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4 14: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11.长平之战2
0 o8 D4 t7 y0 F5 V7 \$ [4 }$ C/ `2 P6 l
% p$ h9 w; w) ~( z1 \ ) ?$ K( x' e e% f8 i$ g1 B" d( A
: I6 R! h0 A/ y; X; ~
另外一边,赵孝成王的眼睛都急绿了,秦国明明接纳了郑朱,且招待甚周,却始终不肯开启和谈,还到处宣扬,让全天下都知道了赵使在咸阳的消息,搞得现在五国谁都不肯来帮忙,这不,最近他找齐国借粮食,齐国人却说什么也不肯借,真愁死人了!2 b. X1 M5 z$ s1 H! v- z
- U; D2 W' ? Y3 h {
秦赵攻战甚急,五国为何不肯出手,原因有三点:* @+ P8 c$ e0 y
+ n2 i9 m {$ F' G9 N; `. r" M/ m s: d0 [* D
第一,赵王本身态度暧昧,一下子打一下子和,让人摸不清底细、无所适从;8 g8 W0 z* j8 j: a9 k1 l: m
# X8 G2 F' T0 `6 S+ ~9 f2 `3 P 第二,赵不花半点力气,受了韩上党十七座城池,实在有欠厚道,让它赔点儿本是应该的;
& I1 g9 Y" ?; \. X; [9 o
. g6 I- d$ C8 I$ G 第三,秦赵两强决战,无论谁赢谁输,谁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两个最强国的实力被削弱了,对剩下五国都有好处,何必跑去破坏均衡呢,咱们坐山观虎斗,岂不更妙!
. }, _( U' {( k+ e 6 n+ Q9 ?+ Z l3 `* D. N8 S4 N
所以,现在摆在赵孝成王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速战速决!拖下去,赵国力衰竭,不用秦动手,在旁虎视眈眈的齐燕一出手,赵国就完了!
8 z/ w& m4 Z- y( V; n6 b 1 X1 F- I' U1 w; e$ W, }
于是,诏令像雪片一样飞进了廉颇的营帐内——出击,出击,立即出击!!
1 F- N; w" d. U0 L; s
9 m4 T% `8 u: [4 O2 D8 \( B 可是廉颇却对这些命令和赵王的责骂熟视无睹,硬着脑壳,就是不出击,死也不出击!说什么:“凡与敌战,须务持重。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也。”
5 D9 G" c( k, F$ {& w: i; A , I& |. ~' S6 O6 W- [: i8 j
赵孝成王火了,开始削减廉颇的军粮。可廉颇宁愿饿肚子,还是硬撑到底。
g4 P) ~ ?! G+ p
, i$ S; Y8 U2 b/ q 今天,长平古战场有座山叫做“假粮山”(又称大粮山)。据说是,廉颇命令士兵在夜间高声唱筹,好像在搬运粮草,以此迷惑秦军。
8 I2 [( j6 @( f5 h7 H% j
5 h; U/ f! d5 X0 q% d. t) }4 b 赵孝成王没办法了,现在他能做的,只有两件事儿——增兵,换将! |" L- g; [) p, N( ?. ]
( [4 a) r- c- n: D 恰好在这个时候,赵朝野上下开始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_$ f4 t1 L- r6 l8 n' K
% A9 U" r9 l& n3 V7 @
8 p5 r6 d+ O0 b: @) [% w
$ b& h( o6 M: g6 [4 O' q! l! A 这显然是秦国的反间计,可是赵孝成王却不得不心甘情愿的上当,赵国虽富,但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在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异常繁荣的同时,农业发展却极其滞后,根本无法支撑长时期大规模的消耗战,故换将者,秦所乐见,赵亦不得以而为之也。0 R4 M l. n/ G9 {) I* y, Y
1 n9 X) s) `5 ]" t7 c2 k
那么换谁好呢?赵括?这倒是不错的一个提议,此人乃赵国第一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从小熟读兵书,对天下兵法烂熟于心,就算乃父赵奢,也是常常自愧不如。赵奢死后,赵括嗣马服君之位,开始将所学兵法融会贯通,著书立说,不久名声大震,各国许多游士慕名前来,拜在他的门下,一时间,赵括门徒遍天下,世人皆尊称其为“马服子”,与孙子吴子相提并论。
9 b+ f* J" |* U ) j) ]/ o3 J: n0 n4 i5 A7 e
可是这位被称作“子”的大军事家,其实只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且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役,让他来承担这干系赵国命运一战的重任,能行么?
