的情况下开始攻读医学的啊!
% x+ A) G5 n. @' m  许叔微的心被这些字句轰然撼动了。# B2 w; a* q, z, b: v
  那些似乎早已经愈合的伤口开始流血。5 W, {' D4 w) X' ~4 H
  他抬头看了看屋子里的四周,空空荡荡的,只有自己孤单的坐在屋子中央。# r  N( s$ n- ?1 `7 g% w
  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是这样的啊,这里原来是有三个人的,爸爸,妈妈,和自己。
1 \* W7 o  j, N" U% C$ l5 q  那曾经是多么快乐的日子啊,有笑声,有温暖,有阳光。
9 x5 v( _6 ~, a6 I- B7 q# Y  在打雷的日子里,还有庇护的肩膀和双手。3 ~2 w4 C4 U4 t# z
  可是现在,一切都消失了,要自己给自己熬饭,没有人跟你商量今天该吃点什么菜了,早晨再也没有人喊你起床了,发烧时也要自己煮姜汤喝了,孤单的时候,要自己跟自己说话,实在想念爸爸妈妈了,就对着他们的衣服聊一会儿天。
6 z, f! [2 B& s7 g  这就是一个孤儿的生活啊。
, {5 Q  C: `( _& M* T: s  许叔微的眼泪慢慢地流了下来。+ o, D, h2 z# `
  在那天夜里,他完全体会到了张仲景当年是多么的痛苦与悲愤!
1 ^8 S9 I* p( B  他甚至体会到了仲景流进心里的眼泪的苦涩。6 G" ~7 O( ?' K: ?! y0 d
  和那种刺入骨髓的疼痛。
6 O) c7 r- m* p& B, w  5 L- @$ e, h5 y) t9 s) b
  许叔微,能问你些问题吗?
% n, j+ Z, w( c" ]/ _1 ]  可以。
  d' p* H' ^% [: m& z  现在有一条道路,摆在你的面前,那是仲景曾经走过的道路。
$ D( \0 w: i8 \  是的,我已经看到了!: Y; X* m" n" F: h5 Q6 c& Y& ]; @
  这条道路很艰苦,也很孤独,你愿意走吗?0 N% _- M" l% ]' r9 S# R9 H4 t
  我愿意!因为,我看到了走在前面的,仲景的身影!
$ Z& z  {/ P- D  你会每天见到患者痛苦的脸。
5 A! k/ U8 y, S5 B0 N! S4 y  是的,我知道!; n( J6 z. m; Q8 {0 A8 d" b  ~
  你也许会在救治的时候第一个被传染上疾病的。
/ G7 U( Q, i# y" j* Q  我知道,可是我不再害怕。
7 l) P% {& i7 k4 f  可是,你即使学了医,也再也救不了你的父母了。  N' [+ h& w' w% [- l# _% u
  是的,但是天下苍生有亿万个父母!. [; X# v& D% l3 }6 x* y
  明白了,我无法再问什么了,许叔微,你出发吧,向着自己心中的信念,出发吧!" Z) O1 b1 c4 ?0 o. z
  
6 D- Q0 K8 i* J# t, k4 g  蜡烛的光芒慢慢地明亮了起来,因为东方已经破晓了。# ?4 J- j; G3 j9 x" ]( o. ?) O4 \! G
  烛光和晨光融为一体,照亮了整个屋子。
7 M5 \$ X+ v  u# X  苦读了一夜《伤寒论》的许叔微,此时伏在案几上,轻轻地小憩片刻。5 }9 \% o/ D& E+ E
  5 S& a* ^7 F; Q+ ]6 z
  这样,我们就把整个过程给理顺了,这就是许叔微为什么能够对历来被称为“深奥”的《伤寒论》下苦功钻研的关键。
9 N# D  e9 f9 \  y9 R  在对《伤寒论》进行了若干年的苦读后,许叔微终于掌握了《伤寒论》的奥秘,从此,诊病的疗效大增。# x8 T0 W0 Q) r8 o
  - K( o( b! ]- [' _$ A. O7 I
  一天,一个叫秋忠臣(这估计是当年最时髦的名字)的乡亲病了,患的是伤寒,大家这个时候都知道许叔微会看病啊,就把许叔微给请来了。
1 ~* V& S6 Q. `% n  许叔微问了问患者的症状,患者告诉说:自己发烧,脑袋痛,心里发烦,口中还渴。
