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赫日当中--大唐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54)
4 \, O' w: ^" H& f5 J8 _- \% S  # w! E; |) m1 G, P1 N
  十四、重立突厥汗国
5 Z% H8 u7 `0 l7 Y1 i" ~% Z  
( n. u6 N2 J# S0 B* d% ~" ^  贞观十三年(639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迫使唐太宗对突厥的政策做出了调整。3 j8 }. ~" V! P& S
  这一年的四月,突利小可汗的弟弟结社率密谋刺杀李世民。& h! ]! z# w# ^5 T0 {& p3 K
  结社率随同哥哥突利归顺大唐政府后,生活上很不检点,品行很差。突利多次对他批评斥责,结社率心怀怨恨,反咬一口,诬告突利谋反。经过调查之后,证实完全是结社率的诬陷,唐太宗对结社率非常不满,对他越来越冷淡。8 k0 L8 T! Q' k
  恼羞成怒的结社率见大家瞧不起他,心中暗动杀机,想刺杀唐太宗李世民。四月十一日,他纠集四十余名旧部下,埋伏在皇宫之外,他探听到晋王李治将于四更时出宫,界时皇宫大门开启时,他便准备率四十名突厥武士冲入宫内,直冲向皇帝的住所,刺杀李世民。% u* h7 [$ b& C- @
  但事有不巧,这一天刮起大风,晋王李治并没有出宫,此时天色开始微亮,结社率担心天亮之后,他们的行迹将暴露,便下令众武士翻墙而进,强行入宫行刺。皇宫卫士发现了结社率这伙人,便与之交战,在战斗中,突厥武士着实剽悍,乱箭齐发,皇宫卫士数十人战死。结社率连续突破四道防线,最终面对越来越多的卫士,刺杀团的伤亡很大。结社率自忖这次刺杀必失败无疑,便退到御马厩,拉了二十几匹战马,杀出皇宫,向北逃去,一直逃到渭水河畔,终于被追兵赶上,随即被捕杀。# s$ B% K  J# {  I( C# X3 L! \
  
$ F3 z$ o9 m! a6 y' o  发生了刺杀事件之后,大臣们纷纷上书唐太宗,力陈不可将突厥人安置于黄河以南的地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重新抬头。此事之后,唐太宗大和谐的民族思想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在此之前,唐太宗一直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而从厚待突厥降将上看,何止是“家之如一”,简直是偏爱了,突厥投降人数不过二十余万众,官居五品以上者,占到朝廷的一半。付出如此多的爱之后,却换来一次刺杀行动,唐太宗不禁要慨叹“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 e* G2 x0 ^9 x  刺杀事件发生后,太宗皇帝想起了当年魏征的劝告,心中颇为后悔,反思道:“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于是他决定将安置于各州的突厥部众,勒令其重新返回原有的突厥牧区,重建突厥汗国,册封阿史那思摩为可汗(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此时阿史那思摩被赐李姓,故又称李思摩),将新的突厥汗国作为中国的藩国,以保护中国的北疆安全。+ C+ v# A% G* x/ V, c! t
  重建突厥汗国,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O; d1 b1 s1 _; W  p+ L9 ~
  突厥亡国之后,突厥人被迁移到塞内或是长城沿线的塞外,漠南地区几乎成为无人区,现突厥人重返漠南,势必与占据着漠北的薛延陀汗国会爆发新的冲突。
4 b" f; s5 M4 G- U% `; {* F3 K  % N5 q( n; j3 t4 v6 [# j
  此时的薛延陀汗国已经完全控制了漠北地区,拥有二十万的军队,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但是在名义上仍然是臣服于大唐帝国。
; N" c( c# F& h: s% S  在贞观十二年时(638年),李世民便隐隐地感觉到薛延陀汗国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很可能成为中国在北方的又一大患,所以他便颁布一份诏书,册封真珠可汗夷男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表面上是对可汗儿子的封赏,实际上却是想分散真珠可汗的权力。