% L( y4 R/ }* d3 J( H8 k
+ L+ w% \) ?0 n, l6 Z! T# v! W+ T5 q$ k3 @ 赵孝成王陷入了极度纠结之中,一方面,赵括的确是一个绝佳的出战人选;另外一方面,实战经验的匮乏却又是他的致命伤;到底要不要拿赵括来换廉颇呢?头痛啊,头痛到爆。) }3 |, C! M& [1 z1 a4 O& ^
/ }6 @ w: Z9 I. B6 O) {! G 更让赵王头痛的是,赵国群臣对于赵括的任免,也分成了截然不同针锋相对的两派。2 N% \3 z# n9 e8 z- ]
B5 ?* Q9 H! X- p c
一派人以平民宰相蔺相如为首,他们反对将赵括替换廉颇,理由是:“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乃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k6 q! I5 p& T }7 k. F
* w1 D. d5 x& T+ T6 f
意思是说:赵括徒有虚名,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得战场上随机应变的道理。大王你要用他,就好像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 X$ c% Z, y4 S$ U0 I- h9 a- K
( A# }+ _5 L L1 x# A4 o( j
另外一派人以赵国亲贵平原君赵胜为首,他们认为当年田单、赵奢拜将之时也没有一点实战经验,一样能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而赵括之才,远胜田单、赵奢,或许跟大秦武安君白起,都有得一拼呢!
/ b- I/ b" X1 z' n4 [; W " q! F- U* @/ j/ Y. A6 @
这一场激烈的庙堂辩论,反映了蔺相如廉颇的布衣卿相势力与朝中亲贵势力之间的尖锐矛盾(赵括属于亲贵势力)。而这一矛盾,就是赵国数百年来无法真正强大的最大弊端,从前它害死了赵武灵王,接着它让赵国活力俱失,现在它又让赵国的决策左右摇摆。你想,一个如此不团结不坚定的赵国领导层,又怎么能与强大的秦昭襄王和武安君白起相抗衡呢?( ~# R6 P& a1 Y6 V. {
; D/ u& o. f1 \
两边儿吵开了,赵孝成王意未决,乃招赵括上朝问对。' l% y! z* I5 q+ ?1 s# ~
( Y M0 t+ U+ k
“廉颇将军长平之用兵,马服子以为然乎?”
9 p- y$ t: w+ n; i 9 x' a g. i+ {
“不然。”5 z, Z6 u( Q/ {8 m
5 v! G n& v+ R. h/ ]( k) { “何以?”$ o3 | x7 c- p9 p/ P
G! Q6 C! S# M6 t$ Y4 t7 N7 G1 i) T “兵法曰:‘夫兵久而国有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臣以为长平之战,当速战速决!”
# E4 o* c+ j0 p* ]- H B + B/ Q% Q8 l! N
“善!既如此,卿能为我击秦军乎?”$ b6 x& T3 G& [( M4 \
' \* h# ^9 T- J
“臣若与武安君对垒,胜负居半,如王龁之辈,则不足道矣!”
6 A; `# B( J6 Y @2 ?; ?1 S8 z( f1 V * C6 a& Y; q+ f
赵孝成王大喜,寡人缺的就是这么一个信心爆棚、肯速战速决的良将啊,秦赵国力悬殊,赵之外交政策也接连失败,也只有才华横溢、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赵括,才能挽回这一切颓势了,好,寡人就信你一次,哪怕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寡人也在所不惜,豁出去了!
& `8 q! [0 w5 S, _; S1 X( t
1 j' G! A6 U- U2 l2 A8 x/ j( Z 于是,赵孝成王不再听蔺相如等唠叨,即拜赵括为上将军,赐给他大批黄金财帛,复增20万人命给他,让他去长平战场折腾!
4 @, v+ ?- f# d1 C1 i5 Y
7 t3 |+ t! I+ `% {4 A# d6 D 赵括得了赏赐,也不客气,统统拿回家来自用,且又接连几次,缠着赵王要赏赐,表现的跟个贪财鬼一般。
8 f- g6 b2 Q/ \3 W4 E' B. Z. } l! i( a3 _5 z8 c$ G* Q$ T
他这是在为自己留后路啊,此去长平,胜负难料。若负,这些钱可以给老母亲安家;若是胜了,则功高盖主,免不得被人猜忌,现在表现的贪财一点,可以显得自己没野心不是。 P" S2 ^# p8 a- W* X) E K
! D( k% c- `5 p2 O# ~/ t7 x
而赵括之母听闻乖儿子升官发财,却不喜反忧,连忙上书请赵王不要拜赵括为将。6 l# k- r" n+ ]9 B
/ v9 R% x; J, {& k2 V1 Q B. Y* v; A 赵孝成王便问:“何以?”* o2 C0 }% K2 O1 {4 L8 G% L
6 A: n- `9 R8 X! i+ k4 M+ T 赵母答:“括父奢为将,所得赏赐,尽以与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室,与士兵同吃同睡。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所赐金帛,尽归私家,为将岂如此?愿王别选良将,切不可用括!”