  B* k0 A, G: b, d+ e. d& \! {5 i3 E  然后许叔微诊了患者的脉,脉象是浮数,无力,尺部脉很弱(中医将脉分成寸、关、尺三部份,尺部对应肾气),许叔微倒吸了一口气,说:“这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证啊,按理说应该马上服用麻黄汤,使邪从汗解。”% S+ X2 p0 y7 G0 e" J" {
  大家忙说:“对啊,那您就马上给开些发汗的药吧!”9 l5 ~3 ?3 e9 `
  许叔微:“可是,现在不能先行发汗。”
0 x2 x* H! j( ^) j- N7 {  大家:“啊?为什么,还等什么呢?”2 g( u) U- i: _. O
  许叔微:“他的尺脉迟而且弱,仲景说过,尺脉迟的人,是营气不足,血气微少的原因,不可以先发汗,我要先稍微让他的血气足一些,这样才能鼓邪外出啊。”
* Q2 g' B, U9 ^7 l' R  于是开了建中汤(也是张仲景的方子,可以调中焦脾胃以生气血),在里面加上了当归、黄芩两味药。
% j4 H6 q" `% B5 O$ Z  第二天,许叔微来到患者的家里后,患者家属有点着急了:“你怎么还不给发汗啊,快发吧!”
/ d# V( _5 D: t+ k, t  许叔微诊了脉:“还不可以,尺脉仍未起。”! f8 ?2 R0 `, h: |! d
  家人:“管什么尺脉不尺脉的啊,你就发汗不就行了?”! ]% H3 f  `4 u1 c1 T8 Q
  许叔微:“像他这种身体,错误地发汗会导致病情严重的。”3 A/ @2 o, P9 d/ _: [1 Y
  家人:“天啊,还不发汗,你到底懂不懂医啊?”
$ Y1 Q9 c/ K) w$ Q/ s7 Y  患者的二姨:“他大姑,你看到了吧,我说不请这个许叔微吧,你们非要请,这下怎么办?”5 n! L' {) b; j6 U( l) R5 e  |# }
  8 d7 f% d+ f5 K0 {
  第三天,患者的家属更急了:“你他妈的到底懂不懂啊,还不发汗,别他娘的不懂装懂,要是看不了早点告诉我们,告诉你,要是耽误了我们就去衙门告你去!”(其言至不逊)
+ A7 j8 t' c) I' C& t# U  各位知道,许叔微一生看病都是不收诊费的,你不收人家钱,为人家服务,人家还出口不逊,你会怎么样对待呢?1 {4 S; D- n2 r" o" R
  要是搁一般人,袖子一甩,老子还不伺候你了呢!/ Q1 _3 J. @4 j
  对,就这么做,对于这些愚昧的人,没有理由一味迁就!/ j: r% V& i& P/ f4 y8 o
  咦?许叔微在做什么啊!他居然仍在认真地为患者诊着脉,然后耐心地告诉其家人,大家不要急,尺脉马上就要起了。; N: p  n  b* }4 c: U/ R6 E! B
  患者的家属用怀疑兼愤怒的眼神看着许叔微,姑且再相信这个许叔微一回吧。
$ M" [. y/ b, j& I  最后,诊脉时,许叔微终于感到患者的尺脉有力了,这是正气开始充足的表现,于是,开了麻黄汤(麻黄汤,《伤寒论》中的方子,主治太阳病表实证),给患者服下。3 L6 R  ^: ]+ q; o
  患者服用了第二次以后,突然病情发生了变化,只见他开始狂躁不安。
# U$ c! W  ]5 \: j  大家吓坏了,他二姨又说了:“看到了吧,不听我的,给治坏了,他大姑,赶快去衙门告他吧!”' F# M" ]( f+ Q1 D4 {
  许叔微:“稍安勿躁,马上就好了。”1 S, O! _! O$ Q4 n3 \! k* a$ V
  果然,片刻以后,患者安静了(须臾稍定),然后看到患者的身上开始出汗了(按:刚才的烦躁是邪正相争呢,此时是正气已胜,开始驱邪外出了)。
7 q* k# @/ s( J$ A$ t, {  没几天,病就好了。
4 A; x9 a* }# W  他二姨悻悻地说:“没想到许先生还有两下子啊。“. ^1 H' x  V. G, s7 d
  他大姑:“多亏没听你的去衙门告人家许先生。”7 [* z/ d7 _2 X& E+ U9 ^# t, V
  患者:“许先生,留我们家吃顿饭吧!”