7 @. I' e0 T  O' `# G  为了让重建后的突厥汗国与薛延陀汗国保持和平共处,唐太宗又发布一诏令给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说明了重建突厥汗国的原因:“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前破突厥,止为颉利一人为百姓害,实不贪其土地。”为了让薛延陀汗国不致有抵触心里,唐太宗明言:“薛延陀受册在前,突厥受册在后,后者为小,前者为大。”薛延陀的可汗是大可汗,突厥可汗只是小可汗,真珠可汗夷男的地位在阿史那思摩之上。漠北为薛延陀所有,漠南为突厥所有,两国要和平相处,如果发生侵掠的行为,那么“我则发兵,各问其罪。”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55), @/ T9 n4 r) S2 q9 k
  ) ~2 ?: e" G2 b. `3 n
  阿史那思摩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自从唐太宗下达重建突厥汗国的诏令后,他却对北方的薛延陀汗国很是畏惧,迟迟不动身北渡黄河。直到两年后(641年),实在没法再拖下去,才不得已率领部众北渡黄河,在定襄建立牙帐,随之迁移的突厥人共有三万户,其中武装人员有四万人,九万匹马。
( q9 Q/ t# H  f  与薛延陀汗国相比,新突厥看来真是力量单薄。阿史那思摩在临走前,没有忘记向唐太宗又上一折奏章:“如果遇到薛延陀汗国的侵犯,请准许我带领家属退入长城。”唐太宗批准了阿史那思摩的请求。
$ K& H0 x0 Q) L, Q; r5 v0 V+ b  阿史那思摩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 o' X, i! ]% ?$ l+ q5 M  薛延陀汗国虽然名义上是臣服于大唐帝国,但是山高皇帝远,自从颉利败亡之后,薛延陀汗国称霸一方,好不快活,现在南边的突厥汗国居然又死灰复燃,怎么不令真珠可汗夷男感到郁闷呢?在弱肉强食的时代,要么征服,要么被征服,这是时代的主旋律。* Y( f9 p! ?! w  J
  对于唐太宗的警告,真珠可汗表面上唯唯诺诺,实际上不当一回事,他上书唐太宗:“天可汗有命,安敢不从!然而突厥反复无常,当其未被击破之时,年年侵犯中国,杀人成千上万。臣以为天可汗消灭他们后,应把他们当作奴婢,赐给中国人;不想天可汗却养之如子,这种恩德到了极点,而结社率竟然谋反。此等兽心,怎么可以当作人类看待!臣得皇恩深厚,请为天可汗诛之。”这话说得也冠冕堂皇,其实也是为了扩张势力。  F1 ~# M9 K4 |/ V5 e
  
  k8 y3 X0 b/ i' D  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打算在阿史那思摩在漠南立足未稳之际,将其铲灭。
# H; C# t+ _" R- P8 d; K  641年的年末,真珠可汗听说唐太宗将前往泰山祭祀,这可是一个好时机。他笑着对部将们说:“唐朝皇帝将去泰山,必将有大队兵马跟随,如此一来,边境守军就会空虚,我正好借此时机消灭阿史那思摩,必将如摧枯拉朽一般。”
, L$ g4 g6 C3 B1 `2 K* w0 Z9 A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想到,阿史那思摩到漠南才不过短短数月,真珠可汗已经容不下这粒沙子了。$ _$ s# M* d& g& s3 k
  真珠可汗任命自己的儿子薛大度为统帅,除了薛延陀精兵之外,还征调了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部落的军队,共计二十万人,横穿大漠,进兵神速,来势汹汹。
3 q9 S7 r) s& R9 z( w4 i  阿史那思摩的突厥部队还没来得及做好防御,薛延陀大军已经抵达善阳岭(山西朔州北),面对着漫山遍野的薛延陀军队,阿史那思摩大惊失色,慌忙快马上书唐太宗,请求退入长城内,并请求紧急军事援助。唐太宗同意阿史那思摩向长城撤退,但指示他在撤退之前,将草场全部焚毁。燎原的大火阻滞了薛延陀军队的进攻,突厥部众且战且退,一直撤到长城以南的安全地带。
7 m; J" I0 ~1 K3 H, p+ @  , ]8 ~+ T5 A/ ?, e! k7 z, B* b
