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21: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71)
+ G! k$ \! ~/ F2 x( D: T  2 U) y/ Z: p7 U" {
  这人名叫文彦博,字宽夫,生于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他是真正的世家子弟,世系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证据就是他的姓氏。3 K9 g# V7 q" }2 S6 r
  简单地说,文氏最早可考的祖先是春秋时齐国的陈公子完,以其死后的谥号为姓,姓敬。到五代十一国时,犯了卖国贼石敬瑭的讳,改姓文,后晋灭亡,又改回敬,宋朝建立,仔细查了下,原来赵匡胤的祖先里有人叫赵敬,于是又再改成文。
  n/ V' S$ l/ ~3 r, _2 e  g  这样折腾说明了什么呢?第一,文家几千年来一直在当官,哪怕是异族沙陀人时期;第二,文家非常尊重领导,无论是原则还是细节,从不马虎。& {: Z8 D9 _& T5 C. `! s4 n2 X
  这些都遗传给了文彦博,这个人一生都没有背离这两点。一定要记重,他是真正的世家子弟,永远彬彬有礼,永远高高在上。在朝廷中,就像是一股来自亚热带的风暴。很温暖,有着让人乞盼的珍贵雨水,但是同时也风力强劲,随时刮得你四脚朝天。
4 X5 d$ `$ C, @9 u! \2 u/ g  他在前面出场过,按顺序来说,第一次是三川口之战败后,当时懦夫黄德和临阵逃跑,反而诬告刘平通敌卖国。赵祯很愤怒,派人把刘家200多人都绑了起来,派御史台的人去前线实地调查,只要罪名成立,立即全家斩首。
4 A+ c3 `, b9 d+ F8 Z* t; y6 a" T  派去的人就是文彦博。要说黄懦夫的跑跑行为还是很靠谱的,他上边有人,力量大到了文彦博把事儿都弄清了,把黄懦夫连同其同党都抓起来,要就地砍头时,中央又派来了特派员。又一位御史驾临,命令他马上移交犯人,带回开封处理。
: F  e; |+ d: A( f  谁都知道这里有猫腻,而猫腻的背后通常就是势力。文彦博当时只有34岁,一根官场小浮萍罢了,他敢怎么样,又能怎么样?结果让整个官场震动,文彦博一句话打发回去了自己的同事,有事我担着,当场就把黄德和一伙砍掉。
0 h5 K3 ?2 ]& ^4 v$ q# t  I) c6 S  很正义,很威风,很君子。1 i! w. t# z6 g4 W! j- C5 x1 V; R
  但是如果你认为文大人和范大人、富大人、欧阳大人他们一样,坚信着一些真理,终生都追逐着道义,那就大错特错了。文大人做事很稳,绝不会冲动,更不会像君子们那样动不动就玩玉石俱焚的游戏。他有50年的辉煌仕途!0 E( q) U% E6 G! M
  
: E: p! N1 _( v" Q$ ?  连载(972)# f0 w9 y3 ^- A$ ]
  " k2 n3 x; C6 I, b  |3 i3 ]
  第二件事是真正的战功。麟州府之战,宋朝打的其实是军备、粮食、水源之战,面对李元昊的围困,得把东西交到边防军的手上。
+ t1 G+ P" @0 ]+ V) ]) x  @  历史记载,这是张亢的功劳,他千难万险突破了重围,但军功章应该有文彦博的一半。他把当时残破的驿路修好,把物质交及时地交到张亢的手里。
. k3 Y" N% K$ m  这是反击的最初始点。
" p' A# `  q: Z2 u; }: B  言归正传,回到贝州城。人和人的命运就是不一样,明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到了整个朝廷的蔑视和不满。只是一座州郡城市,10万禁军,1个月了你还拿不下,真是废物得相当罕见。必须换人,但是谁去呢。皇帝很发愁,金殿上站满了人,不是没法上阵的,如“小人集团”,就是不敢用的,如“君子集团”。目光游移,最后他叹了口气。
. T! Q# a7 H. W  ——卿等日日上殿,无所谋,何益?7 @9 W0 T+ _9 Q' H2 m: N' r
  你们都是一群只知签到,半点本事都没有的蠢材,天天站在这儿,有什么用呢?这时文彦博站了出来,臣愿往。这就是他的工作方式,不和任何人抢功劳,只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并且谁都不烦他,他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连皇帝都非常放心。
/ k& K! S9 D3 R& N0 |  临走之前,文彦博在中书省和枢密院都转了一圈,像是在跟同志们告别。忘说了,他这时的身份是参知政事,帝国的副宰相。有意无意间,他和当时的枢密使,军方名义上的最高首领夏竦互相对视了一会儿,大才子、老滑头、死不要脸的夏竦先没挺住,在文彦博温和亲视的凝视下有了点不自然。
; K! F% r" s7 v+ {7 R- r  大家心知肚明,明镐的失败里就有夏竦的努力,现在换我上战场了,你在后方老实点。, V- `) E, E" c
  这时的夏竦很快乐,生活完全满意。比如他很奢侈,就己经回到了东京,地球上还有比宋朝的东京还奢华的地方吗?比如说他喜欢害人,这时害得也很尽性。
5 A, p" I8 Q0 t) |  明镐是现在进行时,之前他己经害人害得天下皆知,万人侧目。就是石介,石先生只是写了一首长诗,里边骂了他几句而已,他发挥一字千金的威力,己经连石介再加君子党都搞倒了,应该满足了吧?不,那只是开始。
! N1 U& S6 b3 m; E8 d  搞人,是件天长地久,没完没了的享受,哪有这么简单。石介在长诗事件之后半年就病死了,天下都很惋惜,这至少是位难得的学者。可夏竦很警惕,他突然间向朝廷提出,石介根本就没有死,他的所谓死亡是个阴谋,他借机潜逃去了辽国,目的是为富弼送信,里应外合颠覆宋朝!" c6 ^+ l( o: z2 x+ l& X4 q
  看着很传奇,效果很震撼,不管怎样,这涉及到了最严重的国家安全问题。在这件事上,仁宗第一次显得残忍。派人,去把石介的坟挖开,里面要是没有尸体,尸体不是石介本人,夏竦说的就是真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22: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73)
; L" E" _& {0 D  8 ^7 z. U/ |/ Z, \7 z* ~
  破人坟墓,恶毒殊甚,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人神共愤的事。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来证明石介和富弼的清白?