5 H0 x" W9 k1 P) q  许叔微:“不用客气,我该走了,再见。”
; l; c/ W# I! n9 Y1 P  * q+ D) _; w# E! E# O5 ^6 a
  这下乡人传开了,这位许叔微诊病很厉害啊,还不收老百姓的钱,可真是个好人啊,于是,来瞧病的人就多了。
- H1 C7 n* x* C! W$ O' v7 \+ M! M  有个姓京的老乡,是卖草绳的,乡里都管他叫京绳子,那天,天还下着雨,这位京绳子来找许叔微了。
' S) `0 R+ h8 D2 u  许叔微忙问怎么了,京绳子告诉他,说自己的儿子三十岁,现在突然病了,想请许叔微去给看看,不知道许先生肯不肯。8 h+ p' |/ T1 S. v7 N4 ?4 ^2 R
  许叔微听了,二话不说,戴上草帽,披上蓑衣就随京绳子出发了。' l( x1 n( V# G+ J
  到了患者家里,许叔微也吃了一惊,只见患者蜷缩在床头,浑身抖动,直冒虚汗,嘴里还说着胡话。2 J: b' O& R: p! {9 o
  许叔微忙问京绳子,怎么会病成这样呢?
. ^3 V3 e; K: t/ [  京绳子:“唉,一开始没这么重,只是有点怕风,身上微微爱出汗,请来位医生,给开了副麻黄汤,结果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0 @% b) |6 J3 I5 `- y  许叔微:“都有什么症状呢?”
: Q3 y4 o2 o; k4 F: x9 `3 d  京绳子:“他不停地出汗,身上发烧,总是惊悸不安,说胡话,晚上不睡觉,还有个特殊的地方,就是身上的肉直跳,您说这是怎么回事儿?另外就是浑身抖动,自己控制不了自己。许先生,我儿子的病是不是很重了啊?”* S; V: j2 C+ k; v! d: }8 M) ^
  许叔微:“不要担心,让我来诊一下脉吧。”
6 A) C- B  M& Q# ?' i  诊脉以后,许叔微叹了口气,说:“我明白了,这是误用麻黄汤发汗的缘故啊。”
. ~& L( I+ ^: V8 t4 S3 r% c! P7 f  京绳子:“许先生,为什么呢?”  Q- B3 P( B5 l. Y  L- r; k3 F
  许叔微:“您儿子的脉象很弱,像这种气血很弱的人是不应该骤然服用麻黄汤发汗的,因为患者自己的正气不足,服用这些药力强烈的药会导致身体的紊乱的。”0 u! F% I; \4 W5 ?7 x/ \
  京绳子急了:“这个王八蛋大夫,我用绳子勒死他。”
+ q, v' V0 M5 U% M  许叔微:“不要这么说,这是没有深入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很容易犯的错误,可以服用真武汤化解掉它,真武汤的条文就是:‘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 p8 R9 c& C; V6 W8 u, J  于是,给患者开了真武汤(真武汤,《伤寒论》中的方子,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
! R/ |) L4 c$ z* t2 S. K( F/ [  患者只服用了三次,病就基本好了。' q! x9 O5 d: O8 V+ Y; y
  患者全家都喜出望外,没有想到这个方子疗效如此迅速。4 d5 N) S* M3 g' n% u- T
  接着,许叔微又给患者开了清心丸、竹叶汤用来清解余毒,总之患者迅速地康复了。
' g3 Q  J5 e3 X" e$ L0 K: F  患者一家人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京绳子拿出些银子,想给许叔微做为诊费:“许先生,我们听说您不收诊费,为我们百姓免费看病,可您自个儿也不能太清苦了,我的这点心意,您就拿回去补补身子吧。”8 ~0 r1 ~* M: E' V9 _
  许叔微推回了京绳子的手:“真的不用了,谢谢你的心意了,我该走了。”
% r5 N5 |% j3 P  
' L; o0 X  y/ U8 O) I* R  其实,许叔微的生活一定是很清苦的,但是,他想起了那个夜晚,那个在仲景的书前发誓的夜晚,和自己曾经发过的誓言。" K2 h7 `3 Y' o/ s3 _  T; |
  他要恪守誓言,一生无悔。