  薛延陀军队背信弃义地发动进攻,令唐太宗极为震怒!这位天可汗不仅是中国的领袖,也是世界的领袖,事先已经警告过真珠可汗了,可是他却当作耳边风,没有把天可汗放在眼中。0 P0 S3 p& ]1 {7 |
  大唐帝国的军事效率高得出奇。
- a, c2 b+ |/ Y+ [- _: c* X3 K7 Q  十一月十六日,大唐帝国兵分数路,开赴前线。
  X9 Z7 d5 ]' s, \- c  第一路由营州都督张俭率营州骑兵以及奚、契丹等部落的军队,威胁薛延陀的东部边境。+ F# r- P/ y. x
  第二路由兵部尚书李世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六万步兵以及一千二百名骑兵,进驻朔州,迎战薛延陀南下的主力。
/ y  k; {: c# V( Y" s4 \  第三路由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率步兵四万人,骑兵五千人,进驻灵武,伺机出击。
5 u/ X1 Y* i; m% c  ]/ I$ P  第四路由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率步兵一万七千人,从云中向边境挺进。
1 f$ J$ l- f. O8 D  第五路由凉州总督李袭雀为凉州道行军总管,率凉州兵团威胁薛延陀的西部边境。8 l$ H' ], K" Z. b0 I
  五路大军共计十几万人马,摆出与薛延陀一决胜负的架式。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56)* y$ D- N5 D% D) O
  
6 D9 T" H: f( J  H0 U  在大军出发之前,唐太宗李世民收到前线谍报人员发回的情报,由于阿史那思摩在撤退时,将草场全部焚毁,薛延陀在战马经过数千里奔袭之后,没有草料,只好啃树皮,而且连树皮都快啃光了。
3 h5 x# F" d9 E  唐太宗对即将开赴战场的领将们说:“薛延陀不足为惧。他们的将领不懂得用兵之道,凡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薛延陀大军既然无法一鼓作气将阿史那思摩的部众消灭,那么在突厥人退入长城之后,就失去了机会,此时应该果断撤军才对。如今薛延陀人缺粮食马缺草料,你们不必急于与他们开战,等到他们要撤退之时,再果断发起进攻,必能大破薛延陀。”
0 T$ h3 [, v) e  身为皇帝之后的李世民,在战略眼光上仍然是那么犀利。8 }8 `+ R0 ^/ a  ~
  
3 [' s' Y: x( f% W) B# l  随着对峙时间的拖延,薛延陀军队的补给成了头号难题,而且大唐帝国数路精兵出动,真珠可汗心里明白难以对抗,便派使者前往长安城。
0 w; q4 ?4 |. A, C3 ^, C; v  十二月十二日,薛延陀使者觐见唐太宗,表示薛延陀愿意与突厥汗国和解,撤兵北归。唐太宗心里明白,此时的薛延陀二十万大军已经陷入补给困难的窘境之中,不用几天,必定会土崩瓦解,所以他并不急于答复薛延陀使者,而是耐心等待前线的捷报。/ ~% _6 U0 n$ D$ u3 {
  果不其然,五日之后,前线传来捷报,李世勣兵团大破薛延陀军队。
& W2 _& k4 y- O# w0 L  
4 b# Q$ s. |( I3 X. J; g; v, O  自阿史那思摩退入长城内后,薛延陀统帅薛大度亲自率领三万骑兵追击到长城。过了长城,就是大唐帝国的本土,薛延陀的军队也不敢贸然进入,于是薛大度就派人登上长城,向阿史那思摩部队叫骂,想逼突厥人在震怒之后出长城与之决战。不想阿史那思摩本来就不是什么英雄之辈,你骂你的,我就是不出来。: s2 A4 a2 t  H; j# ]# k
  正当薛延陀人在长城上骂得起劲时,不想远处突然尘埃滚滚,喊声震天,原来是李世勣六万人的兵团赶到了。薛延陀统帅薛大度大吃一惊,赶忙向北撤退。$ Y/ ^5 T3 O$ p$ j3 U  ]7 O( j; U/ s
  薛延陀的军队以骑兵为主,而李世勣兵团基本上是步兵,只有一千两百名的骑兵,让战士们跑步来追赶战马,这怕是跑到累死也追不上。李世勣向阿史那思摩那儿借来一些战马,将骑兵人数增加到三千人,同时借用三千名突厥骑兵,组成一支六千人的骑兵队,快马加鞭,追击薛延陀的三万大军。其余六万名步兵同时向北挺进。! [( w2 u6 S$ i4 E0 O
  六千名骑兵追击三万的敌军?
  U6 T- V  w+ |. S6 @) t9 p  李世勣该不会是疯了吧?要知道前方不仅仅是这三万敌军,总计有二十万的敌军啊!
