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2|回复: 2

谁在用低俗化、娱乐化阉割 “国学”的阳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8 12: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秦首(引自该博客)
& [" R! H  ~6 y1 _8 J# _' \* |7 P3 q+ M; D- J
8 ~% k/ h. K+ y& g5 k6 j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说“兴酣畅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杜甫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类似的格言还有“位卑未敢忘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言都是文人的浩然之气,凝聚成“国学” 中的阳刚之气,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4 D& \2 l3 K$ C& w* A

$ h( C) C' Q7 \. n* h& J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还有一种文人,虽遭受惨重的戕害,忍辱含垢仍然保持阳刚之气,其典型有“太史公”司马迁。他虽惨遭 “腐刑”(“就极刑而无愠色”),仍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始终保持了中国文人的浩然之气。他坚持历史真实的原则写出的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战斗性的《史记》,表现了对历史现实的批判精神,对封建统治者丑恶面貌的揭露和讽刺,对广大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同情以及为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人鸣不平的战斗激情,具有较强的反抗性。所以,封建统治者把他看成离经叛道的人物,把《史记》看成是“诽书”。
然而,汉朝人却将处宫刑的地方称为“蚕室。”一个诗意十足的名字,一个丑陋的蚕变作美丽的蝴蝶的地方。或曰阉割本是文化的死敌,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阉割侵蚀着文化、吞咽着文化、改造着文化,当阉割内化为文化的本质的时候,文化便消除了被阉割的焦虑,而在特别的快感之中陶醉。正如黄永玉先生所说:“一部文化史几乎就是无数身体的局部或全部被刨去的行为史,是由阉割与被阉割两种不同性质的快感写成的。”太监得势的时代,民间往往相应掀起“自宫潮”,许多小康之家的儿子也忍痛自宫,以图仕进,这确实是一条终南捷径:读书须受十年寒窗苦,自宫却是一时痛终身富贵。所以,古代有的学者虽然身体还很健全,在思想上却甘于接受“腐刑”, 成为“知识太监”并引以为乐4 [, u' \# @# ~/ T( W2 W# h
' b+ Y" R, W, @1 `$ ~
! e* s, L2 E* @' L" T. t* t

- i# B% Z1 L. W) n" r: Z) ^
  有人说,从被阉到自宫只有一步之遥,从身体的残疾到心灵的残疾也只有一步之遥。当“去势”成为奴隶们的义务时,那么口口声声说“连受之于父母的毛发也不应该损伤”的圣人们只好装作没看见。装在瓶子里的太监们的“命根子”是保证皇帝的妻妾们的贞操的“证件”;而大大小小的圣人们对“命根子”的沉默,则是保证皇帝们的权力畅通无阻的“证件”。
. B4 |% }+ b6 R: j
  太监的数量,最鼎盛时期也不过10万,在天朝大国只算沧海一粟。然而,太监的灵魂却像乌云一样笼罩着封建帝国的每一寸土地。帝国需要充当“守护床铺的人”的太监,更需要一大批守护一整套纲常理论的太监。前者是显现的太监,后者是隐形的太监,亦即“知识太监”。如果说“刀子匠”们的阉割手术只能一个个地做,那么“知识太监”们则能按自己的模式批量生产成千上万的太监。那些状元们,学士们,道士们,和尚们,都是清一色的“知识太监”。
" k# K1 z. T% f! t
  有人言,“太监化”是中国封建卫道士最大的特点。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确实是力量,知识如枪炮,关键枪炮口对准谁。中国温文尔雅的士人们枪炮口对准他们脚下如汪洋的人群。用文化为帝制大厦添砖加瓦,这神圣的工作他们干得津津有味。多劳者必多得,他们获得了如桃花般灿烂的封诰,例如张居正为“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史,赠上柱国”,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_3 V/ c! a! j9 _
   “知识太监”所创造的知识便只能是“太监知识”。在《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一个个被阉割的读书人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不知是哀其不争好,还是怜其不幸好。龚自珍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五》中愤怒地谴责统治者对士人的无形杀戮:“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那时整个中国,就是一个病梅馆,就是一个畸人馆。
' O* `. K9 z) [, N
但是,龚自珍深味了外在暴力的阉割的可怕,却忽视了更为可怕的内在化的自我阉割。无数读书人羡慕的状元郎,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呢?在《状元图考》中可以看到明朝状元丁士美所撰的谢恩表。由华美的文辞可想见其才情,由古雅的典故可想见其渊博。而当时的皇帝是谁呢?是以荒淫昏庸著称的明世宗,即嘉靖帝。状元郎却不管三七二十一,马屁拍得震天响,简直就像一只哈巴狗向它主人撒娇。

/ ]+ M* |) f; Q+ g+ V! M
然而,现在有的学者虽然身体也很健全、也很健美,却在潜意识上却难免自觉不自己地接受封建糟粕的 “腐刑”,或为迎合某种时尚而自残,并借自残以残人。如趁时兴的普及国学,有的为“文字狱”叫好;有的宣扬“淡定”论,借助现代传媒和市场化、低俗化、娱乐化手段,将“太监知识”升华为一种“太监文化”。有的油腔滑调,阴阳怪气,把“国学”的阳刚之气讲的荡然全存,十分怪异,使人如麻。有的为迎合观众的猎奇心态,不惜制造惊世骇俗的言论以哗众取宠。如称“汉朝的许多皇帝,都是双性恋” 等等。所以,这些都造成了“阎崇年挨打,于丹受威胁,收视率在过去的两个月已经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前十名,多事的百家讲坛,如今也显出了一股颓势,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曾经风光火爆的栏目已经进入死亡倒计时(《南都周刊》1121日)。”6 z8 y, O- M# C0 w2 C4 A

1 W. ^' b. T6 B5 [6 z1 X6 N
; Q% I8 d' ], c3 ?
从狭义而言,文化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太监知识”古以有之,从“太监知识” “升华”到 “太监文化”也算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从古到今,考察这种“升华”的源流,不难发现,“太监文化”的主要特点似乎应是:看风使舵、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欺上瞒下,阴险狡诈、惟利是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小人得势、得意忘形、独断专横,指鹿为马、信口雌黄、巧言令色、矫情恣肆、飞扬跋扈、变化无常。在表达方式上常常是油腔滑调、阴阳怪气,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欺世盗名。
国学普及取得了颇为辉煌的成就,但在其辉煌的同时,出人意料的是,却有人歪曲历史,“意淫”先哲和圣人,使一种“太监文化”悄然兴起,日益阉割 “国学”的阳气,这不仅不利于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外国先进文化的精华来构建中华主流文化,却大大有损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发表于 2008-12-8 17: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可是现在言论自由呀
发表于 2008-12-8 18: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独特的见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4 07:37 , Processed in 0.0256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