! I! W. N' I" A" S  & W& A/ \2 E* @) ^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在仲景博大的慈悲情怀的感召下,此时的许叔微不再是一个令人可怜的孤儿了,他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境界高、技术强的医生了,他从仲景的书中,领悟到了医道的真谛,从此,一位经方大家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 R3 w+ Y* K- i1 K4 Q7 c, U
  
  }+ `9 ?$ {; Y5 L8 O  那么,许叔微从来不收患者的诊费,他又是靠什么来生活的呢?北宋即将灭亡了,南宋即将开始,抗金浪潮风起云涌,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中,许叔微的生活又有了哪些变动呢?我们明天接着聊。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9: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常有人问我,许叔微他看病不收钱,那他靠什么活着呢?
0 B- F0 i1 O$ d1 h7 J! \" N: d  实际上,许叔微在学习医学的同时,从来就没有放弃对举子业的学习,从他后来曾任徽州、杭州教官的经历来看,他还是比较擅长教育事业的,在古代,这些读书人最常用的谋生手段就是去教教课,给乡里的小孩子们办个辅导班什么的,总之只要不是战乱,那么读书人还不至于饿死的。
0 n6 H, L7 K5 g/ s/ V( m  另外,古代一个自律的读书人的生活标准是很低的,有很多人以清修为荣,这些人都粗茶淡饭,觉得还是菜根来得比较香,并没有像苏轼那样经常炮制点儿东坡肉尝尝,也没想娶个歌妓做小妾,所以保持一个低标准的生活状态并不难(实际上在今天也不难)。
# Z1 k" c$ L) @  r1 S! t2 q) {  没有了这些物质上的负担,他们才可能做到向着心中的目标一直前行,直到达到最高境界。# g* t$ a$ V! x9 U# U, |0 C
  
* s. w! E8 M3 D  许叔微从汴梁回到江南后,又治疗了大量的患者。
  S; M& A0 E& \  `- b* J4 Q  看许叔微诊病有种什么样的感觉呢?那就是痛快,他诊病犹如老吏断狱,那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症状,别人看着还晕着呢,许叔微来了三下五除二,很快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逐一点破:此病在外、在里;属虚、属实,在六经之何经,是《伤寒论》中的某某汤证,很迅速地给剖析清楚,然后下药。
' g/ P  b( n- ?5 Z: e) L3 p  需要介绍一下的是,张仲景的方子(张仲景的方子后世叫“经方”)有个特点,可能搞中医的人都有过体会,那就是,只要您辨别清楚了这个病是符合仲景哪个方子的汤证,确认无误,开方下去,三副药内,一定见效,这叫“经方不过三”,没有效果,对不起,绝对要换方了,因为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您没有认对汤证,绝对没有一吃就是半年的事情。
6 c/ E% L7 J9 N8 k7 m) a/ v( x2 M  一般轻些的病三副药基本就会好了,这就是经方的神奇之处,真正的经方大家,经常会被患者认为是魔术师的,那么奇怪的病,怎么三副药就好了呢?
* w% U5 l( D0 I- t  因此许叔微在群众中也积累了非常好的声望,各地来找的人络绎不绝。2 B0 f* B5 n' s  A8 \
  ; r: s  \( S" I' {% q- A
  有个姓郭的大款病了,患的是伤寒,也就是现在说的外感病,身上发烧,脑袋疼,怕见风。
3 {! Q1 h2 k) w' @/ y# W  这些症状里面,最为要命的是大便不通,这可不是一般的难受,这位郭大款此时是腹胀得要命。
9 ^6 P- T& ?7 }( v# Z  通常这大款和当官的患病是很难处理的,因为他们请来的医生太多了。
. S$ C* F! ^! x2 R. f' {  您别以为医生多是好事,这医生之间辩论起来且没完没了着呢!