4 z, E5 Q% I, A9 Z8 u5 |  这不合常规。但是伟大的人物往往突破常规。) \7 s! @- G3 z7 h  L3 }
  李世民不是经常带数十人深入险境吗?这突破常规。
) I( j3 I7 Q1 T% K  _  李靖不是以三千骑兵勇破定襄吗?这突破常规。( g, g  |. O$ C8 {; c( n3 f
  李世勣以六千骑兵追击二十万的敌军,这也是突破常规。
9 ]5 ^( S# J2 P( o' G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靠的是什以?是胆略,是勇气,是意志,是吞吐天地的气概!" P6 B3 g2 S% v
  
: Y+ x; x8 ~/ ^, o8 X  接下来的战斗,实出乎笔者的想象力之外,也只得据史而述了。& [3 Z4 h+ Y. H7 Q
  薛大度率三万名薛延陀骑兵撤到白道川(内蒙古呼和浩特北),与薛延陀的主力会合之后,共计约有二十万人,继续撤退到诺真水。在诺真水畔,薛延陀大军摆开阵势,迎战李世勣的六千骑兵,这个阵势可不得了,薛延陀大军展开列阵,旌旗飘飘,绵延十里,
3 Z7 o$ [3 j6 y2 w  六千人对垒二十万人,李世勣无所畏惧。首先发起进攻的,是其手下的三千名突厥骑兵,如同飞蛾扑火般地扑向敌人的阵营。但是结果很不令人意外,薛延陀的军队击溃了突厥骑兵,突厥勇士们的进攻被遏制住了,不得不撤退。
9 `' i& K+ }+ D. n  薛延陀军队转入反攻,薛大度率军追击,此时李世勣所部的三千名唐骑兵赶到,薛大度命令薛延陀士兵万箭齐发,结果李世勣的骑兵队很多战马都被射死,李世勣果断下令士兵下马步行,以长矛和盾牌,与薛延陀士兵贴身肉搏。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57): a* r) ^7 \. u. f/ b: F, X
  3 @2 s7 M. p" L" Z  Y+ M1 [& x" f0 m3 C, q
  薛延陀虽然是个游牧国家,但其战术思想与其他游牧民族很不相同,薛延陀的步兵很厉害。真珠可汗夷男研究出一种战术,作战的时候,以五个人为一组,其中一人负责管理五匹马,其余四人则徒步作战,马匹的作用,是在战斗中获胜之后追击敌人用的。依据这种战术,薛延陀在与西突厥以及阿史那社尔的战争中屡战屡胜。# U9 L3 M" o4 D" N) Y* D
  可是面对李世勣时,这种战法失灵了。因为唐朝士兵以步兵为多,在步兵的作战能力与协同能力上,要远远胜过薛延陀的士兵。想象过去,二十万对阵几千人,就算踩也把唐军踩死了,可事实却很难令人置信,双方一交锋,薛延陀的士兵根本不占优势,竟然发挥不出人多的优势,反而被李世勣的步兵杀得连连后退。% ?( ~$ `6 d* n6 R# ?) ~
  李世勣还有一张王牌。
6 t+ Z# h( u& m3 I% e% {  这是唐军副帅薛万彻统领的数千人的骑兵。这支骑兵是什么时候突然冒出来的,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估计是在李世勣率六千人前去追击敌军之后,薛万彻又利用突厥人的战马组织了一支骑兵,薛万彻这个人我们在前文中有介绍过,乃是一员猛将,有万夫莫挡之勇,他的头衔是定襄道行军副总管。7 [# a9 K+ ]1 c$ ?; {0 i$ x
  薛万彻的这支骑兵对整个战局的转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薛万彻偷偷地绕道到薛延陀的后方,前方的士兵是步行作战,马匹都集中于后方。唐军从背后的突然袭击,专门斩杀薛延陀军中负责管马的士卒,马匹在无人看管之下,左奔右跑,很快后方一片混乱,很多马匹跑散了。阵前的士兵往后一看,哎呀,那还了得,马都跑走了,这下子整个军队的军心涣散掉了。
; u) x/ \+ Z! E& n0 ]  要知道这里离薛延陀国内还有数千里之遥,还要跨过茫茫大漠,没有马,靠两条双腿怎么可能返回到国内?而且更为要命的是,此时正是最寒冷的十二月份,没有马匹,无异于提前宣告死亡了。+ J! Q: m" u5 F3 E: t
  前方的薛延陀战士纷纷转身,赶紧抢一匹马比较要紧,这样一来,整个局面开始变得混乱不堪、不可收拾了。每个人都十分清楚,即便击败了李世勣兵团,薛延陀远征军也不可能留在漠南地区度过寒冬,因为漠南地区的粮食与草料已经被破坏殆尽,留在漠南也是等死。在这样的心态之下,是否能击败李世勣,并不是薛延陀人关心的重点,他们关心的是能不能安全撤离。* t& f+ t( n  P+ _' l
  军心动摇,兵败如山倒。薛大度面对混乱不堪的局面,也是回天乏力,长叹一声,扭转马头撤退了。李世勣与薛万彻乘机反击,追击十数里路,杀死薛延陀士兵三千余人,俘虏了五万人!