3 ]& p$ }6 h% ?- `5 T, P9 n
+ v, ?' } {. q- C- C* K3 c C1 m) { 可是赵王之意已决,自体会不了赵母的一番用心良苦,他说:“寡人意决,勿复言。”. U S1 b$ b7 L, B( D. n9 g
, ~. M# I9 p- f, }( B2 R
赵母趁势要求道:“如此,括倘兵败,妾一家请无连坐。”, C7 K* x. m$ J$ h" s% k2 Z
. @+ ]0 a& S) g 赵孝成王点头答应:“这个好说,寡人应允就是。”# M1 a1 l' t/ T8 J0 U# A. H
8 p/ R; u9 l9 z3 G. l 赵母大喜,太好了,就算儿子不幸兵败,我马服君府一门大小也不会受到牵连,我的心就安了,乖括儿也就可以了无牵挂的上阵去杀敌了。
+ J9 W+ d5 j$ Z" {
# I3 r6 L6 F4 m: k) N# A" q - G. ^4 E% z2 B5 @7 h1 r
7 {& ?7 q/ [( m. l$ N% L$ D 终于,名震天下的马服子赵括以极高调的形象出征了,整个赵国都视他为救星,希望他能带着这仅剩的二十万赵国子弟力挽狂澜,将目前这急转而下的危局彻底扭转。胜利,赵国现在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人心了,赵括若能跟他父亲一样给赵国带来这久违的胜利,他就会成为全天下的合纵领袖,带领六国士兵,踏平咸阳,马耀关中,成为全赵国以至全天下的英雄!: C9 U0 a8 m" H7 m0 I& G- }, `2 G
: }3 ^6 |+ ~ G1 }' u3 ~( k
可惜,这世上不止有一个马服子赵括,还有一个更可怕的武安君白起,他是六国挥之不去的噩梦,也是赵括永远无法躲避的命中煞星,因为他是一个死神,一个甚至可以宣判当世任一名将死刑的恐怖存在。! Q/ s6 ?; H+ ]% d9 |
3 M; s* ]7 C/ E" n& S
然而,赵括在离开邯郸城慷慨出征的时候,对王龁已被白起替换了的事情还毫不知情,他满怀雄心壮志,带着满城百姓希望的目光,义无反顾的打马西去,却浑然不知,自己将一去不复返,在他最后的日子里谱写出一曲令人断魂的长平悲歌。8 @: n' S2 h0 M9 A0 M) |% w
/ C! k% b# J" R, i, E
与此同时,大秦武安君白起已悄悄的来到长平,接过了王龁的五十万大军指挥权,秦昭襄王命令:“有人泄武安君为将者斩!” 这么做极其必要,赵括的能力究竟如何,所有人都没底,但武安君白起的恐怖,却天下皆知。赵人若是得晓此番他们对手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死神,必定会采取原先的保守战法,那么秦昭襄王想要全歼赵军主力的美梦恐怕就要做不成了!
( S2 G, j. \- w3 e: I i+ w
; t7 y1 [3 ]; @" ?$ X- Y/ h+ B* F" h9 k0 L 而秦军士兵们听说武安君来了,个个兴奋的脸上直泛红光,太好了,这一场耗时日久的战争终于要结束了,咱们就等着带赵人脑袋回去升官发财吧!
, \! s) b/ P- c4 C% [' ^$ T- g
' N7 p+ J3 f5 A 另外一边,满怀冲天豪情的赵括也赶到了长平赵军主营大粮山,廉颇心不甘情不愿的交上帅印,黯然归国。赵括于是将廉颇制定的军规全部废弃,又将廉颇的旧将全部撤换,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与廉颇的指挥思想南辕北辙,廉颇的那一套玩意儿他根本玩不转。
) i6 _2 {5 q, h - M0 R" K% n9 O" d( k
然而,事情并没有赵括想象的那么顺利,廉颇的八位旧将因与主帅赵括意见不合发生摩擦,竟用“以死相谏”的方式表示抗议。此八人被后人视为义士,还使得此地多了“八义山”与“八谏水”两个地名 以及一块“八义士谏赵处”石碑。这件事引发了赵军内部的信任危机,也给整个战局带来了一丝不祥的味道。+ N/ r( ? }# c0 T @; @9 O! \- B
8 K6 r: g; i3 @0 Y; \; s
不过,赵括这个新任主将至少向赵军发布了这样一个讯息,那就是——我们要进攻了,僵局必须被打破,成败就在此一举,任何人任何事情都动摇不了他的决心。赵国在这场持续了三年的秦赵大博弈中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已落下风,他现在只有尽快在军事上捞回本钱,才能使赵国在这场几乎投入了举国之力的豪赌之中不至于输个精光,事实上,赵国也只有军事这一点可以与秦国抗衡了。
5 M) o$ |5 h& I8 v$ U7 T( F, {. q) p 6 } s7 ^. e/ z/ }6 m. G8 T
而白起呢,他早有了全盘计划,赵国这五十万大军,已是他盘中餐矣!