$ o, ]: s  u& B; e  郭大款在一旁急的,都快晕了,心想:各位老大,我这难受着呢,你们倒是快点啊!
) B; o. c' ^) L8 A  一位医生很有把握地捋着山羊胡子,说道:“这分明是大柴胡汤证嘛,应该用大柴胡汤(大柴胡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证)!”
) ~9 D4 Z) Z2 ?) ~8 a  另一位显得更有把握:“贤弟所言差矣,愚兄以为这是大承气汤证,应该用大承气汤下之(大承气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肠中燥结的里实热证)!”
) X+ [0 A4 H3 w9 B" u3 W  这第三位也不示弱:“我认为应该用蜜导之法(《伤寒论》中的外导通便法)!”* E- f4 ?! X# K1 o+ o$ L8 m
  看来各位医生也都研究过《伤寒论》了,但那可不是看过《伤寒论》就能成为名医的啊,没有掌握要点,有时候会总是找不到和疾病对应的汤证。$ q# A& P5 a7 i9 D) b
  医生辩论也就罢了,这亲戚朋友还跟着起哄,大家三五一帮,开始了混战,七大姑八大姨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直搞得一时势均力敌,难分胜负。
% u% A/ k. b. e7 ]! z  可苦了这位肚子还胀着的郭大款,眼睛都快绿了:各位老大,听你们谁的啊?!
) T9 \4 x- E) `/ y( C- D; t: m  这个时候,有人想到了许叔微,于是郭大款赶快让人去把许叔微给请了来。
( _- h6 r7 u' s  许叔微一进门,就被这个阵势给吓了一跳,好家伙,三位医生,这么多亲戚,热闹得很啊。% P9 {/ i. Y/ K) ~6 Z
  甭管他们了,赶快诊病吧,于是许叔微让郭大款伸出双手,诊了寸口脉,然后,又诊了他脚面的趺阳脉(这是仲景推荐的一种脉法,用以诊断胃气的盛衰)。, v. C  `  ~/ E
  诊完后,问患者:“您的小便的情况如何?”
, B6 j3 M, @' d% h/ L1 c& Y  患者回答:“小便频数。”6 U9 \5 A+ C- a4 }# j
  明白了,许叔微的心里有数了,抬头一看,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自己呢,大家都想着许叔微支持他们那方呢。
& Q/ b8 Z& \' a- L' {0 ]; T  敢情许叔微谁都没支持,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脾约证啊,应该用仲景的麻子仁丸治疗。”
. a+ E" {& {; y  W7 n6 c* n. Z  郭大款一听,哭的心都有了,好嘛,本来是三个观点,现在又多出来一个,我该听你们哪位大哥的啊?; R7 ~, W; J" y" k& C$ R- i6 H
  许叔微望着大家疑虑的目光,肯定地说:“仲景说过:‘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用大承气汤和大柴胡汤恐怕都不合适啊。”- e2 i4 _) j# y1 H( ~
  大家听许叔微说完,沉默了片刻,然后又开始喧哗了起来,各位亲戚朋友为了表示自己对大款的热情,纷纷陈述自己的意见,认为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关心。
- Y! y/ {- K* E  ^& N6 b  这就叫:家无主病之人。3 w4 S- q9 x# [, J& `4 s
  什么是主病之人呢?就是一个家庭里有人病了,到底该怎么看病,需要有一个说了算的人,此人要有经验,在家族里有地位,说话别人服气,这就是主病之人,否则议论纷纷,永远没有个定论的时候。
# O3 K8 v, \$ C/ E$ j  许叔微一看,这叫一个乱啊,再这么耽误下去这位郭大款的病可就要重了,于是,向病人家属发出了最后通牒:“我认为就应该用麻子仁丸,如果你们不相信,那恐怕就会生出其它的变证来,到时候可别来再找我啊,我这就要告辞了。”
7 E9 V. l  c$ K  这是要给他们点压力,其实以许叔微的心肠,哪里会不再理睬人家呢。
