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7-8 13: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耶稣的神化不是通过一两件事可以完成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包装才行。事实上,新约全书中四福音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完成对耶稣的系列神化,因为只有成功神化了耶稣之后,基督教才可以建立根基。问题是这也就带来了一个极大的隐患,那就是只要颠覆了对耶稣的神化,也就瓦解了基督教的基础。这是为什么许多基督教徒会用最激烈、最野蛮的方式来攻击一切对于耶稣的批评或分析的原因所在。
& A8 f4 m5 @+ r9 o q) Z+ V$ u1 z+ m2 l( T0 p
“马太福音”第八段和第九段,继续介绍了许多耶稣神奇的治疗能力,这些治疗能力就是现代医学也无法达到的。书中说,耶稣的手一摸,麻疯病就治愈了;一个瘫痪病人,只要耶稣说一句好了,就治愈了;害热病的,耶稣手一摸就好了;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人,只要摸一下耶稣的衣服,病就治愈了;死去的人,被耶稣拉了一下手就活过来了;眼睛瞎了的人,只要被耶稣摸一下就治愈了。耶稣不但能治病,还能驱鬼,甚至能把人身上的鬼赶到猪身上去。耶稣可以治病的原理,根据“马太福音”的介绍,是因为耶稣有赦免人罪的权力,书中写到:
* {4 P( U- M! K! u4 Q4 a8 A5 ~! H+ T. Z6 S& g% `
“有 人 用 褥 子 抬 着 一 个 瘫 子 , 到 耶 稣 跟 前 来 。 耶 稣 见 他 们 的 信 心 , 就 对 瘫 子 说 , 小 子 , 放 心 吧 。 你 的 罪 赦 了 。# y3 `$ D# @7 ?% K7 w( K P
& L$ R" H1 U2 z. }- D1 ?. x" Q, @; C# U7 q' `6 Q8 u! k- Y) R
有 几 个 文 士 心 里 说 , 这 个 人 说 僭 妄 的 话 了。耶 稣 知 道 他 们 的 心 意 , 就 说 , 你 为 什 么 心 里 怀 着 恶 念 呢 。或 说 , 你 的 罪 赦 了 。 或 说 , 你 起 来 行 走 。 那 一 样 容 易 呢 。但 要 叫 你 们 知 道 人 子 在 地 上 有 赦 罪 的 权 柄 , 就 对 瘫 子 说 , 起 来 , 拿 你 的 褥 子 回 家 去 吧 。那 人 就 起 来 , 回 家 去 了 。”
! z$ Y, N5 U: L, \' U8 G8 A" u% c
. E5 f- D7 N: G* n《圣经》在这里把人的疾病说成是因为犯了罪,只要所犯的罪被赦免了,病就好了。因为耶稣具有赦免人罪的权力,所以他可以一句话就让人的疾病治愈。这样的理论,除了是在用谎言来神化耶稣,更是直接构成了对所有病人的污蔑,因为耶稣在这里把生病的原因解释为是这个人犯了罪.为了神化耶稣,不惜在已经遭受病痛的病人精神上再插上一刀,把他们丑化成是罪有应得,实在太卑劣了!