0 O. y9 ]% a0 {0 T7 y
$ F: k. O& y/ N* t6 i# L+ L7 n, w. I! O6 ? 第一步,诱敌。白起先派出一支千人挑战部队,渡过丹河,前去送死!0 r* a$ Q8 \) }( `- h! ]0 \
; \( @! R( W) V. N 赵括早就等着这天了,他一点儿不客气,带着数万赵军,身先士卒,朝山下攻去,秦国这区区数千部队自然不是赵军的对手,没两下被打了个惨不忍睹,最后只剩下百名残兵逃回丹河西岸。赵括大喜,王龁果然不是我的对手,此时再不趁胜追击,更待何时?
8 y/ z. d) |6 p4 N" ~. ]3 O
" j) z7 \2 Y3 H7 [5 _% P1 I4 J 于是赵括令冯亭所部五万上党军留在东垒大本营看守粮草与辎重,然后亲率四十五万赵军渡河朝秦西垒恶扑而去,直到此时,他还不知道与他对阵的根本就不是王龁,而是另有其人。3 C/ b+ M8 |( {' D( M& F0 M: Y: T" V
8 a+ g: i1 r/ F& L( D) V 一切都很顺利,丹西山下的秦军一触即溃,跑得比从前在伊阕裸奔时还快,根本就不像天下人所描述的虎狼之师。2 h/ R8 t" | n: q+ K+ ~
4 V+ ~+ L( g' G' h
赵括现在没有时间怀疑前方是否有埋伏,事实上,他也根本不怕任何埋伏,王龁不会是妄想包围他这四十五万大军吧,除非秦人有百万大军,否则这根本不可能。
4 n* ?- [( P' J# h
. Z+ b3 q) C9 k. v* C 是啊,如果是王龁,当然没有这个胆子,但是打起仗来天马行空的白起却不一定了。
W: {* d) a; v 2 x7 j* E) f9 c" b, ~+ w1 f, T3 a
事实上,白起还真的就决定用手上这五十万秦军去包围赵括的四十五万赵军,
( u, ~! U3 m$ b9 K' T 0 W6 G% Q3 L4 u2 c
我想看到这里,大家一定跌破眼镜了,五十万包围四十五万,这怎么可能?任何一个冷静的军事家都不会做这种傻事儿吧,白起疯了吗?
8 e$ D' \; t* H% u5 m+ c
* p- G3 `: {9 }8 l& E 没错,白起是疯了,他本身就是个战争疯子,赵括在冒险,他又何尝不是在冒险呢?但是他拥有比赵括更多的冒险本钱,那就是——他的两支奇兵,以及一个天衣无缝的作战计划。; ^. T; ~1 s2 s9 u) u
8 C1 w# @2 W6 b1 j3 L 事实上,他老早就派出了一支25000人的轻车部队,由司马梗率领,沿河北上,然后折向东南,迂回到赵军大营的背后,截断了赵军与邯郸大本营的联系。
8 q: o6 P! W' J+ Q
4 M0 I$ {$ Z9 z% Z) c 另外,白起还派了五千骑兵,由蒙骜、王翦率领,避开丹河河谷内的四十五万赵军,迅速的强行渡过丹河,从正面朝冯亭防守的赵东垒大本营攻去。2 F# e0 }( |' o1 t" b
4 F7 @7 _9 H$ x) } 轻车部队与骑兵的好处是速度快,这样就算半路被发现,赵军再想退回去,也已经来不及了。
, B: B% Y# D. W; B! J% f6 C5 V! W Y2 m: `9 S- z! b
如此一来,赵军就被分割为二了,一边儿是丹河河谷里足有四十五万大军却没有粮草的赵括军,一边儿是有着大量粮草辎重却只有五万兵力的冯亭留守部队。
# H- w, |2 V' f* f! J/ e! x# [
* I% @3 a- ]. X$ Y# j, I# N# L1 c& ?8 C 两支奇兵站稳脚跟后,白起又不断在两条线上增兵,最终夺下了丹河东面大批赵军阵地,正式完成了对赵军的分割合围。这下子可糟糕了,赵括是有兵无粮,冯亭是有粮无兵,战事是急转而下,此时此刻,赵括有理由怀疑,他的对手绝非王龁,而很有可能就是……
2 L* I+ r. R8 l
$ \6 Y" [' v+ l; P 赵括不敢再想下去,现在他只能速战速决,在粮草用完之前,击败丹河东岸的秦军主力,然后回师与冯亭夹击秦军的这两支奇兵,方可挽回颓势。6 V! A1 h" ^ Q
