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5|回复: 1

德国中医药机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6 09: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50年代起,德国不断出现针灸或中医的学术组织,到80年代已有48个组织。他们往往融医、教、研于一体,即开办门诊部、专业刊物以及各种学习班、讲座,还常常召开多种层次的学术交流会、研讨会,加强地区问或国际合作。较大规模的中医院建立较晚,90年代出现迅速发展的势头。0 r4 @- j  j" l' ?2 c! C
5 Z$ N: x4 y" m: g# C) Z. I) T% G! p
    (一)中医医疗机构
4 d0 i; g' o3 h' q% p" C$ I1 |) T& I9 E  f
    80年代在德国大中城布如柏林、汉堡、慕尼黑、波恩等处建立了不少中医、针灸门诊部(室),一般影响较小,1991年魁茨汀中医院开诊,激起了连锁反应。值得介绍的是魁茨汀中医医院。魁茨汀Kortzting,慕尼黑东北200公里的小城,地处德捷边境,有阿尔卑斯山的余脉,多瑙河、易北河的支流,地势较高而多丘整,是巴伐利亚高原的一部分。魁茨汀小城依山傍水,环境恬静优美,绿草如茵,是生活和疗养的好地方。中医院占地6000平方米,主搂设有病房、门诊,配备现代化检验设备和成套的中医药设施。院徽是中文"寿"字,中西医两种方法诊断,而治疗则是清一色的中医综合措施。  A4 b2 C; E! V) w- \: r9 X
3 c$ w: F2 d4 n1 d' _; r
    该院是全德第一家中医医院,也是全欧第一家,这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卫生部门协商兴建的。1986年与德国投资人、企业家安东·施陶丁格尔签约,1989年基本建成,1991年3月正式开诊。该院工作人员近百人,北京的专家、教授20人左右,廖家桢任中方院长,现开放病床76张,疾病涉及内外妇儿,尤其是神经科、骨伤科病人较多,收治患者多是沉疴在身,屡治罔效者。病床利用率极高,等待住院的病人预约至一年半之后。据统计,第一年收治82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6.6%,其中显效48.6%。到1995年,已收治顽瘟痼疾者6000余名,总有效率85%,显效率30%以上,颇令同行钦佩,病家赞扬,一时传为佳话,声望日高。有位80多岁的女教授,因患腰椎间盘脱出症,腰腿痛楚而数治不效。久病缠身,痛苦不堪,更兼难以行走,轮椅代步,生活不能自理,当求治无门之时,欣闻魁茨汀中医院而前往。经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冶疗不足4周,就能甩掉轮椅健步出院了。一年之后又来住院,她说:"这次是为了巩固疗效",喜不自胜;再有54岁的迪特尔·勒罄?于4年前因腰痛手术两次,落得下坡瘫痪,疼痛又麻木,伴轮椅度日,夜间则痛苦难耐,为工作、事业,多有焦虑。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他偶然从电台的报道中得知魁茨汀中医院,便立即联系就诊,第一次治疗是推拿按摩、针刺艾灸,当即下肢疼痛缓解,感觉恢复,经1个疗程治疗,生活自理,病痛大减。* b. k7 n" B# w' j" l  T
( P: `) }; P9 Q+ X
    魁茨汀中医院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德意志沸腾了。医疗保险公司自不是等闲之辈,在开诊半年后依据他们派出的专家跟踪调查分祈结果,保险公司同意支付住院费和出院一年的中医费用,到1992年己有8家保险机构同意付费,表明他们承认这是一家信得过的医疗单位。具体规定是①支付住院前检查费,以便判定是否要住院。②报销住院费,每日暂定270马克左右。用于一切医疗服务项目和双人间的住宿,若单人病房则所加费用135马克自付。③兑付出院后一年的门诊费,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政府还在注册医师方面给予优惠,中方医生凡有正规医科学历(如中国的医学院、中医学院毕业证书)者均被德方承认为正式医生(Arzt),可加入德国医师工会,具有注册医生的处方权,甚至也可通过有关协会向银行贷款。
& _  n) ]# t1 J6 ~# C! H
5 ^- k: h3 |# [) a    德国人喜食生冷肥腻,每天只一顿有热菜的正餐,而中药煎剂制作则要求陶制药壶、文火慢煨,至于先煎、后下、火候、浓度,他们全无耐心。不按中医的章法操作,疗效当然稍逊。为此魁茨汀医院设有专门的煎药室,能够推广正宗的传统中药煎剂,每日8:00、14:00两次服药,此时若巡视病房,可见每人都端杯中药在喝。病人的生活节律、日程安排均由中医师统一管理,教病人集体习练气功、开展食疗减肥,宣讲中国传统文化和保健知识,使之生活充实而有益。比如煎药知识、保健按摩、推拿治疗小恙、保健灸等中医知识讲座都使德人耳目一新。面对异域民族文化,产生于华夏的传统中医自也不能一成不变,因时因地制宜、钻研辨证论治新法也是中医面向世界的新课题,该医院不但承担起医疗、教育任务,还有艰巨的科研任务。  ?: [5 V) V# j( j
. D) j) D0 C" B
    1995年9月中国中医研究院与德方合作在克莱恩里特斯弗建立"欧洲中医康复中心"。萨尔州的克莱恩呈特斯弗位于德法边境,它有天然的优质盐泉、温泉,是新兴的旅游和疗养地。德方合约伙伴是由130多家合资的里尔兴恩盐泉、温泉浴场有限公司,它购下45万平方米的土地,计划投放4亿马克,兴建大型疗养基地,中医康复中心是其一部分。该中心的一期工程将在2年内建成,内设门诊部、病房、药房、针推治疗室、药膳馆等,届时可开展中医综合疗法治病和强身。
* u/ q/ Z. d% M% S) r$ ]
* C3 `2 {9 J$ r" `7 `+ M. r    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一所疗养公司合作,在法兰克福设立了"欧洲针灸中心"。南京、广州、成都、黑龙江等地的中医院校和湖北十堰医院也与德方接触,商定合作开发中医药临床和研究事宜。
/ M7 b" w7 l$ n' ]; M
$ u8 |7 p( R( }0 r2 f    (二)中医药研究机构
% u6 T, Z1 |  x2 _  R  W5 v
/ l/ m% Z8 `  l! ]% a6 H# Y. g/ R    1.德国中医研究所(Deutsches Forschhung institut fur Chinesische Medizin e. V.)0 q4 }' u& s7 g0 Q" ?$ r" ~, j
7 p) {. q2 E& b* ?. @& w" D
    1974年,施诺伦贝格尔(C. Schnorrenberger)在德国南部小城弗赖堡组建德国中医研究所,这是德国第一家中医研究机构。5 d9 p9 k2 r: V

