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1 21: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50、李商隐:我是一只独行的蝙蝠
6 U9 G7 a" W X # R% V- ~& b/ P
(代表作)锦瑟- v" R0 c% {+ l* _# s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5 g' P- y! C# h. Z( E; x& N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7 }5 H c6 J( |9 w7 c) C" Q8 l4 k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0 g: j/ h# W- Q8 r& a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I M* S3 d, {6 Y# G ^6 V v3 M$ j. ]; i+ K Q' } l" b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至其祖李俌,乃卜居荥阳。李商隐在《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自称“我系本王孙”,他的好友崔珏也在诗中称他为“成纪星郎”,可能他们这一宗确实出自陇西李氏,是皇族的远亲,只是因为年代久远、谱牒失序,最后才沦落成一个下层的官宦之家。从有记录的高祖开始,李商隐家就没有出过大人物;他的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都只做过县令、县尉一类的小官。% ]( V) v' s. `& l" w h, D
李商隐的父亲李嗣,曾经做过获嘉县令,官场很不得意。于是,在义山出生的这一年,李嗣来到浙江,靠给别人做幕僚谋生活。义山10岁左右,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他挑起了养活全家的重任。他带着寡母和弟妹回到了老家荥阳,一方面依靠族人的接济,一方面替人抄书挣点生活费(后来的孔乙己也曾从事过这种工作),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但总算能吃饱饭。在荥阳老家,李商隐遇上了一位本族叔父。这位满腹经纶却淡泊名利的老先生精通古文,在他的着力培养下,李商隐的才气渐渐显露峥嵘。他16岁时创作的两篇古文《才论》、《圣论》,很快就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2 H& x6 _ p5 c8 z# R
初登文场的李义山像其他士子一样,怀揣着自己的作品四处干谒权贵。不久,他结识了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骈文大师令狐楚。令狐楚非常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将他收为门徒,悉习教导,还让自己的儿子们与他一同游学。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师生情同父子,所以李义山恭敬地称令狐为“四丈”。中晚唐之交,随着几位古文巨擘相继谢世,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逐渐衰歇,曾经盛极一时的骈文──它因与“古文”相对而被称为“时文”──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以前,李商隐跟着族叔学习的是古文,所以他写文章“不喜偶对”;现在,在令狐楚的亲自调教下,他的骈文很快就有青出于蓝之势,文名直逼其师,获得了“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的美誉。开成三年(838),令狐楚病逝,临终之前,他将李商隐叫到面前,委托他替自己写作死后呈交皇帝的上表。令狐楚愿意将自己的政治遗言这么重要的东西都托付给李商隐写,足见对他才气的肯定。事实上,晚唐骈文诸家中,李义山确属翘楚。范文澜先生甚至放言说,只要李商隐的《樊南文集》留存下来了,唐代的其他骈文就算全部佚失,他也丝毫不觉得可惜。当时,在骈文写作方面能与李商隐齐名的,唯有温庭筠、段成式两人而已,三人都在兄弟中排行第十六,所以后人将具有他们独特风格的骈文称为“三十六体”。附带说一句,古人喜欢用兄弟间排行的数字来称呼别人,比如白居易叫“白二十二”、李绅叫“李二十”、秦观叫“秦七”。也许有人被吓着了,古人怎么动不动就是“十六”、“二十二”的,他爸妈也太能生了吧?其实,这种所谓兄弟排行并不是亲兄弟排行,而是同一曾祖父下的兄弟排行。咱们的东瀛邻居也喜欢这样做,他们甚至直接将排行用到名字用去──不过他们用的是亲兄弟排行,比如“太郎”、“次郎”、“三郎”之类。想到了山本五十六?您真是个天才。这位死有余辜的山本是个特例,他之所以叫这个怪名字,仅仅只是因为他老爸在56岁才抱上儿子而已。. c- R+ s( B+ l" B/ w