; q4 r& q( k$ p* E2 [6 d2 ?  一时之间,似乎石介真的要尸骨不安,重见天日了。
6 |4 k' N0 Y) C9 d$ r1 `  话分两头,挖坟行动在进行中,“主谋”富弼己经出事。石介是为了他才出逃的,这人必须先控制住。于是富弼得搬家,从郓州转到青州,静候调查结果。这就算是先期双规了。
. j' d) _1 H+ s% s7 `, `% R  这只是开头,宋朝分派人手,一方面到山东把石介的妻子抓住,带到外地监管。一方面把触角伸进了辽国,查一下近期是不是有军事行动?答案是没有。' x: e) {. `7 k
  辽国没有反应,是不是反叛行动不存在呢?+ F& y: ^) _8 v
  夏竦摇头,他蔑视的目光扫向所有人。我是军方的代表,国家安全的负责人,我要告诉你们,事情有了新发现。辽国是没有集结军队,那是因为石介笨,他没说动那帮野人。现在他又悄悄地潜回了国内,到登州、莱州一带纠集了数万个凶恶歹徒,准备集体造反。, |; W; K8 z! P* {3 w
  至于为什么选在了登、莱两州,很简单,富弼调转工作之后,就在那一带……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阴险里己经透出了可笑的味道。以前的那点仇尽人皆知,现在人都死了,就算想报复,能不能有点限度?就算没限度,能不能有点品味?就算您品质恶劣,手段卑鄙,总得有点技术含量吧?!
& h6 E1 j6 w( h  哪有出尔反尔,一会儿变一个花样。这是军国大事,是入侵和叛乱,是祸灭九族的大事啊。但是夏竦不管,他摸准了皇帝的心理,万事以国家安危为重,挖个坟有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挖与不挖,就算真的挖出了尸首,他都有话说。
6 G# d- F) i- a; x/ @  无论怎样,都伤不了他半根毫毛。* n, C" X! W  m# a0 _- v
  事情完全按着他的设想发展。宋朝派出了专员去山东主持挖坟壮举,眼看就要挖,实在有人看不下去了。当地的提点刑狱官(负责刑事案件)招集了200多人联名担保。大家曾经亲眼目睹,石介的确埋在这坟里,如果有假,大家受罚。" @8 f# t1 J4 h& P, N- ~4 `: z
  那位专员想了想,他转身回京了。这位刑狱官说得对,夏竦不要脸,宋朝还要脸,万一挖出来的尸体真是石介,让国家的脸面往哪里放?
" Q8 A/ m* z! z    z; p" v$ j! t- _2 ]! f0 M1 B
  连载(974)9 [$ f- G2 I& ?
  ( {& b" _9 d: j+ U/ {3 K
  却不知夏竦根本无所谓,尽管挖啊,听说石介是贫病而死,临死前就瘦脱相了。这时埋了快一年了,要是还能有人认出来,才真是见了鬼。
- k5 `! }0 n) x; M4 M! p  在这种情况下,他能让石介长生不死,变成天才的长跑健将,每年在宋朝的各个角落出现,一会儿为富弼活动,一会儿为范仲淹造反,直到把所有的君子们都折腾死。
/ x, I$ F; W! e( _+ ^" S/ ~$ F  q  折腾不死也能恶心死……
2 t) J0 s! O7 F$ H4 [7 ]  最后这件事只能是不了了之。石介的家人释放,富弼官复原职,而夏竦嘛,他得意洋洋,无视所有人的厌恶目光,每天昂然上殿,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国家做出的贡献!9 Y! s. {- x0 {! L4 K, e
  无耻到这个地步,一般来说就没人敢惹了。那么为什么文彦博敢于警告他,而且他还不敢不听呢?这就要看文彦博到底是个什么人了。无论是之前,还是以后,文大人最拿手的功夫就是修理夏竦这样的低劣人类,只要是耍手段的小人,不管是什么型号的变种,在他手里都灰头土脸。
; r$ |% N' X7 ?/ |  有件事可以证明。那是他在进京当副宰相之前,在四川做成都知府时,被御史台给弹劾了。原因呢,是他工作不忘娱乐,没能彻底地清廉到底。说工作,当时是灾年,他以种种办法,成功地控制住了米价,让总是出事的蜀川之地很平稳。
$ l" q4 `9 M7 B  这就是能力,但同时,他高兴之余,开始欢乐。另一面出现,他好色。但注意,是“宴饮狎妓”,绝没有强迫良家妇女。消息传进了京城,赵祯很不高兴,他派出了一位御史,以回家探亲之名,悄悄地去四川探察虚实。这是个秘密工作,该御史小心出行,没有张扬,一直走到了汉州。. x4 ]# n" @& l( L% V9 P
  再往前走,离文彦博就不远了,这时很巧,御史大人他乡遇故知,突然见到了一位久不见面的同乡。高兴之余,喝酒谈天,吃着喝着事儿就变了,一位名叫杨台柳的歌女出现,真是太美了,旅途寂寞的御史先生一时把持不住,就如此这般了一回。2 s0 N, H) o* g% H) X5 O6 p) i
  小事情,不过人生小记忆而已。隔天之后,他正气凛然地再次上路,决心抓住文彦博歪风邪气的小辫子,给大宋官场整整风。( d% b$ [2 O) U
  几天后,到达成都。开始就是官面文章,当地官员在文知府的主持下,给御史大人接风。大摆酒席,莺歌燕语,席间少不了众多的舞女助兴。这位御史扳起一张铁脸不动声色地听着看着,就等着一会儿文彦博跪倒认罪,真诚忏悔。
4 T9 z5 r! T% t+ I" c7 S  却不料下一瞬间,他突然间脸无人色,差点昏死过去。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21: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75)' n% d: M* x& y, z5 I# Z" O: R
  
! F+ N% H4 f" E/ `7 X  一位舞女出场,唱了首新曲——“蜀国佳人号细腰,东台御史借妖娆。从今唤作杨台柳,舞尽东风万万条。”那是他写给露水夫妻杨台柳的,这位四川美女此时此刻就在他眼前唱歌!