. O& Q' d( ?: R: J( B+ p
8 Z/ [; w8 p e: D3 M上面所介绍的这些耶稣治病的案例,即使是最发达的现代医学也是无法办到的,尤其是靠“一摸”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治愈疾病,可能再过一百年也无法办到。但是这样的神奇疗效中国人却并不陌生。在八十年代中国流行气功热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媒体上介绍具有如此特异功能的气功大师,他们都具有此类特殊的治病能力,有的能力甚至远远超过耶稣,比如有气功师可以通过做“气功报告”的方式,同时治愈许多病人的疑难疾病。所谓“气功报告”,就是一个气功师通过做气功报告的方式,能让许多听报告的人的疾病得到治疗。就像某邪教组织那样,甚至专门编写过一本厚厚的治疗有奇效的书,只是后来有人专门去核实才发现,原来全都是假的。& C! A( s3 t @( J& ]3 ^& d3 X
1 ^4 F" I8 D! r, W2 O9 Q
以我们今天的常识来客观分析一下,要制造那样的治疗神迹其实很简单,只要事先安排几个“医托”假装患者就行了。这样低劣的欺骗行为实在不值一驳。并且我要再次强调:令人不齿的是,基督教将人生病污蔑为是病人有罪,是对所有不幸患上疾病的人的侮辱和歧视。通过污蔑病人人格的方式来达到神化耶稣的目的,是一种非常卑劣的神化方式。! @4 D) w- r! d7 w4 s
0 S' X5 }$ H6 e
在“马太福音”第九段中,还记录了耶稣怎样喜爱怜悯罪人的故事,这一段故事常被基督徒引用来赞美耶稣的爱心,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却发现这个故事并不能自圆其说。其原文如下:9 ]2 l- A2 s2 ?, i' l" b
2 Y+ z, j: r% C6 A“耶 稣 从 那 里 往 前 走 , 看 见 一 个 人 名 叫 马 太 , 坐 在 税 关 上 , 就 对 他 说 , 你 跟 从 我 来 。 他 就 起 来 跟 从 了 耶 稣 。耶 稣 在 屋 里 坐 席 的 时 候 , 有 好 些 税 吏 和 罪 人 来 , 与 耶 稣 和 他 的 门 徒 一 同 坐 席 。法 利 赛 人 看 见 , 就 对 耶 稣 的 门 徒 说 , 你 们 的 先 生 为 什 么 和 税 吏 并 罪 人 一 同 吃 饭 呢 。耶 稣 听 见 , 就 说 , 康 健 的 人 用 不 着 医 生 , 有 病 的 人 才 用 得 着 。经 上 说 , 我 喜 爱 怜 恤 , 不 喜 爱 祭 祀 。 这 句 话 的 意 思 , 你 们 且 去 揣 摩 。 我 来 , 本 不 是 召 义 人 , 乃 是 召 罪 人 。”
& t4 ?+ w) A+ [' f/ p. H; g& v+ D9 o' W6 y
耶稣这话看起来说得理直气壮,反驳了他不应该和罪人在一起的指责。问题是如果耶稣只是为了召罪人,那么等于是说:只有罪人才需要信奉基督教,而义人是不需要信奉基督教的吗?所有信奉基督教的人都是罪人吗?所以耶稣这样的回答实在是似是而非,完全不同自圆其说。
$ k% }% A+ i" D
. v) {# q [3 c9 \: K$ X另外,耶稣在这里把税务人员污蔑成是和罪人一样的恶人,是对所有税务人员的公然污蔑。这样公然污蔑税务人员的文字在《圣经》中多次出现,是应该摒弃的。这也充分显示了《圣经》的许多内容已经多么成旧落伍。. s0 k( ~) x4 g: j1 n/ n
1 W! m; _% _4 @* ?9 \9 I. T, D0 \
当然,我们可以明白耶稣的意思,那就是不应该放弃那些罪人,或犯了错误的人,就像佛教所说的那样,天下无不可渡之人,问题是耶稣的语言表达能力,严格来说应该是《圣经》的表达能力实在不够严密。对于同样的问题,孔子在《论语》中就有比较精辟的论述。“述而第七”之(29)写到,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8 z2 A/ r% w U2 w n, E互乡那里的人们在外面的名声不好,有一天一位互乡人来见孔子,孔子的弟子们感到疑惑,质疑孔子怎么与那样名声不好的人来往。孔子回答说,我与他来往,是肯定他的进步,而不是肯定他的错误,我们不要做得太过分,不要太清高,人家来是为了求上进,我们不能为了爱惜自己的名声而加以拒绝,我们与他交往,是为了促进他的进步,而不是肯定他过去的不好。
: I9 ]3 t- m! n# b0 o
: c; c9 p8 _3 T# a! P《论语》这样的胸怀是博大的,宽容的,这样的表达也是严密的,精彩的。这是我们看到的在文字表达方面《圣经》与《论语》的不同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