) }8 F) X/ |3 u    2.德国中国传统医学研究院" \/ m/ c7 }, K6 N9 k- Z

. t( C1 ?- L5 j, A6 |5 k: m    1984年由迪·颀·库莫尔教授创办,自任院长。其宗旨是运用学习班、研讨会等多种形势推广正宗的中医。库莫尔在70年代接触中医专家,知道神奇的针灸和人参的妙用,随后30多次来华,到过广州、北京、南京、西安、上海、天津等地进行学习、观摹、交流。1977年到广州学习针灸麻醉,奠定了献身中医药事业的基石。他是既作学问、又搞公关,如奔走于卫生部门,使主管副部长或和当于中国科委主任的官员承认中医药,进而给予发展的条件,并在大学里设立传统医学课程,争取中、西医学平等发展。
8 ?& _& {0 y* @9 k5 f! x4 z
2 i1 w6 i& N( }4 ^    中国传统医字研究院虽然视模不大,但影响不小,开业时德国前外长根舍、议会女议长、卫生部长、中国驻德大使等要人均有贺词,中国专家也应邀前往参加学术交流和专题讲座,并约定每年举行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会"。库莫尔本人多次参加中医学习和实践,根底较深,并体会到,只有中国的中医师和学者才能真正全面埋解和掌握中医系统理论和综合治疗技法。
8 J: V3 G1 c8 v) z# N- d. }3 y4 y9 l+ L+ C; O
    3.汉堡的赤心·杜中医研究所(Inatitut Zesain. Du fur traditionelle Chinesische Medizin Hamburg)' f' @. m$ x$ q. d- q: k% Y
' \0 q, I5 f% v
    该所成立于80年代中期,所长杜念春教授是华裔中医师。他于5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主修中国文学,后来上山下乡,摔摔打打,逐渐爱上中医,刻苦自学,拜师访友,勇于实践,在闽南地区颇有名气。80年代初离国赴德,荜路蓝缕,艰苦创业,终根基于北德,在汉堡成立"赤心·杜中医研究所",情系中医,为中医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出谋划策。
! E" N) n" a: h) D/ I2 v' p7 F+ L1 p
    最先提出中医应以商业姿态进入西方,屡屡上书,呼吁国内中医药专家主动西进,自创名牌,国外开店,或曰"攻城夺地,安营扎寨",也呼吁德国政府改善中医待遇和就业环境。90年代以来,德方大多医疗保险公司同意报销一定数额的针灸费和中药费,杜氏认为目前是中医发展的好时机,积极为中医西渐牵线搭桥,通过中国使馆递交万言书,题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诗句很能表达他的心情和愿望。他还设想与国内合作开办"中医开拓公司"一设立联合诊所、培训班,推销中医器材,引进中成药和生药材,创办中医药刊物。必要时,可请该研究所财务支持,CTR国际贸易公司出面,以法人资格进行签约。
$ f9 @& B* y4 ?% f1 A6 l7 G& i4 ~6 l1 I$ {; _2 m: v
    (三)中医药学术组织 ) E. b9 i; u$ \' I& T8 }9 M