8 W  U0 {( Y8 C' Z  大家都愣了,目光刷地都集中在了许叔微的身上,不知道怎么办好。
' A( C* z, o1 N9 u  这时,郭大款的弟弟站了起来,这是个比较有条理的人,他说:“各位,我看大家就别争了吧,既然有仲景的话在,不按照仲景的话行事,那成何体统(看来仲景的名字宋朝老百姓已经开始熟悉了)!我虽然很愚昧,但是我觉得还是许叔微先生的话在理,你们各位医生还有什么意见,现在都说出来吧。”6 q1 f  H9 z2 H8 ?: G  z' S* L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了想,估计自己读仲景的书没有这位许叔微读得好,就别在这现眼了,于是,集体保持沉默。
0 ]9 b" v8 i. a6 }  好吧,那就按照许叔微的观点,服用麻子仁丸吧。
, W9 ?2 G% d5 {) {5 V  于是拿来了麻子仁丸一百来粒,分成三次服下,在一顿饭的功夫就服下去了(食顷间尽)。
& `2 b5 @- M1 T% i  当天晚上,这位郭大款终于舒坦了,大便通畅地排下。
% R! {% G  R5 L) G5 @+ {2 v8 R0 m# p$ p  然后出了一身的汗,很快外邪就解了。
) Q: A4 m, B8 Q6 O& B& S  这个病就这么好了。
1 z' S9 `  i& i  郭大款兴奋地拿出了大款的气度,想要重金酬谢许叔微。
% ~# r9 L; z9 Z, s$ {  许叔微笑了笑:“我只是想济世活人而已,不用报酬了,以后当乡民有什么灾难的时候,你捐助些就行了。”
5 Q$ ?: K* _% }1 q( o2 \. |! D1 T  “许先生真是好人啊,我记住了,以后需要捐助您说话!”# C2 D* a7 l6 v9 X  u2 n6 a# P
  
3 Y8 [- @9 w( Y3 o6 n# a7 g  大家万分喜悦。
! z) v" Y! ?2 g- D  K  可是许叔微却高兴不起来了。
! Q9 ?9 K3 y( ?5 d* d( U' T& j  为什么呢?因为许叔微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那三个医生会把握不准汤证呢?* ?; x# a; D. l
  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大家只要翻开许叔微的医案《伤寒九十论》,就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许叔微有时几乎成了救火队员,到处去纠正前医的错误诊断。
! F2 ?) _6 H9 c2 u" [( g  这要搁一般人,别的医生笨,自己心里高兴着呢!好啊,这帮人越笨越好,这样我的名声就越来越大,找我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我才不管他们怎么提高呢!' d  s$ B/ _+ P& Z+ u- ~
  可人家许叔微担心的却是这些医生的水平,“能够治好病的医生越多越好啊!”——这是达到了这种境界的人的想法。/ m) D! r! x) }6 c- X
  可是怎么才能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呢?5 J8 ]  A: T, T+ r" ]9 M
  许叔微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大家打破脑袋都想不出的办法:编歌谣。7 g7 j  }& `3 d4 u5 K
  
( h- p- c4 Z" B4 g" h. ]3 Z  x  写到这里,各位一定开始无比好奇了吧,歌谣?难道许叔微解读《伤寒论》的奥秘居然会用歌谣的方式?玩笑开大了吧!
: u: V" m. H6 F; |4 w  不是开玩笑,我们的许叔微同志回到家里,展开纸墨,开始像一个幼儿园老师备课一样,把自己学习《伤寒论》时总结出的辨证方法,用歌谣的形式给写了出来。# x' M& c; e% b8 y9 x5 J
  许叔微不愧是高人,写歌谣都写出了大名堂,这个歌谣后来出版成为一本书,叫《伤寒百证歌》,成为学习《伤寒论》的一部经典著作(现在书店有卖的)。( z  F, y1 K* V% d" f$ ~
  各位一定非常急切地想看看这个歌谣到底是什么样的吧?