G$ x5 U/ M$ ~3 J/ A9 C0 } 这个战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秦军分了不少兵去抄赵军后路,其丹河西面防守一定空虚,赵括四十五万大军全力猛攻,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 `" {- T# }6 N
/ i# h8 ^" G6 X0 o3 f Q" O' V3 w 可惜,白起没有给赵括这个机会,他竟然学起了廉颇的龟缩战术,日夜不停的增修壁垒,将丹西防守的无懈可击,甚至比从前的廉颇还能守。
" K1 ^; K) j) Z I* J2 `" m
6 T" Z1 z' c" l, c! f6 p! } 攻,则动于九天之上;守,则藏于九地之下;白起用兵,可谓出神入化了。而以几乎同等数量的兵力成功包围赵国五十万大军,更加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y+ k- O% f2 m% f% O( f; h
+ b/ w" J% J+ v6 Z- w
* H5 l9 `2 f2 c: U; g( x. r
* j4 c$ E" [8 Y3 ~ 赵括万万没有想到,他从前一直嘲笑廉颇的龟缩战术很烂,而今,他却被同样的战术给困住了,秦丹西之垒急切之中无从下口,粮食又快用完了,怎么办?只好移军回去复夺东垒了。6 V: _1 u" E# K% W$ { g7 X. S4 p- h
. k' u- G6 ]0 x
白起嘿嘿一笑,赵括刚一反身,大批秦军轻装部队(手执戈矛,不束铠甲的裸奔部队)即出西垒击赵括后身,牵制赵军对东垒的进攻。东垒秦军则筑垒据守,加以弩骑兵在侧翼袭扰,搞得赵括首尾难顾,晕头转向。! V; M4 R% d, y) ]- N; \
- h- V/ U: G0 W8 C% G7 u
赵军彻底晕了,赵括军被夹在丹河河谷之内,进退不得,冯亭军则困守在大粮山上,无所适从。坐拥五十万大军,仗打成现在这般模样,其实也不能怪赵括,怪只怪白起太变态了!- R- s5 g0 x' V* T: I ? l1 t
1 r5 {) h" Y- G9 f 军法所谓“居险用险必内溃(赵括居于险地再冒险,则军心不稳),居易用易必外蹶(白起居于平地若不出奇兵,则必然被击败)”,然也。6 N9 G" R+ ~- k" F' l6 {
: D+ H$ a* ?2 \' Y ( `/ ~: @3 L1 N* z# @, j
3 k; U- }' Q7 R, m- B& Q 长平之战到这里,赵军等于已经输了一大半,然而赵括可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他仍自信满满,在丹河谷里重新筑壁,一面坚守,一面寻找机会突围。) i* ^# W5 u* @5 ^
, p. ?% Q8 V/ M" S) [# I 此时此刻,赵括还有机会,东西被夹,南北却还有些漏洞,只要秦军有一路被突破,白起就会满盘皆输。w
f& G7 Z* |- c5 Y
6 {2 Z5 P% L( ? 现在,时间就是生命,赵括日夜不停的突围,白起日夜不停的修垒,你突破我一层垒,我就再加修一层垒,你冲我堵,你争我夺,很多阵地经常是一日几易其手,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z) b6 o9 _/ H( _3 w
) z7 K6 O0 ~9 I) c" e/ Y! @* s: Q9 R6 j
这是一场如梦魇一般的恶战,秦赵二国士兵的鲜血将丹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丹河,河水一日日的红透,红的令人双目晕眩,全身发冷。
2 j+ P7 ~: f" j . V+ h) m/ L6 ~" b/ K1 t. v) L. `/ J
可以说,长平之战,就是一台人肉绞杀机,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魂断长平,一天又一天,似乎永远没有一个了结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