& H$ y. G9 [1 a- L& P: a    1.德国针灸学会(Deutsche Gesellschaft fur Akupunktur)1 s1 m4 G& x9 m% D
, d( ^! Y' U7 t* W( y
    1951年由巴赫曼(G. Bachmann)、施密特(H. Schmidt)创办,受到法国国际针灸学会的直接支持。成立时,会员仅15名。后改为德国针灸医师学会,会刊为《德国针灸杂志》(Deutsche Arztegesellschaft fur Akupunktur)简称DZA,1952-1969年间定期出版。俟1973年已有千余名会员,成为德国最大的针灸组织,不久出现内部分裂。1974年另立德国医生针灸学会,由冯莱特任主席,会刊为《德国针灸杂志》。到1985年前后拥有会员700人。原由巴赫曼创立的德国针灸医师学会会刊更名为《针灸理论与实践》(Akupunktur-Theoric und Praxis)。该组织还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针联,1987年成立于北京)的成员。
7 J/ `" v, R8 D( R9 m/ H0 P
8 _2 E9 N0 r/ P& Q    2.国际福尔电针医学学会(International Medizinische Gesellschaft fur Elektro Akupunkture nach Voll)
) f! ~+ b; c( ]* C$ r
$ @# u7 p+ ^. `    1956年,福尔(Reinhold Voll)在斯图加持(Stuttgart)创办"电针学习班"或称"电针工作协会"、"福尔电针工作实验室",后改为国际福尔电针医学会。到80年代中期,已有会员600余人,均为医生(普通医生、牙医)和一些兽医外科医生。' j  {7 \+ a% r6 p) V8 W, h$ B
: P1 w+ d2 u) S$ c' s  V6 {! _& ^. f
    3.德国针灸-耳医学学会(German Academy for Acupuncture Auriculo Medicine Inc)  [; k# o8 t! j* b, V
/ e) h  w6 G6 M3 K
    1974年巴尔(Frank Bahr)所创,出版物为《德国针灸一耳医学杂志》。
& s) j6 R! R) T7 Y$ D6 b! E8 R' g7 l( n' L- _
    4.中医学会
: l( K# m. }" j; ~- r8 ^$ M4 p- c% k" z4 M
    1978年满晰博(Manfred Porkert)在慕尼黑创办中医学会,拉丁文命名,并与西医师合作设立"研究中心"开办多种学习班、报告会、专题研讨会,1980年创刊《中医杂志》。满晰博还发起成立"国际中医学会"。
  s, |  ?* O* W
, }' t, R3 ]+ x' J7 X3 A    5.中国自然疗法学会3 P8 W$ l. n: U6 W) N

2 r- d$ X# _: p- h" {& l* B* q) Q( _  G    1984年成立,会员持有不同的学术观点、从事多种研究活动和实践。成员均非从医人员,已逾3000人,来源于多种职业,学术活动频繁。因较少门户之见,往往有些良好的建议和言行,对舆论有好的导向。
3 o1 {5 L( x" i5 B
# B/ r4 i/ r9 a( ^1 Z* X3 w    (资料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 (文章出处:央视国际)
发表于 2008-8-5 23: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2 05:36 , Processed in 0.0326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