  ]$ t" H- W) W1 y: @  完了,来整风,却被粉红炮弹打中……还有什么脸说别人?他第二天就回了开封,向皇帝“如实”汇报,文彦博是位品正貌端的好青年,是帝国最需要的完美型人才!( |( Z0 f: ]# Y# d8 ~
  于是文彦博进京当副宰相。# T$ T6 x1 A; [5 k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文彦博做事的风格和能力。说能力,他远隔千里,能准确地知道皇帝的密探的准确位置,并且设计了那出好戏。说作风,他一没有威胁,二没花钱,只是与该调查员同乐了一下,就把危险变成了好运气。这很乖巧,但要是这样想,就把问题看简单了。这件事只是个苗头,以后在中央政府里都能出现了类似的好戏。
2 O; o; u& s, h' ^1 |6 U7 C: e  我把它统称为“驱敌为奴大法”,就是要让敌人心甘情愿地为他做事。记住,是心甘情愿,绝不是普通的被要挟者恨得咬牙切齿,想杀之而后快的恶劣心理。那样太丑恶了,世袭士大夫的品味,就让文大人不屑用之。与之相比,夏竦坏得明目张胆,尽人皆知,实在是不入流。
! R- P  e" x7 {7 r  话说这两人当天在枢密院里亲切凝视之后,文彦博带着微笑来到了战场。他相信夏竦应该收敛些了,一来他不是明镐,没那么好欺负;二来明镐也没真得罪过夏竦,只是夏枢密看他不顺眼而已。就拿国家利益泄私愤!该杀,但千头万绪,先得把贝州城和王则搞定。( e; S4 G( s; m9 _
  这段日子明镐没闲着,他比最初那一个月动作更大了。修长城不行,他想到了挖地道。具体的做法是全力进攻北城,怎么热闹怎么折腾,在南城墙下却悄悄地挖了起来。但这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于是除了挖地洞,他开始策反。6 \1 i$ M: J- |+ y/ M) b
  这个快,毕竟城里都是宋朝活得很安逸的良民,前面说过,这时候根本就没有官bī民反的事,这是“佛教造反团。”城里城外很快约好了日子,某天夜里,由一个叫汪文庆的人,带着几百个市民遛上了城墙,非常成功,他们把城楼点着了,再放下去绳子,眼看着官兵大批量往上爬,贝州就要光复了……且慢,佛教团员积极性就是高,一窝蜂地扑上来,别说攻进城,就连汪文庆都是跑得快,才撤下了贝州城墙。
4 @3 h; Y* c# s- s' A1 H  
8 q; g0 o7 T* H, t/ P! W3 t  连载(976)
6 @- T# G% B$ j1 q& N    [7 ]. X: u/ A- }
  就这样迎来了文彦博。人和人的命运就是这么不同,明镐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失败,一点实际功劳都没有,可各种准备都己经到位了。尤其是地道,几乎同时间挖好。
% T' N7 K" w+ Z- W  文彦博下令,在闰正月初一的晚上,猛攻北城,同一时间精选了200名士兵,钻进了南城墙底下。没有任何悬念,王则等人在北城杀得热火朝天,南城门突然陷落,官兵像潮水一样涌了进来。
: z3 H0 R$ T7 G  要说王则就是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他都想出了一个怪招。他命令把城里的牛都集中起来,牛头冲南,成排站好。然后别管是牛尾巴还是牛身子,往上泼油,点着火了,放缰绳!这就是传说中战国时田单复齐的火牛阵。
8 K6 Y; v2 T) Y- Z* @* }+ `! o  办法是好办法,可惜时代变了,宋朝人什么都见识过,还想用1000多年前的事来蒙人?一位宋军的阿兵哥在大群火牛面前举起了标枪,一枪扔过去,正中头牛的鼻子。顿时一片混乱,牛群掉头就冲向了王则。
5 k; p+ t0 ?: `- U0 g  佛教造反团就这样死在了牛的身上。天亮后查点战场,该抓住的一个不少。按照平叛流程,到了这一步,除了安顿市民,恢复生活之外,军事行动就算大功告成了。但是不行,宗教这个东西太敏感,总会让人发狂的。具体地说,王则不同于以前的所有造反派,他的先期准备太充分了,整个河北路几乎遍布他的信徒。
0 F# X; Z  H  [" t& R, o  文彦博请求,就在贝州城把他砍头算了,要是按规矩运送京城,一路上风险实在太大。理智地说,这很必要,平叛的原则就是稳妥。可京城里传来了反对的声音。反对人,枢密使夏竦。
0 ^" M' j2 F6 M- u1 u8 ~: x3 d, S  居然还是他!
0 G- ^  t- a- c  Z  有时事情就是这么的奇妙,明明知道做不得,可事到临头还是忍不住。仔细想,这事儿不是文彦博的威慑力不够,也不是夏竦又有什么新打算。正确答案是本性。( g0 B% W( k- {$ l) K4 M) y, ?