4 ?& a* t8 C; Z0 X+ l) t  这简直是奇迹,数千人的骑兵,在苦战之后,居然俘虏了五万人的敌军,这是怎么做到的?依笔者的判断,这五万人为没有坐骑的薛延陀士兵,一部分战马没有草料而饿死,另一部分中战马则是在薛万彻攻击之后,为唐军所获,或者走散了。与其在荒野中冻死饿死,还不如向唐军投降,这是有如此多的俘虏的原因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58)
3 z# \( O- \! i4 a  
* ?* m6 ?+ M' I3 }2 n( @1 {  十五、击灭薛延陀
7 M! m: L9 C5 w" m$ P% s  
( f, h4 w1 V. Y0 q$ m! Z2 V% k( ^  诺真水一战,是薛延陀汗国由盛而衰的关键一战。; N& n1 w0 L- W" u
  在李世勣与薛万彻的追击之下,薛延陀大军被迫在寒冷的冬季穿越大漠,退回漠北,屋漏偏逢连夜雨,已经损失了五万多人的大军,在归途中又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结果大约有八、九成的士兵与马匹被冻死。, ]2 M- a( k0 u3 d" D
  薛延陀大军南下时有二十万人,生还者仅有一两万人。
) S/ T2 X! q' n6 _) m  十二月十九日,即李世勣取得诺真水战役胜利后两日,唐太宗李世民召见薛延陀使者,斥责道:“我警告过你们,谁发动侵略,就讨伐谁。可是你们却自恃强大,横越大漠进攻突厥,李世勣不过才动用数千名骑兵,就已经让你们狼狈到这种程度了。你回去告诉真珠可汗,做一件事之前,可要把利害得失想清楚了,不要选错路了。”
3 C- Y7 I$ {: a. i) l5 U" E  
3 c1 `5 X$ j/ g" U  自薛延陀立国以来,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这一回却输得太惨了。真珠可汗意识到了,根本不是强大的唐帝国的对手。) x9 P) Q  P2 B: z6 D# ~
  贞观十六年(642年),真珠可汗向唐帝国献上三千匹良马、三万八千张貂皮,请求与唐王朝和亲。唐太宗李世民征求臣下的意见,在开战与和亲之间,哪个方法更好呢?房玄龄认为“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还是和亲比较有利。”唐太宗遂同意与真珠可汗和亲。
# K7 A+ @: J3 G, d( D3 D  此次同意与薛延陀汗国和亲,使唐太宗有一个不小的收获。李世民派兵部侍郎崔敦礼出使薛延陀,与真珠可汗商讨具体的事宜,同时以公主下嫁为条件,提出薛延陀一方要释放一个人,这个人,唤作契苾何力。0 n: Z: K% i# w
  这契苾何力究竟是何方英雄,以致于唐太宗不惜成本要将他从薛延陀人的手中救出呢?
, f0 O4 f% Q2 k9 \* J+ J: f  6 |7 y! k! J! a% u; K0 T$ T
  契苾何力是铁勒族人,契苾是其部落的名称,何力是他的名字。契苾何力的祖父是部落的首领,其父亲被突厥封为莫贺咄特勒。李靖击破突厥之后,契苾何力于贞观六年(632年),与母亲、弟弟率一千余人的部众归附唐帝国。契苾何力为人勇敢坚强,唐太宗十分欣赏,把他提拔为左领军将军,在贞观九年(635年)证讨吐谷浑与贞观十四年(640年)平定高昌的战役中,契苾何力表现勇猛,屡建战功,虽然身为蕃将,但对唐王朝忠心耿耿。
. _5 u! n9 {  N( H, ^# Q" C# p  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诏令契苾何力前往凉州,探望他的母亲与弟弟,并且安抚其部众。然而当契苾何力到达凉州时,却遭遇部落的兵变。原来部落的酋长们胁迫契苾何力的母亲与弟弟(时任贺兰都督)向薛延陀投降,这件事很可能是薛延陀汗国策划的。
: }0 U; y7 R% C# n! @  契苾何力大惊失色,对部族人说:“皇上对我们恩重如山,你们怎么突然要反叛呢?”他的部属回答道:“哎,太夫人与都督都已经到薛延陀国了,你怎么就不去呢?” 契苾何力义正辞严地说:“有我弟弟在那儿侍侯母亲就可以了,我决意为大唐帝国效命,不能跟你们去。”叛将们一听,也不容分说,就把契苾何力逮捕,强行押解到薛延陀汗国。9 {9 U) }0 D) q$ Y5 [) V
  在真珠可汗夷男的御帐中,契苾何力坚决不投降,他拔出佩刀,高声大呼道:“大唐烈士岂能在此贼帐之中受辱?我的忠心,天地日月可鉴!”说罢挥刀往脸旁一划,竟然将自己的左耳割了下来。真珠可汗见契苾何力一点面子也不给,气急败坏,连呼道:“来人啊,把他拖下去剁了。”可汗夫人赶紧劝阻,薛延陀国刚在漠南吃了大败仗,可不能因为契苾何力而惹怒唐帝国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59)# u$ ^0 B% s- p7 I9 T
  
