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7 19: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52)& c- O. X+ |) j, k
/ w* x; `, P6 z9 m' q 按道理说,突厥虽然衰败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没有衰败到一战而亡的地步,但是结局竟然是如此,这是有偶然性的,也就是说,颉利可汗负有很大的责任。颉利可汗没有意识到突厥与大唐的国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仍然将重兵置于大唐边境线附近,这给唐军发动奇袭,全歼突厥力量提供了机会。我们反观汉代与匈奴最大规模的漠北决战,在决战之前,匈奴人已经很聪明地将主力转移到了漠北,迫使汉军必须远程奔袭数千里与之决战,虽然在决战中匈奴人败北,但是过长的补给线使得汉军无法完成歼灭性的打击。可是颉利可汗却是在吃败仗的情况下,才想起应该撤回漠北,却为时已晚。
% m3 H2 b \3 n( p, N 那么为什么颉利可汗如此自信,敢将兵力都集中于漠南呢?其中原因颇多:4 B0 h0 L- V* [+ W1 k% P
一是多年来对唐作战的优势,胜多负少,使他不免有自负的心态;二是漠北受到新建立的薛延陀汗国与回纥的威胁,而突厥在与两者的战争中均败北;三是突厥还拥有庞大的骑兵。在突厥最盛时,拥有一百万的军队,但是后来诸部落的反叛,突利等人的降唐,战争中的伤亡等因素,使得突厥兵力大大下降,但是总量上看,仍然不在唐军之下。以游牧民族的习性而言,控弦之士的数量,大约是总人口数的一半左右(以回纥为例,十万人口,五万兵力),即便算少一些,也有三分之一。光是碛口之役,突厥人被俘与被杀的人数超过十六万人,笔者判断颉利可汗控控制区人数应有二十万人,那么控弦之士应该在七万人至十万人之间。苏尼失控制五万落的人口,算起来最少也有十几万人,阿史那思结的部众有四万人,此二者控制的人口也有约二十万人,控弦之士也应该有七万至十万人;在战后,陆续向大唐帝国投降的有十万人。综合分析,在漠南的突厥人口数不低于五十万人,作战兵力约有十七万人(以三分一人口计)至二十五万人。这个数量,已经要超过唐远征军的兵力。所以颉利可汗将重兵陈于漠南,是因为他在兵力上不居劣势。
8 \. [( u& Z7 [ 除以上所列举之外,可见于史料的,突厥国内还有两支不弱的势力,一支是驻扎在西部的阿史那社尔的军队,但是阿史那社尔受到颉利可汗的排挤;另一支是阿史那勃斛,其势力可能是在漠北。关于这两大突厥势力的动向,后文再做说明。
: s8 Z% X) m, ^; a 8 b) C# Y0 s& n L
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唐军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很大程度上是与李靖与李世勣的军事天才分不开的,犹其是李靖。李靖两次以少击众,奔袭定襄与碛口,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战略,从根本上破坏敌军的指挥中枢,这两仗堪称李靖军事生涯的代表作,貌似战法简单,其实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罢了,这是李靖长期对敌军统帅的性格与指挥风格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方才制订出的作战方案。/ t* z6 D3 Z1 Z; O# v, J3 F
请看李靖在兵书上的一段话:“兵之情虽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敌将多谋,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耶?”(《卫公兵法辑本》),这段话对理解李靖在北伐突厥之役中的战术很有参考价值,李靖虽然推崇奇袭速决战,但是遇到引文中所列举的敌情时,是无法完成奇袭的。可见李靖两次奇袭战,乃是对敌军从统帅到士兵的全面了解之后,所做出的大胆的决策,绝非单纯的军事冒险与侥幸。
) ~$ ?" V- P* O; j+ p$ D, i 同时值得称赞的是李世勣,他深刻地理解李靖的作战思想,并且在李靖两次奇袭之后,负责断突厥后路,在把握战斗的方向与时机上,拿捏得十分到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以积极外交之手腕,立薛延陀汗,支持突利小可汗,分化瓦解突厥内部的势力,这是一战平突厥的大前提,战略眼光极为深遂。
9 u0 n8 N( S! ]2 P; j ! P' }' s9 z( ~4 P6 g3 y( @+ u: K
此役开启了贞观年代的扩张之门。/ v! I V8 i# N7 l7 Q! R
作为贞观第一名将的李靖虽然载誉而归,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时,伴随荣誉而来的,却是流言与陷害。御史大夫萧瑀弹劾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称他在击破突厥可汗的牙帐时,纵容士兵大肆抢掠,突厥的珍宝悉数被掠一空,请交由法司立案审理此事。
: U; B8 x+ K7 s" ~( ]1 s: d 唐太宗李世民发布特别敕令,不准许弹劾。但是当李靖班师回京之外,李世民召见李靖,对他严厉斥责,李靖没有自辩,只是叩首谢罪。但是唐太宗同时表态,朝廷“录公之功,赦公之罪。”
% w* z' W$ e6 o 究竟李靖有没有纵容部将抢掠突厥牙帐珍宝呢?这件事很难说。过了一段时间后,唐太宗又对李靖说:“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寤,公勿以为怀。”如果说李靖是被陷害的,那么陷害他的人,很可能是被派往碛口与颉利可汗谈判的唐朝特使唐俭,李靖对突厥发起突袭时,根本就不在乎唐俭的生死,但是唐俭侥幸捡回一条性命,出于报复心理,中伤诬陷李靖,这是最可能的。越是齐天之功,越容易受陷害,李靖以后还受到更大的陷害,此后文再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