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7|回复: 0

目连戏:中国最古老的戏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4 18: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那一声声急促的呼唤和锣鼓声,只见那“五猖”登场了。他们手拿铁叉,口喷大火,绕场狂奔,中国最古老戏曲———目连戏在一场“驱鬼去煞”的戏中拉开序幕。 , f" [9 R5 G! R9 g, Y

" ]$ v/ g( {5 I+ g5 P6 p; [% B# B  目连戏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内容关系极大,它是集民间故事、杂耍、百戏为一体的集成剧,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戏曲,上可追溯到唐代。此次目连戏的演出是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戏曲、民俗、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个部分。
6 `- y- H' ^' C/ H9 c* }
" H1 W2 q6 J3 m. m8 V3 t  祁门历溪是徽州诸多古老村落中的一个,位于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的脚下。这里古木参天,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和祠堂掩映其间,一派“云树村边合,人家画里居”的景象。在村里小学的操场上,锣鼓敲开了,目连戏正式上演。 # ]* G# k4 s: v" u
7 i% T1 i1 F8 F6 J' B- h
  据介绍,中国在唐代就已经有《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和《目连救母三世宝卷》流传,这就是徽州目连戏的前身。明代祁门人郑之珍据此编写的《目连救母戏善戏文》是徽州地区目连戏演出的蓝本。
5 ?  F/ a: i4 n+ m& z
4 q7 o, U$ S/ F: o5 t  目连戏的演出有“两头红”的说法,就是从太阳落山开始演,一直演到第二天的日出。它一共有100出戏,主要有“目连娘出嫁”、“和尚下山”、“挑经挑母”等。如果连续演出可以演七天七夜。目连戏演出中将“唱、做、念、打”融为一体,穿插以筋斗、跳索、蹬坛等杂技表演,在戏曲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对其他剧种产生较大影响。目连戏的演出场所也与其他戏种有很大不同。“目连戏”并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整个山村就是表演的舞台。从这一点来看,目连戏更像一种祭祀活动。   A) V) Z9 v3 I' k7 @3 t+ b9 H% v

* w; J: G" p9 G9 k! m- B  历溪村里的老人们说,目连戏的演员们可以到村口古桥边的观音阁演一出“和尚下山”戏,又可以到村北面的“嚎啕殿”前祭拜戏神。古老的历溪村,“唱戏”的习俗由来已久,村里专门用来给人们看戏的“戏坦”可以作为见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在村边流淌,河边的台阶就是村人看戏的“戏坦”。
( c; a* r9 l3 d# I/ }$ J
+ F) ^$ y( H" F& \" F* b# C  演员们演出的服装和道具等什物,被村里人视如宝贝,历来都存放在“文会”之中。“文会”就是古代村里的文人雅士聚众吟诗作文,探讨学问的场所。古老的徽州素有“程朱阙里”、“文献之邦”的美誉。' X9 @' z9 F0 a; P. ?- e) {

" w5 u5 N& P6 V( r- l( Z2 ?  古老的徽州是被称作为“吴头楚尾”的山越腹地,历来是避战乱、种桑麻的理想之所。东晋、唐末时,大批中原士族、百姓为逃避战乱而南迁于此定居,随之也带来了北方的文化艺术,与本土的文化艺术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徽州文化这个独特的文化圈。正如一位学者所云:“目连戏流传到皖南山区,并逐渐形成为当地的一种重要演出活动,这正体现了徽州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5 11:51 , Processed in 0.0285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