, M3 S- V( T# P4 l  好的,让我们来看看许叔微同志写的科普读物吧,我给各位节选几句,让大家参观一下。
7 g) F7 L% X. E" |2 F& G& V& j/ r  在论述如何识别病位在里的“里证歌”中,许叔微告诉大家:“不恶寒兮反恶热,胃中干燥并潮热,手心腋下汗常润,小便如常大便结,腹满而喘或谵语,脉沉而滑里证决。”当然,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这都是在告诉大家,您不是觉得自己无法识别里证的辨证方法吗?没关系,只要您把这个口诀记住,到时候一背,这个口诀就会提醒您,这个患者可能是个里证。
) w/ k; |. S+ k, ?, p) I- h8 D  在每段歌谣的旁边,他还写下了大量的注释,来告诉大家具体的理论根据。2 @$ y7 ?5 p+ H
  写好以后,许叔微放下笔墨,撸起袖子,走出家门,开始了他的声势浩大的推广歌谣运动。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9: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该怎么宣传呢?当然,许叔微不能站在路边像派送小广告似的来搞这个事情,其实最佳的宣传地点就在诊疗过程中,在患者的床边。. v- p0 u9 L# T8 ^- l
  " {& O( o' q: A8 k0 u
  比如,有这么一位叫莫子仪的人病了,患得也是伤寒,已经有七八天了,现在他出现的这个症状实在是比较可怕——发狂。就是六亲不认,不但不认,还狂躁不已,说胡话,摔东西。这下家里可吃不消了,这可不像别的人,患了病了老老实实在床上一躺,慢慢养着,这位是满地走啊,你不招他他还惹你呢?没办法,赶快请医生吧!
/ _$ a" U( f4 t! q: [6 R* A8 G  先是请了一位医生来,这位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追着患者跑,冒着挨打的危险才给患者诊了脉,脉微而沉,再看这位患者,身上的皮肤微微地有点发黄,于是医生判断,这是“热毒蓄伏心经”啊,应该用铁粉、牛黄等重镇清心之品治疗。其中的铁粉在中医叫做“生铁落”,是什么呢?就是铁匠在打铁的时候溅起的铁花,落到地上冷却后形成的铁粉,《黄帝内经》里认为此物有重镇心神的作用,对于狂躁有疗效,后世也有一些用此物熬水入药最终取效的医案记载。
5 m! E+ p7 _: w/ s9 [" L% _# t7 n8 F  但是显然这次并没有效果,患者的狂躁如故。
+ N% B! \* \6 {; Q' G  这下家里面傻了,这怎么办啊?不能让他这么下去啊,再这么砸下去家里岂不是要宣布破产了?干脆,在把许叔微先生请来吧,听说这位不但瞧病不收钱,还医术高超呢。
* a* l( x5 H0 Q5 q  于是请了许叔微来。7 f3 a0 l1 j0 x& ~% M  d- B1 Q: f
  许叔微到了以后,先是等患者安静的时候,按了按患者的肚子,他这手一搭到肚子上,心里就明白了,这位肚子的皮肤冰凉,感觉手下硬硬的,肚子是胀满的,稍一加劲患者就喊疼。
/ u7 @6 e8 A5 M& Z  “小便畅快吗?”许叔微问患者家属。3 X# ]/ \  ]8 J6 N
  “小便很通畅。”家属回答。
, J" |3 p( O8 t: b. ~. F  “明白了。”! C) h2 F  P1 U5 a8 m, f
  然后再次诊了脉象,仍然是微而沉。" a7 N  I9 Y* c) B) U7 A* o3 I+ d
  “怎么办啊,许先生?”患者的父亲问,话音未落,一低头,一个茶壶飞过,碎在对面墙上,然后抬起头,急切地望着许叔微。
7 Z" z& G5 Q: O( y  许叔微拉着大家到了另外的屋子,对他们说:“这是一个瘀血证啊,仲景说:‘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就用仲景的抵挡汤。”(抵挡汤,《伤寒论》中用来治疗下焦蓄血的方子,其中药物组成为活血化瘀的水蛭、虻虫、桃仁,和兼有通下作用的大黄)
( K1 b% M: d6 H  y/ n3 c  于是到药铺抓了抵挡汤,给患者服了下去。) b4 X) Y+ T; `
  当服到第二副药的时候,患者“下血几数升”(这是离经之瘀血排出了),然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患者开始不狂躁了,安静了下来,再接着,出了一身的汗。
4 ~- M! z+ v* H9 C  这个病居然就这么好了。* J" I# }/ P( o8 r, e+ J3 S# L$ ~
  这是个中医里面典型的上病下治的医案,病的表现在上面,心神狂乱,但是问题的症结在下焦,治疗好了下焦,那么上面的病也就好了。
' U) }  I1 V. E4 ]; l' M  大家都一边拍手一边冲患者惊呼:“天啊!太神奇了!你怎么这么快就好了!”