  就像那个老寓言,蝎子和天鹅是好朋友,说好了天鹅抓着它飞过大河去南方。事先约定,蝎子不许咬人,不然天鹅腿疼,结果只有摔下去。蝎子满口答应,可飞起来后,还是咬了一口……没办法,它咬习惯了。3 A* p7 ^6 n! b# f
  夏竦就是个天生的坏种。这件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一但确认了谁的人品有问题,就永远绕着他走。本性涉及DNA,不是每个人都能改过自新的。$ o1 d5 B# A5 j  o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的闰正月,贝州pàn luàn平息,历时66天,首犯王则被押运进京,斩首处死。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21: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77)7 d9 I4 p9 U( g+ Y
  0 L! y3 h2 H' Q, c# A3 |0 ~
  庆历八年的正月间,对宋朝来说,是个非常微妙的时段。好坏参半,苦乐难知,一共发生了3件大事,无论怎样分析,也只是“微妙”两字。' A& o; W5 L4 X& M% i7 h5 H
  第一件,贝州平叛。虽然过程曲折些,总算圆满结束。有功人员都升官了,文彦博荣升帝国宰相,一跃成为朝臣领袖。明镐慢一些,3个月后也被成为参知政事。这件事可以定义为好事。, ~2 Z  m- v+ B; U/ T
  第二件,我们先要注意时间。这一年是闰正月,贝州平叛成功时,就在闰月里。也就是说,正常的1月份己经过去了。而第二件就发生在这一年的新年正月初一时。理论上它最早发生,之所以排到了第二位,是因为它没在宋朝国境内。
; x0 ?2 Y; P4 w' z) x9 e" X5 W# c  它发生在西夏的国都兴庆府,传进开封时,己经是一个月以后了。
. @  _" L& n2 b% A  事情从节日说起。话说当年整个东亚地区,包括西夏、辽国都各自有自己的年号,比如这一年就是西夏的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可它们都共用汉人的历法。即阴历。都要过正月初一,也有正月十五,那一天的元宵节各国通用。
3 ], J5 D  q. l; l  b* Z6 F. y  李元昊很快乐,河曲之战击败契丹之后,他的人生进入了纯粹的享乐阶段。还有什么理由不享乐呢?在他的周围,无论是世仇吐蕃,近邻回鹘,上级宋朝,还是主人辽国,都己经成了他的手下败将。十多年了,他把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变成了他的丰功伟绩。
0 B! }7 x5 g3 y- x  这样的成就,考虑到之前党项人的家底,真是惊世骇俗。这里要说句公道话,他就是这一阶段的战神,不管过程怎样,不管成果如何,他决战决胜,把党项人这一种族的地位,拔升到了历史的最高点。
6 E7 [6 m" _- ?! I0 W  于是就享乐吧。在这方面他的品味还是比较游牧的,他没有多花什么钱来装修房间,当然,这个爱好太烧银子,以西夏这时的家底,别说宋朝的顶级建筑,如玉清昭应宫他修不起。就连五代十一国时,南唐、南汉的那些宫殿,也不是他能梦想的。
5 \2 c# c2 i; k* F& r; {+ d  他喜欢骑着马,带着帐篷,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到处游猎。
, p7 ^0 v' |2 \5 _8 J" t/ U  0 p3 K! [+ p+ J% z7 C
  连载(978)
, X) [8 r8 ?# j$ N7 n4 _( X. ]  8 T( U+ v7 K$ U: h8 I% h0 `1 b
  这个女人就是不方便在皇宫里出现的没藏氏。时光流转,温柔缠绵,在出事这年的前一年,公元1047年的二月六日,他们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 a% H! H; ^- q4 @: L) _! [4 n7 s
  一个婴儿诞生在一条叫两岔河的岸边,是个男孩儿。李元昊给他起名叫“宁令两岔”。宁令,是党项语里欢喜的意思,两岔,是因地起名,谁让他生在了这里。当时谁也没有留意这个男孩儿对西夏意味着什么,对李元昊本人的命运会有怎样的影响。4 d! ~' a8 X9 ]- o# M8 w
  只不过是个孩子嘛……
# c: J$ [1 [, Q3 T7 t  可要看这是谁的孩子,并且同类相忌,李元昊还有别的孩子!简短地说,他生过5个儿子,种种原因,包括他自己亲手杀掉的2个,最后只存活了一个。就是野利氏所生的太子宁令哥。宁令哥的命运,以他的婚礼为分界线,之前无与伦比的幸福,之后暗无天日的灰色。* e5 N% A1 q2 w( c
  他的老婆变成他的“母后”,他的皇位也有了新的人选,就连他妈妈的地位都开始动摇,从前的卫慕氏就是最好的例子,无恩爱即无一切,连性命都可能保不住,还谈什么将来?- |: W. T( q0 ]% n4 N6 B# E, _
  种种苦闷,宁令哥心神不定,各种各样的想法在他心底里升起,但无论哪一种,都没有这个人带给他的震撼。一个微妙的小人物出场,就是这个人,让这件事变得凶险诡秘。' g9 Y. r" z1 w5 }- {( E
  他叫没藏讹庞,是两岔的舅舅,没藏氏的哥哥。同时也是西夏当时的国相。重要的位置,尴尬的身份,他有和宁令哥一样的不安理由,谁知道会不会有别的女人跳出来,比他的妹妹更加漂亮,成为李元昊的第9个春天呢?5 V1 @8 @6 o8 t
  每个春天都可以孕育出种子,两岔不会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李元昊才刚刚40出头,一切还都是未知数。他的地位,他妹妹的地位,有什么办法能彻底巩固呢?3 J. H: O" U# Y, J
  这是个问题,没藏讹庞想了很久,一个很大胆,很奇妙的构思逐渐生成。越想越妙,只要能达到第一个目标,那么整件事的结果,无论怎样都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楼主| 发表于 2009-7-18 22: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79): e7 Q" p! Q. w- |
  3 @! j6 }) r  ]6 {' k  r
  关键点在两个人,李元昊和宁令哥,这两人只要死了一个,对他都会很有利。但细想,里面有很大的分别。1,宁令哥死了。那么至少两岔的太子位置暂时成立,就算以后还有三岔、四岔直到N岔,都要十多年之后,才能变成麻烦。
9 _$ S- q7 y5 `$ g  简言之,宁令哥死,会解燃眉之急;, l6 Y8 b) Q5 e! x9 V1 b
  2,李元昊死。这事儿就有点悬。不是说西夏国势会剧烈动荡,连带着周边的宋朝、辽国,甚至吐蕃都可能起兵报复,而是说,李元昊突然死亡,留下了宁令哥,两岔会有机会吗?