人们总是期望“出门遇贵人”,李义山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贵人”就是令狐楚。令狐非常喜欢这位天才卓异的学生,几乎每年都要委派他代自己进京述职,这样,既能锻炼他的能力,又为他提供了与官场核心接触的机会。有一天,李商隐住在长安客舍中,遇上客舍中其他客人一起喝酒赋诗,诗题是《木兰花》。在大家的邀请下,李商隐也加入其中。他的诗是这样写的:“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此诗构思颇为奇妙,众人读罢,都赞赏不已。这样,在京城游历的这一段时间,李商隐渐渐打出了名气。
& S. x: e$ t1 l2 i- I 不过,李商隐真正要考上进士、进入官场,还得倚仗令狐楚这位“贵人”的帮助。开成二年进士考试的主考官高锴,是令狐楚的老朋友,令狐楚当然想让老朋友录取自己的得意门生;当然,令狐是一个素有直声的好官,他不会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通过儿子之口来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的儿子令狐綯时任补阙,有一次早朝时遇见高锴,高锴问道:“八郎(令狐綯行八),你平日交往的朋友之中,谁是学识最好的?”令狐綯连答三遍“李商隐”。是怕高锴听不明白?当然不是,他只是要着重强调一下而已。这样,用不着再费任何唇舌,高锴就明白了令狐父子的意思。于是,这一年李商隐顺利地进士及第了。
" H$ d. D5 H0 s. H* Z& u8 h$ @ 考上进士的李商隐,仍然回到令狐楚的身边做幕僚。第二年,令狐楚去世了,年轻的李商隐失去了依托,只得另觅幕主。他的新幕主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这是李商隐遇到的第二位“贵人”──他后来成了李商隐的岳父。种种迹象表明,李商隐与王茂元女儿王氏的感情很好,但这桩美满的姻缘却成了李商隐一生坎坷的根源。因为,这桩婚姻让他陷入到了党争的漩涡。8 t* U: i! x1 h9 F
牛李党争,起自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此年朝廷开“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李宗闵、牛僧孺两位考生在策问中大胆批评朝政,得到主考官杨於陵等人的赞赏。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此非常不满,利用权力打击李、牛二人,致二人长期不得升迁,从此两派人就结下了梁子。李吉甫死后,他的儿子李德裕就成了李宗闵等人的对头。穆宗长庆元年(821)春闱,钱徽任主考官,众多高官给他递条子走后门,但进士科的人数有限,所以钱徽录取了李宗闵的女婿、裴度的儿子、杨汝士的弟弟等人,而将段文昌、李绅等推荐的考生黜落。李绅大怒,联合李德裕、元稹等人,一状告到唐穆宗那儿,穆宗命人对该科录取的14名进士进行严格复试,结果只有3人勉强过关,证明了钱徽确实有徇私之举。于是,李宗闵等人被贬往地方,他们与李德裕之间的仇隙进一步加深了。从此以后,就形成了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他们代表着世家大族的利益)和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领的牛党(他们代表着科举出身的庶族地主的利益),世界上最早的“两党制”交替执政就此形成。两党之间你死我活,牛党上台则李党全部被贬,李党执政则牛党的人一个也甭想好过。这场党争前后延续四十余年,搅得朝政一片乌烟瘴气,以至于唐文宗不由得感叹“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6 L/ w' |: k( ^ 李商隐身陷党争,实在是身不由己。他的恩师令狐楚是牛党的中坚,所以他天生是牛党人士;但令狐楚死后,迫于生计,李商隐做了李党王茂元的幕僚,后来更是娶了王的女儿,这样,他又应该是李党中人。要命的是,这种尴尬的身份使得李商隐两头不讨好,李党从来没把他当自己人,牛党又指责他忘恩负义,所以,不管哪一派执政,李商隐都不可能受到重用。他就像一只蝙蝠,兽类说:你长了翅膀,所以你不是兽;鸟类说:你是吃奶长大的,所以你不是鸟。从李商隐的诗文来看,他本人似乎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朋党概念。他交往的朋友中,牛、李二党均有;而他的政见也比较持中,对两党的施政方略各有肯定和批评。各种迹象表明,他似乎想超脱于党争之外,可是走这个平衡木的难度实在太高了。9 @/ g1 P( ^5 E