: X# k0 ?1 I; f* T( d- S' i5 t  唐太宗接到报告,说契苾何力叛逃到了薛延陀。9 L, M" x2 V* @3 m8 t7 A
  皇帝的左右挖苦说:“蛮族就是蛮族,很容易叛变,看来契苾何力到薛延陀国,必定是如鱼得水了。”唐太宗瞪了左右一眼,拂然道:“契苾何力忠肝义胆,心如铁石,他是不会背叛的。”从薛延陀来的和亲使者到了长安之后,唐太宗召来细细询问契苾何力的情况,得知契苾何力自割左耳,义不受辱的英雄壮举,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
' O) m3 F+ J8 s0 T8 [8 o/ |  兵部侍郎崔敦礼作为唐朝使者抵达薛延陀之后,他的任务除了与真珠可汗商谈和亲事宜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求真珠可汗释放契苾何力。这样,契苾何力在历经百般折磨后,终于返回了大唐帝国。为了表彰契苾何力的忠义,唐太宗将他提拔为右骁卫大将军。* c( R" B! a- I
  4 k( [6 G! ^9 e( h
  契苾何力成为最坚决反对大唐与薛延陀和亲的将领。
9 M: t7 Q& |3 b* N9 i  贞观十七年(643年),按照预定的和亲协议,薛延陀派遣使者入唐帝国,向唐太宗献上和亲的聘礼目录,计有五万匹马,一万头牛和骆驼,十万头羊。这份聘礼着实不轻。4 M* M% a& x; l& N, _8 v
  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对唐太宗说:“薛延陀策反契苾部落造反,其心叵测,我看不能答应与之通婚。”
) r+ ~2 O: M& E2 H  g, R  唐太宗估计也有些后悔了,他懊恼地说:“我已经答应这事了,身为天子,岂可食言呢?”( C2 v$ U5 n# @1 @% w" P
  契苾何力见唐太宗的话风松动,便乘机说:“不如让真珠可汗夷男到灵州来迎取公主,我想他一定不敢亲自前来,到时就可以此为理由,将这门亲事推掉。”唐太宗一听,哎,好计策啊,要是到时夷男不敢来,那么就是他的不对了,休怪我反悔。
# w' F1 `" R$ z5 l% O. l# D" W  ! Q: C6 ]  D6 B4 m/ V. b
  出乎契苾何力与唐太宗意料,真珠可汗夷男竟然亲自前往灵州。
/ z+ i+ m1 D! |$ r9 Q  薛延陀的大臣们也纷纷劝夷男说:“可汗不能去,要是被唐政府扣留,那就完了。”但是夷男却不在意,他说:“我听说唐朝皇帝有圣德,我得以前往亲眼见到皇帝,死而无恨。”便带上马、牛、羊等聘礼,向灵州出发。
8 \! |* W3 g& A  唐太宗这次要耍赖了。
# j9 Y, m0 s5 X9 e7 K$ ]$ F$ ~& [/ k8 ^  h  真珠可汗夷男虽然动身前往灵州,但是路途遥远,所过之地多为沙漠戈壁,结果不仅误了约定的时间,而且抵达灵州之后,马、牛、羊等牲畜死了将近一半。唐太宗借口聘礼与预定的数目不合,下诏拒绝了通婚和亲的事宜。1 }& h. L. ~' @5 e  l
  这次悔婚在朝廷中引起轩然大波。褚遂良认为“对待夷人要怀之以德,夷人可以作恶,但中国不能,夷人可以失信,但中国不能。”其他大臣们也认为“国家既然准许和亲,不可失信于戎狄,否则会激起边患。”" T& E* L% D3 P7 V
  李世民严加斥责道:“诸卿家只知古代而不了解现今形势。汉初匈奴强、中国弱,所以采用和亲政策,这是符合当时的情形。如今中国强大,戎狄弱小,以我步兵一千,可击破胡骑数万。薛延陀之所以对我国不敢骄慢,是想借中国的势力,威服四周的部落罢了。倘若同罗、仆骨、回纥等十几个周边部落,联手进攻薛延陀,薛延陀马上会被击灭,而这些部落之所以不敢行动,是因为薛延陀的可汗是中国册封的。如果现在把公主嫁给可汗,他自恃为中国的女婿,其他部落谁敢不服!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然反咬一口,反而为之所害。现在我拒绝通婚和亲,其他部落便知道中国抛弃它,不用多少时日,就会将其土地瓜分一空了。诸卿家走着瞧。”
  r& R) ~- Q4 n  y$ O: h6 a7 }  唐太宗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他民族思想的变化,中国对突厥降将如此礼遇,结果却发生刺杀事件;中国大力支持薛延陀建国,但薛延陀却根本无视中国的警告,南下侵犯突厥。这些事令唐太宗有几分伤心,看来戎狄是“人面兽心”,不能全凭恩德,亦要凭借武力。对于褚遂良说的:“夷人可以失信,但中国不能”这样的话,唐太宗不以为然,尔虞我便诈,你不仁我便不义,为什么要哑巴吃黄连呢,自讨苦吃。只有佛家才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李世民不是佛教徒,你想让我入地狱,我让你先去见阎王!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60)