: y. @5 I. P" D# l: v4 }! S  精密计算,成算不大。虽然野利族的势力大不如前了,可绝对不是没藏氏一个没名份的女人,再加上他这个国舅牌的相爷可以比的。
, j! M/ C* N9 I' L% }  所以李元昊可以死,但决不能留下宁令哥!只有达到了这个目标,两岔和他才能是终极受益者。那么继续想,怎样才能让这个思路变成现实?难道要让宁令哥去杀李元昊?
+ {& q0 O% A$ ~" U. @  ……脑子里突然崩出来这个念头,一瞬间没藏讹庞被自己吓得毛骨悚然。咋想出来的,让儿子杀老爸。倒不是说杀不得,草原上这事很多,听说汉人们也很喜欢搞这套。只是第一道关就不好过,试问宁令哥不杀怎么办,稍微有点大脑就能看出来,这是为他人做嫁衣衫,对两岔有利。
3 f+ Y: F4 u* l) e& J5 \  让宁令哥冒最大的风险,来实现让自己垮台的目的?世上有这样蠢的人吗?!但别急,惊恐过后,理智出现。问题——如果宁令哥发觉不对,和他老爸李元昊勾通,他能说什么?说没藏讹庞要害您,好让两岔当皇帝,他自己当摄政王?
: q" w( [  j/ O  d/ Z  猜一下,这句话说出去之后,李元昊会怎么想。只要稍微有点记忆力,就应该想起不久前野利兄弟是怎么死的。没有任何谋反的事实,只要让李元昊起了疑心,就必死无疑。
" Z) O  H% u2 b: }0 A1 A, x  堂堂的西夏现任国储,和一个一岁大的婴儿争宠,让一个正牌小舅子当摄政王……这得有多大的想像力,才能想得出来。又得吃了多少药,才能相信呢?, {# Y: P7 C- o4 E, Y
  % Z5 K7 Q) N- F3 u) C) _
  连载(980)2 M" `# z) b2 `
  
: n0 ^- P# q( S% B; X* T2 P  所以非常妙,没藏讹庞得出结论,只管去和宁令哥提,别怕任何风险。甚至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宁令哥去告发他,那样是达到目标的最快捷径。
! P; J6 Q$ N0 U: X" W  怀着这样的成算,他找到了宁令哥。之后发生的事,其实不能去怪这位太子有多脑残,的确很好笑,没藏讹庞一说他就答应了。至于为什么,一来是他的年龄。2年前他才结婚,在盛行早婚的古代,他能有几岁?二来是他的恐惧。" p) @% c) U" ~
  而不是传统史书里强调的愤怒。
" ~( D8 Y4 h; x8 x  老婆被抢,妈妈失宠,地位动摇,无论哪一点都的确让他怒火中烧,可只是这样,就能怒到提刀去砍他爸。他应该比李元昊还李元昊,真是太有性格了。怎么还能等到这时还不动手?真正的原因是他恐慌又无助。这点最要命,他怕,就像等死的犯人那样,眼睁睁地等着失去一切。这时没藏讹庞出现,带给了他唯一的希望,再失去,就彻底完蛋了。
% R% V1 V) B- \+ {9 o/ `5 }  时间来到正月初一,那天李元昊在兴庆府皇宫的正殿上接受朝拜,传说当时红日初升,但是暗淡无光,就像一块血红色的云团虚浮在天空。朝臣一片惊恐,这是大凶之兆。可李元昊不介意。平生作恶多端,杀人无数,天阴了就当是上帝拉窗帘,有什么大不了的?
1 {. `- ?3 D5 K0 T  W! R  他继续威风,继续享乐,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达到了狂欢的最高峰。他没意识到有半点的危险向他靠近,事实上也绝对没法事先察觉什么。因为凶手居然是皇太子宁令哥本人。: V# D  B% i5 \7 Q
  从谋划到动手,宁令哥自己全程操办,不用任何帮手。没有预谋,哪来的泄密?这时别提没藏讹庞,这人很绝,他给宁令哥的所有帮助,只是一个退路——成功之后,马上到我家来。我以国相的权力,把你扶上皇帝宝座。除了这句话,他远远地闪到了一边,绝不掺合。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06: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81)
& ]8 A' o1 j3 N" N6 `/ K  6 p% C1 R/ B  v) f$ ?1 t
  元宵节之夜,李元昊喝得大醉。醉眼迷离中,他向后宫走去,那是他的私密天堂,从没有任何外人能够进去。; F* W; v$ ^2 ]1 k
  这就造成了两个事实,他身边没有护卫,宁令哥不是外人。他的亲生儿子突然出现,拔剑就砍了过去。李元昊完全是凭着多年的战场本能闪了一下,可惜真是喝多了,90%的脑袋都躲开了,唯独他坚强挺拔的鼻子碍事。被宁令哥一剑削了下来。' {8 E/ V0 T9 A. q
  瞬间血流满面,剧痛中李元昊猛然清醒,他满殿乱跑,躲避危险。可危险比他跑得还快,宁令哥瞬间就消失了。
* g% P7 G) k& B" X0 w4 C1 c9 a   他真的只是个孩子,看见父亲满身满脸的血,立即就吓慌了。他犯了第二个错误,这比他起心杀父还不可原谅。都见血了,怎么的也得当场杀死吧!