史籍记载说,因为这桩婚事,李商隐昔日的好兄弟令狐綯,现在也跟他翻脸了,拼命地压制他。有一个故事说,大中五年重阳节,久不得志的李商隐求见令狐綯,但令狐綯不肯接见。无奈之下,他在令狐家的屏风上题了一首诗:“曾共山公把酒卮,霜天白菊正披离。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莫学汉臣栽苜蓿,还同楚客咏江蘺。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得重窥。”诗中追忆了他与令狐父子的友好关系,颇为伤感。令狐綯读到诗,既感动又惆怅,为了不勾起不愉快的回忆,他命人将商隐题诗的房子锁起来,一辈子都不再进去。不久,他便提拔李商隐为太学博士。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但却并不可信。纰漏在哪里呢?也许明眼读者注意到了诗中的“楚”字。李商隐是个有文化教养的人,虽然令狐楚只是他的老师,他毋须为之避讳,但意欲与令狐綯重修旧好的他,会疯狂到在令狐綯家里题写一首带“楚”字的诗么?李商隐另一首赠令狐綯的诗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诗的感情基调很低沉,从“双鲤”一句来看,两人还是时有书信往来的,似乎并没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所以,我们可以说,可能出于朋党集团整体利益的考虑,身居高位的令狐綯没有大力提拔曾经“背叛”自己阵营的朋友(即使他有这个想法,牛党的其他大佬估计也不会同意,要不然,大家还不都去玩无间道了?),但说他刻意打击压制李商隐,实在有些冤枉他。
$ ^5 b/ X" I+ Z- } j 虽然李商隐曾“三干有司,再命芸阁”,但因为无意中卷入了朋党之争,他的命运注定不会太顺。开成四年(839),李商隐正式步入官场,被任为秘书省校书郎,不久便调任弘农县尉。在弘农县公安局长任上,他因为替无辜陷狱之人辩解,得罪了陕虢观察使孙简,被孙简罢官。幸好这时孙简因犯错误而被双规,继任者是与贾岛齐名的诗人姚合,他这才得以留任。两年以后,李商隐回到京城任秘书省正字。给事中郑亚为桂州观察使,聘请李商隐当他的秘书。这位郑亚,偏巧又是一位李党人士。过了几年,李德裕政府垮台,白敏中、令狐綯入相,身为李党的郑亚也被从桂州观察贬为循州刺史,失业的李商隐回到京城,被选调为盩厔县公安局长(此事也可以证明令狐綯没有打击报复李商隐)。长安市长知道李商隐文章写得好,还特意请他兼任市政府代理秘书,让他专门负责起草文书。再后来,在令狐綯的帮助下,李商隐调任太学博士,做了几年大学教授。大中五年,受柳仲郢的盛情邀请,李商隐来到梓州,担任东川节度判官。五年以后,柳仲郢改任兵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李商隐又担任了他的盐铁推官。大中十二年,李商隐因病卒于任,离年46岁。
" [ D, m: {" r* q- b) L 人生之事,失之桑榆得之东隅。李商隐仕途不顺,却在诗坛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他的诗,最有名的当属《无题》系列爱情诗:
/ d H5 \4 y7 E, c/ [- c 3 R# e* e5 A! W2 m# X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j2 m% u! b- X2 G+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l7 x% D& j1 n2 f0 @5 }6 |# V. Q0 s) o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6 ^+ j) ~* h1 o! L$ l# u9 ^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0 d* p; {4 w7 B1 c' X2 L( z0 _ # R. }( p. ?0 f
这些诗,造语典雅却语意闪烁,读罢,我们只知道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爱情的无限惆怅,至于他因为何人、何事而怅惘,却极难坐实。李商隐不像杜牧那样四处留情,他对妻子王氏的感情似乎非常坚贞,这点从《夜雨寄内》、《房中曲》等诗中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很奇怪,李商隐的红颜知己似乎也不在少数,比如洛阳富商女儿柳枝、女道士宋华阳、令狐楚的侍女锦瑟,以及青梅竹马的恋人荷花。苏雪林女士对李商隐的爱情故事非常感兴趣,曾经专门写过一本《李义山恋爱事迹考》(此书后经增补,改名《玉谿诗谜》),里面捕风捉影地描述了李商隐的所有感情经历,有志于研究八卦的同学可以找来此书好好钻研一下。
0 j3 b, V, L( F) C4 d2 Q 义山还有很多取诗歌前二字为题的作品,我们不妨将它们看作《无题》诗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如这首争议极多的《锦瑟》:7 `0 e9 M* O1 V, ^- y3 G7 D
) c' E+ w8 _ `: g! {0 L* T9 F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x: }; c# s' Y " u& G0 p5 s: x- ^7 q