5 }% j* s$ l1 A  
% U5 P5 o9 w2 B' k) ?) |0 r; T  这次悔婚事件,使得出现转机的两国关系瞬间跌入低谷。
$ F. J3 A* d% C) H  薛延陀的军队虽然不敢大规模南下,但还是时常出动小部队,对塞外的突厥进行骚扰。被唐王朝任命为突厥可汗的阿史那思摩本领实在是平庸得很,面对薛延陀的骚扰,他措手无策,这使得其部众对他非常不信任,不仅不听从他的号令,而且各部落的酋长于贞观十八年(644年)上书唐太宗,请求渡黄河南下,迁居在胜州、夏州一带。" x" S' {. m/ u. S5 J0 C- A: I. @+ F
  唐太宗心知阿史那思摩没有能力统领突厥人,只得同意酋长们的请求。
: l% T- W0 g: M; H6 F6 }0 u2 w" y  阿史那思摩成为光杆司令,灰溜溜地扛着背包,垂头丧气地回到长安,唐太宗任命他为右武卫将军,以示安慰。这也意味着唐太宗重建的突厥汗国解体了。/ U/ Z; V+ w. i/ B2 g; ^  R3 j- S
  一部分突厥人返回中国的胜州、夏州一带居住,但也有一部分突厥人没有回来,他们投奔到阿史那斛勃帐下,关于阿史那斛勃的事,留待后文述。
- U0 @& S$ p9 i" o' P5 S& u  
4 x' X6 h2 z( ~( V1 W7 c7 Z1 _  第二年(645年),唐太宗准备大举发兵,亲征高丽。8 M  Z/ f5 i3 n' {! X- {2 }
  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派使者前往长安,表面上是向唐王朝进贡,实际上则是想来试探一下有没有可乘之机。唐太宗慧眼如炬,便召来薛延陀使者,说道:“回去告诉你们可汗,现在我父子准备东征高丽,你要是有本事入寇,请尽管来。”
9 A/ e) w# q2 \2 _; W, H  这句话说得非常不客气,意思非常明白,你夷男心里想什么,我是知道的,但我不怕你,就是两线同时作战,照样可以杀得你片甲不留。" y" ^) @4 f+ g' T2 S0 X
  真珠可汗夷男听了使者的汇报后,吓得汗流浃背,赶紧又派一名使者前往谢罪,还表示愿意出兵高丽。唐太宗一摆手,出兵就不必了,好自为之就行了。使者唯唯而去。
" S& n6 J7 g4 O( e; `1 t; ^& B  后来高丽政府想游说真珠可汗夷男趁着唐军东征,南下进攻唐帝国,并且许诺将给薛延陀极大的好处。但是夷男想起唐太宗那些令他不寒而栗的警告时,终于不敢轻举妄动。: f* d6 i7 w4 X& d7 x) x8 q2 @, P
  这一年的九月,真珠可汗夷男去世。薛延陀随即爆内发讧,夷男的次子拔灼杀死长兄,自立为多弥可汗。
& ^3 J) v, i; a" f  
) A; \* d; D" p0 B# Y  多弥可汗毕竟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
0 G/ {; `; {  D8 {6 v2 b- l  唐太宗率军远征高丽,多弥可汗太岁头上动土,率领薛延陀的军队,南下侵犯河南(河套以南)。在多弥可汗的正面,是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统领的突厥降兵。
* T* }. o( b8 V  i3 k+ h9 q% h  执失思力在突厥强盛的时代,曾经冒犯过唐太宗,此前文已有交待,但是投降之后,仍然受到重用。在唐太宗御驾亲征高丽之前,为了防备薛延陀发动进攻,便将执失思力的突厥军队安排在夏州以北,执失思力颇有兵略,见薛延陀大军来势凶猛,便避其锋锐,采取敌进我退、诱敌深入的战术,将多弥可汗的大军引入夏州境内。
, a. }$ Y9 {! p! S# \8 {+ i  此时,唐太宗派遣左武候中郎将田仁会率援军赶到,与执失思国的突厥军队对薛延陀大军左右夹击,多弥可汗被打得大败而回。田仁会与执失思力会师之后,向北穷追猛打,追击六百余里,直把薛延陀大军打回漠北,然后耀武扬威一番才胜利班师。
5 {6 F( f2 w& u- @+ k8 Q. D* I  
  Z: H0 ~2 N0 G3 _' K( n% O; ?  此番败仗后,多弥可汗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又集结大军,再度穿越大漠,兵临夏州。% U7 Q; s( e" P5 [
  由于时近年末,唐太宗考虑到冬季来临,粮草缺乏,便下令从高丽班师回国,经过一年的征高丽之战,将士劳顿,战马死亡十之七八,所以面对多弥可汗的第二次侵犯,唐太宗指示李道宗镇朔州,薛万彻、阿史那社尔镇胜州,宋君明镇灵州,执失思力率突厥军队严防夏州。