: S* L' i0 `* ]* L- Y  没办法,年轻,可以蠢到无极限。3 s: ]5 e: g9 o- l8 n* ^
  他直接跑去找没藏讹庞,也不管是不是完成了合同。这回一路顺畅,狂奔到国相家。没藏讹庞很满意,前面说过,只要宁令哥动手了,就至少有十多年的好日子过。还等什么,他立即动手把末路王子抓住,冲进皇宫护驾,百忙中把宁令哥的妈妈野利氏也抓住,据说是第一时间全杀掉。至于为什么这样大胆,一来是忠心发作,无法抑制;二来杀人无罪,这是叛徒;三来李元昊己经挺不住了,他残存的最后一点理智仅够做出一个决定。. Y" }0 \7 z9 C, E, c
  这时的李元昊可以赢得我们的尊重,想想整个鼻子被削掉,那都是软组织,血是止不住的。大脑瞬间就缺氧迷乱,在这种没法克制的疼痛昏迷中,他都清醒地意识到了最严重的问题。+ K' S4 q1 s& T' |% n, X- L
  自己必死,谁来接替他?他的国家,他的拓拔族由谁来保障安全?, b0 x; S! y9 ?' E
  仅存的两个儿子,一个是杀父凶手,一个又实在太小,脑海里做最后的挣扎,一定要想出个人来!他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委哥宁令。这个弟弟没什么才能,可至少是个成年人,不会让拓拔族的皇权旁落。$ Q& x# i! c4 T
  
( I4 s8 v& H! j: ?) v$ S9 g- E, s  连载(982)
) p* r! U) D+ d  
1 V: g% {& A3 w: K, `/ J7 s! \6 X. f4 {  这是李元昊的遗愿,这一时刻,让人想起了他的祖父李继迁。同样是死于剧疼,同样的担忧身后事,可李元昊在根本点上就没法达成愿望。
. j+ [2 ~6 D: i+ B# U2 Y2 V+ d  他比不上李继迁。李继迁同样凶狠狡诈,但对身边人的压榨杀戮远没有他这样刻毒,小迁迁懂得有里有外。所以年幼的李德明能够当上党项之王,部族都能服从。可李元昊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容不下,至亲的生母、舅舅、妻子、亲信,都死在他的手上。临死前才想了还有个弟弟。
  O" N  f" E6 k4 V& h  这个弟弟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能活到这时候,估计就是出类拔萃的乖巧加老实。这样的人,进一万步讲,就算当上了西夏国王,能服众吗?何况国王是要竞选的,这样的人根本没有竞争力。! x! x, i; s9 q1 _% s* q' o
  果然,李元昊拖了一夜,没见到第二天的太阳。他死后没藏讹庞以国相的权力,加宁令两岔的唯一皇子身份,窃夺了西夏大权。从此这个国家就进入了一个噩梦般的循环怪圈。几乎每一届的国王都长不大,国家大权80%以上的时间都掌握在皇太后、皇后、外戚的手里。3 s$ ?7 D2 k) `' G6 H: O7 W. _1 n' y$ w) ^
  李元昊的直系后嗣们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究其原因,可以精确归纳为两个字——“人品”。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 o0 r0 _+ x( o( f
  李元昊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可惜同样的战斗能分出不同的风格。这样也就决定了他个人和他所创造的国家的命运。之前的例子,我们举出李世民和赵匡胤。李世民扫平天下极其神速,几大战役干净利落,武功震动天下。所以唐朝的气魄是惊人的,无论在哪方面,都是壮丽之美。1 g& E0 I; s' @* q, B
  赵匡胤的强悍中有着平民的可亲,他深深地懂得做一个平凡人需要什么。所以宋朝得国很慢,终其一生都没能恢复唐朝的版图。但是每得到一片土地,都治理得细致入微,发展程度是李世民所不敢奢望的。这一点从他的战争手段就可以初见端倪,革五代之残暴,创宋朝之仁德。这不是句空话。
& W& v: v- [1 z: k8 W" J  以此回顾李元昊的一生,欺诈、残酷,无所不用其极,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于是他成功的成色也就没法看了。有个结论是很精彩也很好玩的——他生前所有的努力,死后全都归零。他所骄傲的,正是西夏所痛苦的。5 X* b1 P- n9 g7 u5 E
  他的成绩,击败周边所有种族国家。但是除了回鹘之外,他没能压服任何一个。这就是个严重的后患。你生前或许能维持住这种优势,你死后呢?单以宋朝为论,他打了那么多的仗,得到的比他父亲留给他的遗产只多了个西夏国王的头衔,除此之外,再没其它。8 j2 h% N  W5 B5 y7 i: b# D' q
  而宋、夏关系却彻底地破坏了,此后时好时战,没有半点的诚信概念。这是种进步,还是倒退呢?如果非得要强调独立与尊严,那么请问李德明,他的父亲就一定比他差吗?李德明当年一样的关起门来当皇帝,宋朝使臣来了只是换下黄袍就是了。李元昊打了半天,和宋朝皇帝通信,还得自称儿子或者下属,哪有半点的长进?!5 @* E( w3 E2 A8 U9 f
  所以,要评价李元昊的一生,他就是个幸运的失败者。他幸运地生在了一个集体圈养的时代,无论是宋朝、辽国、吐蕃、回鹘,都是强弩之末,不是强盛时期了,他只要早出生30年,或者晚出生70年,以他的性格和能力,就只是个笑话,他会死得非常难看!6 k! a6 |& B4 Z9 I- x) g1 N# D) T
  理由之一就是吐蕃的赞普唃厮啰,他是吐蕃新生代结束混乱的一代领袖。只是以河湟一部的力量,就让李元昊几乎输光了家底。这就是他作为“军事强人”的成色……不必再列举了,我相信就连他的本国人都不会怀念他。
7 V4 L! i. v  F' [6 S6 D6 Z; ^  打仗打得国内饥荒,内部肃清又那么残酷,让国人怀念他哪点呢?这真是个难题!好了,历史终于翻过了这一页,很没意思的一个人,和一些很没趣的操蛋事,悄悄地说,不再聊他,让我很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22: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83)- e9 [1 _  `; Q4 {8 C3 W
  