) u, s: y. `7 s/ ?  患者好奇地看着大家:“出什么事了?你们怎么都显得那么狂躁呢?”+ u& f' W  X, @' [" y1 |$ i1 r: E
  
* ?( W9 Q1 g- G9 l; ?( B* A  虽然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先前给患者诊病的那个医生却很沮丧,自己的医术怎么不灵呢?为什么自己就辨认不出这是个下焦蓄血证呢?0 t5 R8 e& K. f
  正在想着,只觉得有人牵自己衣服两下,一看,原来是许叔微。
9 z; h) r% C8 s# W, ~  “啊?许先生找我何事?”. [4 f) I) P% P/ I0 l3 N- `
  许叔微:“你先出来,来,我教给你一段歌谣吧!”1 S: j: C+ j9 U
  医生:“啊?歌谣?老大,刚才我已经很难堪了,难道,你真的觉得我的智商很低吗?”
3 T9 G# X9 o) p  许叔微:“哪里,只是我编的歌谣而已,我读,你听听。”
, C- ^$ _4 t* K- b0 `+ z  医生困惑中:难道这是一种最新出炉的羞辱方法吗?& \8 u" n+ O; ]( E% F( }" X& r
  许叔微:“蓄血如狂脉沉微,但欲嗽水不咽入,小腹满硬小便利,不发寒热大便黑。怎么样?能记住吗?”8 [9 N( ]* v1 P# U
  医生:“啊?这是什么?”% `2 s6 J' E4 @2 K
  许叔微:“这是蓄血证的辨证要点啊,你只要背下来了,下次可以有个提醒作用啊。”1 Z" ]( h" X$ J9 W
  医生恍然大悟:“哎呀许先生,我明白了,您可真是高啊!多谢指点了!”# u, L( q6 r7 \  V* H
  许叔微:“没有关系,这个是我抄写的《伤寒百证歌》,你拿去吧,仔细读读,会有收获的。”
9 `# k9 }) I" ~  医生:“许先生真是宅心仁厚啊。”
9 p" Q% [& B* I' k) B+ I6 B) C+ p  许叔微诚恳地望着这个医生,说出了告别的话:“哪里,我只是希望,你以后做一个好医生,再见了。”
8 w# D: v4 Y0 ~  J" n7 m$ ^  ; @' g6 }1 Q: n4 P  ^2 I
  这个医生手中捧着《伤寒百证歌》,目送许叔微远去,心中充满了温暖。: Z9 R" N& s% _6 p
  他很好奇,在这个充满了竞争的世界里,能够如此无私地帮助别人的人,他有着怎样的一颗心呢?$ p/ c. p0 _' P
  
6 N2 m; `- @5 b  江南三月,莺飞草长。
# \& l; J# W7 Q# Q; l3 j  到处都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 x) F/ G8 ]* E+ c9 v/ J  许叔微一路走去,心境开朗。
; d  l  |' `3 U" n3 ]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n; I- ~( X" f  d
  此刻,许叔微的心里也非常的愉快。/ |) A" C' }9 E; \6 v
  其实他的心里想得很简单,他只是希望这个世界上出现千万个好医生,去救助更多的患者,如此而已。
2 I2 j6 M2 W& C4 E4 V  那些世人眼中的互相倾轧的事情,在他的心中,连一丝一毫都不曾存在过。7 u6 |  m; I, O1 \* L# ^: h2 O" a
  其心胸宽阔如此,又怎么能放不下那么多的学问呢?
& A2 N3 n+ R! U1 \* ?+ h1 a  世人的心中杂念太多,又如何能够放得下学问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4 09:29 , Processed in 0.03219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