相传这首诗是为令狐楚家的婢女锦瑟而写的。庄周梦蝶、望帝啼鹃,沧海珠泪、蓝田玉烟,所有的典故和意象都非常美丽、凄迷、朦胧。但是,诗人与锦瑟如何定情?他们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他们最后又因为什么而劳燕分飞?从诗中,我们读不出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仅能体会到一种无可遁逃的隐痛、欲语还休的懊悔。其实,不但是我们读不明白这首诗,博学善诗如王士禛者也无可奈何,徒呼“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王安石说:“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蓠者唯义山一人。”与杜甫一样,李商隐也喜欢用典。相传他写诗作文时,总是要在面前摊开一大堆书,以备翻检典故,就像水獭将抓到的鱼儿一条一条整齐地摆放在岸边一样,所以人称“獭祭鱼”。所不同的是,杜诗的典故,是为了更好、更典雅地表情达意,而李商隐的用典,却与象征、比兴手法糅合在一起,故意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深深地隐藏起来。正因为如此,元好问才感叹道:“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 ?% R3 A: {4 A, p8 Y y- }! Z 李商隐这种音律精审、用典纯熟、词采华赡的诗歌风格,很受后人喜欢。唐末就有韩偓、吴融、唐彦谦等人开始主动学习他的风格,到了宋代,更是有“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的说法。北宋初年,杨亿、刘筠和钱惟演等人,共聚于秘阁修《册府元龟》,他们一起唱和,集成《西昆酬唱集》(“西昆”相传为帝王藏书之地),完全蹈袭李商隐的风格,形成了盛极一时的“西昆体”。不过,喜欢李商隐的后人多,讨厌他的人也不少。惠洪和尚就说:“诗到李义山,谓之文章一厄,以其用事僻涩,时称‘西昆体’。”这种批评很不厚道,李商隐的才气足以驾驭这种典雅迷离的风格,后人才气不足,却生硬地模仿他,与他什么相干?好比诺贝尔先生发明了炸药用于采矿,后人却用炸药来杀人,难道这笔帐也要算到诺贝尔的头上么?其实,就在“西昆体”大行其道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对杨亿诸人生吞活剥李商隐的情况表示不满了。《古今诗话》记载,北宋初年的一次御宴上,有一位小品演员扮成李商隐的模样,故意穿得破破烂烂,大家很奇怪地问“李商隐”为什么穿破衣,他回答说:“为诸馆职挦撦至此。”大家听罢,心领神会,全都捧腹大笑。* |3 s- N0 ?5 H/ B
除了爱情诗写得非常出色之外,李商隐的怀古咏史诗也很有成就,如“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之类,足以与杜牧平分秋色。历史感慨更深的,如下面这两首:7 q/ a/ m5 p" l! V3 W8 O
5 @5 q, s% b( A h& q7 ]. B* G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5 I9 X$ x; e- k! A9 z' O5 y) D! U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m" \* e) M7 f1 R( Q# b
& G/ c4 z( v5 |' N b 不仔细读他的诗,我们真的不知道生性敏感、感情细腻的李商隐,写起怀古咏史诗来,居然也能如此驾轻就熟。叶燮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并不是毫无原则的溢美之辞。这大约就是所谓“才人伎俩,真不可测”吧。
; `8 C$ S/ m$ s. t 李商隐在世的时候,诗名就已遍及天下。即使是才华极高的老一辈诗人,对他也很佩服。白居易先生就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文,曾经亲口对他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居易去世后,李商隐果然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取名为“白老”。可惜的是,这位“白老”太笨了,实在对不起白先生转世的名头。生了个笨儿子本来就已经很不开心了,老不正经的温庭筠还要拿这事开涮,他说:“你这小东西就是白老转世?那白居易也太逊了吧?”再后来,李商隐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衮师,非常的聪明伶俐。" _. X( Z: H1 O, |
或许,这位才真正是白居易的后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