6 }8 g; s. J1 M  这样的消息传进东京开封,宋朝双喜临门。这时没人去想,李元昊之死对宋朝真的是好事吗?提示一下,喂饱了的狼不再想咬人,换了只新的上来,一切就得重来。
4 H& a; }, w) \( p4 Z  这就是前面提过的两个字,“微妙”。是好是坏,还不好说。* W( N- v& ]2 ]- ?$ V3 s2 K
  接下来就发生了第3件事,这件事的微妙程度,是北宋史上最讳莫如深的。它起源于庆祝,赵祯很高兴,他要两过十五元宵花灯节,但是被曹皇后给搅黄了。她像是有什么预感,不希望这个时候京城里过度的繁华混乱。
2 F, I  w4 P" a0 ^* s, Z  7天之后,就发生了北宋史上仅有的一次宫廷刺杀案。
1 H, I. Y! f: N. K1 d  j0 Q' T( q  按照正史记载,这件事非常的简单。当天晚上,崇政殿的亲从官颜秀、郭逵、王胜、孙利共4个人,没有任何先兆,突然暴乱。他们穿越宫墙,直入皇帝的寝宫内院,快到大门时,才遇到了阻拦。
  b) j0 C+ I! ?" u: W  阻拦的人是宫女和太监。4 c. c: w/ t5 c. B
  这4个人立即大开杀戒,拔刀砍人。注意,4位赳赳武夫,手执利刃,居然没能把人砍死,是“伤内人臂”。只是砍伤而已。他们发现根本冲不进去内殿。
! _+ g0 y0 r) [! R6 V5 h  进入内殿,一位非凡的女士第一次显得非凡。宋初第一军人曹彬的孙女曹皇后站了出来。要说很意外,这是仁宗的寝宫,绝大多数时间她都不在这里。身为皇后,她有自己的住处,而这时偏偏在。她首先听到了外面的嘈杂声,不同于其它的宫内人士,她立即就觉察出事情的危险系数。
3 f6 a3 D. P0 j" g1 U  她做的第一件事是紧紧地抱住了自己的丈夫,不让他出殿查看,紧跟着命令紧闭殿门,不许任何人出入,同时要内侍们大声呼喊当时的大内都知王守忠派兵来护驾。0 L, a$ O2 J5 e/ j
  当殿门外传来宫女们凄厉的呼号声时,殿内的太监们还不知所措,他们和皇帝本人,都是宋朝近100年以来,在深宫内院里长大的和平孩子,虽然知道世上有杀人这回事,却从来没有亲眼目睹过。有个太监居然说,大家别怕,这是乳母在殴打小女孩儿……
" ?+ g2 B3 T) g1 ]$ ~  
2 H  J5 j( ^4 l5 W& _: T, N# Z4 l1 M  连载(984). e# c7 C7 N5 W( v* F/ t
  8 @) W1 P1 y8 N
  曹皇后急了,她厉声呵斥——反贼就在殿外杀人,你还敢胡乱妄言?!她接下来又做了两个决定性的指令,让皇帝熬过了当晚最危险的时段。
& F. `! B9 D9 m+ [. ?( r  第一,马上去提水,小心反贼放火烧宫;第二,大家都过来,我亲手剪下你们各自的头发,明天行赏,以此为证。
1 m+ K/ {/ X% I2 u  这两条指令非常英明,片刻之后,宫门外就火光四起,门内的帏帘都被点着了。这一幕,一定让赵祯回想起了近20年前的那场宫廷大火,那次他和刘太后险死还生,皇宫里一共被烧毁了8座大殿!
, N; ^+ Y! M& U7 V2 m  ?  宫女太监们都各尽死力,一直支撑到了宿卫士兵赶到。
  r# \: a; w; `* ^& u* D: _- j  史书里记载,这4个反叛者3人被当场击毙,王胜逃到了皇宫的北城城楼,藏了一整天,终于被搜了出来。他的命运很干脆,同样被当场杀死,甚至乱刀分尸。2 R+ {2 D. C2 q  W" C& P
  最后是注解——卒不知其始所谋。没人知道这件事是由谁主使,由谁发起的。
  |* s% T" k% D7 m  好了,在宋朝发动清查之前,我们可以就上面的史料,作出自己的判断。微妙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第一,只说了这4个人突然发难,并且穿越宫墙,杀到了皇帝的寝宫门前。3 N" b* h/ _% J# R; H( C0 R# a1 H
  这个说法有点过于彪悍,这是说只要是宫廷卫士,不管你身为何职,都能在夜间随便在皇宫内院走动?说一声穿越宫墙,那得是多少道关隘,多少个看守,能直到皇帝卧室的大门外,才被发现,被迫砍人?稍微有点理智,都知道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 v( X& ?. O( [
  必须得精确地掌握宫内所有宿卫的行动路线,换岗时间,才能一直潜伏到寝宫门前。再加上连杀人,再放火,来了个全套的打劫操练,这得有多少时间,都做完了宿卫士兵才赶到,请问为什么这么慢?( W* J4 r6 P8 E3 Z9 t
  并且最要命的,当场就砍死了3个,出手凶狠,完全不留活口。那个逃出去的王胜,是整件事里最后的一个线索,整整一天的时间啊,相信有关部门早就下达了追查的命令,可居然被乱刀分尸了!/ ~, M9 \8 q$ V! ~
  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是有人成心让这件事变成死案,没法追查。
  e3 ~' I+ L# A5 L$ |: N  问题出现,第一,这个人是谁;第二,之后还要不要追查,怎么追查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3: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85)
9 N$ U  [4 x6 u; n' L5 N  
: w( G; F! x, t' V4 n8 s  关于第一,实在是不好说。我想了很久,只有两个可能,并且共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说,此人必在皇宫内部。9 j; w' G+ n, ?# g! I; ?* A* w: E# X
  很简单,事发到结束,整个过程都在皇宫内院,如果能有人在宫外遥控,在事发第二天,都能顺利砍死最后一个人证。那这人根本就不用派出这4人小分队来刺王杀驾。他随时都能走到仁宗面前,说你去死吧。9 F1 v, l& m+ A  @  T  v
  皇帝就得去死,因为这人的威力太大了!