7 j4 y( j6 [, t! j: K! |  多弥可汗见唐朝东征高丽的大军已经返回,严阵以待,不敢贸然进兵。不进兵,但多弥可汗也不退兵,就在夏州以北的地区与唐军相持,摆出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的态势。可是,就凭他多弥可汗的实力,也堪与伟大的唐王朝相抗衡么?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9: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61)
% W* n( C+ ~9 @9 d* T, Z  
# Y5 Q2 U' u9 D" i  唐军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于次年(贞观二十年,646年)的春季,开始对薛延陀的军队发动猛烈的打击。. j5 G+ }  n9 o( I- @' |9 U) @( l
  夏州都督乔师望(当年穿越突厥将信送给薛延陀的英雄,今日成反击薛延陀的将领)、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率领大军向盘踞在夏州以北的薛延陀军队展开攻势。多弥可汗这次又领略到唐朝军事力量之强大,他肯定体会到鸡蛋碰石头是什么滋味了。薛延陀军队被打得大败而逃,仅被唐军俘虏的人数便超过二千人,死伤还不计在内。
) n1 E) E1 T4 @' b8 \* I/ d# S! g  惊慌之下,多弥可汗居然弃军而逃,带着少数亲信鼠窜回漠北,这个举动证明这个年轻气盛的可汗,也不是一块英雄的料。# R/ r/ L# S+ |' b' T2 {+ g% n
  5 T+ Y8 U$ m- y  m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多弥可汗如果不是没读过史书,便是对此言理解不深刻。犯强唐者,虽远也必诛。1 [$ P: Y* n* J4 a, s
  大唐帝国还没有动手,薛延陀周边的部落已经先动手了。
7 q6 i7 m; o0 x: @* x; i/ z  回纥、仆骨、同罗等部落见薛延陀与大唐交恶,知道机会来了,于是三个部落共同发兵,邀击薛延陀汗国。多弥可汗没有料到后院起火,被打了个猝不及防,损兵折将,大逃而逃。
3 v7 a! _- e4 }# D' X  这只是开始。
# M$ N) X% M$ _3 Q4 n' L, D  唐太宗李世民决心扫平漠北,让薛延陀这个国家永远消失。
4 {7 s1 F5 }! F/ R) K: G! L( V5 g  i/ ~  六月十五日,唐朝廷任命江夏王李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瀚海安抚大使率领精锐唐军北伐薛延陀,同时右领卫大将军执失思力率突厥兵团,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凉州兵团,代州都督薛万彻率代州兵团,营州都督张俭率营州兵团,数路并进。
$ O2 x  l1 W: B0 z# k  4 b6 I  e# R& s
  为了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唐太宗李世民又派遣校尉宇文法到乌罗护部落与靺鞨部落,调用两部落的军队。这两个部落正好位于薛延陀汗国的东面,当时薛延陀东部的军队由大将阿波统率。宇文法以靺鞨部落的军队为主力,出其不意,突然攻入薛延陀的东部边境,阿波大将率军抵挡,结果大败。# y/ k$ y* G- F
  江夏王李道宗的大军此时也横绝大漠,兵锋真抵薛延陀汗国南部。阿波大将在东部边境被宇文法击败后,又遭遇到李道宗兵力。此时阿波大将仍然有数万人的军队,便拉开架式,欲与李道宗决战,李道宗大军出击,结果阿波大将的军队哗的一声就散了,一路狂奔,被李道宗部斩杀千余人,追击了二百余里。" O/ |  \' P7 e4 [2 b. H% z
  此时的薛延陀汗国举国震动,大家奔走相告:“大唐的军队来啦。”一时间,薛延陀国内诸部落大乱,多弥可汗的命令已经没有人听从了。众叛亲离的多弥可汗终于要为他的年少轻狂付出代价了,无奈之下,他带着自己的数千护卫骑兵,准备投奔其他部落,但是在半途中却遇到回纥骑兵的阻截,回纥骑兵在战斗中大开杀戒,不仅杀死了多弥可汗,割下他的脑袋,而且占据了多弥可汗的领地,将其宗族屠杀殆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3 08:02 , Processed in 0.03364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