. j5 |0 Y4 Z9 K/ e* y% r  这是第一个可能,至于第二个人选,现在先不说,以下的分析会让他一点点地浮上水面。我们先要展示的是第二,即要不要追查,怎样追查。
4 s; d. I! X" j  这似乎是个玩笑,发生了这样的大事,宋朝建国百年以来第一次近距离谋反,难道还能不追究吗?答案是能。夏竦站了出来,他的原则是“不可滋蔓,使反侧者不安。”也就是说,别把事搞大了,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受刺激。
' t, E$ g# V- g+ L  G5 |& H1 S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居然要照顾谋反者的情绪,怕他们急坏了!那也就是说,要养着他们,直到皇帝被成功干掉?3 ~+ c6 D4 C! a8 {) L: ^
  参知政事丁度被气得哭笑不得,给了他16个字:“宿卫有变,事关社稷,此而可忍,孰不可忍!”很有力量,义正严辞,应该说,他的愤怒非常正确,领袖的安全高于一切,这是最基本的准则。$ x; R& \& g' ?- J& B+ J& X. o
  可就是这么的奇妙,这样浅显的道理,他和夏竦从清晨一直争论到了中午,结果居然是他失败了。' L, h5 U7 i+ H# D
  皇帝赞同夏竦,案子在小范围内处理,由侍御史(宫内办差)和太监们全权负责。也就是说,皇宫之外,所有朝臣,既无权参与,也没资格发言,只能知道个官方给出的答案。这让整个官场集体郁闷,尤其是御史台和知谏院方面,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帝会同意夏竦呢?
& b' F$ Q0 |, ^, @6 O7 w  他喜欢被刺杀,还是另外有什么原因?
$ Y6 l) X" H4 ?& F+ Q% G  
# _; Z, m7 ^* \3 u  连载(986)8 `% E0 J/ b1 ~7 @  ~' |$ V/ k* l
  
6 K9 N1 }5 Z! N5 i  p7 S7 e+ V  先说调查结果,要说办案人员还是很负责的。在所有线索都被斩断的前提下,他们来个地毯式惩罚,所有人都有罪!% P  @% P# m2 R. T4 j4 \: X# e/ p
  皇城司的人员名单就是失职者的名单,他们全被外放流配。这时问题集中到了一个人的身上,这人就是皇城司里,当天夜里当值的宿卫首领杨景宗。按说这是案件的直接失职人员,从重从严地处理,以儆效尤,这是没话说的罪有应得。但是皇帝不忍心。
6 {# T7 v/ L: j5 E0 M( u: i3 {6 J  因为他是当年赵祯的“小娘娘”,杨太妃的从父兄弟。. g: c9 R& Q; b# s
  仁宗的心既软又念旧,为了怎么处罚,他亲自出面和御史台的外台人员来了场轮翻PK。简单地说,就是上至御史中丞,下至普通御史,先是把枪口瞄准了杨景宗,接着又要砍掉皇宫里的大太监杨怀敏。无论如何,至少要狠抓一批,严打一批,这样才能稍微起到点震慑的作用。
1 F. V" w: h: T' `5 |  想得没错,和前面丁度的看法一致。但奇妙的是,皇帝还是不喜欢。赵祯仿佛是个自虐者,就是要对刺杀他的谋反人展示笑脸。他和御史何郯的对话非常有趣,让人浮想联翩。: `# h3 h6 Y0 Z0 |# ^
  何郯引经据典,开口就是上古的皇帝如何,现在的皇帝应该怎样,理论说了一大堆,最后结论是必须听他的。
/ e% X$ P: D" U7 x9 E  皇帝只回了他一句:“上古时谏官有磕头把脑袋都磕碎的,你能吗?”这就有些无厘头了,谈话突然被注水,皇帝在打岔。
3 @4 f! @- `9 P9 ]  关键时刻来到,那就磕吧!成名立万不过是脑袋疼下,多好赚的买卖。可惜何郯变得更好玩,他突然间又懂得为皇帝着想了。他说,古代那么磕,是因为有昏君,现在我磕了,您会是什么?所以我不磕。您得理解,无论我磕不磕,都是为了您好啊。
8 l3 ^3 c( J, @* o+ l" M6 M  谈话就此结束,搞笑的对答,只能有搞笑的结果。皇帝和御史台各退了半步,两个姓杨的兄台被小降了一级,惩罚行动就算结束了。同时,这件北宋史唯一的一次皇宫刺杀案,也就此收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2 23:41 , Processed in 0.04107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